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我們誤會了本意或者被斷章取義的名言名句或者成語俗語?
據我所知的,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本意邪不勝正),「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原話為四川方言「捨不得鞋子套不著狼」,指吃得苦不怕跑路才能夠獵得著狼)等,還有哪些被我們誤用的呢?
愚不可及。
這個成語現在的通用涵義是形容「一個人愚蠢無比」,但是原本涵義恰恰相反——指的是一種高超的生存智慧。原本深刻的涵義後來發展成最膚淺的字面意思,也算是斷章取義的傑作吧。
原文出處是《論語》——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在這句話中,孔子想要誇讚的重點不是寧武子的」智「,恰恰是他的」愚「。這裡的「智可及」可以理解成寧武子這個人,所表現出的聰明智慧之類的,是人們是可以達到的;而後面」邦無道「時候的表現出的」愚「,那就「愚不可及」了,是指「不一般的智慧」,這種智慧人們就很難領悟。
「愚」字,是「大智若愚」的」愚「,是表面裝作笨拙的樣子,而內心卻智珠在握,方寸不亂。可以清楚的掌握形勢,卻又不鋒芒畢露招人妒恨,又不言行無忌招人猜疑,是最可怕最深沉的謀士形象,和「犬儒」之類是萬萬不同的。
這樣的人表現在外在的低調,並不是出於謙遜,恰恰相反,他們有著最隱蔽的自傲,他們通明世事,知道絕大多數人都愚蠢且善妒,為了避免因卓絕的才智而遭暗算,所以用「愚蠢」、「深密」等手段把自己「包裝」起來保護自己,同時又能把事辦了,是真正的高人。
這種人物的傑出代表就是荀攸,《三國志·魏志·荀攸傳》中說道「 攸深密有智防,自從太祖征伐,常謀謨帷幄,時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
………………「太祖每稱曰:公達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顏子、寧武不能過也。」
其中《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九年》引此文, 胡三省注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詮釋——
智以料事,防以保身。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想和大家分享,也想向大家提出一個問題。我小學的時候有一次看到這句話,就很疑惑,為什麼要拿臭皮匠和諸葛亮作比較,感覺這完全沒什麼可比性,那時候網路還不發達,沒有想過上網查。
唯一的方式就是問我語文老師。
我語文老師聽了以後,說這個她還真沒想過,也許只是隨便一個比較,單純為了表現集思廣益這一現象。我聽了還是有點疑惑,可是覺得既然書上都這麼說,肯定有他的道理,這事也就不了了之。後來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忘了這件事情了。有一天,我語文老師特意來我家家訪,講這個事情,她說她特地查了一下,以前有個職位叫做「裨將」,是參謀官。她提出一個假設,一開始應該是「三個臭裨將賽過諸葛亮」,後面誤傳成「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我當時就拿出紙筆記下來,這件事已經好些年了,我一直還記得這件事情和我那位語文老師。我現在想起這件事情還是很感謝我的小學語文老師,我對她的記憶已經所剩不多,但是她那天認認真真和我解釋這件事情的神情我至今記得。這也是我學生生涯中為數不多的幾次感受到為人師表和孜孜不倦。她真的是一位認真負責的老師。
讀者朋友,後面還有...
後來初中的時候,有一次寫作我用到這句話,寫的是「三個臭裨將」,老師圈了起來,說我這個是病句,我挺委屈的。雖然我現在想要形容這種情況多用「集思廣益」。可是還是想問問各位如果我們在知道這些成語正確的用法、寫法之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用起來嗎?對於大部分並不知道的人來說會不會顯得很另類?搬運工
1、以德報怨
原句:「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憲問》 人們通常理解的「以德報怨」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孔老夫子教我們,別人欺負你了,你要忍,打掉牙往肚裡咽,別人來欺負你,你反而應該對他更好,要用你的愛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懷去感動他。但事實上,我們都被某個斷章取義的孔子FANS給玩了一把!當時的真實情況是這樣的——孔子的一個弟子問:師傅,別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對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養羞死他,讓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說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報怨」,拿起板磚飛他!看!就因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話,剛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現在這個溫婉的受氣包形象。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原句:。「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論語·秦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是說,國家統治人民,指使驅趕他們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讓他們明白他們在做什麼。這句話在現在看來,很明顯就是封建統治階級幾千年來一直在玩弄的愚民權術,但同時,這樣的一條愚民之術,真是孔子這位致力於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嗎?
我們知道,在春秋時代的文章是沒有標點符號的,後人要研讀那時侯的文章,便要再經過一個「句斷」的過程,即根據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適當地方加上標點和停頓,這樣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順而連貫的話。結合上下文的語境,很容易得出這句話正確的分句方法:「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的整句話就是說:詩、禮、樂這三樣東西是教育民眾的基礎,一定要抓好,如果老百姓掌握了詩禮樂,有發展前途,就讓他們自由發揮;否則,我們就要去教化他們,讓他們知道和明白這些東西。
3、無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民間諺語聯對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句話絕對是中國眾多以訛傳訛的話中最搞笑的例子之一。首先,這無毒不丈夫,就跟我們認識的古人崇尚的價值觀念大大背離了,大丈夫,自然是說那些坦坦蕩蕩胸懷寬廣的男人,什麼時候惡毒陰損,暗箭傷人這種前綴也能放在前邊來形容大丈夫了?原來,這句來自民間的諺語本來應該是「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這本來是個很好的句子,裡邊充分運用了對仗,顯示出了一份陽剛有力的氣魄,一個胸懷坦蕩的男人形象就躍然於紙上。
4、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原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論語·陽貨》任何人說話都不會是無緣無故的,孔老先生為什麼要說出「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樣的話呢?這不僅和孔子的思想不符,更與當時的民間社會大環境對不上號。所以我們要看看,孔子當初是在一種什麼環境下說出這句話的?這話又是對誰說的?
孔子受衛國國君的邀請,來到了衛國,突然發現人家根本就是拿他的身份來炫耀,抬高自己而已,並不是真正支持他來這教化衛國民眾的,尤其是那個衛靈公的老婆。孔子怒了,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意思是你衛靈公到底是喜歡德才,還是喜歡女色?在你心裡我和你老婆哪個重要?於是,收拾行李,離開衛國。離開之後,心情平復了,發出感慨:「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原來,孔子這句話所指的「女人和小人」,有一個特指的對象,就是衛靈公夫人和那些「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的宮廷女權。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是莊子說的。按照現在人們的普遍理解,這句話實在是勵志類的明言警句,這可比孔老夫子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氣勢多了,古往今來,不知道多少學子在這句話的激勵下,鑿壁偷光,聞雞起舞,奮發圖強,追求上進,讀那些永遠也讀不完的書。
事實真相卻讓人哭笑不得。莊子的原話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面對的知識是無限的,要我以本來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種永遠看不到邊的知識,就會精疲力竭。
6、相濡以沫
原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大宗師》莊子給我們講了一個小故事:有一天,一眼泉水幹了,兩條小魚被困在了一個小水窪,為了生存下去,它們彼此從嘴中吐出泡泡,用自己的濕氣來濕潤對方的身體,互相扶持,互相依賴。但,與其在死亡邊緣這樣互相扶持,還不如大家找到一條水路,開開心心地回到廣闊的江河湖海,回到各自的天地,彼此相忘,自由自在。
相濡以沫,多美的情景!卻不知道讓多少愛情做了這種傳統思維的犧牲品!我們都沒想到,除了一句相濡以沫,原來還可以「相忘於江湖」。
7、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這一俗語原為"嫁乞隨乞,嫁叟隨叟",意為一個女人即使嫁給乞丐和年齡大的人也要隨其生活一輩子.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俗語轉音成"嫁雞隨雞,嫁狗隨狗".8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皮匠"實際上是"裨將"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指"副將",原意是指三個副將的智慧合起來能頂一個諸葛亮.流傳中,人們竟把"裨將"說成了"皮匠".
9、狗屁不通
這個成語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沒有汗腺,酷夏,狗藉助舌頭來散發體內的燥熱."狗皮不通",是指狗的身體這一特點而言.由於"皮"與"屁"諧音,屁為污濁之物,對於文理不通的詩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貶之,意思更為鮮明.後來人們將錯就錯,約定俗成地將"狗皮不通"變成了"狗屁不通".
10、王八蛋
這是民間一句罵人俗語.實際上,這一俗語是"忘八端"的諧音.古時的"八端"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八端"為做人之根本,忘記了這"八端"即忘記了做人的根本,後來,"忘八端"竟被一訛傳訛變成了"王八蛋"了.
11、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這本是一句歇後語,「跳進黃河——洗不清」。因為黃河水十分渾濁,跳進去就很難再洗凈了。訛變為「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後,就很令人費解了。12、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作「捨不得鞋子打不住狼」,其意是說想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費鞋。後來訛傳為「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不但讓人觸目驚心,而且與原意大相徑庭了。
13、刑不上大夫
通常大家認為"刑不上大夫"的意思是古時中國法律體系不健全,法制不夠公正,所以在高官犯法之後可以不受懲罰.實際上,孔子的這句話原意是,提醒士大夫們要潔身自愛,千萬不要觸犯法律.而一旦犯法,將有刑具加身,則應趕緊自殺,不能受辱.
14、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 ----愛迪生
這句話長期出現在語文教材上,目的是為了宣揚努力的可貴。可其實,我們都一直誤解了愛迪生的原意。這句話後面其實還有一句話: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15、「無奸不成商。」 古代成語「無尖不成商」也變了味兒,叫「無奸不成商」。無尖的「尖」來源於古代用來度量的斗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將斗裝滿之外,還要再多舀上一些,讓斗里的米冒著尖兒。在那個時代,不能敦厚到這種程度的,就被公認不夠資格當商人。不過現在道德一日千里地下滑,「無尖不商」就成名副其實的「無奸不商」。16、黑格爾的「存在即合理」
這句來自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的名言,常被人理解成「存在的東西就有它的道理」,把它拿來作為為現實某些不合理事物辯護的「理論」依據,依據這一理解,現實成為世界必須遵從的價值,它從根本上否定了任何具有理想主義色彩的思想的合理性,並讓庸俗或世俗的現實主義價值觀泛濫成災。
但事實上,「存在即合理」中的理,可不是具有倫理色彩的道理的「理」,而是一種邏輯關係的「理」,「存在即合理」實際說的是「每一種存在,都有它產生的根源」,它不是一種倫理標準,而是一個邏輯判斷。
17金屋藏嬌
現在說法都是給小三弄格外幽會地點
實際是漢武帝劉徹當初娶陳阿嬌(衛子夫前頭那個)是說的句話:若得阿嬌為婦,當以金屋貯之。
18「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心」
雨果的這句話被理解成人心靈的廣闊和博大,其實在《悲慘世界》里結合上下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心的神秘,深邃和可怕。
19「如果我能看的更遠一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頓
很多人以為牛頓說這句是謙虛,實際上當時牛頓一直在和胡克爭奪胡克定律是誰發現的 ,這句話是牛頓給胡克的信里提到的用來諷刺胡克身高太矮。
20「空穴來風「
戰國·楚·宋玉《風賦》:「臣聞於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
有了洞穴才進風。比喻消息和謠言的傳播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機會傳開來。
21「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諸葛亮《前出師表》
用指身份低微,見識短淺。一般用於自謙。現代的「卑鄙」是形容詞,詞義色彩轉為貶義,意思是「語言、品行惡劣,不道德」,一般用於罵別人。
那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我曾經腦補的畫面是:兩個年幼的孩子,抱著他們母親的大腿,然後哭著說:娘,娘你別走,孩兒很乖,不要丟下孩兒和爹爹。然後這位母親決絕的甩開她的孩子和重病在身的丈夫決絕的改嫁。這時窗外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於是丈夫為了安慰孩子說了一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攔不住的,隨她去吧。那時在想這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後來才知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娘是姑娘的意思!!!!於是腦補了一個畫面:書童阿福:狀元爺,我可找著您了,快跟我回去吧,這天,要下雨啦,明天皇上欽點要見您,萬一您染上風寒,阿福可賠不起。狀元郎:阿福,這前方迎親隊伍好生氣派,是何人娶親啊?阿福:兵部尚書霍大人之子霍坤。狀元郎:娶的是何人?阿福:這,這,老爺說不能告訴您。狀元郎有點生氣道:但說無妨,我就裝作不知道的樣子,老爺責怪下來我擔著。阿福:沈家千金沈杏兒沈小姐。狀元郎頓時感覺天旋地轉,雙手死死拽住阿福的肩膀咆哮道:法克魷,你踏馬的這麼大的事為何這麼久都沒告訴我?阿福:老爺說科舉前程要緊,不能亂了您的心神。狀元郎怔怔的看著天,雨滴落在英俊的臉上,緩緩的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山盟海誓終究抵不過家世么?雨下好大,模糊了雙眼,分不清是雨是淚。1、三思而後行
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也。」孔子的意思是:小季啊,你想太多了,別瞎BB,趕緊上。2、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原文:「故君子之治人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朱熹的意思是:君子教導與幫助別人,不是直接說答案哦,而是要用自己身上本來就有的、本來就懂的道理,去啟發他啦!美輪美奐!!! 美輪美奐是形容建築的好嗎!不是形容別人穿著或者美女相貌的啊!!還有很多啊!一言九鼎差強人意炙手可熱下里巴人不忍卒讀不足為訓文不加點諱莫如深等等等等暫時就想到這麼多,因為除成語以外別的沒想到T_T再說一句,高中語文沒學好啊!這些東西高三都會統一複習的啊!結果報紙上電視上都是錯用啊好嗎!
1. 文質彬彬
溫文爾雅,多形容一個人的外表。
出自:《論語 · 雍也 》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君子學識和道德兼修,沒有學識支撐的道德不免難登大雅之堂,(當今現實意義: 野路子心靈雞湯)。沒有道德掌舵,空有學識,難免呆板,拘於形式。(無論文還是質,學識,道德,都是一個人的內在)
2. 父母在,不遠遊
出自《論語 · 里仁》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如果出遠門,那必然是有正當的理由。孔夫子並沒有迂腐到父母在世時子女必須不離其右,承歡膝下。
3. 以德抱怨
出自《論語 · 憲問》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雖說一個仁字貫穿整本論語,但孔夫子說了,對你好的人,要投桃報李,對於傷害過你的人,沒啥好說的,就是剛正面!
補充: 《論語 · 里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孔夫子愛憎分明的佐證。
4. 三思而後行
出自: 《論語 · 公治長》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孔夫子反對三思而後行。考慮兩次行了。
孔子相當看不上魯國季孫氏,廣為流傳的「是可忍,孰不可忍」就是罵季家季平子的。
《論語 · 八侑》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孔夫子和季孫家恩怨頗多,季文子做事思前想後的,夫子聽聞這人行事風格之後淡淡地評價了句: 想兩次,足夠了。孔夫子要是知道後世之人將三思而後行冠以夫子之名多心塞啊。
5.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出自《論語 · 顏淵》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夫子是說過父母不管對錯你都要聽。但是關於君臣關係請看下文
《論語 · 八佾》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再看
《論語 · 八佾》
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春秋末年禮崩樂壞,孔子的政治主張之一「復禮」,禮指周禮,君以禮待臣,臣事君以禮。孔夫子從沒有主張不管君王對錯,臣都要盡愚忠。關於「君君,臣臣」君臣關係後世的走偏,這個帽子不應該扣給孔夫子。我們習慣用「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來形容前功盡棄資產清零。但事實上對於當時稍微有點家底的人來說,資產清零恰恰是在解放後吧...
很少有心靈雞湯不是斷章取義。
(侵刪)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原創】這十條 「俗語」 竟被誤傳了千年,我斷定這是你想要的!
簡書籤約作者:蝸流兒來源:公眾號蝸牛禪(ID:woniuchan)介紹:以文化為核心,以歷史為背景,用漫畫的方式詮釋一個妙趣橫生的動漫文化江湖!原創內容,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冷門成語:七月流火。
能望文生義而不誤讀,必有對星空的信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很多不學無術之輩每天就拿著孟子的這句話當成自己不讀書的借口。【出自】:語出《孟子·盡心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陸九淵《政之寬猛孰先論》:「嗚呼,盡信書不如無書。」其實孟子說這句話中的書,是指《尚書》,原意為:全信尚書則不如沒有尚書,因為他認書中寫:武王伐紂戰鬥中出現「流血漂櫓」是不可能的,因為武王如此仁德,敵軍必然趕緊投降,怎麼會流血漂櫓哪?肯定不可信。其實,站在今天的史學角度來看,《尚書》的記載並沒錯。孟子懷疑錯了。但可惜的是,今天還有許多小孩或不學無術之輩拿著這句話作為不學習的擋箭牌。- 以德報怨。這個是被斷章取義的,原文是——「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顯然,本來孔夫子是建議以直報怨的,但被斷章後,大家都認為孔夫子提倡寬容大度,以德報怨。(雖然@朱明 已經提出過,然而覺得闡述不明,就重寫一下,同時直接借用典故。)
- 差強人意。原指還能振奮人的意志,現在表示大體上能讓人滿意。不過很多人會望文取義地認為是,東西/事情很糕,不如人意。
- 空穴來風。本義就是指事出有因,但很現在很多人喜歡說並非空穴來風,這是一種錯誤的表達。
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猶如親身受到對方的恩惠一樣,現在基本用來說是能體會對方的感受。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詞名句,出自《詩經·邶風·擊鼓》篇。《詩經》原著中本是來歌頌戰爭中戰友的友情,描寫戰士間的互相勉勵、同生共死,令人動容。後來,這句詩也被用來形容夫妻情深。
空穴來風
以前我看到「窮不過三代」這句話以為是窮到一定程度後會時來運轉,漸漸發家致富。
後來我發現我錯了,原來一直窮下去就娶不起媳婦,也就沒有第四代了。推薦閱讀:
※有哪些名言、名句,你突然發現和你想像不一樣的?
※有哪些被人們斷章取義,忽略了整句的名言?
※你看過哪些句子,讓你感覺內心沉重?
※丘吉爾有哪些睿智的名言?
※如何翻譯「Most men die at 27, we just bury them at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