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鮮貴族會講漢語么?他們和中國使臣交談時,是用漢語口語,還是用漢字筆談,抑或是通過人工翻譯?

可具體到英祖時代


謝邀,因為不具備這方面的專業知識,所以一直不敢回答。不過我對這個問題也很感興趣,托網路之福,搜到了一些資料。

本來以為,朝鮮李朝官方記錄均用漢語文言,那麼那時候的朝鮮文人想必也應該大多能講漢語,但是從搜到的東西來看,似乎不是那麼回事。這種書寫和口語的脫節讓我很費解啊。

李朝建國之初,派使臣朝見洪武帝,《李朝太祖實錄》裡面有這麼一段:

天子(朱元璋)素聞穡名, 從容語曰: 「汝仕元為翰林, 應解漢語。」 穡遽以漢語對曰: 「請親朝。」 天子未曉曰: 「說甚麼?」 禮部官傳奏之。 穡久不入朝, 語頗艱澀。 天子笑曰: 「汝之漢語, 正似納哈出。」

這裡提到的李穡是元朝和高麗的舊臣,受李朝太祖派遣出使明朝,此人做過元朝的翰林,但是貌似漢語水平不怎麼樣,被朱元璋諷刺說他漢語說得像蒙古人納哈出那麼彆扭。明初,朱元璋對朝鮮使臣的漢語水平應該是很不滿意的,曾經對朝鮮下過一道聖旨曰:

你那裡使臣再來時,漢兒話省的著他來,一發不省的不要來。

據北京師範大學董明先生的論文《明代朝鮮人的漢語學習》,李朝開國之初就建立了「司譯院」,專門培養能說漢語的人才,董明先生文中引用史料稱,司譯院的教材是《老乞大》、《朴通事》等書籍,我搜了一下這兩本書的內容,都是對話體的大白話,比如《朴通事》裡面有一段提到西遊記:

買甚麽文書去?

買《趙太祖飛龍記》、《唐三藏西遊記》去。

買時買四書、六經也好,既讀孔聖之書,必達周公之理,怎麽要那一等平話?

《西遊記》熱鬧,悶時節好看有。唐三藏引孫行者到車遲國,和伯眼大仙斗聖的你知道麽?

你說我聽。

唐僧往西天取經去時節,到一個城子,喚做車遲國。。。。。

國家級的司譯機構用這麼平白的教材,我覺得起碼說明當時朝鮮國內漢語口語是很不普及的。

仍按董先生論文所述,李朝對漢語教學十分的重視,國王有時候親自考察漢語譯官的口語水平,《李朝實錄》中提到李朝成宗年間:

御宣政殿西廡,引見譯官張有誠、黃中、李春景,令以漢語相問答,復以鄉語解之

可見到成宗年間朝鮮還是設有專門的「譯官」的,這麼說來,當時朝鮮官員與明朝對話應該是仍需通譯人員的。雖然朝鮮對漢語教學十分重視,但是似乎朝鮮貴族的漢語口語水平到了萬曆年間依然沒有提高多少,朝鮮人申炅寫的《再造藩邦志》裡面有這麼一段:

是夕戚金使人請(柳)成龍,成龍往見於寓所,戚金盡屏左右及譯官,中置一卓子,上設二燭,又置紙筆硯於卓北面,又設一椅,請成龍坐其上,以手取紙筆,親書十餘條,其第三條曰:「國王傳位當早」,其他皆軍務,因以示成龍。成龍起立正色曰:「第三條非陪臣所忍聞,大人讀書萬卷,豈不聞天下古今之事變乎?小邦國勢方危,若於君臣父子之間,處置失宜,是重其禍也。」因拱手而立。戚金瞪目直視良久,即收筆書其下面曰:「是是。」遂取其紙,就燭焚之,因呼其左右,成龍亦辭出。

從這一段中的「譯官」和「紙筆」來看,朝鮮官員柳成龍與明朝官員戚金的交流還是不那麼順暢的,雖然裡面提到柳成龍「正色曰」,但是從下文戚金依然筆書「是是」來看,似乎柳成龍那一大段慷慨陳詞也是筆談,兩人可能並無直接的口語交流。而這個柳成龍並不是一般人物,是朝鮮古代有名的大儒(韓國海軍新建造的軍艦就有一艘以柳成龍命名),漢學水平應該不低,但是其漢語口語水平看起來並不很高。

綜上所述來看,起碼到萬曆年間,朝鮮貴族的漢語口語水平仍未普遍達到可以直接與漢人對話的程度,人工翻譯還是存在的。至於題主說到英祖時期,那已經到了清朝了,相關資料我還沒有查,不過我有個思路,查查當年袁世凱入朝作戰的相關史料筆記什麼的,可能會有一些描述吧。


《老乞大》裡面說:如今朝廷一統天下,世間用著的是漢兒言語。我這高麗言語,只是高麗地面里行的。過的義州漢兒地面來,都是漢兒言語。有人問著,一句話也說不得時,別人將咱們做什麼人看?


不會。他們使用漢字卻並不會漢語。他們只是用漢字標註發音(你要知道漢字本來是表意文字,但是古代在朝鮮半島就用來表示發音了→_→),稱之為吏讀(??)。


全用中古漢語借詞加文言文句式說話可以,可能沒有音調,所以與明代的官話不可能通


古代朝鮮半島在引入大量漢語借詞的時候,在知識分子這塊,仍然是用朝鮮語音說的,並且有些字,詞存在嚴重的混用,比如太陽,可以用??(taeyang 漢字詞) 或者是?(固有詞)形容君主的有 ??(大王daewang) ??(hwangje皇帝) ???(固有詞 im geum nim) ?? (殿下 jeon ha)一堆亂七八糟的古代就這麼用,用到現在也還是這樣。古代的朝鮮知識分子說漢語,也可以說,但是那個音已經超越方言的音了,所以完全需要通譯,就像古代潮州府的人,遇到了安慶府的人,一個說皖南江淮話,一個說潮汕話,你說怎麼溝通?? 另外朝鮮的那些個思密達其實完全可以去掉,比如說朝鮮中央台在報道重大新聞的時候經常去去掉思密達的,比如說 光明星3號衛星發射成功,他們的報道就是 ??? 3?? ?? ?? ?? 這幾個字的意思 對應的漢字就是 光明星3號 衛星發射成功 就跟說方言沒有啥區別,完全的直接翻譯即可。其實48年金日成建國以後的去漢字化和朴正熙在70年代初實行的去漢字運動,對於朝鮮半島的文化來說是災難,因為朝鮮文字表意極為不準確,同一個朝鮮字可能會有幾十個上百個的意思,而朝鮮人民在上千年的時間裡面,享受漢字帶來的方便(當然天朝沒有收知識產權費用)突然間加之毀滅,這個是民族主義情緒的泛濫,作為懂朝鮮語言文化的朝鮮半島的學者專家當中也存在著很大的爭議(北朝鮮除外,因為北朝鮮就算敢想,也會迫於金家的壓力藏在心裡)古代一直用真文(漢字)或者漢諺混寫的民族,突然有一天國家說不給用,實在有些………………


問的朝鮮英祖時嗎?那就是朝鮮時代後期了,以下一些史料可能會給題主提供幫助:

朴思浩:《燕薊紀程》

朴趾源:《熱河日記》


推薦閱讀:

留學去韓國 是只有首爾的大學才好嘛?
朝鮮的政治宣傳原文真的有漢語翻譯的那麼雷人嗎?
「?? ??」與「???」是一樣的嗎?
為什麼很多韓語詞的發音和意義與漢語相近?韓語早先是漢語的一種方言嗎?
古代韓語語境中,如何稱呼日本人名?

TAG:漢語 | 朝鮮 | 韓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