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普通男性要留下父系後代到今天,有多大概率?

前一段時間翻看自己的家譜想到的問題。大致交代一下我家族的背景吧:

家族時代居住在山東西部一個普通小縣城(現在是小縣城,幾百年前還是不錯的,我就不詳說了),祖上是洪武年間的山西移民(這個據我估計至少在山東西部地區是相當普遍的),根據家譜記載,一共有兄弟八人來到了山東,其中一個就定居在了我的家鄉所在縣城下邊的農村,自然就是我的直系祖先了,再往前只能追溯三代先祖然後就斷了,不得不說有點小遺憾。

現在家族的情況是:最初定居的地方發展成為一個不小的村落,有兩千餘人,村民不出意外大部分都是同姓本家,不僅如此,家族在繁衍過程中還擴散到了其他的好幾個村莊,那幾個分支人數也不算少,這還不算最近幾十年來走出農村,遷居各地的一些人。我閑極無聊,大致根據家譜推算目前活著的家族成員,只算男性,也在千人上下,當時只覺得古人開枝散葉再正常不過,不過最近突然一想:如果每個古人都和我的祖先一樣,六七百年間就將家族從一個人繁衍到了上千人(只看男性子嗣),結合古代和現代的人口數據,顯然是不可能的,那只有一個解釋,事實上絕大部分古代男性,沒有留下自己的直系男性後代(注意我所舉的例子里也不過才繁衍了幾百年而已,推廣到中國古代數千年的歷史,兩千年前一個古人的子嗣可能現在會非常多,那隻能說明有非常高比例的同時代男性沒有直系後代活到今天),想想還是覺得挺恐怖的。

我也知道那個著名的亞當理論,所有人(僅在y染色體上),都是大約八萬年前一個男人的後代,不過我畢竟覺得那是太過遙遠的原始社會。沒想到轉回到僅僅只有幾千年歷史的中國古代文明社會,這個理論也依然高度吻合。我自覺從洪武年間到現在幾百年里,家族沒出過什麼著名人物,不太可能存在什麼名人效應,即便如此祖先依然在幾百年後留下了如此多的直系後代,按照這個邏輯繼續推理,一個兩千年前的著名人物,若是不遭大的變故,他的直系後代現在可能非常之,換句話來講,如果每個人都能夠一直往前追溯自己的直系祖先(只說父系),最後極有可能發現中國十幾億人的直系祖先不過是漢書上那區區幾百人(可能還會更少)。

廢話太多-_-||,觀者見諒,不知道我這樣的推斷對不對?

PS:一個男人的Y染色體不代表他的全部基因,可能他沒有直系男性後代留下,不過很有可能他的其他基因卻廣泛分布在中國人的基因庫中,我沒有絲毫只按照Y染色體來判斷是否是他的後代的意思,不過是突然發現在擁有比較高度文明的中國古代社會,基因的「生存競爭」依然如此殘酷,很可能兩千年前的幾千萬男人,最終能延續至今留下男性後代的可能只有幾百人,如此高的淘汰率讓我很震驚,再合理推廣到其他人類基因也擁有同樣恐怖的淘汰率,莫非同刷知乎的諸位,在遙遠的將來,能將哪怕一星半點基因傳下去的都寥寥無幾?-_-||


1、看過一條出處不詳真偽不詳的帖子。

大意就是講,現在這個十四億人口大部分是清前期社會上層的後代。

以此類推。

2、看當今姓氏人口普查排行。從人數最多的往後頭數,數數幾家的姓氏是曾經的國姓,又有幾家的姓氏曾在氏族譜上具有一席之地。

3、俗語云: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

不是說有錢人家到第三代就敗落,也不是說窮人家到第三代就寒門出貴子了。而是指在古代嫡長繼承的環境下,到第三代時分家,就會有人跌落階層了,好比一個村子,族長家裡的佃戶和奴婢很可能就和族長是一個太爺爺的兄弟姊妹。

而窮不過三代呢,就是指窮人家繁衍到第三代時就可能因為窮而娶不上媳婦繼而斷子絕孫了。

(更正:三應該是指很多的意思)

結論:大家其實都是名門之後。


題主問的這個問題是很有趣的,得出的結論也是正確的:

我閑極無聊,大致根據家譜推算目前活著的家族成員,只算男性,也在千人上下,當時只覺得古人開枝散葉再正常不過,不過最近突然一想:如果每個古人都和我的祖先一樣,六七百年間就將家族從一個人繁衍到了上千人(只看男性子嗣),結合古代和現代的人口數據,顯然是不可能的,那只有一個解釋,事實上絕大部分古代男性,沒有留下自己的直系男性後代。

明代洪武大移民之前,山東幾乎沒什麼人口,現在絕大多數村落,均是明初移民而來,證明當時真的是「十室九空」。移民有十來個本家住在一起,挑一片肥沃的地落戶,繁衍生息。有兄弟三人同姓,娶妻生子,子又娶鄰近村莊女子,再生再娶,後繁衍成上千人的大村。村子太大了就有本村居民外遷,另立一村,這很常見。當年湖廣填四川,也是因為明末清初四川真的沒人了,基本全空了。

歷史上這種情況數不勝數,初期休養出來的人口,到戰亂時基本死絕(這在唐以前更為明顯)。絕大多數古人,根本沒有留下後代,唯有大門大戶開枝散葉厲害的,尚留一脈或數脈。不光改朝換代,中期動亂、災荒,很多地方都是以十室九空為代價的。不然何以強制移民,把人口從人多的地方移到基本沒人的地方?

以清朝為例,明末清初時砍死了一半人口,後休養生息,人口暴增。太平天國時直接死亡7000萬人,間接死亡超過1億,而戰前兵亂區域人口是1.57億。歷史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有類似動亂,如黃巾、瓦崗、黃巢……承平時期出生的人口,區域內分分鐘被團滅,慘不忍睹。

疊加一下,秦代某普通人,到現在還存在後代的概率,就非常非常小。正如前面 @iux001 說的:大概相當於中兩次雙色球大獎概率的萬分之一。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我們的祖先,就是那些最幸運的人。


看題主的意思是男性存在的直系後代(即Y染色體能傳下來)的幾率。剛好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就寫代碼模擬了一下一個簡化模型。

假設在一個封閉的島上,第一代生活著10萬人男性。島民與外界沒有交流。每代人的生育能力固定,10%的人生贏家能夠有三個男性直系後裔存活到成年,20%的人能有兩個,40%的人能有1個,30%的人由於無子、早夭等原因,沒有產生具有繁殖能力的後代。每代繁殖情況為隨機。島的資源承載能力為30萬男性,一旦達到上限,就會發生饑荒、戰爭、瘟疫等,導致人口銳減,變為原來的1/3,稱為王朝更替。王朝更替引起隨機概率為2/3的死亡。

按概率,每代人口遞增10%,大概11-12代為一個王朝更替。孔子至今79代,每代約30年(我家族譜從明朝至今也20代左右,每代也大概30年),因此算秦朝至今的話是6個王朝周期(直觀姑且記為漢唐宋明清)。

第一代10萬人從1-100000編號,作為Y染色體ID。每個人的後代擁有相同ID。

線圖中橫軸為排名,縱軸為人數。

↑漢末:經過一個王朝,秦朝ID為76968的人生贏家有了108個後代,此時原初的10萬人只有1/4(25000人)擁有直系男性後代。

↑唐末:此時,ID76968玩家已經跌到了600多排名,估計在王朝更替中遇到了不幸。新的贏家是62665號,擁有253個後代,而擁有直系後代的總人數變為了1/8。

↑宋末:62665玩家遙遙領先,達到433個直系後代。這時只有不到10%的秦朝男子的Y染色體能夠遺傳下來了。看趨勢是歷代王朝比同第二名相比差距最大的,莫非是姓趙?

↑明末:依然是62665號,但是與其他選手差距變小了,似乎是家族經營不善……直系祖先總數已經跌到了7000,大概為最初的1/15。

↑清末:經過2000年69代的繁衍、淘汰,62665號笑到了最後,但總數和前朝相比並沒有增加太多。而2-15位的一直在追趕。73336號由上面的13位追到了第2位。這時,所有男性的父系宗親來自大概5.5%的秦人。

實際考慮到統治階層強大的繁殖力,不可能是隨機的,即使是普通人通過財富遺傳也很容易形成滾雪球的效應,這都是簡化模型所忽略的。儘管實際情況要比這次模擬複雜的多,但是此結果也能說明一定問題。

1. 總體分布為指數型,少數幾個大姓佔據總人口很大比例。

2. 年代越靠後,祖先越單一。

3. 只有少數人能夠將自己的Y染色體遺傳下去,男性絕後是歷史常態。

但也並沒有其他人說的那麼低的比例。並且自己的基因也並不是只能父系遺傳,可以說幾千年前,幾乎每個人都是我們的祖先,而幾千年後,每個人類都是我們的後代。

~~~~~~~~~~~~~~~~~~~~~~~~~~~~~~~~~~~~~~~~~~~~~~~~~~~~~~~~~~~~~~~~~~~

接下來看一下對未來的預測

↑第二十王朝:排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熟悉的62665跌到了166位,但依然有441個後代,十分穩定。新的冠軍3074號達到了1500多個後代,而所有人的都來自秦人的1.5%的人口。

↑然後看歷史無限演化,橫坐標為單位王朝周期,縱坐標為每個周期最大的家族人數。人類歷史按300萬年,10000個王朝周期之後,島上所有人全部屬於兩個家族,為兩個祖先的後裔,其中1/3來自43435號,2/3來自59552號。下面的線圖為後代中人數最多的家族人口,本來以為能夠一直漲到佔據所有人口,結果到第4000王朝之後陷入停滯,並沒有出現「生物學亞當」。

或許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是炎黃子孫吧……


我認為你的理論僅僅適用于姓氏去留(古代不生男孩就算斷子絕孫),而不適用於基因。古代的只要有繁衍能力的普通人基因還是很大比例可以保留下來。你的理論類似於一個金字塔結構,塔頂古代某一男性繁衍出眾多塔底的同姓氏人,以此判斷古代其他人的基因被中斷了,。但是事實是倒金字塔也同時存在,那這正是你所看到的族譜數據的局限性只有男性數據,倒金字塔底部的你可以有各種姓氏的女性祖先作為你的頂層。所以根據醫療水平戰亂饑荒等等淘汰率可能還是很高,但遠沒你想像的恐怖,雙性繁殖的優勢是基因的流動率還是很高的。不用太擔心沒後代,直系祖先不只有男性,你姓張的同時也可以是他同時代的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的直系後代。他們只是沒通過姓氏被表現出來而已。在基因高流動性的前提下,你可以是大部分古代人的後代,也可以是所有未來人的祖先。


有人提到我的帖子了啊,特地來轉貼一下,出處在此:jinning li:如何看待地主的後代依然是地主?

說句很殘忍的話,今天的富人是過去地主的子孫後代,今天的窮人也是過去地主的子孫後代。

地主生的孩子們,混的好的是富人,混的不好的是窮人。

過去的窮人呢?窮人娶不起老婆,沒有子孫後代。

看今天那些光棍村,過去有,今天有,以後還會有。每一代落敗的,都會這樣。

所以看家譜,個個是名人之後,不要以為是吹牛哦。

--------------

看到有人問女性後代問題,補充一下:

女性一樣存在生存競爭和淘汰,但是速度比男性要低。超級祖先中男性祖先要遠遠遲於女性祖先。

因為男性競爭範圍狹窄,女性則要看容貌身材家世性格生育力,所以你看今天南美混血,多數是土著女與殖民男的後裔。但是窮人生女也只能保證比生男多一點點的競爭力,有人提到一夫一妻多妾制,這種制度下,窮人女所生後代還是比較弱勢的,絕後速度肯定要快於富人之女。

當然,階級上升肯定有特例,基因彩票也會落到窮人家,只要基數足夠大。鳳凰男女的智商和容貌立刻被作為新鮮血液吸收入上層階級。運氣好的話,你就是那個超級祖先了。

這是一篇學術論文清代家族人口繁衍研究——兼論支脈重構在微觀歷史人口學中的應用

【摘要】:基於家譜資料的微觀歷史人口學研究已經證明。清代人口繁衍處於高出生、高死亡階段。嬰幼兒存活率極低,人均預期壽命僅有30歲左右。這種人口繁衍的體系對中國傳統家族理想造成嚴重衝擊。家族現念對中國傳統社會影響深遠。家族人口繁衍昌盛、香火延續不絕成為民眾的普遍理想。然而在高死亡率面前。不僅幾世同堂的大家庭理想缺乏實現的人口條件,而且絕嗣現象也普遍存在。依據《松源魏氏》和《海寧查氏》兩部家譜所載人口資料的研究結果表明,在經歷了從清初到民國初年兩百餘年的生存競爭後,只有少數的人能夠擁有自己的後代,保持香火不斷,而其他大多數人都陸續絕嗣。後世為數眾多的子孫可能僅是極少數祖先的後代。不同支脈間人口繁衍的機會極不均衡。家族人口繁衍的理想和現實之間存在巨大的落差。「支脈重構」方法的提出。為微觀歷史人口學研究開拓了新的思路和研究範疇。

-------------儘管在延續宗族香火的願望上表現出極強的一致性,宗族內部各房各支之間在社會經濟條件等方面卻存在明顯的差異,這種宗族成員內部的差異並不低於宗族之間的差異。弗里德曼認為中國傳統宗族內部成員之間的社會經濟地位是呈現分化狀態的,既有富有的商人,也有落魄的貧民;既有地位顯赫的士紳,也有處於社會底層的農民【8】。財富和社會聲望在家族內部的分配是極不均勻的,即便在豪門望族也是如此。通過對浙江蕭山三個家族的研究,Harrell證明了那些擁有更多功名的富有的支脈,他們的子孫數量不成比例地佔據了人口的大部分【9】。人口繁衍的機會在各個支脈之間並非均等分布。儘管清代在人口總量上出現爆炸性增長,但家族絕嗣現象卻依然普遍地發生。這就意味著傳嗣的理想對於大多數人可能都是難以實現的,只有少數人能夠擁有自己的後代。


這得看你從哪裡算呀,我國古代朝代更替的戰爭是殺人最多的事件,我們只統計這個的話。根據wiki百科,秦始皇37年全國人口3000萬,經過秦末民變和楚漢爭霸,到漢初人口為1500萬到1800萬,取1800萬則存活率60%。而經過多個和平時代發展到西漢漢平帝時期,人口為57671401人,之後王莽篡權,然後內戰爆發,到了東漢初劉秀登基的時候人口為2800萬人。那麼你的祖先在新莽政權引發的混戰中存活率是48.55%。之後下一個和平年代到漢靈帝時期中止,此時漢靈帝時期的人口為5500萬人,然後爆發了十室九空的三國亂世。到太康元年西晉統一中國,中國只剩下了16163862人,你的祖先挺過三國的概率是29.38%。西晉太康三年達到人口頂峰2262萬人,接著五胡亂華,到了漢趙劉聰時期,北方與南方人口相加為1240萬人。你的祖先在此時存活率為54.79%。再然後是南北朝,南朝歷史人口頂峰是梁武帝大同五年,1200萬人,可是沒幾年就遇到了侯景之亂,禍亂中國,禍亂結束後人口只有120萬人,存活率10%。而北朝神龜三年達到人口峰值3000萬人,後來北魏分為東西魏彼此征戰到了周靜帝大定年間人口只有9009614人,也就是存活率30.03%。接下來是我們偉大的隋文帝,有隋一朝人口在大業五年達到了46019956人,戶數8907546戶,可惜好景不長,隋末一場混戰,到了唐高祖武德元年只剩180萬戶。祖先存活率20.22%。下一個人口高峰是天寶十四年,也就是唐玄宗的盛唐時期,人口為52919309人,當然一些歷史教授認為準確人口為7500萬人,我們就取52919309這個數據吧。接下來是安史之亂,在唐代宗廣德二年人口只剩1690萬人,也就是祖先挺過安史之亂的概率為31.93%。接著唐宣宗大中十三年人口為3300萬人,然後就是五代十國黃巢起義,人口銳減到2000萬人,祖先存活率為60.6%。接下來是北宋休養生息,人口在宋徽宗一朝達到1.1275億人,接下來靖康之變死了多少人沒有具體數據。但是在宋寧宗時期人口8060萬人,接下來是蒙古入侵,數據不太全,不過光川陝四路地區在1280年人口只有77.5萬人,是1231年的2.38%。蒙古對中國的大屠殺可見一斑。元朝的睡醒再弄


其實可以很簡單的計算一下:

傳統上中國社會,貧民家庭例養兩男一女,簡單的來說也就是代際替換為1.5.

古代18為成年,那麼假定每一代的年齡差為20(即20歲進行繁殖),如果每一個個體都能有正常的留下後代,那麼以1949年中國人口4.5億人口來推算,在公元前221年需要有多少個祖先呢?

4.5e9/(1.5^((1949-(-221))/20))=3.5e-10 (個)

而我們知道秦代中國的人口目前推測是大約一千萬,那麼一個秦代人留下後代到1949年的概率大約是

3.5e-10/1e8=3.5e-18,大概相當於中兩次雙色球大獎概率的萬分之一.

計算很不精確,不過用來定性已經足夠了——斷子絕孫差不多可以說是必然的事情,

和Y染色體捆綁的姓氏非常直接的給予了例子:只要有足夠長的時間,能留下的姓氏必然會非常少.

每一個人的存在,對你的祖先來說,都是一個奇蹟.


在聶渲南:漢族是不是純血統?這個答案里,我拿Excel做了一個簡單的模型:

總人數恆定的條件下,給定N個不同編號的Y染色體,跑M代,看最後能剩下幾家(一般來說只要M足夠大,最後就只會一家獨大,換句話說就是其他N-1家先後完全絕嗣)。

我覺得這個模型也可以用來回答本題,至少可作一家參考。

這次我修改了假設1:我把每代人口總數調整為逐代增長的了,以契合幾千年來人口擴張的現實情況(因為原來的模型對應的是更早的時間段,數萬年前全球人口穩定低下的時期)。

原來的假設2(同代人的出生年代基本相同)、3(過程中沒有再出現新編號——發生Y染變異)、4(天災、夭亡、屠殺等影響因素被一併簡化為隨機數)不變。本題多了一個家族財力影響因素,也算到假設4里。

這是N=10的一局:

儘管總人口增長了,但3、4、6仍沒有男丁活到第二代。大地震、大洪水、傳染病、或者下一代全是女孩,這些原因都有可能。

1在12代發生了斷崖式下跌,然後旋即消亡。對應古代史的話……我有不好的聯想。

5在8的絕對優勢下成功反殺,最後三十年河西,8被逼到絕嗣邊緣,再假以時日可能就徹底退出歷史舞台了。

但比起另外八家和其他幾局,這兩家真的很幸運,因為大多數情況下劇情展開是這樣的:

或許N=10的初值還是小,我又跑了幾把N=15的:

N=20的:

按照我的跑法,對於初代的絕大多數男性個體來說,留不下Y染幾乎是歷史的必然,只是這一刻或早或晚而已,比如,只生了一個女兒,或是生了幾個孩子都是女兒,或是幾個孫輩都是女兒……注意!我只闡述客觀事實,此外汝們想到的一切都是汝們自己的聯想和腦補,不要喜歡斷章取義給我弄個重男輕女的帽子(認真臉)

其他答主的答案也印證了這一點。

然而,幸好我們還有一個心理安慰:所有能往上幾代捯出共同祖爺爺的人,都是他的後代。可能你們彼此之間天南海北,互不熟識,甚至根本不知道有那麼些個人存在,但因為你們共同活在這個世界,這個祖爺爺可以說是炒雞人贏了(他活著時很大概率是權貴階層,也可能是戰亂時期命大的幸運兒,如何說得請呢)。更何況,全世界所有的人還有一個真·祖爺爺呢:6萬年前的Y染色體亞當。

只要心夠大,你認識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想像成和你同屬一個家族的親戚。


這個題貌似從哪裡看過。

實際的社會情形就是,古代重男輕女,女性往上看,大批底層光棍被淘汰。每一代都是這樣。那麼數百代下來,當下存活的人們在先秦時代的祖先,只是極少數的存在。這也可以解決「祖父悖論」問題。就是你穿越回去,不必擔心殺了哪個人自己會消失。他們絕大多數都無法傳承子孫到現代。

然後思考這麼個問題——我們如何把子孫後代儘可能地傳遞下去。其實就是生孩子最容易的地方,子孫後代繁衍最可靠。當然,這絕對不包括生活和競爭壓力巨大的一線城市。你看哪裡的人特能生?當然就是西南地區的人們,尤其是西南的落後地區。未來或許就是他們的。

那麼這就產生了個弔詭的後果——北上廣的高階白領們,絕對不可能去尋求到大西南找伴侶並定居當地,打滾兒一般地生娃。他們要麼熱衷丁克,BTLG等。寧當剩女,不可下嫁。寧當光棍,不願承擔責任。那麼這些北上廣的朋友們,在未來的DNA序列里自然沒有自己的後代。你這隻祖傳的DNA,被淘汰掉了。

或許未來會發明時光機,未來的人們會穿越到現在來。然後,殺人取樂。他們知道殺哪裡的人最保險——當然要到北上廣呀,乒乒乓乓,自由的狩獵場。這些小資貴族們,在他們眼裡毫無存在意義。但他們如果問到一個窮人,這個窮人說自己是十八線的,就要回去結婚了。那麼他們就得繞著走。生怕這是他們的祖宗,幹掉了就壞事了。

金融共產主義學堂:eziv587


樓上一群人的回答是怎麼回事!

不知道怎麼這麼多人不懂還要裝懂,強行解釋也就算了,還有開嘲諷的。也是醉的不行。。。

我覺得題主很厲害,根據觀察家譜推理出了這種結論。提出了這個問題。

事實上,確實就是很多人「斷子絕孫」了(只算男性後代的話)。像樓主家族這樣一人幾百年開枝散葉到上千個男性後代的是極少數。

參見

李王張劉陳姓為什麼這麼多

裡面有提到一個男性的「絕嗣率」。

從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參數小於1(平均每代男性後代數量不足1),這個男性長期絕嗣的概率是100%,如果參數等於1,除非出現實際上沒有可能的每代都嚴格生一個兒子的情況,否則仍然會絕嗣。而在大於1(即人口增長)的情況下,這個男性才有不絕嗣的可能性。就算這樣,除非生得特別多,否則情況也不樂觀:在參數為1.25的情況下,最終絕嗣率仍然會超過60%。

從以上這個非常簡單的模型就可以看出,由於絕嗣率相當高,所以男性個體少的小姓很容易絕,而在小姓消亡的同時,活下來的姓就容易發展壯大,成為大姓,一長一消姓氏集中度就必然提高了


沒記錯的話,分子人類學意義上的亞當是在距今六萬年前(夏娃是在20萬年前),黑人白人什麼都包括在內。也就是說,現在世上70多億人口中的男性,歸結到六萬年前有同一個祖先。而六萬年前其他男性人類全都沒留下男性後代在現世(女性與女性後代同理,只不過是20萬年前)。

中國方面,也是研究Y染色體的(線粒體DNA量較少,研究男性Y染色體比較方便出結論),當前男性基本是5000年前3個男的後代(差不多這麼理解吧),也就是說5000年前其他男性並沒有留下後人(或者極少,畢竟有樣品量在,可能剛好沒抽到)。

你看,推到5000年前就只剩3個了……

我們家的族譜反正追溯到西漢去了,記得是周勃。然而我超想吐槽的,確定不是因為同姓隨便認了一個?族譜上中間各種斷層,就西漢那裡寫的超具體,還不知道是哪裡的旁系……


你看中國的大姓,張王李劉等,少則幾千萬人,多則上億,你要明白這些人基本上是一個祖先,那麼同時代的其它人呢?全絕後了。歷史是不是越往前看,怪姓越多?其實這些怪姓在他們那個時代並不怪,只不過現在死絕了,所以你覺得怪。

朱元璋從一個人,經過200多年,有100多萬後代,佔全國人口百分之一,全國耕地一半以上,明朝能不亡嗎?這就要談到競爭的本質的問題,個人,種族和生物物種的競爭模式是一樣的,都是絕大部分滅絕,少部分延續下來,發展壯大,讓你產生一個錯覺,好像後代是和前人有傳承的關係,實際上沒有關係。當今世界各地方的民族,基本上和5千年前的當地民族毫無關係,都是從一小撮古代部落發展起來的,而當時的大族都絕後了,如建金字塔的埃及人都是黑色人種,現在找不到了,金字塔和阿拉逼人有毛關係。中國也一樣,直到2000年前還是多民族共聚,但你看漢族寫的歷史,好像是獨居一樣。

至於以後的發展軌跡是什麼?依我看,300年內,西安以西是保不住的,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因為古代有很多小戰亂、饑荒也沒啥數據,所以就不統計這方面的留下後代的概率了。只是粗略估計了一下古代大規模戰亂能留下後代的概率。

秦末戰亂生為60%

漢末戰亂為50%

三國戰亂30%

五胡亂華50%

南北朝20%

隋末戰亂30%

安史之亂30%

五代十國60%

靖康之恥80%

宋金元更替80%

元末戰亂70%

明末戰亂50%

清末至建國70%

總共是13道大關。要想留下後代的話,最好是有先秦時就取大量的老婆,生下很多兒女,然後還要將兒女們滿中國亂遷。這樣才有比較大的概率留下後代。

如果假設一個人每一代都只能留下一個男性後代(扣除各種死法的)。那他的後代挺過這13道大關的可能性能為

0.6*0.5*0.3*0.5*0.2*0.3*0.3*0.6*0.8*0.8*0.7*0.5*0.7=0.00762%。

十萬分之7多點。

又也可以換個說法,先秦時期的10萬男性,可能僅僅只有數人到數十人能留下自己的後代。


想要留下後代,得先有個老婆,不然誰和你生猴子去?(逃....)

在古代想要有個老婆的,前提是什麼,你得備的起彩禮.,「男女無媒不交,無帛不相見。」-《禮記·坊記》)「非受幣,不交不親。」-《禮記·曲禮》,也就是說,你不準備好一份彩禮,連和女人見面談婚論嫁的資格都沒有,交完彩禮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至於彩禮為何存在,因為在古代,女人嫁出去就是潑出去的水,屬於男方家的人了,一生基本上也回不了幾次家(看看紅樓夢裡的探親,已經被視為格外的殊榮開恩),古代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基本上沒有(大家族宗族承擔部分),如果只有一個女兒女兒出嫁等於失去了一個勞動力經濟來源,年老以後養老得不到物質保障,因此需要從男方家收取一筆費用來預支未來的養老費用,也可以這樣理解,彩禮算是男方給自己岳父母未來的養老費作為經濟補償,有合理性和必然性,我個人對於彩禮是持雙手贊成的態度)

婚有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禮記》,六個步驟,想要走六個步驟,得找媒人,而能夠走這六個步驟,還得看看是否門當戶對。

給過一份彩禮後,還要問名,問名者,問女生母氏也,詢問女方的姓氏、生辰八字等,來決定是否娶,但女方家也會在這個階段考察男方的相貌、財產、職位、健康情況,古人雖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不代表女人就不會看男方的相貌,有條件的女方家還是會考察下男方的長相,長得丑的還是有可能給剔除掉(有這麼一則故事,某官員人長得極其醜陋,但同僚長得帥,於是媒人受女方家拜託考察男方時,該人讓同僚頂替自己,媒人回報男方長得帥,等正式結婚後,才發現該男極其醜陋),也就是說問名是個互相考察的階段,也是最為關鍵的一個階段,決定是否在一起。

問名後,還要納吉,將問名的結果通知女方,並且需要送給女方家一份禮表示要訂婚。

納吉後,還要納徵-納徵者,納聘財也。征,成也,先納聘財而後婚成。男方要給女方送上一份聘禮,走到這個階段,二人的婚事才算定下來。

請期和親迎就是走流程了,可以看到,在古代娶個老婆,備一份彩禮才能取得和女方家談婚論嫁的資格,能否成功還要看其他眾多因素。

對於古代大多數普通人來說,連最基本的吃飯都是個問題,絕對數農村人口,一年下來存不到幾個錢(即使到了明清,城市中產者一年收入才20兩白銀左右),就更不用提災荒年了,在這種情況下,普通農村家庭想要省吃儉用省出彩禮錢和聘禮錢還是很有壓力的。

所以,在古代,很多窮人家寧願把自己的女兒賣給大戶人家做小妾或丫鬟,也不嫁給窮人家,大戶人家好歹還能給點錢嫁過去生活還能有些保障,窮人家彩禮給不起生活條件有沒有,何苦呢?

即使是大戶家庭,因為攀比之風,也需要支付相當大的一筆彩禮來標榜自己的門第,清朝皇帝結婚,彩禮:黃金二百兩、白銀一萬兩,金茶器一具,銀茶器二具,銀盆二具,各色緞千匹、全副鞍轡文馬二十匹。可以想像,即使大戶人家娶個老婆(明媒正娶的妻子,不是小妾,妻妾是嚴格區分開來的)

當然,結婚生育對古代王朝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大事(人口資源在古代十分重要),政府某些情況下會採取行政手段對適婚女子進行配婚,對普通人來說,也是個機會。

至於戰亂年代,大部分普通人還是醒醒吧,自己都活不下去了,還想著討老婆?

還需要考慮如下情況:

古代極度的重男輕女,尤其是在農村地區,極其落後條件下,女孩存活率低,在古代大部分情況下,普通家庭的女孩子營養不良,再加上古代醫療條件極其落後,很容易感染某些疾病得不到治癒造成身體上的殘疾,也就是說在種種因素下,能正常長大成適婚的普通女孩更是少,古代普通人選擇的範圍更是被極大縮減。

在古代的醫療條件下,嬰兒和兒童的夭折率高,即使是大戶人家,往往也要娶幾房小妾來給自己生育後代,保證繁衍,普通人呢?

綜述,古代普通人,大部分情況下,連娶老婆都很難,能有多大幾率留下後代?即使娶到老婆了,生出的小孩能否正常活到成人又是很艱難的事,所以對於古代普通人來說,留下後代的可能性真的很小。

所以現在的男同胞也應該慶幸了,現在的條件下,雖然有時候的確需要買房買車一筆彩禮,和古代的男同胞比已經是負擔較輕的了....現在的法律是一夫一妻制,避免了古代那樣,有一部分女性成為妾,現在的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必須要有彩禮,古代是明確的法制規定需要彩禮,

而且古代,大部分情況下,普通女孩的長相根本得不到保證,現在的生活條件下,女孩只要稍微打扮下,外貌還是能看的過去的。


別說生產力低下、醫療水平幾乎沒有、動輒饑荒瘟疫戰亂的古代。

就是現在,全中國十三億人,有多少人敢拍胸脯自己一定能有孫子。

孫子一般都能看到,曾孫也能,玄孫呢,越往後越不受自己控制。

沒有家譜的知友,知道自己爺爺的爺爺叫什麼名字,以及生平嗎?

你生了一個孩子,失獨,丁克,孩子是同性戀,基本你在人類系譜圖上的連線就斷了。


有人可能希望能從歷史中找到什麼「客觀規律」證明有些人就是比另外的人更優秀,基因更強大。

其實不然,人存在於世上就像被牽著的風箏,被命運二字所左右,不管你自以為多麼偉大。

所謂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可以總結這世上幾乎所有的人。大青果的時候,提到愛新覺羅牛逼不牛逼,現在愛新覺羅呢?遠的就不說了,就說曾經富可敵國的半個中國都是他們家的四大家族。陳果夫晚年醫藥費要靠別人接濟,靠政府發放生活補貼。陳立夫在美國養雞。

當年叱吒風雲的黃金榮在掃大街的時候,他的能力呢,他的手段呢。優勝劣汰都是狗屁。

常者皆盡,高者必墮,合會有離,生者必死


只考慮Y染色體是有問題的。考慮直系血緣關係就是另一種結果了:

1個人上溯1代是2個人的後代(父母)

上溯2代是四個人的後代(祖父母)

上溯10代就是1024人的後代

上溯20代則是1048576人的後代

也就是說現在每個人與幾百年前的100萬人都有直系血緣關係。


東亞社會自古以來都存在殘酷的生存競爭,平民階層如果未能實現階級躍升,在幾代之後仍能留下後代的概率是相當渺茫的。

在各王朝肇始之初,地廣人稀,但中國古代極為先進的農業技術與農具製造水平(領先世界的鐵器鍛造技術如:鑄鐵柔化術、炒鋼、灌鋼)使得人口迅速增長,幾乎歷代大一統王朝人口峰值均在統一百年後出現,而達到土地承載力上限的人口即開始殘酷的競爭。

確實在土地承載力尚可的時代,平民階層會相對寬裕,但中國季風氣候的不穩定與黃河、長江的不間斷潰決卻不斷打斷我們平民「太平犬」的安寧。中國的季風氣候帶來不定的水旱災害,而吏治腐敗後水利工程的失修進一步摧毀脆弱的防災基礎,朝不保夕的平民極可能被迫飲用高利貸這杯鴆酒,最後失去土地、賣妻鬻子、走上絕路。古代高利貸利率之高令人髮指,王安石的青苗法20%的利息已算善政,而清順治朝為控制高利貸而下的諭令:「今後一切債務,每銀止許月息三分,不得多索及息上增息」,竟也將法定合法年利率定在36%,而為富裕官紳控制的官方根本不願管控泛濫的高利貸,在清朝民間高利貸以年息倍稱(100%)及五分息以上最普遍,一旦借貸即走上破滅的不歸路。而大災之年甚至都無須高利貸,地主家都沒啥餘糧了,平民的命運也就走到盡頭了。(數據引自《高利貸在中國古代的起源與發展問題探析》-高石鋼-寧夏大學)

中國自古以來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富裕階層繁殖速度大大快於平民階層,而同姓不得通婚等防止近親通婚的禮教文化也保證了富裕階層不出現西方貴族階層的絕嗣現象。在強調宗族觀念的中國,擁有眾多子孫的富裕階層進一步形成了對平民階層的壓制,現代沿海如潮汕地區為爭奪社會資源的宗族械鬥即是宗族文化的極好體現,可想而知,在古代基層的叢林社會,大姓欺壓小姓、大宗欺負小宗,大戶欺負小戶更是殘酷。這種情況下,單戶家庭人口少的平民階層的生存資源必然被大量擠占,或是饑荒中死去,或是淪為僮僕,最終走向消亡。

因中國未實行嚴格的貴賤戶籍制度,無法確知上層對下層的替代情況,但從實行嚴格的貴賤戶籍制度且制度文化與中國接近的朝鮮我們可以看到些端倪,在17世紀後半期(朝鮮王朝已建立200年)兩班戶仍只佔9%,但到了日本佔領前夕,兩班戶已增長至人口的80%(數據引自《古代日本與朝鮮的特殊階層——武士與兩班之比較》-潘暢和-日本學刊,2010-09-10)。而水旱頻仍戰亂不斷的中國,上層對下層的替代只會更快,或許我們每個人都像阿Q說的一樣:「我祖上闊過」。雖然如此,但不姓趙的朋友們還是要從舊夢裡醒醒,你不努力,吳媽怎麼會和你睏覺呢?


這從宏觀上表示了傳宗接代這種思想其實根本是很難辦到的。所以丁克家庭可以安心丁克了!因為該絕後的人多得去了!


那看你說的古代是指多遠,如果到春秋戰國前後的話,那麼當時的普通人在現代基本絕種。我們現在的人就算再卑賤,也是當時貴族的後裔。以前的人沒有姓,名字取得也很隨意,比如小白呀雞蛋(姬旦)呀勾踐(夠賤)呀啥的,後來的姓很多都是當時國家的代表。


推薦閱讀:

昆明到底好在哪裡?
中國有哪些大學在用銳捷認證?
你見過的情侶之間有哪些最讓你羨慕與心動的一幕?
使用電熱毯有什麼危害嗎?沒有暖氣和空調的情況下如何取暖比較方便快捷?
一些富二代、官二代比一般人更努力勤奮的動力是什麼?

TAG:歷史 | 生活 | 社會 | 遺傳 | 父系制度社會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