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本科生應該怎麼準備科研?

本人就讀臨床醫學專業,目前大二。學校有早期接觸科研訓練計劃,有大三學長已經發表了SCI論文。除了英語和實驗方法我還應該做好哪些準備,能讓自己也在本科階段於科研方面有所提升?


看文獻看文獻看文獻看1000篇文獻


謝謝小映邀請!

醫學本科生科研,首先要想清楚,科研要的是什麼?是因為看起來好炫酷好喜歡,還是為了以後簡歷上能夠更加好看,找工作或者找導師會更加喜歡?

1.如果是培養興趣,想做一件炫酷的事情:

那就從自己喜歡的出發!

我大一的時候特別喜歡神經方面的比如抑鬱症,當時在大一的閔行校區,然後正好一位上神經實驗討論課的老師有個PRP項目,我就高興地進去了。作為大一的小朋友來說,開組會,讀英文文獻,還是有很大的挑戰的。然後我們讀了很多很多文獻,最後討論出了課題具體方案—先訓練喵咪然後用喵咪去嚇耗子然後嚇出抑鬱症!接著,就是在諾大的閔行校區抓喵咪的過程…實驗進行了半年,最後的行為學實驗真的非常辛苦,然而實驗最後也沒有什麼論文。

後來發現我們當時的實驗也是很有用的,後面有做大創的大神學姐繼續了我們的方案發了很厲害的文章。

當時的經歷非常有意思,每天和小老鼠和喵咪一起玩耍,算是初步接觸科研了。然後對於科研一些初步的了解,而且我遇到了我最好的朋友!

所以題主如果是想培養興趣的話,可以從自己喜歡的課題入手,有了任何想法,去找相應的老師,去慢慢了解,寫綜述也是可以的。

但是,這樣好的老師是很少的!如果找不到,請直接移步第二條!

2.如果是為了要做課題,想著發文章:

恭喜你,你在大二的時候有了此想法,難能可貴,非常先進。其實作為醫學生來說時間還是相對比臨床輕鬆的,與其做一些學生會的奇怪工作,早早接觸科研發文章有何不可?畢竟,以後還是要步入臨床,面對科研壓力的。

你可以去了解本校的臨床實驗課題哪些確認,畢竟臨床老師自己也需要教學科研,而且科研有的時候還挺缺人的。

題主的題目中說的那個項目就很不錯,網上搜一下老師的文獻以及研究方向。

因為我在大一有研究抑鬱症,但是口腔專業跟抑鬱症沒啥太大聯繫,於是我就強行查了很多文獻發現了顳下頜關節病和抑鬱症的聯繫,寫了一篇綜述,然後實驗方案都設計好了,然後在大二的時候去找一位研究關節的老師…然後,他笑眯眯的跟我說,

「你那個沒意思,我手頭有很多自課題呀~」

於是就進入了他的給狗狗種牙的子課題-_-# 當時確實什麼都不太懂,但是一起的的是可以學習的!看文獻啊,問師兄啊,開組會啊,都是可以學習的!

所以說,給題主現階段的建議就是:

從課本或者課堂或者日常或者新聞找喜歡的方向—看文獻—找導師資料—自己的方面和導師契合最好,不契合就從了吧……

平時的話,鍛煉英文能力,老師都喜歡英語好的-_-#


我也是醫學院校的,我也有過科研經歷,首先你要搞清楚你搞科研的目的是什麼,科研可以很功利,為了獲獎保研加分,如挑戰杯之類的,為出國提供學術背景和接觸可能的推薦人,這些都是可以通過課外科研去獲得的,如果你是以科研為理想的話,那你要問問你自己到底喜歡研究哪一個領域,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有那麼多的學科,那麼多的方向,你要選哪個?因為科研這種東西,特別是本科階段,不像研究生那樣可以一門心思撲在上面,還要兼顧學業gpa等等,想要在本科畢業前有結果和文章是要花很大心思的,有可能到頭來什麼都沒有,只能傳給師弟師妹繼續做,所以你要問問你自己到底是真心喜歡還是跟風去搞這些,如果你真心想做,那麼就確定你自己喜歡的領域,問問師兄師姐有哪些老師肯帶本科生做科研,不排除有的老師收了你做科研但是卻只讓你給他的研究生打打下手,采一下樣洗一下試管之類的,這些都是在我身邊發生過的,所以選擇導師要慎重,另外,既然自己選擇了做科研,不管是為了功利還是為了理想,都要好好乾,對得起自己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希望你有一個好的成績


不扯淡,我們慢慢談下這個問題。

科研不是你需要準備的,對於大二來說,你需要準備的是基礎,在基礎醫學(比如生理生化病理藥理)的基礎上進入臨床,基於臨床進入科研,這才是一隻醫研狗應有的姿態。

並不是什麼985/211,更不是什麼常青藤名校,某三流院校混的三流專業,遙記得大家都學得很吃力,有些所謂的學霸每天在自習室學到半夜,後來雖也上了名校,不過就本人來說還是不屑的,畢竟付出和收穫太不成比,純浪費生命。

交流過不少醫學學霸,真對得起這詞的人不過寥寥。

考慮下你一隻醫學狗,為何要搞科研。

因為醫學其實是一門經驗學科,也是近幾百年才逐漸成為一門科學。它並不成熟,有很多問題急待解決。我們有很多東西不明白,不明白它的病理過程,不明白它的發生髮展,不明白它究竟是個什麼鬼。

我無數次對著很多病歷頭疼。思考它的人生。它是誰。它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有時候翻翻書查查文獻,也都是說得模稜兩可反正政治正確就行。

有時候和同學討論,大家都是攤手。

有時候問導師,導師也是攤手。

有時候全科開會討論,大家爭得面紅耳赤。

有時候全院大會診,大家說著說著就開始聚餐了。

我想正因為如此,才有了科研。

再想一下為何你的學校,不管是多牛逼的學校,都要求你們從基礎學起走,而不是你學中醫的,一來我們就先學下望聞問切黃帝內經,或者你學西醫的,一來先砸給你兩本磚頭一樣內外科直接把你砸懵比。

和學霸以及偽學霸的交流里我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偽學霸們都有一顆記憶力極佳的腦子,不用管為什麼,你記住就行,考試就能拿高分,考前背背題就行,反正背完就有獎學金。真學霸們除了一顆記憶力極佳的腦子,還有一顆善於整合知識的心。

就像我一直給師弟師妹們說的,大學你學的並不是你的莫名其妙的專業,而是人際交流學和信息統合技術學。

臨床的基礎在於內外科,內外科的基礎在於基礎學科。而這些,都是你搞科研的基礎。

高中時代有個哥們,心比天高,所幸他家裡還算有點錢,算是隱形富二代,高中想當巴菲特,看了點巴菲特的書就去找他媽要了點錢炒股,輸得一塌糊塗。大學前期想開核電站,雖然他媽是親生的,但是他媽並沒有他那麼傻,被打了一頓後作罷。後來決心靠自己,出去倒騰二手電筒腦,後來敗得飯都吃不起,也是不容易。後來說想做生命科學類的實驗,每天在家看什麼哈佛的公開課。又過了幾年,跑去江浙一帶,在某國內排得上號的生物製藥公司當實驗狗,也帶了幾個附近大學的研究生做實驗。

怎麼說呢,他就一花錢上的三本金融院校的純地主家傻兒子。嗯,他知道我對他的評價,他也以此為豪。

從這個故事裡你可以看出,我哥們這人,腦子不好,心比天高。不過值得稱道的是,他有足夠的行動力,以及一定範圍內的學習能力。基礎實驗就那麼點東西,連他都隨便花點時間就能學會並且帶別人做實驗,我想你也能學會。

可是你看,科研這一塊,有沒事就在SCI灌水玩兒的大神,也有為了一篇國內核心到處砸錢的渣渣。他們的區別在哪呢。

這是我開始做科研時候,我師姐給我說的一句話。那時候沒日沒夜的替要從副高升正高的師兄灌實驗,灌完了發現排了最末尾,大概五六七作者吧。想不明白這是為啥。我師姐就給我說,做實驗誰不會?醫學院你隨便拉條流浪狗來都能做一套實驗——idea才是最重要的。

後來自己做試驗,自己設計,當然後來也涉及到了自科,涉及到了世界級的東西,才發現這句話真他媽准。

小朋友,當師兄的也這麼給你說,idea才是最重要的。

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這才是idea,這需要你大量的基礎知識。

沒有基礎知識你連問題都發現不了,一輩子跟在人後,你也只能排個五六七作。

我並不主張太早看sci,我曾嘗試讓一個輔導的沒有任何基礎知識的孩子這麼做,後來適得其反,她完全看不懂這些東西,每個字都認識,組合在一起就不知道是在幹啥了。不知道什麼通路,不知道別人在驗證什麼,不知道驗證這個有什麼意義,不知道做出了這個實驗對這個學科有什麼意義。什麼都不知道。只知道看完了。圖好看不好看也不知道。別人想說啥也不知道。

大神有很多,偽大神自然就更多,我希望你做出了一個東西,知其所以然,也要知其祖孫三代,順帶知到怎麼查它祖孫三代。而不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就夠了。

正如我認識的那幫大神一般,能從內外科疾病推生理生化病理,然後從生理生化病理推藥理用藥,然後從藥理再導出內外科疾病及其併發症和藥物不良反應,甚至尚待解決的問題。第一次知道這個思維模式的時候,好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如果你也懂,那瞬間就是女孩子裙底的縫,一個全新的世界。

「發SCI而已。多大點事。「

這是某同學在我談起這事時候說的。我們在頭疼文章的時候,那貨已經是幾個SCI雜誌的中國地區審稿人,沒事就給大家開個講座,聽得我心煩。

發SCI而已。多大點事。

現在我也想這麼給你說。

真的,多大點事,大家都是灌水,更何況現在的SCI分值也成了商品經濟。

心比天高很好。有行動力也很好。當然,你肚子里的短板要是能跟上你腦子裡的水,那就更好。

以上。


謝謝邀請。

如果想搞科研,一定要找個科研能力強對待科研態度端正的老師,鑒於國內科研的尷尬處境,這樣的老師真心不多。

然後多看文獻,勤於實驗,善於思考。

說句跑偏的,我覺得你才大二,把基礎理論學紮實才是關鍵,那些基礎知識等你上了臨床根本沒有在學校里系統學習來得高效,但是它們卻是看不見的重要,有時候臨床上或者科研中的迷霧都是因為基礎知識不紮實造成的。醫學是不可能急於求成的學科。


找個好老師,找個好老師,找個好老師,重要的事說三遍。可以跟老師請教怎麼定課題,實驗設計,查文獻。

最後即使我最後發了sci,也覺得並沒有什麼卵用啊~~~


推薦閱讀:

醫學生規培、住院醫、主治階段分別有哪些合法途徑增加收入?
科研工作者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真的有不少歐美頂尖科學家願意來中國從事科研工作么?
本科生應不應該參加學校的科研?
讀博除了是一個科研訓練的過程,對人生還可能有什麼影響?

TAG:科研 | 醫學 | 普通高校本科層次大學本科 | 醫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