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歌手發展到後期的風格都會走向電子音樂?


看到下面朋友討論爵士和電子。在我看來爵士和電子是兩個維度上的精深。

我們大致把現代音樂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嚴肅音樂,這一部分主要以學院派為主,沿襲無調性體系繼續向後發展。這一部分音樂我沒怎麼聽過,不敢妄言,相信也和題主的問題無關。

第二部分是廣義上的「流行音樂」,包括了爵士、電子、搖滾、民謠等等音樂風格。而在這一部分音樂中,爵士和電子的音響效果最豐富。爵士採用的是豐富和聲語言的方法,而電子採用的是豐富音色的方法,而這兩種方法全都有效地令音樂的音響效果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豐富的音響效果,用簡單的語言來說,就是不容易聽煩

實際上宏觀整個廣藝流行音樂界,關鍵的一個矛盾就是新鮮感與熟悉感的矛盾。這個矛盾在聽眾和創作者身上有不同的體現。

對於聽眾來說,如果熟悉感過高,則曲子「爛大街」,聽起來沒有新意,不會喜歡(當然,在中國這個新興市場,大家音樂審美尚不成熟的情形下,沒有新意的曲子大家也挺喜歡的);而新鮮感過高,則歌曲顯得「怪異」,因此也不會接受。

對於創作者來說,「熟悉感」意味著他在創作中的Comfort Zone,而「新鮮感」則意味著他對創作技法的挑戰。如果他過於偏向熟悉感,則會淪為保守不前的人;而如果過於偏向新鮮感,商業上則較容易出現失敗。

題主所說歌手發展到後期,也即他們對自己原本的風格已經能夠熟練掌握,這時作為一個有追求的創作者,他所追尋的自然就是穩步提升自己創作的「新鮮感」,而在這一方面,爵士和電子因為音響效果最豐富,故而能夠最大程度地提升新鮮感。接下來的問題就是這個創作者本身能夠多大程度上把握自己原本風格(也即熟悉感)和新風格(也即新鮮感)的比例了。

現在爵士音樂人玩電子的也逐漸變多,原因一樣。電子音樂人玩爵士的反而比較少,大概是工科腦袋搞不清楚那種feel吧。


卸腰。

因為現在電子樂是潮流。唱片公司為了市場,就會把歌手向著潮流的方向打造。

而且電子音樂的曲子具有很強的production copyright,也就是一首歌的伴奏的版本很獨特。如果我用傳統樂器,我隨便弄個樂隊也可以做出自己的版本,不方便區分和版權管理,但是電子音樂因為製作人的作用很大,所以每個製作人擁有自己的mix版權,各種remix的版本也方便管理。


因為主觀上能裝逼客觀上技術性高啊

又或者為什麼很多歌手發展到後期都會走向爵士?

打後期懂嗎,先知玩得再溜能打後期嗎?是不是要換劍聖換牛頭?


我噶從電子舞曲唱到爵士去了果然不是討論範圍內的。


推薦閱讀:

如果讓你來重新安排林俊傑的專輯構成?
如何評價歌手丁當的唱功?
如何評價林俊傑在《夢想的聲音》第二季演唱的《至少還有你》?
如何看待林俊傑的唱功?
Nightwish 還能被稱為「哥特金屬」嗎?

TAG:音樂 | 電子音樂 | 歌曲 | 流行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