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獃子是怎麼產生的?

這個問題等待解決下面幾個問題:

世界上最早一批書獃子是誰們?

為什麼有人會成為書獃子? 什麼造成了書獃子?

書獃子有救嗎? 任其自生自滅好嗎?

書獃子都是什麼樣的心態?

書獃子真的是書的原因嗎?

怎麼樣斷定一個人是不是書獃子呢?


你把一個人叫書獃子;TA 呆萌地笑了,繼續發 TA 的呆。

其實,TA 根本懶得理你。

因為,你對 TA 根本不重要。而且,讓你阿 Q 一下,得到點兒虛榮和滿足,TA 自己的凈收益,肯定是大於零的。


第一種可能:

書讀的少、讀的淺,自我認知和外界認知產生了差異

第二種可能:

看著那個人呆,卻不知道,呆的是我們噢


書獃子是因為人呆,不是因為書。沒書還是呆。


人有兩種學習方式。


一種是通過第一語言系統學習。也就是直接通過 提出假設-嘗試-錯誤-改正-嘗試-正確-形成經驗 一系列的方式學習。


一種是通過第二語言系統學習。即通過討論、閱讀等方式學習。


第一語言系統的缺點有耗時長、對特定的環境要求高、難以進入高層次的抽象、需要個體親力親為等等。優點是簡單直接明快,可以直接通過實踐檢驗等等。


第二語言系統的缺點是不直觀,容易有理解的錯誤,學的不同內容有可能互相矛盾、無法正確運用於實踐、趕不上現實的變化等等。優點是可以積累和傳遞經驗,速度快,可以直接傳遞高層次抽象的理論等等。


當一個人大量使用第二語言系統獲得經驗。而這些經驗長期沒有通過時間檢驗,而不接地氣,而又可以形成邏輯上的自洽,有足夠能力抵擋現實一定強度的衝擊的思維體系的時候。


pia 地一聲,書獃子就出現了。


以上是來自一個書獃子的回答。


把信息當作知識,把收藏當作學習,把閱讀當作思考,把儲存當作掌握就是書獃子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矽谷創業之父,Y Combinator的創始人Paul Graham的書《黑客與畫家》這第一篇文章,「為什麼書獃子不受歡迎」。有幸見過Paul本人,他的熱情的性格和深刻的思想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很難想像Paul小時候本身就是一個書獃子,他在文中指出書獃子其實有很多的優點,比如他們專註,不輕易被外界打擾。再比如他們不會因為要跟別人打成一片而改變自己等等。典型的成功書獃子有比爾蓋茨,馬克 扎克伯格等等。

有些人,內心異常豐富,只是不善於或者不想表達罷了,作者眼中的書獃子,就是這麼一類人。

書獃子不受歡迎的真正原因,是他們腦子裡想著別的事情。他們的注意力都放在讀書或者觀察世界上面,而不是放在穿衣打扮、開晚會上面。他們就像頭頂一杯水來踢足球,一邊踢球,一邊拚命保持不讓水灑出來。其他人都在一門心思玩足球,遇到這樣的對手,自然能夠毫不費力地擊敗,並且心裡還奇怪,對方怎麼如此無能。

就算書獃子心裡想著變得與其他小孩一樣受歡迎,做起來卻是難上加難。因為那些受歡迎的小孩從小就在琢磨如何受歡迎,打心底里追求這個。但是,書獃子從小琢磨的卻是如何更聰明,心底里也是這樣追求的。這都是受父母的影響,書獃子被教導追求正確答案,而受歡迎的小孩被教導討人喜歡。

青少年在心理上還沒擺脫兒童狀態,許多人都會殘忍地對待他人。他們折磨書獃子的原因就像拔掉一條蜘蛛腿一樣,覺得很好玩。在一個人產生良知之前,折磨就是一種娛樂。

孩子們欺負書獃子的另一個原因是為了讓自己感到好受一些。當你踩水的時候,你把水踩下去,你的身體就會被托起來。同樣,在任何社會等級制度中,那些對自己沒自信的人就會通過虐待他們眼中的下等人來突顯自己的身份。我已經意識到,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美國是會中底層白人是對待黑人最殘酷的群體。

一群孩子成群結夥的欺負你,那並不是因為你做錯了什麼,而是因為這一伙人需要找一件事情一起干,這就好像一群人成群結夥的去打獵一樣。他們實際上並不恨你,他們只是需要一個共同的目標。

不受歡迎是一種傳染病,雖然善良的孩子不會去欺負書獃子,但是為了保護自己,也依然會與書獃子保持距離。

學校的真正目的是把兒童關在同一個地方,以便大人們白天可以騰出手來把事情做完。令人擔憂的不是把孩子關在監獄,而是不告訴他們這一點,而且把這所監獄的大部分交給犯人管理。孩子們被送進來,花掉6年時間,記住一些毫無意義的事實,還要身處在一個由四肢發達的小巨人管理的世界。

公立學校的老師很像監獄的獄卒。看管監獄的人主要關心的是凡人都待在自己應該待的位置。然後,讓犯人有東西吃,儘可能不要發生鬥毆和傷害事件,這就可以了。除此以外,他們一件事也不願多管,沒必要自找麻煩。所以,他們就聽人犯人內部形成各種各樣的小集團。

我認為,真實世界的關鍵並非在於它是由成年人組成的,而在於它的龐大規模使得你做的每件事都能產生真正意義上的效果。學校、監獄、上流社會的女士午餐會,都做不到這一點。這些場合的成員都好像關在封閉的泡沫之中,所作所為只對泡沫內部有影響,對外部沒有影響。那麼很自然地,這些場合就會產生野蠻的做法。因為它們不具備實際功能,所以也就無所謂採用的形式。

但你所做的事情能產生真實的效果,那就不僅僅是好玩而已了,發現正確的答案就開始變得重要了,這正是書獃子的優勢所在。你馬上就能聯想到比爾?蓋茨。他不善於社交是出了名的,但是他發現了正確的答案,至少從收入上看是如此。

真實世界的特點是,它極其龐大。如果總體足夠大,即使是人數最少的少數派,只要聚集在一起,也可能產生可觀的力量。


我是如何成為一個書獃子的:

別人討論「帥哥」「美女」的時候,我一言不發,一下也不動,在想:

長相的滿分是100,最低分為0分。

大家的長相值是:

x_{1} ,x_{2} ,x_{3},...x_{n},

0<{x_{1} ,x_{2} ,x_{3},...x_{n}}<1

Rightarrow Delta   x=|x_{i}-x_{j}|<1, forall i, j

Rightarrow frac{Delta x}{100} <0.01

這個數量級可以忽略不計...

於是我回去繼續琢磨因為自己太弱而搞的還不清楚的物理和數學問題了。

過年回老家,各種親戚聊些A要抱孫子了,B要結婚了,C剛找到工作收入還不錯(ABC均為親戚的名字),我全都不認識。於是窩在一個角落自己看自己書或者上網。正在我想一個很好玩的問題的時候,父母說:「這是你XX,怎麼不打招呼?」我就:「呃...啊...嘿嘿」然後,親戚們說:「娃挺乖的,就是咋這麼呆...果然是X大的博士。」

天生不擅長運動,身體各處所能達到的加速度和速度的極限都很低。別人打乒乓球的時候,我一個人拿了兩個球對著牆踢。規則如下:踢其中一個球A,經過牆壁反射到另一個球B上,然後在用球B經過牆壁反射打到球A上。還可以延伸為經過兩次牆壁碰撞而撞上另一個球。如此反覆,能玩一整節體育課而不碰一下球拍,意猶未盡。有人感到好奇,也過來試試,發現怎麼都打不中。於是悻悻的離去,嘴裡喃喃著一些什麼。

照例來說,眾人玩什麼都不會帶上我。因為「她是書獃子嘛,所以肯定啥都玩不好」。

於是我們各玩各的去了。

——這就是我,一個書獃子的自白。

當你看到一個能一整天不說一句話也很淡定的趴在桌前,沒有瘋掉且還總是微微掛著傻笑的人的時候,大概就是遇到了一個書獃子了。

什麼,"救"我?千萬別來剝奪我的自由。

我要高唱凱歌,逃離那個把我叫做」書獃子「的世界!


首先得給書獃子一個定義,按照普遍的概念,書獃子是一種死讀書、讀死書、迂腐、可笑、不現實、不開竅、沒有靈活性、不懂人情世故的物種。世界上最早的書獃子應該產在中國,科舉取士之後,但最初隋唐應該不算,可以從宋代開始,尤以當代高考之後為盛。Samuel Johnson說過:Knowledge is of two kinds. We know a subject ourselves, or we know
where we can find information upon it. 我想,只有前者的人可以算是書獃子,後者可以幫助擺脫書獃子之名,但只會找谷老師的人就是」谷獃子「了。由於沒有創造力,本人基本上可歸於」谷獃子「一類。


只知道知識是用來學的,不知道知識是用來用的;只用別人沿襲的方法,沒有自身個性的方法;只接受外界灌輸的,不思考對中還是有錯的;只在書本上找答案,不在生活中找答案。他們學得越多,在自閉的道路上走得就越遠,在外向的交際的生活的思考的人眼中,他們就成獃子了。

書獃子自古就有,處處可見,他們不過是習慣整體群居的人類社會中過於傾向獨處的一類。當然如果走得真正夠遠,他們最終還是會發現屬於他們自己的領地的。哪怕只在精神層面上。


謝不妖。

曾經,我是一個書獃子。

……現在算是半個書獃子、半個人生體悟者和社會規律探索者。

……對於回答這個問題,看來我是再適合不過了……

以前的我,沒事就宅在家裡,在一堆書里看看看。然並卵,因為我買來收藏的書遠多於看過的書,隨便瀏覽一遍的書遠多於深入細緻研究過的書,只看不用的書遠遠多於看了拿起就用的書。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思考遠遠多於裝進大腦的知識(或者不算是知識,頂多算是信息而已)。

中學時的我,除了處理試卷上的題之外,什麼也不會。

可悲的是,我還一直在老師家長口口聲聲「乖學生好學生」的語言迷霧中孤芳自賞,總以為自己了不起,啥都難不住自己。我以為我讀了這麼多書,成績這麼好,也不給家長填什麼麻煩,以後肯定前途一片光明。我以為我可以玩轉整個世界。我甚至以為,自己生而獨特,這麼聰明肯定不是一般人。

可是,只是我以為而已。

直到有一天,我發現自己越來越看不懂這個世界,辦不好別人交給我的簡單的事(學習外),與人交際的時候越來越讀不懂對方的想法,越來越處理不了平衡不了自己與他人的利益關係,心胸越來越狹隘,見識越來越不切實際,想法越來越脫離這個社會。自己在處理問題時越來越力不從心,一切的一切都讓我對自己發生了深深的懷疑。

自信越來越受挫的我,在自尊心的驅使下開始尋找:到底問題出在哪?

一開始,我抱怨父母,為什麼當年沒有培養我怎麼與人相處?為什麼凡事只看我的成績好壞?為什麼從來不看我心態是否健康積極,做事是不是遊刃有餘?為什麼不看我是不是在追求有價值的人生?為什麼不看我的胸懷和見識是否寬廣得足以支撐起自己、家庭、一個團體?現在看來,並不能怪父母,父母能讓你吃穿不愁已經很不錯了。。

有一段時間的自暴自棄,也有因此脾氣很糟糕的一段時間。

也許是從小形成的優越意識,雖然這樣清楚感覺到自己能力不足,但是期間(主要是大學和研一階段)我也在不斷尋找新的自己,反思過去的自己,結識優秀的朋友,加入新的團體,承擔困難的任務。

那段時間,我給自己多加了除了讀書考試之外別的內容,即進行各種社會實踐:

1.參加學生會一步步靠自己的努力當上副主席,當中,我尤其注意在處理學校交給的任務時不斷學習更好的工作方法和說話辦事方式,同時結識比自己優秀的人,學習他們的處事方法和做人的胸懷。自己策劃舉辦活動的時候多和同伴們協商合作,藉助集體的智慧讓腦洞打開,同時也敢於吃苦敢於嘗試。

2.帶領隊員一步步從立項到具體操作,完成了一次有意義的暑期社會實踐,為一個國家級重點扶貧縣的教育局建立了實踐基地,方便帶給當地的留守兒童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最後意外獲得瀋陽市優秀活動案例獎,並在全校作為十支精英團隊之一巡迴宣講實踐成果。

3.到輔導機構當兼職輔導老師,自己勤工助學賺取學費,了解父母賺錢的不易和節約的意識。

4.課內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每年拿獎學金補貼生活費,給家人買禮物。

由於自己的刻意改變和不斷思索,以前的三觀現在算是基本被我在一件件小事上摧毀了。雖然看上去我還是以前那個我(沒有長高多少變帥多少),但是明顯感覺內心比以前多了一股祥和平靜而又有底氣的力量,也多了對長者的尊敬,對弱者的同情和共事夥伴的體恤。以及,對自己說話辦事的自信。

感覺這五年算是多少成長了一些,儘管遠遠不夠,但已經學會堅定不移地朝自己的想要過活的人生靠近,同時,以往那個時間作為書獃子的陰影正好作為現在的反面教材,供自己和各位朋友自我警醒。

現在總結書獃子最大的特點,就是:

1)書獃子往往重視眼前最直接的利益或者成果(比如中學考試成績),忽略自身綜合素質。

2)書獃子只看自己,內心冷漠,很少把目光從自己身上挪開,去關注他人的生活,乃至整個社會。

3)書獃子由於嗜書如命,作為兩腳書櫥的他們往往會蔑視一些書外「看似不正規」的解決問題的靈活方法。總之,對於淺層次的書獃子,書上的話就是他們的真理。對於深層次的書獃子,他們會反覆推敲書中的話和理論,看其邏輯是否完整,但是卻不能聯繫實際,或者是看懂了樹上的話然後就將其精華束之高閣,對其精心珍藏,倍加呵護,可悲的是,實踐中從來不用腦袋中的道理。

4)書獃子對各種書讀讀讀,形成慣性之後離開書就感覺坐立不安,這時,他們已經算是半個上癮的「病人」。

我覺得只有多注重解決實際之問題,然後以此為中心來學習響應的技能才是較好的學習方法。杜絕僅僅成為知識的消費者,而退化了對於知識的加工和生產能力。

杜絕書獃子思維,恩~


陳安民的回答我很同意,我試圖從另一方面解釋一下這個問題:

書獃子形成的原因就是一個人對於所"研究"的東西缺乏悟性,天賦有限,如果不是通過第三方(別人的總結和描述)不能自行悟出其中奧妙和道理。也就是成為不了"發現的人"而永遠只能是"聽別人說的人"。

如果從這個角度看,造成"書獃子"的原因是:在"書獃子"執著的這方面缺乏天賦但又非常勤奮,並且很滿足自己"獲取的經驗。"

"書獃子"不一定是書造成的,是天賦有限造成的,就算不看書的人,在別人口中聽到了很多觀點,他總會自行選擇到一個最"書獃子"的觀點,因為他的天賦導致了他的判斷力。他連自己選擇的觀點也無法真正吃透。很容易能被人不攻自破。

從我這個角度看,書獃子使勁的不是地方。但是有一點,天賦不等於智商,也就是說一個人在某方面他的天賦可能只能讓它成為一個書獃子,但是在別的方面他可能會是個天賦過人的人。因此拯救書獃子的方法是:尋找自己真正天賦所在。


世界上本沒有書獃子,看書的獃子多了便有了書獃子。我認為書獃子是一些獃子表現呆的渠道。即使不看書也呆,但是那時候可能就會以其它形式表現出來。一個不呆的人不會看書看呆了。


世界上最早一批書獃子是誰們? 可能是蘇美爾人

為什麼有人會成為書獃子? 什麼造成了書獃子? 1.記憶力好,分析能力不足 or 過度分析能力。2.知識崇拜

書獃子有救嗎? 任其自生自滅好嗎? 有。不好。

書獃子都是什麼樣的心態? 他們覺得普通人是傻x

書獃子真的是書的原因嗎? 參見2

怎麼樣斷定一個人是不是書獃子呢? A只有死板知識的 B看問題類似shelton那樣的


記得電視上看蔣小涵講過一個書獃子的故事:

說高考完了,有人問那個獃子:現在高考完了,解放了,你打算干點啥?

那個獃子眼睛看著天,張著嘴,手扶著下巴做思考狀:啊~~~~~!我去把家裡的習題集做完。

哈哈哈哈哈!都高考完了,他還做習題集!還要做完!笑死我料!


兩個原因:

1. 讀書不雜。

2. 行路不多。


我們在食堂里吃飯,你盯著電視屏幕大喊:我艹!保羅這個球太漂亮了!我搖搖腦袋,結束剛剛在大腦里對時空四維矢量做內積的推導,迷茫的問你:保羅現在在哪個球隊?你一臉不屑,直接忽略掉我的問題,於是我成了你眼裡的書獃子。

我們在食堂吃飯,這次沒有電視,我吃著吃著突然對手指的關節十分好奇,它們是怎麼能夠完成這麼複雜的動作的呢?於是我不經意隨口問了你一聲:你知道關節的構成是什麼樣子的嗎?你白了我一眼:傻逼。於是我成了你眼裡的書獃子。

我們在電梯里,我對著鏡子發獃,一邊發獃,一邊琢磨著電磁波在鏡面處反射時頻率保持不變從而看到的顏色和物體本身顏色保持一致背後的物理原理時是上帝多麼美妙的設定。於是我又隨口感嘆一句:鏡子真是神奇啊,鏡子里看到的東西顏色和物體顏色居然是一致的。你又白了我一眼:傻逼。於是我成了你眼裡的書獃子。

我們走在路上,北京難得出現這麼好的天氣,我望著蔚藍色天空,喜從中來,情不自禁和你說:你知道天為什麼是藍色的么?你沒有甩我,我意識到,我又成了書獃子。

後來啊,我就學乖了,我越來越沉默,不喜歡多說話,遇到常識性的錯誤也不再去指正,接受了人與人就是互相不同的設定,欣然的呆在自己的角落裡。你問一句就答一句,不問就不答。

後來啊,我就徹底的成為了所謂的書獃子,但我知道,其實我只是對於這個世界的美有著一顆更敏感的心。


思而不讀則罔,讀而不思則呆


書獃子?我的理解是是因為過分專註於某一個(書本)方面而在其他方面(比如社交)有所欠缺而已。其實現在有一個很流行的詞與此類似,而且很多人以此自居——Geek(nerd)。


1、看書看不精通,只採取一部分內容(或者自己喜歡的內容)作為自己吸取的觀點。

2、以為通過看書可以逃避其他生活。

3、通過看書來顯示自己好像很愛學習的樣子,只注重數量不注重質量。

4、看那些易懂(好玩)的書,而不是看自己不懂(或者懂得不多),需要精修的書。

我覺得這些是一些低級的原因吧,以上觀點更符合於連清的書傻子,而不是書獃子。


不邀自來。我是來為書獃子辯護的。對象:高三黨及即將進入高三黨。

-----------------------------------------------------------------------------------------------------------------------------------------

被一群低分低能、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未來搬磚族嘲笑為高分低能的書獃子,這不是恥辱而是榮耀,絕不要悲傷而要竊喜,這相當於在你前進的道路上自動清除了無數礙手礙腳的絆腳石。這麼多人主動讓路,感激還來不及呢。要是他們對你的崇拜如滔滔江水泛濫不絕,那才麻煩了呢。為了繼續麻痹他們,不如就表面上做出非常介意和生氣的樣子來吧,這樣他們就會更加得意忘形,自甘墮落。等到高考放榜後,一邊是985喜報頻傳、揚眉吐氣,另一邊是唉聲嘆氣、灰頭土臉,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推薦閱讀:

如何在寒假期間系統的學習數學?
有哪些名校背景的職業dota2選手或者電競相關工作者?
學土木的,不能喝酒是不是就可以考慮轉行了?
作為一個學生,我應該買哪種手錶?浪琴還是歐米茄或者其他?
為什麼一樣的認真學習,成績卻差那麼多?

TAG:教育 | 思維 | 學生 | 書獃子 | 學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