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現在地產公司的所謂管理培訓生?

現在各地產在校招時都會打出管培生這張牌,如中海海之子、萬科新動力、龍湖士官生等等,不知道各個公司的管培生都有什優勢和特點?


行業層面說。

中國地產行業的管理水平,橫向和其他成熟行業(尤其是有外企參與的行業)對比的話,整體上還比較落後。水平突出的公司有,但不是很多。所以同為管培生,含金量肯定不同,原因就在於公司水平不同——

各層領導對管培生這個概念如何理解、如何使用和培養?

企業如何給管培生定位、篩選、評價、晉陞和淘汰?

崗位設計、人才通道和文化氛圍是否能給管培生這種員工適合的土壤、能否讓管培生和社招員工和諧共存同獲發展?

這些都是對一家企業管理水平的挑戰。管培生這個概念本就誕生於外企,或者說是足夠成熟、具備高管理水準的大型跨國企業。而很多中國企業在設立管培生的時候,可能並沒有意識到這將是對自己公司的一次檢驗,那麼前幾批進來的學生則很有可能成為小白鼠。

公司層面說。

在這裡不敢妄評哪些公司的管理培訓生制度開展的不好,但題主說到的中海、萬科、龍湖三家,也正是我心目中這一行中做管理、做人才培養、做企業文化的優秀代表,新動力、海之子和仕官生也都是校園招聘成功的典範,為這些企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可用之才。所以如果僅在這三家裡面選擇的話,可以大膽放心。

但讓我比較特點的話,一方面我不可能對三家都了解到那麼細(這不像評價公司,有大家都看得到的業績數據和項目)以至於有能力做比較,另一方面我認為這個問題其實不是那麼重要,原因也正是他們都是管理規範有大企業范兒的公司了,不至於因為自己某方面的特點而扼殺一個人才的成長——是金子,到這些地方都能發光。

個人層面說。

從管培生自己的角度來說,我倒是想提醒一個很重要、常被忽略的盲點,並且往往會在日後成為個人發展或多或少的阻礙,那就是管培生更需要紮實、成功的一線實踐經驗。這裡面最大的挑戰和要求,不是工作能力、學習能力,而是管培生自己的心態調整和接地氣的自我定位。我並不是在說謙遜虛心這些做人的品質,而是想強調即使管培生是作為「未來管理層的培養對象」出現在工作崗位上的,也依然要做好今天、當下手裡具體的工作,而不能走馬觀花,毫無業績壓力,抱著參觀學習的旁觀者心態和高人一等不願屈尊的身段兒。

管培生自己一定要清楚,自己被公司選擇,是因為「潛力」而不是「能力」,如果今天的工作做不好,「潛力」就不算被兌現,明天的管理層也根本輪不到你。上面三家公司雖然優秀,但對管培生的淘汰也一點兒都不含糊。所以,建議你從走進公司的第一天,就忘掉這個身份,踏踏實實的工作和學習就好。提醒自己「是金子到哪都發光」後面還有一句話,叫做「是石頭到哪都發不了光」。

謝邀。


哎 同為獵頭 只答個自己接觸多的龍湖吧 主要是因為跟這家的人聯繫的多

龍湖的仕官生計劃 算是地產圈子裡管理培訓生髮展比較早、比較健全的了,可作為參考

1、從標準上來講:不能說絕對,但是我所認識的仕官生,均是名校畢業,學生會主席甚至有些是省份學生會主席,在校期間表現已然非常卓越了,其實這也很容易理解,因為這些人習慣了卓越,所以在任何地方都要優秀,成為頂尖已經是他們的慣性,以這樣的人構成的團隊,自然是以一種近乎瘋狂的良性競爭向前沖的,怎麼會不利於公司發展呢。

2、內部發展上來講:首先在前期,龍湖是有輪崗的,尤其不是做具體專業管線對口工作的情況下(成本、工程、財務類可能不太會輪崗),但是像銷售、市場、策劃、拓展拿地、前期開發、招采等等其他方面是可能會輪崗的,但是基本上不會輪崗很久,大多數就在一條管線上發展了。相比於非仕官生而言,仕官生的晉陞是很迅速的,認識不少在27-29歲就已經做到管理層級(5級總監級員工,龍湖共分九級),5級基礎薪資大概基礎在60萬左右,聽起來已經相當不錯了,但是具體多少仕官生中會出這麼一個我不清楚,想必比例是不會很大的,像大家說的一樣,熬下來的也不多。

3、從旁觀者角度評價:

優勢應該是非常明顯的,與同齡人來講,一直在光環內,晉陞和薪資都是快且高的,但是這些人本就是優秀的,所以也就不覺得這算是什麼很大的優勢了,畢竟付出的也相當多。

劣勢來講,最大的就是很難離開原公司了,畢竟其他公司很難接受27、8歲的高管;而且快速的晉陞就會意味著上面吳銘有強調的缺乏紮實和實踐經驗的問題了;最後在自我的心態上來講,順風順水的發展起來了,難免有些膨脹,這大概是最大的弊端了,因為不容易發現也不容易被指出。

所以就像大家強調的一樣,不管你是否選擇、能否選擇去做管理培訓生,在職業發展上

更需要紮實、成功的一線實踐經驗我再補充下,以及永遠謙遜的態度。

畢竟不管在什麼行業 真正牛掰的人 都是認真做事的

所以像我這種上班時間刷知乎的 顯然比較混 別學


作為地產獵頭,接觸過很多管培生,中海海之子,萬科新動力,龍湖士官生及cs(是屬於培養商業管理層的一類)等等基本都接觸過。簡單來說,管培生就是一個好的企業給你提供了一個好的平台,但是也不是免費的。中海萬科龍湖包括現在金科等一些小的公司所謂的校招生有潛力發展的基本都是以銷售為主,比如龍湖做營銷或者策劃必須先有半年的銷售經驗等。但是又來說,作為管培生到底好不好呢,簡單總結,壓力大,升職快(很多管培生都是做了兩三年後立馬跳槽去別的公司,把母公司作為跳台),前期工資低但是整體來說後期發現相對較好點。為何來說整體前期較好呢,第一個原因是應屆生在剛開始實習的時候會對自己的未來職位發展比較迷茫,而管培生給你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所以你會在那老老實實的呆著,去努力公司,前期積累較好,並且也有了穩定的工作經驗及學到了好的公司的管理模式及穩定的職業發展目標,這對於社會上後期招聘需要看公司背景、學歷、工作穩定性等都是一個加分的過程。但是後來一步步的發展,就會更加需要自己真正的能力了,在此也就不一一舉例說明原屬於管培生出來後的情況了。


我這答案出來肯定會被噴

作為一個房地產乙方公司,見過各種開發商,作為學長見過各種想擠進開發商和成功進了開發商的學弟學妹,我的感受如下:

所謂「管培生」簡直是開發商雞血的源泉!他們既以非常的勞動強度幫助企業繼續前進,同時也以這樣的認知裹挾著行業和附屬行業在地產下行的局勢下,充滿雞血地前進!

——————

下班了,占坑回去寫,你看,要是我是地產管培生,現在怎麼可能下班哈哈哈

——————

好了吃完飯了繼續回答 回家的車上我有整理了一下 這個答案可能目前提還為時尚早 但趨勢已經顯現出來了

————

開始

首先強調一點,自2013年底開始,特別是2014年底進入「新常態」以來,房地產行業的增長和利潤都在逐漸降低,消費者更是趨於理性,這使得房地產行業漸漸開始變成了一個好像餐飲、娛樂、社會服務等行業一樣的普通行業,它在逐漸褪下中國最炙手可熱的行業的光環。所以,從理論上來講,地產從業者,也在逐漸變成像老師、醫生、公務員這樣的普通職業。

但是,作為一線銷售、企劃口的房地產從業者,並沒有也不能停下」打雞血「的腳步,因為既是企業不願意允許,也是自己不願意允許,但其實並不是不能允許。

地產行業近20年的飛速發展,造就了一批神話般的人物,這些從中海」海之子「、龍湖」士官生「、萬科叫什麼我忘記了……中走出來的的在開發商的中下層管理崗位中佔有很大的比例,他們的故事被拿出來一次次傳頌,「XXX在XXX幹了幾年升到了XXX,因為他XXXX又XXXX還XXXX」是其標準句式。

這些人雖然比不上他們的老闆——地產大亨的故事普通人總覺得可望而不可即——但對於基層員工卻有著巨大的鼓舞。

值得肯定的是,在地產飛速發展的時期,「管培生」確實給企業注入了足夠多的活力與力量,正是這些有知識有文化有青春的年輕人夜以繼日的付出,幫助企業實現快速擴張開疆擴土,同時也博得了自己的功成名就。於是,這些企業繼續招入「管培生」,繼續延續著自信的前進。

如果行業永遠高速發展下去,這便是極好的,但這是不可能的,就是地產挾持中國經濟二十年甚至還會更久,但它總有歸於普通的一天。

好比唐初臨煙閣眾人封侯拜相何等風光,但世界不可能永遠兵荒馬亂,承賓士世,請君暫上,哪個書生……

地產行業逐漸變為普通行業的過程中,企業對「管培生」的培養——如果我說錯了可能是因為我看得不夠多請輕噴——依舊延續著十年前的模式。

我們只要最優秀的,我們不拘一格,我們要打硬仗,我們可以不休息,我們給你美好的未來……不信,看看你們的前輩XXX。

管培生訓練營淘汰勝下的,一定都對以上要求有了很深的認同,於是他們走上了工作崗位,開始好像他們前輩一樣夜以繼日地付出。

企業大的、擴張快的,他們將獲得機會,企業小的、發展慢的對不起,請認真當可螺絲釘。

好在,地產行業利潤走低,使得開發商資金周轉壓力越來越大,項目運作周期越來越短,管培生們打足雞血加班加點。

對個人而言,確實鍛煉了能力,待遇也不錯,談不上企業和他們誰辜負了誰。

但是,企業發展減緩,必然上升時間增加渠道減少。不少企業叫囂著互聯網思維,其實還是「一群80後在60後創立的公司里用70後積累下來的營銷經驗帶領越來越多的90後管培生把房子賣個90後」,受重視程度在降低是必然。行業發展壓力大,需要打雞血,自己工作壓力大,需要打雞血,從一開始就被培養的「管培生」們,無疑是最好的群體。

這既是因為企業發展需要一部分員工打雞血,也是因為,作為這部分員工——特別是管培生們——不時時刻刻給自己打雞血自我催眠,真的很難維持自己走下去。

「管培生」簡直是開發商雞血的源泉!他們既以非常的勞動強度幫助企業繼續前進,同時也以這樣的認知裹挾著行業和附屬行業在地產下行的局勢下,充滿雞血地前進!他們已經進入了一場職場旁氏騙局,停止自我催眠,就會被出局。

但,每個行業每個時代總有一兩個人是成功和備受矚目的,只希望每一個人都好。

只有地產從業者、國家經濟執行者、普通大眾都能接受地產是個普通行業,房子是個普通商品的時候,才能安得廣廈千萬間,天下寒士俱歡顏。但願那天為時不遠。

所以很多時候,作為乙方,對於甲方年輕員工表達自己怎麼樣加班的朋友圈我都表示冷眼旁觀。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反正我覺得一個月少拿一千但是每周末可以去踢球就是比多拿一千但是永遠在案場加班爽。至於他們老跟我說以後,以後誰知道,敢說我以後就一定比不上他們么,走著瞧。


說個個別現象:中海的海之子今年坑了很大一群學生 ,分公司hr承諾給實習表現突出的學生口頭offer,最後沒有兌現 。

我很疑惑的是中海的海之子怎麼在學生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比龍湖工資低,比萬科欠系統。難道中海是央企?又是一個很注重成本效益的公司?


接樓上周凱的話

中海據傳要和中建有大面積業務的合併整合

因此中海簽約的應屆生今年全部被甲方(中海)毀約,毀約金每人8K

另外

個人不太看好國內房企所謂的MT計劃,有名無實的較多

倒是外資的房企和房地產諮詢公司的MT可以嘗試

只不過,心態很重要

以五大行為例

你可能從物業管理PM做起,按部就班,時不時跑項目,短期的投入產出比不會很高

但是從顧問業務CON開始也不是沒有可能,只是五大行這種公司更傾向於要有工作經驗的人


利息相關:中海海之子

中海地產作為房地產開發商,學土木專業的畢業生進甲方可選擇的崗位有項目崗、合約崗、成本崗、設計崗、發展管理崗等。

「招聘」

"招聘過程相對嚴苛"

每年五六月份的時候,海之子的宣傳攻勢便會在校園裡通過各種形式出現,找工作的你一定會看到。甲方的待遇一般比較好,招聘環節極多,對畢業生的素質氣質要求也極為苛刻(形象、學歷、學生組織經歷都很重要)。我之前參加過中海研習營,這在校招時會有一定優勢。海之子在工程方面和設計方面都很強,但在營銷等其他專業方面,明顯偏弱。

「培養」

"花大價錢將管培生當做高管來培養"

所謂海之子只是對某一年校招生一個統一的稱號,和傳統意義的管培不太一樣。

正式入職後,公司會根據職位需求和個人專業背景分配崗位,第一年有老人(可能只比你大兩三歲,甚至還可能比你年紀小)作為入職導師進行指導(其實就是各種打下手)。之後就需要踏踏實實的幹活、加班。

中海地產有非常完善的培訓成長體系、有多個崗位的輪崗機會,還有定期的培養盤點。幾乎在入職的一年內,都是在業務線和人力資源部的關注下成長的。第二年開始,部門負責人會給海之子壓擔子,到第三年結束的時候,此時的海之子基本成為業務能手了。中海海之子的成長速度在業內挺有名的。

絕大多數海之子剛入職的時候都是打了雞血一般,這麼多志同道合的年輕夥伴跟著自己一起並肩作戰,想想都覺得興奮。所以工作的時候還是很帶勁的,那麼多優秀的人比我還努力,我哪敢再偷懶呢?

「待遇」

"龍湖>萬科>中海>大多數乙方"

甲方工作沒有乙方繁重辛苦,主要是檢查工程的進度和質量。像我在中海的話,待遇會遜於萬科、龍湖、恆大(與同學的比較),月薪可平均達7k-8k,但是工作非常累,壓力大,很多都是末位淘汰制的。中海所招的海之子對學歷要求很高,一般都是985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部分崗位還有海龜競爭,當然個人認為這對自己的終身職業發展還是很有幫助的。第一年年薪可達10w,而第二年開始的薪資全憑自己能力獲取。雖然這個工資橫向比較並不高大上,但跟那些在乙方一年到頭拼死拼活還不到10w的相比已經足夠體面了。

「工作氛圍」

國企滲透著服從與保守,強調奉獻精神與奉獻精神。

由於中海這幾年的擴張速度較快,各地區人員的流動性較大,最重要的是中海的工作壓力與工作節奏也在行業內名列前茅,人際關係相對比較單純,而且由於其國企背景,企業的人情味較濃,福利比較全面,所以整體的工作氛圍還是很愉快的。


年輕不懂事,曾趨之若鶩,後來才了解,踏實最重要。

遺憾是沒能早點看清所謂成功沒有捷徑,這個行業的管培大多數也只是看上去「前途無量」的噱頭。

慶幸是自己有那麼點小運氣,有事做,有所期待。


如果是萬科新動力,可以去,一定要是正編的啊,一定要問清楚了,因為萬科在做八大業務,所以底下很多子公司在招人,還有打著萬科的名義招人,真是坑!我去年16年春招去的萬科營銷管理中心當管培生,工資三千,或者四千,加一千五補貼,拿了大半年!本來可以落上海戶口的,因為是派遣性質,子公司還沒有正式成立,所以16屆和17屆的戶口都沒辦法落下來,請大家一定慎重!我們學校本來就能落上海戶口的,後來的後來人事才告知,已經沒有機會了!

再強調一句,很多地產公司都打著管培生名頭招211和985學生,其實就是做銷售的,一定要擦亮眼睛啊!

我們那一批,進了13個管培生,走了只剩3個了!剛開始打電話打了三個月,還去做地推!一個個問,掃描二維碼註冊什麼的,工資得要死!

我11月份走的,幸好是走了,真不是坑前公司,只是怕耽誤了好學生,我那時候拿著各種獎學金去的,我們同一批的還有伯明翰大學的,港科技的,暨南大學研究生等等,都走了,那一年過得太窮了,哎,不要去做銷售啊,不做銷售的話後台工資很低,四千,加幾千塊年終獎,還有一些補貼,真的好低,活不下去的!

不要去!聽學姐的,太坑了!

創建於 00:27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同為地產從業者,雖然名氣不及以上三家公司,但同樣每年也是有很多名牌院校的應屆畢業生爭搶著成為我們公司的管理培訓生。剛畢業那年剛好也碰上公司管培生擴招的一年,那一年我們分公司就至少有30個管培生,公司也確實比較重視他們,但在沒有完善的培訓體系的情況下,他們就如打雜的一般的被扔到各部門。後來突然意識到要讓他們到各部門一線進行鍛煉,就開始短暫的部門交叉輪崗,而他們卻不知道各自的職能目標在哪。慢慢的就有人陸續辭職了,一年後我們分公司留下的不足十人。而後來上級公司各部門都設置了一些職能崗位,大多是有他們來任職。而我們營銷部的他們,主要工作就是那天統計各項目的來訪成交數據、給各項目設定績效目標並考核、定期檢查銷售員的日常工作(客戶信息的錄入、合同簽字按手印有無遺漏),跟領導彙報啊彙報。個人看來,這樣的工作等退休後來干更合適,另外真不需要高學歷!也有認識的人曾是上述三家公司的管培生,我覺得這一行無非平台?高壓。也許這三家公司的管培生會讓你在同行業跳槽更受歡迎,但我覺得外企的平台可能更好!還有在國企,關係戶會刷新你的認識!


管培生能當半個人用,付四分之一的錢,你表現的能當三個人用,就能留下來拿半個人的錢


門檻高,機會多,是個畢業生的好選擇。校招留下的、做高管的也大有人在。事在人為!


占樓,就職於非以上三家的某上市地產公司管陪生,加班中,下班再答。

4月2日更新

抱歉最近經歷了很多事情,工作強度非常大,當然還是自身比較懶,每天刷知乎也不更新答案,在2月到4月期間經歷了一次跳槽跳到龍湖,個人信息太多必須匿名。

如高票答案,無論是否管陪生,營銷口的晉陞機會及速度都是很突出的,像我這樣的工程成本口個人感覺管陪生與普通員工差別不大,最大優勢兩點:

1.有試錯機會。管陪生屬於剛畢業,再大錯誤公司也會包容,但成長一年後此優勢消失。

2.節省進入甲方時間。只針對我熟悉的設計工程成本口,一般此類人員都是從大設計院跳槽或者造價事務所或者施工單位經驗豐富者跳甲方,而管陪生剛畢業就能有開發商的平台,減少時間。

劣勢

1.專業經驗不紮實,如我自己,缺少一線經驗。

2.心態上浮躁。

以上


就是一份營生,哪有那麼多說頭。。

管培生多是學校比較不錯,專業普普通通。這種應屆畢業生在北京上海真的沒有什麼太大的競爭力。

龍頭房企,對外還算說的出口,一月又給你開個七八千塊錢。在如今的就業情況下不錯了。


答主你好,房地產行業是中國總市值最高的產業,而且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房地產行業這幾年大規模招聘管理培訓生,是因為隨著產業的不斷擴張,必然要彌補管理層的不足,解決管理中出現的問題。

房地產行業對人才的需要,是無所不包的,幾乎每個專業都可以涉及到。

另外,房地產行業的管培生無論是起薪,福利,職業發展,都是相當可觀的。房地產企業中,有很多高管當年都是從管培生坐起。現在的萬科副總裁王蘊,就是萬科新動力的第一屆管培生。

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管培圈」。

乾貨l市值270萬億的行業17年提供1W+管培生職位(上)


管培生也就是房地產行業自身為了培養人才吸納的儲備幹部


自產自銷


這個得匿了。中海北京海之子。所謂海之子只是一個稱號,和傳統意義的管培不太一樣。進去公司後會根據職位需求和個人專業背景分配到崗位,第一年有老人帶,美名導師。之後需要就是踏踏實實的幹活,加班,幹活,加班。。。所謂輪崗是不存在的,你一個新人,什麼都不懂,輪什麼,來做文員都嫌添麻煩。關於快速成長,看個人機遇,有人起的飛快,有人迷茫幾年之後轉走了。中海強在內部管控,不踏實在一個崗位干幾年,是難以體會到其中的精髓的。


銷售



我就是。幹了一個半月給1500。還是新人銷冠。用我們區經的話說:咱這行就是剩者為王。剩下的能堅持一年到兩年的,憑資歷也能當店長了


養管培生又花不了幾毛錢,還能當銷售主力用,簡直棒呆。


年輕身體好有精力有雞血,某上市房地產開發商置業顧問每天晚上十一點下班。

當然工資也可觀。


推薦閱讀:

畢業工作找不到這怎麼辦?
機械應屆生第一份工作應該如何?
2015年底,在上海北京,應屆生畢業起薪10k算不算高?
畢業後進入小公司,以後還有機會去大公司發展嗎?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畢業後做人工智慧方向的科技編輯,發展前景和「錢途」怎麼樣?

TAG:房地產 | 應屆畢業生 | 管理培訓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