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16年秋季新款Macbook系列的定價?


只討論MacBook Pro系列,只討論美元定價。

見下表(點擊看大圖,網頁版表格點The History Price of MacBook Pro between 2011 and 2016)

可以很清楚的發現,當模具更新時(A1425和A1502外觀沒什麼區別,可以算作同一個模具),蘋果會留下老款的最低配(由於可以定製,其實老款所有型號都能買到),且價格不變,然後新款的價格會顯著比老款高出許多。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產能的提升,工藝的成熟,新款的價格會一點點下降,直到穩定在某一個價格並維持一段時間,接著又迎來了新款,如此循環。當然老款也會隨著新款的降價而降價。

結論:不考慮通貨膨脹,2016年秋季發布的MacBook Pro的價格符合蘋果的傳統定價方式。其實沒什麼好評價的,一直以來蘋果就是那麼定的價格,只是你不知道罷了~。

表格為人肉填寫,以上所有數據來自Mac Specs, Prices, Answers and Comparison @ EveryMac.com, Est. 1996。

吐槽下知乎不能插表格


這個定價策略是合情合理的。當你的公司處在逐漸凋零的市場時,你會採取什麼行動?如果你決定壓低產品售價以搶回市場,那就犯了天大的錯誤。PC兼容機的廠商就選了這條不歸路,結果就是讓大家的產品變成廉價消費品、彼此沒有區別,而且毫無價值可言。比如惠普,在PC產品線上的毛利低得可憐,僅僅只有4.3%;相形之下,Mac產品線的毛利率雖然並沒有公開數據可看,據說超過25%。

當PC市場一個個搶著比對手更快速地向下沉淪時,Apple採取了完全相反的高階策略,推出了全新、更加昂貴的Macbook Pro,並且搭載了Touch Bar,讓產品一眼看去就和別人完全不同。雖然Apple絕對不會承認,但這擺明了就是要在走下坡的市場中逆勢而為,想辦法榨出更多錢來。

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看出Apple也認為PC市場越來越沒賺頭,體現在Mac與Macbook的產品更新周期變得越來越長。另一方面,在2016年度iPhone賺了1360億美元,所以iPhone在Apple中的地位一定比Mac更重要,也會爭取到更多的產品開發資源。這道理很容易理解,因為真正驍勇善戰的將領,一定會把最多最強的可用之兵投入最關鍵的戰役。

可以看出,蘋果對於Mac和iPad之間兄弟鬩牆的問題的態度是:Mac這邊提供鍵盤和觸控板用來輸入,而Touch Bar則是這種操作方式的延伸。比過去面積更大的觸控板,可以用一、二、三、四指多點觸控,也能精確地操控。iPad這邊,用戶界面簡單又直覺,可以用手指直接操作;如果是Pro的話還可以加上觸控筆,「啊,apple pen」。此外,通過iCloud你還可以把Mac上的桌面和文件拉到iPad上使用。

但情況的複雜程度不止於此。假設Apple要推出以Ax處理器為心臟的Mac,理論上由於軟硬體都掌握在Apple手上,再加上許多軟硬體都能同時在ARM和Intel平台上運作,對Apple來說轉換平台應該是易如反掌。但是回到真實世界裡,對第三方開發者來說,得被迫將許多已有的Mac軟體轉換到不同的平台上,絕對是大麻煩。

目前這種局面,得從Mac和iOS的歷史說起。1997喬布斯回Apple的時候,首要任務就是翻新Mac系統,在相容於既有軟體的前提下,成功將系統核心轉換為Unix,並轉移到X86架構之下,這種事情可謂聞所未聞。發展到如今,macOS和所有行之有年的成熟操作系統一樣,身上貼滿了一層又一層解決各種錯誤的補丁。

一般來說,隨著系統架構越來越龐大,問題越來越多,恐怕開發主管很像大刀闊斧砍掉枝葉重來,但多半會是胎死腹中,功虧一簣。不過有個例外,那就是iPhone。

起初Apple曾經考慮為智能手機開發一套全新的操作系統,還以80萬美元的代價向Palm購買了BeOS的代碼。Apple內部想必對此有一番內部角力,最後原NeXT團隊的Scott Forstall說服喬布斯讓他做一個給iPhone用的單獨Mac OS X版本。這不容易,本來Mac OS X 是為性能強大,但也十分耗電的PowerPC處理器設計,而iPhone只有一顆412MHz的ARM處理器,以及少的可憐的128M內存。

所以說,Scott Forstall和他的團隊在工程上的成就,不但改變了Apple,也改變了整個手機產業。他們砍掉了許多OS X原有的功能;所以開發出來的版本沒有剪貼簿、用戶無法自行安裝應用、多後台功能不開放、用戶也無法存取檔案。不過,隨著iOS每年都加入許多功能或解除一些封印,如今的iOS不但比macOS更小巧易用,而且也相當強大穩定,足以應付之前只能在傳統PC電腦上執行的諸多工作。一方面,iOS比老大哥macOS更年輕、更靈活,另一方面,裝機量還大,必然會承擔更多之前Mac身上的責任。

放眼未來,Mac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開發工具,畢竟iPad上不能執行Xcode,所以沒辦法用iPad來開發iOS app。這就是喬布斯在2010年的「D Conference」上做過的比喻——不管轎車和電動車如何發展,卡車永遠不會被淘汰,因為工廠一定會需要用卡車載貨。而另一反面,Apple也多次說過,寧可用自家新產品取代舊產品,也不會讓對手越雷池一步。所以未來的個人電腦,到底會變成什麼樣子,尚有變數。

之前微軟做了一套叫做Microsoft Continuum的東西,把Windows Phone手機連上屏幕、鍵盤和滑鼠,後來也不太談及,可見這樣的想法仍然難以落實。

如果看最新的季度財報,微軟說Surface系列的營收有9.26億美元,去年一整年營收約44億美元;同期間Mac或iPad任一產品線的營收,都比Surface多了200億。不過話說回來,不同的產品哲學,很難拿來互比。

什麼時候能看到iOS往Mac方向發展,也許明年?也許後年?這個涉及幾百億美元市場的問題,已經不是會不會發生,而是什麼時候會發生。我們都知道,嘴炮能預測未來,而億萬富翁知道未來何時成真。


We will win bigly


我比較喜歡這種,品質保證,還漲價的公司。


推薦閱讀:

建築系同學,想買個MacBook Pro Retina,用來繪圖什麼的,需要獨立顯卡嗎?
Mac 有沒有快捷鍵可以移動程序窗口 在不同顯示器之間?
打算在 2013 年 8 月入手 2012 年上市的 13 寸 MacBook Pro with Retina Display,應該如何選擇?為什麼?
2016 年 MacBook Pro 大約會在什麼時候更新?會有哪些更新點?
為什麼 Mac 外接顯示器並達不到設置中標示的解析度?

TAG:MacBookPro | MacBook | 蘋果公司AppleInc | 筆記本電腦 | 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