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氣溫很低,應該使用低粘度機油嗎?夏天氣溫高,要使用高粘度機油?

據老司機描述,不同的季節需要使用不同粘度的機油,夏天用10W40耐高溫,冬天用5W30耐嚴寒,這樣是正確的嘛。。。但是看我的馬自達阿特茲保養手冊,全年都可以使用0W20標號的機油,我知道W前面的數字代表溫度,但是沒說溫度和粘度有什麼關係呀。

到底哪種是對的?需要根據天氣不同換不同粘度的機油還是按照4S店的說法,全年使用同一種標號的機油呢?


呀,一不小心上了日報,開森!

那就再補充回答點網友的提問吧,請轉末尾↓↓

————————分割線—————————

好問題!

按照慣例,依然先說結論】:

對於在國內的絕大多數地區,包括全世界溫帶地區,老司機的日常用車,完全沒有必要隨著季節變化更改發動機油粘度。

冬天氣溫低,換用低粘度等級的機油,夏天氣溫高,換用高粘度等級的機油,並不會對車輛保養起到額外的幫助作用。甚至相反,部分老司機為了追求更低或者更高的粘度等級,不按照車輛說明書規範選擇機油,往往會對車輛造成損傷。而這些損傷,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後的累積後爆發出來,得不償失。

其他不少答主已經從粘度概念等角度講了些換油的概念和注意要點,那麼我就從發動機油液工程開發的角度出發,簡單聊一聊與溫度相關的油液開發小知識,也從另一個角度給老司機們提供些機油應用的信息。知其所以然。

談以下幾點:

1、工程師如何在車型開發中選定發動機油液粘度

2、工程開發階段機油所在環境溫度變化範圍簡介

3、地球上最低溫環境之一地區所用機油粘度等級

一、【工程師如何在車型開發中選定發動機油液粘度

有些老司機熱衷折騰,沒事愛改個大燈,換個輪轂,短個避震,繼而進階到夜觀天象,忍不了要改機油。

「豈能被這粘稠的機油拉了我競技的後腿」

云云。

海淘個高性能低粘度發動機油換上,著了車就彷彿增了50馬力。

謬也。

油液工程師笑而不語。

隨著近些年油耗法規愈加嚴苛。一般來說,不論是發動機油液還是變速箱油液,現階段油液工程師會傾向選擇粘度等級盡量低的油液。因為粘度更低的油液一般意味著更少的攪油損失和更高的效率,對於整車來說,就是更低的綜合油耗。而同樣降低整車1%的油耗值,降低發動機油液粘度的開發成本,要低於其他硬體更改或者軟體標定更改的成本。

那麼,為啥不幹脆所有車都用0W15的超低粘度發動機油呢?偏偏有的車型推薦用0W20的發動機油,而有的卻又推薦0W40呢?

因為硬體限制!

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里,渦輪增壓模塊都無法接受低粘度的發動機油液,工作環境嚴苛的渦輪葉片輪軸,使用粘度過低的潤滑油液,往往會帶來壽命過短等不良後果。這也是很長一段時間,老司機們口中:

「日系車用0W20油,而德系車用0W40油」

類似話頭的源頭。畢竟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日系車更偏愛用自然吸氣發動機,而德系車偏愛用渦輪增壓發動機。

當然,近年隨著油液添加劑技術的革新以及渦輪增壓器技術的突破,渦輪增壓不能用低粘度油的歷史已經改變了。這兩年各大廠商正在開發的新一代渦輪增壓發動機,已經陸續開始選用0W20或者5W20的低粘度發動機油液了。

插一句,未來3年:

1、是否是小排量高功率;

2、是否直噴用92號油;

3、能否做到渦輪增壓用低粘度機油;

以上三點,基本可以判斷一家公司在發動機領域的研發實力。(當然還有別的判斷點o(╯□╰)o)

回到本提問上來,如果老司機開的是一輛現有的渦輪增壓發動機車型,而且說明書里規定了使用5W30發動機油液。冬天降溫的時候,老司機因為氣溫低了,就貿然換上了0W20等級的發動機油液,帶來的後果,可能就是累積到幾萬公里後集中爆發小問題,苦不堪言。

結論,不要輕易嘗試選用低於說明書規定粘度等級的機油。

二、【工程開發階段機油所在環境溫度變化範圍簡介

老司機們都知道,每一款新車型開發流程都很長(當然這是針對正經做車的公司而言,某些車企下餃子似的往外倒新車的除外)。

以我司為例,某個基於成熟平台的新車型開發周期大概在25到30個月時間。從立項開始,經歷18個月左右時間的前期開發階段(其中包含發動機台架試驗等)後,可以開始進行12個月左右的整車耐久試驗直到上市。

1、整車耐久又分為7個月左右的的冬季耐久和7個月左右的夏季耐久,耐久試驗最長一般可至16萬公里左右(整車耐久試驗循環內容,工作強度遠大於日常用車,所以16萬公里整車耐久可以等效認為是全壽命試驗)。且為了縮短開發周期,往往會並列若干輛試驗車同時進行耐久試驗。

這些耐久試驗,不分寒暑高低氣溫,搭載的可都是一模一樣的發動機油液。試驗過程中,每隔一段里程,試驗工程師需要取出少量油樣交給油液工程師,進行油液檢測監控工作。每一款發動機油液的選擇,都要基於海量的試驗數據。

2、除了整車常規耐久,在每年的冬天和夏天,還會進行專項的高溫耐久和低溫耐久試驗。其中,高溫專項耐久試驗一般在夏天海南進行,而低溫專項耐久,會在冬天黑河進行。國內應該很少存在夏季比海南內陸更熱,冬季比黑河更冷的地方了吧?

經試驗工程師同事允許,轉幾張他的朋友圈圖:

這張朋友圈是他今年夏天前往海南試驗場時發的,瓊海內陸夏天氣候那叫一個濕熱,目測國內少有甚之的地區吧?

第二張圖片:

就在本月初,我司在黑河的冬季試車場正式開門,開始做今年的冬季低溫耐久試驗了。各種在低溫倉里冷浸一整夜,車被從裡到外凍透到零下30℃以下,坐進車裡做低溫啟動試驗什麼的肯定是常事了。遇到特殊要求,半夜2、3點爬起來,在每天最低氣溫的時刻做試驗,也是慣常事。

3、另外,整車的標定試驗,還會去吐魯番,香格里拉,滿洲里,格爾木,黃山,重慶等等地方,試驗需要取哪兒就去哪兒,他們試驗工程師也算跑遍祖國各種路況了。哪裡極限去哪裡。是的,重慶是最極限的城市工況了,世界少有,哈哈。

也附上張朋友圈截圖,這是年初他們在滿洲里沿著國境線做低溫道路試驗時發的。畢竟,想要做更低溫度的試驗,只能跨過國境線去老毛子的地盤了:

而以上所有的試驗的車輛,都在用同一種粘度等級的發動機油。

這就可以回到了題主的困惑上了。經歷這麼多地方,這麼長時間跨越寒暑的試驗。提問的老司機同學生活的地方,全年那點溫差,嘿嘿,太小意思了。早在開發過程中就被我們涵蓋在各種整車試驗里了。

所以,各位老司機,完全沒有必要拍腦門,自己冬季換低粘度機油,夏天換高粘度機油哦。

三、【地球上最低溫環境之一地區所用機油粘度等級

既然第二點裡提到了滿洲里國境線,再順帶拓展點知識點:

為了讓老司機們知道發動機油對於極端溫度的耐受底線到底在哪兒,我再給老司機們介紹個國家:

【俄羅斯】

戰鬥民族的地盤。

近些年,我司的不少車型一直在出口海外,不過不像別家,宣傳得極少,可以給老司機們列個表。

目前我司車輛正在銷售的國家有:

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中東GCC(阿曼/巴林/沙特/卡達/阿聯酋/科威特/葉門),伊朗,智利,哥倫比亞,秘魯,阿根廷,阿爾及利亞,以色列,澳大利亞,紐西蘭,泰國,英國。(民族汽車工程師其實一直在努力)

出口車輛就涉及到各個國家不同的法律法規,很有趣,給大家介紹下俄羅斯的汽車技術要求。

剛好手頭有個俄羅斯國標50992-96:

對於中國範圍內,參照國標GB/T 12535-2007,一般來說,我們在國內所做的極限低溫啟動試驗,國標要求:

-35±2的環境溫度下,汽車點火時長不得超過30s

而俄羅斯呢,老司機們坐穩咯。

如上圖,俄羅斯汽車安全性技術要求中將俄羅斯領土劃分為三個溫度區域:

1、 溫和氣候區域(У)

2、 一般寒冷氣候區域(УХЛ)

3、 非常寒冷氣候區域(ХЛ)

對於寒冷區域,俄羅斯汽車安全性技術要求:

借用啟動輔助簡化裝置和(或)借用啟動前預熱系統(一般售後加裝)時,發動機的可靠啟動極限溫度應該不高於:

1、零下60℃——在ХЛ類非常寒冷氣候區域;

2、零下45℃——在УХЛ一般寒冷氣候區域;

而且,技術要求規定,在以上溫度環境下,發動機從預備啟動到能夠載貨行駛的時間不能大於:

1、 ХЛ類零下60℃環境:45分鐘

2、 УХЛ類零下45℃環境:36分鐘

老毛子真戰鬥民族!

那麼,各位老司機,你們猜,嚴寒似俄羅斯,毛子們用什麼粘度等級的發動機油?

【5W30】

而已

綜上所述,各位老司機認為,在我中國,是否有必要夏天換低粘度機油,冬天換高粘度機油呢?

———————分割線—————————

1、重慶為啥是最嚴苛的城市工況?

答:重慶全市海拔高差2723.7米,山地面積佔76%,丘陵佔22%,河谷平壩僅佔2%(摘錄自百度百科)。重慶道路連續上下坡多,且坡度很大,擁堵時對於制動系統和離合器模塊等壓力很大,如果新車型在重慶不會出離合器過熱等問題,在其他城市基本也就不會出了。

2、全合成機油為啥好?

答:其他答主的回答里已經介紹了些美孚,嘉實多,殼牌機油的特點。我不再贅述。我再補充個知識點,「從技術的角度嚴格定義,只有 Ⅳ類PAO和GTL油才可以稱為全合成基礎油,GTL目前技術尚不成熟,而PAO最大的出貨來自於埃克森美孚。」意思是,對於目前市售的大部分高端機油,都需要使用PAO基礎油調配,而這些PAO都是從美孚購買的,這就是美孚的天然優勢。

3、俄羅斯低溫如何啟動?

答:俄羅斯寒冷地區,為了車輛能夠啟動,一般會採用售後加裝一套輔助加熱裝置,在汽車發動前先行對車輛油路等系統進行加熱,達到啟動需求溫度後再發動車輛。這套裝置如下圖,請原諒我找不到彩色圖片……


100秒速讀:

1、為什麼「老司機」按氣溫推薦機油粘度不靠譜?

2、正確的機油粘度解讀

3、機油粘度到底怎麼選?

4、同車款竟然不能用同一種機油粘度?這是真的

5、看了『保養手冊』還是搞不懂?

——不想折騰直接看下面這段——

老司機推薦機油一般不靠譜

4S店推薦機油也不一定靠譜

原車『保養手冊』推薦的機油一定靠譜

在原廠推薦的粘度範圍內,W前面的數字主要與冷啟動相關。

W前面的數字越小,啟動保護性能越好,0W&>5W&>10W

如原廠推薦5W-30機油,也可用0W-30粘度代替,啟動保護和節能效果更好。但就盡量不要用10W-30粘度了。

在原廠推薦的粘度範圍內,W後面的數字主要與熱車行駛工況相關。

W後面的數字越小,發動機阻力越小,節能效果越好;

數字越大,激烈駕駛保護性能越好。

W後面的數字跟環境溫度關係不大。

結論:

原廠推薦範圍內,日常開車走走停停,挑W後面數字低的用就好,省油就是省錢,現在自啟停和混合動力普及,讓發動機運作在「強制走走停停」狀態,更應該選低粘度。暴力駕駛,挑W後面數字高的用就好

W前面的數字,越低啟動保護越好,不差錢的就直接買0W好了。

嚴寒氣候機油粘度推薦:

0℃以上,推薦用20W以下粘度機油

-18℃以上,推薦用10W以下粘度機油

低於-18℃,推薦用5W以下粘度機油

不改裝、不下賽道,不建議用超出原廠範圍粘度,否則後果自負。

——不怕折騰的請繼續往下看——

1、為什麼「老司機」按氣溫推薦機油粘度不靠譜?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粘度,幾乎所有機油包裝上都會有 10W-40 5W-30等標識,而且非常顯眼!這就是粘度。

為什麼一開始說「老司機」推薦的粘度不靠譜呢?不一定是他們忽悠你,很可能他們學的就是錯的。。。機油水太深,知識誤區太多。

————以下是錯誤示範————

某大汽車網站的「機油知識」是這樣說的。。。

網上搜相關信息,也會出現

簡單地說,就是題主所講的「低溫用低粘度,高溫用高粘度」,而且還有一個要訣,「W後面的數字表示適合使用的氣溫」,也就是冬天氣溫20℃可以用X W-20的機油,夏天30℃可以用X W-30的機油,熱死人50℃高溫就要用X W-50的機油,「機油分季節,不同季節要用不同粘度」,很有道理!很容易理解耶!

從古老的紙質書籍到最新的朋友圈,又是表格又是排版,我差點就相信了。然而這都是錯的。。。

————以下是真相————

2、正確的機油粘度解讀

故事得從105年前說起……機油瓶子上這種粘度標識方法叫SAE(美國機動車工程師學會)標準,自1911年開始,汽車機油就是這樣分級的啦。

我們到這絕對權威的SAE官網看看?SAE International 國際自動機工程師學會

下圖來自SAE最新的機油粘度標準文件SAE-J300-201501(77美元付費下載,淚奔)

紅框為W前的數字指標,籃框為W後的數字指標

W前面的數字0W/5W/10W/15W/20W/25W,代表在不同低溫時的粘度值,這個是跟氣溫直接掛鉤的,沒毛病。

W後面的數字,常見的20/30/40/50,代表在100℃時的運動粘度和150℃時的高溫高剪切粘度,也就是「高溫保護性」。講的是發動機熱車狀態下的機油指標。

講道理,氣溫高,發動機溫度也高啊,不是應該使用更高粘度機油保護咩?

真的不是,你得知道,現代發動機都是帶節溫器的水冷系統,是自動恆溫的。。。

發動機水冷系統原理跟空調一樣,無論外面下雪還是酷熱,熱車狀態下機油的工作溫度差別不大。

很多車都帶發動機水溫表,只要散熱系統沒故障,你會發現熱車以後水溫表基本就是「定死」在中線附近,大概是80-90℃,正常開多久都不會怎麼飆升。

溫度計插在一坨液體上的符號就是水溫表哈

有些高檔車還帶油溫表,無論氣溫高低,熱車後油溫基本上都是穩定在90-120℃

溫度計插在油壺上的就是油溫表,別跟水溫表弄混了。

液晶顯示的也有

AMG這類高性能車,連變速箱油溫度都能顯示。

所以說,環境溫度再高,發動機也不會受什麼影響的。。。完全不存在夏天就要用40/50更高粘度機油這種說法。

當然,如果你開的是這種不帶散熱水箱,靠小風扇和自然風散熱的風冷古董車,那還真的會有影響。

早期甲殼蟲採用風冷發動機

初代911的後置風冷發動機

和享受「開空調」的水冷相比,風冷發動機只有「小風扇」,受外界環境溫度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但目前市場上根本買不到這樣的汽車啊。

3、機油粘度到底怎麼選?

W表示winter(冬季),其前面的數字越小說明機油的低溫流動性越好,代表可供使用的環境溫度越低,在冷啟動時對發動機的保護能力越好;「W」後面(一橫後面)的數字則是機油耐高溫性的指標,數值越大說明機油在高溫下的保護性能越好。

以下是不同低溫粘度機油的極限工作溫度

這麼說來,似乎市面上的機油都能滿足-20℃時的使用需要?那閉著眼睛隨便買就可以了?

請注意,這是最低工作溫度,也就是「勉強能用的最低溫度」。

來自美孚的宣傳資料,上圖是-35℃時凍成蜂蜜狀的機油。。。只有最左邊的0W-30比較正常。能看到這裡的你,肯定不滿足於「勉強能用」。

那如果要嚴寒時用起來比較爽呢?

再看看另一個美帝權威機構API(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美國石油協會最新的機油指南是怎麼說的。API也就是機油瓶子上弄SLSMSN級別標識的機構。

API

0℃以上,推薦用20W以下粘度機油

-18℃以上,推薦用10W以下粘度機油

低於-18℃,推薦用5W以下粘度機油

無論什麼氣溫,W前面的數字越小,機油啟動保護和節能性能越好(發動機磨損大部分來自冷啟動),0W&>5W&>10W

而生產成本也是水漲船高,正所謂0W無弱旅,低端油品往往只能做到15W、10W,而高端的合成油隨便都是5W、0W。

發個圖大家感受一下,請注意紅框內的粘度值

3、同車款竟然不能用同一種機油粘度?這是真的

隔壁老王的寶馬3用10W-60粘度機油,我也可以用

4S售後小哥阻攔無效「你這車用不了這麼高的粘度」

3系車主:「瞧不起人是吧,我又不是買不起,少廢話,給我滿上」

然後就杯具了,加速無力,油耗暴增。。。用了不到兩周吐血換掉(某論壇車主真實案例)

因為隔壁老王的是2012款M3……原廠真的是推薦用10W-60粘度,但普通3系是不推薦這個粘度的!!!

現在國外的寶馬新款N20/B58渦輪發動機還可以用符合longlife-14F+認證的0W-20粘度呢,其他寶馬車亂加這個油高溫保護不足那要杯具啊。

隔壁老周的2013款飛度1.5可以用40粘度,那我的2014款飛度1.5也可以咯?

不可以!

這是2013款飛度1.5發動機機油粘度範圍:最低0W-20,最高10W-40

下面這是2014款飛度1.5機油粘度範圍,最高只能用0W-20及實際粘度值0W-8的「本田超低粘度超能機油」,雖然車款只差了一年,排量也一樣,但發動機換了新款的地球夢發動機,機油標準差海里去了。

所以:

同品牌不同車款機油要求都可能不同!!!

同車款不同發動機用的機油要求都可能不同!!!

同車款同排量發動機用的機油要求都可能不同!!!

都說了多少次了,看保養手冊!!!

5、看了『保養手冊』還是搞不懂?

下圖是馬自達某款車的說明書,『保養手冊』上說0W-20到10W-50的機油都可以用,那該怎麼選?

尼瑪這說明書,說了簡直跟沒說一樣。。。從另一個角度說,馬自達這發動機還真不挑食——基本上啥油都可以用。

之前我也給大家分析過在原廠範圍內用不同粘度機油的特點。

高黏度機油比低粘度機油對引擎保護能力更加出色? - 汽車奇談高小強的回答 - 知乎

最近發現太平洋汽車網曾經做過類似實測,使用同一級別三款不同粘度全合成機油,測試結果跟我的用油經驗相符,比較有參考價值。

這圖片……打了碼老鳥也看得出是美孚一號好不好。。。

機油粘度每差一級,油耗增加0.5L

低粘度機油怠速噪音更明顯、行走噪音更低。

結果:不同粘度機油的油耗差別達到1升【圖】_用車指南_太平洋汽車網

結論:原廠推薦範圍內,日常開車走走停停,挑W後面數字低的用就好,省油還能抗啟動磨損。暴力駕駛,挑W後面數字高的用就好W前面的數字,越低啟動保護越好,不差錢的就直接挑買0W好了。

問題又來了,怎樣才叫走走停停?

我看過好多說明書,對於走走停停的定義為單程5km以內(也有10km的),好多人市區代步都屬於走走停停的工況呢。

加上好多新車都裝有自啟停和混合動力系統,發動機基本上處於「強制走走停停」的狀態,低粘度機油就更是合適。


這個問題的答案對於絕大部分車主來說就像很多答主說的那樣,看保養手冊就行,以及一年四季用同一種機油完全沒有問題。

但對部分用車環境比較極限的車主,比如說冬季氣溫會達到零下三四十度並且所處城市海拔較高的車主們來說其實並沒有部分答主說的這麼簡單。

在我看來之所以大家認為不需要根據季節更換機油是因為大家只都是從機油本身的性能來討論這個問題,而沒有考慮整車及發動機的性能需求以及市場的實際情況。於是下面我就從這幾個方面來談談這個問題。

·整車發動機性能

和機油標號直接相關的整車發動機性能主要有1.低溫啟動性能以及2.油耗性能

我們先來講講低溫啟動性能。

影響低溫啟動性能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幾項:

1.蓄電池容量,額定放電電壓和放電電流

2.啟動機額定功率

3.燃料性狀

4.機油粘度

5.啟動時控制邏輯

這項性能身處北方的車主應該會非常重視,北方的某些城市每到冬天如果把車停在室外過一晚,第二天的啟動水溫往往就是零下二三十度,體驗過的人應該能很明顯地感覺到發動機啟動時間比夏季變長,甚至可能會有打不著火的情況。

不過由於這項性能沒有國標強制規定在零下幾度必須打著,所以到底能保證在多低的溫度打著其實看的是廠家的技術水平以及良心。

理論上因為中國國土遼闊,為了不被北方的客戶成天找上門退車,廠商一般都會保證在零下三十五度也能夠打著。

但這裡有個問題,就是廠家開發低溫啟動性時用的機油粘度到底是多少

如果廠家開發時用的粘度比4S店推薦用油粘度高,那麼一年四季用4S店推薦用油完全沒有問題,但萬一廠家開發時用的油比4S店的推薦用油粘度低,極寒地區的用戶就需要考慮考慮冬天是不是別把車停外面或者換用說明書上相對粘度較低的機油了。

另外,一般情況下低溫啟動性能都是在低海拔地區開發的,如果你家的海拔比較高(2000m以上),那麼就更需要注意機油的選用了。

雖然一開始就已經說到,啟動性能不只是和機油有關,但因為只有機油和燃料是很可能和開發時不一致的,所以需要在極限環境下用車的車主額外注意。

至於燃料,因為一般用戶根本沒法檢測它到底是不是重質燃料,所以我們只能相信廠商的良心,認為他們都是用重質燃料做的開發了。

然後我們來講講油耗性能。

眾所周知,隨著全球油耗法規日益變得嚴格,各大車企都在想盡一切辦法降低油耗。其中降低機油粘度也算是一項還算有效果的方法。所以大家可以看到現在許多車企已經在使用0W20的機油,正在開發0W16的機油,甚至在推動SAE改定0W8的機油標準。

大家可能對機油的油耗效果沒什麼概念,舉個例子說明一下。

0W20在某工況下的油耗比10W30低5%。

當然,實際行駛中因為是變工況,所以節油率一般會低於這個數。

但也已經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了。

公開數據如下。

四種油因為都是開發途中的產品,都不屬於SAE規格中的任意一種,不過HTHS和W後面的數字大體上(不完全是)正相關關係,你把它看成是高溫粘度勉強也可以。

橫軸是轉速,縱軸是摩擦力。

HTHS:高溫高剪斷粘度

很明顯能看出,粘度最高和最低的在6000rpm摩擦力差了10%以上。

但問題又來了,如果你的用車環境是沙漠或者陡坡很多的高溫城市,並且在夏季溫度最高點的時候發動機長時間在極限狀態下工作,用0W8真的能保證油膜不會斷裂嗎?準確的答案我不知道,但起碼可以肯定的是,對於這些用戶來說,略高一些粘度帶來的抗磨損性能的意義應該比油耗性能的意義更大。

·市場的實際情況

誠如某位答主所說,車輛開發過程中,一般都會進行極限環境下的性能測試。不過因為實驗其實並不能涵蓋所有實際使用中的環境以及市場條件,所以實驗時能夠達到的性能水平在用戶實際使用中可能會因為種種機緣巧合變得達不到了。

很多沒有實際接觸過開發業務的業內人士可能不信,不過我這麼說是有實驗數據做支撐的。這幾年benchmark的數據看下來,用10W30+重質燃料評價友商A級車和B級車的低溫啟動性能的時候,很多車子最多能在零下二十五度打著火。

我推測導致這種結果的一大原因就是友商們在低溫啟動性能開發時沒有用中國市場特有的重質燃料進行實驗評價。當然,為了這種極端罕見的最惡劣市場情況組合進行低溫啟動性能開發有沒有這個必要,則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其他

其實除了以上兩個因素外,機油的選用還有一些別的考量因素。比如說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特有的LSPI現象豐田認為是機油添加劑中的Ca元素導致的,所以在今後的官方純牌機油成分中,會針對Ca元素的含量進行調整以降低LSPI的發生頻率,但換成第三方的機油品牌,應該就沒有專門針對LSPI進行配方調整了。

(關於什麼是LSPI

直噴汽油發動機的早燃問題目前還沒有辦法完全決絕嗎? - JackyQ 的回答 - 知乎)

·最後

不過對於絕大多數普通用戶來說,其實沒什麼必要鑽研機油的用法,也沒有什麼必要去買那些神TM貴自稱有什麼神奇效果的機油,因為正常情況下原廠機油或者原廠推薦才是為你的車子進行專門開發,調整的最適合你車子的機油。而且就國內的實際情況來講,機油的不合格率還是偏高,如果想要自行更換高性能機油的車主,最好還是購買知名國際大牌比如美孚,殼牌,出光之類和各大OEM進行過聯合機油開發的廠商的產品。那些淘寶上賣幾十塊錢4L還自稱秒天秒地秒空氣的雜牌,不怕發動機壞掉的朋友可以試著去買一買看看。

*另外順帶一提,雖然大家好像知道*W-*0的*W是低溫粘度,-*0是高溫粘度,不過可能不一定知道他們其實是一個範圍,不同廠商的產品即使標號相同性能也可能不同?

同樣是0W20的機油,中間這個的高溫粘度明顯就要低很多,但它們都是符合標準的。


第一,*W**這樣的機油標號及背後的規則,是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擬定的,特點是分有冷態和熱態兩級的粘度標註,而中間的W是winter(冬天)的意思,W前的數字指代機油的低溫流動性,而W後的數字標註的則是機油的粘度。

第二,看了題主的問題描述,感覺有必要跟您糾正一點,W前面數字雖然也與溫度有關,但代表的並不是直觀的溫度,而是低溫流動性的數字分級。具體為:如5W代表最低在-30°C環境溫度中可以正常發動引擎(機油還能維持液態),而20W對應的是-15°C,如此類推。也可參考下圖:

所以,以題主的阿特茲為例,官方推薦的0W20的機油是已經可以耐受最低-35°C的低溫了,而且據我對汽車行業(包括機油等零部件的製造者)的了解,要是標出來-35°C是安全的話,那實際上最起碼是能耐受-45°C的,基本上除了東北極少數地區,在中國大陸全境也很難找到環境溫度一年中會有很多天低於-45°C的地方了吧?

你或許會說這只是一款車是這樣而已,但其實你在目前是很難再找到一款官方推薦機油標號W前數字大於5的新車了,而且因為石化工業工藝水準的進步,機油的合適工作溫度範圍越來越廣,10W**甚至以上的機油在後市場中也逐步變得少見,如果你買的潤滑油等級在API SN以上或ACEA A4/A5級以上,基本上你也只能找到5W**或0W**的機油了。

不信?

日韓系車型使用的機油標準型號調查【圖】_用車指南_太平洋汽車網

歐美系車型使用的機油標準型號調查【圖】_用車指南_太平洋汽車網

所以不得不吐個槽,很多車主冬天出門被北風一吹打個冷顫,或者說夏天走路上被太陽一曬流點兒汗,就嚷嚷著要改機油標號,要是被那些常年往北極圈跑做低溫測試/往火焰山死亡谷去做高溫耐久的主機廠工程師們知道了,如果他們還有體力的話,大概是會發生暴力事件的。

忘了在哪位主機廠工程師在知乎上的回答里看過,低溫測試中就包含冷啟動這項,而且人家是怎麼做的呀?整台車包括發動機內部基本降到環境溫度了(零下二三十度吧),然後冷啟動,立馬就一腳油門踩到紅線!還得是來回好多好多次!之後拆解,看看有沒有不正常磨損,有的話繼續改。整個過程里,用的就是原廠推薦的機油。

當然了,接下來老司機們可能會說:「機油就其設計意圖來說,肯定也只會在某一溫度下發揮其最理想的性能,而我管主機廠怎麼測試呢,我就是想給我的車最好的!」

沒錯,這的確是正確的觀點。只是這個理想的工作溫度,卻並非你們所以為的那樣,就是把標號數字簡單理解成20°C、30°C或40°C的環境溫度,實際上無論什麼粘度標號的機油,其最理想的工作溫度都是一樣的,就是100°C左右。

當代發動機在啟動後,就會以最快速度讓內部溫度到達設計工作溫度,並一直努力維持在該溫度了。一般來說無論是哪家廠的何種引擎,這個溫度都基本在100°C上下浮動,大概是90-110°C的區間內。所以這也是我們說機油粘度時基本都只談其在100°C時的數據,而且只談在100°C時的數據就足夠了的原因,同時也是石化企業把機油最佳工作溫度設計為100°C左右的原因。因為無論外面溫度幾何,發動機內部溫度在正常情況下都是恆定不變的!

而與之配合的,SAE標號的作用,實際上就是用W前的數字告訴你在什麼溫度範圍內啟動引擎是沒有問題的,而用W後的數字告訴你它需要啥粘度的機油。(敲黑板!結論來了!)也就是說,除非你的車冬天時停放的地方溫度能長期且大幅跌出原廠推薦機油標號的低溫啟動安全範圍,否則你都只需要按照原廠推薦標號來選擇機油就可以了。而且即便真的有這麼個冷得可怕的地兒,你最好也選擇只變了W前數字的機油,例如本來用5W30的可以選0W30;若你非得換成0W20,粘度不足的情況下夏天該咋磨損冬天也一模一樣。

同理,在夏天也別亂給車子隨意加更粘的機油,例如推薦0W20卻自己換成5W30這樣,輕則阻力加大油耗增加動力降低(實測不同粘度機油油耗差別達到1升!:真相俠解惑:機油粘度越大則越靜越耗油?【圖】_用車指南_太平洋汽車網),重則,部分強調燃油經濟性的新引擎是完全為低粘度機油設計的,油道非常非常窄,而且機油泵的輸出也非常非常有限,你硬要私自加大機油粘度的話,阻力一大供油量就可能不足了,一不小心就是過熱和磨損,結果你以為能保護髮動機,反而是傷了它。

最後說句公道話,夏天冬天用不同粘度機油的情況的確存在(過),技師和老司機們也不是想害你,他們之所以這樣建議那是因為他們的師父就是這樣教他們的,而在師父們的年代裡,SAE標號還沒普及(或者說是石化企業的工藝還不足以支撐機油產品能在如此寬泛的溫度區間內正常工作),很多機油就只標註粘度一個指標,那為了能在北方寒冷的冬日早晨打得著車,犧牲一點正常工況下的性能也是不得不為之。當然,當時發動機設計和加工都沒今天精密也是原因。

但要時刻記住,SAE標號已經是現在幾乎所有市售機油的標配了呀!其出現就是為了給發動機提供一個更穩定的、更不受外界影響的工作環境呀!如果只是老司機們不能與時俱進還停留在過去的認知里,那你還有什麼必要仍選擇聽他的,反而不聽拿著數據說話的主機廠工程師呢?

說到這裡,相信大部分同學關於機油選用方面的疑問了,而且你要是真不想去理解的話,記住簡單一句「我只加說明書規定/建議標號的機油」,默念十遍並背誦即可。

當然,經驗老到如我又怎麼會不知道,各種老司機們會在評論區提出一堆奇奇怪怪的問題來反駁我,而去證明自己的經驗絕對沒錯呢?沒關係,我在這裡就先給大家開個頭:

問:答主你是傻還是沒到過咱大東北開車呀?早上著車有多難你知道不?還動不動打不著!不換種機油那是你來給我著車呀?

答:大哥,換個耐得住低溫的電瓶吧……

問:大東北冬天著車後怠速都奔3000去了,聲音又吵又鬧,這機油還用原廠推薦的標號能頂得住嗎?我能不心疼我車嗎?

答:上面也說了當代發動機會盡一切方法以最短時間達到工作溫度並維持,所以寒冷氣候下冷啟動後增加怠速非常合理,再者三元催化器也需要儘快加熱以減少有害物質排放。至於機油方面,不是說了只要溫度還在安全範圍內就啥事沒有了嗎?

問:那難道就只按照原廠推薦的標號一直用到報廢就可以了嗎?完全不用管了嗎?

答:對於絕大多數地區的絕大多數用戶的絕大多數使用情況而言,是!但要是有像跑賽道、拉重物等長時間高負荷工況的話,還是可以用上粘度更高一點的機油的,特別是在維持原廠狀態沒有加裝獨立機油冷卻器的情況下,此類工況難免會讓油溫升高到甚至超過130度,這樣的高溫下若原廠推薦0W30的,你用0W40反而粘度就合適了。另外,如果你的車輛引擎服役年限/里程已經很長,或者是已經有了像燒/滲漏機油等由於磨損/間隙增加為原因的小毛病了,也可以選用粘度適當增加的機油以減輕癥狀。

最後的最後,需要額外特別註明的是,選擇機油時除了必須參考主機廠推薦/規定的SAE粘度標號以外,還需要遵守主機廠限定的API或ACEA等級,莫不可使用比要求等級更低的機油,不然輕則會有潤滑不良的情況,重則還會導致三元催化器中毒,而更換三元催化器可是相當昂貴的!


謝邀。

這個問題其實反映了不少車主對機油粘度還有認識上的誤區。選擇高粘度還是低粘度的機油,是根據氣溫來判斷嗎?現在正值冬季,氣溫很低,是不是該換用低粘度機油呢?要理解這個問題,還是需要從粘度的概念說起。

何謂低粘度」/「高粘度」?

粘度是衡量機油對發動機各部位潤滑性能的重要指標。機油粘度可以被看作是「厚度」或流動阻力。機油有「厚度」才能形成油膜保護髮動機,但同時又不能太厚,否則機油不能及時流動到發動機的各個部位。粘度指數是衡量機油粘度適應溫度變化的能力。簡單來說,低溫時候,機油要流動得快,高溫時候,又不至於太稀而讓發動機失去保護。

粘度的秘密都藏在機油標號里了。按照我國目前執行的SAE(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機油粘度標準,機油標號的形式類似「0W-40」這樣,「W」泛指冬季W前的數字越小,則低溫流動性越好,代表可供使用的環境溫度越低,在冷啟動時對發動機的保護能力越好。

「W」後面的數值表示的是機油在100oC時的運動粘度,數值越大粘度越高,說明機油在高溫下保護性能越好。市場上常見的機油,高溫粘度從20到50不等。而通常,我們認為20-30的機油屬於相對的「低粘度」機油。

低粘度和高粘度,選哪個?

現在越來越多的車輛在使用低粘度機油,為什麼會有這個趨勢?

首先,今天的發動機製造向輕型化、高密度、高精度和低間隙的方向發展,精密的發動機已經不需要依靠機油的大粘度來提高密封性,低粘度的機油也完全可以滿足其密封需求。

第二,低粘度機油在低溫條件下依然流動快,發動機在冷啟動時也能快速泵送到各磨擦面,減少磨損和發動機運動阻力,降低油耗和廢氣排放,適應了節能環保的時代主流。從這兩點看來,低粘度機油在今天算得上是「好機油」。

然而,凡事都有其兩面性。低粘度機油並不是適用於所有發動機的「萬金油」。而這取決於你的發動機工況。隨著車輛的使用年限增長,每部發動機的磨損狀況各異。應當注意,流動性好但密封性相對差的低粘度機油,如果遇到加工精度低或磨損增大的發動機,可能發生「燒機油」現象。因此對於此類發動機工況,高粘度機油可能是更合適的選擇。

粘度選擇應該看什麼?

因此,選擇粘度的原理主要不是看氣溫,關注發動機工況的變化才是關鍵。一般來講,我們需要參考發動機製造商的建議(車輛的使用維護手冊)。最後送上一首「打油詩」幫你輕鬆選擇機油粘度:

附上這首詩的「譯文」,供君參考:

1)參考車輛使用說明書的推薦粘度。

2)隨著行駛里程增長(如,15-20萬公里以上)和磨損的加重,適當提高粘度。

3)關注車輛的負荷與轉速。如,市區代步用低粘度;長時間越野、重載、磨損嚴重的車輛選高粘度。

4)當發動機噪音增大、油耗增加並出現動力下降時,如經檢測氣缸壓力下降,可試著換高粘度機油緩解癥狀。

註: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埃克森美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不對以上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及時性做保證。以上內容包含的信息可能因技術與信息的時效性、消費者個人理解上的差異等因素存在部分未更新或不完全適用之處,敬請諒解。


10w60零下20度親測…

你看啊別摸我官方手冊要求只能使用嘉實多TWS,也就是10w60機油,昨天一不小心波士頓就到了這個鬼溫度。

至於結果如何,下次換機油的時候我會取樣寄到Blackstone Lab做個成分分析,看看有多少磨損~


關於如何選擇機油以及選擇何種機油這個問題,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參照使用說明書。

但是在說明書里,通常也會根據溫度不同,推薦兩款及以上的不同標號機油供用戶選擇。汽車廠商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一款車要銷往全國各地,在冬天動輒零下幾十度的哈爾濱和夏天一言不合氣溫就上40的南方城市,有可能同一款機油沒辦法滿足這麼大的溫度區間,另外,在買不到指定標號機油的情況下也給出幾個備選方案。所以,針對不同的使用環境,需要適當調整,合理使用機油。

但是在開始做具體的選擇之前,還是要提醒大家,廠商使用手冊上推薦的機油標號是綜合考慮的全國大部分地區的使用環境以及這款車型的發動機性能等參數後綜合給出的參考結果。如果不是開著你的車去跑賽道或者上珠峰,就不用考慮說明書上沒有提到的機油標號了。老司機推薦畢竟沒有工程師經過試驗得出的結論靠譜。另外也不用擔心夏天氣溫過高於是是不是要主動再增加標號這種問題了。車廠在前期用戶調查階段,對各個典型城市都是有做過調查的,這些因素早就考慮到了。

說到這裡,不妨先打開說明書,看看說明書里對於這款車型的適用機油是如何說明的。

比如這本來自法國的福克斯說明書,從書中加粗的字體就可以明顯看到,推薦加註SAE 5W-30的機油,最好符合福特的WSS-M2C913-A標準。從右邊的溫度指示中可以看到,5W-30機油涵蓋了從零下20度以下到40度以上所有範圍。而10W-40的則不適於應用在零下二十度以下的環境中。看到這裡,其實結論已經很明顯了:那就是根據氣溫更換機油的行為對於日常買菜車來說完全就是瞎操心。直接5W-30機油伺候,完全夠用。

那麼在哪裡可以看到機油標號呢?直接看桶身,如圖:

畫圈的地方就是了,有api等級和標號兩個參數。比如圖中這桶就是0w40

既然談到了標號,順便展開提一句。

通常來說,機油標號都是XW-YY這種形式標示的。其中,字母W前面的那個數字表示的是在0華氏度(-17.8攝氏度)環境下的流動性。W字母則代表Winter(冬天),很多人會錯誤地用Weight(重量)來理解這個W。這個X值越小,在低溫環境下的粘稠度就越低。所以5W-30的機油在低溫環境下的流動性顯然高於10W-30,但是低於0W-30。

一般來說,機油的流動性隨溫度升高而增加。也就是說,機油越熱就越稀。

而W後面的兩位數字代表了機油在100攝氏度(212華氏度)情況下的黏滯性。在高溫環境下,如果黏滯性不足,則可能導致油膜撕裂進而損傷發動機。但是同樣的,過於粘稠的機油會產生較大的阻力,導致油耗上升。試想一下用一根木棍攪動一缸水和一缸漿糊,差不多就是這種感覺。

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參數就是機油等級。通常來說,說明書里也會有推薦的機油等級。首先來看看 API標號。它由兩個英文字母組成。首位S表示汽油機系列機油,C表示柴油機系列機油。而SC同時出現,則表示汽油柴油都可以用該款機油。鑒於國內通常家用車都是汽油機,第一位選就對了。而後面的那個字母,越靠後質量就越好。一般SF級別以上的機油就已經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耐磨性,清潔能力以及高溫高剪切下的黏度穩定性。

另外有關礦物油半合成以及全合成的選擇相信大家也在網上看了不少,根據自己的情況合理選擇就好了。

其實說了那麼多,各個大的潤滑油生產廠家出品的潤滑油一定能滿足你所需要的SAE以及API,選擇的重點其實會落到對各種使用需求和偏好上。

機油的性能主要由各種添加劑決定。就和輪胎一樣,通過往橡膠里摻入各種不同的配方,可以造出各種不同取向的輪胎。有的偏重耐磨,有的偏重抓地力,有的偏重燃油經濟性,有的偏重靜音。

機油其實也一樣。

這裡大概看一下國外幾個大的機油廠商的定位不同。(也是我自己用過的三個牌子)

首先是美孚,主打的是長效性和運動性能。個人認為能兼顧長效性和運動性能的話,對日常駕駛來說還是很有幫助的。畢竟ssss換一次機油人工也要好幾百,能延長百分之二十的保養周期就是省下了百分之二十的機油錢以及人工費呢!

然後是殼牌,主打的是清潔能力。從機油殼上印著的乾淨無比的活塞和氣門就能感覺出來。

再然後嘉實多,主打抗磨損,另外就是降低發動機噪音。

當然,還有不少國內品牌。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是本著沒事不換油品的原則,我也就基本停留在這三款之間了。

知道了這些,下次換機油的時候相信應該不會再一頭霧水了吧!


W是winter的縮寫.

40代表100度運動粘度標準為12.5mm2/s到16.3mm2/s之間,不是可以在40℃之下使用。最後

手冊上推薦你使用的機油是由汽車廠商根據發動機各種部件的抗磨需求而設定的。

介於阿特茲才推出幾年,建議參照手冊.


難得出現一位仔細看用戶手冊保養手冊的車主了

我自己開豐田混動車,用戶手冊上明確寫明,0W-20機油能確保良好的燃油經濟性

日系車使用0W-20應該都是這個原因


20/30/40,代表機油在100℃時候的粘度,只要發動機正常運轉水溫正常和冬天夏天沒關係。

0W/5W/10W,代表機油低溫流動性,理論來說數值越小發動機啟動瞬間阻力越小,一般來說數值減去35,即為該機油的適用溫度,例:5-35=-30,即-30℃以上的環境溫度下使用該機油均可,我國不是緯度特別高的地區基本不用特別注意。

總結來說:汽車主機廠有大量的實驗數據,相信工程師還是相信老司機,你看著辦……

利益相關:某品牌機油省級代理商


很多片面論調認為製造商推薦低粘度潤滑油只是受節能環保所迫的行為,很肯定的說這也太片面了!就看最先於旗下車型大量推廣低粘度潤滑油應用的日系車企,內里絕不只是通過降低潤滑油粘度,從而簡單粗暴把發動機內部運行阻力減小,犧牲發動機壽命來換取節能環保效果這麼傻!背後支撐的最大原因,還是現代汽車工業科學技術的發展。

特別是各種加工技術和新材料應用的成果。具體到實物上,活塞與缸套之間的配合間隙做到0.001英寸甚至更小已經不是什麼問題,活塞環上的缺口同樣也更精細,活塞裙部也塗上了能夠減少摩擦的塗層。在潤滑油的配合方面傳統日系車用潤滑油裡面,更會加入性能優異的抗磨添加劑「有機鉬」這種層狀晶體,能夠牢固地吸附在發動機的摩擦副表面上,當摩擦副發生相對運動時,高溫、高壓、同時要求高流動性的情況下,有機鉬分子發生摩擦,併產生化學反應,在摩擦副金屬表面形成含有mos2等物質組成的摩擦反應膜,摩擦係數賬面計算就有60%的下降。在這些技術的支持下,傳統對潤滑油的要求重點已經不再是高溫高剪切值(HTHS),日系車的保養字典里早就沒有什麼夏季機油或者冬季機油之分了(稍後時間裡的韓系美系也如此)。也就是說你從1月最冷的漠河一口汽開到熱帶的海南三亞,其實發動機內部的溫差也相差無幾,外部氣溫不會對發動機內部零件造成明顯冷縮熱漲的負面影響,你並無必要在進入嶺南地區的時候刻意換一次所謂的夏季專用高粘潤滑油。保守的日系廠家才不會幼稚到拿自己產品的壽命來換環保效果,這是廠家經過嚴謹測試和論證才敢對消費者作出的承諾。而這個承諾早在2000年初就已經實現商用。

環保政策的驅使加上技術的支持,日本和美國的汽車製造商基本都把5W20、0W20、粘度的潤滑油作為四季通用油品寫進車主手冊里。

作為全球石化行業龍頭的美國油企,當然早早就看到了這個潮流動向,並有不少相應產品加入戰團。以國內最為人熟知的業界巨無霸美孚為例,就有專門針對兩田車系的低粘度高流動性油品,比如美孚1號系列的AFE,在美孚系列裡面主打節油效果。

還有美孚1號的EP系列,美孚系列裡面主打長效性能。配方上也跟傳統日系油品大相徑庭,很有美孚風格地堅持著自己的4類PAO基礎油,保證潔凈度的同時能用更少的添加劑就能達到同樣穩定並且長效的潤滑性能。

至於不少還迷信著油品粘度越高就越好的車主~只能說發動機設計師和工程師在實驗室里辛辛苦苦做的無數優化工作已經被白白辜負,設計師和工程師竭力為你在使用過程可以更省心,成本更低費盡心思,而你一罐高粘度機油下去,不止設計之初的平衡被打破,平時在馬路上也沒多少機會發揮那些所謂高粘競技類油品的真正功力~~~~得來的反效果更是冷車潤滑油流動性更差,低溫啟動磨損翻倍,拉高轉油壓提前飆升至峰值,導致旁通閥打開,造成整個潤滑油循環系統不經濾清器「裸奔」這些風險時時刻刻如影隨形!一旦磨損積累到一定程度,又要再用更高粘度的油品來補救,這是個本末倒置的死循環~~~~甚至會引發一些無可挽救的故障。

長期不按標準,亂用高粘度機油造成VVTI機構執行器潤滑不良,導致冷車異響2008 Toyota

上面那段視頻就是一輛豐田長時間不按原廠指引堅持使用高粘度機油,導致VVTI可變正時執行機構在長年累月冷啟動狀態潤滑不良的情況下產生異響,也就是俗稱的死亡VVTI.

因為高粘度潤滑油無法在啟動之初就迅速給予盤頭頂端的VVTI執行機構提供足夠潤滑,新車時還不會覺察有異樣,但隨著里程和時間的增加,這個磨損疊加起來就日子有功了!冷啟動時刺耳的敲擊聲就越發明顯。拆開檢查,這時VVTi執行器裡面已經嚴重磨損,冷車狀態下根本存不住油!這在皇冠,銳志,凱美瑞,漢蘭達群體中稍稍上年紀的車都很容易見到,而且無法修復,只能整個總成更換。

除非您的發動機已經到了活塞環、曲軸磨損嚴重,致使發動機間隙過大,甚至燒機油,否側低粘度潤滑油始終是最理想的選擇,既節能環保又能令發動機歷久常新。而很多車主想當然的擔心發動機的密封要求,低粘度的機油其實也完全能夠滿足。流動性更高,導熱性更好,在汽車啟動時可以避免發動機發生干摩擦並能用最短的時間令發動機進入工作狀態,縮短了冷車快怠速的時間,直接節省燃油消耗和廢氣排放。

在發動機潤滑油領域之外,低粘度油品的應用同樣是大步流星。日系不少手動擋車型的變速箱油也把粘度降到了常規機油的級別,令運轉阻力和溫度更低。

粘度跟麥芽糖一樣的傳統齒輪油除了應用在差速器上面外,已經慢慢不受待見。

大家也許以為只有轎車才敢這麼玩,但其實五十鈴的系列貨車也不需要高粘的齒輪油,而且還明確禁止使用!還在堅持給變速箱加高粘度齒輪油,還要是重負荷的~~~除了毀車,更是在跟自己的錢包作對。

在自動變速器領域,隨著8AT,9AT的普及,緊湊的結構加上高精度的控制元件同樣需要粘度更低的自動變速箱油液,跟4AT和5AT時代有著革命性的進步。

在制動系統方面,從ABS升級到ESP再到自動剎車的逐步完善,整個制動系統除了更精密,對反應速度的要求也提高到一個新標準。同樣在剎車油這個關鍵角色也要求符合高流動性低粘度特性,以適應現在不斷進步的自動化控制和執行系統。

車用油品的低粘化是一個不可逆的催勢和進步方向。過去那種憑手指甲刮油膜,看粘度高低論好壞的老司機已經被時代所淘汰。繼續固執老觀點,慘痛的教訓只會一次比一次更猛烈。


題主,你的描述的場景非常具有代表性,但是你的題面總結的太過雷人了。

作為一個機油老磚家,我此刻可以感覺到內心的紊亂和不安——如果臨近保養,不安感會爆表的。

看了其他幾位答主的連篇累牘,我想表達的簡潔一些,免得你思路更加混亂。

我擔心有人讀不完下面的裝B長文,故暴力總結一下:

這回先聽4S店的……畢竟把車子搞壞了,4S店會賠錢,「老司機」不會……

---------------------------------------

首先,既然是問「冬季用油」,那就先談談溫度對潤滑油的影響。

液體在低溫情況下都會喪失流動性,機油也不例外。

機油有個指標,叫做「傾點」,用來作為低溫流動性的指標。

傾點越低,低溫流動性就越好。

你可以偷偷理解為「冰點」,只要不說出來就不丟人。

但是同樣傾點的潤滑油,流動性其實並不一樣。

比如某些機油,全球人民都愛那它到-40℃去激凍一番。

結果也從來都不丟人。

但,光聊這些,這B裝得太不過癮了。

造成低溫流動性的差異,原因在於分子的均一性。

我們知道,潤滑油是石油化工的產品(全合成也是的哦,只是原材料不同),它不可能是單一的純凈物。

潤滑油中,如果分子千差萬別,它們的低溫流動性就會變差。

但如果分子差異很小,它們的低溫流動性就會上升。

這也就是全合成機油的低溫流動性很出色的原因,

因為全合成機油可以把分子均一性做得很好。

我還不過癮,我必須多說兩句:

關於全合成機油,就必須說說它們的原材料。

全合成機油的基礎油,叫做PAO,中文名是「聚α烯烴」。

它的原材料有兩種:

*乙烯;

*石蠟;

像美孚這樣的石油巨頭,都是用乙烯來製造PAO,

這樣分子均一性很好,

也就解釋了,為啥有的機油可以在-40℃全身而退。

但是用石蠟來製作的PAO,均一性不足。

低溫流動性堪憂。

你猜國內潤滑油廠商用啥原材料?

*提示:我國石蠟資源豐富,成本低。

--------------------------------------

其次,我們再看「粘度」是個什麼鬼。

通俗的說,粘度就是掛杯的能力。

圖中是紅酒,若是潤滑油,掛在杯壁上的就叫做「油膜」。

油膜是形成潤滑能力的關鍵——這是廢話,機油被刮乾淨了,那就是干磨了。

如果粘度太低,就是機油太稀了,這就像水一樣,油膜是很脆弱的。

如果粘度太高,油膜是足夠強壯了,但是阻力太大,會讓發動機力不從心。

至於如何看粘度大小,看其他答案吧,我假裝你會用百度。

如果是日常逛街,這個粘度會讓超跑都吃不消。

要知道,蘭博基尼逛街時,也就是5W-30就OK了。

所以說,一味追求高粘度或低粘度,都是耍流氓不靠譜。

----------------------------------------

最後,回到問題本身,我們來看看你的小馬駒該用啥?

4S推薦你用0W-20機油,這是現在很多日美車系的最愛粘度。

可以不用提升太多技術,就猛烈降低油耗——據說至少4%!

這幾乎你廠商熱衷低粘度機油的唯一原因!

但我們還是要看看第三方怎麼說。

推薦一下,我最喜歡的查詢工具。

手機訪問http://www.liqui-moly.com,用PC速度太慢了。

找到OIL GUIDE,剩下就很簡單了。

不過看來,德國人還是覺得X-30更適合啊!

但強入X-20應該也沒事~

不過這麼低粘度的機油,機油的油膜其實很脆弱了。

之所以能持續保護髮動機,

是因為加持了超NB的抗磨添加劑。

但若不是廠商推薦,絕對不要隨便嘗試!

這添加劑,你消化不了!

而且你要麼忍受ssss的辣雞,

要麼冒險用水油~~~~

----------------------------------------

至於夏天溫度升高,是不是該用「高粘度機油」?

*X-30/X-40在高溫情況下,粘度差距並不大!

*相對於發動機而言,自然界的「熱」弱爆了!

----------------------------------------

希望能幫到你和你的阿特茲

PS:阿特茲是我2016最大的怨念——馬自達阿特茲該不該買? - 吳越大王的回答 - 知乎


謝邀,其實所有答案都在說一句話中心思想就是:看說明書,說明書說啥是啥,別自己瞎琢磨。

是這樣的。

但我覺得細琢磨也不是件壞事,畢竟搞清楚經常會用到的知識是件挺開心的事情。

我沒看全答案,但是幾乎所有人都在對老司機冬夏不同標號的機油選擇不以為然,我想給老司機說兩句話:這論斷在很久以前是對的。——先別著急反駁,我只是說「在很久以前」。

以前的機油配方是單一的,只有一個單一的黏度等級,在溫度上升之後會變稀,溫度下降會變粘稠——就像黃油一樣。這樣的機油,如果冬天用夏天合適的那款,那冬天在冷車啟動的時候可能因為機油泵泵不出機油,而導致引擎故障。所以,當時低黏度等級的機油在冬天使用,比如10,冷啟動的時候可以流動。而高黏度等級的機油在夏天使用,比如30或者40,以防機油在天熱的時候過稀。

但人類科技一定是發展的,這樣的麻煩在複合黏度等級機油誕生之後得到解決,在冬天可以流得暢快,而在熱車或者夏天高溫里也會足夠粘稠來保護引擎部件。

所以現在的機油等級有兩個數字,比如10W40;在-30攝氏度的低溫環境相當於10黏度等級,而在100度的工作溫度相當於40黏度等級。於是冬天夏天的問題被良好解決,所以之前因為不同季節和溫度更換機油的老黃曆就沒什麼必要了,甚至是會傷害發動機的。因為老黃曆的機油選擇痛點在冷啟動溫度,為了照顧這個痛點,權宜之計是不惜犧牲發動機在工作溫度(大概100攝氏度)的最佳機油黏度。現在這個新時代的解決了冷啟動溫度的痛點,工作溫度的機油黏度當然要盡量滿足——就是W後面那個標號。

現在選擇機油的標準:W前面根據自己的用車環境和氣候選擇,比如東北用個0Wxx,海南用個10Wxx都OK,W後面的數值按照說明書上推薦就好。

多說一句:SAE規則中約定了0W,5W,10W,15W,20W機油分別為-35℃、-30℃、-15℃、-10℃、-5℃下的表觀粘度值範圍分別符合0、5、10、15、20,數值越小表達低溫啟動性能更佳。這話有點繞,換句話講,就是0W的機油,在-35℃時符合0黏度機油的表現;5W的機油,在-30℃時符合5黏度機油的表現。而並非是這些機油的最低啟動溫度。最低啟動溫度由「傾點」決定,也就是機油能流動的最低溫度。比如Redline的0W20機油傾點溫度能達到-60℃,力魔的全合成長效0W30傾點-57℃,美孚1號Advanced Fuel Economy的0W40傾點-51℃,嘉實多極護全合成0W40傾點-50℃——建議傾點比當地冬天最低溫度再低個10℃左右就夠用。

而標號里W後面的數值是100℃時的機油運動黏度。為什麼定在100℃?這大概是發動機里機油工作的一般溫度。而發動機暖機之後達到工作溫度的工況下,其實是設計潤滑冷卻的最理想狀態,在這種理想狀態設計壽命上億萬次都沒大問題,所以這時候機油黏度等級如果濃一點或者稀一點其實對發動機壽命影響不大,別差別太大就好。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你可以因為一些取向選用相差一級的機油。比如下面這張圖:

豐田家很多車型可接受機油都不止一個,紅藍綠都有的可以接受5W30、5W20、0W20,都OK。

然後至於機油品質,現在大多數的車型都肯定是全合成好於半合成,半合成好於礦物油。一分錢一分貨+價格在價值附近波動——機油符合商品的客觀規律。

(還是用美孚產品線做個示意吧:美孚1號是全合成,速霸2000是半合成,速霸1000和力霸屬於不同等級的礦物油。嘉實多和殼牌也是如此,都包含豐富的產品線,按照需求挑選使用。)

之前是很多運動車型或者跑車需要全合成機油,現在越來越多的車型開始要求全合成。

全合成機油在廣泛的溫度範圍里穩定性更好。比如美孚1號的0W-20機油在-47攝氏度到205攝氏度的範圍里都可以正常使用。而且更穩定的性能保證冷車保護更好,在激烈駕駛、牽引拖車或負重、頻繁起停的擁堵路段這些發動機高溫、高負載情況下,全合成機油能提供更好的潤滑。

而且高品質的全合成機油壽命更長。在全保養周期性能不會明顯衰減。

反正,不差錢就上全合成。

至於有些廠商車型會原廠選裝某個特定的機油品牌,比BMW的嘉實多、

賓士的金美孚(不過聽說BMW家要換原廠機油供應商了,不知道換了木有)。可以做個參考,之後的保養也並非必須,可以加相同品質、或品質更好的選擇,不過別比品牌推薦的差了。

然後,聊聊為什麼現在日系、美系車越來越多的用0W20的稀質機油,包括豐田、本田、福特、克萊斯勒、馬自達、三菱等廠商。比如我們看到Honda家推薦機油標號的演變:

更稀的機油,發動機活塞運動和內部各部件運動的時候摩擦阻力更小(畢竟汽油燃燒產生的能量有30%左右被發動機內部摩擦損耗),機油泵需要的動力也更小,在冷啟動的低溫環境,更容易迅速循環起來被帶到需要的地方開始工作,減少發動機冷機磨損,所以從能量守恆的角度想想就知道:更稀的機油節能減排。0W20理想狀態下可以減少0.5%到2%的油耗——這在被歐美各種排放法規夾縫中求生存的汽車廠商是不小的數值。

但又要提到老司機了,反正在我從小接觸到的汽車知識里,總是傾向覺得黏度等級越高的機油保護性能越好——又是老司機口口相傳的。這個錯誤念頭又是為什麼呢?

機油的保護作用,就是在相鄰的部件之間的表面形成有分界的油膜,隔絕不同部件互相直接觸碰,從而保護部件。車子在過去需要更高的粘稠等級,比如10W30或者更高。很多老司機,甚至是維修技師仍然相信發動機需要更高黏度等級的機油來保護部件。

確實,在之前沒有精確製造的發動機里確實如此,0W20相比於0W40形成的油膜更薄,零件表面製造工藝所限,可能會有凸點刺穿較薄的油膜而導致油膜斷裂,造成磨損。但是現在隨著技術升級,發動機製造越來越精密,製造工藝提升了很多,部件更精確的公差等級和更先進的製造過程,0W20油膜厚度完全夠用,更黏稠的0W40就沒必要了。而且0W20機油里也加入了更先進的抗磨添加劑,可以提供和高等級機油同樣的保護,甚至可以做得更好。

(所以如果你的車子發動機有磨損,或者里程較長,是可以考慮用黏度等級更高的機油的。)

而我們注意到德系車往往會推薦黏度更高的機油,又是為什麼呢?

有個說法是:德系車一般發動機的工作溫度在120度上下(尤其渦輪車型溫度高),而日系車(尤其自吸)發動機工作溫度一般不到100度。溫度越高機油越稀,按照曲線來看,0W30的機油在120度和0W20的機油在100度的粘稠程度其實很相似。這也能解釋為什麼高性能取向發動機或是賽車發動機要求更高的黏度機油,比如GT-R會原廠用金美孚0W-40,保時捷911 Turbo用0W-40,而法拉利原廠機油用義大利小眾品牌PAKELO,標號甚至推薦10W-60。

還有人相信德系因為高溫高轉的設計考量,往往存在更嚴重的機油消耗問題,用更稀的機油可能會加劇機油消耗。

Anyway,反正越來越多的車型開始用上0W20了,靜等保守的德系廠商接下來的動作。

關於機油,如果還想琢磨的話,大概有以下幾個方向供你參考:

40℃動態粘度:這個數值關係到冷車時給發動機保護,畢竟75%左右的發動機磨損都是在冷啟動的時候。

100℃動態粘度:這個就是機油W標號以後的數值,主要參考值。

150℃高溫高速剪切動力粘度(HTHS Viscosity @150°):發動機凸輪軸啊曲軸頸啊活塞環啊之類的地方溫度要超過150℃,這個數值便是這些部位機油數值參考。

傾點:反映油品低溫流動性,決定最低啟動溫度。

閃點:反映油品蒸發性。油品的餾分越重,蒸發性越小,其閃點也越高。在粘度相同的情況下,閃點越高越好。一般認為,閃點需要比使用溫度高20~30℃。

諾亞克法熱蒸發損失:有燒機油問題的車子可以參考這個數值,但也並非絕對相關。

總鹼值TBN:機油壽命的一個衡量值,具體我在之前的帖子里寫過(鏈接:)。美孚1號就是主打總鹼值高,長效。

基礎油添加劑:基礎油占機油的75%左右的成分,是機油的骨架;添加劑從用途上分抗磨劑和清潔劑。添加劑其實像是調味料,基礎油如同主要食材。如果基礎油選的品質好(比如PAO),不用太多添加劑也能效果拔群。相反如果基礎油較一般,可能更加需要好的添加劑來提升機油性能。比如殼牌喜力競爭優勢是PurePlus 技術提純的基礎油;嘉實多極護的宣傳點是添加鈦流體用來抗磨損。

最後講個故事刷一下存在感結尾吧:前兩天回北京沒車開,坐滴滴快車的時候孫老師和司機大哥聊天。孫老師很多年前開的現代雅紳特各種熄火撂挑子把他扔路上,而司機大哥差不多年代的現代悅動據說開了12萬公里從來沒出過問題,大哥驕傲的歸其原因:按時保養,機油只喂金美孚。孫老師深以為然,說自己當年年少輕狂淘寶的不知真假的便宜機油隨便加,後來懂車之後機油就認全合成。機油多出來的那點價格對於發動機維修來講實在不算什麼。像10W30啊5W20啊還能有比較廉價的機油選擇,像0W20最低也是半合成,性能指標要求所致。愛卡上有帖子對比了美孚1號0W40和0W20的分析報告,發現0W20基礎油PAO的比例相當大(PAO是最標準的全合成的基礎油,對溫度有很好的穩定性。大劑量的PAO使0W20反而不需要加那麼多額外的添加劑)。

對發動機好一點吧,製造都這麼精密呢,別浪費了。


馬自達創馳藍天,都要用0w20機油,誰能來解釋一下?


現在都是四季通用機油,不需要換。成年黃曆扔了吧。

還有個黃曆要吐槽下,電池記憶性,甭管是手機電池還是電動車,都喜歡吧電用光了在充,美其名曰防止記憶效應,很有甚者連為啥要用光在充都不知道呢,就知道這樣好。


謝邀。先要小小地吐槽一下,一般對「機油粘度到底選高粘度還是低粘度」,「夏天冬天是否要選擇不同粘度」有疑問的車主,基本都是對機油似懂非懂的機油愛好者。此處沒有貶義,我也是這樣過來的人。不過希望看了這個回答,大家能不再糾結這個問題。

在正式講道理前,我先給出結論:

1. 粘度選擇不需要根據季節來,原因是地理位置決定了你用車的氣溫大環境(你的出生點),季節影響可以忽略不計,特別是對於夏天,發動機內部溫度會達到300℃+,還在乎你20℃的溫差?!

2. 其次,主機廠給你的保養手冊,已經為你考慮過你的出生點位問題了,所以別自己瞎折騰根據季節去經常變換機油粘度了,這樣反而會出事。但是……

3. 綜上兩點得到補充問題的答案,4S店一年四季用同一標號的機油是可以的,但是……

2、3點中的【但是……】其實是一個原因,那就是你使用的是正品機油,而且最好是全合成機油。好了,接下來我們來一點點講道理。

冬季到底怎麼來看機油粘度?

許多對機油粘度有疑問的源頭就是「同樣我在漠河開S60L是否和我在海南開S60L,應該用的機油是否相同」,這種想法很邏輯。

首先我來講一下在冬季關注機油粘度的意義:在北方汽車長停後,由於室外溫度低,機油容易凍成狗,凍住的機油就會非常粘稠,並沉積在機油底殼內。當發動機啟動時,機油泵無法第一時間把機油帶入到發動機需要潤滑的部分(曲軸、凸輪軸和活塞等運作機構),不潤滑就做活塞運動,這樣當然非常不好,沒做前戲就硬上,一個字「疼」!我指的是活塞環、活塞蓋、缸套。所以有很多文章在糾結「熱車到底要多久」,其實質就是在談給機油做「前戲」。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曾經汽車是靠「搖把」啟動的嗎?比如上圖中的解放牌。「搖把」就是通過人工攪動機油,使得已經被凍成狗的機油流動起來。當機油流動起來時,發動機才可以點火發車,從而保護髮動機不會在沒有潤滑油的情況下空轉,造成拉缸等傷害。然則,如此「粗暴直接」的前戲,在和諧的當今社會已經很少見到了。當然隨著機油泵和機油技術的發展,搖把是必然被淘汰的。

扯遠了,回到機油粘度上。既然冬天機油的粘度要非常關注,那麼就必須有一個標準,於是作為汽車大國的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為了方便廣大小白車主定義了泛泛機油標號——SAE標號。

上圖已經直觀到不能再白話了。之前的答主也已經很好地解釋了我們應該怎麼去理解。

但是!這是一個坑!

對於冬季選機油而言,北方的車主就一定要選擇0Wn的機油了?!接下來我不得不引入幾個幾個概念:

  • Low Temperature ℃
    Cranking Viscosity, cP max【低溫啟動粘度 最大厘泊(cP)值】:低溫動力粘度是發動機在低溫條件下能否順利啟動的粘度指標,該粘度值越小,說明機油的冷啟動性能越好;

  • Low Temperature ℃ Pumping Viscosity, cPmax【低溫泵送粘度 最大厘泊(cP)值】:最低的可泵送的溫度!防止冬天打車的時候由於溫度低油流動性差引起的發動機磨損,我之前說搖把就是為了引入這個參數,相信理解我的苦心。

  • Pour Point ℃【傾點】:反映油品低溫流動性的好壞的參數之一,傾點越低,油品的低溫流動性越好。

這三個參數對低溫下如何選擇機油非常關鍵,特別是最後的【傾點】,SAE的標準簡直就是小兒科啊,而且接下來的表格各位就要掉下巴了,我以美孚機油為例,一起來看看SAE標號到底怎麼不靠譜的。

被我紅框十字架特別標註的是美孚1號5W-30和10W-30,表格上大家看到,兩者的傾點都是-42℃,回想一下曾經的SAE等級怎麼標註的~~

SAE標號完全沒有體現出機油的傾點,人家美孚都是可以在-40℃保持流動性的機油啊!特別是10W-30的機油在低溫測試中,其實與5W-30一樣的出色。可惜的是,我並沒有找到其他兩個參數的數據,可能低溫泵送粘度會有所不同……

所以這裡不是為了拉仇恨,之前答主回答的是沒錯,就像主機廠為您推薦的SAE標號是一個最保險的數值,換而言之「僅供參考,何必認真」!真的數據怎麼會公布給你看?公布了也沒幾個看得懂?看得懂又有幾個人去仔細分析?關鍵你又不是機油工程師,也不是發動機工程師!

所以,你別糾結我到底5W-n還是0W-n了,要安心,就跟著《保養手冊》上主機廠給你SAE標號選冬季機油吧!又激動了,我們還是來看看低溫流動性測試是怎麼樣的?

夏季機油又要怎麼挑呢?

夏季機油,我們更多關注的是機油在高溫下的粘度,簡單說機油要厚。為什麼?我們來看看發動機在高轉速下,機油被虐成什麼樣子?

罕見技術視頻 寶馬S1000RR超級摩托車高轉速閥門操作系統完全展示

幻化成霧……我想我只能這樣形容了。這個視頻告訴給我們一個啟示:機油的氣化點要高,否則成了油霧效果就大不如液體了。那我很自(sheng)然(ying)地引入這個概念:

  • Flash Point, ℃【閃點】:表示油品蒸發性的一項指標。油品的餾分越輕,蒸發性越大,其閃點也越低。反之,油品的餾分越重,蒸發性越小,其閃點也越高。閃點在45℃以下為易燃品,45℃以上為可燃品。在粘度相同的情況下,閃點越高越好。

閃點的數據我轉發主流三大品牌,美嘉殼,各位大神自己看吧,我默默不說話:

美孚一號

嘉實多

殼牌

夏季選機油其實還有好幾個數據要看,比如100℃運動粘度(100CST)、150℃高溫高速剪切動力粘度(HTHS)等,這些內容我在之前的回答中已經詳細寫過了,大家看鏈接就可以。

好機油的標準是什麼?如何判斷一款機油是否適合我的車? - 王元祺的回答 - 知乎

至於機油是不是標號越高,就是粘度越高,我寫回答過類似的問題,大家可以去看這個鏈接:

高黏度機油比低粘度機油對引擎保護能力更加出色? - 王元祺的回答 - 知乎

這裡給到一個簡單的概述:不要覺得標號低的機油(比如:SAE20)在高溫的表現就差,機油配方中的添加劑是非常講究的,而且全合成基礎油帶來的機油穩定性,更不是光靠一個SAE 10W-40還是5W-30來判斷的。

忍不住放一張紅線機油的數據,20的標號,閃點是251!!!但是我卻不推薦你用(添加劑配方不適合一般家轎),你也不會去用(因為渠道少,假貨多,關鍵是貴。)!

貌似說著說著又讓人費解了,不要緊,最後我還是會來總結的。

1.
由於機油的粘度不是單純的用SAE粘度指標可以去判定的,同樣0W-30的機油,不同品牌就有都會粘度不同,而主機廠在標定發動機時已經為每個地區測試了對應的機油,所以不存在「汽修店的老師傅說不同季節要用不同標號機油」的說法,用季節來作為選購機油的借口,簡直好笑!不懂機油的車主,不要自己似懂非懂地去換其他機油。

2.
但還是有車主不死心,「哪怕買原廠機油,我也要自己買」,那看來你對4S店實在太不信任了,不怪你,怪商家實在太黑心,那麼在《保養手冊》上你就可以找到你愛車的機油品牌、款式和用油量。

(部分圖片源自汽車之家,圖侵刪;漫畫圖片源自途虎養車,感謝原作者)


謝邀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來詳細說說

一、機油的標號是什麼意思

要回答樓主所問的問題,先要搞清這個10W40、5W30是個什麼意思?

首先,這個標號是有名字,叫 SAE標號,SAE是英文「美國機動工程師協會」(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的簡稱。

美國機動車程師協會是1902年成立的組織,到現在已經100多年了,這個協會最初叫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然後隨著發動機的發展,什麼航空,拖拉機,燃氣輪機的都加入,成立機動工程師協會,這個協會訂立了汽車行業很多的行業標準,什麼道路車輛燈游標准、燃油及潤滑油標準、緊固件標準、汽車織物和內飾標準、道路車輛電磁兼容性標準、活塞環標準、道路車輛制動系統標準、道路車輛排放標準、車輪標準……

我們所說的 SAE標號就是美國機動車程師協會制定的潤滑油標準中的一項。

SAE標號分三部分,前面的5,10代表低溫的流動性。數字越小,低溫流動性越好,冷車啟動容易。如果是極端低溫的話,用了低溫流動性差的機油可能會有問題。要選擇低溫流動性好的,譬如0開頭,5開頭的。

中間的「W」代表WINTER冬天,你不用管它。

後面的數字代表100攝氏度下高溫(也就是機油正常工作溫度附近)機油粘度,數字越大,粘度越高。

二、機油的作用

機油對發動機那是相當的重要,通常來說機油包括下面幾項作用。

首先是潤滑作用,當發動機啟動後,發動機的活塞和氣缸之間、主軸和軸瓦之間、正時齒輪等都有快速的相對摩擦, 沒有潤滑油,摩擦很快就會把這些零件破壞掉,而機油通過零件的摩擦,在兩個摩擦表面間形成油膜,油膜會將兩個摩擦的零件表面隔開,有機油潤滑。發動機才能正常持續工作。

第二是清洗作用,隨著長時間的工作,發動機的各個零件上會有積碳、油泥、金屬磨損顆粒等髒東西。這些東西會阻礙發動機的運轉,而機油會流動,把這些東西帶回油底殼,達到清洗的效果。

第三是密封作用,機油在有相對運動的零件間形成油膜,可以減少零件之間的縫隙,提高它們的密封性,特別是活塞和氣缸之間的密閉可以防止漏氣,發動機才會有足夠的動力。

第四是防鏽作用,機油通過零件相對運動形成的油膜,可以隔絕水、空氣等與零件表面接觸,避免零件生鏽腐蝕。

第五是冷卻作用:在發動機工作的時候,機油能把發動機中的部分熱量帶走,幫助冷卻液冷卻發動機。

第六是減震作用:活塞、活塞銷、連桿和曲軸軸承上的負荷經過軸承的傳遞潤滑,可以吸收部分衝擊並減小發動機的振動,起到一定的緩衝的作用。

在這個作用中,最重要的是潤滑作用。

三、冬天夏天應該換不同的機油嗎?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首先要看你所處的地區。

對於汽車來說,中國比較特殊的地區主要是東北西北的一些極寒地區,冬天極端溫度可能達到-30攝氏度以下的地方。這些地方在冬季用機油的地方要特別注主意一下。冬天夏天應該用不同的機油。如果你用了不合適的機油,那麼低溫下機油流動困難,可能會有意外的磨損。

如果你所在的位置冬天不太冷,最冷也就是零度左右的地方,那麼你一年用一種機油就可以了,不用冬季夏季切換。

四、我應該用什麼樣的機油

機油的正常工作溫度在100度高一點的位置,粘度多少合適,汽車廠商早就替你測試過了。粘度太低,油膜形成不好,可能會多餘的磨損。粘度太高發動機運行阻力太大,噪音振動都會大,而且多耗油。

所以廠家替你測試好的粘度,就是你應該選擇的粘度。

譬如,樓主說你的車推薦0w20,說明你的發動機設計的時候對機油要求稀薄一點就足以保護引擎了,這樣更省油,動力也更暢快。那你就選擇0W20的。

如果你的車推薦是10W30,那麼你就用10W30。

但是當你是極低溫地區的時候,10W30的低溫流動性可能不好,所以你就可以換5W30也可以,你的車在正常溫度下適合粘度30的,用20或者40的和會設計會有點差別,用20的可以稀薄一點保護差一點,密封差一點,用40的可能多費點油,動力沒有那麼順暢。

所以,正常情況下選擇機油,根據你的車推薦情況,看後面的數字選。

前面的數字一般地區不用在意,但是在東北,西北的極寒地區冬季要選擇數字小的。

五,幾種特殊情況的機油選擇

車輛在使用時間很長,磨損很厲害以後,可能會有燒機油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機油就要選稠一點的,犧牲油耗和動力,增加密封性和保護。

以前用10W30的,這種情況就可以選10W40

如果你的車長期處於高負荷狀態,冷卻不佳,那麼機油工作溫度可能會過高,這個時候機油就會比設計的時候稀薄一些,你也可以選擇比推薦高一個粘稠度的機油來加。

除了標號,還有個機油選擇的問題。

從品質上來看,當然是全合成的機油更好。同樣的油膜要求,全合成的粘度可以低一點,發動機更順暢一點,油耗更好一點,感覺上聲音振動都好一點。

國內機油更換的頻率往往過於頻繁,其實每個人開車的情況,用車的環境都不一樣,還是用機油試紙測一下,不用固定多少公里換。

全合成機油能用挺長時間,算下來並不貴。金美孚1號全合成京東也不過400多塊錢,對於車來說是小錢。

私家車又跑不了多少里程,能用好點的還是用好點了。

計程車,商用車之類的里程太多,更換頻繁,對車況,駕駛質感沒有那麼高的要求,全合成成本確實太高,怎麼便宜怎麼來。


正常換油按保養手冊來就行,普通家用車一年兩萬公里左右,一般也很少開十年,都沒問題。如果喜歡高轉飆車的換全合成。


請抄寫並背誦你的車輛使用說明書。

如果裡面沒有提及就不需要。


新車用油按手冊推薦最低粘度為佳,不燒機油就不用提高粘度。如果正常駕駛,這麼做沒問題。如果你駕駛相對激情,平均轉速不低於3000轉,可以提高一級粘度。


推薦閱讀:

汽車保養套餐優惠力度巨大的原因在哪裡,是否有不為外行所知之處?
我的車是新福克斯,最近愛上了轟油門到6千轉那種跑車的聲音,聽說對發動機不好,究竟是怎麼個不好法?
汽車啟動後一段時間怠速降低是為什麼?怠速從高到低的時間是根據什麼原理控制的?
去4s店做保養,服務人員讓我做了一下項目,請問哪些是被坑了?以及求教在4s店防止被坑的常識?

TAG:汽車 | 汽車行業 | 汽車養護 | 機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