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有多深?井的下面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井有多深?井的下面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如何探測地下水的位置?


多圖慎入。

補充更新:評論里有幾位朋友說,這裡只是說坎兒井,普通的井不是這樣噠。說的沒錯,這裡確實主要在說坎兒井,但普通的水井和坎兒井在取水原理上並沒有本質不同——從沒有水的地表向下挖洞,一直挖到含水層(一般是潛水層),地下水會自然從周圍地層滲出,蓄積在井底。坎兒井的特殊之處,只是通過一連串豎井,在井底挖掘一條有坡度的暗渠將水引到遠處。

只不過普通的水井沒法找到這麼好的視頻資料來說明,只能使用找得到的素材來展示井下的世界。

模式圖也放兩個個好了。

-----------------------------------------

貝爺在一期北非撒哈拉沙漠的節目里,找到了一口井。(然後他把這口井吃了。

為了找水,他決定下入井底——

如果足夠仔細,可以看到井壁表明有泥巴乾涸形成的泥裂,以及組成地層的礫石泥砂。

這就是井底了,井壁上糊了層不知多少年前留下的泥巴。由於地下水位的下降,曾經的含水層可能會幹掉,水跑到更深的地方去。所以貝爺只能繼續挖掘。

其實,如果繼續挖上半米至一米的樣子,應該是可以找到更多的水的,但貝爺放棄了。

視頻鏈接:荒野求生(合集)(37)_其他

---------------原答案---------------------

當我們用繩索下井的時候,如果井壁沒有用石塊壘起來,會看見這樣的場面:

泥砂和礫石,逐漸深入漆黑的井底。

當陽光逐漸變成遙遠的記憶,我們也差不多快到井底了——陰冷潮濕,泥土和水的芬芳撲面而來。

冰涼的井水,潮濕的泥砂和礫石。這種緊緊堆積的泥、砂、礫石,我們親切的稱之為沉積物。

漫長的歲月里,這些沉積物一層層堆積起來,隨著滄海桑田的地質變化,在適合的環境中。一點點的被深埋地下。

借著手電筒的微光,摸索前行。不知什麼時候起,你似乎感覺下雨了:頭頂和身邊的地層里,晶瑩的水滴正在落下,化作悅耳動聽的滴答聲。

水霧氤氳中,你繼續探索。

直到走到這條地下暗河的盡頭,轉身回望。

鏈接在此。《地球造人How Earth Made Us》——之水篇。

並沒有想像中源源不斷補充水源的地下瀑布,僅僅是這些滴答作響的水滴,它們不斷從沉積物中滲出,並在這條人工開鑿的通道里匯聚成水流,沿著地勢的坡度流淌下去。

這是坎兒井,是古代人力工程和樸素地理觀念的偉大奇蹟。人們通過連續的豎井,在地下開挖通道,連接了高處含水層【距離地表更淺】和低處不含水層【低處含水層更深,流淌的地下水就這樣被人為的從含水層引入不含水層。

上面那些滴答滴答下雨的地層,就是在該圖虛線以左開鑿的mother well里的景象,虛線以下即為含水層。而如果你看完那個紀錄片,會發現那套坎兒井系統(伊朗某處)實際上是下面的原理:

也許只是巧合,挖出水的那口井正好位於一條斷層(fault)的上升盤(向上箭頭)一側。斷層活動形成細密的斷層泥,阻礙了含水層(aquifer)中水體向低處的流動,相當於形成一個地下水庫。既然有一口井出水了,那麼就引到低處去吧。

引自文獻:Accurate measurements with primitive instruments: the 「paradox」 in the qanat design

坎兒井的起源是一個有趣的話題,不過與本題關係並不大,就不扯了。

在那個萌妹的…抱歉,是蒙昧的年代,人們無從得知包氣帶、潛水層、含水層、隔水層等觀念,人們只是發現,需要水才能生長的植被,能夠在地表沒有水的地方茁壯生長。既然根是向下長的,那就挖一挖吧。

直到挖出了水。

如果僅僅挖到這樣,用石頭將井壁砌上,就會成為一口普通的水井——並不太深,挖到的也只是潛水帶或者淺層蓄水帶的水。井底周圍,僅僅是滲水的地層罷了,可能還只是鬆散的沉積物,並未轉化為岩石。沒有水晶宮,也沒有井龍王。


小時候看著地里灌溉用的井每天抽出那麼多水都抽不完,感覺好神奇。然後想像著地下一定有個無比巨大的大水池,大水池上面蓋著這層土地。但是,這水是從哪來的?為什麼土地不會坍塌下去?這些問題一直沒想出合理的解釋。。。因為不了解、不知道,所以就會去想像那是怎麼回事,但是呢,想像一般都是不靠譜的。。

後來到大學陰差陽錯的學了這方面的知識,才解開童年時期多年的迷惑。

現在借這個問題,簡單說下地下水和井(在此僅指水井)的相關東西,讓那些和我有同樣童年迷惑的人對此有所了解。為了易懂,儘可能少用專業辭彙,同時因為自然界的各種條件和狀況複雜多變,在此也只是說下主要的方面。

如果有疑問,可以提出來,我會進行相關方面的補充。

回答提綱大致如下:

一、 地下水相關

二、 水井工作原理

三、水井(河姆渡井,大口井,筒井,鹽井,管井,其他特殊井)

----------------------------------------------

一、地下水相關

1、水資源儲量和比例

地球上的水分為鹹水和淡水,鹹水遠比淡水多,這是一般人都知道的。但就淡水來說,可能會有人以為江河湖泊淡水比地下淡水多,以前我也這麼「以為」的。不過事實並不是如此。

(據聯合國會議有關文件,1977)

這張表可以說明詳細比例,淡水占水的比例很小,淡水中大部分是冰雪,即分布在兩極、格陵蘭和高山的冰川積雪,河湖水遠少於地下水。(那幅餅圖數據有點小問題,但因為那個比較直觀,暫且保留)

2、含水層、隔水層

先說下地層,我們腳下的土地和以下的岩石是分層的,是在地質歷史時期不斷沉積形成的。不同時期沉積的物質不同,就形成不同的地層。時間長的已經變成了岩石,時間短的還是鬆散沉積物,比如地表的土壤。

不論是已經成岩的還是鬆散沉積物,都是由顆粒組成的,那麼顆粒和顆粒之間就會有空隙,這種類型的空隙稱為孔隙。岩石裂縫也會形成空隙,這個叫做裂隙。還有一種空隙叫溶隙,就是岩溶,也叫喀斯特,桂林山水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這三種空隙都可賦存地下水,現在利用比較多的是孔隙水。

含水層和隔水層的概念主要是對於孔隙水說的,所以這裡只說這個。不同的沉積物由不同的物質組成,孔隙大小不同,含水的多少就不同,水能否通過和通過速度也不一樣。比如砂土,空隙大,含水多,水也很容易通過,就叫做含水層。另如粘土,孔隙很小,水很難通過,叫做隔水層。這樣不同的地層就分成了含水層和隔水層。水井的作用就是要把含水層里的水抽出來。

含水層和隔水層的解釋可以參考下面地下水分類的圖。

3、地下水分類

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把地下水分成不同的類型。為了簡化和方便後續井的說明,這裡只按照埋藏條件來分類,分為潛水、承壓水和上層滯水。

在上圖的中間位置,abc分別表示上層滯水、潛水和承壓水。

潛水是飽水帶中第一個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層中的水,直接和大氣相通,下部是隔水層,上部是包氣帶(能透過水但是不含重力水)。潛水埋深淺,尤其在古代更淺,容易開採利用。

承壓水是兩個隔水層之間的含水層里的水,有一定的承壓性,就是水有向上流的趨勢,因為隔水層的阻擋才不能如此。

上層滯水是局部隔水層之上的水,水量小,一般利用價值不大,通常不予考慮。

4、地下水特點

  • 分布廣泛。地下水的分布遠大於河流湖泊,所以說人類對地下水的利用也大大擴展了活動範圍。
  • 變化穩定。和河流相比,水量穩定的多,否則枯水年沒水可就慘了。
  • 天然調節性。地表水需要水庫進行豐枯調節,地下水本身就可以了。
  • 水質良好。地表水易被污染,而地表水和降水入滲形成地下水的過程中要經過地層的過濾,中間也會發生各種地球化學作用,使水質更好。但是,地下水一旦污染,非常難治理,需要的時間和耗費都不會低。關於水質的這個,也是題主的一個問題。
  • 易於開發利用

二、水井工作原理

從地表向下挖,直到潛水面以及更深,含水層里的水就會流進井裡,井裡充滿水,就可以從井裡抽水。這就是最基本的了。

水井工作時候就像上圖這樣的,從井裡不斷抽水,水位降低,周圍的水就會不斷流入井中,逐漸形成以水井為中心、中間水位低、往外水位高的水位分布,就像漏斗一樣,所以叫做降落漏斗。如果一個很大的區域過度開採地下水,就會導致這個區域比周圍水位低,比如華北地下水漏斗,這些會引發多種水文地質災害。

三、水井

主要介紹河姆渡井、大口井、筒井、鹽井、管井和一些特殊類型井。其中,河姆渡井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水井;大口井和筒井是在古代人工開挖的水井,用來獲得日常所用的淡水,是以前離河流較遠的人們獲得淡水的主要途徑,現在仍然有很多地方在使用,尤其是山區和半山區;鹽井是四川地區的人們為了獲得滷水以熬製鹽而挖的,對於現代鑽井技術有革命性的意義;管井主要是使用現代鑽井設備和抽水設備開挖的水井,井的結構更為複雜和科學。

1、河姆渡井

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發現的木質結構井是國內現在發現的最早的井,距今大概6000年。

河姆渡井由內外兩部分構成,內方外圓,外圍直徑6米左右,最大深度大概1.4米。因為位於南方,潛水埋深很淺。

水井的出現,對於人類社會的發展有重要意義。以前人類逐水而居,沒有河流或泉就沒法生存。井使人類擺脫了河流的限制,拓展了人類的生存空間。

2、大口井

先來看看大口井,

大口井就是這樣的。。。直徑2到10米,深度一般 在10米左右,不超過20米,畢竟人工挖這麼大的坑好費勁啊。周圍多用石塊襯砌。這些區域一般潛水埋深淺,地表以下三五米就是潛水面,地下水通過井底和井壁進入大口井。因為大口井的水的水質較難保證,所以現在多用來灌溉。這幅圖中的那條明顯的界線就是近幾年地下水位最高時候的印記。

3、筒井

這種水井在很多地方都還在使用,尤其是山區和半山區,有的村裡一家一口,有的一片一口。人工開挖,然後用磚或者石頭砌上來。也有用混凝土澆築的,但是這樣就只能通過井底進水了。深度根據當地潛水的埋深確定,一般比枯水期的水位深一點。現在這種筒井一般是機器打孔,然後磚砌或石砌,可以深達十幾米或更多。

4、鹽井

鹽井是古代人們為了取得滷水,然後獲得食鹽鑽鑿的,最為典型的古代鹽井是四川盆地地區的卓筒井。

鑽鑿時候是這樣的,,

在打井位置設立木質碓架、由人在碓架上一腳一腳地踩動(搗碓),運用槓桿原理,帶動銼頭上下運動鑿進。重達幾十公斤的鑽頭不斷地提起落下擊碎井底的岩石,滲入的地下水(無水滲入則灌入水)和鑽出的岩屑、泥沙形成的泥水,這時用扇泥筒將這些含有岩沙的泥水取出。

扇泥筒 工作原理是這樣的:

當扇泥筒放入井內觸到泥水時,井內的泥水對筒底皮錢產生壓力迫使皮錢向內張開,泥水進入筒內;扇泥筒提起時,井下的泥水對筒底的壓力消失,而筒內泥水在重力作用下對皮錢產生向下壓力,皮錢因受筒壁凸出部的阻礙而關閉,泥水不漏失。下面就是一個單向閥門,類似於心臟瓣膜。

然後把打通的楠竹下到井中,固定井壁,也防止以後取滷水時候上層淡水的侵入。

製成的卓筒井是這個樣子的,

左下角就是卓筒井了,相連的篾片下面連接的是一個直徑比井徑小的長筒,長筒下面也是一個單向閥門,提取滷水後把它提上來。

卓筒井深度一般在100多米,直徑15厘米左右,小口鹽井。四川省自貢的燊海井是一口清代鑿成的天然氣和黑鹵生產井,是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深井,深達1001.42米。

2億年前古四川盆地曾經是一個類似於今日中東死海的古鹽海,形成現在的從地下幾十米到幾千米,從液體鹽到固體鹽,所以四川盆地在古代會有滷水製鹽。在宋代時候,四川盆地的私鹽販子為了得到滷水製鹽,並躲避官府的追查,發明了卓筒井,同時也誕生了一種革命性的鑽井技術,就是卓筒井鑽鑿所用的這種技術,衝擊式頓鑽鑿井法。

北宋慶曆年間發明使用的"衝擊式頓鑽法",開創人類機械鑽井技術的先河,對於現代鑿井技術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5、管井

管井,就是平常說的機井,是指井徑較小,井深較大,用來取水或者回灌的井,取水井較多。管井一般是使用現代鑽井機械打孔,然後安裝井管、填礫、止水、洗井完成的。這也是現在最為普遍的井型。

管井的基本結構是這樣的,

這張圖顯示的水井結構稍微複雜一點,分為下、中、上三個直徑,貫穿上部的潛水層和下部的一個岩溶承壓含水層,因為潛水層的水質較差,所以抽取的只是下部岩溶含水層的水。那這個是怎麼控制的呢?

井孔打好以後,需要放入井管,井管分兩種,一種是管壁完整的,一種是管壁帶孔的,管壁帶孔的就是上圖所示的過濾器了。然後就在岩溶含水層那個位置用帶孔的井管,其他部分用不帶孔的井管,這樣只有岩溶含水層的水能進入井內了。還有,井孔是比井管直徑大的,這個要重新填土埋上,岩溶含水層位置填砂礫石,容易透水,其他位置填粘土等隔水的介質,使上部的潛水不會進入下部導致岩溶含水層的水質也變壞。

下部的沉澱管是用來沉澱進入井中的泥沙,防止從含水層衝進去的泥沙把井埋了。如果上部潛水層的水質符合要求,或者僅僅打到潛水而沒有打到下部的含水層,那麼潛水那部分就不用封堵了。

管井的深度由幾十米到上千米不等,一般都在300米以內。出水量在每天500-6000立方米,大的可以到幾萬立方米。

6、特殊類型水井

(1)、輻射井

輻射井是在大口井動水位以下,穿透井壁沿徑向四周含水層安裝水平集水管道──輻射管形成。

中間是一個大口井,周圍設置輻射管,用來增加滲透性,提高出水量。

(2)、坎兒井

關於坎兒井在 @雲舞空城 的回答里已經說的非常詳細了。坎兒井是在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下形成的井型,使得水在地下通道內彙集,大大減少了蒸發損失。就不再過多說明了。


世界上最深的井,是蘇聯科學家在科拉半島的佩琴加區(69°23"46"N 30°36"32"E)鑽探的科拉超深鑽孔(Кольская сверхглубокая скважина/Kola Superdeep Borehole),從1970年5月24日開始鑽探,至1989年達到12262米(SG-3)。


清華有兩口井,每個深三千米。

清華紫荊公寓的洗澡水並非鍋爐燒出來的,而是來自3km深的地熱井。學校在東北門打設地熱井,水原先都是100多度,抽上來也有六七十度,直接用於宿舍洗澡水供應!所以我們洗的都是溫!泉!水! 同時為在紫荊14號樓北側打設回灌井,以保證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土木系地下所 @羅爽 同學正在進行地熱開採相關的科學問題研究。


我家院子里原來有兩口井。

我種的迦侖就在新井旁邊。

為什麼知道有水?

挖坑的時候發現的。

以前蓋房子都要挖地基,挖兩米,有水滲出來了,自然就知道地里有水了。

再往前推,古人挖洞,做陷阱坑獵物。

挖的洞多了,自然就遇過有水的坑了。

等乾旱了,自然就會想起來挖坑有水了。

然後總有幾個人喜歡驗證,就挖多點坑,發現沒有河流也可以找到水,於是從沿河流域(人類文明都是從河流流域延伸的)慢慢往周邊繁衍,一個村莊至少一口井,慢慢慢慢,井隨著遷移就越挖越多了。

井是為了水挖的,所以挖到了泉眼就停了,然後用乾淨的石子和木炭等把泉眼維護好。冬暖夏涼,甘甜清冽,可好喝了。

如果挖得深還沒水,自然就會放棄了。

沒有水的井就是深坑了。

泉眼被堵斷水了的井也會變成坑。

這種深坑可危險了。

所以我家把斷水的井填了,挖了新坑,哦,新井,然後我種了迦侖。

至於怎麼找井嘛?

其實也沒那麼複雜,乾旱時候,別的草木枯萎死翹翹,就那小山坡的那戳草長得特別繁盛,難道你就不想挖挖看?


我們那有口井,有次我把桶掉下去了,下去拿就碰到了龍王。他表示我很帥,要招我當女婿,我很高興,可是他把女兒叫出來,我就呆了,原來是個蛤蟆。

我不樂意了,說他是騙子,他表示這是他乾女兒,我一想不好,這是讓我當接盤俠啊。我要走,他威脅我,說敢走就讓我沒好果子吃,我要走了就不准我們村的人來打水,誰來就沒收誰的水桶,還要告我媽。我有點害怕,靈機一動說回家準備聘禮,總不能空手結婚吧,他居然同意了。

回家告訴我媽,我媽笑了,說別理他。說這龍王精神不正常,其實本來是挺好的人,但是後來遭了罪了,破四舊那會把他當典型處理過,文革時又把他定性為「封建迷信資本家」,天天拉出來遊街,後來雖然平反了,但從那精神就不正常了。

聽說以前什麼龍王山神狐狸精之類的很多,和人類相處很和諧,後來文革批鬥的太厲害,弄的他們對人類不信任了,現在都偷偷摸摸出現,很少能看見,搞得大家以為他們不存在一樣


古井底下一般都有古錢幣,有不小心掉進去的,有特意扔下去祈福的。古井底部的淤泥特深,小時候條件有限,村子裡的農民都沒有錢去買化肥,我家也是。但這可難不住習慣了精打細算的村民們,於是就把古井的水一桶桶提出來,等見底的時候就派人下去把淤泥掏起來用來給莊稼施肥。我記得很清楚,有年冬天村民們把公家的池塘放干,每家每戶都分到了不少的淤泥,但還是不夠;村裡的長者就讓大夥把那口古井的水提出來,於是每家每戶又分到了一點點淤泥,但還是不夠;最後實在是沒辦法了,村裡的長者只好跑到附近的屋邦(我們當地的小村莊,一般都是4-5戶住在一個半封閉的山間小盆地中)開口借一點淤泥!


每一口井底下都有個水晶宮住著一個井龍王,《西遊記》中有記載。


家裡老院子曾經有個井,15+年前曾找人下井修了一次井,當時我攪著鼓風機,只知道井下缺氧。

那時的井井壁都是土,沒錯是硬硬的土,人就是踩著井壁上的窩一腳一腳下去的。小時候喜歡爬在井邊,扔個石頭下去聽響聲,聽老媽說以前爺爺有個孩子掉井裡沒了,所以這事兒總是要嚇到老媽。

10年前在新院子打井時,就已經有了機器,機器掏井大概兩三天吧,一口直徑大概四十公分左右的井就掏好了,井裡套上了水泥管(具體長啥樣兒自行百度,大致如此,但比度娘圖中的要小),井深根據所在地的地下水深度來定,雖然家裡離洛河不遠,但是家旁邊幾十米遠就有個很高的崖,崖下面挖三四米就見水了(曾經村裡吃水就是崖下面的機井裡抽水的),我家裡位置高打了十五六米吧,多年不用,現在已干。


井下啥也沒有.就相當於在海邊沙灘上挖個坑.過一會裡面就有水了.就是這個道理.井底的水是陰出來的.


井底下除了水就是泥 還有可能發現屍體


我們村當時打水井,60米深。打好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村總是對別村人吹噓道:這可是六十米的深水井,壓出來的水可都是礦泉水,你們村的不行。

可是。。。現在為我為我們村當時的孤陋寡聞感到慚愧,首都人民已經3km王者段位了,我們村還是黃銅都不到的渣,還為60m感到沾沾自喜。這他媽貧富差距也太大了,不服不服不服。


井,周易里有水風井卦,可以看做最早的記載。古人跟今人一樣。衛生啥的。但風,為?,為木頭。水在上,木在下,這就有意思了。挖井的工具先不討論。先討論井。有一點可以肯定井下是有木頭的。考古已經發現了這一點。怎麼用已無從知曉。現代人靠機器,幾米,幾十米,上百米,都有。井下的世界,我下去過,夏天,桶掉進去了,下去撈,綁著繩子,拿著鉤子,水從四周往下滲,嘩嘩的,。深,我一米八,鉤子兩米,在那劃拉,撈上來了。

古人挖井肯定會判斷哪裡水位淺,風水術就有了。進入封建社會,肯定會延續下來。宋有市井這個詞,井在人多的地方沒有問題。當然還有灌溉用的,坎兒井。古人不比我們差。井水有個特點冬暖夏涼。夏天用井水冰西瓜,脆,爽,不凍牙,還不壞肚子。冬天拉出來就洗臉也不冷。


從小生活在農村一般的水井見多了,在我家的地方水井有個7,8米就有水了,一般不太常用水井這麼深也就夠了,而吃水的井一般都打的比較深有十多米吧,現在都是自己打的井,井口30~50公分,根據不同的水泵選擇。普通的井口有1米多,也有用來澆地井口有近10米,一到天旱了周圍就滿了抽水機,有時候還排不到號。挖井的時候其實就是要看地的,有的地方挖幾米土就很濕說明有水的可能性大,選地也因為用途不同而不同。現在人很少挖井了,我在農村的這些年沒有見過挖井的,但是見過淘井的,井中常年的累積雜物有時候會影響井底的泉眼所以要清,我見過的井底有兩種,大的井底有類似於小石山的石頭保護著泉眼以免被淤泥堵住,小的井下面也是有石頭的,而家中自己打的水井,要先放入管子然後放大石子,過濾,一般剛打的水井會淘幾天把沙子都淘出來,大體就這麼多吧寫的有點亂。

手機打字不容易啊


井裡有蛇,青蛙,木棍,樹葉什麼的小時候經常見到。當然這是廢棄的井。人們喝水的井是用水泥蓋好的,我想裡面只有微生物和礦物質。


通俗講 井就是從地面向地層中的水層或儲層中打的通道。你問井下是什麼樣的世界,可能想多了,地下沒有空間世界,你腳下的地都是緻密的岩石,你可以認為是在水泥地面上打進一個釘子,取出釘子剩下的孔,這個放大版就是井。水就在岩石的孔隙和裂縫中,在地下滲流。你說的地下水乾淨指的什麼?不同的地層水的類型也不同,所含物質也不同。油田水的四大水型就不能讓你飲用,還有井壁是裸露的,不像油井有套管,做完井處理,水井的水在由周圍地層中向井內滲流過程中會對岩石結構造成一定的損壞,岩石碎屑會流入井中,所以也不一定乾淨。你問古代怎樣找水,地層中水太多太多了,尤其古代並不像現在這樣過度開採所以水更容易找到,可能隨便挖幾米就挖出水了,不想要水都止不住。表面的東西你就知道這些就行了,至於具體的專業些的也不需要了解。


井有深有淺,水井兩三百米以上,地熱井兩三千米以上,油井六七千米以上,當然說的是一般情況下。

井裡的世界很簡單也很複雜,大部分來說都是岩石,有和鋼鐵那麼硬的,也有脆一些的砂岩,還有相對軟的泥岩。這麼說你可能不會有什麼感覺,有人說井下會有另一個世界,如果真有,那比地獄還要慘烈。想像一下五千米左右深的井吧,地溫梯度如果按一百米3℃來算,就要有一百多度的高溫,壓力則更恐怖,幾十兆帕的壓力甚至還有更高的,這是什麼概念呢?大氣壓是0.1兆帕,汽車輪胎壓力一般兩個多兆帕,大車的胎壓可能有十個左右,相信你看過大車爆胎炸飛人的視頻。這麼大的壓力空心的東西會很容易被壓癟,征服海底這也是一個難關。

說到地下水探測,方法也是很多的,現在主流還是用電,尋找構造、低阻層等辦法間接達到找水的目的。


我們家的井也就是十幾米,也有深井的幾十米。要有水,不能是沙層,必須穿透沙層或者剛好鑽到一堆碎石中才會有水。


你說礦井么,我們礦上有300米深的


小時候總覺得井裡會突然伸出一隻手所以晚上出去尿尿的時候特意繞過


推薦閱讀:

西雙版納的氣候類型,一說熱帶季風氣候,二說熱帶雨林氣候。求詳解?
非洲人為什麼覺得中國熱?
大自然的風是如何產生的?
往休眠火山投入炸彈會引發火山爆發么?
我們一般看到的石頭,石塊,都是岩石上碎裂下來的嗎?

TAG:地理 | 自然 | 自然地理學 | 地質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