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摹對創作繪畫有幫助嗎?
練習畫畫臨摹寫生,對創作有幫助嗎?感覺自己臨摹不少,而且也能畫的挺像,但自己畫就畫得很醜,水平一點沒提高,還感覺比以前畫的還差。這是什麼原因。是純粹的技術問題還是別的因素?
看了 @zengeryounke 對答案做的修改,好吧,對於想裝睡的人我也不指望他能被叫醒。我個人並沒有與任何人吵架的期望,因為這對我並沒有什麼好處。好,依此人的意思。作為『討論』,回應補充內容:
理一下邏輯:『當你能臨的很像的時候,你畫的不可能難看!』注意:這裡的首先,我答題時把臨摹和創作分開講,創作問題沒有深入。原因是:這兩者在某些層面上來看可以認為毫無關係。因為我下面說過創作是從素材積累中調用,那麼事實上有多少用多少,積累方式本身就不局限於臨摹。
『臨的很像』=『臨摹』;
而『你畫的』=『非臨摹』=『無直接參考對象』(比如默寫或者創作)結合補充答案上下文進行人話翻譯:你是不可能做到臨摹得很像的,除非你沒有參考也一樣畫得很好。排除這個解答的非建設性,僅僅對這個結論而言,我是不認同的。我的看法:
沒有參考就畫得很糟糕的人,臨摹方面是可以做到非常不錯的。僅以我比較熟悉的CG圈子來說,有相當數量的初學者是從『臨摹照片』開始學習的,他們在具備一定的手眼協調能力和對比能力之後,可以在非常短的時間之內達到與參照物相當接近臨摹繪畫程度。我恰巧有一個案例,下面這些是我對一個學生進行基本的觀察和對比方法指導後(並非涉及原理),她畫的畫。注意:她之前幾乎沒有畫過完整的畫,並無基礎、事實上她是我前公司管項目的項目經理,純外行。下面的這組練習,我完全只是為了讓她體會一下『對比』的過程。
下面這張圖,是她在我指導過後的第一次畫出來的,咳咳,花了21個小時。我給她的要求是『只用眼睛對比,應用上我給你講過的對比方法,你先盡全力畫一張我看一看。』當然,臨摹地完全不算準確,但這還是出乎我的意料了。我對她的臨摹做了深化指導(無非是一些2維平面方法的對比訣竅):你的意思是:我並沒有泯滅理論的重要性,我在其他答案中講過無數次。但是本問題在討論臨摹,我不想重申理論或者觀摩的問題。我以後的答題不會重申之前答過的內容和觀點,可能會深入,但不會反覆搬家,因為我不希望大家每次都看相同內容。
要想不偏離你的本意地理解你這篇解答,必須把你之前在知乎上的所有解答都先認真看一遍??
或者是:如果你沒看我之前的解答,然後被我這篇中顯然誤導新人的回答給誤導了,這可不怪我哦~~我算是了解你在回答時所採用的態度的優先權了……另外,不要替我把『原理的了解』和『實踐』癔想地排出我所認為的先後順序:什麼?我先前沒說過這些話?too naive……用你的手法——這是我曾經寫在我的微信公眾號上的話。簡答『理論、實踐與知識獲取的平衡』插入硬廣,推薦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madlineCG』(直接搜索或掃上文中的2維碼加入madlineCG藝術實驗室),你會發現你前所未見的、態度顯然與熱門答主不一樣的繪畫設計知識分享。我強調的是實踐先於理論,實踐中發現問題,然後找方法解決,方法就是原理,然後循環前進。給@zengeryounke 的建議:1.請不要預先設定別人都看過你所有的言論(說實話這需要相當層次的自戀),因為沒有看過你之前的內容,而被你現在寫的內容給誤導(而顯然只需多說一句話或轉換一下說法就可以避免這種誤導),你要意識到這也是不應該的。2.你得學會就事論事,你給出的誤導性很難的結論是包裹在你『形似嚴謹實則漏洞百出』的文體下面的——如果你讀過一些文筆優美的爛書或者對方舟子有點了解的話,應該深有體會——這是糖衣形式的更有害的誤導。3.承認先前回答的誤導性,並加入積極意義的補充,並不是一件難事。當然:對於想裝睡的人我也不指望他能被叫醒,祝好。———————————————分割線———————————————————好吧,我也來敲字:首先,需要肯定『臨摹』當然是一種有較的學習方式,有用。——但是,怎麼臨、帶著什麼樣的目的去臨?同樣的臨摹,不同的方法和目的得到的結果是天壤之別。我確實沒有明白為何『當你能臨的很像的時候,你畫的不可能難看!』這樣有著極強誤導性的答案竟然會是熱門。問:如何臨得一模一樣?答:你照參考把每個像素點放在相應位置,如是一一拼接完成,就是一模一樣。問:可是正常人類不會像你說的這樣畫畫!答:那麼,初學者用最簡單的方式,如何臨摹得很像?1.靠目力對比,選到儘可能準確的顏色。2.按參考圖片,把選到的色塊擺放到相應位置。說白了——『做好二維的對比』就可以臨摹得很像。我們再來看,『畫得不難看(創作)』需要哪些因素。只說常規寫實(風格先放一邊):首先先談下我對理論和實踐的關係的看法,我個人覺得兩者都不可或缺,國內的不少已上道的畫師,通常喜歡勸新人們多畫,多畫沒錯,但同時吸取前人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其實也是很重要的——所以,不必把理論學習當成實踐的對立面。(說『理論』有人反感,說『原理』好了)
那麼就有一個古老的問題,是『先知道怎麼畫再去畫』還是『先去畫再解決怎麼畫』?
我個人偏向於認同後者,後者是由『熱愛』所驅使的,先去干,幹了會發現問題,有了問題,再去找原理來解決。
進步就是這樣一邊試錯,一邊前進的,即便有了老師,試錯依然是我不建議你刻意去避免的一個過程。
如果總是怕畫錯,而一開始就找一大堆理論或視頻先看,然後謹慎地畫那麼一兩張,而且縮手縮腳生怕犯了問題,最後基本上都是死路一條——因為任何一個專業,之所以有趣,就在於探索新事物,此外,沒有一定的數量,原理不可能被吸收,也就成為爛知識了。
- 形體結構你得心裡有數吧?——結構不走型
- 透視你得基本碼得准吧?——透視相對準確
- 色彩搭配的技巧你得要有吧?——配色設計和諧
- 光和色彩混合的規律你得要知道吧?——素描與色彩關係到位
- 構成的基本原理你得要知道吧?——疏密有致、分割合理
- 還有,設計元素的合理運用,你平時總要有所積累吧?——
- ……
說到臨摹,前段時間剛剛在公號發過一篇文章,這裡轉載過來。
最近看了很多作品,發現幾乎都有同樣的問題,對人體結構沒有足夠的認識,作品中的人體結構像是憑空想像,或者是憑感覺畫的,缺少客觀的認識。
這是很不好的一個現象,縱然最終的作品看上去顏色很漂亮,整個畫面也非常絢麗,但是往細部推敲的時候,結構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問題。
我當然不是說一張作品就要保證沒有一點結構的問題,這種說法也是不負責的。人體結構是要花一輩子去研究的,所以就算是畫到死,問題也肯定會有的。
我這裡說的結構問題,指的是一些完全可以避免的大結構的問題。如何避免這些問題?我想恐怕也只有多畫了,但是我這裡啰嗦的說下個人的一些意見。
平時你做大量的練習的人體,但是可能效果並不理想。明明畫了許多次的結構,輪到自己默寫的時候,就總會出問題。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我也有過這段時間,不過現在會好一點,因為自己總結了一個可能比較有用的練習方法,以下是過程,與大家交流。
ps:以下是自己的默寫的一個步驟,這裡想說的是,練習人體千萬不要以為臨摹就夠了,臨摹達到一個數量的時候,一定要嘗試默寫,這樣你才能真正地掌握一副畫或者照片中的結構。
1,線稿:在打線稿的時候我會標記出一些重要的結構點,這個輪到最後一步中說。
2,這一步中我會儘可能地準確地畫出主題的最暗部。從而快速地體現出主題的體積感。
3,這裡是深入刻畫直到畫完,這個時候一定要盡你最大的努力去回想照片中的結構,但是這個時候不要去看照片,一切等到繪製完再揭曉,這樣你知道自己的錯誤以後就更容易記住它。
相關文章:繪畫中如何學習人體?
4,這個時候我們畫完了,因為畫這張畫我的目的是強迫自己去記憶一些背部的結構,所以手腳部分我沒有刻畫的更仔細。
大家可以看到這裡我標出了 1、2、3、4 點,這就是我要說的我自己的經驗了。
很多朋友畫了很多人體,仍舊沒有掌握的原因是,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畫完後只是去與照片對照,看看自己哪些地方沒畫正確,然後就算完了。
其實,他們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分析。
會畫畫的朋友都知道,想把物體畫地與參照物像其實不難,只要你有幾個月的素描功底應該沒多大問題。
但是沒有參照物的時候,型不準,光影錯亂等等問題就陸續出來了。這是為什麼呢?就是一個你有沒有去真正分析參照物的問題。
所以,要想真正地掌握某個結構,千萬不要畫完了就完了,一定要強迫自己去分析從這張默寫中自己學到了什麼,什麼東西錯誤了。
比如我這張默寫中,打線稿的時候我會去考慮在照片中自己學到了哪些結構,然後帶著這些重要的結構做到心中有數的去打稿。
這張畫中我所學到的幾個重要的結構就是 1、2、3、4 這幾個點。
1 是肩胛骨所造成的塌陷形成的陰影。
2 是骶骨三角形的結構所造成的。
3 的陰影的形狀是骶棘肌與髖骨餓邊緣交合所形成的。
4 是胸腔背部的邊緣所造成的。
清楚了這些後對於我自己今後的繪畫就會有相當大的幫助,總之採用這種分析,然後作畫,然後再分析的方法來練習人體,我覺得可能效果會好很多。
藝術不是數學,似是而非,言無可言的地方太多了。所以,前面那麼多大師巨匠的作品,你說我光憑用眼睛看就能看懂了,這是不可能的。眼睛在蒙蔽你的感知。為什麼要臨摹,我覺得最重要的在於,臨摹幫助你更好的感知作品,讓你體驗更多眼睛所不能及的地方,而這些地方,才能使我們跨越圖像和時間,同藝術家本人對接,然後學習。
@貓咪媽媽 好,這個問題是我為了方便系統回答一下,借知乎這個平台,讓您在這裡問的。
簡單地回答的話,臨摹對創作繪畫毫無疑問是有幫助的,但前提是你得知道什麼是創作。
如果你說的「創作」是指,自由地畫自己想畫的東西,那至少在目前這個階段,暫時放棄這個念想。
如果你說的「創作」是指,畫一些原本腦中熟悉的,符號性的卡通,手,眼,臉,那可以隨便,想怎麼畫就怎麼畫,自己玩兒的高興,覺得自己畫出了感覺就成。
----下面是正式的回答內容---
在畫畫上,我會建議一般的業餘初學者,按照臨摹-寫生-再臨摹-再寫生的步驟來回滾幾個回合,你看,至少大概在頭兩年的階段,是絕對不會提「創作」這個詞的。說實話,一般成年人業餘愛好畫畫,投入的時間精力都極其有限,短時間內能拿好筆就不錯了,否則也是太小看科班的人非熬到大四才能拚死做一個所謂的「創作」出來的努力了。
臨摹已經是繪畫最最簡單,最最基礎的入門方法了,現成的畫樣子擺出來,十個人里有九個人都能描得一絲不差,這事兒根本不需要什麼過人天賦,而且描得像,對於初學者來說也是個信心上的鼓勵,本來看著很複雜覺得自己根本拿不下來的畫,結果花點耐心就能搞定,自己看著喜歡,送別人得意,兩相得宜。
但是注意,我說的是「描」,我沒說「畫」。這個階段我們其實還根本就沒正經畫畫,不過是在做一些轉轉手腕,扭扭脖子的賽前熱身運動罷了。以水彩為例,初學者臨摹階段主要要解決的問題,一則是熟悉材料:紙張什麼樣,紋理多粗重量幾克,毛筆怎麼拿,下手輕重分寸在哪,水份和顏料的配比怎樣合適,顏色都分別叫什麼名字,這些既基礎又瑣碎,但卻會在所有漫長的今後中,每一次畫畫都遇到的問題。二則是從臨摹開始,可以盡量不要破壞你對畫畫這件事的全體感性認識,盡量每次畫一幅完整的畫,一個完整的對象,而不是一上來就從密集的分段分項練習開始,對保持好奇心和興趣也是至關重要的。
最簡單,最基礎,最容易保持興趣。你說,臨摹對繪畫有幫助嗎?
明確了這三點,對要選擇的臨摹對象也就很明確了,挑一張你一直覺得動心的畫,難度上可以諮詢老師,老師可以根據你的喜好在這個方向上給你調整降級,找到一張適合你程度的畫稿去畫就好了。
我知道接下來你肯定要問,那臨摹是不是一定要一模一樣,越像越好?
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隨便你!你看梵高臨摹米勒,簡直接近改編,張大千臨摹敦煌,又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無非是個性使然,所以像不像因人而異。說真的,我敢打賭,這世界上能把米勒這幅畫臨得更接近原作的絕對一大把一大把的,但是能把米勒臨成梵高那樣的就只有梵高一個。臨摹作為學習方法的存在,永遠是帶著腦子而不是只帶著手去實踐,永遠是你,和原作者之間意會言傳的交流。否則,人肉複印機也沒多大意思是不是?
梵高臨摹米勒的《午間休息》, 你可以看一下,他在臨摹的過程中,努力地做了多少自己創造性的改變,以至於他的臨摹作品,有些比原作還要有名。你說,這種臨摹算不算一種創作?張大千臨敦煌的事兒網上隨便搜搜都能搜到,我就不多啰嗦了。舉例在這裡只是為了說明,作為一個現代的畫家最好的地方在於,你可以通過臨摹,跟著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最優秀的人學習啊。只是對大多數業餘愛好者來說,還遠遠達不到有意識地從臨摹對象身上去揣摩意圖,創作手法的糅合,以及汲取思想的地步罷了。
那麼你問題的第二部分,為什麼臨了一段時間回去畫畫發現自己變差了?
這個疑問的回答可能有點殘酷,請不要見怪。
答案就是——因為你原來其實就並沒有會畫畫... ...並不是臨了一段時間以後再回去退步了,而是你臨了一段時間以後意識到自己的水準了。
我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啊,比如你原來能寫一句「蒼茫的天涯我的愛」水準的詩,後來為了提高文化水平背了一些「紅掌撥清波,曲項向天歌」,這個時候你可能覺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嘛,我也能寫,結果發現只能寫成「紅掌清波我的愛」... ...那感覺是太差了,覺得自己原來至少還能跳兩下,為啥現在連爬都不會了。而目標中的自己,可是要「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
怎麼說呢,請不要氣餒,至少能夠意識到自己原本的水準,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啊,你說是不是?再不濟,咱們的欣賞水平也提高了啊。眼界不到,手和心就更跟不上了,對好壞的認知也是一步步來的。
最後回答一下,是技術問題還是心理問題?
我其實往往都不知道要怎樣規避這樣的提問的。畫個畫,真的沒那麼多心理問題。你畫畫的時候愉快嗎?愉快就繼續,自己覺得自己畫得好就拿出來求表揚,被大家贊了就得意得意,想想自己還有點小牛逼呢,不是很高興嗎?不愉快就不要勉強,哎呀我今天怎麼畫的像屎一樣,默默的撕掉別給人看見就完了... ...在我們這個入門階段,我真不明白,這事兒能帶來多大的心理問題?
充其量... ...也就是擔心自己畫的不好給別人笑話?那別人笑話了你還畫不畫?畫畫這麼孤獨直面自己的事兒,心理活動那麼劇烈真的很傷神的,高高興興去畫就完了,紙筆都是你自己買的,我願意揮霍別人管不著啊!
再有,誰說過畫畫就只是個技術累積的問題了?把臨摹當作初級才做的事,創作當作高級才有的特權,本來就不對。家裡有小孩的都知道吧,再初級的畫者拿起紙筆一陣亂塗也得算創作啊,再高級的畫家兢兢業業臨摹也是常有的事兒。
所以,希望基本上我都回答到了。我的建議還是很簡單,不要割裂直覺經驗,從臨摹入門開始,如果感到氣餒,就回頭畫畫自己喜歡的「創作」,哪怕很幼稚無聊也無所謂,因為畫這個你最來勁。兩者並進,既不要小看自己,也不要小看畫畫這件事,認認真真地去玩,希望你能真正享受這件事帶來的樂趣。首先謝謝 @竹君 邀請,她邀請的好幾個問題我都沒有答。最近我真是在刷知乎,太懶了。@cloux victor 如果你是一開始就是想吵架,那麼我不奉陪。如果你想提出觀點討論,那麼非常歡迎。
1.靠目力對比,選到儘可能準確的顏色。
2.按參考圖片,把選到的色塊擺放到相應位置。
這不就是
照參考把每個像素點放在相應位置,如是一一拼接完成
你自己都說
可是正常人類不會像你說的這樣畫畫!
所以我看到的是你把我的臨摹界定為一個狹隘的範疇。如果答案中的矛盾和你的語氣是因為激動,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也就是這樣,我才懷疑你是不是就想吵一架。希望不是。
首先,我答題時把臨摹和創作分開講,創作問題沒有深入。原因是:這兩者在某些層面上來看可以認為毫無關係。因為我下面說過創作是從素材積累中調用,那麼事實上有多少用多少,積累方式本身就不局限於臨摹。
一味只是求『臨摹得一模一樣』
我並沒有泯滅理論的重要性,我在其他答案中講過無數次。但是本問題在討論臨摹,我不想重申理論或者觀摩的問題。我以後的答題不會重申之前答過的內容和觀點,可能會深入,但不會反覆搬家,因為我不希望大家每次都看相同內容。
我為什麼強調一模一樣?因為現實就是,你如果不去學習相關理論,不去思考畫面下的結構,你不可能做到一模一樣啊?所以在糾結」這塊怎麼畫不像「的過程中,你自然會去尋找深層的原因。理論和技法的學習是隨著實踐的過程自然而然的出現,並相互推進的。
你
認為的先有理論知識學紮實,再開始實踐。這是我倆對於教學法問題的核心差異,前者類似美國「人人生而平等」底下的通識教育。從我個人經歷,我認為這種教育
方式放在今天是不合適的。比如視覺藝術中,一個平面構成,一個色彩理論,幾年都講不完。但你用得到所有的知識嗎?我認為不會,你會隨著遇到的問題,掌握自
己需要的理論,去臨摹自己需要的素材。所以這其中是一個高效的知識過濾和篩選,基於的背景是今天信息的爆炸和泛濫。
稍稍伸個脖子就能看到很多臨摹地似模似樣(猛一眼甚至連風格似乎也成熟地像畫過十幾年畫一樣),但脫離參考畫得就一塌糊塗直接蒙B的畫者。
這就是我說的臨摹個大概的問題,我答案就是在反對這種方式啊。
所以如果你認為我語氣不好,那麼至少你自己用一個平和的,不像我一樣「專橫」的語氣。扯完了,我想說我為什麼答這題。
我一開始學畫的時候,我第一幅臨得是莫奈的《喜鵲》。我上午就臨完了,但改到了晚上八九點,老師還是認為不滿意。我覺得我畫的挺像的啊。因為我一直沒意識
到:實際上差得就是那麼一點點兒,雪的色彩需要偏黃一些,而不是一個單純的藍色就概括了。我當時想:第一次臨嘛,到個大概就差不多了,畢竟人家花了多少
年,你一時也趕不上。很大的一個錯誤就在此。實際上繪畫很多時候就是一些微妙的關係和變化最為動人,你每一筆都是「差不多」總體上就大不一樣了,所謂「失
之毫釐謬以千里」。後來幾年後,我在奧賽看到這幅畫的時候,很感慨:書和圖片是永遠不能還原真實作品的,有機會能臨原作就好了。當然回頭一想,當時自己就
是不明白,「偏黃一點兒的藍和偏橙一點兒的藍」在藝術看來是有很本質的區別的。
後來去英國那段時間是我對很多看法觀念的一個反思。英國整
個教育非常強調個人在自己方向上的深入,背後的理念論述起來很長,不說了。那邊並沒有我們所謂的」通識教育「,藝術院校中技法和理論部分會作為鬆散的
workshop來講,老師的指導更多體現為評價這一塊。我們當時的玩笑是(我學的是建築):"為什麼人家的課從來沒有力學,沒有結構,我們又學數學又學
物理,最後圖面出錯的總是我們?"
我們的所謂「通識」真的只是「識」,最後要用的時候怎麼都用不上,別人不可能知道你要學多深。所以學習是個終生積累的過程,減肥也不是吃飽了再減啊?
已經比原答案還長了,對不起各位讀者。
--------------------------------------------------答案正文----------------------------------------------------------
這個問題一個字回答「有」!看見這道題真是惱火,就像老師那種「重要問題講了好幾遍了,怎麼還是不理解?」再看題干感覺自己臨摹不少,而且也能畫的挺像,但自己畫就畫得很醜,水平一點沒提高
這種情況根本不存在,好嗎?
當你能臨的很像的時候,你畫的不可能難看!我聽過的問題只有「為什麼臨了好多次,這個地方還是不像?」「我覺得每個細節都對啊,怎麼看畫面就是不像呢?」「這個地方我改了好多次,怎麼畫也不像。」所以,重點是你臨得到底像不像。臨摹要向最完美去靠攏,不分階段,即使第一次畫,哪怕時間再長,改得再多也要儘力追求一模一樣。至少是你目前水平看上去的一
模一樣。如果你只是臨到七八分,感覺大體差不多,那相當於白臨。因為這時,你沒有嘗試攻克你現階段的難點,下次它還是難點。繪畫是一門技術,真的沒有多少
理論,核心就是反覆的練習,熟能生巧。看優秀作品是提升眼裡,臨摹就是練習手的靈活度。這個線條轉折你能看見,你就能通過反覆練習畫出來,創作時就知道去用。任何學習都是這三個層次「了解」「掌握」「運用」所以,你臨摹得「一模一樣」了,不可能自己畫很醜。
但
繪畫的提高不能只是考反覆練習,這只是從「掌握」到「運用」,在此之前還需要「了解」。這就是觀察力,你能看得出作品的細節。隨著你學習的深入,你能看到
一幅畫面中的內容就越多,這時你對「一模一樣」的標準就提高了。你如果隔一段時間臨同一幅作品和原來的比較,就會知道自己提升了多少。可能當時還認為「好
像」的作品,現在來看十分的幼稚。
關於「創作」
首先,我個人是唯物主義的思考方式,如果你不贊同沒必要往下看,因為你一定覺得這種看法完全不合理。所謂「完全原創」這種東西根本不存在,」創作「只是不同元素的組合罷了。你不可能創造元素,也不可能運用自己不知道的元素。這是我所有回答的基礎。如果你可以憑空,或憑藉靈感創作,那麼臨摹是根本沒有意義的。這也是我不支持狹義的「天賦」的原因:你不可能在不了解的情況下,掌握和運用。
所
以在創作之前要有材料或者說元素,你掌握的材料有多少,你的選擇餘地就有多大。「專業級的professional」藝術教育應該是教導」挑選「的原則,
也就是這麼多的元素,怎樣挑選組合。這是個減法的過程,前提是你有材料可挑。這也是我強調自學或者初學者應該去做的,儘可能多的積累素材、技法、能
力......這些東西需要長時間練習,個人努力非常重要。當你積累的這個素材庫足夠大,你不可能畫得很難看。也只有過了「畫不出來」這一關,我們繼續談
怎樣畫比較好的經驗才是有意義的。
積累所謂元素或材料的方式非常多,臨摹有優勢在於:1.來源直接:這是被你認可的畫面處理方式,相當於
一個現成的,不需要轉化的圖面效果。2. 有成就感:因為都畫成了,那麼畫面自然不會差,所以你已經知道畫面效果了而且註定是個成功的效果。
繪畫是無數技法的小細節,你不需要所有的技法,你一生也只用得到極其微小的一部分,所以你自己去選擇你喜歡的畫面效果,從而挑選所需要的技法是更高效的選
擇。
如果你是「初學者」,認為自己畫不好,無非就是這個素材庫太小了(你知道的能畫好的方式太少了或者你掌握的能畫好的方式太少了)。
最後題外,我想說說對自己繪畫的評價。當每次起筆(尤其是這段時間長期沒畫,然後突然想勾個草圖或者記個東西的時候)我都會想「我擦,這個線條也太他媽丑了」。你在盯著當前作品的時候,你很難去
做個客觀的評價,而去評判目前和以前的水平更是不可能。這時,你可以拿出自己上一次,一星期前,一月前,一年前的作品,你馬上就可以看出自己的進步。不用
太長時間,一年前的作品你都會震驚「艾瑪,當初怎麼這麼畫呀?手怎麼這麼僵啊?」一定不要丟掉自己任何一幅作品,每次都記得畫完,再不喜歡也要存好。一個
問題當時可能怎麼也解決不了,後來突然就明白了。
多圖預警
目前高票答案都說臨摹是有益的,我來提點不同意見吧。
先說結論:臨摹所能獲得的益處大多是技術上的,這些益處不通過臨摹手段也可以獲得;而臨摹養成的一些用筆用色與構圖的習慣對於以後獨立創作不利。
(本文在經作者許可並且註明作者與出處時可以免費轉載,未經許可轉載者視為自動接受按照每千字付給作者500元人民幣稿費的條件。你丑你抄襲)
一提到臨摹,一般想到的是:通過對一個作品的模仿與學習,達到掌握這幅作品的技法以及理解藝術家的構思的目的。有一點需要明確,就是臨摹不同於簡單模仿。臨摹一般作為一種藝術學習的手段,目的是以一個作品為例子進行學習來為以後自己創作打下基礎,是手段不是目的。feifeiRun的答案很贊,但是她所提到的梵高「臨摹」米勒的作品我認為並不能算作一般意義上的臨摹,而是再創作了(這個例子以後還會再談到)。臨摹一般被認為有如下技術上的益處:
1: 學習技法:包括材料使用,用筆用色與繪畫流程等2: 學習構圖3: 學習理解「為什麼某個地方是這麼處理」的問題臨摹本身並不能有效達到上面三個目的,而且上面三個目的不通過臨摹也可以達成。下面來談談這三個誤區。誤區一:只要臨摹出來的結果和原作很像,就認為學習了原作的技法。舉個栗子,比如小明同學看到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天頂非常不錯,要臨摹其中的這幅作品
於是小明同學拿出畫筆畫布與他喜愛的溫莎牛頓顏料,臨摹了一幅。那麼恭喜他,他什麼技法也沒學到。為什麼呢,因為西斯廷天頂不是油畫,是fresco。fresco這玩意的顏料調和劑不是油,是石膏! 所以也沒法像油畫那樣一層一層畫,因為石膏乾的快,所以一次只能畫幾平方尺的地方;而且因為石膏分層還容易脫落,所以必須一次畫完。造成的後果就是,你如果拿畫fresco的方法畫油畫,幾乎肯定會被老師批;要是拿油畫方法畫fresco那麼你肯定沒法畫成。
fresco還有一個坑爹的地方就是石膏只能有效調節少數幾個顏色,那麼米開朗基羅是怎麼把那麼多顏色畫上去的呢?答案是fresco-secco,就是在石膏層上面用膠調合顏料上色。了解西斯廷天頂歷史的朋友看到這裡可能會有靈光一現的感覺;沒錯,那次著名的西斯廷天頂畫面清潔被一些人指責清潔過度,傷了fresco-secco。
那麼如果小明臨摹的是油畫是不是就可以簡單一點了呢?也不見得。下面是一幅透納的畫
透納標誌性的空靈通透的畫風。這是一幅油畫,沒用什麼其他種類的畫材,但是如果拿起筆就用亞麻油畫肯定出不了這個效果。因為透納十分喜歡的一種調合劑叫做megilp,用調和油和樹脂熬制,出來的效果是類似果凍的半固體,幹了可以出現類似於彩色玻璃似的半透明畫面。順便說一下這種材料含鉛量爆表。我啰哩啰嗦說了這麼多,是要舉例說明:單獨看著一幅完成的作品臨摹對了解學習這幅作品所使用材質的作用十分有限。而要達成特定的畫面效果就一定需要合理運用恰當合適的畫材。畫材的種類與使用方法比較龐雜,需要單獨來進行學習和掌握,這個過程與臨摹關係不大。
此外,單看完成的作品也無法了解一幅畫的作畫流程。這次用大神維梅爾的畫作栗子
嗯。。。帶珍珠耳環的少女。。。跪了。(私貨推薦同名電影)曾有人問我,說維梅爾大神畫中人物的肉色(flesh tone)好難調出來啊。確實,這顏色難調,因為不是調出來的。
維梅爾時代的荷蘭畫壇通用一種叫做flemish method的作畫流程。Flemish是當時對現在荷蘭與比利時地區的稱謂,所以管它叫」荷蘭技法「也是可以的;這種繪畫流程和義大利文藝復興的油畫流程也很相似,此外不同畫家的具體方法都有些微差異。
那麼這種「荷蘭技法」到底是什麼樣子呢?下面是一個用這幅畫演示這個繪畫流程的圖片:
(圖片來源Vermeer"s Artistic Technique: Painting an Oil Copy of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原帖有非常詳盡的演示。侵權刪)圖片顯示的流程如下:
(1)在素描稿人物輪廓上打出小洞,然後用碳粉把素描稿透到畫面上。(2)用單一色的冷色調畫出油畫版的「素描」,明暗關係和形體都要在這一步解決。(3)-(5)逐漸用多層的半透明色(glaze)罩色,逐漸顯示出想達到的色彩效果。此外還有兩點補充,一個是暗的區域是使用多層的半透明色逐漸畫出而不是一層搞定;二是當時荷蘭多用淺灰色作為畫底,所以原畫畫底很可能是淺灰色。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個流程清楚以後並不必用臨摹的方式進行練習。此外還有一點客觀條件限制對於臨摹,尤其是國內對油畫的臨摹十分不利。這就是:臨摹要對著原畫臨摹啊。兩個原因:第一個是圖片與印刷對於原畫圖像的還原會有失真。這個很好理解,質量再好的相機和膠片或者數字底板都無法無損失地還原色彩,而且相機只能提供一個角度的視角--導致很多有立體感的筆觸無法有效還原;印刷出來就又損失了一層。第二個原因是圖片或者印刷品大多數無法準確還原作品的真實尺寸。我在畫冊上看拉斐爾地雅典學院的時候感覺佩服,後來有幸在現場看到馬上就有一種「願為青藤門下走狗」的心理, 根本就是兩個視覺觀感。以前曾經在畫冊上看到過一幅人物立像,但是感覺頭部和肩膀的比例有點偏大,後來看到原作感覺比例就對了--那幅畫估計有四米多高。。。這兩個缺點對於技法學習是大缺陷。誤區二:臨摹是學習構圖的好途徑。(to be continued ... 無恥等贊數中 )感覺題主是初學者或者愛好者,那請容許我用最通俗的方式回答這個問題
臨摹對創作有幫助嗎?
答:有。為什麼題主覺得自己臨摹很像,自己畫卻依舊畫得很爛甚至更爛了?
答:因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打個最基礎的比方:
你可以照著描摹一個人畫得七七八八,但是你其實不知道人體結構,也不懂光影原理,那麼你自己畫一個人照樣畫不出來。如果你描摹一幅風景畫可以畫得七七八八,但是你不懂得色彩原理,自己畫一幅風景照樣畫得亂七八糟。拿設計品舉例可以再比如得極端一點:比如你可以臨摹一個logo臨摹得七七八八,實際上你自己不懂設計原理根本設計不出logo 。再比如你可以模仿櫥窗里雜誌上的模特搭配衣服搭配得幾乎一樣,但你不懂得搭配原理,下次自己搭配可能東施效顰搭配得甚至更丑。從我打的比方里題主看出什麼來了嗎?
臨摹的意義不僅僅在於臨摹得一模一樣,也不僅僅在於學會使用材料,而是在臨摹的過程中更深的理解繪畫的基本原理,學習和體會別人作用這些原理進行創作的方式和過程。
因此,臨摹有沒有幫助?有,但需要在臨摹時動腦筋,不是死死照著臨摹而已,題主明白了么?
再往下講就得講到真正的藝術創作是如何進行的,什麼樣的作品我們稱之為藝術,什麼樣的人我們稱之為藝術家自己為什麼等等問題了,如果要講恐怕太長,以後有機會再說吧。必須能。臨摹是繪畫最重要的學習方法。鍛煉有二,一是你的觀察能力,就是如何把你看到的表現在紙上,臨摹別人的畫就好比抄寫,但怎麼抄的一字不差就是你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協調。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繪畫語言的學習。對光影的處理,對線條的處理,對體積的處理,你的用筆,對比度等等,這些都需要學習,不可否認,不臨摹也可以獲得自己獨特的語言,但那就好比瞎子走路,弄不好就走偏了。我們現在的各類藝術形式都是在很多前輩的貢獻上發展,就是所謂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有些人什麼都還沒學懂,就想搞創新搞創作,認為自己就能顛覆歷史了,這是認識論上的錯誤。
一個大量臨摹的會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在臨摹中體會畫面跟寫生中的從無到有是不一樣的。好在我們有那麼多優秀的作品,可以讓你在這條路上不斷學習。臨摹是一門專門的學問,臨什麼怎麼臨,技法如何掌握,先後順序等,需要師傅講要領,不然收益很低
張大千臨摹石濤的畫分不出真假,終成一代大師!
沒有一個滿意的回答…大家似乎都搞錯重點了
臨摹到底有沒有用,是取決於你臨摹的方式啊!
臨摹一張畫的目的不是要「跟原作一模一樣」,我也很不贊成用五六個小時來臨摹別人一個小時就能畫完的東西,這他媽就算畫得一模一樣,是真的沒什麼卵用好嗎?
臨摹是要動腦的。
臨摹的用處是「解決自己不會畫的東西」,臨摹一張畫,總要找到這張畫里值得學習的地方,你若是根本看不出這張畫里哪裡畫得好,去畫它有什麼用??比如這張畫的人物透視對我來說很困難,我就會在臨摹的時候仔細研究畫中的結構並爭取記住;或者我不會處理紅色調,就去找牛逼的紅調作品,也許就能在調色的時候發現「原來這幾個顏色放在一起效果這麼好」。
所以,選擇好的臨摹對象也很重要,某一位答主舉了很多的確不適合臨摹的作品,那不臨那些不就好了?既然不知道別人的作畫過程,按照自己的方式來不就好了?試想你的老師在你旁邊畫畫,他畫一筆你畫一筆,這樣的方式是傻逼么?我們的目的是「用自己的畫法來達到大師的效果」,否則才會出現「臨摹得很像,自己畫卻很爛」的情況。
當然,你也可以不帶目的的去臨摹,這時是為了「找感覺」,體會一下筆觸等等。
以上。當然有用啦。
有一天,你靈光一現,想要畫一匹身穿鎧甲,能飛的大馬 (????)
你覺得,嗯,想法不錯,是你自己的一個創意,很酷你立即動筆開始。可是,馬的骨架肌肉結構是怎樣的呢…鎧甲的金屬質感是怎樣的呢…要飛應該長個翅膀?翅膀的結構???羽毛的結構???飛在空中的物體又有怎樣的投影…腦子裡已經成型的東西,怎麼畫都畫不好。哪怕找來了馬的照片,翅膀的圖片,依舊拼不到一起。你覺得腦子裡一團糟。把紙撕了。我覺得,臨摹的意義不在於和範本像,而在於快速掌握質感結構等一切表達方式。你只是臨摹,卻沒有想 " 這裡原作者為什麼要這樣處理 " ,就是做了無用功。
建議題主多臨摹多寫生,不僅動手,還要動腦。然並卵,你背課文背一百遍,會了吧?讓你寫個同樣水平的呢?
有用。臨摹一來訓練你對形的把握,二來通過刺激你學習優秀作品的長處來提高你的繪畫能力。
雖然繪畫這門藝術永遠是創作而非臨摹,但是任何一個優秀的畫者都必須經過大量循環性的臨摹-創作-臨摹-創作的訓練來提高了技術提煉自我風格。舉個簡單的例子:本人非藝術專業,不過畫畫一直是心頭好。上面這兩張都是08年高三暑假的臨摹,原圖是國畫課本上面的例子。我臨摹的時候基本保證了形不變,但是還是進行了一些自己的嘗試。比如我沒有用國畫畫法去臨摹,而是用鋼筆和水彩來表現原畫的國畫風格。我在之後一段時間的創作都運用了相似的手法,感覺非常有趣,對效果也很滿意,比如下面這幅。所以不要小看臨摹,也不要有走捷徑的心態。畫畫是個功夫活~有,當然有。至於題主你說
感覺自己臨摹不少,而且也能畫的挺像,但自己畫就畫得很醜,水平一點沒提高,還感覺比以前畫的還差。
我就直接告訴題主,那是因為你臨摹的時候,手是在動,腦子卻沒在動。若是你以為單純的複製別人的作品就能提升自己,那你還真是想多了。
記得以前一個教我畫畫的老師總是動不動就說「多觀察!多思考!」當時腹誹的不行,其實後來想想,這還真的是最簡單卻又最不簡單的的方法了。
如今我把這句話送給題主,至於說怎麼思考,這他媽還真是個高深的問題,於是省略。。。。。。(好吧我承認其實我就是懶得整理了,其他答案都有零散提到,題主你先將就著看看= =) 若是方便 題主可以將你臨摹的和自己畫的發給我看一下,理論性的知識結合到實際畫作當中大概更容易理解。 筆者雖然水平不高,但還是很願意幫助題主。推薦幾個大師的畫作門采爾(算是筆者的第一個老師)安格爾康波夫最後的最後,作為一名受過藝考考學教育荼毒的學子,筆者真心建議題主同時也是對所有熱愛美術的朋友說,別按照那樣的套路了。也許你會因為沒有接受專業化的訓練而畏首畏尾,但你的得記住,這說不定就是你的優勢。======================================================================水平有限,歡迎交流
1.練習畫畫臨摹寫生,對創作有幫助嗎?
答曰:有。你的問題我敢拍胸脯是就是畫的少,而且沒用腦。2.感覺自己臨摹不少,而且也能畫的挺像,
答曰:你知道畫畫是為什麼麽?畫的像沒有一毛用(有半毛用,汗),畫畫畫的是關係,你看畫,讀畫,你得瞧出裡面關係來(你問我畫里有什麼關係?自己百度去吧)畫的頭髮絲都一毛一樣,你乾脆照相得了。好,到此處,我得澄清個事情,畫畫有很多追求,不管你追求什麼我都沒資格說你不對,這個不對,我只能說說我的想法。我沒有歧視,鄙視的意思,不要對號入座。
3.但自己畫就畫得很醜,水平一點沒提高,還感覺比以前畫的還差。這是什麼原因。
答曰:是因為你沒有處理畫面的能力,你把上面我講的第2點搞搞清楚,你就從這層境界出來了。4.是純粹的技術問題還是別的因素?
答曰:就是我上面說的原因,無他。歡迎打擾,我是苦逼狗。因人而異,對我來說,幫助極大。無論是臨貼還是臨畫,都是在學習一種美的結構——結構是骨架,技巧是血肉。骨架紮實,作品自然端正。臨摹記憶對於你如何搭建一副堅固的骨架大有裨益。前提是你有用心在揣摩你所臨摹的原作,而不是機械的重複線條。思考,融會貫通。比如畫衣褶,不同材質的服飾垂墜的感覺不一樣,線條或細軟流暢或堅硬飛揚。臨摹多了,當你自個兒畫自己腦海里所想之物時,能夠快速調取當初的記憶併合理運用,臨摹的作用就顯現了。若是覺得下筆吃力,估計還是你腦洞不夠大,心裡沒有畫面頭腦空空一片,手上怎不遲疑呢?
個人感覺不在臨摹,更重要的是「觀」摹
肯定是有,我覺得重點在於對細節的追求,靜下心來踏踏實實的臨摹,哪怕花比較長的時間,也一定要臨摹的一模一樣,在臨的過程中就會領悟出原作者的想法和技法etc,這些印象留在腦中,再創作時就會有靈感和依據。如果每次臨摹只是大體湊合,比較相像的狀態,而從不深入鑽研思考,就沒辦法level up咯。
設計圈不是流行說先抄後超嘛,也有點這種意思。哆嗦著手碼完了這段我在知乎上的處女回答,不管說的有沒道理,也求點個贊讓我興奮一下吧~(=?ω?)?那是因為「你以為臨摹的很像」
推薦閱讀:
※請問有哪些適用於初學者臨摹的靜物素描作品集?
※適合繪畫者自學的人體結構教材有哪些?
※畫畫時畫面太油怎麼辦?
※為什麼有的人理論水平與實際作畫水平差距極大?
※關於臨摹一隻蘋果帶來的疑惑?
TAG:繪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