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為什麼那麼愛自黑親生骨肉?

在一個傳統中國家庭長大的「離經叛道」的我又來發不和諧的聲音了!

本人自幼就被親生父母不分時間場合地黑,而他們卻一直意識不到這是一種傷害,他們認為這是謙遜善良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直到最近幾年,我才被迫發出了最後的吼聲。但這已無法改變他們在親友面前為我貼上的「不聽話」、「不懂事」、甚至「不孝」的各種標籤。後遺症就是我時不時要「虛心接受」來自各種遠親近鄰信手拈來的指責和批評。

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次經歷是在我剛工作不久。我當時不過一個愣頭愣腦的職場新人,一位職位比我高出五個級別以上的領導來家裡吃飯,我爸和領導幾番推杯換盞後,慣性開啟了「自黑」模式。開始說我怎麼不聽話,不懂事,不孝順吧啦吧啦…領導是個早年的耶魯大學海歸,家裡五口人五國護照,雖然也是土生土長龍的傳人,但是思想很開放,國際化程度相當高。對我爸的各種「控訴」笑而不語。我爸覺得沒引起共鳴有些索然無味,居然問道:「我這個女兒缺點太多了,你的女兒有沒有什麼缺點?」領導笑笑,只輕描淡寫地飄出一句話:

「我看我女兒什麼都好!」

這當然不是客觀評價,但卻反映出兩個爸爸對女兒評價的強烈反差!

當我回想自己的過去,我的自信真的是脫離了父母后才開始慢慢建立的。我開始反省自己性格上的缺陷,並且有意識地訓練自己培養自信。

現在我也為人父母,更加意識到家庭教育對小朋友的性格養成的重要性。我也會批評我兒子,但是絕對就事論事,絕不亂貼標籤,也不當眾羞辱。更重要的是要及時給予肯定表揚和鼓勵,切忌給孩子造成「我就是不如別人」的心理暗示。所以他現在十分自信樂觀及開朗,我很欣慰。

寫這篇是牢騷昨天又被只見過三面的表姑媽指責「不孝順」,理由是和我一起生活在美國加州的父母時常在微信「親友團」抱怨「氣候乾燥」,「像坐牢」,「聽不懂英文」,「不好玩」…我現在不會再信以為真了,面對親友的批評也能雲淡風輕地「呵呵」了。


謝題主邀請。

對於題主的描述我也真是感同身受,我記憶中的父母也是如此的喜歡自黑我,這可以說是一個中國特色吧。

作為中國傳統社會成長起來的老一輩,農業文明的家族文化已經深入他們骨髓。在殘酷的農業社會中,一個家族的人會為了應對自然的不確定性而牢牢抱成團,這樣就組成了一個以家族長者為首的小型金字塔社會。家族中的每一個人都被視為家族的「財產」而非獨立的「個人」,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上級——也就是長輩負責,長輩們則對管理家族的「財產」有著共同的責任。這樣在保證金字塔社會穩固的同時,又防止權力過於集中而造成不可挽回的錯誤,正是這種牢固的社會結構讓中國在幾千年的農業文明中一直處於領先的地位。題主的父親對題主不斷的否定,其實就是一種控制行為,其潛台詞是:你必須按我說的做,否則你就永遠不夠好。這是長輩彰顯對晚輩的權威所帶來的必然結果。同時又由於同一輩的長輩們都擁有對晚輩的共同權威,題主的姑媽也把自己視為家族管理層的一份子,在她的眼中家族的晚輩都應該是她有權管轄的「財產」,所以才會出現即使只見過三面,依然能夠義正言辭地對題主進行指責。

而題主的父親在領導面前黑自己女兒,則是一種長期生活在階級權威社會的人的本能反應。雖然父親並沒有故意獻媚討好領導,但他的行為就是一種對權威臣服的表現,只是他自己不自知而已。通過自黑子女,一方面是在權威面前彰顯自己對自己「財產」的所有權和控制權,另一方面也就是在對權威示弱臣服。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這麼極力地暴露軟肋,足見其對權威的順從有多強。換一個角度來看,題主的父親的這種行為更多的是一種以他的方式表現的父愛,他是在保護題主免受權威的侵害,希望通過臣服的方式來獲得權威的認可。

從文化層面來看,中國一向奉行「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聖訓,中國人喜歡把吃苦和成功結合起來,因此在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中就會摻雜大量的「折磨」元素,彷彿折磨得越多,就越有機會成功。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階層的差距一下被拉開,這對於從大鍋飯時代過來的長輩們來說完全是不可理解的,這同時也造就了長輩們時代性的恐慌。子女被長輩視為自己生命的延續,那麼他們必然就會把這種恐慌投射到子女身上,只有讓子女吃盡了苦頭,他們才會從對失敗的恐懼中得到些許的解脫。

從子女的角度來說,自小生長在否定環境中的人或多或少都會養成一些完美主義的性格,他們不能容忍生活中的不完美,缺乏面對具體困難的勇氣。當發現自己無法達到心目中那個完美時,就會陷入嚴重的拖延和自暴自棄中,更嚴重的人還會產生對成功的恐懼,在即將成功前他們的潛意識會像父輩那樣告訴他們:「別掙扎了,你還沒有那麼好,萬一結果不夠完美,你還怎麼接受自己?放棄吧,別幹了!」可以說完美主義者一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我就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深受這種完美主義人格的困擾,希望題主在這方面的困擾會少很多吧。

本文最後,說說題主的父母吧。畢竟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即使是在美國這種自由主義的環境下,維持一個家庭的和諧還是非常重要的。題主的父母在美國明顯已經水土不服了,脫離了家族的環境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那種心理上的不安簡直就是一種煎熬。什麼「天氣乾燥」都只是借口,他們只是在借抱怨一些無足重輕的事情來引起子女的關注,同時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繼續在家族的輿論中佔有足夠的話語權。你看,當一開始抱怨時,是不是家族的長輩都開始群起而攻了?這就是父母們這一代老人的生活方式,題主你需要給予充分的理解。你可以追求你的自由,但也要能夠包容父母的控制,能夠與每一種不同文化的人共處,這才是美國式自由主義的精髓。


中國父母習慣把子女當出氣筒,子女是最好欺負的,尤其是被孝道捆綁的子女。最好的辦法就是給錢給他們,不要和他們生活在一起。在感情上不能依賴他們。如果你還需要依賴父母,還要親戚朋友的誇讚你有出息,你就只能永遠是父母的出氣筒減壓器。


瀉藥。這個嘛,我以前不懂,傻登登的。現在才明白,這叫套路。兩人沒啥共同語言,談啥呢,先自謙,然後對方就得誇呀,抬呀。一來二去,就熟了。其實是吹牛的開場白,我說我兒子閨女不好,你就得說我看你兒子閨女挺好的啊,長得又好,個子高大,名校畢業,巴拉巴拉。

其實跟說相聲似的一個逗哏,一個捧哏。你爸起了個頭,人家不接腔,這就是不按套路來,拆了台。台塌了,人摔了,你看著自然就覺得難堪。如果是換個會說話的來,你就會覺得如沐春風了。

看看你的形容,覺得你爸爸孤獨如雪啊~


沒有尊重,愛得自私又愚昧


沒準就是親戚間聊天沒話題了,那我拿我家孩子出來樂一樂唄。

我知道這家人的孩子還不如我家那個呢,黑一下自家孩子,心理上還有點優越感。

反正我養他/她這麼多年了,讓我說一下能咋的。

還有一種父母是這樣的。

孩子考好了就親朋好友間互相吹捧,考差了就用淡漠的口氣對孩子說:「你不要讓我們對你徹底絕望了。」「你怎麼這麼沒出息,我一天到晚這麼辛苦。」也沒有想過要去鼓勵。

「你非要讓我考XX學校,不就是想出去炫耀嗎?」「我養你這麼多年,還不許我把你拿去吹吹牛啦。真沒良心。」也沒有真正考慮學校是否適合孩子。

這樣的事太多了,心理傷害太大了。

至今無能為力。


唉!中國式父母的悲哀!最可怕的還是他們認為狠狠愛自己的孩子!美其名曰:恨鐵不成鋼!我想大多數中國孩子都有同感吧!改變從自身做起吧!不要繼續延續這種錯誤觀念!


謙虛地不做出頭鳥,免得麻煩。


贊同題主的觀點,貶低孩子是極其無理的行為。

我想,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成才,但是在真實的生活中,父母們其實是在打壓他們,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因為貶低的語言對孩子的性格有極大的扭曲作用,親身體會,無其他證據可考。

對比望子成龍的心理,還真是矛盾呢~


因為不願給孩子壓力與難堪,我想這是愛。

我的父親用的算是賞識教育,他認為我是天下最棒的,並且人前從不吝嗇表揚與讚賞。可是你自己知道那不是真的,你可以看到旁人聽到父親話時嘴角那隱約的不屑,你可以感受到當你沒有把事情做到完美時周圍譏諷的眼光。他們會在心裡說,你不是最好的嗎,也不過如此呀!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何況你還不是。年紀小小,只因為家長不懂低調,就要承受許多沒有必要的壓力。

我打心裡是羨慕那些有自黑父母的孩子的。

每個人都以為自己得到的都是糟糕的,卻不知道那些是別人渴望羨慕的,這其中也包括我。


推薦閱讀:

父母說過哪些讓你心寒的話?
天津大悅城孩子墜樓事件應該屬於誤殺還是意外?孩子父親要承擔怎樣的責任?
人的一生是不是只是付出的一生,生而為人是不是只是為了服務他人?
我的一個同學要去參加復旦模擬聯合國會議,可他爸覺得影響他考雅思,影響出國,不讓他去,如何說服他爸?
我有了男朋友就忘了父母,怎麼辦?

TAG:為人父母 | 父母 | 父母與孩子 | 與父母相處 | 中國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