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南懷瑾的攻擊者怎麼這麼多?

以前看了南懷瑾的很多書,對我的影響也大,最近看到知乎中對於南懷瑾的評價,有中肯的,但感覺片面的更多。這是怎麼回事?怎麼造成的?


攻擊?對不起?客觀評價也叫攻擊嗎?無非是提問者預設立場,預設立場就很難客觀。如果提問者喜歡的人就是對的,反對他就是錯的,就是人身攻擊?這是什麼邏輯?

這也叫攻擊嗎?如果你問南懷瑾書暢銷程度,比不少學者書都暢銷,你問學術,南懷瑾大概對於傳統學術也不是優秀繼承者,現代學術也沒有概念。我覺得類似這樣的回答,很客觀。

古代學者如乾嘉學派,考據功夫極好,南懷瑾要是真的繼承了古人考據本領,「暴虎馮河」也就不會搞錯意思了。

近現代學術,他也是沒有概念的,從他信口開河就能看出來,這樣的人在古代或者現代都不是學者,我們當然不談他的學術價值,因為沒有。

上圖提到的(4)就是南懷瑾的書,古今學者皓首窮經,爭取字句和義理都靠譜一點,為此讀了多少前人著作,費了多少心血?他們討厭信口開河的人實屬正常。

關於反駁南懷瑾的人說的有理有據的,論點論證非常豐富,我沒必要說了,把他們回答拿上來就好。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412705/answer/242125115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412705/answer/242871495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412705/answer/242575455

好多人邏輯有問題,就是在戰隊,站在我這邊的就是對的,站在那邊的就是錯的,然後給那邊的人扣帽子,不看事實真相如何,這是某個歷史事件的遺毒吧!

別的不好說,道德這點來說,學者的道德應該是學術道德,不清楚的東西不亂說,不信口開河。我覺得也應該是學術道德,這點我估計比南懷瑾要好。

其次,人品,涵養,胸襟和氣度都跟學術無關,良性的學術批評有利於學術發展,然而,對南懷瑾老先生連正經的學術批評都用不上。如果,學術跟人品,涵養,胸襟,氣度,道德有關的話,科學家不知道多少該羞愧死,他們都是欺世盜名啊!比如居里夫人,朗之萬,愛因斯坦,圖靈等等(男女私德不好)。愛迪生貌似也打壓別人吧!這樣因為私德不好,就否定他們學術貢獻了?私德和學術沒有直接關係,凡是把私德和學術扯上關係的,就是給別人戴帽子。倒是自己該反省自己品德修養問題了。


南懷瑾先生作為社會活動家、修行者、慈善家、傳統文化愛好者和傳播者、甚至於宗教領袖,其在這些領域無疑有非凡的成就——但其從未以研究者的姿態講學,其人絕非學者,更不是大師(修行上或許可以稱其為上師)。

而知乎這一中國高學歷人士聚集的平台,其話語是為知識界主導的,以學術標準看,南懷瑾書中有太多的硬傷;另外其講經太過方便,表達上愛誇張,在理性人看來純粹是信口開河,而知乎平台最大的特點則是依從理性,講求邏輯,因此不難理解南懷瑾為何在知乎上常為人詬病,對其批評多數是有根據的。

但題主的感覺是對的,這種詬病是片面的,為何對一個人在那麼多領域上的成就視而不見,偏偏以「學術」這一領域的標準,去要求一個本不屬於這個行當的人,這既降低了學術的門檻,對南先生也是不公允的。

看了評論的一些調侃,我還是再補充一下吧,學界擔心江湖術士的信口開河,似乎會有損學術之純粹和嚴謹性,但這個問題根本不存在——我從沒見學界有人會引證南先生的書籍,他本來就進不到這個圈子來,何論什麼傷害?!畢竟熱衷於談論南懷瑾書籍的,多是一些修行人士和傳統文化愛好者。傳統文化愛好者本來就不是專門做學術的人,沒必要向他們指出南在學術上的錯誤;而修行這一領域,本非學者專長,也沒法插足評論南師在修行的成就。

真正值得學界去對話和批判的思想家有太多太多,何苦拉著一個外行苦苦不放。。。


修行的人修就好了,別扯學術,更不必稱學者。

任何人做學術都是要被批判的,與境界無關。如果沒有這個認識,不要去作學術。

南懷瑾的東西,讀的好的人覺得好,就去實修實證,做出成績來別人自然贊你。

外行如果非得在學術領域打著他的旗號插一腳,就請做好被吊打的準備。

南懷瑾的東西再好,那也是他好,修行說到底是自己的事。

拿到學術界來,那好不好就不是小圈子自己說了算了,學術是天下公器,無關境界,小圈子外的人都不說好,那就真是不好,自己關起門來有千般感應萬般觸動也沒用。學術是天下人的,修行是自己的。

所以,要修行,請去修己。旁人把南懷瑾罵得再慘,礙不著誰證悟。把南懷瑾捧到天上,也幫不了誰悟道。

五千年華夏聖賢不好說多,但也不差那一兩個張三李四。燒光一個人的文字也絕不了聖學,何況批幾句。

這就是我要說的:論修行可以直接讀經典,與聖賢對話,不需要捧著誰;論學術,已有公論,也談不上踩誰。

有些話叫公論,不叫攻擊。


廢物弟看過些南懷瑾先生的著作. 廢物弟感覺南懷瑾先生最大的毛病就是搞混, 也就是在初學者還沒有親自去系統地去了解儒家, 道家和佛家的時候, 南懷瑾就先用儒家和道家的觀點去解釋佛家的觀點, 然後用佛家的觀點去解釋儒家和道家的觀點. 很多人可能覺得是圓融, 但廢物弟覺得這種搞混式的解說很容易給人灌輸錯誤的觀點. 廢物弟覺得初學者在學東西的時候, 最重要的是正宗. 打個比方, 一位精通世界各國的料理的廚師在教學生煮義大利麵的時候, 都是以正宗的方式去教的. 他們不會教學生煮義大利麵的時候, 亂放什麼中國料理的材料, 然後最後說一句這是正宗的義大利麵. 同樣地, 中國廚師在教學生煮佛跳牆的時候, 也不會往湯裡面加什麼麵包, 奶油濃湯, 然後說一句這是正宗的佛跳牆.

結論是南懷瑾先生太注重萬法歸一了. 廢物弟覺得原因是因為他是個中國傳統文化學者吧. 但廢物弟覺得多聞的正確路數應該是萬法歸萬法. 廢物弟在下面轉一段文章給大家看了.

多聞正確的路數 應該是萬法歸萬法

佛是佛 道是道 儒是儒 法是法 馬列是馬列

如何萬法歸萬法 訣竅就是確定法的局限和目標

佛法是幹嘛的 道家是幹嘛的 儒家是幹嘛的

內心要清清楚楚 有了這個準繩 然後把正宗的法擺在正確的位置上

互不侵犯 需要的時候 才可以拿起來就用 不至於搞混

好比馬列和儒家法家 這些都是世間法 只能在世間運用

如果把這些法的概念強加在出世間法上 那就是搞混

無論說得如何天花亂墜 判斷題做錯 那就是做錯

如果在這一步有了偏差 即使學的是正宗 那也必定會尋求融合

因為內心始終堅持歸一 那麼學得越多 這個一就像滾雪球越滾越大

又好像一鍋湯 加的東西越多 越沒有原味 且食材都是一個味道

這樣下來 哪怕你在學的時候 門門都是正宗 但在用出來之後 還是全不正宗

問你佛 是這個東西 問你道 還是這個東西 問你馬列又是這個東西

那你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在真正的內行面前 無論你講什麼 都是外行

因為不正宗 摻雜了門外的東西 永遠進入不了相應的主流圈

倘若你當初是正宗的一門一門學 用出來的時候 卻被所有人都當作外行對待 豈不冤枉

而萬法歸萬法 這樣的人 心中廓然空寂 完全沒有這個一 也不做歸一想

所以你要什麼 他就會給什麼

每個法 都在各自的目標和位置上安立 這就是法法安立

你要佛 他絕不會給你道 你要道 他絕不會給你馬列

學的時候 是一門一門學 給的時候 也是一門一門給

學的時候正宗 講出來必須也是正宗的

南懷瑾先生還是有貢獻的, 起碼讓很多人願意去了解佛教. 廢物弟覺得像我們這類學佛人不必去強制融合外道法和佛法. 我們學佛人就是學佛法, 何必硬去加什麼儒家和道家呢? 同樣地, 學儒家和道家就是學儒和道, 何必去加什麼佛法進來呢? 就像學義大利麵就好好學做義大利麵, 不會看到滷肉麵和義大利麵都是麵, 所以認為義大利麵加滷肉才是義大利麵, 也不會認為滷肉麵要加番茄才是滷肉麵.


1.慢: 於劣計己勝:比己低劣者,我們執著比他殊勝,內心高舉,產生傲慢的心理。比如:你是大學生,他是小學生,在學問方面你勝過他,本來你比他有學問就算了,但你內心提高自己━━了不起,他是笨蛋,這就是慢在作怪。此種慢不太嚴重,是屬於下品慢。於等計己等:於己平等資格者,你執著認為跟他一樣。比如:有人提起某某人是大學生,你的慢心一起,就說我也是呀!此屬於中品慢。

「我已經證得四禪/悟到空性,南懷瑾還沒這個水平……」

2.過慢:

於等計己勝:於己平等資格者,你執著認為勝過他。比如:他是黑人律師,你是白人律師,同樣是律師,而你卻認為白人律師比黑人律師殊勝。此種慢心是不符合事實的,它的生起是與平等資格的人相比,卻認為自己比他人殊勝。這種人特別愛名。此屬於中品慢。

「我和南懷瑾水平差不多,只是他年紀大/說話好聽……」

於勝計己等:對於勝過己者,你認為他沒什麼了不起,你也能跟他一樣。比如:某人的能力並不強,但卻認為如果他被當選為總理,他也能與李光耀總理一樣,把新加坡治理得很好。此是屬於上品慢。

「我在大學課堂講的《論語》肯定比南懷瑾講的好……」

3.慢過慢:

於勝計己勝:對於能力比你強的人,你執著勝過他。比如:做母親的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最聰明。如果別人的孩子比自己的聰明,她就要找種種理由來證明她的孩子比對方的聰明。

「南懷瑾的書籍錯誤太多了,我肯定不會犯這些錯誤,……」

4.卑慢:

他多勝謂己少劣:對於能力比你強的人,你執著只輸他少許,比如:別人稱讚鄰居的兒子考第一名,你的兒子剛好及格,你卻不認輸,認為自己的兒子也不差。

「在我禪修/道家/易經這一方面,南懷瑾的錯誤是很多的……」

這四種慢都是好強、好勝、愛名的心理在作怪,純粹是屬於傲慢。

算不上「攻擊」;

大部分人是不能覺知自己的高慢,更無法有效對治;

少部分人用嘲諷的文風刷贊漲粉。


說句實話很難嗎?南懷瑾的書我基本上都看過,你當故事書看看就得了,當真就算了。

南老的書錯誤挺多的這個是事實吧,畢竟受當時教育限制的問題。

但是很多觀點很有意思,也比較有參考性,大家辯證來看會比較好。

順便佔個坑,有空詳細講講南懷瑾的相關書籍


2題主預設答案。

從禪修的角度看,南懷瑾確實不行。也就是近行定的水平。安止定沒達到。

傳統十三經水平也不行。遠不如清代校注的水平

樓主覺得好,只能說喜歡這種文化快消品。

就像有些人就知道弟子規,不知道還有其他的好東西。

更好東西不去學,用佛陀的話說,不識正法,也是業障。

打坐照片有的是,有啥好看的?

會打坐的圖,百度一下一大把,可以找到不少寶相莊嚴,白帶燈光效果加成的邪教分子。比如李輪子,華藏宗門。擺個poss就說他有禪定成就???


隨便扯幾句。

南懷瑾只親筆寫過一本《禪海蠡測》。其他的書大都是其他人根據他的講稿和旁人的筆錄編撰的,有些他本人都沒過目就被出版了,這些書內容的準確性和真實性無法保證。

《禪海蠡測》我沒看過,不評論(絕大部分南懷瑾的讀者估計也都沒讀過這本)。其他的書看過一些,裡面謬誤確實不少,不少錯誤還都很低級,被人批評很正常。或許其中有些內容根本不是南懷瑾的本意。書中有些錯誤可能是編書的人和當時做記錄的人所犯。另外,他本人也承認以前有些內容講錯了。但現在人都不在了,這些內容也無從修改了。這個鍋也只有南懷瑾自己背了。

總體來說,我認為這些書還是很有價值的,但讀的時候還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永遠不要用自己的愛好來挑戰別人吃飯的本事。

又到唱戲的時候了,又到各種評論的時候了。藝人有兩點特別重要,一是尊重觀眾,二是端正心態。每個觀眾都會用自己熟悉的技術工種和謀生手段來分析藝術。也正是這種熱情才養活了藝人。一個特別好的朋友笑著說我不謙虛。我淚流滿面的解釋:永遠不要用自己的愛好來挑戰別人吃飯的本事。你可以胡說,我不可以胡信。你胡說完了可以回家吃飯,我信了你的胡說,就沒有飯吃了。曾經一次我說不接受外行的專業指導,網上的一些戲曲票友氣的都驚蟄了。收起京昆的嘴臉,扭著秧歌跑著旱船的出來罵街。這些人其實不是愛戲,他愛的是逞能。一定要表現出自己比唱戲的還明白,不接受他的理論就是不謙虛。話說回來,一天都沒學過就敢指手畫腳,到底誰不謙虛啊?有些位聽著于魁智成長起來的,長大後扭回頭罵於老闆,好像不這樣不內行。當然,如果現實中見了面,這些位也是嬌羞可愛,求籤名求合影。若能拍肩膀沖他一樂,那就行了。他非得把你的名字紋在心臟上,以後誰說個不字,他就瘋了一樣,像當初罵你似的去罵對方。朋友一陣大笑:聽說你又要唱評劇味的京劇了?我害羞的望著他:孫子,就跟你聽過評劇似的。

那些覺得南公不行的,來來這個……

走兩步!沒病走兩步!


佛學部分不討論,南公在科學方面的水平還不如在非你莫屬里扯引力波的民科,為什麼不能攻擊?


在我看來,跟風炒作找自信的人更多。

畢竟,貶低別人,尤其是貶低聲望很高的人顯得自己好像更高明一樣。。其實這個問題很見修養,很多人沉迷於這樣的幻象,滿目癲狂之徒,不知自己現前的安寧有多少人在背後默默維護和指引。

一代宗師仙去,無知豎子群起嘲之,足見世態炎涼。

我說句不認為過分的話,那些試圖評價南先生的人,你們的道德,人品,學識,涵養,眼界,胸襟,氣度,智慧,連南先生的腳後跟都摸不到。你們不配。

把評論區回復放上來補充一下:

一個人評價另一個人,至少要高於這個人才能準確的評價。有人只看了給小學生上課,便認定此人只有小學生水平,這就是不嚴謹,眼界也不夠開闊。我說道德胸襟不如,倒不是說評論了就不如,要了解南先生的生平,便知道他老人家的道德和胸襟並非普通人可比。就從不輕易評價人這一點上,就與其他人拉開差距,更不用說很多人純為了抬高自己人云亦云。至於學術方面,南先生早已跳脫開學術的窠臼,現代教育的一大弊病就是凡事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否則就不能得分,不能得分便要糟糕,而南先生講學純是為了讓這些先賢智慧造福於普通大眾,還其本來面目,本不為爭對錯短長,自不必將有限的精力投入點滴枝節的考據。你可知南先生每日只睡短短1,2個小時是把時間都用在哪裡?是為了讓大家說他一聲你講的課全對么?恕我直言並沒有這樣的人,想挑錯誤的話,這世界上並沒有一個人的話沒有問題。更何況南先生講學講究應機施教,很多時候這樣講法對當時當日的人有啟發,便這樣講了,又怎會放到任何時空下都沒有謬誤?很多人看見南先生把自己研究很久的東西就這樣輕輕鬆鬆的講出來,連販夫走卒都聽而有所得,便坐不住了,一定要跳出來。這種行為本身可以理解,但很多人純是人云亦云,不知所以而跟風,實在有污南先生的清名。所以我如此說。


南懷瑾是個過濾器。

可以過濾掉那些對人文社會知識有興趣卻不具備專業潛質的人。

當然,他也確實在這些人中間引發了對某些文化的興趣,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學術界哪有那麼多精力和功夫去批判他?


真理永遠是少數幾個人知道。

研究者,會不斷收集資料,開拓創新,發現更多新內容,可是,越發現,越沒有共同語言的同類。因為,其他人都在後面。

所以,前面的人是很少有人能理解的。特斯拉,孔子,老子,南師,虛雲和尚,都是如此。

如果承認他們,就顯得自己不足。所以,就會反對。特別是中國人,自己人誰都不服。

所以,中國只能生出人才,到國外才能生存。都是大眾的認識,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逼走的


對南懷瑾不感興趣。

因為纏中說禪曾經批過。

所以才知道有這麼一號。

能被纏中說禪提起過,應該還可以吧!

只是一些邏輯的推斷。

僅此而已。

南懷瑾,僅此而已。


首先講一點,南懷瑾大師是不見容於政治的,記住這一點,再往下看、

南師是通師,通到什麼程度呢?他打通了中國諸子百家,打通了關於政治的思考,其思想深度廣度不是某單方面哲學領域霸主能達到的,相對於南懷瑾,個人覺得,毛澤東、蔣介石、李叔同、基辛格等這類入世大功出世大成者思考世間問題未必能達到其程度,這也是其晚年遭到蔣經國壓制排斥的原因。

其在知乎遭受詬病個人覺得有以下原因:

1、南師國學甚至世界哲學都屬達到了通透的境界,其早年曾躋身政界軍界,對政治也深諳其中道門,其獨立思想是對權力的無形抗衡,況且其思考之廣博深入。其獨立思想的廣博深入的弊病是在主流看來,此子有點不務正業,綜上,無形觸動政治又無甚大作為作用,政治自然不待見他了。這也是政治主導下的主流文化對其非議的原因。

2、南師既然不被見容於政治那就去搞學術了,按理說這應該是其擅長的,確實也如此,但是!你對什麼正統學派一頓歪解(其實是基於社會現狀和豐富閱歷的正解),哪個名門正派會推崇你?和張無忌有點類似哈!那些個名門正派的徒子徒孫會在之後的歲月中自倒招牌么?

3、南師怎麼辦吶!?那有啥怎麼辦的?誰還管的了思考么?南師就在探索世界的本質學問中越走越遠,基本上其思想已經凌駕於了所有社會哲學(不知道他老人家對馬克思怎麼看),後來轉入神秘學研究,周易,密宗,印度神學等,其追求的常人越來越無法理解(脫離群眾,我行我素,達到真我全我,也是一種自私吧,不愛世人了,大多數世人也會放棄他吧。)從某種意義上講,他的學問是違背人類生存的!沒有了廣泛群眾基礎,自然香火衰落唄。插一句,南師追尋學問的路近乎痴狂,甚至無視所謂的道德了,他曾同某些女士研究過印度神學中的男女雙修,這也成了一些後來人對其抨擊的一個小辮子!

知乎上各門路的牛人都有,認為自己對的了不得呢,服誰啊!其實那些二維面上的人性早就被南師放到了一邊邊,放哪來著…?其三維的俯視所涉及,其精細思想所洞徹,二班人都難全觀,更別說好多好多二維面的自以為是的爬行者了(其實我也是吧!?),簡單的說,二維面上的螞蟻對一頭大象的感知會是怎樣,又會怎樣評價!?

如果你對這個世界有疑惑,可以去讀讀南師的作品,能讀懂最好了,如果說沒有用或者說認為他胡扯,那說明思考是面形的,經歷是線形的,認為井外的世界就是那個藍色圓圈圈、

僅一本歷史的經驗,普通人就得啃了又啃,啃的滿腦袋大包相信還是會有人云里霧裡,去試試啊。

南師有關於二十一世紀世界發展、東西方演變的預言,如今看,是對著呢。還有哪箇舊世代的大法師能站到如是高度對未來做出正確預判來著!?


這個世界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多得是。


于丹水平比南高,一樣有人攻擊啊,上哪說理去?這大妹子可沒有一幫子佛棍幫她找場子


不用說別的 全中國有多少能做到八九十歲中氣十足思維清晰敏捷地講七天 七夜不打草稿?


很簡單。

公平的說。

南懷瑾時而糊塗,時而清醒。

先從佛法這個角度談。

南懷瑾是一個專業打坐的,是一個專業抖機靈的。

一切有為法,應作如是觀。他沒做到,還在啃手指頭,是盲修瞎練,是在傍佛。這是,時而糊塗。

他說大部分修行人,都精神了。這句話說得很對,這是,時而清醒。

再說道法。

他說從古到今解釋道德經的,都是胡說八道。連他自己都算上,都是胡說八道。這兩句話他說的是對的。這是,時而清醒。

他說要想明白,只有見到老子。這句話他說錯了。這是,時而糊塗。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咱們慧根不夠。見到也是白見。

舉個例子。

孔子問道老子。

結果大家都知道。

現在是末法時期,99%的修行人都在忙修瞎練,都在謗佛。

沒學,離佛很近。

學了,離佛很遠。

地獄門前僧道多。

做夢娶媳婦,竟想美事。

打坐玩幻覺,竟想美事。

末法時期,是不是月亮惹的禍?


評價的人多了唄!

一百個人評價,有四十個反對的。

一千個人評價,就有四百個反對的。

沒辦法,這兩年,南懷瑾比較熱。

所以。

以上。


推薦閱讀:

如何才能忽悠人?尤其是忽悠人才一起創業?

TAG:歷史 | 哲學 | 國學 | 忽悠 | 南懷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