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營銷是什麼?有何玩法?


大風起。

據《2014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行為洞察報告》 ,手機與Pad媒體日均接觸時間佔比已極42%——

風高放火天。

何妨以移動互聯網營銷二向箔,血洗一切既得利益者,還商業以文明。來龍——移動互聯網營銷及當今時代

效果=數量*質量

隨上述恆等式回溯三大營銷時代:

1、傳統營銷時代

營銷效果=見面數*成交率

  • 見面數:與更多顧客見面。

    伎倆可以是:

    傳統廣告,如秦池怒奪央視標王,引起轟動效應,舉國皆知。

    銷售鐵軍,如史玉柱「總攻令」,巨人一夜鋪滿50萬商場。

    黃金地段,如麥當勞緊鄰肯德基,先搶商圈,競爭。

    深度分銷,如可口可樂無處不在,從食雜店到大賣場。

    ……
  • 成交率:把更多顧客說服。

    伎倆可以是:

    攻心話術,「 銷售技巧有哪些?」

    奇葩堆頭,那堆貨碼得風情萬種。

    品牌集群,買日化誰繞得開寶潔?

    ……

總之,傳統營銷核心在銷售空間、銷售人員——註定淪為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產業。

2、互聯網營銷時代

營銷效果=流量*轉化率

  • 流量:讓更多顧客訪問。

    伎倆見舊文「 網路營銷精髓?
    」,無非:

    自建流量入口(自媒體):品牌官方微博,品牌官方微信……

    購買流量入口(付費媒體):百度競價;淘寶鑽展、直通車;騰訊廣點通……

    扶植流量入口(口碑媒體):有禮故分享;有份故分享;有感故分享;有用故分享……
  • 轉化率:讓更多訪客付款。

    伎倆見舊文

    奇特有效促銷手法」,無非:

    以大創意讓顧客記住、愛上、分享;

    以大促銷讓顧客購買。

總之,互聯網營銷核心在死守ROI,偶爾現象級案例——解放了銷售空間、銷售人員,位列知識密集型產業。

3、移動互聯網時代

營銷效果=時空觸點*適時推薦

  • 時空觸點:在更多的時空,接觸顧客。

  • 適時體驗:在更對的時空,滿足顧客。

總之,移動互聯網營銷核心在消彌時空與心理距離——依存於移動設備、社交媒體、大數據、感測器、定位系統……無一不高大上,無疑技術密集型產業。

或曰,一場無限遊戲:

去脈——移動互聯網營銷玩法

無非消弭時空距離(隨時、隨地、隨身),消弭心理距離(社群化、場景化、
降維化)。

消弭時空距離

1、隨時

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設備永遠在線,24小時都可營銷。

從星巴克的Early bird早安鬧鐘,到易淘食的世界盃期間半夜外賣。

間或Jeep植入中華萬年曆,各種露出將6.6玩成Jeep Day。

去想一天24小時,還有哪些痛點、癢點、錢點(三點概念說明見「如何策劃」)。

2、隨地

移動互聯網時代,萬物互聯,從床上到椅子上到草地上都可營銷。

  • 所謂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於位置服務。

    周邊潛在顧客,本地潛在顧客,一網打盡:

    被動也好,大眾點評上你算老幾?

    主動也罷,發力百度閃電向附近設備推送門店訊息;借力分眾傳媒部署在30城的10萬Wi-Fi及ibeacon……
  • 所謂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連接線下。

    線下的現場體驗,線上的信息對稱,魚與熊掌兼得:

    從地鐵虛擬一號店;到到微信掃碼比價;再到一眾訂餐/訂票/訂房應用——在線訂購後到店享受/上門服務……

去想周邊、本地、線下,還有哪些痛點、癢點、錢點。

3、隨身

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設備形影不離,一切皆可植入營銷。

  • 當下何妨植入熱門應用

    杜蕾斯版2048,以戀愛到愛愛合併同類項,朋友圈瘋傳那是昨天;

    專愛花店何妨植入微賀卡,有卡名為永生玫瑰,那可以是明天;

    而我在等下一個瘋狂猜圖,MYOTee臉萌,渾水摸魚。

  • 未來何妨植入穿戴設備

    如谷歌眼鏡引導入店,咕咚手環推薦入院,自動按比例返佣。

去想如何借木馬進入特洛伊。

消弭心理距離

1、社群化

移動互聯網受眾,被三種經濟玩弄於社群之間。

如羅輯思維,

  • 內容吸引眼球,因清晨60秒語音,關注羅輯思維公眾號;

  • 個性維持情感,因認同羅胖魅力人格體,購買羅輯思維會員;

  • 定製誘使行為:驚鴻書箱或羅輯月餅,關注少買點,會員多買點。

去想如何用眼球經濟、關係經濟、情感經濟,玩弄移動互聯網社群。

2、場景化

移動互聯網營銷,講究適時、適地、適情。

  • 想像你走進Genius Bar瞬間,他們就知道你的iPhone 4玩手游不給力,iPad 2屏幕裂了;

  • 想像你在優衣庫官方網路旗艦店挑挑揀揀,客服發來訊息某條褲子很配你上周五購於優衣庫(前門店)那件衣服;
  • 想像你飢腸轆轆被穿戴設備感知,向附近麥當勞要來優惠券。

上述還是想像。

但RDT廣告(Realtime Data Targeting,實時信息定向)已是現實,能據PM2.5、所在區域、交通狀況、是否Wi-Fi投放廣告:

  • 想像某空氣凈化器在PM2.5爆表的黃昏,提醒家中空氣可以清新;

  • 想像某教育機構在一公里開一小時的早晨,告知開車不妨練口語。

去想如何用適時、適地、適情,玩轉移動互聯網營銷。

3、降維化

王侯將相,老狗學不會新把戲;趁移動互聯網時代,揭竿而起。

誰說不敢低價?

幹掉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中一切低效與冗員,信息對稱後還利顧客。

  • 拒絕思想被喉舌媒體控制,今日頭條門庭若市;

  • 拒絕入口被BAT一網打盡,微信電商煞有介事;

  • 拒絕利息被官僚壟斷分紅,餘額寶」日進斗金。

誰說不敢免費?

  • 可以是交叉補貼,如微信免費,微信遊戲收費;

  • 可以是三方補貼,如Flappy Bird免費,內置廣告位收費;

  • 可以是增值服務,如優酷看視頻免費,不看廣告收費。

沒有降價一分錢買不到的品牌忠臣度,更何況低價、免費。

去想如何談笑間,檣櫓「毀滅你,與你無關」。

來龍去脈,Human Nature

全文脈絡,

  • 從傳統營銷,到互聯網營銷,到移動互聯網營銷;

  • 從隨時、隨地、隨身,到社群化、場景化、降維化;

無非人性:

  • 人性不變:貪婪、懶惰。

  • 人性恆變:喜新厭舊、情緒化、從眾。

不信回看前文,何處不玩人性?

恕某生來反骨,唯恐天下不亂,遂有此文。


想要在移動互聯網營銷上破局,就需要在充分理解移動互聯網平台的基礎上,不斷在整體營銷方案上推陳出新。重新審視各個推廣平台的特性,功能,特點,及其背後所代表的用戶群特性、行為,依託數據作為基礎,為目標群體畫像,畫像越是準確,方案越有針對性,也就更能抓住用戶的注意力。

一,抓住視覺——用戶都喜歡觀察「美」的事物。

以80、90後為主的微信社交圈,大家都在廣泛的討論一個新詞——顏值。

顏值即意味著,一個人的長相,美貌是否能引起人的注意,高顏值所帶來的高瀏覽率,牢牢的吸引了用戶們的眼球,只要長得好看,誰都願意多看一眼。這和車展上所邀請的身材惹火的車模是一樣的,隨著散光燈的不斷閃爍,伴隨著一張張美顏曝光的還有模特背後的豪車,所以車展的各大展商在衣服的裸露程度,真空上極盡所能,衣服少到要文化部出面干預,可想而知高顏值給產品所帶來的天然高關注度。

好景不長,隨著文化部干預的手段越來越強硬,就連著名的遊戲大展CJ(CHINA JOY),Show girl的事業線都不能超過2CM,這樣傳統線下拉視覺方法,已經被砍的所剩無幾,這個需求自然會被轉到線上去,SG擁有的姣好身材和可愛外表勢必成為廣告商們的新戰場。

這一點上筆者與藝洋廣告公司經理王穎美女聊過,從她的口中驗證了筆者的想法,她提到,在他們操作的項目中,不光是SG,性感的車模,外模,網路主播,只要高顏值的美女,在執行推廣項目時,效果都非常的顯著,而且,這些模特也為了自身的關注度,各顯其能,各種賣萌,博取了大量眼球與青睞,由於粉絲數量巨大,每每推廣都有不俗的成績,並且據模特們反映,由於線上推廣比線下靈活,空間大,推廣的方式上也各不相同,為整體用戶群帶來了多樣化多維度的美的體驗,即使同樣的產品,每個用戶的體驗也可能是不同的。

二,抓住興趣——用戶喜歡傳播有趣的事物。

反觀朋友圈,隨著微信的數據報告的不斷公開,越來越多的用戶,在朋友圈內傳播視頻,分享有趣有料的短視頻,成為用戶獲取體驗的最佳方式,在信息碎片化的趨勢下,用戶越來越沒有耐心看一篇超過140字以上的推廣軟文,軟文逐漸的失去了市場,取代這個空白的是短視頻,微廣告,這樣的廣告在興趣和槽點上快速的迎合了用戶的需求,並且減少了用戶獲取信息的時間成本和思考成本。這兩點上使得微視頻,微廣告在朋友圈內以病毒的方式,迅速傳播。

筆者和做導演的朋友探討過這個問題,很多導演發現,用戶不是不喜歡廣告,他們只是不喜歡無聊的廣告,只要廣告有趣,好笑,用戶就會自主自發的傳播,並在朋友圈內逐漸形成話題。

三,抓住成就感——用戶喜歡在社交圈中建立自我形象。

2014年,一批製作簡單粗暴的H5小遊戲,以現象級產品的名號,火遍的朋友圈,圍住神經貓,別踩白塊兒,2046等等,這些遊戲的共同特點是牢牢抓住了朋友圈的分享分數功能,將自己的分數展示在朋友圈內,超過其他的朋友,標榜自己的技能或者智商上的優越,可以幫助用戶在朋友圈內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展示其自我特點,這樣的產品獲得了大量的用戶青睞,2015年,各大營銷公司紛紛效仿,退成出新,不斷在這個用戶需求點上深度挖掘,推出了各種測試,分享看測試結果,將這樣的遊戲從用戶自主轉發,變成帶有一定強制性的擴散,在不損失樂趣的同時,增強了傳播能力,提高了朋友圈的穿透深度。

四,抓住求知慾——用戶喜歡感受到自我的進步與成長。

當一些傳統的營銷方式被廣泛使用以後,用戶的體驗和審美會出現明顯的疲勞化,換句話說,直接的營銷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用戶G點了,用戶G點被明顯的提高了,這個時候,想要在傳統的營銷方式上脫穎而出,就需要滿足更加高層的用戶需求。

用戶求知慾一直作為一個痛點,被各大報刊,雜誌,媒體牢牢把握住,常規手段很難以切入這些比較成熟的傳播渠道,而微信公眾號的功能則能夠很好的解決用戶的粘性問題,通過一個微信公眾的號的內容輸出,和公眾號內容質量,能夠簡單的獲得長期的有效活躍和關注度,是目前比較常用的方式。

如何為用戶提供內容呢?

這成為公眾號運營人員的難題,自產內容有限,並且,很快就會枯竭,而篩選內容又需要相關能力的人員,才能將高質量的內容從現在的信息海洋裡面提取出來,配屬相關的人員又成了問題,王穎美女給我提供了一個比較新的思路,他們採取代理微信公眾帳號運營的方式,為其添加和選擇內容,並配屬相關的宣發資源,使得一個接管的微信公眾帳號能夠在有移動互聯網從業經驗的團隊中成功發育,逐步成為委託方的自己的營銷渠道,再將已經運營好的帳號交給委託方,由委託方自行配屬相關人員繼續運營,往往能有比較好的收效。

五,抓住安全感——用戶喜歡活在他們了解的世界裡。

人如果和外部世界缺乏交流溝通,是會感到恐慌的,為了解除這種恐慌,人會不斷的尋找新的資訊,新聞來填充自己,這就是社會熱點傳播行為模型,很多時候,人們對社會熱點事件的吐槽,並不是單純為了吐槽,是為了證明,我還沒過時,和社會還沒有脫節,從而獲得社群從屬的安全感,網路紅人的出現恰恰解決了,傳統資訊認知成本過高的問題,通過一個段子,或者調侃,既能夠產生有趣的效果,又能夠輕鬆獲得相關資訊與談資,使得各大平台爭相退出這樣的欄目,比如,易新聞,暴走系列。這樣的方式輕鬆友好,生動有趣,既能娛樂大眾,又能獲取資訊新聞,而新聞資訊又為這樣的方式提供了持續的,穩定的內容來源,這才是資訊熱點營銷的王道。


知乎:如何成為一名頂級的互聯網營銷人才?

知乎上曾經人問:技術類工作者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他自己的技術水平,這種實力的評估是可以被量化的。但對於營銷類工作者,往往依靠公司的背景和支持,自身到底能創造多大的價值,則很「虛」。一個優秀的技術類工作者,其存在往往是不可替代的,但似乎營銷類工作者很容易被替代。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你認為的營銷類工作者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呢?

與其討論營銷類工作者的核心競爭力,不如聊一聊如何成為一名頂級的互聯網營銷人才。

在傳統行業,營銷人才深受重視,往往因為傳統行業非常重,在市場與運營方面,流量受限於渠道,營收受限於銷售,使得依靠營銷人才去開拓市場與銷售至關重要;在產品與技術方面,產品周期漫長,技術含金量較低,通過產品和技術去撬動市場很難。於是乎,在傳統行業,發展最順利的往往是營銷人才,許多傳統行業的老總都是市場或銷售出身的,一般是銷售老總一把手,企劃老總二把手,鮮有技術出身的老總。

到了互聯網行業,技術人才變得炙手可熱,一方面因為稀缺原因,互聯網+使得技術與產品人才一下子變得非常緊缺,稀缺必然導致價值的提升。;另一方面,技術的含金量正在大大提高,使得技術驅動市場成為可能,而市場傳播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口碑與事件加速了傳播,渠道正在逐漸弱化,從而營銷人的作用也在逐漸弱化。

可以說,從傳統營銷到互聯網營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正視傳統營銷與互聯網營銷的差異,是成為一名頂級互聯網營銷人才的前提。

思維決定成敗,要成為一名互聯網營銷人才,必須具備哪些思維?

流量思維

流量始終是互聯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京東和騰訊,58和騰訊,都看上了騰訊的流量。沒有流量的互聯網產品,那隻能是自嗨。

做流量,就必須明白流量在哪裡,哪些流量最優質,整個大盤的流量有多少。

流量是做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很多人說搜索營銷不好,我舉個例子,美樂樂每年在SEM的投放是十億級別的,一家賣家居的。像現在一些大型的連鎖整形醫院,就是依靠SEM從一個小診所發展到全國數十家連鎖集團。還有一些做金融的,只投微信大號,一年花上億。

做流量之前,需要搞清楚用戶是誰,用戶獲取信息的行為,渠道的流量走向。拿金融舉例,如果我們的產品門檻比較低,標準化,面向小白用戶,那麼用大眾媒體就能觸及更多的用戶。如果用戶偏白領,那麼微信大號和APP商店就能觸及更多。對於單個渠道,流量的分布很重要。比如搜索的流量基本都在前兩位,廣點通的資源很多,有手Q,空間,新聞等,不同的地方流量價值不同。

今天,傳統媒體,數字媒體,社會化媒體交叉,利用多種媒介進行傳播成為主流。贊助好聲音,搖一搖或發送簡訊現場參與活動,觸發用戶興趣並開展CRM營銷;用戶產生興趣後,會去搜索引擎搜索了解產品信息並進行互動,或者進入APPSTORE進行下載。另一方面,借勢熱點開展事件營銷,找到流量的引爆點。

我曾經講過一個例子,用品牌傳播的思維做做流量。如果該市場日均100億的流量,我要佔據其中10%,如何佔據這些流量,如何覆蓋足夠多的目標用戶從而產生足夠的曝光與互動?(感興趣的入群探討。)

用戶思維

市場做流量,運營做用戶。用戶進入產品後,會產生各種行為。這種行為不在於產品對用戶的引導,而在於用戶本身的需求。

拿金融來舉例,很多產品做了簽到,我認為不妥。理財不是高頻需求,簽啥到?O2O已經是高頻了,簽到也沒做起來。用戶進來後,了解理財產品,投資風險,個人賬戶信息,投資狀況,收益明細等,這是基本的需求。那麼在這些基礎需求上,如何深入挖掘用戶價值,是運營人員要深入去做的。

用戶思維包含兩個方面,第一個是用戶是誰,第二個是用戶想幹什麼。前者幫助我們提高市場傳播的精準度,後者幫助我們提高運營的效率。

通過分析用戶的各種行為,劃分用戶等級,制定用戶成長體系,幫助並引導用戶跨越新手階段。

運營的核心手段之一是做活動,做活動的目的很多,比如促活,比如拉銷售額。如果只是為了活動而做活動,就很容易捨本逐末。糯米曾經推出滿額即送電影票,但是送的電影票根本不能用,很多城市根本不存在,這樣的活動非常傷害用戶體驗。所以做活動也需要深入分析用戶行為,送券也好,送禮品卡也好,需要考慮用戶的實際需求。就像有的互聯網金融直接送1000的返現券,需要投資50萬,是否分析用戶消費的起?

品牌思維

互聯網企業往往是小市場架構,好一點的,集中精力做流量,差一點的,自嗨式PR,發新聞稿,做微信公眾號。結果就是公司做了好幾年,用戶也不少,但是品牌毫無起色。

數字廣告對品牌的塑造比較微弱,一方面數字廣告過分強調點擊與互動,忽略曝光度與深度,導致在用戶心中沒有留下明確印象,缺少知名度;另一方面,缺少明確的營銷定位,頂級媒體背書,多元化文化建設,導致在用戶心中沒有佔據明確地位。

產品到了一定階段,比的不再是體驗,而是品牌。對於互聯網金融企業而言,如何利用權威媒體塑造公信力,如何借勢知名品牌提升企業影響力,如何通過跨品牌運動賦予年輕化形象,迫在眉睫。

這裡提一點,品牌傳播一定要圍繞核心用戶群來打造,不然很容易走偏。我們曾經在海外投放過廣告,但是發現在傳播的過程中,用戶不care。主要是我們的用戶都是中產或中產以下,他們不懂在紐約廣場的廣告意味著什麼,事實上,如果我們投放的是大眾媒體,如央視,那效果會好很多。

在文案和UI方面,要圍繞品牌定位來塑造。像一些消費品,要說大白話,像李叫獸提到的,說人話,拒絕自嗨。像金融這種比較專業嚴肅的,可以說的繞一些。比如在介紹企業背景方面,我們可以選用海外合作方,世界一流的公司。(這塊操作技巧性很大,具體操作入群深入闡述)UI設計要符合國際范,傳遞出大牌的風範。大家可以看一看賓士,UBER的設計。

另外做品牌要和流量形成互動,品效互動的關係。如央視背書+媒體公關+全網內容(視頻、圖片、文字)覆蓋+類似好聲音等頂級電視欄目引流+全網數字營銷互動+CRM營銷,既有流量效果,也有品牌塑造。

競爭思維

互聯網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很多時候,一個月就決定了成敗。作為頂級的互聯網營銷人才,一定要審時度勢,有強烈的競爭思維,知道在什麼時候打大戰。

今年以來,互聯網金融行業紛紛啟動央視及各類傳統大媒廣告,表示這個行業發展非常迅速,部分市場已經教育成熟,各大平台為了快速收割用戶,唯有拿金錢換時間。這個時候,作為優秀的互聯網營銷人才,應該拿出自己的魄力,決定是否出擊。

曾經有個非常典型的案例,就是趕集網請姚晨代言,花5000萬在全國範圍大面積投放廣告,一時間58流量下降很大,趕忙花了一個億請楊冪代言才算打了個平手。商場如戰場,沒有強烈的競爭思維,就不會笑到最後。

商業思維

互聯網免費大行其道,為的是成為入口。最典型的如360和搜狗的三級火箭策略,還有現在的支付寶。通過免費或虧損,獲取用戶,通過其他產品與服務,賺取利潤。

過去淘寶很多店主1塊錢賣襪子,或是0利潤充話費,都是為了賠本獲取用戶,現在流行爆款,也是為了獲取用戶,然後賣給用戶其他的產品來賺取利潤。

今天,我做這樣一個公眾號,不僅僅是為了分享我的經驗,也是在做一些事情。未來希望和一批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提煉互聯網營銷的精髓,提升整個互聯網營銷人的素質和水平,並應用到互聯網+,幫助企業合理營銷,科學營銷,健康營銷,做中國一流的營銷社群。如果您有興趣,請加入我們。

營收思維

作為營銷人,營收思維必不可少。獲取一個用戶的成本,留住一個用戶的成本,單個用戶生命周期貢獻值,營銷的人力成本,品牌的塑造成本等等,對成本越敏感,在執行上就越深入。

戰略思維

有人說,阿里巴巴重新啟動口碑是為了讓支付寶的入口更穩定,而口碑啟動的生活服務平台模式瞬間對新美大形成了戰略級的競爭態勢,由此可見,戰略思維對營銷格局的影響。

今天做互聯網金融,有的布局流量,有的布局跨境資產;有的引入風投,有的引入國企;有的轉型做大平台,有的堅持小而美,這都是戰略。

作為頂級的營銷人,要不斷思考行業的發展趨勢,理解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每個行業都有其獨特的邏輯,深刻理解是形成戰略思維的前提。

今天,很多做互聯網市場或運營的人都覺得沒有太多出路,那是因為沒有找到方向。事實上,互聯網做市場或運營都非常有前途,前提是看你對這個職業的熱愛和付出。正如我前文提到的,有的企業只依靠SEM,支撐年數十億的銷售額;有的企業只依靠DSP和網盟,一年也做了幾十萬用戶;還有的企業只做免費營銷,一年也能做到百萬用戶。像OPPO幾乎包下了中國大部分的娛樂資源進行營銷,效果非常好。成功之處在於他們把營銷放在了戰略級的位置,深入堅決執行,如果只是看短期,不會有現在的成績。


理論樓上諸位都說了很多了!我只來提供一個case幫助理解。

論如何用互聯網思維來營銷殯儀館!

事情是這樣的,一間殯儀館的老闆說最近經濟不好,連做夕陽生意的殯儀館都快要變夕陽行業了,於是想找我們幫忙宣傳一下,要求策劃一定要用互聯網思維,於是這個「振興殯儀館」項目就這樣啟動了!

(?????????)以上 基本所有現有的營銷手段都包涵了!

(圖片來自gznfgag)


就簡單說說APP推廣

APP上線初期大家普遍面臨的問題:沒錢沒資源

那咱就去多看多觀察,別去玩市面上大家都爭搶的渠道,那些都相對較貴,要通過觀察嘗試一些相對新興的推廣方式,比如當時我在產品沒上線前做得一些東西

1.做自媒體,2014年的時候自媒體還比較新,那會兒就申請了頭條官方自媒體和搜狐,網易官方自媒體,到目前為止運營了一年多,頭條自媒體曝光數達到1300萬 搜狐官方自媒體閱讀數2500萬

2.移動互聯網創業潮以來伴隨著很多類似創業邦,36kr這種網路媒體,及時的去尋求一下報道,產品亮點足夠還是很有希望申請到免費報道的

3.充分利用社會化媒體,微博,微信,貼吧,知乎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曝光平台,利用好這些平台的前提是你喜歡在上面玩,比如我之前就很喜歡在貼吧上面玩,知道這個平台的調性,我就在響應的貼吧面直播創業歷程,圖文並茂的描述,就會有很多受眾和轉化

先寫這些,總之就是要多玩多看多嘗試

---------------------------------------------------------------------------------------

寫一些最新的免費渠道吧:

1.上線各大安卓平台這個我就不多說了

2.現在小米,機鋒,安智,聯想,華為,搜狗每周都有專題,可以去申請,都是免費的,每家安卓市場都有活動,你可以試著去申請做一些,會有一些費用,不過成本比較低。

3.可以免費獲得的新品推薦:小米的新品推薦,360新品推薦,聯想樂商店的新鮮熱辣,華為的新品推薦,搜狗的niceAPP,應用寶的新品推薦,魅族的新品推薦,百度的金熊掌獎,豌豆莢設計獎,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免費資源,前提是你的產品要做的棒一些。

4.微博九宮格推廣,低成本推廣,效果也很棒,可以同時給iOS和Android兩個平台帶量,現在大家都做得很火爆。

5.換量:和應用商店換量,和cp們互相換量。

6.注重pr的傳播,這個被很多人忽略,但是卻非常重要,我這有一些可以做免費pr傳播的渠道,有需要的可以私微信信我。記住,是免費哦。

7.多練練自己的文筆,在社交平台上做做文章,微博微信這個我先不說了,當然是要做好的免費資源。還有就是豆瓣,天涯,貼吧平台,還有剛剛興起的一些移動端社區都是很好的傳播平台,在上面做好軟文,傳播效果特別特別的棒。

8.在cp之間做好人際關係,爭取最大化的合作機會,這是很好的渠道,做好了量就大大的,如果不重視,天天自己在家弄,那就一個量也沒有啦。

9.各大應用商店的首發,合理安排首發是一個非常大的來量渠道

10.微信朋友圈轉發和微信公眾平台push也是不錯的渠道

還有一些性價比很棒的社會化媒體渠道有預算的小夥伴可以一起做,私信或者加微信都可以聊聊


一、營銷方式之:紅包營銷

案例:中信銀行積分紅包、滴滴打車紅包

營銷分析:

1.中信銀行積分紅包

長期以來,信用卡積分是建立客戶忠誠度的重要途徑,但國內信用卡積分體系的客戶體驗並不完善。隨著微信等互聯網新技術和新平台的出現,中信銀行從客戶需求出發,強調更加貼心的服務,將信用卡積分創新應用於新的平台和場景。

中信信用卡持卡人通過微信,可以將信用卡積分打包為不同面額的「積分紅包」,發送給家人和親朋好友,收到紅包的親友可以在多款禮品中選擇兌換心儀禮品,在家坐等收貨,簡單又實用。

「積分紅包」最大的創新在於金融服務的分享與互動,賦予了信用卡平台社交屬性,可謂與極致用戶體驗的互聯網思維不謀而合。用戶無需額外花費,既實現了閑置積分的有效利用,又能藉此維護親友關係。對於收到紅包的親友來說,免去了傳統線上紅包需要綁定銀行卡、設置提現等繁瑣手續,在掌上即可樂
享移動金融的輕鬆、便捷新體驗。

2.滴滴打車紅包

產品即渠道,產品即營銷。特別是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當一個產品擁有了海量用戶以後,產品本身就變成了一個擁有海量用戶的企業自媒體,一個與用戶連接的渠
道。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滴滴打車,滴滴打車自從推出微信紅包以後,便不斷地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刷屏。滴滴打車不僅自己發紅包,還把自己變成一個分發福
利的平台,邀請其他的企業用戶來發紅包,通過跨界合作和資源共享,讓用戶的雪球越滾越大。

蒙牛與滴滴戰略合作啟動儀式在京舉行,蒙牛以「牛運紅包」來冠名滴滴紅包,雙方以2015年春節為契機,開展了一系列打通線上線下的緊密合作,為消費者、
生態圈合作夥伴、員工提供便捷服務。

二、營銷方式之:微信微場景(H5頁面)

案例:加多寶伴你嗨回家

營銷分析:加多寶微信H5頁面「致各行各業離家奮鬥的人們」收到了強烈反響,總參與人數100餘萬,一度引爆朋友圈,H5互動小遊戲「加多寶回家通緝令」的參與人數也達到70萬次。在微信傳播上,加多寶緊緊抓住了大眾期盼團圓的渴望,將中國人對家的情感表達,從而引發受眾共鳴,實現互動;結合春運、春節當期熱點,將活動引流,與此同時把企業文化潛移默化委婉輸出,配合線上線下相關活動,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

三、營銷方式之:時時互動

案例:洽洽互動營銷

營銷分析:

社會化媒體時代,品牌以節日為切入點,通過互動與分享,拉近消費者的距離。

新年春晚,洽洽聯合5名段子手,通過#吃洽洽侃春晚#的分享話題,號召全民參與春晚的微博互動。話題發出後,短時間內曝光量已逾2000萬,實時參與討論的人數已達2萬。

八卦節期間,洽洽官微變身逗比小編,吐槽社會熱點、影視話題等,與消費者進行八卦互動,打造親民的品牌形象。

洽洽通過一系列的節日互動過程,洞悉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實現消費者與產品的引流,同時提升品牌的美譽度。


請樓上做廣告的有點敬業精神,專業一點。

移動營銷,可以說是以移動端設備為載體,配合展開的一系列品牌推廣手段。同網路營銷不同的在於,除了可以採用網路上管用的banner展示、文字鏈、社會化媒體、campaign、EDM、EPR、seo/sem之外,還可以利用移動設備獨有技術手段展開:

LBS 定位功能

AR超現實模擬展示

NFC數據傳輸功能


移動時代,忘記營銷吧。

溝通和服務,隨時隨地。


準備拿出自己私藏的乾貨放大招,佔個坑先!

---------------------------------------------------------------

本人從事的營銷工作很大一塊在app推廣,算是移動互聯網領域的營銷

這一塊的營銷,如果想要做起來,必須靠立體式的營銷攻勢,包括:病毒事件、新媒體(微博、微信、論壇、qq群、貼吧)、pr和媒體合作、廠商合作(行業內和跨行業)

等我吃個飯,晚點在更新

------------------------------------------------------------------

不好意思,吃飯吃得有點久

以下全乾貨,謝絕分享

先上結論:歸納起來就是「三道五術」

一.先談「3道」

三「道」:指的是戰略層面(頂層設計)的三個核心關鍵點:1.對核心群體心理的終極理解;2.去合理化;3.品牌人格化

1.對核心群體心理的終極理解:你的目標群體的人群特徵(性別,地區,收入,職業......)你知道是什麼嗎?他們的典型畫像是什麼你知道嗎?他們的品牌接觸點在哪裡你知道嗎?他們最愛什麼你知道嗎?他們最怕什麼你知道嗎?

2.去合理化:在互聯網時代,一切合情合理的事物都很難吸引注意力。比如我前幾天才去了麗江,麗江的手鼓店的推銷方式就是一個穿民族服裝的姑娘在店裡面打鼓,這實在太正常了;

有點晚了,我先睡個覺覺

-----------------------------------------------------------------------------

2016年6月1日更新:

兩年過去了,很多想法也比以前更成熟,更新和簡化一下自己的想法吧,以下是移動互聯網玩法的幾個關鍵點,摘自我的另一個回答:為什麼老闆多數是銷售出身,而不是市場出身? - 吳寒笛的回答(有興趣可以點進去看原文):

1.從產品上做營銷

包含兩個意思:一是產品質量要過硬,二是從產品上考慮做傳播。

2.要「運營式營銷」,不要「推廣式營銷」

什麼叫「運營式營銷」,就是把手上的用戶都維護好,運營好。什麼叫「推廣式營銷」,就是花很大力氣,大張旗鼓的四處拉用戶。我建議在初期,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前者。1000個高忠誠度用戶的價值是大於一百萬個低忠誠度用戶。只要維護好初期的用戶,跟他們做好溝通,建立好相應的客服體系和反饋機制,做好產品迭代,優化好產品體驗,你的傳播是自然而然的。真正好的踏實的營銷思路恰恰是去營銷化的。(這種辯證統一、高屋建瓴的話也只有吳寒笛可愛多說得出來)

3.做好基本渠道

初創公司做好一兩個帶量的基本渠道就行了。

還是以app推廣舉例,在初期,能做好應用市場的推廣就很不錯了。該刷量刷量,該換量換量,該做好應用市場的合作和維護就盡量去做。別一天惦記著論壇推廣、新媒體傳播、線下地推。先把自己應用市場的推廣做好,再考慮其他。

想閱讀更多營銷乾貨,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吳寒笛可愛多

http://weixin.qq.com/r/VkyRiUjEoxXcrQzq9xlE (二維碼自動識別)


大數據與場景化的融合

大數據,對於用戶洞察,首先通過大數據挖掘性別、年齡、消費水平及所在地點,進行畫像。有了用戶的大數據用戶畫像,接下來的營銷就有了第一層的支撐。

場景,一個正在看電影的用戶,看完電影后TA下一步可能要去什麼地方?很可能是餐廳,或者是KTV,我們可以預測該用戶的消費行為,並根據用戶畫像進行個性化的推薦。

用戶體驗的好壞與如何選取用戶場景密不可分,通過數據和場景的積累,真正把大數據場景化營銷落地。


其實這個涵蓋面非常廣,就那APP的推廣來說:

1.第三方應用市場首發(人際關係牢靠,產品本身質量高)

2.應用市場市場搜索優化;

3.各大市場的換量;

4.積分牆等聯運合作等;

5.刷榜;

。。。。。。。

這裡不做一一介紹,當然每個企業有每個企業不同的需求,但流程大概相同,比如前期,需要在各大應用市場上上傳你的APP,其次是做一些積分牆等聯盟形式的推廣,便於應用的排名,當然也可以選擇刷量,但這個風險較高,其次是如果有比較nb的BD人員,可以拿到一定的首發,當然你的產品本身質量要高,如果不然,首發倆天,沒什麼下載量,依然沒啥價值,所以移動的營銷可以拿錢砸,可以靠技巧去推,但根本還在於你的產品,所以我覺得移動的在營銷上,要以用戶生命周期價值核算成本,在運營的活動中提升留存,在後續的支付等環節提升轉化,以至於最終獲利!


我有一個基於自媒體分析師的P2P項目,是具有互聯網思維的顛覆式創新戰略平台,目前需要一點天使投資,有人願意幫我眾籌嗎?


移動互聯網營銷的概念確實很寬,回答的難度比較大,我簡單說一下大致幾個比較流行的營銷渠道吧:

1、app手機廠家預裝,這渠道的實際效果是有保證的,但是,這也要花錢的。現在所有廠家的預裝都是要費用的,該部門也是有業績指標的。廠家那邊按照一款手機出貨多少像app提供商要錢,比如前兩年一款手機預裝的價格是單價5毛一台,假如手機廠家說這款手機出貨100萬,那app提供商要按照合同付給手機廠家50萬的。問題核心是廠家說的出貨量有時候他們自己都不知道,這裡面就存在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的問題了。

2、刷機渠道。現在中國市場出現了刷機的中間商,也就是在渠道上把廠家出來的手機給重裝一系統,安裝上自己的應用,這種刷機商目前可能有幾十家公司在做,做的比較大的手機廠家有鼎開等幾家公司,這幾家公司每天刷機量能到8萬台左右。該種廣告最大優點是數據靠譜,他們按照到達率結算。所謂到達率就是他們刷的一台手機假如開機rom激活一小時以上,就算一個到達,該結算方式不管用戶是否點開app,app提供商都得給費用。目前一個到達大致是6-8毛錢。該種渠道費用比較貴,一般都是比較的幾家公司使用,主要也是百度、騰訊、聯想和金山等。

3、線上應用商城渠道。目前線上商城在中國也有幾十家在做,比如91助手,騰訊的手機助手,360的手機助手等,上面三家的關鍵位置的效果還行,但是費用也很可觀。而其他的二線或三線線上渠道還是忘了的好,實際效果確實太差。

4、手機廣告渠道。在其他app放廣告的行為,目前來看這種方式的點開率不足百分之一,純是浪費廣告費的行為。

5、微信渠道。微信的營銷渠道目前是比較熱,有很多牛人說自己有幾十萬粉絲,然後每人貢獻10元錢,幾天收入幾百萬等等。我覺得這種故事大家可以聽聽,實際上這種事情的真實性值得質疑的。我覺得微博上大家關注一些牛人,希望看到牛人發表的免費文章,增加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這種行為非常正常。但是,有多少人通過微信付費方式來學習這些牛人的知識技能,確實有的商榷。假如公司或個人能把微信的純粉絲做到幾十萬級別,可能推廣效果還是有一定的吧。


首先來說什麼是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營銷思維是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對用戶、對產品、對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圈進行重新審視的營銷思考方式。

包含哪九大思維?

1. 用戶思維——你是什麼不重要,關鍵是用戶認為你是什麼

互聯網時代,得粉絲者得天下。企業如果不能向用戶提供參與感和良好的用戶體驗。大家就不會對你的品牌有多大感覺,不覺得有吸引力。互聯網上這麼多選擇,用戶自然被別人吸引去了。

2. 產品思維——以用戶思維為前提,拋棄專家思維,用普通用戶的眼光看產品!

用戶是來買東西,不是來上課的。海量信息時代,誰會有那麼多耐性去比較這個產品比那個產品多了幾毫克呢?從用戶的角度出發,聚焦產品核心差異點,不斷放大。有時候,少就是多,一會大於十。

3. 迭代思維——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過去一款產品賣十年,是因為渠道鋪貨耗時又耗人工,更新太快的話消費者還沒看到就下架了。現在直接快遞發貨,快一點才能追上消費者的需求。

4. 流量思維——流量即金錢,流量即入口

傳統零售業最重要的三件事情是什麼?選址、選址、選址!因為選址完全錯誤的話,連個光顧的人都不會有,其他的東西根本談不上。網站與消費者沒有物理距離,直接面對6.88億的網民市場,招攬用戶就成了最重要的事。這就是「流量即金錢,流量即入口」。

5. 社交思維——利用外腦,不招募就使「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

微信、微博這些社會化媒體與傳統大眾媒體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們的內容以用戶與用戶之間的交流為主,企業真正做的,只是引導作用。挑動用戶自主傳播,才能四兩撥千斤。

6. 大數據思維——理解數據,數據創造商業價值

大數據雖然大,可也不是越多越好。關鍵在於怎麼收集怎麼分析。刀不在重,能砍就行。建站寶盒全網營銷系統就內置了CRM客戶管理系統,幫助企業分析訪問數據、訂單數據、用戶信息,玩轉大數據。

7.平台思維——打造一個多主體共贏互利的生態圈

8.跨界思維

互聯網和新科技的發展,純物理經濟與純虛擬經濟開始融合,很多產業的邊界變得模糊,互聯網企業的觸角已經無孔不入,零售、製造、圖書、金融、電信、娛樂、交通、媒體等等。

互聯網企業的跨界顛覆,本質是高效率整合低效率,包括結構效率和運營效率。

9.簡約思維

簡約思維,是指在產品規劃和品牌定位上,力求專註、簡單;在產品設計上,力求簡潔、簡約。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爆炸,消費者的選擇太多,選擇時間太短,用戶的耐心越來越不足,而轉移成本太低。線下一家門店出來再進入下一家,線上只需要點擊一下滑鼠,轉移成本幾乎為零。所以,必須在短時間內能夠抓住他!


不以用戶為核心的營銷都不是好營銷


用心服務--太重要了。

而非營銷。

服務,自然會有用戶,接著用心服務,用戶自然會成為客戶。


看完了題目,我腦子裡略過好多片段:朋友圈變成吆喝圈,手機遊戲一開機就是楊冪的大臉,恩,這就是四個字看完我的第一反應。但是又猶豫了三秒(腦子不好使就這樣~~哭),突然發現TMD移動營銷不還是營銷嗎??營銷無非STP+4P+CRM(總算沒有辜負上《市場營銷》課,感謝老師)。此處忽略一萬字。(自行腦補)笑~~


去年有過一個想法,通過答題的方式進行營銷,把要推銷的東西做成一個答題類的遊戲,答對有獎,獎勵可以是實物,或者是虛擬金幣,或者和朋友互相比拼。或者給出答題範圍,在特定的時間段開放題目。還學了一段時間的安卓開發,做了一個功能和UI都都相當丑得demo。後倆發現做一個應用不是這麼簡單的事,又由於考試的問題,就沒有做了。


移動營銷包括很多方面,我覺得,社交分享屬性可以作為核心方向來考慮。被動的接受廣告在移動端更讓人厭惡,所以營銷還是看準用戶需求尋求認同感,朋友認可的東西也許我也會稍微關注,如何實現只能細到具體產品去分析。


移動互聯網營銷的玩法比較多,根據多重效果(流量、曝光、點擊、獲客、購買等等)的營銷需求而定。根據營銷難度逐一分析:

流量、曝光:

以硬廣為主,新浪微博的開機大屏、微信朋友圈廣告、今日頭條的信息流廣告、QQ空間推薦廣告等等,也就是用戶活躍度大的媒體位置曝光。當然圖片、視頻等的文字素材也要足夠抓眼球。

內容營銷上,微信公眾號針對特定的興趣用戶進行點對點推送,某種程度上是比較范的精準營銷了。咪蒙、同道大叔,有風格的打廣告,憑藉龐大的關注用戶群體閱讀分分鐘的事情。

點擊:

點擊的營銷方式較曝光難一些,感興趣才會點,對內容和形式要求較高。像今日頭條的信息流、微博的粉絲通都是將廣告和用戶內容混在一起,即降低了用戶對廣告的抵制心理,也加大了用戶手滑錯點的概率~~~(無奸不商,下得一手好棋)

除此以外,還可以考慮移動端的精準營銷,比如基於地理區域定位的LBS技術、向周圍的人推送手機通知欄廣告。比較適合對地域定向較高的客戶,像健身房(地鐵門口發傳單太low了)。感興趣的盆友可以看一下航伴服務號,裡面有詳情介紹(如果你真的搜索並關注了,那這也是一條廣告的引流)

獲客、購買:

較前面又增加了難度,信息爆炸的年代,各種形式的推廣讓用戶應接不暇(反感、信任度下降),線上獲客、購買難度極大(我就是做廣告的,你不要找我,不願意接~)。我們之前做的一個化妝品,在某知名美妝論壇上發貼自問自答,買水軍,刷閱讀,刷置頂~~效果不如在微博上找幾個美妝博主KOL推薦呢~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下我的其他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877185/answer/156620981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764283/answer/156590839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270127/answer/154445012


推薦閱讀:

為什麼星巴克麥當勞等連鎖店,即便相隔很近依然要開數家分店?
藝龍的「酒店殺價」跟國外 Priceline 首創的反向競拍模式有什麼區別?消費者接受或使用過「酒店殺價」等模糊定價方式預訂過酒店嗎?
《夢幻西遊》商人是怎麼掙錢的?
作為服裝大國,中國為何缺乏世界級品牌?
可以從哪些角度去分析商業模式?

TAG:移動互聯網 | 市場營銷 | 商業模式 | 網路營銷 | 移動營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