工業設計專業的就業方向和前景如何?

大二工業設計學生,學校一般。很迷茫。有學設計或了解這方面的。給點建議吧。就業方向,前景怎麼樣?


回顧設計在中國的發展狀況,讓我們看到一個現象,那就是在沒有受金融危機影響之前,好象我們設計專業的學生也都很難就業。尤其以平面設計更為糟糕,四年的本科與職業培訓機構幾個月培訓出來的人員好象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大家都說是做設計的,在街邊的列印店裡你都可以經常看到那個店老闆名片上印著個非常光榮的職務,那就是設計總監。那到底什麼叫設計總監,可能要這樣來理解,那就是負責設計監督的叫設計總監。因為他每天要在店裡看著他店裡的員工有沒有偷懶,有沒有好好乾活。

  由於設計是門軟科學,沒有硬性的評價指標,因此就出現了職業培訓教育的大力發展。只要是電腦培訓學校都會開設平面設計培訓這個方面,你四年學的軟體他們幾個月出來的也會,可能用的比你還熟練,好象也看不出什麼區別。但是幸運的是平面設計專業馬路邊的就業量都非常大,但是工業設計卻沒有馬路邊的就業量。工業設計的就業人群一般都在寫字樓或者工業園區里,那麼從這個就業的工作地點就體現出了工業設計的重要地位。但請注意,我在此並不是說平面設計的不重要,從目前國內的發展情況看,平面設計發展的要比產品設計的成熟。並且很多企業認識到了產品包裝與平面視覺的重要性,但就是沒有意識到工業設計這個層面上來。因此我們經常聽到很多國內的學者經常發表文章說設計有多麼多麼重要,特別是講到工業設計的時候,看到與聽到的都是很牛,很宏觀的觀點。我們學者也明白自己的實力還不具備很好的話語權,於是就說英國首相怎麼怎麼說,楊振寧怎麼怎麼說,最後實在行不通了就把我們的溫總理也拉出來。

  我曾經說到過工業設計在中國的一句名言是有問題的,那句話就是說,在工業設計上投入一塊錢就能產生1500倍的回報。前幾天我在看國內工業設計動態的時候,發現國內北京一家設計公司的總監發表了長篇大論談工業設計,在前面還是同樣的這個觀點,我看了非常汗顏。難道這個就是我們中國工業設計公司對於工業設計的理解嗎?可能是他們數學學得不好,因為他們是搞藝術的,所以比較有個性。

現在我們來仔細思考,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的產業中,已經很難有品牌與產業的盡利潤可以達到兩倍或者三倍。在中國的製造業中,如果一個產業的盡利潤能達到15%-20%的時候,這個產業已經是屬於高利潤行業了。那麼這個投一塊錢能產生1500倍的數字是怎麼計算出來的?我就保守一點說,投入一塊錢產生15倍的效益都是不可能的。那為什麼工業設計的人士要這樣說呢?因為工業設計在中國還沒有標準,江湖太亂,因此各路人馬自說自話。但這些現象的背後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希望告訴大家工業設計有多麼多麼重要。

  工業設計重要嗎?非常重要,而且是絕對的重要,但是工業設計教育在中國卻存在著畸形發育的狀況,因此越培養越糟糕。舉個例子來闡述中國的設計是怎麼被社會大眾認識的呢?不是通過正常渠道,為社會創造了財富價值或者說為企業創造了價值被認可,而是通過非正常渠道,那就是設計專業的學生無法就業而被社會認識了,原來有個專業叫設計。我們來看看歐美,設計被認同剛好走的路線與我們相反,他們通過設計為企業產品增加了附加價值,提升了產品在全球的競爭力而被重視。再看看我們國內的狀況,現在工業設計已經非常被關注,這個關注不是因為創造了多少價值,而是因為社會上站著一大批無法就業的工業設計畢業生,這個問題當然要引起社會重視與關注。

  多數同學學習了這麼多年之後,你對於工業設計的理解到底是什麼?什麼叫工業設計?我們有哪位同學願意回答的?在回答之前我有個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你不要背工業設計的定義給我聽,而是說說你的思想中對於工業設計的理解到底是什麼?有同學回答:工業設計就是通過設計改變生活。好!現在我們來看從全球範圍思考,設計這兩個字所包括的範圍非常廣。你可以理解所有一切的創新活動都是設計行為,在英國、在美國、在歐洲提設計的時候這個設計並不是單指工業設計,更不是指外觀造型設計,這個設計包含研發設計、結構設計、外觀設計、包裝設計、廣告設計等等,這些構成的總和稱設計。

  如果我們用金字塔來理解的時候,那就是一層是研發設計、二層是結構設計、三層是外觀設計、四層是包裝設計、五層是廣告設計。這個金字塔告訴我們什麼?那就是外觀設計是要以技術為基礎的造型設計。這個就是當前的中國工業設計模式,我們停留在三層外觀造型設計上。而真正意義上的工業設計應該是側重於研發設計階段,因為研發就包括產品規劃、分析、創新、結構的概念設計這些基本內容,而這些就是真正工業設計所需要做的內容。但是這樣的人才不是我們目前的教育模式可以培養出來的,因為我們的工業設計教育模式存在著先天性的問題。

  對於大陸工業設計做出貢獻的兩位人是誰?那就是無錫輕工也就是現在的江南大學的張福昌教授,以及清華大學的柳冠中教授。他們在20世紀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進了工業設計,成為了我國工業設計的奠基人,他們功不可末。但那個時候是什麼狀況呢?如果對歷史了解的話,我們就會知道那個時候是剛剛才改革開放的時期。在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1979年,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廣東、福建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並決定在深圳、珠海、廈門、汕頭試辦經濟特區。也就是說在這個時候我們的思想才從封建社會的那種保守思想,逐步開放轉化到現代社會意識中。由於改革開放的歷史性因素,那時候我們的低勞工成本與極大的內需與外需存在。同時由於改革開放的時間比較短,中國企業在發展時間和能力積累上都要落後於西方和日本的企業。因此拿來主義就一統中國製造業的江湖,那個時候在廣東就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遠看像洋貨,近看是廣貨」。一時間,廣東產品就在全國各大城市擁有3 0 %-5 0 %的市場佔有率!那麼在這之前國內的消費市場是什麼情況呢?那時候是計劃經濟時代,以國有企業與計劃經濟為主導,其中以上海為老大地位。而此時珠江三角洲風光地取代了赫赫有名的大上海,成為全國輕工產品的供貨基地,廣東省的國民生產總值也隨之躍居全國第一。一夜之間,幾乎所有的廣貨都成了名牌。飲料、食品、服裝、鞋帽、玩具等產品迅速佔領了全國市場,在經歷了多年傻、大、黑、粗一貫制的消費者們中間,引發了一場「久旱逢甘雨」似的購買浪潮。

在這個時候也就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轉軌和社會結構的轉型,在傳統體制的縫隙中,孕育萌生了一種有別於公有制經濟的新的經濟形式,即「民營經濟」或者叫做非公有經濟。正是由於這種民營經濟企業經濟體的出現,於是就開始培養了大批的結構工程師與模具設計師。拿來主義成功實施的最大問題就是要抄的好,並且能成功的製造出來。於是機械設計專業以及與機械設計相關的專業成為了熱門專業,大量的民營企業出現需要大量的技術人員。那麼那個時候機械設計專業的學生培養出現了與我們現在工業設計培養同樣的問題,那就是教師的問題,改革開放才那麼短暫的時間,我們沒有那麼快的速度去培養那麼多的專業教師。而且機械設計就是面向製造業的,既然是為了滿足製造業,就必須要有實際經驗的工程師,他們最了解企業當前的技術需要。於是各大高校就紛紛開始從國有企業引進工程師與技術人員擔任教師,以儘快的培養出符合當前製造業需要的技術性人才。

  而我們的工業設計呢?製造業在走過了滿足消費者功能基本使用需求的時候,也就是從需大於供轉換到供大於需的時候就必然要走向以附加價值滿足精神消費需求的層次,就是去年金融危機時政府倡導的產業升級。此時按照理想狀態會發生什麼情況呢?我們這20多年工業設計人才的培養儲備剛好在這個時候可以提供給產業升級使用,這樣就不會出現大量的設計專業畢業生失業與無法就業的問題。但是現實情況卻與理想發生了嚴重的背離,於是很多工業設計學者就開始將這種現象的出現歸罪於政府的不重視與不作為導致。

  國家其實是很重視的,在改革開放初期國家公派有限名額的留學生時,這個其中就包括工業設計或者說設計領域的人員,這些人留學之後呢,有的想做事業的就留在了國外,有部分愛國的就回來了,稱之為海歸。當時我們國家任何領域都不完善,國家就給這些海外游回來的海歸提供儘可能的舞台為其才華的施展。結果各個大學的專業不斷增加,其中設計專業也就不斷發展壯大了。在這個過程中,國家所看中的是與經濟發展步伐相一致的領域,也就是能帶來製造業經濟增長的領域。因為我們國家的宏觀指導方向就是主抓經濟發展與設計,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工業設計始終無法帶來顯著的效益或者成績,偏離了製造業的實際情況,將設計搬到了學校的辦公室關起門來搞。結果只看到設計專業的人數在不斷增加,而卻無法得到製造業的理解與重視。

  那麼,這種現象的出現有幾個層次的因素所導致,一個因素是前面所講到的拿來主義。企業在發展初期階段,給你付設計費用一方面費用太高,另外一方面周期太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市場的成功銷售風險太大,於是拿來主義就成了發展初期的最佳武器。其次是工業設計的出現不是基於當時製造業的需求,而是在為國家大力培養儲備設計師的模式,或者理解為「學術先行」的模式。學術的發展就帶動了教育的發展,於是就出現了一股設計教育熱潮。各地高校工業設計教育空前繁榮,各種不同層次的高校紛紛開設設計專業,因為這個專業對於學校來說是投入小產出快的專業,並且由於脫離製造業在發展,於是設計江湖一片混亂。各種設計學術理論窮出不盡,新華書店關於工業設計的書與教材有兩個字可以非常形象的形容,那就是「泛濫」。我們看看歐洲,我們看看美國,我們看看日本,他們發展了多少年?到現在才多少專著,而我們才那麼幾年,各種各樣的書你抄我的,我抄你的,有點水平的就拿點國外的來抄抄,幾乎就是一種自說自話的狀況。其次就是工業設計由於教育先行的因素就導致了各種各樣的活動非常多,會議、大賽,只要你參加這些活動,每次所看到的總是那幾位發言,發言來發言去就是那些空洞的話。為什麼這麼多工業設計領域的學者在那裡喊工業設計的重要,但是我們發現製造業好象都當沒聽見,也沒反映,為什麼?因為講的話太空洞了,製造業的人士是很實在的,他們不是做學術的,他們是做效益的。很多學了四年設計的同學連國家標準都沒有看過。

中國人最大的毛病是什麼?圍觀看熱鬧。當這種現象延伸到設計領域的時候,於是就出現了各大院校紛紛開設設計專業。看到其它學校搞工業設計,於是我們就發招聘啟示招幾個工業設計畢業的老師也來開設工業設計。看到其它學校搞動漫專業,很多學校都還沒弄明白是怎麼回事情也就跟著上。在近期流行趨勢是各大院校開始搞汽車設計方向,因為國家在振興汽車工業嘛。可能過段時間就開始整飛機設計了,因為國家現在開始搞飛機製造了。我們中國的工業設計太偉大了,才整明白手機設計,結果導致了山寨手機橫飛,接著就馬上整汽車設計。各位,汽車設計最基本的要素是什麼?那就是空氣動力學,而藝術院校連啥叫空氣動力學都沒整明白就開始搞汽車設計,這個叫什麼?這個就叫跟風。

  而當這種現象延伸到設計比賽中的時候就出現了設計比賽不斷出現,最後企業為了減低設計成本與提高品牌宣傳也參與開設比賽。目前在國內的比賽從範圍為分為以下幾種;一種是國外進口的,一種是國產的。那麼按照中國人的特性呢,進口的一般都是比較權威的。於是美國的,日本的,韓國的,德國的,台灣的,只要不是中國大陸的就是好樣的。這個叫自己看不起自己啊。老外由於是資本經濟社會環境下成長的,所以在運作設計比賽的時候也不忘記資本主義精神,結果就出現了你們學生參加比賽都需要先交報名費用。這就增加了你們學習的負擔,並其讓你們在這個比賽中充分體會到了社會的現實與資本主義精神。於是就影響到了你們的價值觀點與世界觀,當你四年畢業就業的時候就很看重薪資而不是看清楚自己的實力與能力。結果呢,很不幸讓你們趕上了金融危機,這個危機剝奪了你們對於薪資的選擇權利。保守估計中國的經濟將在2011年開始復抒,所以在座的各位,以前有句話說:「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對於你們,「前途的灰色的,道路是曲折的」。

  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如何就業就是你們學習首要思考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在學校里總是一種無所謂的態度,覺得老師教的都是古董的東西,我們更多的興趣是花前月下談戀愛,或者就是網路遊戲。各位我想讓大家跟著我的思維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不如外國人,為什麼我們的設計總是喜歡抄國外的?難道是我們天生比較笨嗎?我想大家都不會承認自己笨吧,都覺得自己是很牛的,特別是今年牛年就更牛了。那麼,既然我們不笨的話,那我們為什麼就不能設計出讓老外佩服的設計呢?

  現在老外對於我們中國人的設計能力也很佩服,那到底是怎麼樣的佩服呢?我舉個例子來進行說明。各位,國際幾大手機品牌到現在為止加起來也不過400來款,而我們呢?我們的國產手機才發展那麼幾年的時間,現在我們的手機已經超出3000款。老外看到嚇死了,這些設計太雷人了,以至於他們不得不佩服中國的設計師。

  那為什麼我們總是喜歡抄襲國外的設計呢?原因就在於學習上,從國外的教育模式看,大學階段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起步階段,而我們呢?我們到了大學階段就是我們學習的完成階段。我們在高考前的那十二年把要學的都學習完成了,考上大學後就過著牽牽手,約約會的生活,尤其對於藝術生。這個時候我們把進入社會所應該學習的基本知識都忘記了學習,轉眼很快四年過去了,要寫就業簡歷了,發現好象沒有什麼可以寫的。寫些什麼呢?如果太簡單了不太好,但是要寫的多呢又沒有什麼內容可以寫的。怎麼辦呢?先到網上去下個簡歷的模板,經過左思右想激烈的思想鬥爭,終於明白了把在學校學了什麼課程,然後會哪幾個軟體寫一寫,再大家同學相互拼拼湊湊一起搞本作品集。我曾經看到幾份簡歷很雷人的,不同的學校的學生竟然是相同的作品,而且是一模一樣,我都傻眼了,不知道該相信哪一位。

  在大學四年我們玩遊戲可以過去,我們談戀愛可以過去,我們學習也可以過去,但是最後到畢業的時候發現好象沒有任何的區別,大家拿的都是同樣的一張學位證書與畢業證書。但是踏上社會之後這個差距就拉大了,而且是無法縮短的差距。在這裡首先糾正大家一個錯誤的觀念,那就是很多人認為社會上賺錢的或者事業有成的基本上都是曾經學習不好的人群。各位,那是過去式了,那是20世紀的事情,不是21世紀的事情,21世紀你仔細去看看馬雲、史玉柱這些人都是受過很好教育的人群。我有好幾位同學資產都在上百億,他們不是土包子哦,他們都是博士出來的科班生。

  回過來繼續談剛才的問題,你們畢業所擁有的東西都是一樣的,我們發現苦讀與努力了四年的同學痛苦的要死,這四年的時間放棄了玩的時間努力啃著這些你無法理解與不感興趣的書本。而那些玩的同學,這個四年過得很瀟洒。但是踏上社會在同樣的機會面前誰有優先選擇權?那面對製造業一定是苦讀四年的這位同學,如果面對泡妞公司,那一定是那位天天花前月下的同學。只可惜中國的經濟產業還不夠發達,目前在產業格局中還沒有規劃泡妞公司這個產業。那麼這樣看來如果我們要想很好的就業那我們就需要好好學習,但是問題就出在我們好象對於這些書本不是很感冒,對於這些專業也不是太有興趣。

  怎麼辦呢?下面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中國的大學培養什麼樣的人才?那就是通才,也就是說最基本的專業領域普及教育。所以就讓我們看到,同樣一個系,在大一大二所學習的課程80%都是一樣的,並且這些書本所講的內容都是很枯燥的東西,不是講歷史就是講理論。各位,這些是什麼知識?這些是最基本的專業普及教育知識,從這個角度去理解,設計是門綜合交叉的學科,所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泛,不是一天兩天能夠明白的,需要一輩子深入去了解與領悟的創新領域。此時你連這個入門所必須的知識都無法學習明白,那是一種什麼情況,那就是你的基礎太糟糕,所以連這些最基本的內容都無法明白,無法理解。

  於是惡性循環就出現了,越不懂的越不想學,越不懂的越牛,這個叫什麼?這個叫瞎牛,一到就業的時候才發現原來自己沒那麼牛。怎麼辦?周星弛幫你說了,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我就一定會好好學一學。可惜時光不會倒流。接著前面所談的設計比賽的問題,國內目前的比賽分為幾類,一類是政府官方性的比賽,比如東莞杯之類的設計比賽。另外一類呢,就是企業舉辦的設計比賽。其中政府舉辦的比賽是為了擴大工業設計影響力,從而推動工業設計的發展,對於參賽作品的要求相對概念;而企業舉辦的比賽呢,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收集方案與擴大企業影響力。參加比賽好不好呢?比起你什麼都不做的話,那一定是好的。因為你可以通過設計比賽來不斷的做設計,理解設計,提高設計,但是比賽不是主要目標,真正的目標是要通過比賽來理解設計與提高設計。如果你們需要我告訴你一個參加的答案的話呢,那我只能這樣對大家說,對於還沒有參加過比賽的同學,可以先選擇企業的設計比賽來嘗試著理解設計。然後逐步提高,參加政府官方性的比賽,再慢慢參加國際性的比賽。

  但是目前國內以及國際設計比賽最大的問題就是社會經濟效益的問題,每年中國的各種大賽以及參加國際比賽都產生出很多優秀的獲獎作品。那麼多的創新設為什麼到現在沒見到有哪幾個產品在市場上銷售,或許是我比較孤陋寡聞也有可能。那麼這種現象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的時候,就是沒有經濟價值的事情。這種現象出現背後的本質就是我們的設計是脫離了國情與當前的實際情況,我們所做的設計太偉大了,都是23世紀的,而我們現在卻無法超越歷史,還是停留在21世紀。

工業設計的就業與創業

  下面再談談跟大家有著直接關係的話題,那就是工業設計的就業與創業問題。由於社會大眾對於設計認識的扭曲,導致了金融危機下的工業設計專業畢業生就業雪上加霜。這就大大打擊與傷害了工業設計專業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其實在中國製造業當前最需要的是什麼人才?那就是能夠促使其產業進行升級的人才,也就是說能為產品創造高附加價值的人才。此時最需要的就是工業設計的人才,大家都學習過工業設計史吧,工業設計是怎麼發展產生的呢?在很久很久以前,歐洲社會從農耕社會經過工業革命進入了工業設計時期,由於科技的出現,技術的提升,於是就出現了大量的機器設備與使用工具。而此時這些工具的基本屬性就是滿足人的功能需要,比如大哥大的出現是為了滿足遠距離無線聯繫的功能要求,於是呢大一點、難看一點、重一點都沒關係。只要能滿足這項功能的使用就可以,就算是需要兩個人抬著走也可以,所以我們就看到香港電影里的那些大哥後面都是跟著個小弟拿大哥大用的。但是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社會不斷的進步,市場競爭的進入,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於是單一的功能性產品就很難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怎麼辦?這些產品使用呢是可以使用,但是總是不能給人帶來使用的愉悅。於是在德國有個年輕人就開始思考,這個年輕人叫包豪斯,他想,是不是可以給這些產品進行再設計,以至於可以讓我們使用的更加愉悅,於是工業設計就出現了。後來美國人發現德國的產品看著怎麼這麼舒服,於是他們也開始研究,美國人很聰明。全世界最瘋狂的人,最神經質的人都堆積在美國,什麼恐怖分子啊,什麼邪教頭目啊等等。聰明的美國人他們研究發現這個確實是個好東西,是提升產品競爭力的好方法,於是就趕緊給工業設計下個定義。德國人看看形式不對啊,有幾位有商業頭腦的人就看到了這是一個很好的商業機會,於是就趕緊搞設計比賽來擴大與保持德國的影響力。

  日本人看到這個工業設計是個好東西,於是也趕緊把工業設計進口過來,結果發現水土不服,他們不太喜歡洋東西。但是呢日本人又特別喜歡抄襲美國人的東西,他們喜歡在美國人的東西上進行提升,提升出更好的東西來,以後有機會再跟大家分析日本的技術特點。所以在日本學者與政府的反覆推動下,企業終於開始嘗試著去搞工業設計。日本企業在工業設計上嘗到甜頭後,就開始大力推動工業設計並且把歐洲感性的設計認知用數據體現出來。韓國人天天跟在小日本後面,但是極強的民族自尊心讓韓國人不好意思偷日本的,那怎麼辦呢?於是他們就開始了走視覺衝擊力的設計路線,他們狠抓技術研發,然後配以具有視覺衝擊力的設計表達,於是就給韓國的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效益。

  中國人到海外轉了一圈之後,回來一看發現我們的產品不好看,老外的產品好看,聽說他的好看是因為這個工業設計。於是學校就開始跟企業侃工業設計多麼多麼重要,你看這個日本、韓國、國外的產品多麼多麼漂亮,人機使用怎麼怎麼合理,這些是因為工業設計。企業老總聽了感覺不錯,於是就讓高校開始搞,一搞發現不對,這個東西圖上看看是比較好看,但是我的公司沒有辦法做出來。於是企業很無奈,就找高校商量說,我給你一個標準與要求,你在這個範圍與要求內幫我設計的漂亮一點。就這樣企業慢慢理解了工業設計原來是干外觀造型設計的,這個東西不錯,我只要把產品外面的殼一換就一個新產品出來了。

  幾個輪迴下來,高校培養的一部分學生也踏上社會了,由於在學校里幫老師打過工,做過廉價勞動力。毛主席說了,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於是也想自己做回老闆,就這樣買幾台電腦就開始找企業遊說去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終於認識了這個工業設計原來就是個外觀造型設計,既然是個外觀造型設計,那你們怎麼可以要那麼多錢。我開一付模具才1、2萬塊錢,你就畫幾張效果圖也要這麼多的錢,不行,太貴了,於是大家開始降價。降到最後就出現了東莞的設計超市了,你需要手機方案我這裡有,你過來挑,挑上了付錢,於是設計就成為了地攤貨的行為。廣告語我都給想好了,「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這裡有50多個方案,歡迎前來走走看看,隨便挑選,3000塊錢一個,每個三千塊錢」。各位,這個就是工業設計史,聽的有意思吧,從歷史講到了2009年。所以講課要是都像這樣講故事的話呢,我想大家就都很喜歡聽了。

歐美、日本、韓國的工業設計發展的好那是有前提條件的,工業設計能真正實現的基礎保障不是外觀造型設計而是技術研發實力與技術實現能力。如果我們企業的技術實力不成熟,那麼此時外觀設計的再漂亮也只不過是花架子一個。如果一個企業的技術不成熟,此時外觀造型設計的越漂亮,市場影響力越大,伴隨著就是這家企業死的也就越快越。能理解嗎?舉個簡單的例子,就舉長三角曾經很有名的企業,波導手機,剛開始出來的時候波導還非常狂妄的說自己是手機中的戰鬥機。就因為大家都是中國人,大家都是同胞,所以就相信了,以為這個確實是手機中的戰鬥機,大家都支持一把,所以那時候波導一下子就發起來了。但是最後大家發現人善被人欺啊,買的時候是戰鬥機,回家一用發現是拖拉機。就是因為太相信自己的同胞兄弟,所以被忽悠上當了。這個例子大家能明白嗎?

  所以在設計進入這種惡性發展階段後,高校的學者感到了痛苦與壓力,於是就開始大喊你們都搞錯了,工業設計不是外觀造型。那怎麼來說工業設計的重要呢?找來找去終於發現了企業開始重視MBA,而MBA在前幾年一直談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企業戰略。很多企業受到企業管理思想的影響,於是也紛紛開始思考企業戰略,重視企業戰略。於是工業設計的學者終於看到了一個新的機會來了,結合企業所重視的戰略問題開始說工業設計是企業戰略問題。結果喊了喊發現還是沒有什麼人理,正在為工業設計絕望的時候,此時金融危機來了,於是學者又發現機會來了。開始喊金融危機的到來伴隨著工業設計春天的到來,工業設計是產業升級的核心力量。

  結果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工業設計的春天來了,工業設計公司紛紛倒下去了,特別是在寧波08年上半年的時候搞的波濤凶涌,結果08年年底大量的設計公司就被別人收購了,難道這就是工業設計的春天嗎?看來這個春天很寒冷。

  告訴你們這個春天很寒冷是想告訴你們不要隨意去創業,不要隨意去辦設計公司。在現在這種經濟形勢下,國家為了解決就業問題就大力鼓勵大學生去創業,很多設計專業的學生也意氣風發搬幾台電腦,租個地方,找幾個同學或者學生開始做設計。告訴大家,中國的工業設計公司中80%是不成熟的,優質的只有不到10%,這個是當前中國工業設計公司的本質。但是我們看到現象是什麼呢?我們看到現象是這些工業設計公司都很牛,那些網站做的都很炫。上面的業務內容都寫的大的不得了,從產品規劃、市場調研、產品策划到產品設計、結構設計、模具製造、批量生產,最後就是組裝與包裝應有盡有,就差一把這個產品在銷售掉了。如果真的是這麼厲害的話,那這家設計公司應該自己開發個產品,然後去銷售不就OK了嘛,何必在那裡那麼辛苦的找企業要設計項目,還要看企業的臉色。

  中國目前的工業設計公司狀況透露一點給大家,工業設計公司主要分布在杭州、廣州、深圳、北京、上海這幾個地方。排在一線上實力強大的設計公司只有5家,排在第二線還過得去的設計公司大約在15家,其餘的基本屬於三線以及三線以下的設計公司。而這些工業設計公司的收費通常情況是,我們以微波爐為例子,一線公司的價格在8-5萬;二線公司的價格在5-3萬;三線及其以下公司在3萬以下,甚至也有幾千塊的。

  那麼如果你們創業的話呢,基本只能創辦三線或者三線以下的小設計公司,因為你們第一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第二沒有實際經驗,第三沒有好的設計團隊,第四沒有品牌知名度,第五沒有資源。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你們要辦設計公司是很有壓力的,給你計算一筆費用,公司註冊、網站建設、房屋租金、房屋裝修、網路費用、網路推廣,以你單幹為例,不計較員工工資,公司從董事長到清潔工人都是你一個人獨擋,此時大概需要花費的費用在5-10萬。如果你運氣比較好,每個月都有一個項目,而且每個項目都在1萬左右,那麼就是12萬。按照行規,這樣的設計公司通常只能拿到30%的預付款,其餘款項基本很難拿到,因為你做的設計基本不行,那麼此時的收入就是3.6萬。各位,你忙了一年,如果按投入5萬計算的話,最後是賺到了-1.4萬,如果沒有新的資金注入,來年只能關門大吉。所以我對各位是不支持也不贊成學生畢業就創業辦設計公司,不僅僅是資金的問題,而是自身發展的問題,因為我的設計教育本身就是脫離了製造業的教育。所以我們很多同學幾乎是不了解中國製造業的情況,以及企業到底需要怎麼樣的設計與如何做設計。沒有在企業系統的進行鍛煉,因此也就沒有系統的企業運作的概念,此時盲目創業就會使得你走很多彎路。

  因此我個人建議工業設計的畢業生盡量的到製造企業去就業,其次是到比較優質的設計公司去就業。那麼如何才能在企業不認同工業設計的情況下進入企業就業呢?那就是我們在校的時候需要去了解與學習中國製造業當前的狀況與人才需求。


知乎上的相關問題,我相信看完以後就會大概有個了解了。

工業設計在國內是不是工資很低,很難拿到高工資? - 設計

新手工業設計師怎樣才能拿高工資? - 創業

在深圳做工業設計,工資待遇是怎樣的? - 設計師

工業設計應該考研嗎? - 產品設計

工業設計,適合考研嗎? - 考研

但是這些都是別人從自己角度出發的看法,都帶有自己的偏見,參考一下就好了。

要想知道自己的將來就業情況,最直接的是,問你自己的老師和畢業的學長學姐就業去了哪個城市什麼公司。


如果有機會,最好和老師做點設計的項目,而不是參加什麼大賽之類的,如果再有機會,就到外面的設計公司實習一下,不要計較什麼錢不錢的事情,沒到賺錢的時候。小馬過河,自己體驗一下就更清楚了,別人的意見只能是參考。工業設計涉及面很廣,而目前國內主要認為他就是個外觀設計,(認知需要過程),也有很多轉行成為交互u,用戶體驗方面的,喜歡玩軟體的也有轉行到影視的,如果是工科出身地,也有變成結構設計的,總之,先體驗,再決定方向。

還有就是,興趣,是你做的比別人好,才會成為興趣,而不是有了興趣才做能做好。


瀉藥,

技術活兒,講究的是精益求精,工業設計行業前景肯定是好的,因為消費者的需求跟追求都是日漸提高。

但是個人能發展到什麼樣真不好說。

好好努力,注意擴大自己的圈子,這個世界,玩到最後,都是在玩圈子。實力,只是塊敲門磚。

可能讓您覺得有點亂,一句話概括:工業設計前景不錯,做設計是技術活兒,活兒好就好。

最後一點:如果有更好的機會,比如老闆女兒老是請教你問題什麼的,綜合分析覺得合適趕緊上!!!(這個是現實,僅供參考,不一定得遵守這規則。比如我,ex富得流油,我依然跑來深圳住農民房,自由價格更高啊)


受教了


工業設計專業動畫方向的更適合去做什麼樣的工作?


工業設計更偏向與藝術類,偏向外觀設計。

關鍵把一些必要的軟體練熟

然後轉機械設計或者是影視方面的後期都比較容易

看自己愛好把


推薦閱讀:

移動應用中註冊新用戶及用戶登錄的時候,密碼應不應該顯示為明文?
搜狐IT在科技媒體界的影響力怎樣?
移動界面的動效類型/分類維度有哪些?
Win10是否應該取消輸入法智能切換?(第三方軟體許可權)?
有哪些和用戶界面 Pattern 有關的網站?

TAG:工業設計 | 設計 | 用戶體驗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