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把「dragon」翻譯成「龍」?為什麼要這麼翻譯?

從英文和中文看這完全就是兩個概念啊。


一、翻譯溯源

始作俑者是馬禮遜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首先中國的「龍」這個概念被介紹到西方的歷史,遠遠不會遲到清末傳教士來華的時期。很多人都受了07年那場為龍正名的活動中,考證不精的誤導,此後媒體輾轉相襲,此說更是甚囂塵上。

下文引用自用古法語寫就的1299年出版的《馬可波羅遊記》(Le Devisement du monde- Livre 2 -Chap XLVI De la province de Cangigu),引文內容關於大元交趾行省民俗的記載。

Les hommes et femmes ... imprimans et engravans avec des eguilles plusieurs figures, comme de lyons, dragons, oyseaux et autres animaulx, lesquelles y tiennent si fermement qu』il n』est pas facile les oster et effacer .

其人……多用針刺身,作獅、、鳥及其他各物形狀,文身以後,其色永遠不滅。

此外,描述忽必烈汗上都宮廷中的「龍柱」,大都宮殿的「繪龍壁畫」,甚至在「汗八里城之星者」章明確提到的「龍年」,全都是用的dragon,證明至少在中西方古代交流過程中,西語把中國龍翻譯為「dragon」的歷史不晚於十三世紀。我們知道蒙古西征,把大量的東方文化帶向西方,1246年,貴由汗都可以跟教宗英諾森四世通信,所以只有理由把對龍的翻譯時間再往前推。

元亡之後,中國又一次短暫地跟西方失去了聯繫。不過有賴西學東漸,傳教士們再一次把中國文化介紹給了西方。四書五經對當時士人重要性,被晚明清初的傳教士所察覺,白晉(Joachim Bouvet)、曾德昭(Alvaro de Semedo)等傳教士率先把《易經》用拉丁文翻譯並介紹到了西方,如果沒有他們的翻譯,萊布尼茨的二進位可能也會往後推了。下面的引文摘自耶穌會出版於1736年的《易經》(Y-King: Antiquissimus Sinarum Liber quem ex Latina Interpretatione),內容是乾卦的爻辭:

Draco est absconditus. Nolite eo udi.

Draco exivit. Est in campis. Oportet convenire magnum virum.

Sapiens quotidie sibi invigilans. singulis serotinis maxime timet ― est quod dimeat, sed nulla est culpa.

Videtur assurgere. Est in profundo. Nulla est culpa.

Draco voluns est in coelo. Oportet convenire magnum virum.

Draco transgressus est, est quod poeniteat.

Si videas Draconum multitudinem sine capite, bomun est , vel bona fortuna est.

勿用。

在田,利見大人。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或躍在淵,無咎。

在天,利見大人。

有悔。

見群無首,吉。

引文里的Draco(Draconum是複數屬格,draco的第三變位)就是dragon對應的拉丁語。歐洲啟蒙運動時期,四書五經曾在歐洲引起過不小的熱潮。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當馬禮遜赴澳門傳教時,已經拜讀過其先驅的譯作,也早已養成了自馬可波羅以來就把「龍」翻譯成「dragon」的習慣了。當然在詞典意義上確定這兩個詞的漢英固定聯繫的,實屬馬禮遜的「功勞」了。

二、翻譯原因

現在得票最高的答案已經說明了,dragon在古典時期的形象跟中國龍的相似之處。但是我認為中國龍的形象進入西方人的視野時,dragon的形象也因基督教的傳播,發生了異化。

所以我的假設是,西方人可能看到過中國的應龍。

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局部)

金代銅木杜兒坐龍

金代銅坐龍形象圖

明代青花應龍紋罐應龍有翼,是龍中之極,歷來也被中國尊重。銅坐龍也是應龍,其形象也與異化後的dragon有了很多相似之處。我們有理由相信西方人看到這樣的龍的形象,很自然地就會稱之為「dragon」。


dragon一開始也不是那種長翅膀、噴火、住在洞里的恐龍狀生物,是後來吸收了一些北歐、凱爾特、斯拉夫神話之後才變成那樣的。dragon這個詞來自希臘語的δρ?κων(拉丁語draco),在希臘神話中指巨大的毒蛇、巨蟒,常居住在沼澤或水中,這個形象就跟中國的龍比較接近了。星座有天龍座(draco,在小熊座旁邊),它就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去偷金蘋果時殺死的巨蛇拉冬:

(圖片來源:Wikipedia)希臘羅馬人用draco / δρ?κων一詞來翻譯聖經中的tannīn的時候,這個詞仍然是大蛇的意思。希伯來文中tannīn就是某種巨大海怪或水怪,類似鯨魚、鯊魚、鱷魚、大蛇等,在聖經中用來比喻惡魔,例如啟示錄12:3、以賽亞書27:1等。除了象徵意義與中國龍不太一樣之外,外形上其實還是很類似的,所以將dragon翻譯成「龍」也不能說是很奇怪的事。甚至有人主張,羅馬的draco形象實際上部分地受到了中國龍形象的影響(通過絲綢之路)。


馬可波羅是第一個這樣翻譯的人。詳見《譯龍風雲》第三章。


就我一個人看成「是誰把duang翻譯成龍」么


歷 史上第一部漢英和英漢詞典是18151823年馬禮遜在澳門編纂出版的 《華英—英華大詞典》,它成為日後出版這類詞典的嚆矢。由於種種的歷史局限,dragon被譯為 龍。此後至1898年,這類詞典都由西方傳教士們編纂。對這期間所有英漢詞典中「dragon」詞條的查閱分析表明,dragon譯成龍延續了馬禮遜的誤譯,以訛傳訛。 中國學者編纂出版英漢詞典始於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但dragon譯成龍的錯誤沒有得到更正。因而可以說,dragon錯譯龍是鴉片戰爭以來西方話語力量在華建構的 結果。

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41180/105567/6398340.html


龍不是中國文化圈獨有的神話生物,實際上早期人類文明都有這種類似長蛇狀神秘生物的傳說。在古希臘神話中,龍drakōn這一詞意為「巨大的海蛇」,人類早期蘇美爾文明神話中的邪龍提亞瑪特同樣也是長蛇,北歐神話中啃食世界樹的毒龍是大蛇,甚至基督教神話中的邪龍撒旦,也是蛇形的。

結合中國的女媧神話,可以理解為早期人類存在蛇圖騰崇拜,進而衍生出了龍。

至於長翅膀的大蜥蜴,僅僅是龍的分支。

中國神話有一種龍叫應龍。

應龍的特徵是生有雙翼,鱗身脊棘,頭大而長,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齒利,前額突起,頸細腹大,尾尖長,四肢強壯,宛如一隻生翅的揚子鱷。在戰國的玉雕,漢代的石刻、帛畫和漆器上,常出現應龍的形象。

你說像不像不少人口中的「西方龍」?

實際上,西方那種長翅膀的大蜥蜴形象出現於14世紀晚期,而中國周代就有應龍了,理論上還是東方文化逆輸出的結果。

(希臘龍)


Loong 不好。因為一般 loong 的拼法應該對應上聲(上讀 shang3,普通話第三聲)的 long3,而「龍」字是平聲。我覺得用可以用中古音的 lyung,這是唐宋兩朝的正韻,也是幾乎所有現代漢語方言的祖宗。


全世界的龍講的同一種神話中的生物——巨蛇Serpens,而這個故事的情節都是兩派創世神戰爭,另一派(形象為龍、巨蛇)被擊敗神話,至於後來在各地區是如何演變則可以參考「巴別塔之亂」。

1神話的起源:

發生於文明的發生地新月沃地的蘇美爾文明,蘇美爾文明的神話在後世的阿卡德和巴比倫中都有完整的文字記述所以被認為最早。故事是創世神們與創世神Tiamat(巨蛇)的戰鬥,戰死的Tiamat形成了世界

巴比倫神話:延續了蘇美爾神話。

圖片:盧浮宮近東展品 AO30255,為風暴神馬杜克拿著「金剛杵」

也有的cylinder中龍的形象是這樣的,看馬杜克手中拿的也是能引發雷電的金剛杵

2神話向近東傳播:仔細比較印度、希臘羅馬、北歐神話不難發現講的都是同一個故事,神話的主角都是手拿金剛杵、雷神之錘的風暴神和巨龍神的戰爭。

印度:雷神Indra斬斷巨龍摩侯羅加,被分割的巨龍形成了世界 (電影《青蛇》中黃沾的著名插曲《莫呼洛迦》講的就是這個 )

希臘羅馬神話:雷神Zeus擊敗Typhon

北歐神話:雷神索爾擊敗大蛇耶夢加得(J?rmungandr),耶夢加得為洛基的兒子,最終在諸神的黃昏(Ragnarok)中索爾力戰耶夢加得,結果雙雙戰亡。

慕尼黑州立文物博物:宙斯對typhon,可見宙斯就是巴比倫神話中的一神

3神話向遠東傳播:帶著這個神話故事的人來到了亞洲東部

日本《古事記》:須佐之男斬八歧大蛇

中國:其實細看漢文明一直沒有自己的傳世神話,都是各地綜合而來的,姑且把女媧補天(女媧是蛇人),祝融與共工(巨蛇)的戰爭作為漢文明的神話開端。

更新:看到季羨林《印度文學在中國》一文中寫道「

從佛教傳入以後,中譯佛經里的龍 實際是 印度的『naga』。因此,我們也可以說,自佛教傳入中國後,『龍』的含義就變了。」

4美洲奧爾梅克文明(阿茲特克、瑪雅等):美洲文明有各種蛇神,至於故事原本由於文明已經隕落所以都是後世的揣摩,但是美洲文明和印尼一代的建築基本是相同的,所以當初大航海的時候到了美洲以為到了印度。

5英國:聖喬治屠龍,發生年代最晚,確定是聖殿騎士團Templar們編造的故事


我個人覺得沒有必要另外找翻譯。首先大家都在強烈對比區別正如上面兄弟所說是個偽命題,西方古代很多龍沒有翅膀跟我們龍是非常接近的。

邪惡也是一樣,我們龍也有不少邪惡的,只是我們主流是神聖之類的。

龍這東西只是神話的東西,每幾個人真拿他認真當個代表。我在美國跟不少人聊過人家只當故事,誰去用這個judge?

想改名完全是一種文化不自信的表現。過去列強時代西方報紙經常拿中國龍被西方騎士鞭屍什麼的做插畫,現在中國強大了誰又那麼繼續弄呢。總之你要強大你什麼的跟著強大,孱弱你就是地球人家也畫你做足球

創建於 22:36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loong已被西方收錄,意指東方龍


其實它們雖然樣子不同,但是有些相似之處的...比如都會噴火、都會飛、都有鱗片、都有爬行動物的一些特點、都很強大...所以被這麼翻譯其實也不會很奇怪,因為再造詞挺令人困擾的,以前人們也不太習慣音譯,大家就把新接受的詞語往已有的東西上扣,正好有很多相似點就搭上了...再說你知道中國引進的第一批長頸鹿被當成什麼了么----麒麟...現在日本稱呼長頸鹿的發音也和麒麟相似----キリン(kirin)...所以沒什麼好奇怪的...


這其實是中國學者、中國政府無作為的表現,包括中國的英文單詞「china」,其實也是貶義詞,中國人都懶得去管

人家伊朗以前叫波斯,因為波斯是西方對伊朗的貶稱,伊朗人堅決抵制

而韓國更搞笑,就因為要去掉漢語在韓國的影響,堅決把漢城音譯成首爾

中國呢,既然外國人都這麼叫了,我們就認了吧

一個字,草


Dragon 在西方文化裡邊雖然也是龍 但跟中國的概念完全不同 西方的龍是兇猛邪惡的長蛇 有的龍還有翅膀會飛像動畫片裡邊的翼龍噴火龍那樣 當時翻譯中國龍的時候就是圖方便唄 直接用了英語裡邊的現有詞 然後近年有些學者在爭論說要把中國龍翻譯成chinlong 也就是想跟西方龍對立起來哈。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荷蘭叫「中國豆」的植物在中國叫「荷蘭豆」?類似的情況還有哪些?
有哪些只存在於外國的「中國菜」?
外國人覺得中國人人品怎麼樣?
外國人如何看待中國飯桌文化?
中國菜是不是被誇大了?

TAG:英語翻譯 | 文化差異 | 語言 | 英語 | 翻譯 | 中西方文化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