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日語中的「大丈夫」讀音為什麼很像漢語?

不太了解日語,不過據說日語的很多字字形和中國字很像,但是讀音完全不同,想知道大丈夫為什麼讀音那麼像


日本古代有語言沒文字。比如mountain這個概念,日本人有yama這個說法,但是沒法寫出來。

隋唐時期中國在東亞很強大,日本派人來留學(就是遣隋使、遣唐使什麼的)。

留學生看到中國人把mountain這種東西寫作「山」,就學習了這個漢字,把自己語言里的yama也寫作「山」。

然後他們又學到中國人把山這種東西讀作san,也學了「山」這個字的san的讀音帶回日本。

因為一些概念是日本當時沒有的,比如當時日本對「肺」「脳」等一些器官沒有明確的概念,也沒有直接表達這些概念的本土詞,學會這些概念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學習中國當時的發音,「脳」就讀作nau了。將中文的辭彙照搬是給日本吸入新概念的方便途徑,所以學習漢字的中文讀音是必要的。

寫成「山」,按照日本人的讀法讀yama的,叫「訓讀」。「訓」為「解釋」意,即用日本本土的語言yama,來解釋從中國傳來的「山」這個字。因為使用的是日本本土的詞去解釋它,所以發音跟中文完全不同。

寫成「山」,按照中國人的讀法讀san,寫成「脳」,按照中國人的讀法讀nau、後來演變成nō的,叫「音讀」,即模仿中國人發音的讀法。

一千多年時間、以及國內各地域之間不同讀音的影響,兩國語言發生很多演變,漢字的讀音也發生演變。所以這些字的音讀讀音現在聽起來,一部分很像,也有一部分相似度已經比較遠了。


不請自來。

關於發音可以看@亜恵恵阿由的答案,說得很完整了。我主要講講大丈夫這個詞,因為看到有人說大丈夫也是個生造詞是日語用漢字來對自己的和語/大和言葉……

大丈夫(だいじょうぶ)是漢語,也就是漢語舶來詞。構詞為大+丈夫(じょうふjyoufu/じょうぶjyoubu)。

最初傳入日本時的詞是【丈夫】,意思與漢語相同。即「一丈高的男子—(轉意)—成熟的/出色的男子」。日語訓作「ますらお(Masurao)」。之後加上了前綴「大」,以表「尤其」「非常」之意。

【丈夫】一詞最初出現於奈良時期的文獻中,意思與漢語中相同,而大概到了中世時開始出現和漢異義的現象。在中世末期(還是中期來著……記不清了)文獻中出現的丈夫一詞有了「可靠剛強的姿態」的意思,而此時的大丈夫和丈夫共同進退,成了差不多一個意思。後來在明治期,【丈夫】一詞的意思發展成了「健壯/結實/堅固」的意思,而【大丈夫】成了現在人們所說的「沒事/很穩」的意思。這兩種用法進入了現代日語中,使用至今。

哦不過原來的意思也有保留,一般讀作じょうふ/だいじょうふ(jyoufu/daijyoufu),也就是那個fu沒有濁音成bu。只不過這個詞非常不常用而已。

另外一提,由於日本也接受了儒教文化,所以孟子所言的「大丈夫」也進入了日語中,只不過非常非常非常不常用而已……


明明像「袋膠布」。就是漢語借詞,就這麼簡單。


讀音只有一些神似,最重要的是意思完全不一樣。。


不是讀ますらお嗎


不禁想起了當年剛學日語的時候。。

初學日語是跟一個日本人愣學的,當時什麼東西都不系統,基本是想起來啥就問他啥怎麼說,自然是學到的固有詞比較多,即使遇到「宿題」這種詞也沒覺得shukudai和suti的發音有多像。而且,我也不追任何日漫。直到有一天,看蠟筆小新,看到片尾曲的時候,聽歌時多看了幾眼字幕,頓時腦子裡嗡的一聲。。

。。。

野菜を食べなきゃ強くなれない

乾電池じゃ動けない

不思議さ人間

。。。

愛は不思議

。。。

當時我就震驚了,這特么漢字念法和普通話一樣一樣的啊。那是我第一次知道除了那種驢唇不對馬嘴的假名可以寫成漢字以外,日文還能和中文這麼像。。。

然後直接衝出去買了本詞典,從此掌握了一堆然並卵的音讀漢字詞→_→


一堆回答發音不像的。。 請問No problem和だいじょうぶ(daijyoubu)相比哪個更接近漢語語音?

「大丈夫」應該是吳音讀法,有一千四百年以上的歷史,和今日漢語自然有一點差別。


嘗試解答一下,dai jyou bu 和 da zhang fu 的讀音,有的人覺得像,有的人覺得不像的原因。我相信任何事都有原因。

覺得不像的人,容易理解,兩種發音是比較不同的,覺得不像很正常。而覺得像的人,必定是感覺到了兩種讀音的相似性或某種聯繫(但不一定意識到了)。前一個信息兩種人都知道,後一個信息只有覺得像的人知道。一般來說,掌握更多信息的人更接近真相,所以我推斷兩種讀音確實相像。

以上廢話並不能服眾,說說我察覺到的聯繫所在。

兩種讀音都是三個音節,一個一個音分析,dai 和 da,不必多說,只是加了個 i,十分相似,西遊記里經常把大王叫做 dai 王,dai 是大的常見古音。

主要說 j 和 zh 的聯繫。zh 和 z 有聯繫,而 z 和 j 有聯繫。試著體會 zhiang 這個音,會發現和 jiang 很像。j 是 z 的「幼兒版本」。幼兒會把 zi 發成 ji,因為 zi 難發音,他們發不出來(也可能是聽不出區別),只能發成 ji,所以把 zi 發音成 ji 會讓人感覺很幼很萌。兔幾就是模仿幼兒的語言賣萌。讓嬰兒喊「哥哥」,大概會喊成「姑姑」或者「嘟嘟」。

有時人們會故意把「這樣子」說成「醬紫」,最初是調侃台灣腔的連讀,後來也主要用來賣萌了。北京話也有吞字現象,卻不會讓人覺得萌。稍作分析,北京話更接近省字,而台灣腔更接近反切,例子如「不知道」「不道」「不造」。然而這並不是原因,「不造」並不比「不道」萌,「醬紫」比「不造」萌多了,因為「這樣」的連讀「醬」把 zh 轉化成了 j,很有幼兒的感覺。模仿幼兒語賣萌最重要的是發幼兒化的簡單的音。

j 就是 zh 的幼兒版本,知道了這層關係,jyou 和 jang(jiang) 感覺就比較像了。

關於 bu 與 fu,首先,fu 和 hu 是十分相近的,日語中就不分辨 fu 與 hu(胡建人點贊),而 bu 是 hu 的濁音,bu 和 fu 是很有聯繫的。

dai jyou bu 和 da zhang fu 的像,母語是南方方言的人,應該能比較容易地體會出來,因為幼兒容易發出的語音,南方方言用得更多,而南方人又學習了普通話,建立了方言與普通話的對應。察覺到「大丈夫」和「大丈夫」的像,就是對這種對應的應用。


有什麼奇怪,日語的乾杯………還有誰都知道「yes」,不就是廣東話的yes嘛……


那些説不像的,漢語祇有普通話?


先問是不是。。


日語中大概有三分之一都是從漢語和英語里直接借過來的,什麼圖書館,ice cream, hero, basketball, 數不勝數,直接音譯,簡單粗暴。


日語的「大丈夫」:牢固、可靠;放心,沒問題

不是中文的大丈夫的意思。

但是最早,其實日語的大丈夫和中文的大丈夫是一樣的意思。丈夫:可靠的男人。

在日語的使用過程中,漸漸變化了意思,衍生為「非常可靠」、「很牢固」、「可信任」、「沒問題」、「沒錯"等意思。

而現在的意思都是使用其衍生的意思。


口胡!分明是

大姨膠布!


一個是だいじょうぶ(da i jyo u bu)一個是da zhang fu 。來你就告訴我到底哪裡像了?


日語里讀音像中文的又何止大丈夫一詞?

像中文讀音的通常情況下是音讀,而一般來講完全不像的則是訓讀。

很多詞都很像中文讀音

比方說

隊長tai qio,社長sha qio,文化部部長bun ka bu bu qio

等等等等,太多了完全不止大丈夫這一個詞

再比方說,

清水寺

可以是音讀,sei sui ji

也可以是訓讀,kiyo mizu dera

又比方說一個星期裡面的天數,某某曜日

金可以讀作kin,像中文讀音

也可以是ka ne

水可以是sui,像中文

但也是mi zu

木可以是mo ku, 像中文

也可以是ki 或者 ko

以此類推等等等等

這裡面可以組成的詞語包括類似於:

水道sui dou,山水san sui

再類似於,樹木 jyu moku,木材 moku zai.

跟中文相像的讀音數不勝數,這些通常是音讀,也就是來自於中國的那部分,而訓讀則通常不像。

最後...

還有些人說不像的。。我也是不知道,這麼明顯的相像怎麼就聽不出來了。。

有些回答表示可能是北方人的方言、說普通話的會覺得不像等等。。。但我個人是標準的北方人,只會說普通話的那種。。我雖不明白怎麼能有人聽不出它們的相像之處,但我也理解那是一種感覺上的東西,因人而異,沒有人更好或更壞,感覺的東西強求不來。

可能還是早些開始接觸日語的人會對這方面比較敏感吧,畢竟心理學語言development實驗結果表明,孩子越大對新的語言的學習程度就會越差一些。十六歲之後開始接觸一門新的語言的人,好像基本上沒有人可以成為native speaker(本土水平)的那種程度。

最後,我個人覺得如果是學過日語和韓語兩者的話,更能認識到中國韓國日本在很多辭彙上非常非常相像的地方有很多。

(以下的例子,比起用正確的羅馬音,考慮到沒學過的人可能不太清楚怎麼讀,用相像一些的拼音音譯標註,更明朗一些)

比方說學校,日語是 ga kou, 韓語是ha kio

教室,日語是kio xici,韓語是kio xi(l)

拉麵,日語是la men,韓語是 la mion

變態一詞,日語是hen tai,韓語是bion tei

(日語除了shi,tsu,ryo之類的讀音會讓習慣中文的人不太確定怎麼讀。其實是因為韓語的羅馬音更加奇形怪狀一些,尾部最後還經常有L音,B或者M的音、等等。所以選擇用相像的拼音讀音註明,以上請用讀拼音的方式讀。)


日語中的辭彙分和語辭彙和漢語辭彙。顧名思義,漢語辭彙的發音就是由漢語的音發展而來的。

舉個例子:

海洋(かいよう)讀作凱幺。

機會(きかい)讀作ki開。

図書館(としょかん)讀作to消勘。

這些發音都是根據漢語發音而來。

這樣的辭彙在日語裡面有將近一半的比重。

像大丈夫這樣的詞也屬於這類。

再舉個例子:

你的名字可以用日語發音讀出來。

比如王麗就讀作奧列。劉大海讀作六太鎧。漢字都可以用音讀的方式讀出來。


日語中的任何一個單詞都分兩種發音,音讀和訓讀,訓讀是古代日本人自己的本土發音,音讀是日本人學習中國後模擬的中國古漢語發音,所以在一些日劇或者日本動漫中有些日語聽起來很想漢語發音。


日文中有很多辭彙的讀法被稱為「音讀(音読み)」,是模仿漢字的讀音而來的,就是按照這個漢字從中國傳入日本時的讀音來發音的。漢字的讀音根據傳入的時代和地域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吳音、漢音和唐宋音。

以上是日語專八輔導書關於「漢字」的解釋。(?????????)

要說大丈夫為什麼讀起來跟中文相似,那是因為大丈夫的讀法是音讀呀~。而且我們現在說的普通話是從中原話來的(原諒這個詞的不專業),現在的客家話的某些音都有保留一些中原話的音韻。扯遠了,總之是因為發音是同源的,都由古漢語而來。

題主還有問為什麼有些漢字看起來和漢字很像【這樣說好像沒有什麼不對】,樓上也有人說到了這算是借用了~這種情況下就叫做「訓讀(訓読み)」啦~。

好了我是第一次答題(/ω\),有什麼錯誤或是不嚴謹的地方求指正~,希望可以幫得上題主。(?????????)


說像的是南方沿海地區,說完全不像的是沒有接觸粵語,閩地方言,吳語,客家話的人。

日文一些詞字發音是源自古漢語,而古語發音習慣在上述方言地區比較常見。


推薦閱讀:

按漢字自身邏輯,如何創造一個表示無特定性別的第三人稱代詞的字?
為什麼越來越多90後廣東粵語人連日常辭彙的讀音都讀不準?
既然智人在非洲就已經有了語言,為何各地語系還相差這麼多?
為什麼中國面積這麼大,卻沒有出現像歐洲那樣的多語言?
在外國人的眼裡中文是否好聽?

TAG:語言 | 語言文化 | 讀音 | 日語 | 語言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