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沒有對醫院的大眾點評網?

現在餐飲的話有大眾點評,但同樣重要的醫療醫院問題卻沒有大眾點評,這是為什麼呢?


有個網站叫做好大夫(好大夫在線_中國最大的醫療網站),創立於2006年,和大眾點評(成立於2003年)在餐飲領域是非常類似的,具體體現在

1)早期融資的時候,主打的概念就是醫療界的大眾點評

2)早期拓展的時候,沒有數據,和大眾點評一樣,一個個醫院人肉掃街

3)醫生/醫院和餐飲地點對應,構成一個個元信息進行點評

4)非常好用非常有良心,創始人在最缺錢的時候也拒絕和醫藥及私人醫院合作避免喪失中立的立場,查餐飲信息的時候首先想到大眾點評,查醫療信息的時候首先想到好大夫在線

這家公司後來的風頭沒有那麼強勁了,主要是沒有踩准移動互聯網這個風口,在資本市場上逐漸被春雨醫生等佔據了上風。

PC端的百度指數顯示,在2012年好大夫達到巔峰後隨之進入下行通道,與移動互聯網崛起的趨勢基本吻合。

移動端的百度指數顯示,好大夫在不斷增長,不過在2015年的後半年出現頹勢。同事,移動端的指數始終沒有超過PC端,這與許多主流網站或服務的態勢不太吻合。

最後的八卦,做了一些調查發現:好大夫在線的創始人王航,參與創辦360並在360擔任VP,同時還是紅衣教主的小學同學;然後呢,雷軍是好大夫在線的天使創始人。我就呵呵了,獵豹的創始人傅盛也是360的前員工,然後雷軍也是獵豹的投資人。


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在一個完善的衛生體系里,病人當然有權力進入到衛生服務評價的過程中來。但要說清楚這個問題,首先需要回答幾個問題:病人評價有價值嗎?誰來組織評價?評價怎樣才能其到作用?除了評價指標,病人還應該知道什麼?有哪些困難?

1. 價值:病人滿意度是否可以反應醫療質量?

完全可以。目前對病人滿意度的主要批評都集中在:病人的主觀感受難以反映客觀的臨床操作。比如一台手術,病人並不知道外科醫生在自己身上操作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他所感受到的只是疼痛是否得到了有效管理,醫生和護士的態度,病房環境是否安靜整潔。但有針對全美3000多家醫院的研究證實,扣除了醫院本身規模,等級等因素的影響,一所醫院的病人評分越高,手術的風險調整(risk-adjusted) 死亡率,再入院率越低,手術過程的指南依從性(guideline compliance)越高。同時,醫院的病人滿意度與該醫院肺炎,心梗和心衰死亡率和再入院率都有關。因此,從統計上來看,即使扣除了醫院本身實力的影響,病人滿意度是能夠反應醫療質量的。美國針對65歲以上老人的Medicare有一項Value-based Purchasing項目,病人評價就是參考指標之一,高評價的醫院會得到額外補償。

2. 誰來組織評價?

病人滿意度這個東西需要結構化的測量。看病畢竟不是請客吃飯,需要比大眾點評那樣粗略測量更加精確,更加具有代表性。不是所有的病人家庭都能介入互聯網,也不是所有的病人都願意使用同一個網站來進行評價。大眾點評沒有義務保證評價的科學性,但醫院需要。比如,病人調查的抽樣方法需要設計,問卷的結構需要設計,收集的結果還需要做風險調整,病人結構調整和調查方式調整。比如,一個醫院收治的病人普遍健康狀況差,或者一個醫院呼吸科病人多,而另一家醫院手術病人多,或者,一家醫院的病人都是在網上評分,而另一家醫院都是護士拿到床前讓你打分,這都會造成不公平,都需要統計學的調整。因此,要得到準確的醫院評分數據,我覺得大眾點評模式並不適用於醫院的評價,還是需要一個統一的測量工具,一個統一的研究小組來做數據處理和公布。

3. 評價如何起作用?

正如有些答案中說的,很多公立醫院本身的運行狀況與病人是否滿意還沒有直接的聯繫。北醫三院門口的醫鬧唱著情歌,不知送走了多少屆畢業生,但並不會影響周圍住著病人家屬小旅館的火爆程度。病人滿意度如果只是一個數據,是沒有太大意義的。這需要相應的衛生政策對醫院的利益分配進行調整。在美國,CMS是通過對高評價醫院進行補償的方式進行調整,促使醫院去提高自己的服務態度。

4.除了評價,還應該測量什麼呢?

最直接的,醫院的醫療質量指標。包括很多疾病出院後追蹤死亡率,再入院率,臨床指南的依從率。病人的主觀評價不能完全代替這些指標的作用。在美國,有一個Hospital Compare網站,病人可以通過查詢這個網站來獲得醫院的基本信息,及各項評分並能進行對比。

Datasets | Data.Medicare.gov

5. 有哪些困難?

首先就是數據公開。現在不是沒有機構在為政府做這樣的工作。理論上,政府是有義務公開這些數據的。但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很多數據暫時還沒有辦法公開地查詢。當然,也有人說之所以不公開是因為哪些數據質量太差,公開出來等於丟臉,我覺得這也很有可能。

其次就是缺少國內研究數據的支持。但研究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上面那個數據公開。

另外一點就是醫療花費的問題,醫院要獲得高評價是有成本的,整潔的環境,讓人安心的微笑,耐心的交流,都需要醫療人員付出更多的時間和勞動,醫院就要花更多的錢。而這些經費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總得有人買單,不是病人,就是所有納稅人。

Tsai, T. C., Orav, E. J., Jha, A. K. (2014).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Surgical Care in US Hospitals. Annals of Surgery, 00(00), 1–7. http://doi.org/10.1097/SLA.0000000000000765

Boulding, W., Glickman, S. W., Manary, M. P., Schulman, K. A., Staelin, R. (2011).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inpatient care and hospital readmission within 30 day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anaged Care, 17(1), 41–48. http://doi.org/12805 [pii]


這個願望很好,但是實施起來太難。

我們還是先從現實講起吧

今年的某一天

中國抗癲癇學會發布了一個名單

這個名單公布了上百家騙子癲癇醫院

寫的非常好

我們當時覺得特別解氣

癲癇病人窮很多都是因為常年被這些無良醫院騙導致的。

可是第二天,這個名單就再也打不開了

這是觸動了什麼樣的利益階層啊?

一個全國性的學術組織搞出來的好東西就這樣被封了

所以,如果真正想做一個為患者謀利益的點評網,你必須要有更強大的背景。

( 做一個有利於人民的事,得需要強大的背景,這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

說正題吧

第一,做這樣一個網站的動機

如果做這個網站的人不是想為患者好,而是想牟利。那就恐怖了,搞個直通車,誰砸錢多誰就在首頁。

如果是只想為病人好,不管錢多少,不管對方勢力有多大,那就回到前面那個故事,你得有勢力,你得頂得住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

第二,誰來評?

患者來評?

那肯定是不合理的,因為醫學涉及的專業知識太專業,沒有相關專業知識的病人評價出來是不可信的,如果只是以治好沒治好來評價好壞,那這樣的評價還不如無。

專家來評?

那更不可能,「誰誰誰手術做的差」那也只會在酒桌上說說,誰都不會傻到到網上指名道姓說誰手術做的差,誰在混。

第三,怎麼解決刷好評的問題?

只要有錢捨得砸,那不是輕輕鬆鬆刷皇冠什麼的。怎麼解決?

其實,說實話,第一點就根本過不了。。。

後面這些都沒什麼好談的。

有這樣的網站,但是醫生談到這些網站都是笑笑

公眾號:有間診室

http://weixin.qq.com/r/fD92bpLE_s_FrdYN92pu (二維碼自動識別)


所有以單純追求患者滿意度為目標的工作計劃都是外行制定的

12.31吃著飯想到了一個事兒能很有力地說明這麼干為什麼不行。

大家應該都還記得八毛錢那個故事吧,如果真有這麼一個高效的評價系統,在那個先天巨結腸患兒被某個大夫用所謂八毛錢治癒之後到事實真相出來之前,建議手術治療的那些醫院估計已經被各種差評砸關門了。即便最後那家二百五家長再用什麼草稿紙寫澄清信也是無濟於事。


問題在於,這個有什麼好評論的呢?

專業的普通人看不懂

難道評論醫院的服務態度?

能治病就行了,還要服務態度?

你要看骨科,因為積水潭的醫生態度不好,你就不去?

或者是301的評分變低了,301的患者數量會減少?

要不因為點評上西京醫院的分太低,所以他們的論文數就大大減少了?


  1. 話說在前面:對這類話題要謹慎,萬一是廣告呢。
  2. 針對醫生的點評類早就有了,好大夫這類就是。針對醫院的……大眾點評自己就有,很多求醫類網戰/app就更是多了,連地圖應用上都有很多人給醫院寫評價。

  3. 什麼被莆田系刷票什麼的都不是什麼大事情了,只要網站有節操,嚴格審核發表門檻,並且把醫院的性質標註一下(公立、民營、公立被民營承包什麼的,以及級別),莆田系再怎麼刷飛不上天。

  4. 怕的是網站自己就賣排名賣認證賣展位賣流量啊……你們忘了以前的百度了嗎,你們試過在百度搜 「高血壓」 嗎……第一頁全是莫名其妙的民營醫院(95%以上莆田系)。現在含蓄多了,第一頁都是 「健康教育」 網站,進去看完了發現哎喲有推薦的醫院和醫生誒真貼心。
  5. 消費網站的那種點評模式,拿來點評醫院、醫生,根本沒用處。不是患者有沒有文化的問題,知乎平均文化水平還可以吧,高票回答都是對的?就別說被某種神奇演算法排名第一的了……淘寶,你去看那種售價連天貓的一半都不到的名牌護膚品的評價,還是有很多「是正品」 「效果好」的評論嘛,好評率也沒見過95%以下的吧?
  6. 我舉個例子,各位馬上去大眾點評搜你心目中最牛最靠譜的公立醫院,你會發現五顆星也很少,滿眼都是四顆星或者以下,差評內容一般是人太多、等太久、掛不到號、態度差一類。要是滿眼五星,那你可能得打聽下這個所謂公立醫院是不是已經承包出去了。
  7. 本質上,患者其實什麼情況都搞不清楚,這種評價代表的是體驗,僅僅是體驗。影響體驗的主要因素就是對方態度如何、整個過程是否順暢、花錢是否肉痛、結局是否在期望的範圍。試圖用這種粗糙的 「患者體驗」 來反映 「醫療水平」、「服務質量」的,屬於手裡一堆垃圾數據,又想向投資人展現金山銀山的當代常見創業行為。
  8. 有個例子,不能說得太細,要不有的人就知道我在說誰了。不是同事,但行內算小有名氣了。大概就是,有一個看起來年資高深、和藹可親的醫生,其實技術非常堪憂,臨床決策也相當詭異,手術台上經常搞出點需要請同事來收拾爛攤子的事情,搞砸了還要發脾氣,所以手術室護士都很討厭他,經常把這些當笑話往外講。然而他有一點好,就是對病人態度相當 nice。另外,他對病人的術前狀態比較挑,什麼年齡大、有併發症的、此前已多次手術的、看上去不好說話的,一律不做。所以,從數據上看,他的患者圍手術期生存率跟其他人也沒有多大差別(隨訪幾年後就不好說了)。他的好大夫頁面那是好評如潮,可能也是多幹了那麼多年的緣故,好評的數量比某大神都多。
  9. @大象 提到了 「患者滿意度」 這個東西,我想這裡讀者容易混淆「滿意度」和「消費者評價」。「患者滿意度調查」是一個用於科研和質量改進的研究方法,是很嚴謹的。比如我們需要設計一個量表,裡面要包含大體滿意度,以及分為醫療、人際交流、經濟開銷、時間開銷、硬體條件、醫療資源的便利性等方方面面來提問和打分。這個量表還需要通過信效度檢驗。填表的人也需要經過身份認證,需要滿足一定的納入排除標準。很多時候還需要抽樣,否則就有嚴重的選擇偏倚。只有達到這樣的規格,才有 @大象 提到的,「滿意度」 與醫療服務質量的相關性,否則,就還是 「患者體驗」,屬於跟淘寶買東西給好評一樣,毫無深度和可靠性。
  10. 當然,絕大多數這類網站建立的目的顯然不是要弄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出來,重要的是吸引患者過來表達,然後給投資人展示下這個熱鬧的景象。百度當年把首頁推廣賣給莆田系都沒被天滅,搞點評並不算什麼事。
  11. 真正能反映醫院、醫生水平的是來自誰的評價?以我的體會,是同行和同事的評價。一個真正技術精湛的醫生,一定是「院內熟人」駱驛不絕的。如果你看病老是有穿白大褂的帶人來插你的隊,不要生氣,這說明你找對人了。
  12. 對,院內評價才是不可多得的黃金信息。要挖掘其實也不是那麼的難,有一類人,每天在醫院跑上跑下,消息靈通,薪水不高,介於員工與臨時工之間——那就是護工。得護工者得天下,懂的人自然懂。


因為沒那麼多選擇。以北京為例,可以走醫保的,就是十幾家a類,加上專科醫院和自己選擇的幾個社區醫院。小病肯定去自己選的社區醫院,人少路近,大病的話,a類醫院十幾家,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非常分散,可選餘地很小,如果再結合具體的科室強弱,基本就沒什麼好選的了。

醫院數量級本來就比餐飲低太多了,再加上路程或者科室強弱,幾乎沒啥需要點評的,至於服務好不好…這麼說吧,對感冒病人來說,不會為了服務態度好,多跑五公里去看病,對於重症病人來說,只要你救了他的命,你板著臉他覺得你是仙風道骨,你笑眯眯他覺得你是彌陀轉世。


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怎麼什麼好事兒都能輪上呢?

唉我就納悶兒了怎麼這麼敢想。

都快最後一口氣了。舉起顫顫巍巍的手打開app,說:你們別碰我!我要給你們差評!什麼態度!給我開腦子的時候我通過反光鏡看見你們沒有微笑服務…

為什麼不設計一個給病人點評的app?

「這傻逼有妄想症以後大家收治的時候注意點兒。」

「這人醫鬧,大家心裡有數了」

「這人不在乎錢,葯儘管用好的」

「這人命不在乎,只需要天使姐姐的微笑」

「這人常年百度治病,大家看著辦」

(⊙﹏⊙)我覺得挺好的。憑啥就你點評人家醫院又不是服務型行業有錢了不起啊你去找莆田系醫院你看看院長見到你把你當親爹似的然後把你最後一個鋼蹦兒都抖落出來你再回到公立醫院一個子兒都沒有你又得哭著喊著說沒有醫德啊沒錢不治病啊不是醫者父母心啊看著我狗帶啊!!!

欸錢呢???唉錢上哪去了!!


吃飯休閑娛樂的場所非常多,是個市場競爭充分的領域,可替代性非常強,因此大家需要評價這些飯店娛樂場所的方方面面,甚至是細節。但是醫院每個地方好的醫院就那麼多,而且看病是為了健康,所以治好病保住命是最重要的。大家一般還是會從熟人那裡了解哪些比較好。


我相信題主如果留心觀察或者仔細想一想就能想明白,普通人根本沒法判斷醫生的醫療服務質量。

關於這一點,本話題下其它同行已經說的比較清楚了。他們沒有說的是,跨一個專業,比如作為整形醫生,我都不敢評價其它科室同行的工作。

現在,培養一名醫生,基本上本科要讀5年,然後碩博連讀還要5年,讀研讀博期間可以同時做住院醫生,根據不同科室對住院培訓周期要求的不同,順利的話,10-13年時間你才可以成為一名真正的醫生(主治醫生)。這10多年間時間,使得不同科室之間都隔著巨大的鴻溝,更不說普通人了。10多年時間建立的高職業門檻,不是同行基本就沒辦法評價。普通患者能評價的只能是態度、服務之類,而不是手術質量。

我以一個案例說明一下。

前段時間我看到一墨西哥模特控告外國同行手術失敗的八卦新聞。那位模特發現,術後她兩邊的乳頭一高一低 ,左右乳房大小不一,左邊的乳房位置是歪的,左右乳房很明顯不對稱,她認為這是很明顯的失敗手術。然後記者聯繫其手術醫生,醫生則非常無辜地認為這純屬正常。

(圖片來自網路)

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我沒有確認,但姑且以此為例。上圖中模特的乳房看著確實怪異,但是如果做的是胸大肌下隆胸,抬升胳膊時,乳房本就會不可避免地失真,這屬於手術方法的固有缺陷,哪位整形醫生都沒法避免。在沒有看到這位模特正常站立位術前術後5個身位的對比照片(正面照、左右45°半側面照、左右側面照),我無法評判手術有沒有問題。不過,我猜大眾在看到這位模特照片時,肯定以為是整形醫生做了失敗的手術,而不會認為我的這位外國同行可能是冤枉的。

其實,人類天生的左右乳房和左右眼、左右臉一樣都是不對稱的,但是一般情況下人注意不到這些差別,但是術後患者「照爛」鏡子時,最細微的差別也會被她注意到,然後她會自然傾向於這是醫生手術的問題。但實際上,隆乳術可預測地只能實現一種作用——把患者原有的乳房變大。換言之,術前乳房一大一小,術後可能還是一大一小,術前乳頭乳暈一高一低,術後可能還是一高一低,術前乳頭朝向不一樣,術後乳頭朝向可能還是不一樣。這些不是單純的隆乳術可以解決的問題,但是幾乎所有的求美者都以為只要她做隆胸,她就可以獲得她做廣告中看到的美胸(營銷誤導也功不可沒)。

技術上是成功的手術可能被患者認為失敗,這種事情也經常發生,這種評價有多少參考價值呢?真正能評價醫生的只有同行,手術是不是真有問題,可以做醫療事故鑒定。不過,中國人可能不相信醫療事故鑒定,不相信法律。這種不信任也不是沒有原因。


可以出一個患者點評網

醫生對患者點評~~

這個貨不行,有醫鬧的案底

請同行們小心!

點評是篩選手段

醫院這種神奇的存在

半夜去排隊能拿到號就不錯了

還點評?


難道沒人用過好大夫在線嗎?http://www.haodf.com


這個要怎麼評價呢?

醫院,醫療和飯店.服裝店不一樣,不是你吃一口自己就能感覺出美味與否,衣服合身與否,點評的基礎在於你本身是了解的,懂的,自己有基礎判斷,你才能評價。

對於患者來說,疾病沒有完全好,或者沒有明顯好轉,在他們的眼中,你這治療就是不合格的,就是該打差評的。

可是現在說實話,沒有疾病能夠完全治好,就算手術,也只是把你病灶切除了,你能說身體完全好了嗎?

還有,癌症,腫瘤之類的患者,豈不是個個都要打差評?


如果有的話,趙本山一定可以拿五星。醫院不是藥鋪,你到醫院首先購買的不是治療手段,而是要購買「用什麼手段能治療」的信息。即你去醫院之前並不知道自己要購買哪些東西,這種市場怎麼能點評呢?

大眾點評的作用是降低市場內部的信息流動成本,讓市場交易信息充分展示,促使一個市場更接近理想市場。但大眾點評網只是一個輔助工具,只能在很小範圍內起作用,必須是很接近理想市場的領域,才能用大眾點評。如果市場本身非常遠離理想市場的「透明」、「自由」假設,這種輔助小工具就談不上發揮作用了。誰見過國際軍火市場的「大眾點評」?誰見過器官市場的「大眾點評」?

我在2004年有一篇文章專門談醫療市場不能指望純市場規則驅動的問題,只要讀下面的第一個選段,就能理解為什麼不能搞醫療大眾點評:

一個自鎖的結構——我看醫患矛盾及當今社會

我不否認患者或患者的監護人也是有理智、有思想、有判別能力的正常人,但在分工如此精細的今天,正常的理智並不能保證你擁有判別服務水平並監督提供服務者的能力,原因就是上面所說的信息不對稱。在一般的市場條件下,只有在買賣雙方都很清楚商品的質量和數量的情況下,才會產生交易。舉個例子,在菜市場里,你只有在如下情況下會付錢:

  •   1 你清楚你晚飯打算吃什麼,吃多少

  •   2 你發現菜市場里的某樣東西符合你的要求,且數量足夠你吃一頓的

  •   3 這種東西價錢在你的承受範圍之內,且性價比讓你滿意。

但在醫療服務的交易中,你會發現你根本無法作到這三點,你能做的只是付錢。我們可以把上面三條標準一一對應的分析一下。

  •   1 你肯定不清楚你身體出了什麼毛病,否則,你就沒必要去請醫生診斷了。

  •   2 同理你也不知道你需要什麼樣的治療方案。

  •   3 你不知道這個醫生究竟是好是壞,因為作出這個判斷也需要專業知識。

這是一個單向透明的市場,所以,不能用通常的交易理論來分析其中的問題。

現有的經濟學理論是需要經濟人假設——人人自私的假設做一切理論的基礎的。在此,我也暫且接受這個假設。在這個假設下,醫生和患者都基於信息不對稱的現實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

作為醫生,你佔有這個優勢,自然要加以利用,如果在同樣的療效下,開貴一點的葯可以得到更多的提成,你自然不會開出便宜的藥方,如果是獨立開業的醫生,你同樣可以推出無數專業上的理由,來收取高昂的治療費用,而作為普通人的患者,在這兩種情況下,都無法在醫學理論上與其進行辯駁————「你能做的只是付錢」。當然,這還不是最壞的情況,如果有療效,多花幾個冤枉錢固然很窩火,但畢竟保住了命,保住了健康。最壞的情況就是醫生為了牟個人利益而違規操作,對你施行的醫療方案不僅僅不是最便宜的,而且療效還不好,乃至會害人!殺人!在這種情況下,你依然無法辯駁,因為你不懂解剖,不明藥理,沒有能力判別健康狀況的惡化究竟是因為你得的病實在太嚴重,還是庸醫誤人。

上面的討論限於醫生與患者一對一的博弈,由於醫生的專業知識優勢,結果當然是毫無懸念的一邊倒。但正如上面所說,患者或其監護人是一個具有理智的正常人,患者還可以利用社會資源來制約醫生,使其不能肆無忌憚的剝奪患者的利益。比如:

1患者可以找另外一個醫生,聽聽他的建議,對比一下兩種治療方案,然後決定取捨。但這種方法意味著你要付雙倍的診費,而且效果不太好,因為作為普通人的你,很可能無法判別兩個醫生究竟誰說的對。甚至,在試圖用多個醫生的競爭來抵消他們的信息優勢的同時,作為普通人的你往往會被一個擅長廣告學而不是醫學的醫生而誘惑,結果反而更壞。事實上,目前充斥於大小醫院的「醫托」和佔據黃金時段的X白金廣告正是靠廣告而不是醫術騙取了普通人的錢財。(如果你還不明白,去找趙本山,讓他給你表演賣拐。)

2 患者可以僱傭一個獨立的醫學觀察者來為他做判斷,這類似工程行業的監理行業。工程中的監理不負責具體施工指揮,也不負責設計工作,他要做的是以獨立的身份監督整個工程進程、控制質量與造價,因為監理本身不收取工程施工款,只收取固定數額的監理費用。所以,他比靠施工款與實際施工成本的差價贏利的施工方有更高的可信度。在醫學中,這就意味著需要找一個不負責具體醫療的醫生來監督具體治療方案。這個方法比上面的可行,而且我也相信醫學監理將在今後幾年逐步興起並取得合法性。但這同樣不能迴避成本問題、監理與醫生本身串通的問題、以及在固定的監理費用下,監理是否有工作積極性的問題。考慮到工程中施工設計工程師與監理的比例,和醫療事故的不可挽回性,我們可以推斷,至少將有1/4左右的醫生不從事直接醫療工作,而是對其他的醫生進行監督。這批醫生必須與被監督者具有同等水平(如果不是更高的水平的話)。這種人力資源的巨大投入是否值得,我不好說,但我真的很難接受至少1/4的醫生不看病的事實。

3患者可以動員社會資源來對抗醫生的專業優勢,醫生自己也要受到行業內部的一些制約,如行業自律,同行的指摘等等。他不能做的太過分,也不能太藐視普通人的智力,不能摘了患者的器官去賣,還要向患者收取手術費。但只要做的不太駭人聽聞,太超乎常理。總是能夠用「具體情況需要」、「學術分歧」、「個人風格」等理由搪塞過去,因為醫學上,確實只有具體當事的醫生掌握最詳盡的信息,這意味著他在討論上佔有先天的劣勢。所以,這種制約是很無力的,最多是一種底線制約,可以防止喪心病狂者當醫生害人,但離理想狀態實在太遠,基本可以排除在考慮之外。

綜上所述,如果患者和醫生都以自私為準則,在現有條件下進行博弈,雖然醫生不是可以為所欲為,但也佔有壓倒性的優勢,違規後被查處的概率是非常低的。為了保證醫療質量、控制醫療成本,患者不能光採取對抗的策略。

實際上,「懲罰」醫生的最好手段……是加工資。

有一個古老的笑話:一猶太人開店,夥計向他舉報另外一個夥計怠工,猶太人發誓要重重懲罰。結果下個月反而給怠工者加薪。舉報者大為不滿,原來怠工可以加薪?猶太老闆表示,懲罰在後頭呢。結果過了兩個月,猶太人隨便找個理由開除了那個怠工的夥計,然後說:如果僅僅是開除他,他可以找一份差不多的工作,但加薪後開除,那個傢伙會痛心疾首一輩子的!

這個猶太人老闆沒有權利毆打怠工的夥計,就用增加他的預期收入損失的方法懲罰他。現在,患者無法有效監督醫生的違規行為,只能用類似的手法來提高醫生違規操作的風險。(違規操作的風險=違規操作被發現的概率x違規操作被查處帶來的損失)於是在醫生的合法收入之外,患者可以送紅包,可以送禮品,甚至賣色相,總之是提高醫生的預期收益,在醫生違反醫德行醫被查處的風險不變(且穩定為非常小的數字)的情況下,提高他們被查處後的預期收入損失。用高收入來懲罰違規醫生,這聽起來很荒謬 ,但事實就是如此,對不違規者的賄賂就是對違規者的懲罰,在經濟人假設下,我們只能採取「高薪養廉」的方法來對付醫生。鑒於醫生不能一個人獨吞違反醫德操作的贓款,他必須和醫藥代表、藥品廠商、後勤人員、醫療技術人員一起分肥,而紅包是給醫生一個人的,這樣,紅包往往成為一種更能「雙贏」的方式。邏輯可以用如下的不等式表示

  •   1試圖利用其他資源制約醫生的成本&>患者在違規操作下的損失&>整個違規操作利益集團的收益&>違規操作醫生的收益

  •   2考慮到紅包的情況下,醫生的全部預期收入/被查處的概率&>違規操作醫生的收益

  •   3患者為送紅包付出的成本&<患者在違規操作下的損失

考慮到患者和利益集團都是理智的經濟人,第一個不等式是現實情況,後兩個不等式決定了紅包里要裝多少錢,在這幾個不等式均成立的情況下,紅包確實是自發形成的最優解決方案。

當然,我們或許還有另外一種選擇。我前面給了一個等式:違規操作的風險=違規操作被發現的概率x違規操作被查處帶來的損失。在醫生違規操作被查處的概率不能有實質提高的前提下,我們或許可以增加對醫生違規操作的懲戒而不是送紅包。極端一點,我們可以判處所有違規操作的醫生死刑。但正如前面所說,想準確區分醫生採取特殊的治療手段、昂貴的藥物究竟是出於醫學判斷還是個人利益是很困難的,哪怕是醫學權威也只能在一定的概率內給出結論,說這個醫生「很可能」在這次醫療過程中過分考慮了自己的利益或「很可能」玩忽職守。這樣,如果對所有被判定為違規操作的醫生都施加重刑,必然會導致許多醫生僅僅是因為學術分歧、判斷失誤、技術不夠精湛而受重刑,還會導致醫生們為了避嫌而在可能應當使用昂貴藥物的情況下使用不恰當的藥物,這都不利於社會效率的提高,也和正常社會的立法精神相違背,所以,這並不可取。相對而言,給醫生高收入是一個更好的辦法

相關回答:

怎麼平衡「候了 5 個小時的診,換來卻是不到 1 分鐘的問診」的落差? - 馬前卒的回答


你看過路邊十塊錢一碗的麻辣燙上大眾了嗎?就那麼點診療費還點評,我們自己都不好意思上大眾。


點評上真的有醫院…………不過對於這種專業機構來說,普通用戶評分和評論參考價值不大…………

利益相關:前點評員工


這類似大眾點評的很多啊。而且相對比較好的一點是,至少莆田系基本不能來刷評論。

這很早就用了,好大夫算比較有名的,然後微醫(挂號網)也積累了很多了。還有其他一些沒怎麼用,好像北京的挂號平台是另一個。

當然這些主要針對20來個城市有用,主要是三甲醫院為主。


你去吃飯好不好吃你能嘗出來,你去治病,治的怎麼樣你能分辨嗎?就像什麼四毛錢治高血壓,這種東西還就真有人信,而且你打開百度隨便搜一個病,前三頁基本都是廣告,有了評價也是被水軍刷上去的為主,把你忽悠去莆田醫院把一層皮而已。


一個服務員點單,顧客買單的餐館哪裡來的好評~


You know nothing.


推薦閱讀:

華南理工大學互聯網圈子裡面的牛人有哪些?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能給普通人帶來什麼樣的機會和紅利?
如何從零開始系統地學習前端?
如何成為像車小胖一樣的網路專家?
聚美優品應該如何進行危機公關?

TAG:互聯網 | 醫院 | 移動互聯網產品 | 移動醫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