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當今世界大學排名中英語國家長期壟斷的現象?

無論是QS、Times、US News還是我們的ARWU,世界前一百大學美國佔50+席,英國佔20+席,澳洲和加拿大合起來佔10席左右,佔全世界人口90%的非英語國家加起來才能擠進10席左右。這種現象已經持續好多年了

如果說發展中國家的大學差勁還情有可原,德國、法國還有其他非英語發達國家的名牌大學的國際排名也慘不忍睹。。。。。。。。。

誰能解析下這種現象的淵源並給個未來趨勢的預測?


謝邀。

把英國大學和美國大學橫向比較優劣根本就是不理智的。尤其是對中國學生來說。

英國和美國是不同的兩種體制。劍橋大學是公立大學,而美國的頂尖學校一般都是私立的。

這兩類大學的政策和培養目標根本不同。

畢業了想留在國外工作嗎?想做什麼類型的工作?以後想換哪國國籍?

這些都是很關鍵的問題。走一步看一步是不行的。

中國籍的學生在英國畢業留下來很難。而且畢了業回國大多數商科的人還是得看家裡安排。

很現實的。

大學排名對學者可能有意義,但是對學生來說,自己的目標才更加關鍵。

忠言逆耳利於行。希望大家別給這些排名給蒙蔽了。


謝邀。第一次被人邀請,心情小激動啊。當然還要打上一句,反對以上所有答案。

知乎上有個很有趣的現象,經常會有人評論說:答不對題。但是事實上,絕大多數時候是因為評論的人不懂。

這常常是因為問問題的人本身就不懂這個問題。(當然他不懂所以問,這沒問題。)

比如這個問題,其實本身就不對。因為英美根本就不能拿在一起比較。這兩個國家的教育體制不同,根本不能放在一起簡單的類比。

喜歡看數據的,我來展示幾張圖表:

注意一下:投資收入44.8%這個數字。

再來附上一下經費支出比較:

關鍵數據是教學支出和研究支出兩樣。

接著來看英國的:

這裡是支出:

一目了然。希望細化分析的可以自己繼續去找一些數據看看。

沒錢就沒有大前提。產業化自然效率更高。

英美根本不能放在一起比。完全是不同的模式。英語國家之間的差距就更大了。強行把不同的模式放在一起對比得出的結論是很可笑的。

這些大學排名,對私立學校特別有意義。本質上是一種硬廣告。但是要是哪個人拿著學校排名在英美之間選大學讀,那就是真蠢了。當然你要是本身就是想讀個學位回國忽悠下人,那請當我沒說。

對學生最有意義的是平均學生的教育投入,而且學生必須要注意的是學習的性價比。

比方說各國對外來學生的政策。這些對你的職業生涯影響可能還要更大。

比如歐洲的英國,非歐盟的學生在英國留學之後是很難在英國留下工作的,因為英國有固有的勞工證制度。但是德國就不同了,畢了業給你18個月找工作,一般收入到了就能拿藍卡,很快就能拿到久居。(當然歐洲的政策我並沒有詳細深入了解過。)

對普通人來說畢業留在發達國家工作肯定更好,讀了書還是要出來工作的。

真懂的人是根據自己的情況去選學校的。

這些排名只是大學的一個廣告而已。對於個人來說,我覺得參考價值其實並不大。

畢了業,出來拿到的錢,自己過得生活才是真真正正靠譜的東西。

當然,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法國德國排名不好,是學校模式的問題,不求大而全,而求專且精。所以整體綜合排名不行。


轉載自本人公眾號:德意志語言留學在線,本公眾號以服務留德學生群體為目標,為非盈利性質公眾號。

http://weixin.qq.com/r/9zuosDfEdWoKrXPT927l (二維碼自動識別)

今年Times德國大學世界排名一出,可謂是德國大學揚眉吐氣,一共有9所德國高校進入Top100,最高的慕尼黑大學排名第30,有三所德國高校排名進入前50.

第一等:南德地區,柏林地區 所轄聯邦州:巴登符騰堡州,巴伐利亞州,柏林市州

這兩個州的高等教育質量在全德範圍內當屬最高,特別是巴登符騰堡州,州內的名校如雲,有大家耳熟能詳的海德堡大學(2017年Times排名:43),亦有商科名校曼海姆大學(2017年Times排名:102),還有老牌文科名校弗萊堡大學(2017年Times排名:95),圖賓根大學(2017年Times排名:89)以及小眾的精英高校康斯坦茨大學(2017年Times排名:194),工科方面有曾經的精英高校卡爾斯魯厄工大(2017年Times排名:144)以及車輛工程專業全德第一的斯圖加特大學(2017年Times排名:201-250區間),依據德國2012年投票選出的十一所精英高校,巴符州有三所高校入選,分別為海德堡大學,康斯坦茨大學,圖賓根大學,加上原第二輪精英高校,且目前已落選的卡爾斯魯厄工大和弗萊堡大學,也就是說,巴符州曾經先後擁有五所精英高校。可惜的是,據可靠消息稱,自2017-18冬季學期開始,在巴符州入學的非歐盟新生需每學期繳納1500歐的學費,不過看官們思考下,3000歐一年可以有這麼多名校可以讀,何樂而不為呢?

淺談這個州的房價,弗萊堡,海德堡,曼海姆都是房源相當緊張的城市,每月預估的暖租價格應該在380歐左右為宜,當年弗萊堡有句話,「弗萊堡就沒有租不出去的房子。"

巴伐利亞州的兩所著名高校便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慕尼黑大學和慕尼黑工大,據時代周刊2017年世界大學最新排名中,慕尼黑大學位居世界並列第30,慕尼黑工業大學位列第46,而慕尼黑房價為全德最高,想去慕村深造的學子們應該好好掂量一下開銷了,一般來說,慕尼黑的15平米WG單間價格地段稍好的都在550歐左右,幾乎為別的德國城市1.5倍左右,不過慕尼黑開闊的事業,全德最好的生源,取之不盡的實習兼職機會,大抵也是可以抵消每月房租的硬支出吧!

下面來談談柏林市州,柏林作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首都,在兩德統一後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原東柏林地區,不管是教育,基礎建設方面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柏林最出眾的便是以下三所高校:柏林自由大學,柏林工業大學以及柏林洪堡大學。作為原東德地區世界名校柏林洪堡大學,亦是德國第一所現代化大學,於2012年第三批精英高校計劃中入選,2017年時代周刊排名世界第57。

第二等:中部西部北部原西德地區 所轄聯邦州:黑森州,北威州,下薩克森州,普法州,薩爾州,漢堡市州,不萊梅市州

可以說,前西德地區的幾個州(除了石荷州外),教育水平差距不大,處在第二梯隊中,這些聯邦州中,北威州的中國學生最多,據DAAD的統計數字,在北威州註冊的中國學生已經超過1萬,而在全德大學註冊的中國學生不過三萬人出頭,可以說,北威州的學生數量已經佔到了在德中國留學生人數的三分之一強。該州有兩所精英高校,分別是亞琛工業大學(2017年Times排名:78),科隆大學(2017年Times排名:170),另外原西德首都所在地波恩的波恩大學也是一所相當出色,以文科見長的高校(2017年Times排名:113)。但該州高校水平良莠不齊,學子們較為熟悉的中國語言生大本營埃森即在該州。

下面說說下薩克森州的情況,我們最為熟悉的梵文大師季羨林季老的母校哥廷根大學便坐落在下薩克森州,可惜,哥廷根大學於2012年第三輪德國高校精英計劃中落選,目前Times世界排名為112,2012年哥廷根大學一度是德國高校世界排名最高的高校,可見失去精英大學頭銜對其的影響。

黑森州的法蘭克福大學(2017年Times排名:201-250區間)是一所以經濟專業見長的高校,也是黑森州最好的高校,連同理工科同樣出色地達姆工大(2017年Times排名:201-250區間),撐起了黑森州高校的門面。

不萊梅市州的不萊梅大學(2017年Times排名:301-350區間)作為後起之秀,於2012年精英高校評選中脫穎而出,現為新一輪11所精英高校之一。

以上幾個州除了黑森州的法蘭克福和漢堡市州以及北威個別城市如杜塞爾多夫租房價格在平均400歐左右,別的城市相對較為便宜。

第三等:最北部地區,東部地區 所轄聯邦州:薩克森州,石荷州 ,圖林根州

石荷州原為西德經濟最欠發達地區,首府基爾,基爾大學亦為該州最出色的高校(2017年Times排名:201-250區間),作為德國為數不多的海港之一,基爾大學造船學以及與海洋有關的學科也是全德最出色的。

然後我們目光聚焦到東德地區,東德的薩克森州為原東德地區五個州中高等教育水平最高的聯邦州,州內現有工科名校德累斯頓工業大學,也是新科精英高校(2017年Times排名:164),州內的萊比錫大學亦是文科特色高校(2017年遺憾未進入世界前500)。

圖林根州州內有著名魏瑪包豪斯大學和以光學專業聞名於世的耶拿大學,耶拿大學日耳曼語言文學專業也是國內德語系學生較為集中的大學之一。

第四等:東部地區 所轄聯邦州:梅前州,薩安州

之前媒體報道中國留學生被新納粹傷害以及中國女留學生被姦殺拋屍的皆發生在此州,州內的哈勒大學以及馬格德堡大學(2017年Times排名601-700)是該州最大的兩所公立大學,該州中國語言生數量也不少,主要集中在科騰。

該州租房價格與東德姐妹州持平。

梅克倫堡州雖經濟全德最差,但是高校教育水平不低,州內有全德醫科排名第二的格賴夫斯瓦爾大學(2017年Times排名:401-500),老牌大學羅斯托克大學。

第五等:東部地區 所轄聯邦州:勃蘭登堡州

該州只有一所比較出色的波茨坦大學,波茨坦亦為該州州府,勃蘭登堡州和梅克倫堡州都是德國失業率最高的兩個聯邦州,筆者對該地區留學生的現狀不甚了解,希望有該州的就讀的童鞋們獻言獻策。

好了,開篇和大學說了這麼多,最後附上時代周刊2017年德國大學世界排名吧,雖然只是一家之言,但筆者認為,足以反映出德國高校在世界高校之林中的水平,本期共有9所德國高校進入世界Top100,為美英之後進入世界Top100最多的留學目的國,共22所德國高校(含Top100中的九所)進入世界Top200,所以留德華們,我們不要妄自菲薄,我們留學德國,我們自信而快樂著!

最後附上德國大學Times2017世界排名:


大學排名指標往往設計的相當主觀,

反而是科研機構排名能夠相對客觀,比如Nature Index

根據2016年的排名,前10:

中科院,哈佛,Max Planck學會(德),法科院,斯坦福,麻省,牛津,劍橋,Helmholtz協會(德),東大

東亞前10是:

中科院,東大,北大,南大,清華,中科大,京大,南洋,阪大,浙大


主要原因是,英語國家太多,而且美國太變態。

英語區主要留學國家有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這四個國家的留學已經成體系了。數量質量都十分高。有人說澳洲水,不是學校的水平問題,是你自己不學。

不是德國,法國的大學弱,是美國實在太變態。美國top50的大學拉出來都能分分鐘吊打某些國家最好的大學,你讓人家怎麼在排名上佔位置。而美國大學那麼叼,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有錢。學費收得多,政府給的補貼高,硬體好,外加各種挖人。導致連中西部州立大學都能吊打外國一線大學。

說大學排名私立學校佔優勢,沒錯,但不全對。如果是看論文數量和高被引科學家數量的大學排名(例如ARWU),公立大學會佔壓倒性優勢。原因:他們人多。

非英語國家的高排名大學主要集中在如下區域。

德語區,ETH領銜,海德堡TUM等跟緊。

法語區,巴黎大學各個分校和巴黎高師一起刷屏。

日語區,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名古屋大學大阪大學,不解釋了,這四所比清華強。

北歐西歐小國區,哥本哈根大學領銜,一眾丹麥荷蘭比利時挪威瑞典芬蘭學校跟上。

希伯來區,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一枝獨秀。

它們可以說是僅存的幾十個可以和英語區頂尖大學一決高下的學校。

有人和我說,德國大學排名不行是因為他們注重專業,不注重綜合實力。

那為什麼你們專業排名還是不行?

一個榜不行也就算了,三個榜都不行,那真的是自己的問題。

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除了醫科什麼都沒有,不影響其高排名。


我一直覺得法國的大學是最好的大學!!!!!!!!!!!!因為沒!有!學!費!!!哈哈哈哈哈哈


我認為主要有兩點因素。第一點有人提過了,法德等歐洲國家的大學多數規模較小,在當前流行的大學排名評價體系中不佔優勢。另一點似乎暫時還沒有回答提及,就是各種排名中都有一項重要的評價指標:文章影響力。

其實就是發表學術論文的數量和質量。數量很好統計,但質量的評價其實有些問題,通常的做法是以期刊的影響因子作指標,認為發在nature和science上的文章質量高,影響力大。

現實情況就是,國際上主流的高水平期刊都是英語的,英語國家大學的科研人員發表論文有先天的語言優勢。

至於國際主流學術期刊多為英語的現狀是如何形成的,可以再開一題。


我到現在都不覺得學校排名榜可以體現學校對學生的價值。因為學生本來就不一樣啊。


大多數學術文獻 學術成就 論文發表都是英文 所以英語系大學排名自然高了


謝邀

第一個原因還是美國的學校數量較多 招收的人自然也多

在我看來現在去德法瑞留學的人數也在逐年增長 尤其是有些學校推出幾加幾的program組合後

瑞士現在人數也在增加 至少我在時候公派留學的人數增加的很猛烈

而美國人數更是迅猛增長 大多數碩士項目人數都在每年double

另一個原因實在啊沒新意 國內錢多了


英美澳加留學已經算商業,利潤可觀。他們自然有錢買榜之類的。歐洲國家大學大多國家出資,不怎麼盈利,不盈利他們也用不著用排名來吸引更多的學生來呢。

還有聽說排名是照著論文發表數來的,而那個論文都是要用英語寫的,這個真假我也不知道了。

---------------------------------------------------------------------------------------------------

雖然不是贊多得驚人,不過看到有同學認認真真的回答反而比我的贊少……那我就夾點私貨來

我2011年高考來著的,進的是一所二本,就是那種QS榜里都搜不出的大學

不過學院很高大上,是中外合資的

就是那種在那個二本讀個四年,到最後給兩個文憑,一個是那個二本的,一個是英美澳加中一個大學的,就叫他UX好啦

QS的歷史排名只能查到2012年,UX的QS2012排名呢是357

而2012年同濟的排名是451- 500

不知道大家是覺得大學排名是生源的影響大還是老師能給學生的提升影響大……

個人覺得都大學了,除了高考失利,智商、學習習慣都定型了,大學能給學生的提升有限

大學排名還是主要看生源吧!

這麼一說,又得說一句,現在答主在意呆利上學,上的一個學校排名是601-650= =

說排名,其實題主說的這些主流榜單把意呆的部分拆開來,那個順序和義大利國內主流榜單的大學排名出入也非常之大的

上圖為Censis工程排名截圖http://www.censismaster.it/ViewDocument.aspx?lang=itdocid=c143f8a5b3a74428b68f9b8fdafcd4cd

Censis排名是共和國報的一個大學排名,權威性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搜

覺得不可信的話那就嘲笑答主一下好啦~(答主才不會介意呢~)

接著就是QS了,也是選的理工→意呆利這個樣子出來的榜

榜上只有5個學校,但從這5個學校也可以看出排名和本土出的排名差別較大……

(BTW雖然QS的UI很萌,但是最後那個大學名字都打錯了……可見他們有多不上心了)

說那麼些,只是想說這些個排名對於想要在非英美澳加學習的孩子參考意義其實不是很大

【其實看學校排名想到要分專業來看也算是一大進步了吧】

我覺得QS的榜更看重的還是生源

義大利的大學,就如大家看到的一樣,在哪嘎達,就叫啥名

附近方圓X里的小鵬與們到年齡(要是想要考大學的話)大部分就會就近入學的

這樣生源也算魚龍混雜吧

義大利的考試製度很有趣,每個學期有幾個考試期,有幾輪考試

覺得自己準備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去考,覺得自己什麼都沒學的,可以不考

覺得這次分數沒體現出真是水平的,可以拒絕分數然後在下一輪重新考

不知是拖延症患者的福音還是噩耗

公立學校入學簡單,但是淘汰率也很高,讀了一個學期就轉學、轉專業、輟學的都有

三年的課程,難的專業讀個三年半四年的很普遍,也有讀個十幾年就為了個本科畢業的

如果它是按生源排的話,所以入榜的都是大城市的大學也算情有可原

但絕對不是這個大學學習的難易程度啊!!!

考慮到大學的軟硬體、最後工作的出路的話……QS還是不了解國情呀!

如果排名是按照生源來的,歐洲大學排名靠後也不算毫無根據

(其實答主也不清楚別的歐洲國家入學試的情況,也只是妄加猜測罷了,英美澳加就算是留學入學看得還挺緊的)

不過國內大學排名靠後答主還是很憤憤不平的!

但是貌似現在這個狀況有改觀,比如今年同濟排名393,UX就落到401-410了

只能考二本的答主還是覺得考得上985、211的同學們腦袋上都是冒金光的呀!

米娜桑,要加油哦!

以上


謝葯。 我留個名,來看看其他留德學子的反應。

正經的回答時間:

一,淵源

英美澳加新的很多高校本來就具有世界一流的實力,有制度和語言上的優勢,能夠吸引全世界最好的教職人員,排名高很正常。小語種國家因為語言還有大鍋飯體制的原因,難以吸引最好的人才。

說個我聽說的段子。

80,90年代時,大學畢業生都想出國學習或者做研究。一碩士畢業生想去澳洲讀phd,得找合適的教授,就去圖書館查文獻,看哪個教授的研究方向比較適合他。那時沒互聯網,要查閱國級先進成果,只能去大學圖書館。估計他搜索文獻時,把Austria當成Australia了,後面就聯繫上了奧地利的教授。。。。。。。他在奧地利phd畢業後,還是去了說英語的加拿大。。。。。可見英語國家的大學對人才的吸引力。

說到這,德法留學的朋友們別不接受現實。有關排名的問題可以參考為什麼世界大學排名前 50 大學列表中沒有德國的大學? - 留學 中 @謝葦 的回答。個人認為她的回答是最客觀全面的,她對德國大學有深入了解,她也沒有動機去貶低德國大學或者抬高英美高校。

二,趨勢

世界大學排名一般有四種qs,the,shanghai ranking還有us news,每個排名標準不同,結果自然有所差異。既然shanghai ranking把我國內母校的排名排在世界前400,其數據分析也比較詳細,以下有關排名的分析就基於2014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吧。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看看其他榜單的類似情況。

2014年的結果統計如下

2007年結果如下

對德國學校來說,最大的問題不是整體排名低,而是一些學校排名連年下降。

對天朝學校來說,最大的問題不是排名低,而是怎樣在提高排名同時,提高教學質量。


希望你能理解

長文

殺流量

曾博五年前寫的

---------------------------------------------------------------------------------------------------------------------------------------

CONTENT

零.序言

一.了解權重及計算方法

二.解讀排名

1.主觀類和客觀類

2.教育和研究

3.平均引用率,工業收入和國際化

4.解讀總結

三.一些例子

1.BERKELEY, UCLA和UCSD

2.HMSCPB

3.清華,北大,中科大,南大和浙大

序言

當有機構推出一種排名數據,外人關於排名的爭論和喧囂就沒有停息。然而作為高等教育的受眾自己,我們首先要對其表示尊重,其次,要學會對其數據進行合理的解讀。高等教育排名對高等教育的每一位參與者都意義重大,他不但能影響人才的走向,給教授,博士後,博士生和本科生擇校提供指導,還能給國家、學校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一個好的,客觀的排名,和大眾對排名的正確解讀,對於學術界自身的合理,健康發展至關重要。不少國家為了學術的發展斥資甚重,不少人為了心中理想的學校做出攸關抉擇。鑒於此,筆者認為給大眾提供一份科學的解讀辦法是實實在在的當務之急。我們這裡打算以Times高等教育排名為範例,解說對於排名的認知方式。一來,因為Times排名提供數據最為透明全面,二來,其計算方法也最為可靠複雜,是近年來難得廣受認可的排名之一。雖然Time的排名也以將Caltech和英國自己的牛津劍橋靠前而招致一些質疑,但比起其他的高等教育排名,TIMES起碼在演算法上數據來源上值得信賴。不管是把浙大排到國內第一的土耳其排名,把常春藤位列榜首的US NEWS排名,把Berkeley排到各學科第一的美國科學院排名,或者把Caltech排到世界第二的times排名,都是花了大量人力財力專家研究結晶的作品。他們能發表出來,自然有自己的邏輯和道理,有自己的事實和基礎,當然也有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作為讀者,我們只要清楚,學校的實力從來都不是這些眾說紛紜的排名決定的。不同學校有各自的特點,這也是多樣性發展的必然要求。沒有一所學校能滿足所有人的,也沒有一所學校能包攬全部優點:學校的精力總是有限的。做到自己的最好才是可行之路。

然而,面對這些大機構花數百萬美元一年一度才獲得的寶貴數據,我們應該靜下心來好好分析。

一份在校內流傳的排名數據如下:這就是2011Times 世界大學排名~ 我已經接受不了了。再見

粗略看之,我們不難發現最終評分由:教學,國際化,工業界收入,研究,論文引用數等5部分組成。

一:了解權重及計算方法

我們解構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來看看這5大部分各自所佔比重如何。

記各部分分數所佔比重分別為x,y,z,p,q。在一般的排名計算中,我們可以合理的假定如下事實:

1)各部分比重之和為1;

2)總分和各部分分數之間為線性關係。

我們採用EXCEL將全部100組數據回歸分析如下:(注,此發可以用於最新的土耳其世界大學排名中)

剔除數據缺失的項目(例如PRINCETON),得到總計58組觀測。採用5變數線性回歸,常數為0,置信度99%,得到如下結果:

教育X=0.2998  (標準差0.000669)

國際化Y=0.049986   (標準差0.000173)

工業收入Z=0.02518    (標準差0.00021)

研究P=0.30015    (標準差0.000601)

論文引用數Q=0.324943   (標準差0.000251)

整體數據殘差:

整數化估計,我們不難得到:

教育X=30%

學生組成Y=5%

工業收入Z=2.5%

研究P=30%

論文引用數Q=32.5% *(與TIMES計算方法官方說明一致)

由此,我們可以進一步估計TIMES對學校未提供部分數據所採用的插入值:

工業收入:一共有37所學校(不含同時缺少2項以上的)未能提供該部分數據。然而由上述權重計算表明,不同學校的工業收入分數居然不同,而且隨著他們的全球排名從上到下依次減少,見圖:

這表明,普林斯頓必須在工業收入上獲得93.1的高分才有可能保證總分為94.2的成績。這比排名靠前的Harvard, MIT, Stanford, Caltech都要高。對一個並未提供數據的學校賦予如此高的數值,這顯然是不符合實際的。同樣,對緊隨其後的Berkeley, Times也賦予了91.4的高分。

不幸的是,Times並未在網站上對未能提供的數據計算辦法提供任何解釋。一個合理的解釋則是,Times根據學校的其他成績估計出工業收入分數。但經過線性回歸,這樣的假設誤差精度並不高。

另一個解釋是,Times在計算總分時並未將缺失項計算在內,而是只統計那97.5%的數據,最後再scale到100%。

根據這一假設,我們重新計算這37所學校的總分,發現和實際分數吻合很好,殘差控制在0.1%以內。假設成立。

我們期待Times就此事做出權威解釋。

國際化: 數據分析同上。

了解了權重分布,你自然就能明白各個排名自身的優勢和局限。我們才能對「被排名」的各個牛校有個客觀的分析。在繼續之前,需要再次強調的是,這個排名並未區別各個子領域,因此是個不折不扣的綜合排名。要想看各學科的排名,請參考Times的子類排名,或者美國國家科學院的NRC專業排名。閱讀這些排名時,當然,也請參考本文使用的分析方法。

二:解讀排名

了解了權重和計算辦法(經過驗證),就好似知道了排名密碼,才能對以不變應萬變,對莫衷一是的排名進行屬於自己的解讀。

我主張把這Times排名所依賴的5項指標分解成2大類:

主觀類客觀類

教育(Teaching)和研究(Research)

他們進入主觀類的原因是,對於教育和研究的評分,基本上是基於業內人士的口碑和同行的評價,而非客觀數據。

A| Teaching, 學生的學習環境

The flagship indicator this category uses the result of a REPUTATIONAL survey on teaching.

教育指標中,分數將被分解成5大塊:

1,一份由Thomas Reuters發起的業內教育聲望調查,50%

2,已錄取本科生和在職任課教授比, 20%

3,授予PhD學位/學士學位比, 7.5%

4,博士後數/本科生比, 20% (因博士後的數越多,說明本科生在其中做研究的機會也越多,環境越好,此外學校也能培育更多的下一代教授)

5,學校總收入/學術崗位比, 2.5%

總的來說,TEACHING的評分是十分主觀的(50%),再輔以部分客觀數據。可以料想,公立學校因為學生眾多,在此項評分普遍佔有劣勢。這些都是讀者需要自行分辨的事實。

我們將學校按照本科生的教育聲望和學習資源排列,可得以下排名:

實際上教育排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大學在全國高中受教育者和教育決策者心中的神聖不可動搖的地位和聲望,是資源和入學難度的集中體現:哈佛,斯坦佛,MIT,加州理工和耶魯。這點和中國的清華北大極其相似。

(全部20名)

B| Research,總量,研究收入和聲望

As with the teaching category, the most prominent indicator in research volume, income and reputation i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our reputational survey.

在研究指標中,同樣分數將被分解成4大塊:

1,由Thomas Reuters發起的面向學術界的研究聲望調查, 65%

Times承認他們的專家表示,聲望調查中,研究聲望調查比教育質量聲望調查要可靠很多。因為他們所調查的對象都是各個領域的專家,對本領域的學術聲望分布情況了解的,比起本科生教育水平要來的多。因此學術聲望所佔的比重30×65%=19.5%比教育聲望30×50%=15%要略高一些,以反應這個事實。

2,學校研究收入(FUNDING)和教授數目比,經過購買力矯正(物價因素), 17.5%

Times的專家認為,雖然這一數字和政府政策以及經濟情況有關,但他對於學校的競爭實力而言至關重要,因此給與17.5%的權。

3,研究環境:平均每位教授所承當的高等級研究數(高等級論文數), 15%

4,學校的公共研究收入(public research income)和總研究收入比, 2.5%

以反應不同國家地區之間的差異。

如此,RESEARCH的評分也是相當主觀的。他基本反應的是一個學校的學術聲望,研究活躍程度和在學術界同領域教授眼中的地位。按照這一評分,我們又可得到排名如下:

(全部20名)

這個排名結果可以很好的解釋BERKELEY在不同排名中劇烈的差異和變化。注意到這項指標已經SCALE到每位教授頭上,理論上和規模無關。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能看到明顯的群聚效應,或許這說明一個普遍活躍的研究氣氛能對研究工作(平均論文數,研究聲望等)起到促進作用。前三都是大型的綜合學校,只有CALTECH一所為排進前10中的小眾學校,這也說明CALTECH在世界學術圈內極高的學術地位。

將此表和大眾心目中的學校名單比較,我們可以看到學術內部和學術外部對同一件事物認識的差距往往是很大的,媒體的宣傳對大眾認識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學術界已經形成穩定認識的事情,外人再多爭論也無意義。值得一提的事,此主觀聲望排名和上海交大的純粹研究以及國家科學院NRC的排名吻合的較好。當然具體如何,還要讀者自行辨別。

客觀類

論文引用,工業收入和國際化

A| Citations 研究影響力

平均每篇PAPER的引用數 100%

引用數佔全部比重的32.5%,為所有權重之冠。這表明學術界相信引用數和研究質量的相關性很大。然而一個問題是,平均引用數可能會受到所發表PAPER數目的影響,重要的研究會被同事大量的PAPER所稀釋。一個建議是用全部教授數而不是論文數做分母計算平均引用,更能反應學校的科研實力。不過即便這樣的計算方式頗具爭議,TIMES表示他們也找不到更好的辦法來客觀反應研究水準了。TIMES已經做到將不同領域的引用數就本領域的總引用數歸一化,以消除熱門領域和冷門領域之間的人為差距。

但無論如何,論文的引用數本身就是熱門程度的反應。許多研究的確很熱門,但並不代表他們就十分重要,例如當前的納米生長,因此在學術界,追求引用數有時候,的確是個很讓人頭疼的誤導。

如果說TIMES的排名存在爭議,那麼最大的爭議恐怕就在於此了。TIMES或許應該考慮統計頂級雜誌的論文數,或者考慮統計頂級獎項的獲得者數(例如圖靈,NOBEL,菲爾茲等),而不是只考慮平均引用數字。這樣他的引用率結果或許就不至於和學術聲望的排名差別過大。

引用數能反應論文的質量,數目的少而精。也能反應所做研究的前沿,熱門和影響力。但其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就好比GPA的演算法,我可以只選一門課,但還是4.0。譬如下面綜合排名147的埃及大學,引用分數達到驚人的99.8。可是在學術界有多少人聽說過這樣一個大學呢?

不過結合其他指標,引用數的確能提供一些研究領導地位的參考。但僅僅是次要的參考。TIMES將其列為32.5%,而且不分子類(唯一一個不分子類的權重項),確實有待商榷。也需要讀者自行就自己的領域鑒別。

B| Industry Income 創新

來自工業界的研究收入 100%

(將來考慮增加更多項)

TIMES認為學校從工業中的收入能反應學校的知識-生產力轉化能力。這無疑是正確的。但今年的問題是,很多學校都沒有辦法統計出,究竟有多少知識,最終被轉化成生產力了(這本身就是一件不大容易定量計算的事)。TIMES承認了這一點,因此本次計算時只賦予了很小的比重。但即便TIMES能獲得最完整的數據,學校的創新能力就能完全被轉化力所代表么?這毫無疑問有利於MIT等面向工業界的學校,以及那些CS, EE強校。但對於研究物理科學,天文,數學,乃至超前的生物科技的學校而言,他們的轉移要麼是不大可能,要麼恐怕要等到未來20年之後了。這樣的評價無疑有失公允,也帶有一定的誤導性。大學的研究本來就是超越社會的,又如何用轉移的工業收入來評價呢?何況這收入和投資企業的財力,學校的地理位置,營銷技巧,企業領導力等因素有關,這些是難以被統計和歸一化的。

因為相當多的學校(多達37所)並未提供有關數據,因此此處略去分類排名。

C| International Mix,學生和老師的國際化

1,教職工中,國際化的比重 60%

2,學生中,國際化的比重 40%

國際化的程度能反應學校的國際影響力和開放程度。長期的,持久的吸納國際人才是美國保持自身教育優勢,施加政治影響力的一項重要決策。TIMES認為這和學校的多樣性直接相關。學校能否吸引到外國教授到此任職是學校國際聲譽,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反應,因此TIMES賦予60%的子比重。然而TIMES也承認地理上的因素也會影響教授的選擇。因此此項比重已有所下降(相比去年)

學生的國際化比重則有些尷尬。因為國際化比重無法反應學生的質量,也極受到學費,地理因素等影響。但無論如何,TIMES還是給了5×40%=2%的全局比重。

我們可以大概看下國際化指標下,各個學校的情況(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國際影響力,但這一項和教育,研究實力等硬性指標離的最遠,比重也最小):

由此排名和研究聲譽排名的巨大反差來看,國際化的確不是一個國際影響力的合理反應。非北美大學例如蘇黎世研究所,香港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等在此項排名中位居前5。UBC的國際化程度很高,位居第3,這和加拿大的國際政策不無關係。

解讀總結

由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在所有5項權重中,比較合理並能反應普遍事實的,是教學和研究分項,雖然他們的主觀因素佔比重很大,但其中也包括相當可觀,並且公認重要的客觀成份,例如教學中的師資比,和研究里的平均FUNDING數。比較具有爭議的應該是論文引用數,就引用數排名,我們可以比較容易的看到其漏洞和局限。引用數排名能夠反應學校研究的領導力和影響力,但不可避免的受到論文總數稀釋的干擾,在演算法上需要改進。且無法客觀反應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盲目追求引用率的誤導趨勢(賦值過高)。我認為,日後應當加入影響因子計算,獲獎數目等成份。其他2項尚不成熟。工業收入存在誤導和歧視,國際化比重也因受到無關因素劇烈影響而無法反應事實。畢竟TIMES和其他雜誌一樣,並不是做教育出身,出現一些困惑,困難,矛盾,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從他歷時10個月的外部諮詢,專業的數據收集,透明公開的演算法討論,可靠的計算說明,我們有理由相信當然他已經做到同類排名中的最好。

TIME的數據是一份難得的高等教育寶藏。當然如何解讀,本文只說方法,請讀者自鑒

VIEWER"S DISCRETION IS ADVISED。

三、 一些例子

根據上述的解讀辦法,我相信我們已經有能力對一些學校之間的特殊案例做出客觀合理的比較。

A| UC BERKELEY和UC 分校

歷史名校,下降還是上升

限於篇幅,我們只討論BERKELEY, UC SD, UCLA三者之間的關係。

今年來,UCLA上升很快,大有超過BERKELEY之勢;UCSD在科學院的排名也很客觀,反應了他深藏不露的實力。實際上UC系列,得益於加州人民30年前的無私奉獻,早已成為世界大學教育系統的楷模,排名靠前本不是什麼怪事,(倒是在US NEWS上排名靠後才說明問題)。不過這三所學校之間的比較,還是為人們津津樂道。

按照最主要的三個指標:

綜合排名教育,研究和平均引用數來看:

如果你打算進行本科教育,數據表明Berkeley還是在這3所學校中名列第一,UCLA 高於UCSD。就研究而言,自然沒有懸念,排名不變;就文章引用來看,UC SANTA CRUZ, UC SANTA BARBARA等都高於此三所(也在一定程度反應平均引用作為評價指標的缺陷),但此三所的相對位置不變。

因而就綜合來看,UC系列此三所的位置暫時沒有變動。

B| STANFORD, MIT, PRINCETON, CALTECH, BERKELEY, HARVARD

出國學子心中永不停息的爭論

綜合排名。教育,研究和引用數來看:

1)HARVARD

Harvard毫無疑問的位居第一,這符合大部分人的期待和想法。但我們要分析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是什麼使HARVARD能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

1,教育:HARVARD以雄厚的財力,高門檻的私立精英入學條件和頂級的教授團隊,使得她在教育一項上獲得高分,位居第一。

2,研究:HARVARD以大而全的研究門類,活躍的研究氛圍和當然,頂級的教授團隊名列第二

3,引用數:HARVARD的引用數名列第8。這並不是一個很有競爭力的數字。要麼是HARVARD所發PAPER太多,稀釋了引用數,要麼是HARVARD並沒有像MIT CALTECH那樣能時刻走在影響力領導者的位置上。這兩個原因究竟是誰我們無法判斷,但可以肯定的是引用數的演算法存在瑕疵。雖然排名靠後,但因分數差距不大(1.1分落後CALTECH和MIT),因此造成影響很小。

HARVARD和第2名(或者第一名)的差距分別是:

教育 30% +1.4

研究 30% -0.6

引用數 32.5% -1.1

然而因為在研究和引用數領先HARVARD並不是同一個學校,因此HARVARD最終以0.1的微弱優勢領先綜合第二的CALTECH。

如果TIMES的數據當真準確無誤的話,鑒於上述三者的權重基本平均(3:3:3.25,共佔92.5%)我們可以說HARVARD領先的重要因素就來自於本科生的教育。

2)CALTECH

Caltech在本次排名中名列第二,為歷史上所有排名中最高。CALTECH被普遍認為受到低估。我們有必要了解本次排名中,是什麼幫助CALTECH擺脫規模影響恢復地位的。

教育 30% -2 名列第四

研究 30% -1.3 名列第四

引用數 32.5% +0 並列第一

其中MIT在教育上比CALTECH領先,引用數和CALTECH一樣,僅僅是在研究中,以91.4的成績(-6.6)大幅落後,因此敗給CALTECH,將第二名拱手讓人。CALTECH之所以能在總分上超越傳統牛校(MIT PRINCETON, BERKELEY, STANFORD)取得驚人的成績,和引用數的演算法有關。CALTECH在教育聲望方面評分不俗,但也略微落後斯坦佛(-0.6),MIT(-0.1),形成第一梯隊(隨後的YALE等校落後加州理工達5分)。研究聲望方面也處於第一梯隊,但也稍落後BERKELEY(-1.3),斯坦佛(-0.1)。引用率則位於第一(99.9),領先斯坦佛達0.7分。三方面的穩定表現,均處於第一梯隊,沒有硬傷,特別是研究聲望對MIT的大幅領先和引用數的奪冠,讓加州理工雄踞第二。

和外人所看不同的是,MIT在學術界的聲望居然比CALTECH等其它「同層次」學校落後較大。其原因值得深思。

3)M.I.T

工程領域的頂級學校。但在綜合排名中,因為研究聲望不及而落後於CALTECH。事實上如果我們觀察工程技術子類的排名,我們可以看到:

MIT仍然落後於CALTECH等學校,位於第8,而CALTECH繼續保持第一。如果不是TIMES改變聲望(已經去除規模效應)計算規則,故意支持CALTECH的話,我們對MIT的學術地位理解就需要更多的討論和研究。然而CALTECH的分如此之高確實值得懷疑。但我還是樂意相信TIMES能夠做到公正公平。畢竟,他們沒有理由偏袒CALTECH而壓低MIT的調查數據。

4)Stanford

斯坦福被世界各地的高中生和本科生廣泛認為是DREAM SCHOOL。主要的原因可能和研究無關,而是來自與其雄踞的財力和盛產企業家的美麗校園。STANFORD畢業生在業界的回報可能是最高的。

就工程類(美國大學生認為最能賺錢的非PROFESSION職業)的教育而言:

STANFORD位列頭號強校。(CALTECH在教育方面還能取得如此成績,也許我們有必要懷疑主觀問卷所投放的對象是否存在明顯傾向)

STANFORD在各類主要排名(主要是US NEWS)中名次都很高,因此鞏固了其在大眾心中的地位和形象。STANFORD的入學選擇性無疑是很高的,學生素質普遍高於公立大學,這一點和MIT, CALTECH等學校相似。當然研究生教育又有所不同,研究生主要考慮老闆的意願和方向的對口。

STANFORD在綜合排名中位列第4。其在教育上領先MIT 0.5×30%=0.15分,研究聲望領先6.7×30%=2.0分,平均引用率落後0.7×32.5%=0.2分。STANFORD的國際化比重很小(突出其美國精英教育),失分較大(達到2.5分)。最終落後MIT1.1分。主要差別在國際化程度上。這莫非說明STANFORD的國際影響力不夠?

5)PRINCETON

普林斯頓再各個方面的表現都很優秀,不愧是老牌名校。相比前面4所高校,她最大的失分在於教育。教育方面總計排名第六,為5位私立大學中最低,落後哈佛9分,落後斯坦佛7.4分,MIT6.9分,CIT6.8分。研究方面名列第五,落後BERKELEY僅4.9分,和前4名差別也不大(小於5分)。工業收入數據未提供。值得一提的是PRINCETON的引用率很高,達到99.9分。普林的綜合學術聲望則略有不及(位列第5,當然還是領先MIT)。此處我要再次表達下TIMES問卷受眾的地理分布和年齡範圍,可能的確具很大的偏向性。普遍認為,PRINCETON的數學和自然科學在全美居於領先地位。近年來,PRINCETON的工程(EE)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作為私立學校,相比公立,在金融危機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儘管其財團不及HARVARD和STANFORD。

6)BERKELEY

作為排行榜上靠前的唯一公立學校,BERKELEY並沒能在綜合榜上進入前5,因為劍橋和牛津的關係,最後排在落後於普林斯頓第8的位置。其和劍橋牛津的主要差距在於教學。落後達到1.8分。此外在各項都領先此2校。由此可見,教學是BERKELEY不可避免的弱點,這有集中體現在班級大小,教授/學生比,和教學聲譽的差距上。我個人並不認為教學聲譽上差距很大,因為BERKELEY各領域的開創人很多,研究聲望領先,出的教材也不少,群星璀璨的教授上課,應該不會在聲譽上落下硬傷。倒是班級大小,學生數目,是一個公立學校無法改變的。學生數目對教育的效果的確可能起到負面作用,但這也極大的促進了學生的自學和相互討論,這是一個需要辯證看待的問題。即便如此,我還是樂意看到BERKELEY因此就自己的教學做出一些改進。

除此以外,BERKELEY在國際化和研究聲譽上處於領先位置。研究聲望更是位居第一,成為各項排名中唯一超過私立學校的大學,也是各項排名中私立大學唯一失守的一項。在平均引用率上,BERKELEY的分97.8,落後HARVARD1分,MIT CALTECH 2.1分。這或許和他過於龐大的論文數目有關。但在計算研究總量時,論文數已經按教授人數SCALE了,因此BERKELEY如果要受到平均引用數的「引導」,可能需要限制這些教授的發文數。

但不可否認BERKELEY的研究人數(含LNBL)過於龐大,單純減少數目追求平均引用不現實,也不可取。且文章的數目並不能「稀釋」核心團隊的影響力,也無法客觀反應研究的重要性和質量,乃至研究人員的水平。此演算法導致的問題前文也已指出,平均引用數作為TIMES評價的最大局限(也是引起本次排名一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應當儘快修正。

總之,因為特別是在教育評價上的落後,BERKELEY以5分之差位居第8(教育單項失分高達15.5×30%=4.5,佔全部失分的90%)。這也是BERKELEY在各類排名中位置變化巨大的一個主要原因。

C| 中國大學:清華,北大,浙大,南大,中科大。

為什麼中山大學能進前200,為什麼中科大全國第二

中國大學在世界大學中的排名始終是一個饒有趣味的話題。中國本土的教育部行政排名是:

清華,北大,浙大,南大,中科大(2010年數據)。

在TIMES的標準下,這5所大學的排名依次是:

北京大學 70.7 位37

中科大 66.0 位49

清華 64.2 位58

南大 54.6 位120

浙大 46.4 位197

除了中山大學以外,其它學校均未上榜。

其中浙大的位置比較尷尬,剛好墊底。

在新中國這個政治統治學校,行政決定排名的國家,學校的排名本來就沒什麼可談論。高考因為數分之差,或者是報送的原因,大家到了不同的學校,因此也無法斷定人的水平和智力,更不能預言人將來的走向,因此也無必要討論。但既然我們看重的是THOMAS REUTERS價值連城的寶貴數據,我們還是有必要撇開歷史上學科調整的種種不快,各個學校命運不公的跌宕起伏和當前市場經濟下普遍存在的腐敗,浮躁和高分低能,(因此這5所學校其實根本也就是半斤八兩,沒啥好說的),客觀分析下這5所學校在新中國條件下的發展情況。

就本科教育而言,

北大位居第一,緊隨其後的是清華,然後是中科大,浙大,最後南大。清華北大分數領先和教育聲望(儘管誠如前面分析的一樣,有時候並不那麼可靠)不無關係。中科大的分數可能得益於學生人數較少。然而其實在清華北大之後,其餘3者的差別並不大。這20分的關係可以反應清華北大在中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目中無法動搖的頂級地位。

研究聲望而言。

國內大學的研究聲望和教育聲望基本一致。清華北大的聲譽顯著領先其他四校。其中中科大次之,南大隨後,浙大最次。從中科大的位置可以看出,研究排名的確和學校的論文數以及規模無關。由此可以看出,雖然在教育界聲望尚可,但在研究領域,浙大尚無足量在世界上被人認可的研究團隊,這一點可以從浙大某些專業的研究水準不難看出。

根據學校規模,我們大膽猜測平均引用數中科大應有不俗表現。

引用率分數

果不其然。得益於可能較少的發文總數,中科大以92.7絕對優勢領先,甚至達到部分美國家知名高校(哥倫比亞大學 92.6)。這一分數是所有中國學校在此三項中最高的。也因為此,中科大從相較清華落後-18×30%(研究)-17.4*30%(教育)=-10.62,一躍超過40分,總分反超40×32.5%=13分,成為中國第二。TIMES對平均引用率計算所起到的作用和顯現的某些問題就十分清楚了。排名隨後的是北大,南大。中山大學也因為相似的原因分數而較高(在生物醫學領域發表過影響力很大的文章,但能倖免於被大的文章基數稀釋),僅次北大。清華和浙大則可能因為文章數目過多而墊底。由此可見,平均引用率的演算法的確亟需訂正,這也是本次排名中,中山大學能超越復旦上交進入200強,中科大和CALTECH這樣規模較小的學校能同時十分偶然大幅度領先的原因。與其說TIMES排名是中科大校友故意安排,倒不如說是他們平均引用率演算法的天生局限。我會將我的分析整理成文章發送給TIMES希望他們能稍加借鑒。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撇開教育聲望研究聲望的行政因素不談,浙大的論文影響力,團隊影響力,還很不足。此次進入前200,純屬鼓勵。

此外,在國際化和企業收入兩項,北大的國際化遙遙領先,表明北大的留學生數目遠遠超過其他4校,中科大則未提供此項數據;企業收入方面,清華和北大得到企業的資助頗豐,浙大名列第三,和所產富豪不無關係。其餘2校則受惠較少。

國際化

企業收入

版權所有,轉載請保留

BO ZENG

2011/2/21 UPDATE


瀉藥。

排名不好看是一種必然。

說英美把持排名,英聯邦國家大學排名高是必然的,那怎麼評價ETH,TU Delft?說德國大學某科專精,仔細看看也未必,要麼怎麼評價IC和MIT?就是機械這種德國傳統強勢專業,排名也不算輝煌,如果說到互聯網,計算機,基本就是美國的天下。德國工業為什麼強?強在百年來的沉澱,百年以來的傳統,百年以來的傳承,強在產學研結合和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但這種東西並不是很簡單得就能在大學課堂里能學到的。有幾個同胞會去德國接受職業教育?又有幾個教授會在Vorlesung上講述他所在企業的核心技術?前者可能還有,後者除非教授瘋了。至於說上海交大排名亂講的,我只能說有些人確實有點輕視我國的一切。

說了這麼多,並不是說德國大學排名不高是恥辱,只是排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校綜合利用各種資源的能力。像TUM這種學校的排名還上升了好多,聯邦政府也採用了很多方法來改變現狀,這反映了德國人意識到了不足,想要改善的願望。

德國留學並不會因為德國大學排名不好失去意義,但如果你是一個能在國內好的大學取得不錯成績的本科生,或者有能力進好的學校的高中生,為了追求更高水平的教育,還是建議去英美讀書。


稍微懂點的都明白,澳大利亞的教育制度和美國完全不是一回事。


忍不住專門寫個答案來贊 @Dudu Durant。

這樣的分析才是真正靠譜的。

把英美放在一起比較根本就不科學。

美國名校本身依靠的是投資。

關鍵的關鍵是個人情況。

排名廣告性強,對學生的參考價值絕對及不上留學國家的政策。


首先這是國外人的排名,這些排名也就那幾個,基本都是應該搞的或者美國搞的。如果美國做一個美食排行榜,大部分的食物絕對會選擇本國的美食而非世界各地,這個道理太簡單了。

其次確實得承認英美澳這些英語國家吸引人才,學習好的想去,學習不好的在國內考不上好大學的也可以去,因為這些高排名地區的學校入學條件很松,很多高中生不高考直接學分造假,考個6分雅思就能去讀預科或者直升前一百大學。相比於歐洲一些荷蘭啊德國這些國家要求必須大學生必須績點高雅思單項全部7+,英美大學實在是門檻太低了!

而門檻低也是有原因的,英美這些地方學費一年就四五十萬,那麼一個學生本碩讀的話能有幾百萬的利潤,我學校雖然貴但條件松,好多好多學生都能來我賺了很多錢也有資本去提升學校硬體軟體接著排名上來了就更多的學生會過來給我賺錢了!而歐洲這些地方,像荷蘭u類一年也就10萬的學費,這還算貴的了,至於德國義大利這些地方,如果你條件足夠申請了,很多大學甚至是免費的,盈利太少,只能單純做學術教育,自然排名也就低了。而且歐洲還有挪威芬蘭丹麥等國是限制移民的,英美這些地方巴不得吸納全球各地的人,這也是差別之一。

其實要我個人來說,排名這種東西真的只是發達國家做給許多發展中國家看的,在真正的學術界領域內,英美太多的大學排名非常虛,前五十前一百里起碼有30所大學被業內認為還比不上100-200名的。其實你想想也知道,國內二本都上不了的人去國外還能混到前100前50,就知道排名的水分到底有多大!


  世界各國大學排行榜的種類多達上百種,其中歐洲較為出名和有影響力的排行榜,便有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排行榜、英國《金融時報》排行榜以及荷蘭萊頓大學排行榜等。全部讀完,簡直要命。

  本期出國周刊就是告訴你,如何搞定這麼一大疊無味的數字。熱點訪談如何更聰明地使用美國大學排行榜?也因此,在留學諮詢的時候,都會不約而同地提到這個問題:申請的學校排名如何?排名對學生來說,很重要。排名靠前的學校,通常意味著更好的工作機會和更高的起薪,畢竟很多高收入的行業比如投資銀行或者諮詢公司等等,都喜歡招收名校畢業生。另一方面,是校友資源,越是名校,校友成就越高、價值越大,對未來的事業發展有難以估量的作用。如何來利用這些排名?排名能幫助你縮小你的搜索範圍,直到你找到幾個適合的學校。比如,高中生可以查看大學的SAT或者ACT成績去推斷他們能夠到哪種層次的大學,也可以查看師生比例,去看在不同的學校,他們可能得到教授多少關注。但排名不可全信。綜合排名在前面的學校,有些科系也很一般,相反,排名一般的學校,也有其強勢專業。比如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綜合排名132,但是商科很厲害,是商學院排名前30的學校,而且氣候和地理位置也很好,環境優美。還有一些高性價比的學校,學校錄取率高,中國學生數量大,而且在美國的學位認可程度和國際學生就業情況也較為樂觀。比如俄亥俄州立大學,伊利諾伊大學香檳校區等,這些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選校的時候,固然要參考排名,但其他各種因素比如校園生活、地理位置、費用等都應該考慮。如果畢業後有留在美國工作的打算,有一點值得特別注意,就是畢業生在當地就業率。對於本科和研究生的學生來講,綜合排名和專業有不一樣的意義。大部分美國大學提供的本科教育是自由教育,側重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因此,如果論及排名,綜合排名的參考意義更大一些。如果攻讀博士學位,甚至將來打算在學術界發展,那麼專業排名就更為重要。今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研究生專業排名,也已出爐。怎麼利用這份榜單?以商科為例,不但要看總的商學院排名,還要看其商學院的強勢細分學科方向,有沒有你想申請的專業。總之,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大學排名多少,不是那麼重要,在學校里更多的是要學習管理自己的生活及時間。一份專業的排行榜究竟是如何產生的?

  前不久,《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公布了2016全美最佳大學研究生院排行榜:包括法律、商科、醫學,教育和工程學的排名以及相關的錄取信息,還第一次提供了擴大了的榜單,公布了護理學的排名和數據。如果你打算申請美國研究生,那還真得好好讀讀這份榜單,你需要關注的是:哪些學校拔得頭籌?排名使用怎樣的策略?學生申請要注意哪些問題?怎麼來的排名?《全美最佳研究生院排名》依據兩類數據對專業進行排名:一類是該項目的卓越度的專家意見,另一類是:對學校的教職人員,研究水平和學生水平的質量進行統計指數。在2016的《全美最佳研究生院排名》中,《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也排名了護理學專業的排名。這個排名將來會成為年度排名的一部分。這6個專業領域的排名數據調查,涉及了大約1900個研究生項目,也涉及到了學術界的1萬3千700份聲譽調查。這些調查在2014年秋天到2015年前期進行。當你對課程設置進行研究,以及考慮無法用量化指標來衡量的因素時,可以幫助你比較具體的一些指標,比如學生教師比例,學生畢業後的工作轉化率。要記住,用這些指標和數字去幫你補充你的決定,而不是去替代你的決定。你讀的其實是一份調查報告。

  2015美國大學排行榜……

  今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發布了基於同行評價的五個在健康領域的研究生項目。這些項目的上一次更新已經是2011年。新一輪的公布基於2014年秋天到2015年早期的調查。這些項目是:衛生管理保健、醫師助理、公共健康、康復諮詢和獸醫。

  健康領域的其他方向排名,科學、人文與社會科學以及在公共關係、藝術和圖書與信息研究等領域的排名今年被重新發表了。發表的年份被標註在每個榜單的頂端。

  為了收集同行評論,工作人員諮詢了系主任、項目總監以及高級的教職員工去評判每一個領域的學術質量。他們通常會從1(及格)到5(出色)中選一個。  在商科、教育、工程、法學和醫學領域,《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也對那些僱傭這些畢業生的專業人士做了調查。這些專業人士的名字都由學校自己提供。這一年新的變化是,工作人員計算了最近三年的職業人士評估結果。這和2010年時只用最近兩年的調查結果是不同的。

  統計指標分為兩大類:輸入指標,如學生和教師給教育體驗的質量指標。輸出指標,畢業後學生的成就指標。對於輸入指標,排行榜也衡量學生的入學考試成績:比如LAST、GMAT、MCAT,或者GRE指標。輸出指標各個領域的衡量方法不同。在商科專業,主要看重起薪和畢業生在剛畢業或者三月後找工作的能力。在法學專業,要看州律考通過率和僱傭率。至於演算法律專業的僱傭率,《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降低了由法學院或者大學資助的工作職位的價值。過去,如果這些需要通過律師司法考試或者要求法學博士學位的全職工作持續至少一年,將被視為一個優勢,將被給予滿分的權重。

  如何給學校打分?為了給一所大學打分,排行榜會審核每一個質量指標。然後會把這些達成這些指標方法的價值標準化。然後給這些指標以權重,讓這些指標反應相對的重要性,同時這些指標在和每一個領域的專家的協商中被決定。最終的打分會讓最高得分的學校得到100分,其他學校的分數會根據滿分的比例重新劃定。這些數字會被四捨五入到最接近的整數,然後學校排名會由降序排列。每所學校的表現是相對呈現的。一所得分為滿分的學校並不意味著它在每一個指數上都是最高的。它只是積累了最高的綜合得分。一所學校的排名反應了它的位置。如果三所學校並列第一,下一所學校就會被排在第四位,而不是第二位。並且的學校會根據字母順序排序。如果一所學校被列為「Rank
not
Published」,也就是「未發表排名」,這說明《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為那所大學或者那個項目計算了一系列排名,但是因為那個學校或者項目排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截止的排名之下就沒有發表。未發表排名的學校按照字母順序排序。《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將提供給學校未發表排名的排序,學校只需要根據列在「給學校的信息」所列出的程序提交一個請求。
根據同行評價的學校排名會從5.0數字排列到大於或者2.0。在2.0評分以下的學校會用字母排序到「未發表排名」。這些排名包括工程學的專業方向,以及所有在科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和健康領域的基於學術專家打分的排名。


學術也能壟斷?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華工傾力發展醫學院?
英國大學排名虛高么?
浙大和上交的CS哪個好?
南京大學能否這樣改革來打敗復旦大學?
浙江大學是不是公認的全國top5大學?

TAG:美國 | 教育 | 大學 | 名校就讀體驗 | 大學排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