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股票在發行之後,股票的漲跌還能否影響到這支股票的上市公司?
有個問題想弄清楚,上市公司是在剛開始發行股票的時候就按發行價募集資金到自己的口袋裡了呢,還是說股票之後的波動還會影響到公司?
在一級市場完成發行後,從理論上說二級市場的波動是市場對於公司未來表現預期對時間折現的總和。上面這句話說得比較拗口,通俗的解釋就是:公司的股價代表著這個公司的未來價值,如果未來改變了,那麼股價也會改變。
因此從理論上說,股票的價格是受到公司的未來表現影響而不是反過來影響公司表現的。但在實際情況中,股票的短期價格也會受到情緒、突發事件、供需事件等特殊情況影響,出現背離公司未來價值的情況。而這個波動是可以影響到上市公司的,主要通過以下途徑:
(以下內容不考慮除權,股價約等於市盈率,可能會出現混用)1. 再融資:
上市公司向資本市場融資不僅僅只有IPO這一鎚子買賣,從融資額來說,再融資的量要遠遠大於IPO。引用一張之前發過的圖:
縱軸單位是億元。
而再融資的定價基準通常就是上市公司董事會作出再融資決議往前若干個交易日的均價,所以如果一家公司決定再融資,其定價會受到公司二級市場價格的影響。因此我們會看到一些公司如果在再融資前價格出現猛漲,往往會選擇停牌以防價格上漲過快過高,影響再融資的發行。因為再融資主要使用定增方式,投資者都是機構和專業人士,定價過高很容易導致再融資失敗。2. 併購
與上述同理,如果以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收購其他公司,對價參考同樣會基於二級市場表現。但和再融資不同的是目前換股收購的定價是相對比較固定的,併購重組委通常會將被併購方的估值控制在被收購方利潤乘以10~20倍市盈率(出於防止高溢價收購損害中小股東利益?)的區間。根據當前公司股價情況,會有三個大致的後續推演:(1)如果公司當前的市盈率比這個區間還低,併購成功的可能性就很低了。因為被併購方可能認為未來自己的股票升值空間過小;(2)如果當前的市盈率較為適中,公司未來估值能夠進一步提升的話,被收購方的股東對手中換來的上市公司股票會有比較好的升值預期,也會更容易促成交易的達成;(3)如果公司當前股價過高,可能導致被收購方認為股價存在泡沫,不願被併購導致交易失敗。舉個例子,比如某公司以100%換股方式出售全部股權。當前公司凈利潤1000萬,出售市盈率定價為15倍,那麼公司的對價就是1000萬*15=1.5億元,而上市公司當前每股凈利潤1元,收購市盈率定價為30倍(基於二級市場均價),那麼每股價格就是30元,用1.5億/30=500萬股,即向被收購方發行500萬股即可完成收購。
3. 基於股價的債權
很多貸款,例如大股東的股權質押貸款是基於股價的,如果像本次股災一樣出現急速下跌,導致大股東爆倉的話,將會導致資金方拋售股票,使得公司易主。而這個對公司的影響就非常大了。但是大股東相對普通配資戶的巨大優勢在於,可以停牌避戰。公司通過停牌交易可以尋找生機,這也是為什麼這次停牌潮範圍如此之大的原因之一。其他想到再補充。好問題,這個問題研究的最深入的大師應該是索羅斯。在金融經典《金融鍊金術》的第二章——股票市場的反身性中有較為詳細的論述。
問題中「股票的漲跌還能否影響到這支股票的上市公司」,這裡影響上市公司的含義太過豐富。我將簡化這個概念到上市公司的基本經營表現。
在傳統的基本面分析中認為公司經營狀況決定了股票的相對價值。交易價格和基本價值價值的差表現為尚未認清的,但已經被股票市場所正確預見了該公司未來變化(即對未來貼現)。基於此,基本面派認為:市場永遠是正確的。且股價是基本價值的函數。基於這種想法,股價是果,不能影響因。
然而索羅斯認為:我不相信股票價格是潛在價值的被動反應,更不相信這種反應傾向於很符合潛在的價值。我堅決主張市場股價總是失真的,不僅如此——這是對均衡理論的決定性背離——這種失真具有左右潛在價值的力量。我不否認市場市場顯示出神器的預示或者預期功能,單著可以解釋為參與者的偏向對事件過程的影響。這裡我用另外兩個主張取代「市場永遠正確」的迷信:- 市場總是表現出某種偏向;
- 市場能夠影響他預期的事件;
在從參與者情緒出發建立模型的過程中,難點在於參與者觀點是繁複的。我們將引入主流偏向——主流偏向是市場中繁複的偏向彼此抵消;引入基本趨勢——嘉定存在著一個無論投資者是否意識到都將影響股票價格的基本趨勢。基於這兩個概念,可以把股票運動趨勢想像成主流偏向和基本趨勢的合成。二者時間的相互左右則表現為參與函數和認識函數類似。基本趨勢通過認識函數影響參與者的認知,認知引起的變化有通過參與函數影響情境。在股票市場中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就是股票價格,股票價格變動反過來對參與者偏向和基本趨勢同時施加影響。即:存在一種反身性關係,股票價格取決於兩個因素——基本趨勢和主流偏向——這二者有反過來收股票價格的影響。股票價格和這兩個因素的相互作用並不存在常數關係(還是數學不夠暫時沒法發現?)常數不存在,均衡的趨勢也就無從談起。這三個變數其中沒有一個可以播啊吃不變,三變數可能是在一個方向上,接著又在另一個方向上彼此加強。
當股票價格變化加強基本趨勢,我們稱這個趨勢是自我加強的(正反饋),當他們作用於相反的方向時,則稱之為自我矯正的。同樣的術語也可以適用於主流偏向,可能自我加強,也可能自我矯正。
當趨勢得到加強時,它就會加速,當偏向的到加強時,預期和未來股票價格實際變化之間的差距就會擴大;當它自我矯正時,差異就縮小。股票價格的變動簡單描繪為上升和下降,當主流偏向推動價格上漲時,稱之為積極,當主流偏向和價格作用於相反方向是,稱之為消極的。上升的價格變化為積極的偏向所加強,而下降的價格變化為消極的偏向所加強。在一個繁榮/蕭條序列中,我們可以指望找到一個上升價格變化為積極偏向所加強的階段,和一個下跌價格變化為消極偏向所加強的階段。同時一定還存在著某一點,在這一點上,基本趨勢和主流偏向聯合起來,扭轉了股票價格變化方向。
而純基本面派的問題在於忽略了:股票行情的變化左右公司的經營狀況。(舉例說明,在今年A股股災中,某公司在高位進行定向增發募集資金進行項目投資,在股災後不得不取消募集或者增加募股數量保證資金募集總量。前者導致項目失敗,後者增大發行量,導致預期收益被攤薄。二者都是對公司經營狀況的影響。更嚴重的還有高位質押股票在股災中爆倉,導致公司實際所有人轉變——按照基本分析的假設,管理層及股東(有時候二者是一樣的)的變動也是公司經營狀況的重大變化。這種重大變動可能意味著投資者預期的重大變化,因為股價已經將預期貼現,並給了很高的估值,而股價的重大變動將對投資者預期由重大影響——跌著跌著把邏輯跌沒了)
參考:《金融鍊金術》第二章——股票市場中的反身性——讀書筆記 - 我看青山多嫵媚 - 知乎專欄瀏覽了一下大家的答案,覺得基本都說到了。我補充一個沒說到的吧。IPO之後如果不涉及併購增發之類的,理論上對公司除了名聲以外是沒什麼影響的了。但是管理層仍有替股東做高股價的動力。其中一個原因是部分高管薪酬是股權激勵,收入與股價掛鉤。
另外一點則是,公司股價持續低迷,尤其是在國外容易引起惡意收購。而很多公司被收購後第一件事自然是撤換管理層,為了包住飯碗自然是不能讓股價太低了
上面回答的基本可以了舉點實例就是最近的股災了高位停牌再融資結果大量股票腰斬人家覺得貴了再融資就失敗了融資失敗可能就會導致業績受影響,產生連鎖反應....
股價上漲,資產端上去了,就能承擔更大的負債端。
很多上市公司都用市價折扣之後二次增發啊,也有很多質押了公司股票的在股災後瀕臨技術破產(實際早破產了)簡單點說,如果還要再融資,股價有影響,如果不需要,沒什麼影響
公司上市的根本目的是募資,上市後其股權的流動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釋放,公司可以通過轉讓股權、增發股份、股權質押等行為進行二次及多次的募資,而這些募資的規模和股權稀釋程度都和股價是緊密聯繫的,所以說只要公司未來發展還需要募資那股價波動就會影響到公司發展。而個別公司僅通過上市一次募資到位,發展需要的支出始終小於凈利潤,錢多到用不完的時候就再也不需要從二級市場募資,而是通過分紅來反饋了,這時的股價波動是無法影響到上市公司的。
是的,IPO之後理論上就跟公司沒關係了,股票跌成屎公司賬面上也不會少一分錢。我想這才是題主真正想問的。
至於另外衍生的影響就是更深一步的問題了,可以參考其他答案。大家好像都沒有提到一點,大多數大股東是會把自己的股票抵押出去融資的,如果股價跌得太厲害,可能會被抵押的機構拋售哦,那樣就崩盤了。所以,股價波動一是會影響股東的抵押融資,二是抵押出去後,波動太厲害,會被借出錢的機構「止損」。
那些認為只要公司不進行後續融資股價下跌就沒影響的看法我不贊同,股價下跌本身就會對公司的後續股價造成影響,也就是會影響公司的價值。涉及到資本結構、代理成本、信號傳遞等很多很多方面。這裡簡單挑一個說一下吧。
股價下跌會造成後續融資成本增加、易引發併購(事實上,併購涉及到的因素很多,股價下跌並不是構成併購的決定性因素,僅僅只是增大了遇到危機的可能性而已)等方面,高票答案已經提到了,但即使在這些後續情況都不發生的情況下,股價下跌對公司的經營條件也會造成影響。
股票發行之後,在二級市場流通的股票與公司並不是全然分離的,股票價值構成了公司的權益資本,是資本結構的一部分。而資本結構會影響公司的價值,並進一步在股價上得到體現。相關理論比較複雜,簡單說兩句吧。
對於大多數同時存在權益資本和債務資本的公司而言,股價下跌會導致公司的財務槓桿相對增大,稅盾效應會帶來好處,但也會使得公司的財務困境成本增加,兩者一好一壞,最終是西風壓倒東風還是東風蓋過西風決定了股價在下跌的基礎上是稍有回升還是進一步下跌。兩個主要的影響:1是企業的定價估值,這個具體影響的方面多了,比如企業的融資活動包括股市再融資,銀行融資等等,還有企業資信評級方面等等,甚而企業重組併購、股權變更等等這些每個領域方向都可以寫書論著了,內容很多吧;2是關乎企業商譽,這會影響到企業市場運營、行銷、品牌等等也是很多了;還有其他的看各位補充了
在國內市場也就是個形象問題,感覺甚至連形象問題都不算,IPO之後資金都是在二級市場的交易者之間流動,與公司沒什麼關係了
推薦閱讀:
※搞金融容易暴富?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 2015 年 7 月 2 日尾盤「兩桶油」和中信銀行強行拉升?
※炒美股如何開戶?
※怎麼看待8.3滬深交易所將融券改為T+1限制日內迴轉交易?
※美聯儲加息會帶來哪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