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幾個月大的嬰兒睡覺需要抱著哄才能入睡是正常的嗎?為什麼不是普遍吃飽了就睡?


抱著哄才能入睡很正常,吃飽了不睡到處看也正常。我不認為吃飽了就睡很普遍。


謝邀。

同意上面幾位說的,孩子和孩子不一樣。

半歲左右的孩子睡眠時間並不像剛出生的時候那麼長了。新生兒一天可以睡22個小時,真真的除了吃就是睡。

但是半歲左右 孩子睡眠時間已經開始和大人的相似了。會有很多旺盛的精力需要發泄,他需要感知這個周圍的環境,學習坐著、抓握、翻身、爬行,學會認識家人,開口出聲。寶寶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所以半歲左右的孩子,如果說還是吃飽了睡,可能就會是個問題了。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抱著哄,試著躺在他身邊輕輕的拍也許也可以,這是可以慢慢嘗試的。至於這點喜好不會嚴重到成為不正常的孩子。


寶寶的睡眠問題對於媽媽來說是特別特別重要的事,一來娃睡得多媽媽的時間就多,假設一天睡24小時,那麼... ;二來睡眠有益生長,這也是眾所周知的。一天中有兩個時間段生長激素的分泌量達到最高,也就是有兩個時間最長個兒,但前提是要處在深度睡眠中,否則就會分泌得很少;此外,睡得好的娃心情好,更好帶。

那麼問題來了,都知道睡眠好很重要,但要怎麼才能睡得好呢?這個問題至少是曾經困擾了我一年多的世紀難題。

生完大寶後的頭一年裡,我曾經為了娃的睡眠,書店裡搬回了《嬰幼兒睡眠聖經》,微博微信訂閱了不下10個有睡眠指導有關的達人賬號,天天犧牲自己的睡眠學習如何讓娃睡眠。可結果卻是,天天學習、天天困擾,成天都陷在引入知識、開展實驗、分析失敗經驗的循環中,以至於老公都不知道我每天到底在累什麼煩什麼。

不就是個睡覺嗎,為什麼搞這麼累?

1. 娃兒的睡眠能力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以睡眠指導中的方法去嘗試讓娃自行入睡,成功了,也不知道是娃自己進入到了一個睡眠能力較穩定的階段了,還是真的奏效了。雖然咱不是搞科研,但不以科研的精神怎能摸索出一套能解決自家娃睡得好的方法;

2. 從出生到一歲半還有四次睡眠倒退期(具體可以看《睡眠 | 寶寶可能經歷的四次睡眠倒退怎麼破?》)大腦跳躍期、翻身期、出牙期,這些對娃的優質睡眠都是挑戰,還別說出牙、感冒等時期的不適造成的睡眠質量下降。處於這些階段的娃兒,要說什麼睡眠指導,都不如媽媽時刻不離的陪伴更有效;

3. 來自各方面的理論衝突,簡直讓焦慮的媽媽更抓狂。書上說不能抱著哄睡,要從小培養躺床自行入睡,可是親密育兒法又說要給予寶寶足夠的安撫,適當時候抱起來輕搖到達安撫效果。聽誰的,具體又要怎麼操作?如果想找過來人問問,就拿我親媽,她會相當不可思議地說:小孩子要睡都會睡的,我們那時帶你們哪有這麼精細的?

真的,當媽以後我把所有對自己的精緻都放到了對娃的精細上,但最終我知道,養娃需要抓重點。就如睡眠這件事,在踩過幾個大坑後,真的想說:娃先順了,事就順了。娃的睡眠不好不是病,媽媽太多慮了才是病!

自行入睡的能力很重要,但,真的要現在就培養嗎?

自行入睡的能力是在睡眠指導中常被提及的一項能力,這項能力需要爸媽們從寶寶出生起就要訓練寶寶自行入睡,不要以哄著、抱著、搖著、奶著的方式幫助寶寶入睡。

可是對於各種原因不能自行入睡的寶寶,如果娃每次入睡都要哭鬧、都要沒完沒了地拖延,那麼犧牲了娃的睡眠時間是真的,能不能就此培養好娃的自行入睡能力是不確定的。

女兒出生後第二個月我開始以EASY模式建立女兒的作息規律,吃-玩-睡3小時循環,也就是睡醒後喝奶,喝奶後小玩一會,約半小時-1小時再開始入睡,直到再次醒來,與上次醒來時間間隔為3小時。隨著月齡的增長,循環時間間隔逐步增加,4個月時吃-玩-睡4小時循環。

睡眠作為EASY循環中一個環節,如果推遲,也就會影響到整個時間。可是對於小娃兒來說,如果自行入睡要耗費很長時間,是應該保證及時入睡,還是堅持自行入睡的原則?

答案很明確,先讓娃能入睡,再考慮怎麼入睡;先培養娃的睡眠能力,再培養娃的入睡能力。

培養好了寶寶的睡眠能力,每天得到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及規律的入睡時間,往後對一個愛睡覺的寶寶逐步培養自行入睡並不難。

抱著哄睡有多罪過?掌握這些點完全不是罪過

每個媽媽都知道抱是對寶寶最大的安撫,那麼寶寶需要帶著這種安撫入睡,最合理的解釋是:寶寶還需要藉助媽媽的安撫才能讓自己身體松馳下來,從而安靜下來。

「安靜下來」是寶寶能入睡的必需條件,所以在幫助寶寶入睡的一切努力,無論是抱著哄還是不抱著哄,我們都需要用各種辦法幫助寶寶安靜下來。

抱著哄睡有幾個操作上的點需要把握:

1. 抱哄盡量以豎抱的方式,抱著寶寶在安靜的房間里輕走,當到寶寶發出打哈欠、揉眼睛等犯困信號時,將他放床;

2. 如果寶寶犯困後仍然無法躺床入睡,可以橫抱入睡。抱著哄睡不等於抱睡覺,當娃入睡後就放下,而不是一直抱著睡完整覺。如果娃會落地醒,可以繼續抱起鬨睡。破解落地醒可參考後面的方法。

3. 抱著哄睡時,可以輕搖,因為在輕搖的過程中寶寶的內耳前庭得到刺激,從而激發了鎮靜反射。不要過度、大力搖擺,反而造成娃的不適。

事實上,媽媽們真的不用擔心抱哄會讓寶寶失去自行入睡的能力。正如寶寶8個月大時會有自主進食敏感期一樣,寶寶也都會有自主入睡敏感期。我的大寶和二寶都在10個月左右時出現過這個敏感期,表現為在抱哄時,用扭動身體和手指向床來表示要躺床睡。然後在1-2月後又突然開始要求抱哄,之後再度通過引導、自主入睡意願回歸到自己躺床入睡。

破解落地醒的三個步驟

1. 放下:把寶寶放到床上時先放腳,再讓小屁股著床,再讓背部著床,最後把頭部輕輕安放下;

2. 抽手:抽手臂時最容易驚動到娃,功虧一簣,所以動作一定要輕柔。先仔細觀察寶寶,用騰出來的一隻手按壓住寶寶身體的一側,用手拉緊領口以免抽拉手臂帶到衣物把寶寶驚醒;

3. 輕撫:抽離手臂後不要急著開興地離開,淡定,輕撫寶寶的手臂或身體,一邊輕撫,一邊做好離開的準備。蓋被的動作也盡量慢,以免一下蓋下吹起一陣風。全部妥當後正式離開。

幫助寶寶自己入睡,這些做法很管用

儘管對於哄睡爸媽們不用談虎色變、顧慮重重,但我們仍然需要一直準備著隨時找到合適的時機培養寶寶自主入睡的習慣。這些做法可以給爸媽們提供一些參考:

1. 建立睡前儀式感。睡前儀式就是入睡的固定模式,其作用就是讓寶寶形成條件反射。例如每天到了睡眠的時間點,給寶寶洗澡,然後進入卧室拉上窗帘、把燈光調暗、做睡前撫觸、輕唱兒歌等一連貫每天固定的動作。這樣的固定形式可以讓寶寶得到心理暗示,並且平靜心情。

2. 讓寶寶睡足。充足的睡眠時間對於寶寶非常重要,有句話叫「越睡越會睡」,指的就是白天睡眠充足,對夜間的睡眠有更好的幫助,而白天過於疲倦、到點不睡,夜間睡眠也會更易醒、難入睡。

3. 捕捉寶寶的犯困信號。在寶寶犯困前將他哄睡,關鍵要抓住寶寶犯困發出的信號,這些信號有:情緒變差、莫名哭鬧、目光遊離、揉眼睛、打哈欠、活動減慢、走路不穩容易撞。當爸媽看到這些行為時,立即安排寶寶入睡。如果寶寶明明是極困了,卻怎麼哄也不睡、發脾氣,很可能是已經錯過了困點。

最後,最重要的,一定不要把自主入睡做為一個目標,逼著寶寶去達到。引導寶寶做任何一件事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這件事和快樂聯繫在一起。


關於孩子,所有「養成好習慣就好了」的觀點都是錯的。

孩子跟孩子不一樣,有的孩子睡覺就是困難,跟習慣不習慣沒關係。

請那些擅長睡覺的孩子的父母,千萬不要對睡眠不好的孩子的父母說:要幫他/她養成好習慣。

所有關於育兒的問題都有一個不會錯的答案:孩子和孩子不一樣。


幼兒在三歲之前儘可能的滿足它,會對未來的性格帶來極好的影響。

不贊成養成習慣的說法,大人決定不了幼兒的需求。

所以如果它喜歡被抱著才能睡著,那就多抱抱,隨著年齡的增長,它對這方面的需求已經不那麼強烈了,自然就會自己睡著。


有個日本的《育兒百科》,裡面寫得很詳細。每個寶寶都不一樣。我家的寶寶就是白天要抱著睡,晚上吃了就睡。讓寶寶保持其天性吧,每個寶寶的個性都不一樣。只是有的家長累些,有的家長輕鬆些。


我只來補充一些

孩子好帶與否與孕媽後期心情有關,也與奶媽飲食有關。

孕媽心情焦慮會遺傳給孩子

奶媽喝酒 咖啡 辛辣刺激 甚至上火 我認為都會影響bb的睡眠質量

還有就是抱慣了孩子也習慣了 如果想要改掉孩子的習慣 請不要那麼粗暴


1.習慣造成

2.睡眠環境讓他感到不安全(如過陰暗、換到新地方)

3.人不舒服


沒見過吃飽就睡的,基本都需要抱一會兒哄哄才肯睡。

正常的。


幾個月的正是嬰兒產生依戀感的時候,若他需要抱,就擁抱吧,哈哈。


半歲的孩子不可能吃飽了就睡的,跟剛出生的嬰兒相比他的睡眠時間已經有所減少了。我兒子5個多月了,晚上一般到10點多才肯睡,早晨8點多鐘醒,當然中間會喂一兩次奶。白天睡三四個小時左右。有其他同事差不多大的孩子晚上六點就睡,早晨醒的就早一點。只能說,各個孩子有自己不同的個性,沒有說多大的孩子一定會在幾點睡覺或是一定會睡多少個小時。


@經雷 太能理解你的感受!

寫這篇文章獻給辛苦的父母們!也希望那些擁有天使寶寶的媽媽,不要輕易透露你們的蔑視。每個孩子表達需求的方式不同,不是所有的抱睡的媽媽都是白痴,笨蛋,都是不懂得立規矩,都是自作自受。也希望更多的父母,觀察自己的孩子,到底你的孩子是真的天使,還是不懂得表達。當她不哭鬧時,她真的開心嗎?滿足嗎?

———————————————————分割線————————————————————

有一些大行其道的育兒觀,其實一點也經不起推敲。

--讓新生兒睡小床,可以培養獨立性。

--嗯。那麼請問你為什麼批准自己和丈夫/妻子同床睡?

--新生兒睡著了不能抱,否則會養成抱睡的壞習慣。

--嗯。那麼請問熱戀期的你為什麼恨不得和他/她天天膩一起?為什麼你不和他/她說:我們最好一開始就保持距離,免得以後分不開?

身為父母,雙標得很可以?

事實上,分床睡某種程度上是工業社會的產物。美國上個世紀曾經流行「讓它哭」的睡眠訓練方式以及在製造商的鼓吹下崇尚奶粉餵養,美國兒科協會認為同床睡容易發生意外引起嬰兒猝死,種種原因促進成了嬰兒獨立睡眠的文化現象。不過,隨著發展心理學的新發現,有兒科醫生開始反思這種做法,其中最被國人熟知的,便是西爾斯的《親密育兒法》。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他們開始反思這樣是否影響嬰兒的心理發育時,我們這邊卻如火如荼開展各種睡眠訓練——永遠慢人家半拍!

這裡不再繼續分析同床睡與小床睡的利弊,也不探討作息習慣/睡眠訓練等技術性問題。因為比這些問題更重要的是,父母需要知道以下的概念:依戀(attachment)。而親密育兒法的英文,就是attachment parenting。嬰兒喜歡被抱睡,這叫依戀,不叫依賴。即便出於種種原因,父母不能滿足她的需求,也不能被扣上壞習慣的惡名。

那麼,怎麼定義依戀呢?簡單說來,依戀描述的是我們對於生活中某個特定人物的強烈情感連結,涵蓋親子、兩性等等。以親子關係來說,如果將母親與兒童帶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先讓母親離開片刻後回來,觀察兒童的反應,有三種基本類型。

完全型依戀:兒童在母親離開時顯得憂傷,在母親回來後尋求親近、安慰和接觸;然後慢慢又去遊戲。

不安全依戀--迴避型:兒童顯得冷淡,在母親返回後主動躲開或忽視她。

不安全依戀--矛盾型:兒童在母親離開後顯得極為不安和焦慮;在母親回來後也不能安靜下來,對母親表現為抵制和生氣,但同時又表現出接觸的需要。

兩性之間,典型的不安全依戀體現在諸如:一遍遍問你愛不愛我/故意製造矛盾而後上演吵架道歉和好的戲碼/因為過於害怕失去而不敢全心全意投入到感情之中/一旦分離兩地便焦慮、產生信任危機最終關係崩潰。

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成年人的依戀關係與嬰兒時期的養育方式相關聯。敏感的,富於愛心的且能樹立權威的撫養者有助於幫助兒童建立強大而安全的內心。

回到開頭的問題,人類作為社交動物,在一段親密關係的建立初時,都以身體接觸為基礎。下圖是一隻被人為剝離母獸,用機器人取代撫養的小猴子。請感受一下她的憂傷。

也正是這隻著名的猴子,向人類揭示了,撫觸、擁抱與互動對形成安全型依戀的重要性。

一旦關係確立,距離才會拉開。但這並不等同於,關係的冷淡。相反,對於兩性來說,穩定的關係意味著,在一起時彼此舒適,分開時彼此牽掛卻不焦慮不懷疑。對於親子來說,安全感的確立,會促成她真正的獨立。因為只有深信有退回的餘地,人才能真正地一往無前。只有內心擁有溫暖的港灣,人才能真正地精神獨立。想一想,多少成年人每天工作生活,不需要父母的支持,內心卻始終找不到歸屬,茫茫然無所適從?他們僅僅只是行為獨立而已。

但是當然,以犧牲母親的舒適度,要求其自我犧牲,來完成所謂的親密育兒同樣不可取。如前所說,愛或者說安全型依戀,意味著彼此都感到安穩舒適。這種舒適,來自於母親對嬰兒的傾聽、回應,從而建立起心靈間相互信任的溝通通道。

--但是,我朋友/我親戚/我同學/我鄰居/我自己就是一開始抱多了養成了壞習慣,後悔莫及呀!

--糖尿病不是因為年輕時候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引起的,一兩歲還要抱睡也不是嬰兒早期特別是新生兒時期抱得太多引起的。嬰兒睡眠問題請多從作息習慣/身體/環境/心理等原因查找,請別甩鍋。

p.s.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不是幾個月的問題,而是一開始就養成的習慣問題,我們家寶寶現在養成了抱住他睡覺就睡特別香,讓他一個人睡,一般五分鐘就會醒。諮詢過其他人也是如此,只能慢慢地反覆讓其習慣,以及孩子一般晚上睡覺都稍微會鬧一下的,一般餵奶的時候會睡著,就不用哄了!


我認為這是人類的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嬰兒在母體內孕育,已經習慣了母親體內的一些說不清的因素,例如心跳。出生到新的環境,本能的尋求保護,而在母親抱著嬰兒時,嬰兒可以感覺到一些讓他熟悉的東西。


把他當成「人」來看,他和你一樣,不是吃飽了就去睡覺


猜測:

從生物學上說,人類的小孩兒不像馬或者鹿,剛出生就能行走。人類小孩兒剛出生,幾乎沒有任何自理能力,只能通過啼哭告訴母親或身邊的人他的各種需要。不斷地搖晃拍打,是在告訴小孩兒你可以安心入睡,旁邊有人會照顧你。而單獨把小孩兒放在床上,則會讓小孩兒意識到自己處在一種無人看護的環境,潛在的警惕會讓通過啼哭以尋找大人的看護。


孩子需要撫慰關愛,這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啊!


贊同「孩子跟孩子不一樣」。

有的孩子愛睡,就讓他睡嘛。有的孩子不愛吃完就睡,就順其自然啊,那是他生理和心理的自然需要。都几上月大了,既然不睡,就和他玩玩有趣的遊戲啊,讓他聽聽音樂,聽聽大人唱兒歌,聽聽玩具的聲音,看看大塊的顏色鮮艷的圖片或物體,讓他感知周圍的世界。在這過程中,他的智力得到發展,精力得到消耗,累了自然就睡了。

孩子的精神胚胎要做什麼是他自然決定的,大人要做的事情就是給他提供合適的環境。

其實大人希望嬰兒吃完早早睡,也就是自己圖省事。


幾個月大的嬰兒睡覺需要抱著哄才能入睡很正常啊。


首先要回答題主的是,抱著哄睡是一個不好的習慣。絕大多數嬰幼兒都是無法獨自入睡的,他們需要家長陪伴,安撫。這種情況在孩子3個月以前是正常的,但是3個月以後的孩子基本上就能夠自己入睡了。如果孩子是超過3個月了仍然需要哄睡,這時家長就需要採取應對措施了。問題出在孩子對不正確的睡眠環境的依賴——哄睡依賴。孩子會把睡眠與哄睡聯繫起來,如果沒有哄睡的動作則認為不是睡眠。家長需要幫助孩子重新建立一個適宜的睡眠環境,需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改變舊的睡眠環境肯定會讓孩子產生抵制情緒,可是家長要學會給孩子設定限制(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下面給出一個具體的矯正方案供題主參考:

首先題主要找到孩子每天夜間入眠的時間,然後在開始調整時可適當的延遲孩子開始就寢的時間,注意就寢時間與入眠時間不是一個概念。同時不要改變孩子隔日早晨的起床時間,白天的睡眠時間最好也不改變。在開始就寢時,家長不要抱著孩子或者搖晃哄睡,讓他自己躺在床上家長與孩子保持一段距離。如果孩子哭鬧,家長可以讓孩子哭鬧一會兒後再進房,並有意識的延遲每次進房的時間。比如第一次哭了3分鐘,家長入房後,再次放任哭鬧5分鐘後在再次入房。。。。。。直到孩子睡著。第二天繼續這麼做,每次放任孩子哭鬧的時間比前一天的長一點。這樣執行幾天後孩子的睡眠情況應該會有很大的改善。記住家長每次停留在孩子身邊的時間不能過長,如果實施了幾天後發現孩子的情況出現了反彈,請家長反思整個調整的過程是否哪裡設計的不合理了。請注意,矯正實施的過程中家長要循序漸進的延長每次放放任哭鬧的時間,不可過激。同時也要堅持執行,不可輕易讓步。

關於具體的調整細節還請題主根據自己孩子和家庭的情況靈活處理,注意保證孩子的安全,如果不在孩子身邊至少能有監控可看到孩子安全,以免發生墜床或者其他意外。

希望解答可以幫到題主或其他有相同問題的朋友們。如果還有其他睡眠問題,可查看我的文章或者公眾號「萌媽加油站」尋求更多相關知識點。


推薦閱讀:

自閉兒童為什麼會自閉?
家公婆的育兒觀念跟我不一致?
請推薦一本兒童心理學方面的書籍?
為什麼日本花王尿不濕這麼好用?尿不濕的核心技術咱國就掌握不了嗎?!?
6 歲的女兒今天開始學習使用菜刀,父母應該鼓勵、制止還是順其自然?

TAG:育兒 | 嬰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