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喜歡語言的人是什麼樣子的?
喜歡語言,不僅僅是喜歡英語,也不僅僅只一門(但可以一門),也不僅僅是要外語。
真正喜歡語言們跟真正喜歡一個人是一樣的。不過有時候喜歡很多語言,也就成了一名花心的浪子了。不光語言之間會互相爭搶著我的關注(目前受寵的是法語,上一個春季是日語、匈牙利語),連老婆有時候還會吃語言的醋。
也不怪她,就拿我陪老婆逛街出門為例吧,我:
- 會一有空就會瞄幾眼書(語言教材、語音學、某語言語法書、詞典等);
- 會溜到旁邊的書店淘書(只看不買型,買不起!!);
- 會試著用不同語言的讀音規則來念某牌子的名字並推測起名背後的含義;
- 會試圖還原縮寫字母代表的詞句;
- 會分析促銷海報、宣傳冊上用語跟學術語言、口語有何不同,有何巧妙之處;
- 會看到不同的事物自動複習積累過的相關辭彙;
- 會聽路人的口音並在頭腦中用IPA等記號作分析比較;
- 想到有意思的語言雙關語會記下來跟我的小夥伴分享……
說白了,跟中邪了差不遠了。
綠帽子可以亂扣,但是,「戀物癖」這頂我不戴。因為語言學習對我個人生活和整個社會都有益無害。
我在我的專欄文章中也多次提到了我對語言的喜愛。
- 學英語,是會上癮的!——知乎專欄:種地私塾 【說到我是怎麼愛上英文的】
- 澳大利亞的英語有多土?——知乎專欄:種地私塾 【談到了各種語言的印象】
- 用「盜夢空間、記憶碎片」法複習英語單詞——知乎專欄:種地私塾 【談到語言學習怎麼擴大了我的腦洞】
- 我在《新概念英語》中找到了我的「桃花源」 ——知乎專欄:種地私塾 【談到了語言能有多美】
- 致青春:12歲/25歲の英語水平--那些年,興趣帶我飛了多遠?——知乎專欄:種地私塾 【談到了語言學習中一步步成長的成就感】
我的所有熱門回答:你要我答的都在這裡!半年知乎400+學習類回答索引
我的專欄:種地英語私塾
喜歡漢語,喜歡所有漢語方言。因為在外地上學而開始關注和研究家鄉的方言,後來興趣就擴展到了整個漢語族,並且入了音韻學和語言學的坑,目前處於什麼都想學但還什麼都沒學好的階段……現在正在學吳語蘇州話,也打算學廣州話(因為還要在香港待三年多所以目前不太著急),希望能在這幾年從八大方言區各選一種學會(好大的flag_(′?`」 ∠)__ )。多年前去過蘇州,當時聽到公交車上的蘇州話報站覺得簡直是外語,現在關注了幾個吳語的公眾號,也加了幾個QQ群,只要有語音,我就聽,從一開始一個字也不懂到現在能聽懂大半的蘇州話,甚至有時還能給人挑出錯來。真的感覺很開心。現在走到街上就留意聽別人說粵語,聽不懂也硬聽,每聽懂一個詞都覺得好有成就感。
身邊人基本沒有和我產生共鳴的,但是我就是喜歡呀。
(圖是汪平《蘇州方言研究》。)我非常喜歡的作家、翻譯家黃燦然先生在《格拉斯的煙斗》一書中這樣寫到:
學外語不僅是學語法和辭彙,而且是學新的聲音、表達,以及觀察事物的方式;
學如何適應另一種文化,如何從裡到外理解一個新社群。
學外語使你有機會發現新世界,以局內人的角度察看另一種文化,並形成自己的新觀點。
掌握別的文化,可幫助你擴大個人視野,
「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這也是我喜歡外語的理由之一。在我這裡,愛情會讓你想去了解一男或一女,但語言,會想讓你去了解他背後的整個世界。
比起電影和音樂,我們更喜歡去看語言本來的樣子:他的過去,他的現在,他的未來。
偶爾想去看看詞源, 從paper到papier再到papyrus,從21世紀一路回朔到拉丁語的時代;從lesbian這個單詞講到累斯沃斯島,再說到女詩人薩福和「saphique」,這些就像去探討你愛人的出生;
對於自己完全聽不懂的眾多俚語,偶爾想去查查語言到底怎麼從你熟悉的單詞進化到現在這樣兒,從這裡出發, 也想知道表白同一個意思,到底能有多少種說法?
還有,不同地方的口音,巴黎人說法語,馬賽人說法語,阿拉伯移民說法語,非洲移民說法語,甚至魁北克人說法語,美國人說法語,英國人說法語,好想知道到底怎麼能一下聽出來,有時候學學不同地方人說法語簡直是減壓大法。
以及那些天衣無縫卻一頭霧水的,邏輯嚴明卻時常混淆的語法點。
據說,相親大路上,長輩經常說,沒有感情基礎不要緊,處一處就處出感情了。
這句話不知對人是否起效,不過對於語言,我們不得不承認,大多數時候,一門語言你相處的時間越長,他對你的羈絆就越深,你們的感情也越濃厚。
不過 如果你問 你這麼喜歡語言,那豈不是學的很好
答案是否定的,為什麼?
難道你沒單相思過嗎?
實名,這次就是來 嗆你@史蒂芬的 ( ̄ε(# ̄)☆╰╮( ̄▽ ̄///) 。無意中看到一位知友在回答中聲討他,心生好奇,遂點擊進入主頁,才發現這是個早就被我拉黑的無腦糞V。在知乎,秉著只寫乾貨,能忍則忍不逞一時口舌之快的宗旨,本不該跑題,無奈@史蒂芬的詭譎謬論看得我兩手發癢,著實是不吐不快。
縱觀其文和評論,無知得令人髮指:真正喜歡語言的人是什麼樣子的? - 知乎
語言是一種工具,是用來用的,不是用來喜歡的,那些喜歡語言的都是戀物癖.
我就不明白了,郵票是拿來用的工具,可以喜歡;本子是拿來用的工具,可以喜歡; 寫鋼筆字寫毛筆字都是工具,從古至今書法家沒有一個不是愛字成痴。到了語言這種工具這裡,怎麼就莫名其妙得成了戀物癖了?????
鎚子就是個工具,用來錘東西的,你聽說有人喜歡鎚子的嗎? 有,因為他做鎚子做得好,別人誇他,他就把鎚子當做藝術品 。 正常使用鎚子的人,是不會對鎚子有什麼興趣的。
喜歡鎚子的我也沒聽說過,不過喜愛收集迴旋飛鏢的瑞士同事,30好幾當媽的人了提到龍珠仍舊愛得不要不要的日本閨蜜,自家客廳里擺一牆中國鼻煙壺的60歲退休法國教師,這些我倒碰巧都見過。@史蒂芬先生,依你之見,你確定這些人真的都沒有「戀物癖」的傾向?
在我眼裡,這些都叫「興趣愛好」,和「戀物癖」半毛錢關係沒有。從維基百科上摘錄了幾個解釋,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來看看到底什麼才可以叫做「戀物癖」,因為原文都很長,文風偏學術,只摘取最有代表性的句子和關鍵詞,對語言感興趣的知友不妨一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戀物癖
戀物即以某些特定的無生命物體或人體部位作為性慾對象,由該物體或部位獲得性激勵,或通過某個生殖器以外的、通常與性活動無直接關係的具體對象而得到性興奮和性滿足的一種性現象...........單純喜歡物品而沒有對它有強烈的性慾,並不是戀物者。更廣義的戀物還可以包括由某種抽象的概念或某種狀況、情形而獲得性激勵。
關鍵詞:性慾對象;獲得性激勵;單純喜歡物品而沒有對它有強烈的性慾,並不是戀物者。
Sexual fetishism
Sexual fetishism or erotic fetishism is a sexual fixation on a nonliving object or nongenital body part..........A sexual fetish may be regarded as a non-pathological aid to sexual excitement......
關鍵詞:sexual; sexual excitement(性興奮)
Fétichisme sexuel
Un fétichisme sexuel est une excitation sexuelle causée par un contact visuel et/ou physique d"un objet, d"une partie du corps spécifique ou d"une situation.
關鍵詞: excitation sexuelle(性興奮)
Sexueller Fetischismus
Als sexueller Fetischismus wird in der Regel eine sexuelle Devianz verstanden, ....., der sogenannte Fetisch, als Stimulus der sexuellen Erregung und Befriedigung dient
關鍵詞:sexuelle Devianz(不同一般的性行為);Stimulus der sexuellen Erregung (性興奮的刺激物)
Fetichismo sexual
.....es una parafilia que consiste en la excitación erótica o la facilitación y el logro del orgasmo a través de un objeto fetiche
關鍵詞:la excitación erótica (引起性慾的興奮/和性有關的興奮);logro del orgasmo (性高潮)
小學生都看得出,所有版本的關鍵詞都不約而同的指向一個字:「性」,也就是說,我周圍的朋友都不喜歡學外語,偏偏只有我喜歡,我算不算「戀物者」?當然不算,僅僅因為你喜歡的東西比較小眾,是構不成「戀物癖」的,它的意思,根本不是異常迷戀某種物品或某個概念,以至於成「癖」的地步,而是為了滿足自身性慾而對某種事物產生病態的依戀。恰如中文維基所說,單純喜歡物品而沒有對它有強烈的性慾,並不是戀物者。@史蒂芬言之鑿鑿語言愛好者是戀物癖,而且
英語不就是一個工具而已嗎,為了滿足某個功能而存在,和絲襪鎚子有什麼區別呢?人怎會喜歡工具呢?
敢情在他眼裡,語言是為了性功能而存在的。
@史蒂芬,如果你維基一下「linguists」,你會看到一長串上百人的名單,List of linguists,都是語言領域的大學者,如 Noam Chomsky和我國的趙元任先生。 如果你再Quora一下"polyglot", 會看到來自世界各個角落,操著不同母語,從事不同工種的語言愛好者暢談在語言的海洋里暢遊的心得,你敢不敢上去叫囂一句:你們都是在裝逼的戀物癖??他們何嘗不知道,把僅有的一點點閑暇花在學外語這個花多少時間都填不滿的巨坑上,而不是和哥們喝杯扎啤看個球賽打電動,是一件多麼辛苦,吃力不討好的事,學會了一個小語種,可能這一輩子也派不上多大用場,既對升遷加薪無助,也換不來超跑的一個輪胎,連在貴乎寫個人簡介,還頂不上一個呱噪的項目負責人 「和XXXXXXXXX12國人共事過」裝的B花式。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當我在youtube上發現有Contratiempo(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在無翻譯無字幕的情況下也可以觀看,而不用苦等幾周靠著國內字幕組的翻譯才行;當我走在農場上,看到一頭公牛撒了好大一泡牛尿,才突然明白法語里為什麼會有"pleuvoir comme vache qui pisse"這個俗語 (雨大得像牛尿尿) ,簡直不能再生動;當我覺得除了 Backpfeifengesicht,沒有第二個詞可以用來形容你的時候;當我秒懂一個只有既懂中文又懂英文才能聽得懂的梗那不可言傳之妙的時候,我知道我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所思即所見 所見即所得 你心底的一面,無論在人前掩飾的多好,往往會在你對周遭人的看法上,在不經意間暴露無遺。看周圍人都不如自己的人,不管他在多麼頂尖的公司供職,其實還是那個永遠長不大抹著鼻涕只為聽一聲父母的讚美的3歲孩子;聽別人談起自己的愛好就咬定這人絕對在裝逼的,其實自己心裡無時無刻不想著怎麼不被察覺得花式裝逼 (我們史蒂芬就不是這種人哦,人家對裝逼深惡痛絕的,行事更是極為低調謙虛呢)。
你不喜歡語言,不代表別人不喜歡;你沒見過喜歡語言的人,不代表這這種人不存在。你可以對語言本身沒興趣,但拜託不要詆毀對它感興趣的人。音樂是藝術,繪畫是藝術,語言何嘗不是藝術?沒有語言這個載體,戲曲,相聲,歌唱,喜劇,表演,朗誦,將統統從這個地球上消失。你又怎能體會語言愛好者頓悟某個詞語的用法,於無聲處聽到驚雷的喜悅?我肯定算不上真正喜歡語言的人,幼時學英語是為了應試,其他幾個語言的學習初衷純粹是為了不是光陰虛度,一直對日文有好感想好好自學一下,但卻一拖再拖到現在了掰著腳趾還數不全五十音。但我佩服下決心學好一門外語並真正將這個決心貫徹下來的人,有著成人思維,卻還受得了嘴巴和耳朵回到牙牙學語的嬰兒狀態少則數月多則數年,這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做得到的;我不喜歡看公路自行車賽,車手幾天下來傷的體無完膚,冒著下坡時速 70公里/小時的生命危險也要衝過終點,我不知道他們心裡到底想的什麼,但絕不會叫他們神經病受虐狂。收回你的狂妄無知,別以為語言愛好者只能靠蹦兩句外語博眼球,因為當你只能透過一個小洞猜測大海是什麼樣子的時候,他們早已站在海景房的大落地玻璃窗前,將地中海的蔚藍盡收眼底了。
----------------------------------媽蛋我車鑰匙在哪裡的分割線------------------------------------------------
咳咳,統一回複評論區的知友們:感謝你們的留言,能和你們交流學習心得是我的榮幸,我的私信箱隨時為你們打開。我不是大V,發文自不必顧左右而言他,寫下這不成文的隻言片語只為有緣人,更為還這個社區本該有的健康模樣盡綿薄之力。
我喜歡漢語,而且只喜歡這一種語言。
初中的時候很喜歡收集句子,喜歡推敲某個詞怎麼用最合適。
看到自己不熟悉的詞會翻詞典,遇到特別精當的表達會刻意記下。
喜歡朗讀,儘管讀的並不好。
喜歡寫點精美短小的片段。
高考後填志願,只填了漢語言文學這一個專業。但陰錯陽差被調劑到了德語系。
德語我學得很枯燥,只有在發現德語和漢語某些若有若無、似是而非的聯繫時,才會感覺有些趣味。
我選了文字學的課。
我自學了音韻學,因為我沒時間上音韻學的課。
我幾乎把現代漢語課本抄了一遍,因為看過去覺得記不住什麼東西,只有抄下來才能有些印象。
我經常給文院的老師寫信,討論我在學習句法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每個假期都計劃著學一些新東西,文獻學、訓詁學、歷史語言學、方言學等等,雖然不能完全掌握,但我一直盡量拓寬自己了解的領域,因為我不知道下學期能旁聽的是什麼課,這些課需要什麼預備知識。
在文學院聽了不少課,但大都沒拿學分。因為拿學分需要正選,但德語系的課和文學院的課多有衝突。
中學的時候以為自己喜歡的是中華文化,但現在覺得自己真正的興趣是語言文字。
對漢語的了解越多,越覺得漢語可愛。在對漢語有了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後,對人類語言的共性也就有了興趣。在德國交換的時候,語言課成績平平,但德語史、語音學、德語語言學的成績都不錯。
因為喜愛漢語,現在覺得德語也沒這麼討厭了,甚至對德語的構成和發展也產生了興趣。
因為喜愛漢語,對日語、韓語中的漢字也很感興趣。我還為此上過一學期日語課(但學的東西不多,也就是剛入門)
選擇了文學院一個很偏僻的領域作為自己的考研方向。
平時生活中有輕微語言潔癖,自己從來不說髒字,如果周圍人說話粗魯,會覺得不舒服。
大概就這些吧
相比於我的一些朋友,我所謂的熱愛根本不值一提,或者說,我更熱愛的是語言背後的歷史、文化等東西,更熱愛的是把語言當做研究的工具,而不是語言本身。那說說我朋友的故事吧。我和他相識是因為亞美尼亞語,那時候他正在找亞美尼亞語的學習資料,我給了他。他這人成天就是抱著個平板看電子書,各種各樣語言的書,至於他到底看過哪些,也許已經數不清了。他干起事情來的熱情,在我看來簡直是玩命,一本五六百頁的英語版Frisian Grammar,半個月譯成漢語,手寫,雖說質量一般。另一本2000餘頁的Old Icelandic-English Dictionary,也是3個月內譯完,如今又在寫Elfdalian for Beginners,這種工作也許並沒什麼意義,但在他看來確是值得的。因為他是江蘇人,我一度聯想到傳說中江蘇學霸的故事。另外一個朋友,對荷馬極度熱愛,日復一日地學古典希臘語和拉丁語,對語法熟悉到能直接說出出自某人某著作的第幾條。當然,這也只是我現在能想到的幾件事,也許還有更多的、我並不知道的細節吧。
謝@小sophie 邀~
會日語,然而並不看動漫
會韓語,然而並不看綜藝
會西語,然而並不是球迷
會法語,然而並不懂葡萄酒和化妝品
會越南語,然而並沒有老婆(shenmegui……
這是三分之一,主要是初中級教材,留考參考書,辭典,日語教學法類書。
還有一些小說,漫畫,實用書,JLPT參考書,繪本,研究計劃書寫作,認知語言學專業書。這部分擺得有點亂。就不拍了。
一部分國內版的比較便宜的練習題類書由於太佔地方已經拆掉掃描成PDF了。
每次去日本大約會買20幾公斤的書裝滿一個登機箱帶回來。
喜歡一門語言,還喜歡教育,就變成這樣了。
剛才還在上俄語網課,看到這個問題有很多認識的大神都回答了,決定自己也隨手寫一寫~
於是就先放下筆記,隨手把書桌周圍的書擺在一起合影留念~
平時自己學習語言、文化的時候有發自內心的興趣。想週遊世界,跟所有人交流,去理解各種文化、風情,交背景迥然不同的朋友。就算是印尼語很爛,也會在義務活動的時候抽空坐下跟村裡的大叔扯兩句。就算是付出了一個多月的努力有可能只能在一年裡用上跟別人攀談上幾句,也會成就感滿滿、促使自己學習更多的語言。
最近學習俄語,在FB上交了很多俄國朋友,用拙劣的基本語句也要強行聊上一番,網易雲音樂的列表更是被刷成了這樣:
平時也會促使自己多看一些俄羅斯、中亞和蘇聯的文化、政治、歷史,每天在維基百科上花的時間就有一兩個小時。這個暑假坐火車一路去了莫斯科和聖彼得堡,什麼時候也要抽空去哈薩克、烏茲別克~
因為學西語的關係,認識了自己景仰的英雄格瓦拉,親自去古巴瞻仰了英雄陵墓等等。。
可以說我的興趣始於語言,而給我帶來的又不止於語言。
在學校用西語和西班牙老哥套近乎~
在路上給不會英語的西班牙老太指路~同學看了都說好。
我:???學西班牙語,吃西班牙美食,看西班牙名著,撩西班牙妹紙(當我沒說)~
對西班牙這個國家和拉美地區的了解增加了好幾個數量級。嚮往地中海的陽光,沙灘,和妹紙。莫名覺得鬍子拉碴的安叔完爆北歐小鮮肉啊!南歐的黑髮美女絲毫不輸金髮碧眼的東歐妹子啊!對了,還有正宗的西班牙海鮮飯~愛上一門語言,就會愛上使用她的那個國家。愛上那個國家的一切。之後會去美國留學,自從會了西語,感覺賊爽好吧。和同學出去到墨西哥餐廳,老子直接用西語點單啊哈哈哈哈哈!!!加州,看到路上的西語廣告牌和標語都能看懂哈哈哈哈哈!似乎掌握了一項特殊技能一樣。於是西語無奈成為我所有課程中分最高的一門。因為......學起來......絲毫沒有負擔啊!這......算不算戀西癖?
(,,?? . ??,,)?Te quiero espa?ol! Eres muy bonita.這人這樣譏諷知友你們也能忍?況乎這個問題下的答主們還基本都是語言愛好者。不知高贊的幾位知友看了以後都怎麼想? @王贇 Maigo @種地羅 @凶介 @慕霆 @崇崇 等等。諸位答案我都看過,深有同感,凡熱愛語言者,都看得到那種美,感受過那種幸福,我無需贅述。能有這麼多大神同好,我無比榮幸。
有些答主在自己的答案中明確表達了對其觀點的厭惡,但並沒有@他,或在他的那個「戀物癖」回答下留言表明態度,所以人家也許根本不知道別人的憤怒,還在自我感覺超棒地群嘲愛好語言的眾知友呢!
不知有沒有大V能將其言論發到主頁什麼的,讓更多的人認清他的嘴臉。此人粉絲不少,但在評論中對知友極盡嘲諷之能事已絕非首次。我特別想知道的是,他的粉絲看到這些後,是否會有一絲寒心,覺得自己看錯了人?也許有天稍有不慎被侮辱的狗血淋頭的就是你了。剛發現,他居然做了如下分享他的分享,很多都是對知友的譏諷,甚至對單個知友拉出來一頓冷嘲熱諷,好在兩萬粉絲面前耀武揚威一番?教育一番?輸出一發自己的三觀?剛才又有一位知友被其拎出來嘲諷分享,實在噁心,我不想截圖了。這個問題其實我早就想回答了,因為我就是真正喜歡語言的人,並且心中有著自己的學習偶像,很早之前我就想像偶像那樣能通曉多國語言,暢談東西方文化。
實際上我也是這麼做的,近十年來,我買的最多的書就是外語類的書了,其次是金融類的書,不過金融類的書也是用英語寫的,這麼看來我這十年基本上買的所有書都是外語書。
這幾年間,我搬家三次,每次我都把這些書帶在身邊,悉心照料,年底我買的這個房子就要裝修了,馬上又要搬家了,正好今天把這些外語書整理一下。
以下是我的部分外語類書籍,因為床太小,大概只擺了不到三分之一多吧:
豎著拍一張:
大家可能會有疑問,你買這麼多外語類書籍,看的完嗎?
答案是看不完,真心看不完,雖然我非常喜歡學外語,但我的時間精力真的是有限的,尤其是這幾年還在忙於金融知識的學習,分配給學外語的時間就更少了,但我一直沒間斷過,每天至少還在聽不同語言的聽力。
大家肯定會好奇我學到什麼程度了?
我從大三開始,就在同時學好幾門外語,學到現在,也就是4+X的水平,也就是基本掌握四門外語,第五門外語無論如何也掌握不了。
我已經非常努力了,但我依然無法繼續突破自己,在沒有良好語言環境的情況下學外語,需要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是很多的,第五門外語我換了好幾種,但都無法進一步突破,我的極限也就如此了,雖然心中還有榜樣的力量,但我真的真的是已經盡了最大努力了,和榜樣還差得遠。
其實我最初來知乎上,是打算寫外語類的答案的,後面才轉寫金融類和歷史類的答案,實在是因為我這兩年給外語學習分配的時間太少,下半年的時候我會多寫一些外語類的答案。
除了這些書,我還有一套珍藏的書,這套書我是不輕易拿來給別人看的,今天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吧,讓你們也開開眼界!
這套書已經在我的密室里存放很久了,上面已經落下了很多灰:
輕輕擦凈上面落下的灰塵,以示尊敬:
這是全套書,一共九本,涉及九門外語:
小心翼翼拿出其中一本書:
是德語版的:
隨便翻開其中一頁,是關於唐詩的:
然後往前翻到序言:
再往前翻一頁:
領導幹部一定要努力學習外語
他的話,你們都聽到了嗎?
-
--
---
那麼,為什麼要努力學外語呢?
陳清泉同志給我們做了示範:
不請自來。
我喜歡語言,每去到一個地方,就會學幾句當地的語言。除中英文外,曾系統學過粵語、德語、葡萄牙語。現在粵語交談基本沒問題,德語、葡萄牙語由於有4到5年沒有再使用過,已經基本忘光。另外西班牙語、日語、泰語、印地語、越南語可以進行很簡單的交流,中國的方言可以聽懂西南官話、湖南話、贛語,對潮汕話、閩南話和溫州話實在破解無力。同時自己的普通話也比較標準,稍微帶有一些台灣腔與廣東話用詞/語法。
每一個地方的語言是這個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里可以看出人們的性格。六聲九調的粵語相比北方方言複雜,與此類似地,廣東的食物也非常精緻,人們的心思細膩。長沙話調值較高、音色尖銳,類似地,長沙人往往給人火辣、直爽的印象。Gay里gay氣的泰語和泰國人是大概怎樣的,這也不需要我來解釋了吧。當然每個個體是有差異的,這裡不能一概而論。
旅行的時候,在一個地方,講當地的語言,可以更深切地感受到一座城市的脈絡,才會覺得自己確實真真切切地身處這座城。如果當地人也會用地方語言回應你,你會感到欣喜若狂→這也是你所期待的,期待自己學的那幾句話能夠被認可,得到當地人用同樣語言的回答。
過往的旅行路上,有幾個小細節,讓我印象很深。
在泰國東南部的沙美島上,逛紀念品店。老闆娘知道我們這樣的遊客一般只是看看而已,所以並沒有表現得很熱情。我問這個東西多少錢,老闆娘坐在沙發上冷冰冰地說twenty baht。我用泰語脫口而出一句soeng sip(這是錯誤的講法),老闆娘突然喜笑顏開,是yee sip! 然後從零到二十,重新學習了一遍泰語數字的講法。
在深圳的青旅里,幾個巴西人把音樂開得很大,正在自high模式中。我想要他們調小音量一下,畢竟顧及他人比較重要。於是我講了一句,Olá, could you please turn down the music a little bit? Desculpa. 他們聽到這些葡萄牙語單詞立馬亢奮起來,把音樂關了,問我還會說哪些。我實在基本都忘光了,只能吞吞吐吐出一句O meu nome é Jacky, sou da China. Estudou na universidade de ciência e tecnologia da macau... 然後實在講不下去,他們還激動地喊Say it, say it!
……
雖然語言的不同,的確會影響交談。不少人也有這樣的觀點,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種語言,豈不是所有人民交流都無障礙,世界也會更快地發展下去?但語言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研究的對象。它本來就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愛語言的人不是戀物癖,是熱愛生活的人。
我傾向於每個地方都能保留自己的語言,各語言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世界。從各地的發音、用詞中你能感受到自己與社會的聯繫,各不同族群中的聯繫。就像壯族人到泰國竟然能發現語言可以互通,而不禁思考本民族的來源。廣州人到南寧通用白話也毫無壓力,但南寧的粵語現在已經式微,實在太可惜。以至於到現在全國很多人都不知道南寧是一座粵語城市。
現在的我專註於學英語,畢竟會講許多語言,與精通一門語言差異還是挺大的。精通一門語言需要幾近一生的時間。我的計劃是學好英文,然後把泰語、日語講到流利水平。可能會學少許越南語、韓語。畢竟漢字文化圈有很多相聯繫的地方,這能幫助自己理解祖國、本民族漢族的歷史與過往。可以讓自己明白自己是怎樣的存在。日本人的英文水平實在不敢恭維,這是我一直抗拒去日本的原因。我打算先學一些日語,再去這個國家。
希望以上觀點能給你一些啟發,謝謝。
(以上純粹個人觀點,無參考來源。部分單詞可能會有拼錯的現象,見諒。)
在和對方母國語言者交談完有一種快感
————————
4.20更新怎麼說呢,總之就是不像中學時代學習那樣枯燥,語言學習無論何時都給人以成就感、滿足感、進取感,不僅只是與對方交談,新學的詞用上了,再出現了,都是一種快感
————————
4.22更新總是想用它,於是嘗試著與它的母語使用者交流一直很愛方言,各地的都喜歡。
大學時室友是北方人,我們叫拖把,他們叫墩布;我們叫洗髮水,他們叫洗頭膏;我們說指甲剪,他們叫指甲刀;我們說打架,他們說干仗。這種差異有對比顯得極有意思,或許這就是大學時代友情的開始,語言的新鮮感這東西實在妙不可言。
我讀《紅樓夢》最愛它的語言,我覺得「攏共」比「總共」要活潑,「總」太直白了;「扯謊」要比「說謊」生動,更形象;也談不上方言,但普通話有更正式的表達,「攏共」就從普通話里脫開了。
南方吳語。
黑了,有些方言是「黑噠」;下午,有些方言是「晚半天」——這個是我最愛的,聽著就浪漫;你好漂亮,有些方言是「你好乖喲」,俏皮呀。跟朋友吃飯,最常聊的話題就是「這句話用你們方言怎麼講」——前年在福建出差帶了一段時間,有個香港的同事一起住,我總讓他用粵語給我讀詩經,我跟他一起查字典標註音,然後慢慢讀,打發時間,兩個文盲裝文藝青年,可好玩了。
反而是《邊城》,倒感情一般了。可日常偶爾朋友一句嘴,深深地被吸引,非要讓朋友好好講講,剛剛這句有意思。以前看英劇,總是佩服日不落帝國的那種英式幽默,貧嘴,像唐家屯的老夫人,像Harry Potter里Ron小嘴炮,張嘴就是段子(冷靜反轉抖包袱的笑點)的感覺。可聽聽天津方言,也就覺得英式幽默不過如此了,方言的語調實在是太有意思了。「So light a fire!" Harry choked. "Yes...of course...but there"s no wood!" ..."HAVE YOU GONE MAD!" Ron bellowed. "ARE YOU A WITCH OR NOT!」——這應該是Harry Potter里最搞笑的一段了吧,肚皮能笑破。但依然是上下文語境營造的笑點,但中國方言呢。我的三大男神岳雲鵬、宋小寶、小瀋陽,隨隨便便一句話,只要調,就能把我一家人逗笑。
我真的好喜歡方言的,不太懂,也了解不多,可就是喜歡。我一直會和別人說多掌握一門語言,你就多一雙認識這個世界的眼睛,多一種世界觀。
從生活的角度出發,舉一個例子,一些漢語里無法表達的事物或內涵能用一些外語輕易的表達。 比如
木漏れ日
風薫る
我們漢語中也有熏風或者薰風一說,但是單指暖風。「風薫る」印象中是指那種帶著植物氣味的風,比如下過雨之後的草坪,會有一種很想西瓜味的氣味,從小都很喜歡。
蟬時雨
時雨就是陣雨,蟬時雨就是夏天在一片小林子里樹上爬了很多蟬,一起「嗶啦嗶啦」地叫,聲音會大得像陣雨打在地上一樣。我夏天在農村聽見過這樣的「蟬時雨」,很震撼。
這種詞還有很多,當然,我不是說漢語不細膩,漢語中也有很多用其他外語沒有直接表達的辭彙。所以我說,多了解一門語言就多一種世界觀。
我上高中的時候很討厭英語,喜歡語文,覺得漢語是最厲害的語言為什麼要學別的(中二高中生),直到高三時有一天我聽到一首歌,我才發現原來英語也可以這麼美,不像課本上那些呆板的課文。歌詞如下:
I"ll be your mirror
Reflect what you are, in case you don"t knowI"ll be the wind, the rain and the sunsetThe light on your door to show that you"re homeWhen you think the night has seen your mindThat inside you"re twisted and unkindLet me stand to show that you are blindPlease put down your hands"Cause I see you
I『ll Be Your Mirror – Lou Reed
還有一次感受到語言的震撼也是差不多高三的時候看《國家地理》雜誌裡面有一篇編輯寫的很短的文章。文章大概是說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幾千年來沉澱了很多獨特的辭彙。他們沒有見過大海,但是他們每天會看著天上各種形狀,顏色的彩雲。數著草原上的形態只有細微差別的綿羊。於是一些蒙古部落會有上百種描述雲和綿羊形態的辭彙,卻從來沒有過跟大海有關的辭彙。
再舉一個例子就是日本人對魚的種類的辭彙用法不像我們漢語這樣——大部分都是統一的「~魚」「~豚」的形式,日語里一百種魚都不重樣的,例如:
鱈魚 タラ
鯡魚 ニシン
花鯽魚 アイナメ
馬面魚 カワハギ
鱝魚 エイ
帯魚 タチウオ
鰻魚 うなぎ
鮭魚 サケ
所以我猜想,在日本人的世界觀中,每一種魚的個體被強化,魚作為一個整體物種的觀念被弱化,每一種魚在他們眼中的區別就像我們中國人眼中的豬牛羊雞鴨鵝,所以他們吃的壽司、刺身都特別精緻,都想把每種魚的生鮮味以及不同的口感發揮到淋漓盡致才罷休。
而我們中國人,特別是我這種從小生活在內陸地區的人來說,魚都是魚嘛,大同小異的,按我重慶人來說,「鯉魚 水煮啊 烤魚啊」「鯰魚 水煮啊 烤魚啊」「鰱魚 水煮啊 烤魚啊」「最好吃的水煮魚是什麼? 江團啊!」曾經在我眼中,江團和黃辣丁真的就是河鮮中的極致了,然而市場價也不過50元一斤。我做過一件最對不起魚的事情就是我在英國買不到淡水魚,用過一次鱈魚做水煮魚,非常失敗,對不起鱈魚了。
總之,語言就是對生活的表達和總結。
這些閱讀和生活體驗都讓我對語言和外語越來越喜愛,並一直業餘關注和研究一些外來語和翻譯的問題。最後回到我開篇說的那一句話上 - 多掌握一門語言,你就多一雙認識這個世界的眼睛,多一種世界觀。我想大家應該能理解這個觀點了。
學得泛而不精的強行回答一下吧。
英語:幼兒園就開始接觸,算是老夫老妻了。專業八級良好,雅思7.5(口語拖後腿233),感覺在英語國家,這個水平還是不夠用的,要繼續努力。
法語:一年多沒碰了,大四70多分考過了大學法語四級,幾年前去法國旅行稍稍秀了幾句,然而A2水平也就打打招呼,說說菜名和品牌名了,主要還是靠英文。。
日語:對日語的愛在進入準備出國無所事事的大四之後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在嚴重拖延症的大背景下花了大半年看完了標日初級,畢業後去日本旅遊,和馬殺雞的大媽用N4 N5級別的日語強行聊了一波。。去年利用放假回國的時間考出了N3,打算下次更進一步考出N2。學習日文的動力主要還是感覺和漢語有淵源,同時也是想唱日文歌,看看日文動畫片,去日本旅遊能有更深的了解。
吳語上海話:母語不解釋。大學時有意識地糾正了洋涇浜口音,還莫名其妙學會了新派中派都不分的尖團,對於學習日文和粵語有很大的幫助。
粵語廣州話:港樂好好聽!這就是最大的動力。發音被廣東朋友稱讚過,但是辭彙還是一團糟,同時苦於俚語、網路潮語以及粵港用語的差別(就跟英美口語中用語的不同類似),現在零零散散地在學習。有空的話應該會把一套教材學完。
暫時不打算學其他語言了,因為現在還是最想學蜜汁口音的Aussie English,爭取早日聽懂鄉下大叔的口音吧2333
如果你能跟看小說一樣津津有味的把那門語言本科專業的所有課本讀完了,那估計你就是愛上他了。
反對戀物癖的答案,簡直就是胡說八道,請向世界上所有的語言學家道歉。
真正的語言愛好者不會僅僅滿足於掌握一門語言,而是把每個語法,每個辭彙拆解重組探求更深層次的內涵和規則,而這種東西根本沒有裝逼的價值。舉個很簡單的例子,計算機是工具,但是計算機愛好者會僅僅滿足於會用計算機聊qq嗎?
這可以說是非常豹笑了.jpg
另外,語言根本不是工具,語言本身就是一種藝術,說語言是工具是對語言本身的侮辱,一門語言中的辭彙語法沉澱的是一個民族千百年來的歷史文化和思維方式,如果說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那語言無可爭議是人文學科的基礎,這與你說的是什麼語言根本無關。
是我喜歡日語,我喜歡英語,但是我還喜歡越南語泰語模里西斯語,但是我不覺得我在讀想關語言學文獻,或者文學,甚至語法書單詞書的時候會有什麼生理反應。(微笑)其實呢@史蒂芬 說了一些現在用英語裝X的人的一些現象,其實倒也沒錯,不過呢這就像坐在井底里的青蛙,和摸大象的盲人一樣畢竟大家都沒有錯。
畢竟人家是和12國人民共事過的,要我是他心裡也不平衡了,老子比你們這些所謂英語愛好者高到不知道什麼地方去了,老子還沒有裝X呢,你們在那裡裝什麼。不過他為什麼要把回答發在這裡呢,畢竟這個問題下面回答的很多是真正的語言愛好者,然而過來看這個回答的,很多人根本聽不懂下面的回答在講什麼玩意兒,他們的回答多麼無聊啊,這時候我們的史蒂芬大神跳出來了,這是多大的一個インパクト啊,對吧,其實大家都會用這種手法的,寫作文的時候,hook嘛,吸引讀者注意力blablabla,大家小學語文就學過了,然後呢再加上人都喜歡cool的東西啊,比起那些枯燥無味的回答,史蒂芬大神的回答簡直讓人眼前一亮,「喜歡語言的都是戀物癖」,這無疑給那些連一門語言都學不好的覺得枯燥無聊的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信心,然後大家去看史蒂芬大神的三萬字商業英語就好了。其實這倒也並不是不好,學語言本來就是枯燥的,所有所謂的喜歡都是要經歷那段枯燥期之後,對這個語言稍微有點了解了才能喜歡的,都不知道這個語言是啥東西,能怎麼喜歡。只不過,史蒂芬大神或許在這裡犯了一個和他所討厭的會一點英語就裝X的人乾的類似的事情罷了不過,比起會一點英語裝裝X,和「喜歡語言的都是戀物癖」,哪個更高哪個更低大家的看法也或許不一樣吧。說到書法藝術的事情,我們的史蒂芬大神已經欽定了語言不是藝術,所以研究語言的各位啊,以後研究外語文學可以,不要提什麼語言,因為文學才是藝術,語言什麼都不是遵從大神的建議,本人準備去買世界名著的中譯本,向著外語文學專家的道路前進畢竟本人既不是學語言Philology,也不懂語言學linguistics,以至於學語言時只有對其聽懂能說讀懂的非常practical的要求,但也會好奇重音與濁化之下那自然而然的奇妙的感覺,也會好奇為什麼同樣一本書原文與譯文讀的感覺是不一樣的,也會好奇為什麼在有些語言裡面讀到的感覺在另外一種語言裡面感覺不到,也會好奇語言之間文法的異同以及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不知道這是contribute to 文學本身的呢還是語言的呢本人無知之愚見,還請史蒂芬大神手下留情比較大神欽定的權威是不可質疑的畢竟沒和12國人民共事過(逃話不多說先上圖
推薦閱讀:
※學俄語怎麼入門?
※如何自學土耳其語?
※留學生如何快速度過上課聽不懂階段?
※有沒有什麼好學的小語種推薦學習?
※對於中國人來說,除了英語,哪一門外語最好學或最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