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很累嗎?


思考得越多,腦子轉得越快。

思考得越多,對身邊的事物越有更深一層的反思和體悟。

思考得越多,關注的點越深,越不會把重心放在無聊無謂的事物上,而是專註於自己內心的想法和聲音,分心少了。

思考不累,什麼都不思考的人更加不累。

但是,不思考的人在面對大小事情的發生時所產生的相應的反應和行為,有可能會使其累到無以復加,甚至抑鬱難耐,丟盔棄甲,放棄生命。

而思考的人則不會。

隨波逐流看似最輕鬆,實則最危險。


謝邀。

於我而言,很累。

比如在知乎,我經常不自量力,回答佛學相關的問題。但佛學知識比較冷門,要想著如何轉化才能通俗易懂,也要想著如何才能不產生錯誤的嚮導。所以總是字字斟酌。這個過程,比較累。很顯然這是智慧有限的表現,只能靠思維去彌補。

工作中也是如此,因為現在社會的價值觀多功利,我無法苟同但又無法改變,只好盡量往我的工作內容里,少些誇張不實,多些善意。這同樣很累。

但種種累,多是身體的累,心裡卻是平靜安穩的。就像一輛高速運行的動車,你明白這種速度是有害無益的,可控的;而與之相反的思考,就像肆意狂飆的車,讓身心俱疲。


怎麼說呢?

這就像肌肉,經常鍛煉的人,就會舉重若輕。


這問題剛好與我近期的研究有關,簡單回答下看能否啟發答主:

簡化的說,大腦具有直接作用的功能可以概括為:記憶區域、無需意識區域、需意識區域;(實際大腦還有其他非常複雜的功用,因與本題關係不大,故不引進)

記憶負責儲存信息。我能儲存文字、數字、九九乘法口訣;但注意,記憶本身是不具備認知能力的,它儲存數字「1」,但它單獨無法識別它的含義。

無需意識區域,即大腦只需要「調用記憶而不需更多複雜行為參與」的區域;例如,我們慢跑時,根本不需要思考是先抬左腳還是先抬右腳,呼吸該如何、速度怎樣控制等;又例如,我們吃飯時,也基本上不需要思考怎麼配合手指使用筷子等;這個看似好像不需動腦,其實是因為你已經很熟練了,調用「記憶」即可解決。

通過上面兩個概念的引入,下面重點談需要意識參與的區域,也就是題主說的「思考」。

什麼時候需要思考?

很明顯,就是當大腦僅靠「無需意識參與區域」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這時候就需要「意識調用大腦」的核心資源進行參與。

這種情況非常非常多:例如,我們學習任何新事物的過程、當我們周邊的環境突然發生異常變化需要大腦緊急應對時……這些情況都需要大腦「不僅調用記憶,而是要將記憶整合、聯想、梳理、分析、重新打破、構建等一系列複雜的思考過程」來完成。

所以,大腦思考時不僅累,而且基本上佔用了你那一段時間99%的大腦資源

這也解釋了當代人為什麼越來越懶得「思考」,因為時下信息量膨脹,大腦思考需要調用的資源是越來越多,所以也越來越耗能量。而動物的短視趨利性會在潛意識裡讓人放棄這個行為。

但是,思考對人的生死存亡是非常非常關鍵的。

可以這麼說,人的一切適應環境的能力都是思考(需意識參與區域活動)的結果,然後它又轉變成記憶+無需意識參與的活動,供我們輕鬆的使用。

最後結論:思考累,有時甚至非常累,但思考本質上是腦的一次次創新,它的結果非常有價值。

思考也是生命進行的結果,以及繼續進化的前提。

PS:對個人如何加速成長,規避彎路,突破職場瓶頸,也可關注本人的公眾號:少加點班

有問題公眾號後台直接詢問,必回(領路價可是300¥/小時哦,粉絲全免了O(∩_∩)O~)


今天開始清一下我的邀請回答列表。誰再叫我坑王之王我就跟誰沒完。

先說答案,思考很累。

昨天我要寫一篇一年的活動方案。

四五個小型系列活動,傳上三個大型活動。而每個活動之間又有聯繫。

所以整個時間線上必須安排妥當,環環緊扣。

而且因為整體計劃是要報幾個政府單位和協會審核的,所以文字上又要照顧到各方的訴求。

這種東西寫下來,寫作的時間其實很短,我只用了四五個小時。但是思考的過程用了十幾頁紙,花了半個月時間。

但是,思考很快樂。

當你設計了這樣的流程和計劃,完美的讓一個個點都落在該落的地方。這種感覺就好像在玩拼圖的時候,拼出了大概之後一張一張的放進去。

這種爽快感被稱為成就感。

而成就感最完美的時候,就是當活動真的落地,獲得了各方的好評。

前陣子我策劃的技能大賽結束之後,我居然在我自己的朋友圈看到我並沒有邀請的朋友發來的現場圖片和好評,後來跟很多媒體圈的朋友聊天,他們還說這活動那幾天幾乎刷了他們的屏幕。

那一刻,我就好想裝逼的說一句,這是我做的,快來給爸爸跪著。

但是我並沒有,我低調的笑笑,然後說,你們以後要做活動找我哈。

思考很累,很快樂,最重要的是思考能成就自己。更加能在這種成就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存在感。

其實找存在感是一種很有意思的事,我們都是人,需要被肯定。

就好像,我想要很多很多的粉絲,想要很多很多的贊。雖然不能變成錢,但是可以變成快樂。對不對?

對,我就是騙贊。你們來打我啊。


思不累,考累。

求證的過程是非常辛苦的。

大部分人都是思而不考,白費功夫。

這些人活的累。


累啊。你說勞動累不累啊, 就算是強迫思維(反覆思考同一個問題)照樣累得要死。

但如果思考是投入到練習與學習(接收有效信息),那收益就是對以後的思考、決策能力有提高作用。是長期收益。

收益低下的思考,是最累而讓人心生厭倦的。這就是為什麼說做田好累 清潔工 工地工人 加班好累 。因為這種短長期收益都低。

學習有時候也很累,因為相對的直接收益低。

娛樂沒傷身之前都不累。因為直接收益高。但一般相對來說缺乏長期收益。

反覆思考同樣問題以同樣方式,很快玩完。自己思考應該怎麼樣提高收益吧。


人的腦子本來也停不下來,想什麼不是想。


從生理的角度講,會累。

當人處於一個很放鬆的冥想、發散的思考狀態中時,是比較輕鬆的。但當大腦全力運轉,不管你是做數學題,還是想文案寫小說,都是個高耗能、餓得快的活動,需要適時補充糖分。不累,那是思考還沒到那個強度。

而更累的情況,是思考不得門而入,無頭蒼蠅,抓耳撓腮不得解,心累。


很累,有時候是帶著興奮的那種累,這種思考會消耗極大的能量。


搜集素材比思考累。

確定思考的內容比思考累。

學習思考的方法比思考累。

思考本身也是很累的。

你要知道需要哪些素材,

你要知道內容的特殊性,

你要知道那些方法適合。


我每天都從五萬平米的床上醒來

面對兩千多位漂亮女僕

然而我沒有因為富有而感到失落

走開,你們這些該死的鈔票。。

雖然不應題,但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這句…

是有多閑的蛋疼才會有這樣的提問?


主動的思考是享受,被動的思考是受罪。


看你腦補時候的解析度了


平凡的生活中唯有思考可以添光添彩。

孤獨的情緒下唯有思考可以給予溫暖。

如果沒有思考能力,我可能會自殺。

可是既然我在思考我便不會自殺,但是也可能我在思考後選擇自殺。


累,周五上午滿課,一節高數一節C語言,周三上午一節,高數,周五吃午飯時明顯比周三餓


感覺停下來思維有種急剎車想吐的反胃感


累。

白天動腦有利於夜裡入眠。


思考的過程很累且遙遙無期 頓悟後 猶如撣去一身塵埃般自在愉悅


據有人研究,人思考時耗費的能量應該接近於慢走,於是問題來了,你慢走幾個小時會不會累~~~

其實上面那個比喻不甚恰當,因為它涉及下一個問題,是不是耗費能量越多,人就一定越累呢?

當然不是。人覺得累是大腦感覺系統做到的,這就好比你明明身體很累,但是你來一劑麻醉劑,你就可能感覺不到累了。

同樣,當你很喜歡思考,主動思考時,愉悅可能會使身體分泌一些物質,使你不感覺那麼疲勞。相反,如果你討厭思考,被迫思考時,比如不喜歡英語的人去看英語雜誌,那麼就會看一會就會犯困。

所以,思考會使人累,而且根據某些因素的不同,范累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推薦閱讀:

中國有哪些歷史人物被推測是有阿斯伯格的?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阿斯伯格,現代人物也歡迎補充
為什麼說江浙出人才?
怎麼樣打招呼?碰到熟人怎麼打?碰到剛剛認識的人怎麼打? 哪位高人幫幫忙 !?
為什麼相比其他內地券商,中信證券的國際化程度最高?

TAG:閱讀 | 學習 | 思考 | 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