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化的演進下,沒有故鄉的人與有故鄉的人相比有什麼差異?

預定義:

對故鄉的認同感強烈的人就是有故鄉的人,對故鄉認同感不強烈的人就是沒有故鄉的人。

請在這個預定義下進行討論。

備註:

  • 問題與提問者個人無關

  • 提問者沒有預設立場——如「就是更高級」或「就是更低級」
  • 回答前請先思索自己是否預設了提問者的立場


謝邀。

首先,每個人有年齡大小、身材高矮、膚色不同、各有所好、知識專精、性格區別、汗毛疏密、口音清濁。但是人沒有高級和低級之分。沒有任何一個人有資格劃分這個。這是基本原則。

然後——按照我個人的理解——所謂是否有「故鄉」,是指一個人有沒有「根」。一個有故鄉的人理應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成長期居所,接受某類文化的熏陶,對其食物、氣候、口音、傾向有相當的依戀。比如,我看見一個人愛吃大煮乾絲,愛喝茶,愛泡澡,那我會覺得他的故鄉是老揚州。

有「故鄉」的人會對其「故鄉」有種精神依戀。這會影響他許多價值觀和判斷。比如,我認識一個教法語的東北老師,很以東北血統自豪,所以做事也很豪邁。而我認識的另一個東北籍編輯,故鄉性格因素就不那麼大,讓人覺得他很謹細。

我覺得,有「故鄉」的好處是,這個人通常會覺得某一類價值觀(通常是少年時養成)很理所當然,而且有自己的心理舒適區。沒有「故鄉」的人相對會焦慮些,但在價值觀上也更豁達些,無可無不可。

我覺得這兩種狀態都不壞,但還是開頭那句:這就是個個人傾向,根本談不到高級與否。別說在現代社會,在任何社會都無法定義高級與否。只有「不同」,而無「高低」。

最後忍不住吐槽一下。我個人認為,提問有一個很基本的禮貌,就是問題起碼應該意識明晰。而現在問題里是「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這個問法,但是我也不想做出太多的限定說明,因為那可能會對您的意見有預置效應。需要細節信息可以在討論中完善」——當一個問題語義含混,居然還需要先進行討論時,我只能理解為提問者要的不是答案,而是一次自由討論。初衷或者是好的,但對我個人來說,連明確定義和範圍都不給,這是最讓人不爽的提問方式。


謝 @大果兄邀請。

抱歉兩年後才來回答這個問題。

--

今天是清明節,對我來說,本來沒有什麼可以說道的。

5年前的清明節前,我老爹曾經打電話給我,說爺爺想要將家中老墳修繕,希望我們能夠回去祭掃。

一直到5年後的今天,我依舊沒有在老墳前磕過一個頭,爺爺今年85歲,過去五年中,我和他一共相處的時間算來只有3天。

--

在我出來上學之前,我以為,我一輩子最理想的生活,應該是在家鄉那個不大的小城,做一份完全不需要改變的工作,每周能夠有一兩天時間和朋友一起喝酒,每年能抽出半個月回老家陪陪爺爺奶奶,平時沒事的時候,也可以和老爹聊聊天。

但是被另一種衝動所控制,我離開了家鄉,至今已經8年。

--

今天和 @dizzarz說起時,我說,如果我當初沒有出來,留在家中,現在估計確實會如同當初想的那樣,孩子也已經三四歲了吧。

@dizzarz 說,小城市年輕人都會老的更快。

但是我不介意啊,我從來就沒想過要長大,那就直接老去好了,家鄉的生活不就是這樣么?

--

沒有故鄉的人會高級么?我想是的。

如果不是的話,那麼在這個清明節的晚上,我灌下這麼多酒依舊沒辦法讓自己變得開心哪怕一點點,又是為了什麼啊。


我是地球人,故鄉是什麼?


我原本是在 @王建雄 下的留言,鑒於今天是清明節,就乾脆對這個問題來做一個抒情式的回答。

我出生西北某著名的沙塵暴滾滾飄揚的地方,如今闊別故鄉,屈指一算,大概已經10年了。

我沒有回到我的故鄉的時候,我在都市瀟洒自如,人魔狗樣的活著。但,我每當回到我的故鄉,我心底那最柔弱和最愚不可及的情感就開始泛濫,我變得沒有任何理性,談吐髒亂,衣著流氓。故鄉常常會喚起我身上太多原始的本質的東西,它常常讓我想起太多屈辱幸福慘痛莊嚴卑劣乾渴濕潤悵惘苦難等一大堆無所知名的各種情感。

這種情感,就如同一條狗遇見了,同類在其下留下某種帶著激發他們荷爾蒙氣味的樹。然後他就對著這棵樹條件反射性的不斷狂吠。

在我的定義中,我常常把故鄉看成一個曾經生活經歷過的地方。

故鄉,是生活,存在過的狀態。

或者換句更高端更裝逼的話,故鄉,是每個人歷史的物證,是每個人經歷變遷的印跡。

接近真相一些,故鄉,就是沾滿了一條狗,灑下的尿液的樹。它讓我們在想起它的時候,熟悉,迷戀,痛苦,瘋狂。。。百感交集。

——————————————————————————————————————————————————————————————————————————————

近來有一首歌很火的歌,北京北京,在整個中國的大地上飄揚。

我沒有親自去過這位原唱歌手的演唱會,但是我常常在視頻上清晰的看見,每當這首歌響起的時候,無數人臉上靜靜的流滿了淚水。我想,這剎那間,一定有某種未知的東西擊中了他們的淚腺。

貼下這首歌的某幾句歌詞:

當我走在這裡的每一條街道

我的心似乎從來都不能平靜   

除了發動機的轟鳴和電器之音   

我似乎聽到了他燭骨般的心跳   

我在這裡歡笑   

我在這裡哭泣   

我在這裡活著   

也在這死去   

我在這裡祈禱   

我在這裡迷惘   

我在這裡尋找   

也在這兒失去   

北京 北京   

你可曾知道,為什麼這首歌能夠紅遍大江南北??

你可曾知道,為什麼每當汪峰唱這首歌的時候,什麼擊中他們的內心,讓他們的臉上沾滿淚珠?

————————————————————————————————————————————————————————————————————————

樓上有兄弟說,我沒有故鄉但是我過的挺好。

這裡,我無意評價,故鄉意味著高級還是不高級,我只想說的是:

那是你的父親還沒有老去,還沒有埋在距你太過遙遠的另外的一個地方。

那是你的理想太遙遠還沒有傾注你一生的心血,以至於你臉上和心上的滄桑還沒有讓你回想。

辛棄疾有句詞,少時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羞。

辛稼軒戎馬一生,你可曾體會,當他在醉夢中,在雪夜中挑起孤暗的燈光看劍,想起那無數次的吹角連營。辛稼軒結尾處用了一個讓你一定會感慨萬分的詞語,可憐白髮生。

太祖一生沉浮,你可曾知道1959年回韶山的時候,他支開衛士長,一個人在父母的墳前默默的呆了兩個小時。。。

你還是太小,孩子。你,可曾懂得什麼叫,故,鄉?


我不下結論,只談觀察:

新加坡的印度裔一般看不起印度人,覺得他們臟丑,沒有文化。華人一般也比中國人更有優越感。

對於一些從欠發達地區來的人來說,當他放棄自己的祖國而選擇更好的發展,會變得更高級,比如林書豪,比如ABC


這個問題基本上可以用下列的這個high movers vs low movers的心理研究來解釋。

以下內容為轉載:

一類人年輕的時候就離開家,出去看外面的世界,大學、研究生、工作,一直在更換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國家;另一類人一直呆在自己的出生地發展。前者羨慕後者身邊擁有那麼一波從小玩到大的朋友,後者羨慕前者能有機會去體驗大千世界。究竟兩種生活的選擇對人有什麼不同的影響?

本文中所有的結果都基於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Shigerhiro Oishi的研究。後文中我們統一管前者叫high movers,後者叫low movers。這些結論不僅局限於居住地的變化,工作變化的頻繁程度也會導致同樣的結果,但是由此引起的效應會遠遠弱於居住地變化帶來的影響。因為一個人即使他經常換工作,如果它還是呆在那個城市,他的生活並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

High movers和朋友相似度更高。人們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們都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人做朋友,但是一個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有這個選擇,每個人的情況就不同了。比如A是個文學瘋狂愛好者,B也是個文學瘋狂愛好者,而C雖然熱愛文學,但是他對於文學的熱愛只停留在喜歡聽人們聊文學,他對於文學的熱愛遠不足以支撐他在百忙之中依舊抽出時間來閱讀。顯然A和B的相似度要遠遠高於A和C,但是如果A的環境中沒有B這麼個人,A也就會認為自己和C是物以類聚了。A只有在遇到B這樣的人之後,才會意識到自己和C並非真的是完全趣味相投。友誼的形成,一定是有相似性做基礎的。但是相似性的大小卻可以差別很大。High movers因為經常認識新人,所以更有可能找到B這樣和自己十分相似的人做朋友。因此high movers也會在交朋友時更看重相似性。

High movers有更寬廣、細分的人際關係網。研究發現,high movers會有更寬廣的人際網路,但是很少會和別人特別親密。因為經常更換工作、生活環境,不斷認識新人,使得他們不會在某一段朋友關係中投入太多。High movers的人際關係網路會更細分,比如這些朋友是經常在一起聊生活的,那些是聊工作的,另外一撥是聊興趣愛好的。High movers的朋友經常會有不同個小圈子,而且小圈子間未必互相有交集。High movers可能每周聚會的對象都不同。相反,low movers的朋友圈子通常重疊度很高,這些個朋友既是一起聊生活的,也是一起聊工作的、興趣愛好的,這些朋友知道你從小到大幾乎所有的事兒。Low movers通常每次聚會的朋友就是那麼固定的幾個。對於high movers來說,失去一個朋友,未必對他們有很大的打擊,但是對於low movers來說,失去一個朋友打擊就大的多了。

High movers更重視公平。每個人都重視公平,但是公平卻往往和熟人文化相互矛盾。很多時候,人們是在公平,還是照顧自己所在的小群體利益之間做平衡。比如你是面試官,兩個應聘者都很牛,兩個人你都不認識,但是其中一個和你畢業於同一個學校。如果完全是按能力選撥,兩者被錄用的機會應該是各佔一半,但是low movers會更容易偏向於選擇和他有些關係的人,也就是那個畢業於同一個學校的人。因為high movers在他的成長經歷中,經常在一群自己不熟悉的人中競爭,他們身邊沒有太多可以依賴的熟人網路,必須依賴一個公平的系統,他們才能成功。比如A是一個從雲南某大學畢業的學生在北京找工作,B是一個在北京某大學畢業的學生在北京找工作,A要比B在北京這個環境中更難找到熟人關係幫助自己找工作,A只能完全靠自己的實力來應聘。也正因為此,high movers會比low movers更重視公平。而low movers即使系統不公平,他們也可以通過自己在當地強大的人際關係網來搞定事情。

High movers更個人主義。High movers由於經常變化自己所在的工作單位、城市、國家,他們心中的集體概念也是不穩定的,經常在變化。因此high movers會更個人主義。如果你問他們如何定義、形容他們自己,high movers會經常由個人特質來定義他們自己,比如說我是怎樣怎樣的一個人(勤奮、樂觀、愛冒險等等),而low movers對於自我的定義通常是和他們所在的群里、社會角色相關的,比如我是一個杭州人,我工作在寶潔等等。

Low movers會更多的為所在的小集體做貢獻。就如前面講的high movers更個人主義,他們對於所在的集體的歸屬感要弱於low movers,因此他們對於所在的小集體相對責任感較弱、奉獻精神較小。心理學家在美國做過一個研究,high movers對於本城市籃球隊的支持往往由此籃球隊的戰績而定,而low movers不論本城市籃球隊的戰績好壞,都會一如既往的支持。High movers為自己小區所捐出的資金要比low movers少很多。

Low movers會更少有孤獨危機,幸福感較高,壽命較長。經常的遷徙,會產生很多生活的挑戰。High movers雖然有很多認識新人的機會,但是每更換一個地方就要和自己已經熟悉的朋友說再見,重新認識新朋友,這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勝任的一個任務。我們都知道人類是社會動物,需要朋友,需要別人的理解、陪伴,如果處理不好這個挑戰,人就會覺得孤單,幸福感就會下降,而壽命也會伴隨著心理健康度的下降而縮短。事實上也是,研究者通過取樣上千名樣本發現high movers總體幸福感較低,壽命較短。但是這種問題只存在於內向的high movers中,外向的high movers會努力地去結交新的朋友,也更容易交到朋友,從而解決這個由於經常遷移導致的孤獨危機。遷移是一把雙刃劍,並不是對所有人都是件好事兒,關鍵在於你是否擅長在新的環境中結交到新的朋友。不幸的是,絕大多數high movers都並不擅長這點,這也就是為什麼從整體上來說high movers會更有孤獨危機,幸福感較低,死亡率更高,而只有那一小部分外向的high movers才不受影響。這絕對是high movers的一個很大的挑戰。


看樓上已經有點要掐起來了的樣子

以個人的見解試著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題主的高級二字,一直加了引號,所以姑且認為此處的高級是主觀化、狹義化、實用化了的「高級」。再加上現代化維度的限制,所以是不是理解為:沒有故鄉的人在現代化的社會環境下,更具有競爭力。

姑且這麼理解沒有故鄉的人吧:這些人的出生、童年、青少年、求學、就業、婚姻等若干段經歷,分散在了不同的省份、地區甚至國家,深度的接觸了風格迥異或者語言文字不同的人和事,在形成明確的三觀的過程中,經歷了截然不同的社會環境、人文環境、乃至自然環境,更純粹一點的話,父母輩也是經歷過如此的變遷。

猶如張佳瑋所說,這些人對於自己的生活習性、性格特點,沒有一個地域性的依賴感。也就是說他們喜歡吃這類東西、說話風格是這樣、行事習慣是那樣,並不是因為他們是哪裡人而導致如此,他們就是這樣子,跟他們的基因、經歷、受教育有關,他們對於一切約定俗成的東西都抱有懷疑的態度,他們對於每個地區的特殊習性、語言、文化都抱有濃厚的興趣,至少可能會比「有故鄉的人」在學習或者接受它們的時候少了那麼薄薄一層地緣隔閡感,因為在他們看來這個地方跟他們之前生活過的五六七八個地方一樣,沒有了「故鄉」的羈絆,他們對它們的評判和理解會更加客觀、理性。

而有故鄉的人,應該是我們身邊的大部分人,他們以及他們的祖輩至少父輩,長期出生、成長並生活在某一片土地上,兩三代之間經歷過一兩次搬遷,但仍然對某個時期長期生活的土地、人、文化、乃至性格習性保持著深深的濃厚的記憶或者是強烈的認同(在這裡插一句,確實是有極少數的人由於各種因素,會對自己故鄉的文化、習性等不具有認同感,甚至抱有厭惡和逃離感)。

這些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一直接收著風格純正的某一個方向的熏陶,一般會有一個比較明確的引導結果,所以我們經常能辨認出某個人的故鄉是哪裡。他們對於地域、文化會有十分強烈的認同感,有的時候甚至壓制過一點點理性。舉個例子,看球這件事兒本來談不上什麼理性不理性,但挺有意思的,一般初級球迷會看自己國家的、自己省的隊伍比賽,然後瘋狂的支持,老一點的球迷呢,會更多的關注支持除了自己國家自己省之外的一些隊伍。各有所愛是基本人權,但我們仔細觀察一下會發現,老球迷們更能說出他喜歡的這支隊伍的人的風格、以及多個角度的喜歡理由,而新球迷開始的時候總是因為喜歡而喜歡。

個人認為,沒有故鄉的人,更容易形成客觀、質疑性的學習方法,而有故鄉的人,容易因為歸屬性依賴左右了自己的客觀評判與感受,簡單來說極端反x反x分子,裡面大多數是有故鄉的人。我可沒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事物都有兩面性我會亂說?我只是說傾向性和概率。

個人再認為,故鄉精華而深入的人文、自然環境, 以及同鄉同族的天然結黨互助,是無故鄉的人究其一生也難以真正得到的。浙閩潮汕的商人,湘軍、淮軍神馬的,也是故鄉效應帶來的成果,為人做事的習慣、經商的頭腦、同鄉同族的傳幫帶,都是故鄉的功勞。這些人不管怎麼看,說高級也不為過。

一個有故鄉的人,他除了生而得到了來自故鄉的優惠條件,其實自己也是可以通過努力讓自己變得對待故鄉這二字的時候,盡量變得客觀、公正、包容、批判的。

但是一個沒有故鄉的人,雖然更容易得到客公包批的好習慣好立場,但他自己怎麼努力都難以得到來自故鄉的優待的。

總體來講,肯定是不同意所謂的高級不高級,而且誰說因為家鄉的球隊勝利了而產生的喜悅是輸給了所謂客觀理性的自我公正感呢?只有謝耳朵吧。中國足球再怎麼鬧心,相信當年世界盃出線的時候大家大多都很開心吧。

寫的挺主觀,歡迎拍。


我只覺得,一個沒有故鄉的人要比有故鄉的人更「可憐」。


我認為你想的沒錯。

不光故鄉,還有家族、集體等等。

忽視那些對你問題的批判吧。這個問題很好。

補充:看到有些人提到「沒有故鄉」。我認為提問者想要表達的是一種擺脫自身過去從屬、跳出以往圈子的慾望。這樣的人對故鄉的愛,也許比別人來的更深沉。


這是地域歧視的另一種表現。

一個人對故鄉的感覺弱,只是這個人的歸屬感比別人弱而已。也可以說他的生存方式不同。你很難說一個在家裡工作的人就不如在辦公室工作的人,或者相反。過你自己的生活就好。誰比誰高級,這種問題問100個人會有100個答案。


此心安處是吾鄉


我首先,是恆星的孩子--我身體里的每一個原子,都來自於許久之前爆炸的恆星。我首先是宇宙中的一團物質,宇宙是我的第一個歸屬。

其次,我有親生的父母,我的親生父母在地球上的某一角落有不動產,那裡可以叫做家。

再次,我有自己的住處,有自己的身份,那裡也是我的家。

最後,我有認同的文化體系和那個實體,那是我思想中的家。

所以我有許多的家鄉,許多的歸屬。這些歸屬和家鄉有大有小,有虛有實,對於我都同意溫暖。

我不認為一個人會存在沒有家鄉的狀態,只是沒有留心罷了。


謝邀

以我為例,作為世世代代住在某一地區的人(相對因逃難或大型國企建設或類似建設兵團的屯田或出國而在兩代人之內有過遷徙的家庭),對故鄉毫無特別感情。這種情況還是蠻少見的。

應如何看待這種狀態的呢?我曾一度以此Cosmopolitan 的心理傾向而獲得心理優越感【不要再黑我了,我現在不可能單純因這一點而優越的,除非你太擰太Low了,謝謝。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抱團是人類的天性。規模最小者自私自愛,其次愛家,其次愛親戚朋友,其次愛市(這裡的市,包括中國所有的鎮,但不包括所有的「市」,因為有些「市」實在太大了,相當於省),其次愛省/州/加盟邦/xxland,其次愛國(ps,我也不認為愛國總是錯的),其次愛人類。

我就是最自私者與最博愛者的混合體【這句話也有槽點,不過我也很厭惡政客啊,不隨便揣度他人是基本的禮貌好不好?】。因為成了這樣的人,所以沒有故鄉。我仍然可能因為厭惡或喜歡某地而蓋過理性,但故鄉這個最容易被狂熱的非理性所綁架之處已被排除,大體上講對任何地方都是同等的愛,同等的懷疑,同等的接受。

這種狀態到底高端不高端呢?就我個人而言,是有很多槽點和值得反省之處的!

如果一個愛鄉土的人在一直說家鄉好的時候,只是努力把他家鄉的美好之處給別人展示,用家鄉的利人之處給大家帶來愉悅和幫助,那麼毫無疑問,儘管他有故鄉,絕對絕對比我高端。

如果一個愛鄉土的人在說家鄉的時候,始終伴隨著對其他地域的鄙視、謾罵或同情,其意識里把世界的其他部分(或大部分)都當成為了襯托其家鄉而存在之物,那麼這就是一個比我還渣的渣。

個人認為,問題沒必要加「現代化維度」的限制,因為「世界主義」自古至今都存在的,而且在民族國家興起之前,世界主義在世界各地都是主流或接近主流,這也是各帝國存在的精神基礎。

世界主義即全球化,在人類精神領域不是新鮮事物,而是被近代民族主義思潮壓制後的復興;過去的世界主義之所以沒有像今天這樣影響大,並非思想不足,而是技術不足【比如說,羅馬人認為他們已經統治了全世界,中國人也認為已經統治了全天下,凡是皇帝/大將軍管不到的地方都是不值一提的爛地方,而且即使是這些「爛地方」,要是不聽話,照樣揍你,因為秉承世界主義的帝國政府(又不是我)毫不懷疑自己有統治全人類的權力。

回答完畢。


12歲以前都生活在陝西一處難以跟別人介紹清楚的小地方,後來去西安讀全寄宿藝校,讀重點中學,買了房子遷了戶口。我一度也就以為我是西安人了。

上了大學工作去了不同的城市,問起是哪裡人我一般都會說西安——單純就是為了不解釋太多。

可是只有我心裡清楚,因為常年在外地西安的日新月異讓我找不到商場里熟悉的櫃檯,跟朋友約見面只能約那些標誌性建築,除了幾所讀過的學校沒有什麼童年的回憶。

以前的故鄉也不是,因為轉學太早我沒有熟稔的朋友,寒暑假都只能待在家裡,我完全不熟悉這個巴掌大的小城。

大學四年,縱然現在對成都十分懷念,可最多也只能算有很多朋友和記憶的城市。

其實,有一個閉著眼睛也不會走丟的城市,會蠻有歸屬感吧。可我終究是沒有故鄉了。


1.排名前倆的長篇大論太牛逼了,在他們理解的「高級」里,一定覺得自己是作為被邀請人比其他人高級很多。

1.1:看張公子的回答,只有種想抽他倆嘴巴的衝動。

張公子只要回答 我覺得,有「故鄉」的好處是,這個人通常會覺得某一類價值觀(通常是少年時養成)很理所當然,而且有自己的心理舒適區。沒有「故鄉」的人相對會焦慮些,但在價值觀上也更豁達些,無可無不可。就夠了,可是前前後後的居然還有那麼長,服了。

1.2:看繁體字的回答,比張公子更厲害的是沒有找到適合拿出來當重點的,跪了。什麼時候知乎流行用散文回答問題了?

對不起忍不住人蔘公雞了

2.我理解的沒有故鄉的人指的是在處於或走出故鄉時,沒有地域(故鄉)敏感性,較少因喜惡帶來的偏袒和偏見的人,相比有故鄉的人(保守,地域敏感,對故鄉有深厚感情等),更容易接受批評和改變。

不過我也不同意這裡適用「高級」這個詞,即使是智商高低也不是很容易區分是否是環境帶來的影響或預見交換環境下的情形的。而且引起表象的原因也是不能正確辨識的,「沒有故鄉「也是一種很複雜的情緒。。。沒有故鄉也不代表對故鄉的情感就是完全客觀正直的。這種複雜情緒本身就是這裡的現代維度下的」高級「的反面。


作為一個城市化進程中受到牽連的家庭的一員, 我無法與當地人說同一種語言, 童年數次搬家,沒有稱之為回憶的場景與人 ,父親需要在外打拚,家中只有我與母親相依為伴,從小喜歡自己一個人看書或玩玩具,樂此不疲。

我想我應該就是那種沒有故鄉的人吧, 可是我對於這種地域的歸屬感的缺失帶來的孤獨,我接受它,甚至享受它。我的故鄉便是我的母親,我的父親,在將來就是我的妻子與孩子, 人在哪裡,我的故鄉就在哪裡。這也是我為什麼努力的原因。


提問者有點自視甚高的感覺

在一個現代化的維度里,雖然我不明白現代化與過去有什麼不同,但是就高級一次而言,本身個人理解就不同的,就如同我之前回答的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244698/answer/14473622,誰比誰高級,本身只和當事人內心的心理狀態有關,和有沒有故鄉沒有關係。

PS:我有一個女生同學,因為小時候經常換學校上課,所以只會說普通話,一次有人對我說,沒有家鄉話的人,很悲哀的。

真的悲哀嗎?那不過是做這個評價的人的心理狀態而已


引用一下
知乎某知名答案「就像有了軟肋,就像有了鎧甲。」
作為一個離家三千五百公里在外求學的學生來說,故鄉更像是最後的退路。

因為我知道,即使最後在外流浪闖蕩傷痕纍纍,海的那頭也會有一片我所熟悉的熱土來舔舐我的傷口。

故鄉存於心,存於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為什麼?

因為我在那裡度過了我人生中前18年,那裡有生我養我的父母親人,有我不曾表白的暗戀和草草結束的初戀,有鳴蟬夏日吹過的和風與暖陽秋天怒嚎的颱風,有清晨上學路上和我打招呼的老貓和翻垃圾的老乞丐,有那山那樹那路燈和那片魂牽夢繞的湛藍大海。這些記憶構成了我, 就這麼簡單。

倘若老去身死,我也願撒灰於那天那海那樹下,化作塵土歸去那無機世界。


16歲離開家鄉,後來去了武漢, 現在在香港, 家鄉對我來說只是一個符號,爸爸媽媽在那裡。

小時候一直搬家,從村子到鎮上再到縣城裡,我心裡的故鄉永遠是奶奶家的老屋,後面是一條小河。可是爺爺奶奶去世了,小河也變成了小溝,每次回去真的很難受。

就算現在老家的房子,從05年到08年讀大學,我也一直沒有覺得它是我的老家。

老家真的只是一個符號。走的越遠,越清晰。


我是一個沒有故鄉的人,我有的只是回憶。

我只關心和誰在一起,而不是我在哪。

父母在的地方就是故鄉;舊友在的地方就是故鄉;埋葬愛情的地方就是故鄉。

對不起,有些跑題了。深夜孤獨。


推薦閱讀:

為什麼東北人就這麼招人黑(總背黑鍋)?
張學良是典型的東北人嗎?
你的故鄉在哪裡?在故鄉的歲月在你的人生留下怎樣的印記?你現在對故鄉懷著怎樣的情感?
在當地有哪些說不出道理,但就是很管用的治病偏方?
中國表情包是否有地域差異?

TAG:哲學 | 人性 | 地域 | 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