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考上985,211最需要的是什麼能力?

網上有很多雞湯都是一個套路

高中學渣浪了一兩年甚至兩年半然後剩最後一年半年突然覺醒就開始發奮讀書

然後就是爭分奪秒學/晚上兩點睡/早上五點醒/中午不睡覺/餐餐吃泡麵等各種擠時間學習

然後就是考上了名牌大學。

但是我觀察到的情況並不是這樣

在我認識的人裡面,比如說在我們班級裡面有很多人,特別是女生(沒有歧視的意思),她們的毅力都比男生強得多,天天安靜學習刷題。反而男生們都是晚上擼王者到深夜,早上上課睡覺,快考試了臨時突擊一下照樣能拿高分。(理科班)

這麼說智商還是學習方法才是好成績的關鍵?

何況知乎上的很多故事都有說到有些學神整日去浪結果考試秒殺所有人,那麼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我知道努力是必須的,天賦不夠,刷題去湊,但有時候真的覺得好不公平,有些人拼了命去學去刷題,犧牲了一切都比不上學神們隨便翻翻書

考上985,211的你可以分享些方法或者經驗給我們這些在苦苦掙扎的學渣們嗎?


你所說的那些女生(其實不光是女生,男的當然也有這樣的)極有可能是根本沒有在學習,只是做個樣子,在表演學習而已。她們有可能工工整整地記了最漂亮的筆記,無論是否是重點內容都絲毫不落,然而一節課結束,問她這節課究竟講了什麼,可能什麼也說不上來。

記了筆記或許是為了以後溫故用的,然而很可能她們記下這些內容之後,就再也沒翻開過這一頁。

每次老師留完作業,她們都會完成,絕不拖欠;偶爾一兩次沒寫或者沒寫完,一定要找人抄上,從不敢理直氣壯地說自己沒寫。然而不會做的題目要麼胡亂寫寫,要麼空著,反正一兩道題不會做不等於沒寫作業嘛。作業交上去以後,這一頁就算掀過去了。有問題不會,不要緊,反正作業完成了。

每次考試結束,發下的卷子她們總歸不可能永遠是滿分吧。照理說自己做錯了什麼,應該好好鑽研一番,把錯在哪裡搞清楚,把知識點的運用弄明白。然而她們不會去碰已經有結論的試卷:考完了就是考完了,接下來該寫今天的作業了,完不成作業可是大事啊!

少數有些知道該查缺補漏的,不會想著自力更生,而是在第一時間就去問老師。老師給講一遍,覺得自己聽懂了,於是美滋滋地回去了;就算沒聽懂也要裝作聽懂,然後美滋滋地回去了。

每天熬到下半夜,然而學著學著就走神,腦子裡面空空一片,再不就是陷入自我感動當中——我太勤奮好學啦!

說這種人在學習,我根本不信。這些人學習只是為了逃避責罵,其心態完全不過是要證明給父母和老師看——我在學習,我很努力。實際上完全是毀在表面功夫上,卻美其名曰「不夠聰明」或者「學習方法不好」。(跑個題,有些制度也是擺個樣子出來,表面程序無可挑剔,內里卻不是關於如何追求把事做好,而是關於怎樣免責的——「這是你們授權的呀!」跑題了,不多說。)

所以其實根本沒什麼「學習方法」——任何「套路」,當你把它當做一種套路來執行的時候,必定會偏離本質。「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學習也是如此,這個「實」就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東西。所謂學習無非是把不會的弄會,這就要求學生至少要先知道自己差在哪,然後主動頂上去,而不是成天想著怎麼完成老師交代的作業,或是證明自己有多麼勤奮給人看。然而,查缺補漏這種事只有自己才能做,如果不主動做到足夠充分的程度,那麼學不好是應該的。

說實話,智力正常的人只要能端正態度,為學習本身而不是為了避免責罵而學習,根本沒有學不好的,只要別總是想著演給別人看,別出於外部壓力而學習。對於學習而言,真正重要的不是耗費了多少時間精力——就像沒人把高成本作為衡量企業運營水平的標準一樣——關鍵在於你付出的每一分精力都應當是值得的,要讓自己有所收穫,而不是讓別人對你滿意,或者無從批評。

然而最難的恰恰是做一個「真正在學習的人」,因為演員們往往入戲太深,會把自己感動到,連自己都騙過了。所以這又要求一個自省的能力,好好問問自己——我真的儘力了嗎?

絕大多數,甚至很接近全部,根本是做不到的。


坐標上財。

就如今年北京狀元熊軒昂所言:「沒有知識一定改變不了命運,但有知識不一定能改變命運。」

知識與名校的轉化比例,是家庭背景,是地區環境,是實打實的教育資源,是穩准狠的階層捷徑。所以,最需要的能力可能在你出生前早已決定。

這位熊軒昂同學在採訪時被問到「是否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他直言如下:

高考是階層性的考試,農村地區越來越很難考出來,我是中產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決定了我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能看到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識不一定改變命運,但是沒有知識一定改變不了命運。

當時此番言論在網路一度引發熱議。此前,歷年狀元採訪談及其成功原因往往歸於天賦,勤奮和運氣三個因素。而熊同學的觀點則第一次把人們對於教育成功的認知轉向「資源差異」這點。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這句話「現在的狀元,都是家裡好自己又很厲害的。

當狀元如此,考名校亦是如此。當我們談及考985,211的大學時,總是一味強調自身天賦和努力程度,卻忽略了家庭條件和地區差異帶來的重大影響:

富有的家庭比窮苦的家庭享受更好的教育條件

發達的地區比貧困的地區擁有更佳的教育資源

回味熊同學所言,反想周邊環境,確實如此。大學就讀於上財的我,曾經是江蘇省四大高中之一蘇州中學的學生。考985和211,在周圍同學看來,真非難事。也曾一度認為成功不過天賦和努力而已,現在回頭看來,真非如此。所在的學校重點班,授課老師是省特級教師,所有的高考題型套路都駕輕就熟,所有的課程習題都有針對性,直奔高考而去。不少老師還出過高考試題,更是對應試一套了如指掌。一有教育部出台的高考新動向,我們總能第一時間接收信息,調整學習方案。教室配備的各類設施,諸如電腦投影儀,空調飲水機,起初不以為意,如今想來,當我們在冬暖夏涼,不憂饑渴的環境下,觀看老師各類ppt和視頻生動形象的教學內容時,多少農村與我們同齡的孩子,要忍著寒冬,耐著酷暑,在破舊的課桌前抱著唯一的課本伏案學習。沒有優秀的師資力量,沒有便利的教學設備,在數字化高速發展的今天,那個憑著筆杆子打天下的環境,無疑把他們與985,211名校的距離越拉越遠。

所以,我們所謂的勤奮努力,是在衣食無憂,資源無愁的基礎上。家庭和地區帶來的便利和捷徑,無疑成為我們高考之路的一大省力槓桿。而很多人少了這個台基,不僅不可避免會做太多無用功,而且抽象努力轉化為現實成績的比例會大大降低。他們為高考,為985和211名校付出的一切,真是要搭上成倍的汗水和淚水。

起點不同,很大程度暗示了結局的不同。


你看過小黃文嗎?

對,你沒看錯,我也沒瘋,我在很認真的問你:

你看過小黃文嗎?

一個屌絲,把白富美日得死心塌地非君不嫁。然後又日了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第五個第六個……

咣咣咣,炮火連天屌毛翻飛。

——————

你看過言情文嗎?

一個女屌絲,沒腦子沒臉蛋沒胸沒屁股,身家沒個三五十億的——對不起,老娘我這嗶您氧化鈣不起,後面再來倆富二代當備胎,標配。

女版的《阿賓正傳》。

然後又是啪啪啪,炮火連天一地雞毛。

——————

和你看的那高考雞湯文是不是一個套路?!

一個傻鳥,三年的高中不浪費兩年半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突然之間就醍醐灌頂大徹大悟,恨不得連屁眼都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然後呢——

然後就逆襲了!!

憑什麼啊!就是自(我安)慰也沒有這麼猛的吧!

我想當和尚都得碩士學歷,你放下屠刀就要成佛?

這他娘的還講理不講?!

——分割——分割——

我教書,斷斷續續的也有十來年了,聰明的見過(包括耍小聰明的),愚蠢的見過,勤奮的見過(包括瞎勤奮麻醉自己的),懶惰的見過。

但是,逆襲的,還真沒見過。

但凡一個人,具備逆襲所需要的智商情商——他就不會把自己搞到需要逆襲的地步。

是不是這個道理?

———再割一下———

好吧,上面的無非是些個吐槽,下面回歸原問題:

每年出生的人里,最終211的只有百分之幾,985的只有千分之幾。

知乎,確實學霸多,恨不得不是c9的沒資格吹逼不是985的沒資格答題不是211的沒資格點贊。

但是考個好大學可真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讀書,想讀好,需要具備怎樣的天賦?

——————

無他,聰明勤奮加運氣。


蹲武大門口看看就知道了,

比起我讀書時期,

武大的美女帥哥越來越多了。

我想這不是因為武大風水好,

不是因為武大能整容。

而是武大學生里,

家庭條件好的越來越多了。

家裡有錢,

才穿得起好衣服,

才能保證妝容,

才有身高體魄。


雖然這個問答的答案很鬼扯,但是我還是抽樣調查了一下我身邊的985同學們,僅供參考。

溫某某,中央財經大學。(據說高考考了650分……)

王某某,已就業,遼寧某985大學。

徐某某,東北某985大學,保研去了某南方知名985.

張某某,現南方一流B大學,現在北京師範大學讀研。

李某某,本科一流B大學,現保研復旦。(相信我,她說笨絕對是謙虛……)

綜上: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的差距多大,與其在這問,不如刷兩道題吧。


投胎技術。

不信的話,你投胎到農村試試,看看你的概率大,還是某一線城市中產階級的概率大。

我去參觀過我們四川一個村的的鄉村小學,一年就200人,就一個能上一本的,我6成讀了職高,有4成大專,一成普通大學。

你投胎到那裡,也就這0.5%的概率。

而我上的在成都的某名牌大學附屬小學,一本率60%,剩下兩成出國了,還有兩成成績一般也都上了大學。


這個問題別說我還真問過

大概問了10個左右考上985,211的朋友

他們當中有來自北大,人大,民族,湖大,央財........

但是事實上他們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這樣的

「就那麼考上了啊,上課,背書,刷題......」

沒有什麼頭懸樑,錐刺股的勵志橋段,

沒有什麼家道中落,絕地反擊的勵志逆襲,

就是和正常人普普通通的上學,然後那麼考上了

。。。。。。。。。。。。

最後雖然你可能不信,但是關心這個問題的人,大部分是沒考上的


99.9%的人勤懇努力,得到應有成績,無人知曉。

0.1%的人渾渾噩噩,最終僥倖逆襲,名揚天下。

說白了就是因為他們的故事被人講出來了而已,倖存者偏差,你聽到的大部分都會是這樣。

本問題高票答主 @駱春雨, 有興趣你們可以按贊數排序看看他的答案, 好幾個都是在說 「短時間內從200提高到500 根本不可能「, 你看看評論區多少人噴他的。 最有意思的是,其中一部分人可能連高考都沒考過。

在被噴這一方面,我高攀一下駱老師,我們倆惺惺相惜。

我之前也回答過幾個類似的問題,後來被噴的不敢說話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757029/answer/269677904 )

看看這種

知乎用戶:高考還有230天如何從300分衝到600分? 我的核心觀點都已經寫的很明白了

2015年的答案, 到17年12月還說被打臉 (而且明明沒有被打臉,偏偏說被打了 @小王子)

對對對, 你們接著說,告訴他們最後三個月能逆襲,讓他們高一高二接著玩兒。

最後回答題主問題:

對於大部分人,努力因素永遠是最大,其次是機遇,最後才是聰明。

有些時候,某些人忽然一個想法,。搞懂了某學科原理性的知識點,瞬間開竅,這是有可能的, 但是也是出現在大量訓練之後。

不要盲目迷信別人的學習方法,不是誰都適用,沒事也少上網刷雞湯。 有時間不如摸索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會讓你受益終生。


投胎的能力


上面很多人認為:「剩最後一年半年突然覺醒就開始發奮讀書,結果考上了名牌大學,」這種完全是雞湯,是不可信的,是被《讀者》《意林》之流編出來的段子,現實中幾乎不可能發生。

然而,殘酷的是,有時候令人震驚的真相往往隱藏在看似的謬誤表層之下。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真相最容易被忽略:

一種是你覺得平常無奇,老生常談,卻在關鍵時刻讓你大跌眼鏡——彷彿一個路人甲,危及時刻忽然出手,力挽狂瀾的操作暴露了他是一個隱於市的高手;

另一種是你覺得Low且傻,是你平時嘲笑和鄙夷的對象,卻在關鍵時刻脫掉了它破敗的外表,露出了它華麗的內在——譬如街頭的一個流浪漢,成天瘋瘋傻傻,有一天一排加長豪華車隊把他接上車,原來是一個富豪顯得膩歪,特意來體驗生活...

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如第二種情況。「有能力考上985,211的學生「,幾乎全部滿足雞湯文所描述的境況,即只用一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就能達到985211的門檻。看似小概率的事件,實際上是一個大概率的事件。

只是由於大部分不會傻到最後一年才努力,所以那些可以用一年時間考上985211的人,用了兩年考上了C7,用了三年考上了Top2而已。

假設這個社會在某一年發生了大的動蕩,譬如在201X年春天的時候,有世界核戰爭的趨勢,於是好幾百個委員一致通過了廢除高考的法案,所有高一高二的學生進軍營接受軍事訓練,然後在一年或者兩年後,風險解除,高考恢復。

在這種情況下,同樣穩定不下滑的高考難度,照樣會有一大批RDF、SZ、NSFZ、HEF之類牛校的高中生可以考到廢除高考分數線之前的分數水平。

雖然群體水平較之過去會有下滑,但波動不會非常劇烈,而拔尖的學生則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實際上,這個問題如果你往深了去想,其實有一個更加本質的解釋。

首先我們需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大家一定要在18歲高中畢業呢(個別可能偏早偏晚,以清北為例,新生年齡集中在16歲~19歲,18歲佔65%左右,而從Top2往下一直到普通本科,學校等級越低,18歲新生占的比例會先上升,後下降)?或者我們可以設問另外一個極端,為什麼大家不是21歲高中畢業?

先看一下全球的禁酒年齡:

從16歲~21歲不等,美帝在這方面非常嚴格,感覺對酒精的管制差不多和槍械同一嚴格水平,不像中國「不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煙的規定」形同虛設。

那麼,為什麼會有禁酒年齡設置的差異?原因眾多,但是不可忽略的一條是醫學上的根據。可能有些國家認為,18歲算是成年,那麼飲酒就沒啥問題;有些國家的醫生智囊則認為,雖然18歲是一個平均的成熟年齡,身體的大部分器官都已經成熟了,但是神經系統要成熟可能更晚一些,所以要在這個基礎上再往後順延1~3年不等。至於早於18歲的,可能是由於風俗習慣和醫學根據相互妥協中和的一個結果。

無論具體的原因如何,都不影響這樣一個結論:一個標準的設立(比如飲酒年齡、結婚年齡、高中畢業年齡、兵役年齡等等)必然要考量到人的發展水平,而這樣一個發展水平往往是能夠代表廣大群體的。

而正是由於標準的設立是基於廣大群體的,那麼必然會出現超出這個平均水平的人,或者低於這個平均水平的人。

不夠精確地可以描述為:量化人類的信息處理能力,由先天和後天的因素疊加而成,則相當一部分16歲的高中生擁有標準19~30歲人的水平;而有相當一部分高中生,在後天因素沒有大的際遇的情況下(譬如一個抗震救災少年因為英勇事迹在13歲時破格被RDF錄取,一個14歲的初中生因為家庭變故造成心智的巨大蛻變,進而催生了她信息處理能力的發展),他們這輩子的信息處理能力也無法達到985211的下線,或者要在幾年之後才能達到。

幾年之後才達到巔峰的成了漏網之魚,他們在普通211的幾年裡,實際的信息處理能力達到了曾經領先他們的清華學生,然後在28歲的時候,他們終於坐在了Facebook辦公室相鄰的工位上。

清華的那位不要感到不爽,「一個本科普通211的居然跟我坐在一起了。」 逆襲的那位也沒必要自卑,看到周圍一圈的浙大、中科大,總感覺自己很僥倖。

其實,那不是僥倖,而是所有命運的饋送,早已暗暗標好了價格,在相應的時間,把相同價格的人擺在一起了而已。只不過你高考的時候是211的價格,經過了幾年的發展,你升值了,而清華的那位原地踏步,或者升值的速度沒有你快,更或者,在你們工作的領域,是有篩選線的和能力天花板,某個超牛技術崗的篩選線是90,你達到了95,輕鬆過線,清華的那位112,也只算作100。除非他轉戰科研,會發現搞凝聚態物理112也不夠用,但是搞碼農,112的配置相當於頂配顯卡玩實況足球,表現的效果和你這個中檔顯卡在畫質表現上完全沒有區別。

此外,教育作為整個社會系統的一個子集,很多設定也是結合人類個體發展的實際情況和人類社會發展的整體情況所做的一個平衡點。

比如在北上廣,二十六七歲結婚算早的,但是在農村,二十六七歲屬於晚婚。

因此18歲高中畢業,對於中科大少年班的人來說,純屬浪費時間;而對於一部分晚熟的人來說,則意味著非常大的不公平,適合他們高中的畢業時間,或許是20歲,或許是22歲。

後者未必在最終高度上不如前者,但這個社會的殘酷之處在於:它只給你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如果你在17歲時無法拿到IMO的金牌,那麼基本上你離高中時代的天才就完全沒有一點關係了。雖然你有可能在一個普通211後發制人,一路Phd、助教、副教授的苦哈哈地幹上去,在38歲的時候勉強達到了別人27歲時的成就,在45歲時終於把差距縮小到了5年以內。在58歲時,那個天才比你先死進了墳墓,你又搞了幾年終於在60多歲時把差距抹平了。但是我們只討論18歲這個時間點上的境況,無疑是讓人傷心落淚的。

總結起來說:

如果你沒有能力在一年時間考上211,則用三年時間考上C7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你沒有能力用一年時間考上985,那麼你用兩年時間考上清華的概率不大。

具體可參考灰色小熊,湖南婁底市級狀元水平:高二在沒有學完課程的情況之下達到211的水平。

而題目中講最終目標設為985/211,則你必須有能力在第一輪結束之後就能取得目標之下一檔的水平,大約二本的水平吧。

注意:以上的時間基於一個條件,即天時地利人和俱佳,至少各方面能打80分的水平,也就是說基於你的基礎和水平,你能感覺到知識積累的順暢度在一個上佳的水準。而具體採用了何種方式,無論是你自己看書閉關自學,還是有名師指導,還是跟學霸成為基友互相促進,以哪一個點作為主要的「進攻方式」,這個就因人而異了,但前提是你能夠感覺到一個穩定效率在時間軸上的順延。

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那麼才可以稱之為是有效學習狀態。

兵法曰:「欲得其上,必先奪其中」,要想成首富,先定「賺他一個億」的小目標;要想考上985/211,先想辦法在短時間內解決二本甚至非雙一本。

當然,首先還是要提高自己的眼界,尤其是非RDF、NSFZ、SZ、HSZX這種學校的,不要被周圍的環境忽悠了,滿眼盯著你們渣校歷年的一本上線率,985名次,長時間會被洗腦。

在牛校你隨便被洗腦都沒事,傻乎乎的最好,名校學霸都是平時傻乎乎的那種,學校要你做啥你就做啥,跟著大部隊走,只要自己不作死,沒人會害你。

但在渣校真要想成為傳奇,就要防止被周圍的傳銷環境洗腦,想創造奇蹟,先目空一切再說,這些跟你都沒有任何關係,你要做的是自建體系,「一個人就是一支軍隊,每一天就像一場戰爭「


一、

心無旁騖的能力。

騖是啥?《漢書·音義》直騁曰馳,亂馳曰騖。

心無旁騖就是一個人的心裡只有一匹朝目標賓士的馬。

任何與目標想違背的思緒,無論多輕鬆、多快樂、多誘人他都能放下。至少在學習的階段能放下。

二、

學習過程也服從於「等價交換」原則。

不存在學習投入少,產出高的情況。(但存在投入多,產出低的情況。)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看似很努力,而沒有成果呢?

舉個例子:挖井。

有的人挖井總是挖不到二米就換個坑,一直換一直喝不到水。

有的人每挖一個井都不輕易放棄,經常能喝到水。

再舉個例子:燒開水。

有的人每次把水燒到90度就熄火,然後反反覆復燒,水還是沒有用處。

有的人堅持把水燒到100度,就算水涼了,涼白開也可以放心喝。

學習的前期都只是投入,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時才是收穫季節。

挖得越深、解決的問題越難,收穫越大。

所以學霸們有一個習慣,喜歡比別人深挖一點。而這深挖的一點的收穫,抵得過很長時間的努力。

三、

知識是普遍聯繫的,越底層越抽象的知識,越具有可遷移性。

而大神們,對這些底層的知識掌握更全面,理解更透。

比如對e,i,Pi,log(x),e^x, 等基本模塊和公式的理解更加直觀和深刻。

他們的知識結構更加合理、更加穩固、更具有可拓展性。

這種隱形的知識體系 是長期優秀的學習習慣積累產生的,其價值比教材中很多繁瑣的知識點更大,比考前突擊的效果更大。

這種知識體系就是武術中的內功,是道術之爭中的道。

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

今天是考研的第一天,我回顧了自己去年考研的過程,給學弟學妹們一點經驗總結,希望大家重視基礎,喜歡挖掘,建立起自己知識體系。


這是一個典型的「屁股決定腦袋」+「小馬過河」的問題。

身處普通學校的會說:「要很拚命才有一點點的機會。」

身處一般的省重點的會說:「正常按部就班地學習,不犯大錯誤/出大變故,有一半的機會,211、985水到渠成。」

身處超級中學重點班的會說:「玩的片兒荒/砸了好幾十分都不止985。」

所以這問題根本爭不出一個結果的。自己能做的只有在自己可控的範圍內儘可能的努力,不要留下遺憾就好。就算儘力了也沒有考上,也不要放棄自己,保持這個努力的勁頭,不要荒廢大學時光,一樣有很多機會。


當然是認識自己的能力啊

我有別人聰明嗎?我有別人勤奮嗎?我的教育資源比別人豐富嗎?別人的故事和我有關係嗎?

簡言之,心裡有點B數,不要有事沒事看個故事就把自己代入,考上985的概率2%,躺著上985的概率,我估計千分之一不能再多了,你不見得有那個命。

但有趣的是,在學生為主的知乎,乾貨並不好賣,賣的最多的是雞湯,其次是雞血,有些人還會把雞屎混在裡面賣。有些話說出來又傷人,這樣吧,請想想知乎上專精教學的老師有哪些混成了大V?


先分享兩個小故事。

1)

初中的時候,我們幾個男生喜歡自習課瞎鬧(我也不記得到底幹嘛去了),晚上熄燈後打牌(這在宿舍是不允許的,有次還被管理員發現,差點全宿舍取消住宿資格,還好有個同學和社管阿姨關係超好(嘖嘖)才逃過一劫),那段時間我因為晚上打牌太瘋了,作業經常沒寫完,成績下降得厲害。

但是同宿舍一起浪的幾個學霸,成績沒有下降,反而還更上一層樓。

我TM就奇了怪了,我在玩你們也在玩,憑什麼你們的成績越來越好,我的成績越來越差??沒天理啊!

……

直到有一個深夜,凌晨三四點,我起來上廁所,偶然發現,那幾個學霸躲在被子里趕!作!業!!!

(註:之所以要躲到被子里,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宿舍熄燈後不許有亮光,被發現會被扣分,內宿的朋友們懂)

「卧槽!你們!你們居然……」

(輕蔑地)「哼,不然呢?」

2)

高三的時候曾經和我們那一年的省文科狀元同桌。

這女生在我看來每天只做兩件事:上課睡覺,下課看黃書(什麼類型女生懂的)。

在這種慵懶的氛圍下,我覺得自己好像也就鬆懈了一點點點吧。

下次月考立刻掉了一堆名次,人家呢?照樣全校第一。

是不是很想死?

後來我發現了:

她雖然看著很慵懶,但是所謂「靜若處子,動如脫兔」,做起題來簡直是飛一般:一個大課間(15分鐘?)可以做完一套文綜選擇題,一節自習課幾乎可以做完一套數學高考題——她做事情的效率幾乎是我的兩到三倍,那她自然有更多的時間干別的,休息或者看小黃書。

而且這人上課雖然是趴著的,但是知識點可是一個沒漏全記著呢!

94狂啊!

所以,關於題主的疑惑基本上可以從這兩個角度來解釋:

1)有些人台上光鮮,整天打打鬧鬧,回到家、躲到被窩裡懸樑刺股你是看不到的,所以會覺得這人神,其實只是你naive;

2)有些人有正確的工作方法,或者身經百戰,做事情的效率超級高,所以有更多的時間來浪。

總而言之,就是你只看到了他們「在浪」這個結果,卻並不知道他們背後幹了什麼。如果你因此或是和他們隨波逐流,或是放鬆了自己,那你就完蛋了。

回到題目本身……

我就不散播什麼家庭條件這種負能量了(因為這也不是你自己的能力而是你父母的能力呀)……

我覺得最重要的能力吧……

還是考上好高中的能力……

考上好高中呢,又需要考上好初中的能力……

考上好初中呢……

我覺得最需要的還是——

「我想考上好的學校」這樣的能力。

也就是說,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從小就要有狼性,一個從小沒啥野心,覺得快快樂樂活一生就好,作業隨隨便便做一做就好的小孩,你怎麼指望他能夠踏上這一座又一座的獨木橋呢?就算他上去了,蹦蹦跳跳追蝴蝶,你有怎麼能指望他哪一天不會摔下去呢?即使是富家子弟,即使花了很多錢進了好小學,還能同樣塞那麼多錢,塞那麼多關係進好初中嗎?即使能花那麼多錢進好初中,還能花那麼多錢,有那麼多關係進好高中嗎?即使…………………………又怎麼樣呢?如果這個小孩最終只是想站在舞台上,唱著自己非主流的歌,那985、211又與他有何關係呢?

所以在我看來,一切當中最重要的,還是孩子本人堅定不移的那句話:

「Yes, I WILL!」(能夠從7歲一直到17歲一直堅定不移地有這種想法的人可真不多哦)

(當然,要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和家庭條件這種話我就不必說了)

(至於如果人人都成這樣對這個社會是否是好的我不予評論)


我不知道別人靠的是什麼,但我平心而論,我高考真的是靠的智力上的老本。

我看到 @歸伶昌 在講學霸當著你的面玩,背地裡拚死努力的故事我也是一臉懵逼。我不知道他在高考的時候是怎樣的水平。我高考時的水平是這樣的:發揮失常,全省排名跌落到之前的五倍,結果進了武大。

你們以為我這是來自誇的?對不起。我是來自黑的。我直到現在都還在惡補「怎麼才能努力」這門課。如今我30歲了,還特么地在讀碩士。

比起你之後的人生,高考真的不算什麼。我現在只指望40歲的時候我能勉強地抬起頭來面對這個世界,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逢年過節低著頭跟所有的親朋道歉,承認自己對不起父母老婆孩子對不起所有看著我長大的長輩至今還在啃老,前途未卜。

你說我高考成績是努力出來的?我真希望自己早個十五年知道要努力學習。


靠的是信念

你相信讀書有用,就會認真去學

你不相信,就不會去認真學

相信與否,一般是環境 經歷等因素導致的

人就活個信念


去看書!不要刷知乎,考不上承認自己是失敗人士就行。

學神隨便翻翻書。呵呵呵呵。你這種思想不失敗就見鬼了真的。


最需要投胎能力。

聰明、勤奮、運氣、家境。構成完成題主目標的主要條件,在同等水平下此消彼長。

大山裡出來的高考狀元家庭條件不好聰明勤奮一定是極強的。

一般一二線城市超級中學出來的一般的985小朋友,聰明趕不上前者,家庭條件提供的教育資源可以補上。

可你看看這四條,哪個不是跟投胎能力相關?

天生是不是學習的料子,能不能靜下心來努力讀書,能不能準確把握努力的時機和方向,能不能擁有一等一的教育資源。

所以儂曉得啥人本科可以考上千萬里挑一的學校啦伐~

投胎學博士。

-----------起床分割線----------

起床了多寫一點吧。

最近啊,在寫一個補習班研究的論文。

看了一個很有意思的paper。

研究政府限制補課的實際影響。

作者做了一個分層抽樣調查,結果是,在限制補課的政策之後,家庭社會經濟背景最好的一波小孩,補課時長,休息與玩耍時間沒有受到該政策絲毫的影響………

等我起床了把reference貼上來。

這四條裡面啊,按說最不受天賦影響的,應該是勤奮吧。可是我相信大家都見過,有的人就是無可救藥地懶,不出點大事情刺激他,或者出點大事刺激他都死不悔改。

更無可救藥的,是假勤奮的孩子。

天天趴在桌子前學習,可學了多少,有沒有學到點上只有他自己心裡清楚。反正父母老師都看到我學習了,考砸了也不能賴我。長此以往,最後自己都騙了自己,「我明明那麼努力為什麼考不好呢」

你努力個屁。

假裝努力盲目努力才是毒雞湯好的伐。

動不動只要勤奮智商一般也可以考上985,麻煩說這話的人看看隔壁數據,全國平均水平考上個最末流985也要超過98%的同齡人,所以您當前2%的那撥孩子每天不學習不努力躺進大學,您憑個50%上下晃蕩的智商只要努力就可以隨便超越人家了嘛?!

唉當然像我們這樣圍觀的吃瓜群眾著急也沒用,皇帝不急太監急…

Reference:

1、Jaesung Choi Rosa Minhyo Cho (2016) 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governmental regulations on South Korean private cram school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 36:4, 599-621


別的不管,你的父母歐氣肯定是很足的。

————————

這是2017年985 211 大學錄取率

(全國一共3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不要問為啥沒你們省,你們省伺服器出貨率太黑)

211錄取率

985錄取率

(圖來源於網路)按照統計數據來說,各位985 211學子的父母都是歐洲人無誤。在個別省份考上985,約等於一發單抽直接入魂ssr。


智商吧,我本科同學都覺得考985不要太簡單。

某數學競賽保送室友說過這樣一句話「高考數學我不知道怎麼才能考不到150。」另一個室友本科畢業之前只聽說過清北華五(為了上清華放棄了浙大保送資格)。我在高二某些科目還沒有學完的情況下參加高考考到211的分數,語數英均分差不多130。雖然和大佬們比依舊弱到不行,不過在普通人里應該都還算不錯。

好了拉仇恨完畢,下面才是本文的重點。

我們確實非常輕鬆地考上了名校,可是這又有什麼用呢?現狀就是我和上述兩位室友因為興趣問題全部轉行,被無數當初比我們高考分數低50-300分的科班同學吊打。

當然我們的轉行主要還是和興趣有關係,因為都是到研究生階段才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清華化工系很好,但是有的人確實對做實驗興趣不大。(比如我第一次做滴定實驗就做了五個小時,可以說不能更手殘了。)

所以希望小朋友們能從我們身上吸取一些教訓,在報志願之前稍微花點功夫研究一下自己真正適合什麼,對什麼感興趣,畢竟轉行自廢武功得太傷了。

(本文和勸退無關,因為上文中某個同學轉行之後的工作薪酬現在和以後大概都不會比繼續從事化工來得多,可是她確實非常喜歡自己的工作,每天都過的很充實。我和另外一個同學雖然目前還在讀書,估計工作以後也和她情況差不多。)


推薦閱讀:

如何讓自己靜心學習?
失去了學習英語的信心,怎麼辦?
寒假只剩三天可以做些什麼?
在不好的學習環境中成為學霸是種什麼體驗?
為什麼有些人下課就玩,上課不聽,上什麼科寫什麼作業,成績還很好,晚上大家都在學。然後怎樣才能高效學習?

TAG:學習 | 教育 | 高效學習 | 211工程大學 | 985工程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