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多讀書?多讀一些什麼書?是不是各種小說,文學,雜誌等各種讀。又何謂讀好書?求推薦?
01-03
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且問多讀什麼好書?
有了比較才會有高下:就像一個沒喝過酒的人第一次喝酒一樣,他分不出好酒劣酒來的。喝過幾次以後,喝到一定水平以後,才可能品嘗出美酒的醇香。讀書未必要只看「好書」,想看什麼就看什麼好了,彼之蜜糖可能是我之砒霜,這也涉及到口味的不同。
我的建議是手頭上有什麼書就先從這讀起。很多事情包括看書,開始不重要,結局很重要,過程最重要。
多走彎路才知道捷徑的妙處,酸甜苦辣都嘗過才懂得什麼最好吃好喝。你一下子問了這麼多問題,我覺得最好的答案並非逐一解釋之,坦誠說說個人的觀點只希望更有益吧。知而後行,思而後學。但當涉獵,自得其樂。共勉。
謝邀。讀書可以塑造一個人,反過來說你想變成什麼樣的人也影響著你對書的選擇。你想得諾貝爾文學獎,那推薦你看最經典的量子力學教程大概毫無幫助。你讀讀小說文學書報雜誌,作為休閑方式,陶冶情操,自然是沒問題,但你只是想讀書打發打發時間嗎?
這是我以前還用豆瓣的時候列的一個我覺得好書推薦的書單子我讀過的書中喜歡的部分
但是你是否真的覺得好那就是見仁見智的事情了,因為我也不知道你希望從書里得到什麼看你想通過讀書得到什麼。如果是獲取知識那你想獲取哪方面的知識就看什麼書唄。如果只是想從中得到樂趣,就去看你覺得有興趣的書吧,在我看來讀書最大的樂趣來自於某些字句或是事件給你的詫異感,即便以前做語文閱讀的時候看片段《安娜之死》時心中也能湧起對生命本身的震撼,看一本叫《為我傾城》的言情小說時無法遏制的對自我的反思和清醒,從這個角度看,無論讀什麼書,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不同,總會給你一些新的東西,所以先讀你想看的吧。
隨便看,總能看到好書。
有思想的人(能寫出東西來),沒有利益衝突的(能說真話)寫的東西,不要買什麼明星的(讀書還不如你多的人),不要讀還有思想顧慮名家和利益訴求名家寫的。比如李開復開始寫的和得癌症寫的內容就不一樣,耐人尋味!
讀書就是找樂子,跟看電影聽歌一樣,非要學到點什麼的話未免太功利了反而體會不到樂趣(當然專業書籍除外了)
剛開始看書總去找那些豆瓣分高的,幾乎都是強推的,大多數是小說,當然很多確實很好看,當我看了很多書以後,發現相對於為了通過讀一些小說來充實生活,我更願意通過讀書來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和世界。那些能讓我拓展視野的書每一遍看都會有新的收穫。而很多時候小說一遍足矣。所以我覺得讀書應該多讀自己感興趣的。所謂的好書不過是別人的看法罷了。當你看多了書,你才知道什麼書對你來說是好書
無論選擇看哪一類的書,選擇經過時間淘洗的經典作品。比如讀詩,從古典詩歌、名家名作開始;讀小說,也請從經典名著開始;讀散文讀科幻讀一切書皆是如此。為什麼小學生開始語文課就有一項任務是「閱讀名著」?這是為了在閱讀一開始,就建立你的品味,有了「好的」做底子,樹立自己的價值判斷,再去博覽群書,才能懂得去粗取精、去蕪存真。
最好是看看書評,豆瓣上就可以。了解大體意思,然後再決定看不看。先明確自己要看哪個方面,再去找相關書籍。政治類我推薦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 ,論李維》。寫的很真實。看了這本書,對歷史的許多疑問都得到了解答。創業類的我推薦《小敗局》,寫的是創業的教訓。營銷類的我推薦《我的營銷心得》史玉柱的自述。先寫這麼多,想到了在添加
我覺得剛開始讀書可以葷素不忌,什麼書都看看,喜歡了就繼續看不喜歡就看下一本,這樣才能知道你自己的口味偏好,也自然會有優劣之分,畢竟只有嘗試過才能知道有沒有忌口,才知道什麼好吃什麼不好吃,就像小馬過河的故事一樣。經驗要自己積累
看自己喜歡吧,小說類的話個人會非常推薦余華(趣味語言富有內涵)、霍達、路遙的作品。
讀書,是你所做的活動之一。也就是說,讀書,是在塑造你的人格,或者是你的延伸。
讀書成就的是你,也是你的書(書單)。你喜歡什麼就讀什麼,不知道喜歡什麼就各個類型都讀一遍。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觀察他們讀什麼書,問他們讀什麼書,然後去讀。而不是隨便拉一個人問他或她的書單。但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你去嘗試的基礎上。嘗試就會有錯誤。最後,不要指望自己問了問題第二天就能得到答案。在我看來,所謂好書,無非兩種,一種是語言上的優美動人,作者文學功底深厚,這可能對寫作更有實質性幫助。而另一種則是有更多深層次的東西值得品味,我們從中能有所啟迪或有所感觸。個人更喜歡後者
都可以涉獵吧,只要最後能專心看進去一點,就會發現它很有意思
有時只是無意中看到的,覺得評價也可以,我就買來看,我不會咬文嚼字,也不會囫圇吞棗,看完就寫寫讀後感,從來就不信什麼「十本必看的書」等。
推薦閱讀:
※心情低落時適合哪些書?
※製作和編輯 ePub (電子書)有哪些工具值得推薦?
※系統化的知識和碎片化的知識相比究竟有何優勢?
※推薦你讀過打動過你,但不是很熱門的書?
※有哪些推薦給20歲女生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