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移動支付的推廣阻力在哪裡?


移動支付主要有用戶手持終端、支付服務、商家刷卡終端三大部分組成。 而移動支付的崛起需要銀聯、運營商、對象企業三者間通過合作共同推動。

中國移動支付的主要推廣阻力:

政策:中國的金融管制嚴格,對發展移動支付阻礙較大。

環境:中國的連鎖業態比較落後,尤其在三四線城市,高度發達的連鎖業態是移動支付普及的必要條件。

心態: 沒有開放的心態。在中國,幾大巨頭都想自己在產業鏈上下游通吃,擺在銀聯前面的一個巨大障礙是,銀聯無法掌握對手機終端的控制,通過終端定製一夜之間將無數的手機上加入支付功能,而運營商也無法像銀聯那樣掌握如此多的POS機商家。

反觀日本移動支付領域,啊?為什麼參考日本?原因有二:1.日本的移動支付已經高度發達;2.中國跟日本的大環境比較相似,且都是人口密度較高的國家,參考日本的移動支付之路對中國還是非常有啟發的。

日本移動支付方面:

政策:日本的金融管制相對寬鬆,降低了運營商進入門檻。

環境:

  1. 日元票面幣值較大——人們迫切需要一種電子化的支付方式來代替非常不便的現金交易;

  2. 日本消費者對信用卡的使用頻率不高(歷史原因:早期日本的信用卡缺乏循環信用功能,只能採取每月清償的延期還款方式,這裡不進行累述了);

  3. 日本連鎖業態(全家、羅森、7-11的便利店已壟斷了日常零食的大部分)非常發達,為移動支付的普及鋪平了道路。

心態: 在利益分成方面,運營商(掌握著手機終端的控制權)只收取發卡方的服務費,而小額支付產生的所有收益均歸各大發卡方。運營商推出手機支付並非為了提升自身收入,主要動機為了增強用戶粘性。

硬體:

  1. 索尼開發的Felica技術已非常成熟,截止2010年底,發卡量已非常大。NTT與大的發卡方聯合快速進入小額支付領域。

  2. 運營商直接掌握手定製權權力,可快速將Felica支付晶元植入手機中,不到一年就有650W用戶支持移動支付功能。

  3. 2005年,日本的第二、第三大運營商都推出手機錢包產品,普及度得到更大提升。

與銀行合作(政策):

2006年,NTT(日本最大運營商)與三井住友銀行合作,可透支消費,手機開始變成了信用卡。

=========================我是分割線============================

在日本,運營商僅控制手持終端(手機);金融機構僅控制商家刷卡終端;全家、東日本鐵路公司等商家提供支付服務——分工明確,各自不進入對方領域。 (開放的心態!這,才是精髓)

不過,中國的環境及政策比日本複雜得多,極有可能出現另一套更適合中國的移動支付模式。無論如何,放開心態+以便捷民眾生活為核心驅動力,才是出路。


銀行和銀聯:對這個市場認識不夠,但又不願意讓運營商分享自己的客戶資源,利益博奕正在進行中;

央行和銀監會:對安全性的擔心超過了創新的動力;

用戶:因為種種限制,導致現在推出的移動支付產品普遍缺乏吸引力,用戶不買賬。


技術的限制

雖然技術上已能夠實現基於手機終端的移動支付方式,但由於產業鏈整體成熟度有限,支付平台在和銀行、商戶等環節的銜接上仍存在系統穩定性的問題,使得用戶體驗較差,用戶流失率較高。

安全性較高的移動支付實現方式對終端提出較高要求,相應的支持終端普及率不高,提高了用戶使用門檻,減少了潛在的移動支付用戶群,為移動支付的普及帶來一定困難。出於用戶對使用易操作性的要求,移動支付系統需要具備統一的技術標準,兼容不同的移動運營商、商家、終端和銀行。

產業鏈複雜

廣義移動支付模式中,銀行和電信運營商均屬於產業鏈中的核心環節,均希望在移動支付市場中佔得核心地位,掌控產業鏈的利益分配,由此兩大集團之間存在難以調和的利益衝突,成為該模式發展的主要瓶頸。手機支付業務需要通信運營商、銀行、第三方支付平台(銀聯)、商戶和技術支持方等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在利益分配上也就存在通信運營商、銀行機構、銀聯等三方分配問題,以前銀行卡消費只存在銀行機構、銀聯。在基於移動互聯網領域的狹義移動支付市場中,該阻礙因素則相對不明顯。

移動支付在整個產業鏈中涉及一系列對象,極為複雜。從產品特點來看,移動支付是電信增值業務與銀行增值業務二者中間的交叉地帶,金融行業的行業准入制度以及政策法規都限制著移動支付的發展,運營商因缺乏經營金融業務的牌照只能在灰色空間行走。

前期大量資金投入

一是換卡成本高。手機支付業務不需要更換用戶的手機終端,用戶無需更換手機號碼,只要通過移動通信運營商或發卡銀行,將定製的金融智能卡植入手機即可。但是目前這類卡成本在百元以上,不可能全部向客戶免費,也不可能由任何一方承擔。

二是配套設備成本高。手機支付業務需要對各類消費場所的POS 機等刷卡工具進行改造,這也需要投入一大筆資金。運營商的投入和產出可能會處在一個極度失衡的狀態。

移動支付標準與規範不一

國內通信運營商採用的手機支付技術類型各不相同,如果沒有統一的標準,後續的移動支付的標準化和大規模推廣將無從談起。手機支付在中國是標準不一,各個集團都企圖在手機支付的大餐中獲得主導地位,為用戶增加了諸多可以避免的麻煩。國內移動支付系統多採用簡訊,WAP,IVR等不同技術手段提供服務,技術上的不統一,會對今後此服務的推廣產生較大阻礙。在運營商中,移動選擇在主要發展2.45GHz標準的同時不放棄13.56MHz標準;電信將13.56MHz標準作為主要的發展方向,同時支持2.45GHz標準下的應用;聯通以SIMpass為主進行發展;銀聯則推出了基於SD卡的移動支付解決方案。

技術的多樣性和標準的不統一,雖然為移動支付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技術選擇,但也往往造成各種模式的移動支付各自為戰,不能形成合力,並在短時間內獲得規模性發展,這也是移動支付業務不能迅速推廣的重要原因之一。

業務應用模式單一

以手機POS刷卡為例,目前幾大運營商儘管採用的技術並不相同,但用戶層面提供業務體驗倒是比較一致,都是單一的銀行卡刷卡功能。手機刷過POS機的時候,POS機顯示的是和銀行卡一樣的「交易進行中……」的信息,手機上也沒有額外的信息提供。對用戶而言,僅僅是將刷銀行卡的形式變成了刷手機的形式,缺乏足夠的動力和吸引力去使用移動業務。因此發展移動支付,一定要起到「1+1>2」的功效,否則用戶只要帶一張銀行卡就足夠了,為什麼要選擇移動支付呢?產品應用模式的單一,反映了產品設計階段定位不明確、目標客戶群不清晰的問題,也將帶來後續產品推廣困難、用戶接受度低和使用體驗不佳等一系列問題。

目前我國在電子支付方面的法律和法規還不完善,對一些重要問題還沒有明確的規定。極有可能出現採取不正當手段進行競爭情況,這也需要有關法規事先進行規範。此外有調查顯示,消費者對移動支付最關心的三大問題依次是交易的安全性、私密性和易用性,安全問題和信用制度不完善也是移動支付發展和推廣的重大阻礙。移動支付應用範圍和領域較小,業務發展主要集中在一線省會城市,全國發展不平衡,移動用戶規模數和移動支付用戶規模數不成比例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上述內容來源於本人論文部分內容)


1、政策:政策方面,一是移動運營商切入銀行業務;二是採用的技術標準;(第2個基本定了)

2、分蛋糕:涉及到人行、銀聯、發卡行、POS收單行、移動運營商等等

3、成本:現在有POS機的升級、商家的推廣等

去年移動有計劃培育市場,被1、2兩條因素叫停,現在反而落在電信後頭。


移動支付現在分為應用購買、生活服務支付和nfc為代表的小額近距離支付。後兩個其實都很好解決,也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包括指付通在內的衍生體驗也在構成完整的生態圈。真正困難的是app購買,這個在國內想要有效的解決,目前來說沒有成熟的方案,之前的sp算是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可是被暗扣、不誠信等等模式給玩死了。cp都在喊sp支付難,sp都在喊生存困難,其實這些都是業內自己不遵守市場規則,造成了如今國內sp的尷尬局面。


政策問題,也可以說是政治的博弈

移動支付涉及的利益方很多,大家都想分一杯羹,由此產生政治博弈。


謹慎反對目前所有25個答案。當然我會匿名。

首先,這個題目是個壞題目。

移動支付在業界是有三種形態的,包括古老的簡訊支付,目前佔據優勢的遠程支付(手機銀行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以及未來概念的近場支付(就是樓上經常以此來談論並認為是所有移動支付的)。題主就這麼腦袋一拍,隨手一提,連描述都懶得描述?

然後,移動支付存在阻力本身就不是好結論。根據iResearch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12197.4億,同比增速707.0%。 你跟我說說什麼個情況叫做存在阻力?

其次,答案中各種主觀臆測與概念混淆。

特別是目前以排名第一為的代表答案, 隨隨便便比較一下日本就回歸了古老的互聯網結論:中國體制不行。

移動支付業態是這樣的:

事實上無論是那一環在這個新興領域都面臨著巨大的競爭,政策與心態更加不存在尺度上的問題。你樂乎乎玩的微信紅包就是移動支付,你說推廣方沒用心?還是群眾觀點跟不上?

再然後,國外不比國內好,月亮也不比國內圓。

谷歌錢包推進不利多久了?Square前景被多少人看衰了?硬體問題在哪裡都是事。再說近場支付存在阻力完全是因為自家兄弟遠程支付打壓的好不好,市場份額一面倒所以你覺得存在巨大阻力,那是因為我們有替代方案,蘋果的衰落是因為安卓而不是智能機總體存在所謂阻力。

最後,從安全形度考慮的答案應該是目前25個中比較存在價值的。

以上。


今天再看這個題目,發現所有的事都不是事,移動支付已經遍地開花,正一步步邁向全社會普及。


天天在國內見多了無現金支付,還以為全世界都是這麼玩的。哪怕蘋果公司CEO庫克說,中國的移動支付比全球其他國家都要繁榮,很多人第一時間的反應也是: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作為全球智能手機老大,蘋果公司去年花大力氣搞了一套支付系統,也就是Apple pay。然而一年時間過去了,不管在美國還是中國,都是叫好不叫座

或許要看完日本網友近期發出的一篇文章,我們才會明白為什麼「老外看了會沉默,庫克看了會流淚」。這篇名為《中國的非現金社會飛速發展已超乎想像》的文章,列舉了很多連我們自己都不一定知道的事實:

中國便利店使用現金支付的比例只有11%;美國移動支付的市場規模,大約是中國的1/50;移動支付不光可以點餐,甚至連路邊擺攤、乞討,都可以用二維碼搞定。


在法國,在泰國,在印度,在義大利,中國移動支付的身影無處不在,甚至實現了技術輸出。今年4月,印度移動支付巨頭Paytm宣布用戶數達到2.2億,成為全球第三大電子錢包,它的學習對象就是支付寶。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之所以能夠吊打國外同行,和銀行政策是有直接關聯的。不看年齡、身份就能開通銀行卡綁定移動支付功能的,全球幾乎只有中國一家。從發行到管理這些卡片,每個環節都要佔用人力財力,在人力成本偏高的發達國家,這種賠本買賣顯然是做不得的。

不過偶爾也有「特例」。北歐國家瑞典2015年宣布了一項貨幣無紙化政策,由銀行出面給小商小販、政府教堂安裝POS機。這種做法表面上順應了時代潮流,實際上銀行也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機器是我開,(手續)費用留下來。

終歸還是應了那句話,無利不起早。


正確的事實是:支付行業很難,很渾。

從表面上看,支付很簡單。你需要一個安全的交易手段——實際貨幣,信用卡,近場通訊(NFC),QR 碼等——將錢從 A 點轉賬到 B 點,就像其他任何形式的數據一樣。

所有的貨幣其實都是數據。這就是為什麼像 LevelUp 這樣的創業公司還有 Google 這樣的大公司,都認為自己能在支付領域佔得一席之地的原因。這看起來就是簡單的技術和基礎數據問題。極客們天生擅長處理此類的技術和數據問題。所以他們便運用自己的出眾的智商,在極短時間內將這些技術問題解決的乾乾淨淨。然後,他們便闖進了狗屁不通的世界中。

可是:

(1)聲波支付、NFC或QR碼等新興支付方式並沒有比傳統的支付方式好多少。你要從口袋中掏出手機打開支付應用,有時候還不如直接掏錢或者刷卡來的快捷。

(2)支付處理器將需要世界各地的支付終端更新軟體和硬體,這顯然並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現在的傳統支付業務幾乎是無法被撼動的,這就使得這個領域的創新將會遇到非常大的阻力,完善的支付機制與基礎設施已經把所有人牢牢連接到傳統支付業務中。

(3)說服一些新穎的商家、銀行、消費者、財務公司,而且這些公司彼此競爭激烈,讓這些人真正去使用這個支付服務,這是真正難的地方。商戶和企業則對這些新技術持懷疑態度,不願意改變。為什麼?因為沒有明顯的利益。上面提到的技術只能去解決「如何」更換支付方式,至於「為什麼」要更換,沒有人能回答。

(4)合作夥伴關係在支付世界中是基本的。一個正確的合作夥伴關係能給公司提供非常大的幫助。但殘酷的事實是,這些公司彼此競爭激烈,並不願意在其平台採用第三方支付解決方案。Google在 Google Wallet 上花了近 5000 萬美元,動用自己的品牌效應,再加上 1 億台手機設備,最後才獲得那麼一丁點成績,這說明移動支付這個水域有多渾。


首先移動支付需要c端用戶和b端商戶同時配合,所以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也就是手機或者是手持pos等等,需要在兩端很好地對接。

其次,作為c端用戶的支付工具,按趨勢來看是具備NFC功能的手機。設受眾是對新鮮事物感興趣的青少年用戶,也不排除少量中年用戶。但更重要的是,需要這些用戶建立起移動支付的金融習慣,培養習慣則是個漫長而又遙遠的路程。

最後,作為b端用戶的收單工具,配合移動支付,需要新型的pos機,所以普及設備也是個耗材耗力耗時間的事情。設備完善後,還需要相應的工作人員具備足夠的素質能夠操控比傳統pos更高級的設備,這是培訓的成本。

其它,例如安全性,運營商銀聯第三方企業的合作,市場的盤活,穩定且合理的軟體系統等等都是必須條件。

綜上所述,移動支付在中國普及,還需努力,加快步伐。


利益分配問題。

其實誰都想做移動支付,誰都知道這一塊市場很大,但誰都想分吃最大的那一塊蛋糕。

這種需要多個領域、業務環節和渠道共同合作打通全流程而且對用戶體驗要求甚高的業務,在利益分配的博弈快有結果之前,都會有摩擦造成的阻力。


touchID做大的時候,會有很多人後悔的,勾心鬥角,你爭我搶,熙熙攘攘,皆為利往


前邊的回答已完成了科普,我就不一一贅述。

因為就職的公司有這塊的業務,就直接說說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翼支付、百度錢包...在推廣中的遇到的問題。

1、市場份額,也說明了消費者習慣使然;

圖片來自速途研究院

從圖中可以就目前移動支付的僅佔了非常小的一個份額,2015Q3已達到9萬億的規模,可這線下800萬個收銀台撐起來的是百萬億甚至千萬億的市場啊。

2014年開始,支付寶、微信的大力也極力推廣線下移動支付,一系列的補貼活動也確實讓商家和消費者體驗到了這種便利性,年輕人尤甚。答主在廣州,7月份的時候連續「地推」形式一個月,體驗過不帶錢包不帶卡的滋味(當然要帶個羊城通,不然沒法乘坐交通工具),結果就是「沒餓死」。大多實體商家反饋的問題不一致,表示較少人用還在觀望的佔一部分。

2、接入的費率問題

類似pos機刷卡,費率大家都懂的;POS的大多0.3%-12%不等,而微信支付寶統一的是0.6%,小部分特殊的如公立教育是0%,金銀行業是2%

3、財務對賬問題

接入後的財務對賬問題,嗯沒錯,所有的商家都不想對公,但是企業的必須對公,個體的才能對私。

4、接入的形式

AA收款?!貼收款碼、手機app、第三方代收、軟體+掃碼槍、收銀系統或ERP軟體二次開發、使用第三方硬體設備···等等不同類型的商家、不同行業、不同場景使用的產品都不一樣

5、接入的費用問題

市場上手持的一大堆,軟體+掃碼槍的更是一大堆.....

6、售後服務問題

7、資金安全和流水數據問題

8、傳統實體轉型流程問題

等等,不一而論。

----------------------------------------------------------華麗麗分割線-------------------------------------------------

插播廣告:

客來樂,專註於為實體商業及合作夥伴提供全方位、高標準的手機支付方案。公司主要產品客來樂互聯網收銀台,可以快速將現有收銀台互聯網化,商家無需改造收銀系統,即可支持微信、支付寶、百度錢包等手機支付方式,並可以將到店顧客高比例轉化為線上粉絲。商家還可以通過客來樂對接電商平台,搭建自有電商,核銷搖一搖、社交化分享等多渠道發行的優惠券。客來樂互聯網收銀台解決方案幫助商家提升顧客購物體驗,提升營業額,是實體商家落地O2O的首先平台。

目前唯一一家無縫對接即插即用的接入產品。

客來樂互聯網收銀台無縫接入商家收銀系統


移動支付,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移動運營商、銀聯、銀行。說白了就是央行與工信部協調的問題。現在都是各自在搞一套標準,希望將對方只定位為通道。最紅還是要走向融合,設計好利益模式。CMMB這個好東西沒有推廣起來,也是類似的原因,只不過是由央行變成了廣電總局而已。技術無障礙,難點在模式


利益問題,是成熟技術推廣的最大阻力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誰丫也不會跟錢過不去。

但移動支付的產業鏈太長,即包括應用開發、應用發布、運營商、手機廠商、晶元廠商等移動端產業鏈;也包括pos廠商、收單、支付、銀行等傳統支付產業鏈。

蛋糕就這麼大,產業鏈上的這麼多公司咋進行利益再分配。才是移動支付真正的難點和阻力。


只是缺少一個契機。而這個契機就是微信和支付寶,再看現在,已經無須再考慮阻力在哪,生活中人們大量通過二維碼使用微信和支付寶,就是最好的推廣。


最核心的是用戶習慣,如果用戶群體足夠大的話是足以推動技術發展的,再者就是政策和大環境的影響,總的來說移動支付的發展前景是很客觀的。


1.利益分享很難搞,牽扯幾大利益方,搞到最後自己的利益最小,風險也都在這裡;

2.安全性問題很重要,移動設備丟了怎麼辦?責任的承擔很重要

3.如何把商家圈起來?


推薦閱讀:

如果移動支付在中國徹底取代現金支付,將會發生什麼?
介紹互聯網第三方支付業務相關流程或技術的書有哪些?
Apple Pay Touch ID 指紋識別的安全性?
NFC 手機真的可以輕鬆讀取銀行卡信息嗎?

TAG:移動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