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社工專業的學生紛紛選擇從事非社工的工作,在職社工的人員流動性為何如此之大?

如果您是一名在職社工,可以分享一下您的職業規劃以及對該職業的看法和認可度么? 社會工作雖然在中國起步晚,但是社會發展的步伐還是暗示了社會工作者存在的必要性,面臨這麼大的就業缺口,為什麼社工專業的學生紛紛選擇從事非社工的工作,在職社工的人員流動性為何如此之大?談談除經濟層面外的其他原因。


update: 2015.3.15

在一個月前已經離開了工作。實在受不了各種莫名其妙的行政事務,各種可有可無的活動然後還需要假惺惺的「反思不足」,各種陪別人做手工,包餃子,放電影,做遊戲。最重要的是,我還要跟別人解釋我的工作是具有「專業性」的,並配之一大堆理論供別人「觀賞」。這種工作不是我想要的,這也不是我想像中的社工。浪費了差不多半年的時間,我覺得是時候離開了,突然覺得無比輕鬆。

······················································································································································

作為一個在美帝讀社工和做過社工,又因為家庭原因回到國內做社工的人,想來吐一下槽。

1. 福利待遇問題。這點不說了,做過社工的人都知道。工資低,欠薪,呵呵 。其實福利待遇低的問題,還可以用人性化的管理,增加休假的時間去留住人,可是,所有的社工機構都是「工作一年以上,享受5天年假。」 「遲到5分鐘……」 「早退5分鐘……」 對於這種管理制度,呵呵。

2. 准入制問題。想做就做,當然導致了想走就走。社工的門檻太低了,在國家的社工大躍進的步伐中,人人可以考社工,並且通過率高。見過不少其他專業的,由於找不到工作,紛紛轉來做社工的。沒有貶低這些人的意思,畢竟他們也是懷有一顆愛心的。可是,有一顆愛心就能做社工么?缺乏專業的訓練,真的能做好社工么?

3. 專業性問題。國內社工一直在強調「社工的專業性」,可是現在很多社區機構做的是什麼呢?給小朋友放放電影,教教剪紙,為老年人講講養生,做做手工。然後個案已經成為了嘮家常,但如果僅僅是嘮家常,幾個志願者就能搞定了,要社工幹嘛。哦,對了,還有大量的文書書寫為了應付上面檢查。這就是所謂社工的專業性?當職業無法實現自我滿足的時候,當然就走了。

4. 行政官僚化。社工機構本應該是一個充滿人性關懷的機構,可是國內社工機構這點沒學到,卻學到的了事業單位那種人浮於事,體制僵化的精髓。沒有絲毫的活力。好多機構在提交簡歷的時候,還要填一個申請表,要問你爸媽叫什麼名字,多少歲,幹什麼的,你多少歲,結婚了沒有。然後轉正了,還要填寫一張轉正申請表,寫上自評報告。記得哦,還要手寫,電子版無效呢。說句實話,這種大家都不在乎的事情,又何必浪費時間去問去寫呢?

在美國應聘的時候,從來沒有被問過生辰八字,也沒有問過祖宗十八代,甚至是男是女都沒有問(當初的單位直到跟我電話面試時,聽了我的聲音才知道我是男的,本人的名字比較女性化——!),他們關心的是你有沒有經驗,以前做了些什麼,能夠做的是什麼。在我轉正的時候,我的前老闆是把我叫進了她的辦公室,把她跟對我的評價跟我解釋了一遍,然後問我有沒有意見,沒有意見的話就簽字,如果意見,就根據我的意見,她再做修改。這樣的方式,想想都暖心啊。

題外話:

我理解的社工專業性:

1. 對福利體系有深入了解。中國不是一個福利社會。但是中國也不是一個沒有福利的社會。但由於各個地方的規章制度不一樣,官僚現象嚴重,很多人往往不知道自己可以享受那些福利,因此,社工應該對福利申請等有著更深入的了解,才能體現出專業性。 這樣的社工,我目前沒有見過。

2. 懂得「社會正義」的內涵。社工一個主要的工作就是「促進社會正義」(advocate for social justice)。因此,社工必須對於地域歧視,就業歧視,人權問題,社會政策等有著自己的看法和價值觀,並且能夠闡述為什麼,這才是社工的專業性。可是,我見到的社工,常常忙於開展所謂的「手工小組」,應付領導檢查,而忽略的本該有的職責。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社工幫了多少?

3. 能做心理諮詢 ( psychotherapy). 在美國,研究生畢業的社工,已經具備了對精神疾病診斷的素質。對於心理疾病的種類,治療方法和技巧,雖不能說得心應手,但是也至少能夠在督導的指導下進行個人,小組的心理諮詢。在國內,見過好幾個社工都以為精神分裂就是人格分裂的。再多問一句,除了抑鬱症,社工對精神疾病的種類還知道哪些?

4. 能做投入與產出的評估。一個項目投入了多少錢,取得了什麼效果,如何去衡量投入和產出比,如何用數字表達?這本應該是社工專業性的體現啊。可是,看看現在社區社工機構的調查問卷,跟一個沒有讀過社工的做出來的問卷,有什麼區別?有多少個社工還記得spss,或者說知道spss。

我回國的時候,其實挺充滿期待的,因為我覺得我有一個優勢,那就是沒有金錢上的壓力。我以為我能做下去,是我漸漸的發現,我錯了。體制太僵化了,管理太官僚了,甚至為了體現社工的專業化,還每次寫東西的時候,都要求要寫出理論。給某個高大上的社區的小朋友們放個電影都要求扯上弗洛伊德還有社會支持理論,這又有什麼意思呢?

最後點題一句,我也不知道我還能堅持多久了。


Update 4.14.2015

突然被告知有某個社工的微信公眾號引用了這個問題的一些答案來討論社工流動性的問題,學妹說看到了我的回答,欣喜之餘還覺得有點臉紅.

現在我也即將大四畢業了,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還沒有實習. 現在,我經歷了兩次實習之後,感覺會更加深刻.第一次實習在香港,在香港實習做社工真的是我人生之中一段非常珍貴而又開心的體驗.在那個機構真正感覺到社福界的人的熱情和關懷. 而第二次實習,我所實習的機構是一個國內都比較好的機構,機構也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和很多機會. 但是找不回香港的感覺了..

沒錯,給我選的話我更願意去香港做社工. 這是除了工資之外的考量. 因為在香港,我感覺我做的事情更像一個社工.

所以現在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在香港讀完兩年的社工的研究生課程之後會希望留在香港..

-------------------------分界線下是原回答----------------------------------

不知道關注這個問題的人之中有沒有我的童鞋們.

雖然是服從分配來到社工的專業,但我很慶倖自己可以來到這個可能是大陸里社工專業最top的學校之一. 簡單說一下這裡的老師:負責社會行政的老師是一個外國人,在國外已經出版過非常多的書,也拿過很多的勳章,還是亞洲某福利組織的主席(聽起來很牛逼的一個組織). 而負責社會工作的老師,有一個是美國來的老伯伯(我沒選修他的課所以不太清楚他的背景);有香港美國籍,在米國工作十幾年的老師,也有香港本土社會工作經驗超過10年的老師. 至於請來part-time的老師也都起碼有10年經驗. 很多教我們的老師都是屬於在香港或者澳門社福界一說起名字幾乎無人不知的老師.

學制方面,兩次實習和各種專業課(case work, group work, community work, youth work, etc),只要有專業課不及格就不能實習,必須讀大五...實習不是那種自己找而且帶薪的,是學校安排,有導師帶著你監督你的.

就算我們受到這麼好的社工教育,但願意做的真的不多.原因有很多..學校本來學費就很貴(一年相當於一般大學讀10年的學費),有的是:我付得起這麼多學費我幹嘛要去做薪水這麼低的工作?什麽時候能把學費賺回來?有的是家裡有生意等著自己接手.有的是壓根對這個專業無感,被迫進來的..

因為受到香港和西方的教育影響,其實我們自己或多或少會有點看不起內地的社工行業..大概是覺得自己所接觸到的太好了太先進了.. 因為我們學到的是現在香港的狀況,但現在內地的社工狀況只相當於香港幾十年前的狀況. 其實這也不全錯, 事實情況也是,國內一般的社工專業的老師幾乎都沒有實際社會工作的經驗,對這個專業一無所知的老師又怎麼能教出對這個專業又熱誠,能堅持下來的學生? 不能說完全沒有,但真的很少.

現在專業不對口的情況其實真的很多.我針對那些想做但堅持不下去的情況說說吧.(因為還是在讀,所以只能根據我所知道的推測)其實跟上面說的有很多的一樣..

1.最大原因,工資低.除非你做到管理層,基層社工的工資是很低的.雖說理想是無價的,但如果連溫飽和生活都無法負擔的話何談理想?怎麼堅持?特別是男生,以後要養家要買房要養孩子,這麼點微薄的工資真的不夠生活.特別在一線城市.

2.某些城市畸形的社工聘用制度.例如深圳.老師說過,深圳的社工聘用制度是全世界獨有的. 政府給錢社工機構負責把社工聘請過來, 然後把社工派去不同的服務中心工作.這就造成一種怪圈:我在你這裡工作,但你不是我老闆,你不是發工資給我的人,發工資給我的是社工機構而不是服務中心. 這樣的話效率會極低.(試想一下如果你工作的不是發錢給你的那個你能用心做嗎). 整個制度畸形,長期在一個畸形的制度下生存自己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吧...

3.街道啊,政府啊之類的遺留下來的陋習.大家都知道很多街道居委都喜歡造數據,把數據弄的好一點,要社工一起幫忙弄假數據也是有的.有的甚至說"XXX案件就別管了,少報一點上去,報上去的話就顯得我們社區不和諧"...在一個這樣的環境,大家以功績為上而不顧大眾利益,呆久了不免心灰意冷.

4.沒有把它當成事業來做. 我們這裡流傳著一個說法,如果畢業真的要做社工,要堅持下去的話你就要把它當作你的事業來做,而不是職業.大家肯定能分得清楚兩者的區別.做一個事業的過程是艱難且曲折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忍受..特別是提到的第一點,工資低....

5.大眾認知度低.很多人不知道社工做什麽的,會有很多誤解,如果在學校或者企業做社工,不理解社工的上級可能就會要你做一些跟社工專業無關的事情.(例如企業社工你想開一個減壓小組,上級卻不批,要你做一個教大家怎麼推銷的小組).迫於上級壓力你不得不做,但與自己的專業違背了你會覺得很難受,長此以往也會心灰意冷的.

補充一點:做的久不久其實跟你所工作的機構有很大關係.道理很容易懂,如果你在一個社工氛圍好,boss人又nice,同事又有實力,大家都很努力,工資OK而且沒有什麽黑幕的機構工作,人自然開心也願意繼續做下去啦~

====================================

其實,社工學到的東西很實用,在別的工作也能適用.(前提是受到的確實是優質的社工教育) 我們系在學校就是公認性格好的(除去不可抗力的個別奇葩), 選修跟別的系一起上的時候和其他系的同學組隊,一聽到我們是社工系就立刻說"我很喜歡跟社工的人一組的,社工系的人都很nice".

所以,只要是以跟人溝通為主的job對社工專業的人來說都很適用的哦~

亂扯了那麼多我還是繼續奮鬥自己的proposal吧...


農村社工,嘗試回答一下。

經濟層面的其他原因的話。。。。

在我看來,原因兩個。

首先,為什麼社工專業的不做本專業?如果你是社工學生,你就知道了,很多學生進社工專業都是調劑的,學校師資不過關(有幾個學校的社工教師有實務經驗?),大學四年內也沒有辦法幫學生培養起對專業的認同。不認同社工專業的學生,當然不會做社工。就是說,社工學生從源頭來講都是「被拉來服役的」,一旦有選擇的機會,當然會逃走。

我猜題主想問的可能是這個:為什麼那些認同了社工的學生也不做社工呢?如果一個有理想的人願意做社工,那麼迫使他放棄的原因是什麼?除了現實的經濟原因,最大的影響因素是,有理想的人發現自己沒有用武之地,不能施展抱負。一個認同社工的學生,他是有心的(做農村社工這麼多年,深知有心是多麼重要),但他畢業之後,或者說畢業之間開始實習時,很快就會發現,那些看起來很繁榮的社工領領域/地域的社工機構完全背離了社工本身的價值觀和使命,要不然是公司化、淪為機構領導賺錢的機器,要不然是「二政府」、喪失社工立場。前段時間深圳年輕社工小黎的離世,很好地反映了前述兩種背離社工價值觀的情況:政府購買機構服務,將工程承包給機構,機構為了利益最大化,縮減社工編製,導致每個社工長期加班。這是滿腔熱血的社工學生願意遭遇的現實嗎?但這就是現實。是很多社工教師在「政府購買服務」的風潮下跑馬占山、圈地拿項目的惡果,是社工專業人自己造就的醜惡現實。很不幸,這些機構老大大部分是社工教師,還有一些私人老闆。在國內社工發展的初期,有些人及其機構的惡劣行徑,對行業造成很大的傷害。很多學生實習期間見到這樣的情況,就會考慮換行;就算畢業後願意進機構再做,也撐不了多久——那乾的都叫社工該乾的事嗎?

社工在發展一段時間後,一定會有一個洗牌的過程。到時候優勝劣汰,能堅持社工使命的機構生存下來,才能為社工學生提供施展專業抱負的平台,社工人才才留得住。


現在正在讀社會工作碩士,9月份研二了。希望可以順順利利畢業,用愛心說誠心話。

..........................................................................

原答案:選社會工作這個專業是自願的,14年社工畢業。大一開始就跟老師做項目,實習到正式工作:駐校社會工作、兒童社會工作、青少年社會工作、老年人社會工作(時間不長,個人對這一個領域做得不好,而且內心有點排斥)、殘疾人社會工作(自閉兒童、腦癱、肢殘等),現在正在做的是優撫安置社會工作。

(本人在深圳做社工)聽到身邊一些社工朋友會說香港社會工作怎麼怎麼好怎麼怎麼專業了,哪像我們大陸內地工作不好開展,社會認知度差,工資又低,不想做了,然後轉身離開了社工行業。香港社工發展了多少年才家喻戶曉,社工才有今天的存在感跟地位。不能拿有近70年社工發展歷程的香港跟剛剛起步的我們來比專業性比工資比名氣。如果真的喜歡社工,為什麼不能給自己一次機會給大陸社工發展一點希望呢?剛看到一個回答中一條評論說:社會工作很專業,不專業的是做社會工作的人。覺得很贊。喜歡社工想做社工,我們能做的就是用心用心再用心,而不是混日子跟抱怨。

在學校上小組社會工作跟青少年社會工作這兩門的時候,老師經常讓寫文書,還總要寫理論,上課總是講理論,當時覺得特別討厭,每天上課就是理論理論理論。開一個小組還要什麼理論理論支撐,覺得特別不能理解,也沒有好好學。當自己做了一些實務,才深深覺得理論不足是一件很難過的事情,是你要做出一盆好菜,理論就其中的步驟,怎樣做才能色香味全。(不知道這個比喻恰不恰當,但理論基礎真的挺重要的。)或者說理論是社工實務的靈魂。哈哈哈。用粵語念社工的讀音跟「寫工」是一樣的,很多人都很厭煩文書寫作,我也是。以前寫文書寫活動寫小組恨不得把每一分鐘發生的事情都寫得清清楚楚,寫得很細很細,其實真沒必要。寫文書用最簡練的話把事情說清楚就可以了。

大一的時候去香港實習,老師帶著我們去深水埗走訪,看到天台一堆針筒第一反應是恐懼,離得遠遠的。老師根據周圍的環境,還有一堆針筒給我們分析了吸毒的群體,原因,還有怎麼讓這類人成為服務對象,如何接觸。覺得香港社工像偵探一樣,不斷挖掘服務對象,把每一點都分析得很透徹。後來跟一些港大的、理工的、浸會的社工學生開了分享會,差別真大,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趕上的,學識很重要能力也很重要。在大陸社工誰想做就做,還是一些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過渡期,在香港,不是誰想做就能做。期待大陸社工有一天也不是誰想做就做,社工證不是隨便一個主婦大媽就能考,能更好地保護社工專業性。雖然自己很喜歡社工,但是還有很多東西不足,無論是實務技巧還是理論知識,如果能考上MSW,一定好好讀。剛學這個專業的時候,說社工有多偉大,是螢火蟲、魔法師、北斗星啊什麼的,現在覺得真扯蛋。社工就是能主動"GIVE",而不是單單被動"TAKE"的人。

朋友發的鏈接,看到這個話題除了驚訝之外還有一點點的感動,所以隨手寫了一點不著邊際的話。引用一位老師的話:社工不單是一份工作,社工是一種生活方式,即使你日後不一定做社工,仍然可以在不同的崗位上懷抱社工理念,活出社工精神,並且用你學到的理論和知識幫助人。

不知道我能堅持多久,感激和祝福社工,不管是在職的還是離職的還是想要走這條道路的孩子們,願我們的未來都閃閃發光。


坐標深圳,從事社工服務5年,2015年12月離職,目前待業。

職業本來就是流動性的,連政府都支持公務員流動,但是必須在合理的區間範圍內流動性。亞太人力資源協會於2012年做了一統計分析,針對企業的員工流失率展開調查,調查顯示員工流失率不高於18%較好,但也不越低越好,最低一般不低於8%,處於10%-15%是屬於正常範圍。據媒體報道,2013年至2015年,深圳社工離職比例分別是19.8%、22.2%、18.08%。深圳社工的流失率已經超過了警戒線。

一、有理想的職業,收入卻完全不理想。

1.基礎工資,每月約有3500左右,上下浮動500元,全市社工基本上相差不大。2.能力收入,當上督導助理或者初級督導,每月補貼500-1000;擔任社區中心主任每月補貼600到800左右;經驗豐富的社工做一次講課培訓,每次收入500到1000;獎金收入,每半年一次,金額從到0到2000元。

3.運氣收入。這個可遇不可求,碰到好一點的用人單位,比如學校社工可能有免費食堂、住宿、寒暑假和節日禮金等,本人之前的用人單位每月還給社工發300元的餐補。

截止今天,深圳社工協會網站統計的註冊社工人數有4628人,其中初級督導有213人,佔總人數的4.6%;督導助理437,佔總人數9.4%。2015年約有668家社區服務中心,也就是有668位社區中心主任,佔總人數的14.4%。這三部分社工能夠獲得職務補貼,其他70%的社工基本上就是只有3500的基本工資。深圳目前的房價一漲再漲,租房價格也水漲船高,市區10平米的單間每月租金約1500元,大家可以去58同城看看。再加上其他生活費用,已經快要入不敷出了。

二、獨立的抗爭——多頭管理

2015年底,深圳有600多家社區服務中心,社區服務中心是深圳推廣社工的主流。社區服務中心設立在街道辦事處的一個社區,街道是評估方之一,也就是說他們有權對你的工作打分。在這種制度下,社區服務中心基本上就成了待宰的羔羊,社區工作站或者街道辦某個領導給社區中心安排一項任務,比如幫忙整理街道的檔案資料,幫忙上街維持行人文明過馬路,各種奇葩的任務都有,而且你還你不敢馬虎。這樣的任務不僅擠佔了社工的時間,而且對於社工、社區民眾來說都會造成角色認同的誤解。

三、社工到底是幹嘛的——社會認同不足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益派調查,對全國3012人進行的相關調查顯示,高達73.4%的受訪者不了解社工行業——其中,50.2%的人誤以為社工就是義工或志願者,23.2%的人將社工當成了居委會人員。

一由於社工行業起步晚,跟其他新興職業一樣,需要一個了解的過程。二是社工的社會貢獻值太低。10年前淘寶並不出名,現在淘寶開展征服全球。原因就是淘寶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價值。深圳社工差不多也發展了10年,深圳現在又有多少人知道社工的存在?不管是社工機構整體貢獻還是社工個體的貢獻,成果太少,影響力太弱。三是核心競爭力不明顯。醫生通過醫術救死扶傷,老師通過教育教書育人,心理諮詢師通過心理輔導幫人走出心理障礙……社工呢?社工也有自身的職業技能,比如個案諮詢,小組工作,社區工作。有時候是老師的角色,比如開展一些教育性質的講座培訓;有時候是協調者,幫助貧困人士聯繫救助資源;有時候是心理輔導,幫助個別有一般心理障礙人士疏導情緒;有時候是資源提供者,比如開展很多興趣小組。社工需要綜合性的能力,有了寬度便很難發展深度。


還差2個月就做社工三年了。坐標深圳。從開始的失落到現在的習慣、我覺得自己沒有進步。唯一慶幸的是我依然有顆熱忱的心。我依然樂意奔走在社工行業里。


社工發展和流動最大的原因就是工資低。但是為啥工資低,這後面就複雜了。

首先,社工是否值得拿那麼多錢?從事過在職的社工回顧一下,自己實務工作中有多少專業性?是不是知道個案小組社區這三個形式就敢說自己是專業的了?小組計劃書的理論支撐部分從來都是摳破腦袋想了之後發現和後面沒關係?經濟學原理,物以稀為貴,大家都能做,所以沒啥了。

其次,受體制影響,拿北京來說。社區主任一月三千的補貼,你說你拿五千合適嗎?這就是體制機制的影響。

還有,真的大家都全新全意發展社工嗎?你看項目評估的時候不都是翻翻材料,成果彙報的時候也是寫寫材料。中間發生了什麼有關係嗎?並沒有。所以,會寫材料就行了。

還有,人群中,一個人帶著帽子,帽子還挺好看。紛紛效仿,到後來那些少數的不戴帽子的人也不好意思光頭了。社工發展不都是這樣嗎?大家都有項目和社工了,大家都做公益創投了。有用嗎?就像以前做的志願者時間銀行一樣,我真想知道有多少持續下來了的。

所以,我國社工發展的核心,並不是服務對象需要而推動的發展,而是形式化的發展。完全沒有社會根基。不然,我們去走訪社區的時候,你會說自己是社工,還是說自己是街道社區的?

再說說機構,機構在這種背景下運行的邏輯是專業邏輯還是盈利邏輯?反正都能交差,就給那麼點工資自己干去唄,啥社會公正,和我有關係嗎?所以,絕大部分社工組織內部,真的缺少一種溫情,社工自身也缺少價值。以前接觸過兩位新加坡的社工,他們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在生活中無時不刻的體現出社工的價值和愛。所以,當我們在說社工的愛的時候,是先有專業性,再有價值觀。

當然 也不是那麼絕對。比如我知道有的機構知曉率還是不錯的。但是整個綜合起來,問題就有的。


請拋開吃飯能活命這個因素來談一談為什麼要吃飯。

同學啊,對現實有一個清醒點的認識吧:

我這裡的幾個社工機構來校內招社工畢業生,結果每個月1800元的工資都不敢保證(我們市最低工資標準1100元),就業是一輩子的事情呀,對於大多數求職者來說誰給的待遇好自然就去誰那,這就是為什麼社工畢業生普遍轉行的主要原因了,請不要迴避這個最重要的主要原因。

其他因素樓上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就業是一個經濟行為,「談談除經濟層面外的其他原因」就好比讓買西瓜的人談談甜不甜之外的其它原因啊。


社工的工資一直都不高,這是公開的秘密。

進入社工行業的每個人一開始應該都是有這個心理準備的,但是為什麼一開始進來了,之後再離開?不止是工資問題。

第一,別無選擇,只將社工當跳板

有些人可能從專業被調劑開始就別無選擇,磨到畢業,一時半伙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沒順利考個公務員什麼的。所以乾脆來做社工,雖然工資低,但是好歹有3000多的樣子。

這個階段是3000元大於0元。

所以選擇進入行業。

但是呢,他們的心思一直不在社工上,離開是遲早的事,社工只是個跳板。這期間一旦有其他機會,他就會離開。

這個階段是3001元大於3000元。

他們一開始就註定流失。

第二,行業發展速度趕不上個人日漸增長的需求

前面已經說過了。進入社工行業是個理性的選擇,但是這個理性選擇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發生的。離開也是個理性的選擇,之所以前後發生變化,是因為情境變了。

例如,剛畢業,我能接受3000月薪,工作兩年之後,我受不到了,因為此時的我已經不是2年前的我了。這時我想要離開。不是因為我懷疑和否定之前的選擇,而是我的需求增長了,以前我吃1個饅頭就飽了,現在我要吃3個才飽,而你只給我2個。所以我要離開。

因此,我們會看到,政府年年都在想辦法改善社工收入,但是社工的流失率依然居高不下。

第三,對比之下,出現了不平衡,俗稱「憋屈」

為什麼走?

同工不同酬1

我想唱歌,你卻霸著麥!

一是,同樣的工作內容,我看到其他人的報酬優於我,我心裡出現三個字「憑什麼」!我不爽了,憋屈了,我干不下去。

二是,我想發聲,但是你不讓話筒,我沒有話語權,還要聽你瞎比比。我看不慣了,你去瞎比比吧,我沒出頭日,我走就是了。

另外,我想說,現在已經進入了知識與資本雙向前行的時代,跳槽、流失都是普遍現象,不是社工僅有,也不是社工的流失是最高的。只是我們行內人自己狠關注,所以放大了而已。


社工沒有歸屬感,這是我下的定義。本人12年西部某法學專業畢業,13年初考入本地社工,工作了有兩年多,也來談一下感受吧。

首先說一下,社工在國外也並不是機構宣傳的高薪、高社會地位、高人氣的工作。在美國等國家,社工的待遇只是和政府僱員一樣。香港地區的社工師待遇和金融行業相比也是屬於偏下水平。

西方國家的社會工作很成熟,政府和社工的關係也處理的很好,權力運作機制很明確。政府認為社工師是有用的,而且是非常有必要的。社工師將政府和民眾連接起來,是重要的一環。社工師被授權可以有相應的執法許可權(比如家長虐待兒童,社工可以出面代表政府暫時剝奪家長的撫養權,至於社工權力過大的問題在此不做討論)而在中國,婦聯、殘聯、工會、民政、司法等部門的社工(有編製的)都是政府的附庸,社區、社會組織的社工(無編製的)則是附庸的附庸。也就是說作為政府和社工對接的婦聯、民政等部門本身都沒有多少發言權,自己都是政府的弱勢部門,何談提高社工的地位呢?

在本地,社工屬於民政部門管轄。我在社區工作了一個月就被借調到民政局低保上工作,屬於社會救助。對社區工作也有體會,鏟野廣告、各種普查入戶、上級的工作(人社、計生、衛生、民政、宗教等等)、創文、巡河堤。。。。。。。乾的活和考試書上的內容有很大的出入。在社會救助部門幹活,我算是明白了為什麼社工不受人待見了。要麼就是把你拴住,讓你拚命為領導幹活(這邊十個人,8個都是借調),要麼就是讓你干政府的活,比如創文一類,什麼宣傳的婚姻調解社工、社會救助社會工作都是上面一廂情願,不是說底下的人不專業,我許多同事都是社會學相關專業,也有社會工作師證書,可是領導們會想,政府的活都干不完,那裡有時間去干其他的工作呢?於是我們就成了政府的附庸的附庸,沒有歸屬感,拿著兩千多塊錢的工資,乾的卻是公務員的活,還不被領導信任,寫個信息都要各種審查。

政府購買服務的文件初衷是好的,可是到了地方上就變了。本來社會救助工作理所應當屬於購買服務的範疇,民政部門卻讓社工干著應該購買服務的工作,還不給補貼。他們會說,你們社工本身就是政府購買的服務啊。如果這也算購買服務,那麼政府出台購買服務的文件還有什麼意思,隨便找幾個大學生來不就把事情辦了。服務應當是精細化的操作,按照這種情況下去,社工和社會組織自身都得不到成長,乾的政府的活,當然水平不高了。

社工的歸屬感何時才能回來,或許我們並不奢望能和金融專業畢業的同學一樣的收入,我們只是想讓自己有更好的發展,自己的工作能有價值,而不是一輩子都是政府附庸的附庸,就看這次民政部制定的社工人才激勵辦法了。期待能有突破。


我是學社工專業的,考到街道被分到居委工作,名義上說得好聽點是社工,做得其實都是居委的工作。周圍人都說做幾年就會升上去,好像我的前途一片光明,其實社工根本沒有發展,所謂的升上去是指自己去考事業編製或者公務員編製,社工在基層根本得不到展現,上層根本不需要社工。而且工資實在太低了,我在魔都,每個月三千不到,兩年沒漲過工資了。魔都今年年初的時候還說要加基層的工資,但是一點動靜也沒有,其實就是看到社工流動性太大,騙人到社區做社工的。在居委又是經濟普查、又是人口普查、又是房屋編碼登記,又是創全檢查樓道,凡是檢查不是大熱天就是大冷天,做些社工完全不搭界的工作。今年又是選舉年,各種表面文章,累死了。不建議做社工,太灰心了。


有點像建築行業。

這個行當中,大多數人做的是篩沙子,打灰的活兒,

——這樣的工作崗位肯定賺的不多,勉強糊口;

稍微有技術含量的架子工,電工,收入明顯增加;

更高級的帶班,項目經理,以及幾乎很少在現場的設計師,監理,

這樣的高薪崗位則越來越少。

實際上,社工與建築行業中的「包工頭」領導的工種最為相似,

(建築業總體是資本密集型行業)

是低技術的、勞動密集型的行業。

社工行業里的「帶班兒」、「監理」和「包工頭」掙得多,是吃肉的,

剩下的一線篩沙子的,是喝湯的。

以上為20151216

++++++++++++++++++++++++++++++++++++++++++++++++++++++

新更20160617。來自寶島tw的專業吐槽論文一篇。tw實行嚴格的證照管理,專業學生對該職業的評價也是「怨氣衝天」。

美和技術學院學報 第二十七卷第一期 民國九十七年【2008】

Journal of Meih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ol.27 No.1 pp.19~42

社會工作系畢業生的非社會工作職業抉擇:質性研究初探

陳昱名

作系畢業生的非社會工作職業抉擇:質性研究初探


簡單來說,沒錢。

再說多一點,十分辛苦卻得不到期望工資,同時還沒有社會認同感。

人是社會人,每個人都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成長。如果連社會對你都沒有認可,你怎麼認可你自己?

真的要讓一群20出頭的畢業生甘心扎在居委會裡,和大爺大媽搶飯碗。在最該奮鬥的年紀選擇雞毛蒜皮和養老嗎?

作為一個社工學生,因為前途的無望和社會的不認同,難過的時候甚至想過自殺。

不是說,沒有愛心或是過於在乎錢。只不過,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裡不甘心於被冷落被邊緣化,本來就是被調劑的專業,不能要求可憐的不能走上想走道路的人,再走一輩子邊緣化的人生。

如此看來,是不是不止流動性或者放棄本專業,就是完全不認同自己曾學過的東西甚至感動可恥也不是不可能的。

人生太無奈。

也太變幻莫測。

他們只是想。

按自己喜歡的方式。

活下去。


西部地區社工人才缺乏,大部分從事社工工作的都是非社工專業人員,現在基層的社工工作是由大家印象中的居委會大姐大媽和大學生完成的。我們這裡薪資1450,幾乎與最低工資持平,年輕的大學生等著機會離開,社工是跳板,大姐大媽等著退休,實操起來幾乎與專業知識不沾邊,具體有實質性意義的工作是為居民辦理醫保、社保、低保、紅會、殘聯、組織活動、搞計生、建設、開證明……虛一點的工作是補文件,黨建,文明、寫信息……

與香港、台灣那種社工完全不同,大家在電視上看到香港女社工給性工作者發避孕套,深入敵後,勸說她們重新找回自己……這種事我沒看到過,我國的社會工作處於發展的初期,幫助的是生活困難者,至於社工工作的延伸,幫助普通人解決問題等多元的階段,需要一定的時間。

薪資待遇低是造成社工流失的根本原因,即使在一個縣級市,1000多的工資也難以為繼。試想一下,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受過多年教育的大學生從小在書中自有顏如玉、黃金屋的熏陶下,願意將一生獻給溫飽都是問題的偉大事業么,呵呵……選擇社工這份工作:工作是重要的,生活是貧瘠的,道路是曲折的……

給大家貼一篇網文

社會知曉度低、專業性不強、教育體系不完善、工資低、行業發展不規範等等,總之社會工作集各種坑爹於一身,可謂是「一朝進了社工門,這一輩子全完了」。

不得不承認,作者大亮點出了社會工作當前面臨的種種困境與尷尬的現實,雖然語言粗獷、表達方式洒脫且有部分待和諧的內容,但可謂筆鋒犀利、層層深入、一針見血、刀刀入肉,真是著實戳到了廣大社會工作者的痛處。

不過,作為一名學習了7年社會工作且畢業後從事社會工作職業的人來說,看完此文,我的心卻有點沉痛,很長時間說不出話來。

是啊,為什麼一個學習社會工作的學生,反而把自己的專業批的那樣一無事處呢?為什麼社會工作專業面臨的這一系列的問題,還遲遲得不到解決與改善呢?為什麼社會工作發展了那麼多年,還如當初被質疑是否為一個專業一樣,那麼的「弱爆」呢?

我回答不了,也給不了答案。

現代意義上的社會工作,在內地發展不過二三十年,甚至精確點說還不到10年(06年之後算起,不解釋)。對於這樣一個專業,我不知是該用「起步階段」還是「初生階段」來描述,但我相信它肯定離「成熟」二字還有點遠。

當我們抱怨社會不認可「社會工作」時,我覺得這個問題挺搞笑的。請問,你知道什麼是「戰略學」專業嗎?你肯定不知道,因為你沒有義務去知道這個專業。人們為啥都知道醫生、都知道警察,還不是因為大家天天能看到,經常跟他們打交道?社會工作才有幾天,剛剛起步就立即想讓全世界的人都了解它,請問,還能正常聊天嗎?

當我們抱怨社會工作專業性不強時,我能說什麼呢?因為實際情況就是這樣。我看到社會工作確實沒有自己核心的東西,整合了一大堆相關領域的理論,並欣喜地拿來用。不過,我還看到了第一代(或早期)社工人(瑪麗·里士滿)為這個專業所做出的努力,看到大衛·豪對社會工作理論的研究,看到了國內一大批社工的倡導者與呼籲者為發展社會工作四處奔走,看到了政府從不知到不熟到嘗試到力推的整個過程,還看到了身邊的很多社工在為這個專業付出、收穫與無悔的生活著、打拚著。

社工的工資是很低,行業發展是很不規範,教育體系是不盡完善,趁此機會,社工們都應該好好反醒下、思考下,現在我們還能以發展剛10年當借口來回應吐槽,而如果再過上十年、二十年這樣的吐槽還存在,那麼我們這一代社工人就要好好想一下,我們到底做了什麼?

究竟是社會工作「弱爆」了,還是我們的內心太柔弱?


坐標成都,某211大學社會工作本科畢業,然後順利考了本校的社工碩士,16年碩士畢業。到一個小機構做起了社工,從16年7月到17年3月辭職。開始考公務員,離職準備。

目前狀態:等待公務員出筆試成績,估計很懸,社工考公務員專業受限制,基本上只能報三不限的崗位,人多得嚇死人。4月底考了公務員找了一個月工作了,剛開始找成都的社工機構,但是工資都很低,3000左右,到手有的還不到3000,作為一個碩士畢業生心理不平衡。

後來下定決心,堅決不做社工了,在教育培訓行業發展。現在的教育培訓行業都是周末上班,沒有節假日。由於自己沒有教師資格證,專業也不對口,只有做學管師、班主任之類的,帶有銷售的性質,底薪很低,基本靠拉人提成,還要當學生的「保姆」。不想去。

現在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只有靠看書繼續考公來安慰自己,畢業一年了現在還沒工作,家裡人也不理解,自己壓力很大,不知道到底能做什麼,真的很後悔學了這個專業。


做這份工作也快三年了,說實在的,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裡,很難對這份工作始終持有熱情,在我們國家是沒有實在的社工,社工應該是社區工作人員的簡稱。畢業的時候不懂事,裝著社會工作者的名頭一頭扎進這個行業,才發現這個工作原來是這樣。同學覺得你是居委會大媽,居民覺得你是閑的沒事幹的整天玩的還拿著很多錢,上面覺得你們「幹事」。其實我們就是政府的臨時工(實際上我們也確實是臨時工,拿著派遣的合同,只不過是會一直續簽),包干公務員要做的事情,真正做事的就幾個年輕的,做著公共服務站、居委會、黨支部三個班子的事情,運氣不好的如我分到撤村建居的社區,還要兼顧村委的事情,簡直不能夠。還領著僅僅糊口的錢。如果不是覺得離家近好顧家,誰知道我還能堅持多久,不對,是混多久。畢竟考核越來越過分,事情越來越多,工資卻始終不變。跟我一批進來的,留下的一半都沒有,有機會都走了,剩下的也在煎熬。最後要說到這份工作的價值觀,呵呵,三觀已毀!做政府和老百姓之間的夾心,沒被打已經算很好了(實際上身邊就是有懷孕的社工被居民打的事實,我頭一年上班在舉辦未成年人活動時沒有給一個在旁邊的老年居民發禮物被罵、推攘,想想這樣的事情真的不勝枚舉),還談什麼價值觀,總之你兩邊不是人。總之因為這個工作,看盡世態炎涼、人間冷暖,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負能量太多,一不小心吐槽太多,只能靠著對得起工資的責任心繼續做下去。常常覺得就是有一天被送進精神科都不奇怪。


學生層面:1、就業沒錢(或者是原低於市場均價)2、壓根就不想學這個專業(專業調劑來的能佔到80-90%,除了社工發展相對成熟的區域高校)。

在職層面:1、待遇低 2、文化環境因素導致認同度低 3、與政府的關係 4、行業自身不成熟。


社工專業大三狗一隻。

不用說找工作了,當你在學這個專業的時候,你都無法找到自己的價值,更不用說就業後讓別人認同你的職業價值。上課的時候沒事就讓你寫個文書分析個案例,都是那些固定的路子。真正到做實務的時候就是讓你慰問老年人看看小朋友,說實話附近的小學還有養老院都怕我們專業的學生了,尤其是養老院的老人們,有的時候學生為了完成任務甚至給一個老人洗腳洗個好幾遍!就業本身就是一種經濟行為,社工待遇不好,穩定性差,同時上升空間沒那麼大,准入門檻又不高,在實際工作中乾的基本上就是社管大媽的活。更重要的是,別人無法理解你的行為,先不說別人壓根不知道社會工作是啥了,就是開展一個活動,帶小朋友做遊戲,和老人聊天包餃子,怎麼體現你的專業性?這種事情其實隨便拉一個人也能做。課堂上學了很多心理學知識感覺就是學了很多名詞,並沒有太大實際意義,讓我用那些知識去開導自己都沒太大感覺,更別說開導別人了。

或許是我學藝不精吧,我更喜歡社會學,最近在看社會學的書希望考研成功。


先說一下自己吧 14年暑假社工專業 對於自己要做社工這件事沒有動搖過

目前工作是北京某社工機構督導 所謂督導不能和深圳等地相比 實力相差很多 待遇也不一樣 但不是一線社工

說一下自己的規劃 在職期間儘可能的考取相關的證 儘可能多的積累工作經驗 會讀msw 可以繼續督導的道路 或者去基金會做項目 或者和大學同學一起自己做機構 以後的路還很難說 至少我覺得我走社工這條路沒有錯 適合我的性格和生活態度 我覺得題主如果是社工本專業的學生的話將來在此領域會有發展 社會越來越需要專業社工 這裡並不是說不專業的社工發展不好 而是中國社工越來越趨向於professional 沒有學歷和執照以後發展會很局限 所以如果題主沒有的話要不斷學習


推薦閱讀:

讓更多人知道和了解社會工作是否有其必要性?
如何跟別人解釋什麼是社會工作?
今年想考助理社會工作師證,是全國統一命題的考試嗎?這個證在以後的工作中有什麼樣的幫助呢?求解
如何看待社會工作者這份職業?
怎麼理解社會工作倫理的困境?

TAG:社會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