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小區的問題出在哪兒?
不知內幕,個人感覺。
1.錢太多,產品和服務卻過於平庸,燒錢出來的東西嚴重不符其應有的性價比。第一次知道叮咚小區是在上海地鐵線,真是鋪滿視線,當時比較驚訝。今年已經很少看到在上海地鐵線上燒錢燒得這麼瘋狂的互聯網產品,除了幾家慣例的電商外,很少看生活OtoO這樣燒。馬上下載後全部點了一遍,又是虎軀一震,這樣的產品也敢這樣燒錢?大而泛,產品構思平庸,看不到任何可以吸引人的亮點。當時我只覺得可能自己對平台的理解不夠,但實在也無法理解這樣的東西瘋狂燒錢的意義何在?我覺得團隊真應該先拿出三分之一的錢來試試市場反應,再細細磨一下產品和業務才是正確的路徑吧。
2.用戶需求並不明朗,功能多卻是四不像,一眼看上去都是可有可無的。
不管是不是在小區內社交,我都會用微信和微信群,不管要不要用小區內的哪家便利服務,我上個點評去個淘寶網隨便用個垂直的app都能解決。而且我所處的住區可能比較吊絲,基本沒在這個產品里看到任何對我有幫助的信息和服務,還不如58同城之類的。再說,也沒多少小區里認識的人在用,本著職業精神觀察一段時間,就刪了。3.單說app產品本身,沒見識到任何設計上的亮點、使用上的舒適和功能上的體貼。
可能進去的太早了?打開時除了那個鈴當的設計讓人聯想到了哆拉A夢小可愛外,進去後就無法產生讓人眼前一亮,多翻幾頁的衝動了。可能它設計的思路是盡量平台化大眾化,所以不想突出任何傾向,但「大眾化」不代表平庸,更不能像模板化的外包產品。最起碼的設計理念和方向上的氛圍要通過產品設計傳達給用戶吧?不敢說這個設計敷衍,但至少讓像我一個對生活OtoO極其興趣到葷素不忌的腦殘用戶都產生不了興趣,那怎麼去吸引對此模式還摸不著頭腦的普通用戶?後來回復的朋友還說了一點就是bug的慘不忍睹,遇到過一次閃退,當時勸解自己是手機太吊絲了。4.社區OtoO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不是行家不說什麼應該是什麼或者是什麼。但我是個用戶,要的其實很簡單,給我家周圍1000米之內的各種商業服務信息,哪家店新開了哪家有特色哪家打折了,哪家可以用我的小區門卡享受積分優惠?哪裡進了最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哪家提供老人託管服務,或者小區里有哪位職業是醫生或護士的,能提供一下日常小病小痛的諮詢和幫助?給點錢給點禮物聯絡感情啥的都可以等等。至於其他的,暫時還沒有想到需要的。社交嘛,呵呵,隨著上面的服務體系建立,隨時自然會來,否則我拿什麼動力去跟小區內一年都碰不到頭的人去社交??叮咚小區打開,貌似能看到這些需求的痕迹,但沒看到裡面真正可以滿足我任何一項需求的服務的落實細節。
so,不說這樣的項目一定會失敗,至少對比它燒掉的那些錢,這個失敗感覺並不出乎意料。作為一個曾經的早年類似LBS和O2O的創業者,對於叮咚小區目前面臨的情況幾乎早有預料。
第一次看到叮咚小區的東西,是在本小區門口的一個攤子,大概是下載安裝就送一個價值10元的東西吧。我好奇在那裡觀察了1個小時,然後幾本得出了一個判斷就是這事兒不大靠譜。
之後聽說她們融了一大筆錢,之後又在地鐵里放廣告,我當時就覺得夠嗆了,幾乎是當年我們曾經的錯誤的重演。目前看來果然夠嗆。其實我沒有很認真的用過他們的東西,只能從我自己觀察的一些角度來回答。有些回答可能有偏頗,不過是旁觀者的觀察,大家姑且一笑。
第一,用戶的問題
叮咚尋找了小區作為切入點,但是是什麼人有最長的時間留在小區呢!?當時我再旁邊看了一小時,又和叮咚的工作人員聊了一會兒,排隊的都是來佔便宜的老太太和部分主婦。主婦只有很少的部分。也就是說,在小區出入口做地推,和互聯網接觸最深的兩個人群,第一個是上班族,第二個是學生族,都不會對叮咚有興趣。上班族趕地鐵去了啊!學生才不管家裡的事兒呢!所以叮咚的推廣切入點,是那些互聯網遺民,那些沒有使用習慣的人。對於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占點兒便宜,但是此外沒有任何互聯網習慣。老太太們連軟體怎裝都不知道,你又怎麼指望他們用呢?
以這樣的人群為目標和切入點,其實,這樣的人群確實也就是再小區最活躍的人群。對產品提出的要求就非常高,要好,要能解決切實的痛點,用很強的力量,讓這些人培養使用習慣。但很明顯,叮咚做不到這一點。另外一群人,就是白領女性,年輕主婦,年輕媽媽他們對小區可能有一點使用要求。這些人確實是互聯網用戶,但是他們的另一個問題就是,見的太多了,你不夠好,不夠實用,就完全留不住他們,打水漂。第二,推廣策略的問題
我在地鐵里看到過叮咚的廣告,我覺得做020沒有什麼比大規模打廣告更愚蠢的事情了。020產品的特性,決定了一點,那就是當用戶進入之後,一定需要看到有切實價值的東西才會繼續使用,否則近來多少用戶流逝多少用戶。只有那些因為需求進來,而不是廣告進來到用戶,才能留在020平台之上。對於020來說,尤其是這種和地點LBS強相關的服務而言,推廣,是必須越精確越好,越有針對性越好。鋪天蓋地的品牌廣告,導致的結果就是讓一些人看到,進來,發現沒用,永遠的和你說拜拜。但這些人,其實是最有價值的人群,因為他們能進來,說明了與你的產品的特質最接近。這樣的推廣方式,導致的問題就是你不僅沒有拉來有價值的用戶,還讓許多真正的核心用戶和你說bye 了。
所以,這類軟體,大舉燒錢,是最笨的事情。其實這也是此類項目再試點完成之後,進行快速拓展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如何快速,有效的複製,並且節約成本。當年為此交過很大的學費,現在也還在努力學習中。關於產品很多人都說過了,我覺得這是必然的問題,太過浮躁,什麼都想做。也就不說了。
希望叮咚能夠快速的找到解決方案,實打實的慢慢在努力吧作為一個普通用戶,我認為他有兩個致命缺點:
1.產品做得太垃圾,BUG太多,APP各種功能超難用且BUG遍地不說,經常用著用著你的登陸賬戶就變成一個陌生人了。。。2.安全性太差。這不是說APP的安全性,而是說這個應用作為一個陌生人交流的平台,和自己的真實信息相關性又太大,很容易造成人身安全問題。之前有個人在論壇天天發廣告,我就去揭露了他幾次,之後他就不斷騷擾我甚至說要招人打我。要不是我剛用這個APP沒多久,沒參加過裡面的小區活動,沒暴露多少個人信息,我可能就被打了。總之,這是一個能讓你崩潰的APP。用了一周多我就果斷卸載了。不了解具體情況,但我有一個朋友在叮咚負責推廣,就他跟我說的狀況有幾點我很詫異:1.部門領導做出的決定基本都是臨時開會然後一拍腦門想的,幾乎沒什麼計劃和評審
2.市場部門的兄弟竟然和研發部分毫無溝通!市場有需求,都要自己想辦法把功能開發出來或者借用自己聯繫的合作單位平台去做,這點讓我很無語,據我朋友說,叮咚里部門間的溝通很少,最起碼他老大都不認識研發部門的人員
3.我很懷疑叮咚到底有沒有測試部門。。。。。因為朋友讓我下了一個用了2天,實在無語不想用了一般一個公司,如果老闆覺得自己是最好的產品經理,那這個公司推出的產品差不多就得玩完,拍腦袋決定的設計如果能成功,那中國那麼多產品經理都是吃乾飯的,該去死了
雖然沒有用過,但是在街上看到這個產品的廣告時,第一反應是:又一個盜用版權的....瞬間惡感滿滿
話說去面試過,當時還問我有沒有在地鐵看到他家廣告真沒注意,之前一直以為是哆啦A夢的廣告,因為沒仔細看回來後下了這個app試試,用了下就卸了最後,我面試被刷了
洗錢
作為一個前用戶,我就想知道那個要小區累計登錄一百次才能點亮小區的sb設計是誰做的。
幾年前去面試時我問:你們這能Google查資料嗎?
技術leader說:那是違法的……這一點就說明不是互聯網公司,現在果然倒閉了∩_∩
好像是實業老闆有錢了自己投資的。
「互聯網思維」雖然爛大街了,但很多人還是不懂啊=_=因為我小區到現在為止還沒被激活…我要找鄰居幫忙嗎?
最大的問題是融錢太多。
不知道使用這個app的意義在哪裡。
我怎麼想都想不到我需要鄰居給我提供什麼,或者幫助我什麼。
房屋問題自有物業解決。購物問題自有超市、電商解決。就連收快遞都可以交由物業門房代收。那麼,這個app能帶給我什麼?現在很多做微信cms的服務商,直接把小區功能集成到微信裡面了。通過調用微信現在提供給開發者的介面,其功能已經可以完爆叮咚小區了。這些cms服務一年也就幾千塊,任何人都能1天之內上手。直接打開微信就能實現的功能,為啥還要個app呢?補充一句,微信現在已經可以淘汰相當一部分手機應用了,基本每個涉及o2o的行業,其移動終端都能用微信替代。
1.在產品和業務模式不完善的情況下,燒錢做推廣。
大黃頁想轉換成平台,路漫漫其修遠啊,僅僅一個大黃頁就開始鋪張浪費的大規模推廣,不知道是因為投資人催的緊還是怎麼樣,這活怎麼看怎麼都是一個慢慢耕耘的主啊。2.社交角度切入社區O2O?
叮咚小區更多的注重了社交,想以這個角度來切入社區O2O,建立一個平台類產品。本身一個社區內的用戶就是很少的一群人,再乘上經常使用手機的百分比,那對於社交為切入點的產品來講那更是寥寥無幾,甚至人數都不如你自己的熟人好友圈子,那這時候談的社交是否要打上大大的問號。不知道上海的發展情況如何,但至少以北京來看,地鐵里一段時間內鋪滿叮咚小區的廣告,但綜合了幾個小區來看,使用的人寥寥無幾,活躍的用戶更是寥寥無幾。鄰里社交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說那麼多有用么?現在還是遠親不如近鄰的年代么?方向都錯了,app再好有啥用?
因為本來就沒想把產品做好,只是為了圈錢而已
當初是看到廣告然後發現小區對面居然有就下載了。一開始他功能是送外賣。不要配送費,可以同時買很多家店的東西,而且最重要的是沒有滿多少起送。很長一段時間我都用這個叫外賣拋棄了餓了么。後來我發現他的店鋪越來越多,開始代收快遞,但是讓叮咚小區送到家的話只能是晚上十點之後,我就沒用過這個功能,都是自己去拿的,不需要代管費。之後他又有許多新店加入,拓展業務例如買菜,列印,買水果,請大廚等。他的餐飲開始要外送費了,不過不多。那個時候我讀大學很少用它了,愛上了自己做飯。之後的某一天我突然想起了他,重新打開我簡直快不認識了。他居然變成了一個代買菜的app。於是,我卸載了他~
這個應用太重,沒有給小區業主和物業帶來實際的好處。應該作為個橋樑,滿足各方的需求,才能生存下去。
上面有多少人能說自己是事後諸葛亮
創業團隊的願望和實際做出來的效果是兩回事,他們就比村委會多個推廣,其他區別真的很大嗎?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 44 歲"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心梗去世?
※C2C、O2O、B2B、B2C 的區別在哪裡?
※入駐水果o2o平台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雕爺的河狸家美甲店美甲師收入都歸自己,那公司怎麼賺錢?
※商業模式到底是什麼東西,怎樣設計產品才能讓別人一眼就能看出清晰的商業邏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