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吸壺、法壓壺、摩卡壺、滴漏壺、意式咖啡機這些工具做出的咖啡口感各有什麼特點?

哪種方法能夠最大限度保留咖啡油脂和香味


個人認為,不同的豆子適合不同的沖泡方式,每種沖泡方式都有相對優勢和劣勢,更多的是個人喜歡

法壓壺:最接近杯測的方式,適合單品豆,較好的展示豆子全貌,包括風味、瑕疵等。對器材需求簡單,做法容易掌握,幾十塊的壺都可以勝任。由於過濾方式粗獷,略有油脂

虹吸壺:按照某日本老師的說法,同樣的豆子,同樣的參數,基本任何人都可以展現基本相似的味道。高溫萃取,適合某些品種的豆子,或者說某些豆子用虹吸味道更好。觀賞性很強,對器材要求高些,畢竟玻璃直火的。口味更多偏向醇厚,油脂基本給過濾了。

滴漏壺:滴濾壺,通過濾網注水方式沖泡,對於一般家庭而言簡單易用。對於幾百塊的滴濾壺,基本一樣,注水不夠柔和,對於單品愛好者來說,味道比較雜,最差的方式之一。外國某幾家精品咖啡店研發出模擬手沖方式的壺,精確的水溫控制,均勻的滴漏,已經接近手沖水平,但是好像¥2000多以上。

意式咖啡機:油脂最為豐富,適合拼配咖啡豆和某些單品豆,純正的意式應該是一定的壓力,溫度下萃取的,口感醇厚,粘稠,不同的豆子展現出不同的酸度、甜度、回甘等風格,濃縮直接喝,也可以做成卡布奇諾,拿鐵等花式咖啡或咖啡飲料,是世界咖啡文化普及第二波的代表之作,玩法較多,更多的人對咖啡的認識就是意式咖啡。

摩卡壺:接近意式的做法,直火加熱,畢竟壓力和溫度的把控還有很大差距。起點較低,300多就可以買到,和合格的意式機器2000起步比省錢,做的好的話可以拉花。

手沖:咖啡文化第三波潮流,必要器材包括手沖壺、濾杯、濾紙,對於咖啡愛好者來說手沖可以更好展現不同產地、不同莊園、不同咖啡的風味,精品咖啡將是未來世界咖啡發展的主要趨勢。同樣的豆子,不同的人和手法,出來的味道截然不同,相對於虹吸的穩定,手沖是多變的。不同的豆子、不同的參數帶來更多的味覺可能,這也是手沖咖啡的樂趣。和意式一樣需要一定的功底,入門易,精還是需要學習和提高。

意式做法油脂最多,其實是摩卡,法壓、滴濾有點點,油脂和咖啡的美味程度無必然聯繫,油脂主要和做法、器具有關,和豆子的種類、烘焙度也有一定的關係

順帶提提對咖啡豆的研磨度,研磨後的粉從粗到細依次是

法壓&>虹吸&>手沖&>摩卡&>意式

滴濾沒很嚴格的要求,個人覺得應該是手沖左右

沒有最好的沖泡方式,只有不同的風格偏好。


看了樓上幾個答案,感覺都有些瑕疵,當然我說的也未見的對,且作為一個個人體驗供參考。我大致經歷是開過6年咖啡店(單品咖啡為主)、和咖啡生豆、烘焙廠商一直保持業務關係。

- 咖啡豆,實際上沒有一種咖啡豆叫濃縮咖啡豆,只有不同產地的咖啡豆。一些油脂豐富的豆子、也可能是幾種拼配blend、烘焙到中深度以上更適合意式咖啡機萃取成濃縮咖啡而已。

- 咖啡的油脂,嚴格意義上就意式咖啡機做的才會產生真正的油脂(crema),獲得油脂需要萃取過程達到一個臨界壓力,其它方式都無法做到。有例外,一些摩卡壺帶雙閥的,如果咖啡豆選擇、且研磨得當也能達到臨界壓力萃取出油脂。油脂帶香味,大多數食物的風味都會蘊藏在油脂,但我個人並不認為油脂和咖啡的美味程度有什麼比率關係。

- 法壓壺萃取不完整,但是方便,辦公室搞搞也可以喝,太好的咖啡豆用這個方式就稍嫌浪費。虹吸壺用起來以及維護太麻煩,但即便新手按照標準方法做,同樣的水、咖啡粉,出品很穩定,而且是少有的升溫式做法。濾泡方式折衷,我個人最常用這種方法,可以萃取一大杯喝,我不太喜歡小小一杯濃縮咖啡,更不喜歡大量的奶、糖漿加入。

- 老實說,這些做法都不難,不要被某些網文搞得神乎其神,唯一需要你大量練習,練給自己喝,很快就能明白一些製作細節對口味趨勢的影響。不要太迷信網路、書本的教條,比如,濾泡方式,一般來說燜蒸時間都不長、咖啡粉研磨也不能很細,但你可以試著磨到極細,燜蒸時間超長到10分鐘,加上蓋子燜,最後會做出一杯什麼東西。這些奇怪的例外是很有意思的試驗,我都曾經做過。

- 咖啡很苦而香醇,不加奶、糖本身也不是什麼更高級喝法,更多是個人習慣,我知道很多初次接觸的人不加奶、糖幾乎喝不下去,那麼試試看黑咖啡配一塊蛋糕,重乳酪的。完全可以自己做,沒啥難度,也不貴,不會的話甚至就用勺子直接舀馬斯卡彭芝士、奶油芝士吃。


油脂這種說法呢……是個偽命題…

------------------------------------------

就我的理解來說,只有espresso具有cream,其它的做法如果出現這種東西最好把它去除掉……這東西影響口感。

摩卡壺作出的和espresso比較接近,或者說可以視為一種家庭簡易espresso。口感比較直接……(不知道怎麼形容)

虹吸壺口感比較乾淨柔和。滴濾壺(如果你說的是越南滴滴壺)這個我不太喜歡,雜味比較多,適合用這種壺的豆子不多,越南人種的那豆子又不好喝……有萃取過度的嫌疑,不過可以利用它土法製作冰咖。如果你說的是電滴濾的話…跟美式差不多……看機器了……

論口感的話,說法壓才是正事,法壓由於其獨特的萃取方式,能最真實的體現豆子的特點(最接近cupping),它無法將粉末過濾得很乾凈,所以口感上會比虹吸壺和手沖粗糙些,粘稠度也會高一些,但是看個人愛好,很多人偏好法壓帶來的體驗。

意式機可以放大豆子的所有指標,但不能說是保留其香味、因為意式機用的豆子是拼配豆,味道是咖啡師設定好的,不存在保留不保留一說。厚厚的cream是它的一大特點,但是cream和香味沒有直接關係。

------------------------------------------

對於保留香味來說(如果你說的是風味)最重要還是看豆子本身、以及烘焙、研磨、水溫、沖泡手法,注意啊,不要買到加了香精的豆子……


除了摩卡壺其它的都有嘗試過,我來回答一下。

我們假設每款都是用的濃縮咖啡豆:

虹吸壺:無油脂,我感覺特點是較差的咖啡豆也能衝出好風味。較香,並且咖啡的苦味不會萃取較少。

法壓壺:油脂是意式咖啡機以外最多的,當然跟意式是沒法比。萃取的相對粗糙,簡單易操作。香味明顯。

滴漏壺:參考星巴克的每周精選咖啡。1.如果你想用香味吸引客人,用這款機子是不錯的辦法;2.聞起來香味明顯,但喝的時候更多是咖啡苦味。它有一個別稱,美式咖啡機,這個國家對待咖啡相對粗糙。追求好的風味的話,對豆的要求很高。

意式咖啡機:通過蒸汽壓力快速萃取出的一小杯濃縮咖啡epresso,特點是有厚厚的一層油脂在咖啡表面。香味並不是飄香的,而是你湊近杯口時,感覺到咖啡烘焙所帶來的焦糖味。口感甘甜,較苦。直接出品較少,因為它的衝擊感強烈,為小眾人的喜愛。更多通過加奶加糖等做成卡布奇諾、拿鐵等花式咖啡出品。

推薦一種工具,手沖咖啡壺,既然手工樂趣,並且咖啡的香味、醇厚程度、粘稠感和酸度可以由手法不同而調節,咖啡豆的瑕疵也會通過這個手法體現出來,豆子品質要好。


法壓狂野

虹吸清新

手沖順滑

意式爆炸


我是完全喝不出區別。。


我平時用的最多的是意式濃縮機和摩卡壺。現在幾乎每天都自己做兩杯意式濃縮。

首先,強調一點,豆子本身是最最最重要的,尤其是新鮮的程度。新鮮的豆子研磨合適的話,基本上味道都非常美,而且喝完之後嘴裡會縈繞一股香氣,成持續很久。即使是沒磨的豆子如果用普通的密封罐差不多一個星期風味就會散去一大截,放兩周之後不管用什麼機器做出來都成星巴克了。

意式咖啡機

意式是最濃的,和多了以後喝其他的就跟喝水似的。我第一次喝意式的時候泯了很小一口,然後氣味一下就在嘴裡散開,特別濃,直衝後腦勺。而且味道層次感很強。此外,每一杯意式咖啡的口味都會隨著液體的溫度變化而變化。越到後來越酸,如果到常溫了酸味就很明顯。卡布基諾和拿鐵我不喝的,不是不喜歡,而是乳糖不耐,不能喝奶。。。

我基本上到一個地方,都會去找意式咖啡喝,說句實話,我喝過最好的門店的意式咖啡是用自動意式機做的。其實那是一家餐廳,下午賣點甜點順便賣咖啡,好諷刺。不過他們豆子用的好,而且新鮮。門店裡其實不會用特別好的豆子的。如果自己在家做,真的可以比門店做的好喝,你可以買很好的豆子,妥善保存在真空罐里。磨好後爭取1分鐘內還是萃取。

不過意式的價格門檻比較高,我入手意式機的時候糾結了很久。而且坑爹的是,意式機對磨豆機的要求很高,一兩百的磨豆機都是刀刃式的,給法壓壺和滴濾壺用沒問題,但是意式機用就坑了這麼好的機器了。首先,如果用一般的磨豆機,就智能用加壓的粉盒,而且出來的抹子很不均勻,會有蜂巢狀的很醜的紋理。其次是味道不穩定,有時偏酸有時騙澀。由於用意式機時豆子會磨的很細,所以買研磨好的豆子不太現實。前幾杯很好,三天之後風味盡失,而且不新鮮的咖啡粉的油脂出不了多少。所以如果搞意式機,入門要花5000,3000機器+2000磨豆機,如果買進口機器的話就得7000往上了。而且一入意式深似海,如果不是真愛的話在咖啡館喝喝挺好的。

摩卡壺

所以如果不想如坑,摩卡是非常好的選擇。不過摩卡對粉也是很有要求的。很多時候會買到不適合摩卡的豆子,而且加上用刀刃磨豆機,味道常常會比較苦澀。如果膠圈上不小心沾了咖啡粉,煮的時候會漏氣,出來的味道又特別酸。因為火大火小也會影響,萃取時間和壓力都是不一樣的。

義大利有些很有名的牌子會專門賣摩卡壺專用的粉,非常非常值得用。一般摩卡壺用的咖啡粉需要烘焙的淺一點,研磨的略粗一些。做的時候壓不壓粉有會產生完全不同的味道。很多時候咖啡不那麼新鮮了,我會把粉盒壓很緊,然後加水沖淡後喝,這樣對豆子的要求會降低很多很多。

摩卡的特點和意式確實是有區別的。直觀上看,摩卡出的咖啡沒有油脂(除了加壓的),味道上層次感差一些,也淡一些。不過經典的呂摩卡壺用一段時間會長很多黑不啦嘰的銹,很醜。相比起意式,清洗也麻煩點。總之,如果想嘗試自己做濃縮咖啡,一定先入摩卡,這東西很實在。

法壓壺和手沖

法壓壺做出來的個人感覺偏澀一些,味道也很淡。法壓壺的豆子研磨的最粗,萃取時間也最長,基本上就是泡茶的過程。一般來講,法壓和手沖的價格都不貴,所以如果剛開始玩,試試法壓+摩卡吧。覺得有意思,弄個手沖玩玩挺好。

滴濾機

滴濾機是最普遍的。這種東西是美國人設計出來的,為的就是方便耐操。可是美國人的品味實在是太爛了。我個人不推薦買滴濾。不是不好喝,味道也挺好而且穩定。不推薦的原因是這個東西比較容易買殘,而且咱國內市場的價格虛高。我買過兩個滴濾機水溫偏低,做出來的咖啡一直偏酸。後來我發現這個事情還比較普遍。滴濾機是把水加熱到特定溫度(92度左右吧)然後滴在咖啡粉上,並且保持滴一段之間。咖啡萃取的溫度,前人大量的實驗就過告訴我們差不多92度最好喝。意式機也是要控制高壓水柱的溫度的(注意意式機的蒸汽是提供壓力的,萃取咖啡的是水不是蒸汽),而且必須精準。意式機一般採用PID控制,比例-積分-微分控制,最傳統的但也最有效的閉環自動控制方法(我本科學自動化的,哈哈)。而滴濾機完全是開環控制,所以水溫不一定能精準控制在想要的溫度。要知道高精度溫度控制可是高科技啊。如果買精密的滴濾機器價格都快趕上如一台入門意式了,真心不值得。我在美國留學,如果要買滴濾機去超市裡20幾刀抓一個最普通的,這還比較實在,要是在國內話幾千塊買個滴濾機我是覺得不值得。如果隨便喝喝圖省事用法壓壺好了。

結論

咖啡一開始都喝不太出來的,新手聽別人說什麼酸度啊,香氣啊,body啊,層次啊都是一頭霧水。就跟抽煙一樣,老煙民才能知道哪個綿哪個沖,不抽煙的只知道臭。所以如果是新手,聽別人說再多舌頭也都是口水味。先買個法壓壺,心情好再買個摩卡壺,喝一段時間,喝多了自然就會喝了,吃喝玩樂的事情沒那麼高級。平時心情好去門店常常意式濃縮或者手沖,慢慢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了,而且對咖啡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到時候就不會糾結買什麼咖啡啦。


虹吸壺、法壓壺、摩卡壺、滴漏壺、意式咖啡機

------

用過法壓力,滴濾,意式,現在用的是全自動意式DeLonghi esam4500s。法壓有渣,清洗麻煩,口味比滴濾稍濃,沒有crema;滴濾,即美式咖啡,萃取味道不夠,也不適合一個人份量,沒有crema,總是要滴2杯以上,否則粉都沒濕透,一個人喝脹肚;

還是意式,而且全自動比較好,適合獨居的人使用。豆/粉兩用,只要倒點牛奶,輕輕一按即可享受espresso,latte,capuccino,輕鬆crema,看著帶勁;一次一杯,不脹肚。喝完散步,回家房間留有咖啡香味,彷彿置身咖啡店。清洗也很方便,還不用在家備濾紙。本人覺得豆和粉在此機器上味道差別不明顯,甚至覺得粉味道更好一點。


你想要油脂的話肯定是咖啡機和摩卡壺,口感醇厚,衝擊感很強,酸味和苦味都很極致。拼配豆做拿鐵,單品豆直接來一shot那口感也是極好的。

以下方式萃取出的都是沒有cream的。

虹吸壺也屬於高溫過濾,畢竟達到一定溫度才可以吸的上去,而且沸水和豆子接觸時間1min左右,算是很長了吧,口感會偏苦。另外掌握時間和溫度也很重要。(我就總燒糊。。。mmp)

法壓沒用過沒有發言權。

滴漏壺是???個什麼東西???手沖嗎?還是冰滴?如果是的話這倆都是心頭愛。

講究的手沖對水的溫度、萃取時間和手法的要求比較事兒,是一種能完美體現咖啡豆個性的萃取方式,也是能按照自己喜好,通過不同的溫度時間,調整酸度和甜(苦)度的萃取方式。

冰滴比較費時費事,口感無人可比,冰滴設備的顏值也無人可比,自己做的話偶爾陶冶一下情操是可以的,天天做的話會容易信佛。

最後,跟口感關係最大的還是咖啡豆的產地、處理方式、淺中深度烘培、賞味期,咖啡豆和水果一樣,新鮮的時候就氣味喜人,過倆月你再聞,那就是咖啡豆屍體。


就用過的咖啡壺發表一些看法。

Expresso machine:咖啡成品油脂厚,味道香,意式基底咖啡必備,對咖啡有講究的話,有預算的話必買。

法壓壺:香味明顯,但粉渣多,很不好操控。

摩卡壺:Expresso機的低配版,方便易用快速,需要點時間洗刷刷,根據壺身的封閉度會或多或少出現油脂。

滴漏壺:個人感覺,味道比較粗糙,使用方法簡單快捷。

虹吸壺:沒用過。

歸根到底,咖啡必須要買新鮮的豆子,自己根據要求研磨,跟工具結合最能體現咖啡自身的最大美味。

還是要根據自己的需求情況購買。


為啥不換種思維?

咖啡的品種也是決定油脂 泡沫 口味的因素,或者客觀的說比燒制方法更重要。

買個膠囊機器,光雀巢就近百種選擇。根據自己的偏好購買相對的咖啡膠囊不就ok拉。


推薦閱讀:

TAG:咖啡 | 意式咖啡 | 虹吸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