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蘋果公司可以持續創新?
首先,文化的原因,在美國,除了蘋果外,其實有很多創新精神的公司,在蘋果之前如摩托羅拉,儘管摩托羅拉現在已經比不上曾經的輝煌了,大家有興趣的可以看看moto的發展歷程,moto的創新都是劃時代的創新,當然比如現在的谷歌,facebook,這些都是極富創新精神的,所以,我認為美國文化是其中一個必要條件,第二,是創始人給公司的注入的創新,和注重工業設計的理念,喬布斯在產品設計上的追求完美。第三,擁有優秀的員工,蘋果除了喬布斯,還有喬納森-艾維,還有很多優秀的員工,如果沒有這些員工,蘋果的創新也是無法進行的。
蘋果確實經常把並不成熟或難以商業化的技術變成一股潮流。比如,計算機的圖形界面是施樂實驗室發明的,但蘋果率先成熟並普及了它;比如ipod把既有mp3市場從黑洗白,幫助唱片業擺脫盜版困境;再比如多點觸控電容屏;指紋、語音識別、apple pay;去掉光碟機較早採用SSD以至於開創超級本市場等。蘋果並不是很多技術本身的發明者,但不能否認它讓很多既有的技術成熟化、市場化。-其他偉大的公司一直都在創新。認為只有蘋果在創新(而其他同類公司沒有)是不對的。你也許可以說,蘋果的創新,從商業上大多極其成功,並引導了潮流。很多原因大家都分析得很對,我也提供點個人淺見:
-
是蘋果最大的特點,造就了它有多次奇襲的壯舉。它是一個封閉、完整的軟硬體結合生態圈。這個原因造成了它不會像微軟那樣需要更多照顧OEM廠商,也不像惠普戴爾三星那樣受制於系統提供商。因為它有閉環生態圈,所以它較早採用一些新技術(這些技術未必其他廠商沒有)時,沒有很多掣肘。一旦產生良好體驗,會衝擊到其他廠商的市場。而它的封閉,也在市場環境惡劣(比如陷入價格戰紅海時)成為避風港,從而保存了實力。30多年以來,蘋果從輝煌到衰落,再到重新崛起。封閉一直是它堅持的,也許不會時時刻刻成為主流,但很大程度上封閉保護了它,並給它奇襲的機會。一個對產品無比挑剔的老闆-喬布斯,一個對設計無所不能的設計師-艾維,以及蘋果的強勢設計文化,不能持續創新那是見鬼了。
蘋果核心文化,公司的價值觀,以及長期的積澱, 引領這家公司就在創新的路上。當然和喬布斯有很大關係,但是如果沒有喬布斯, 蘋果的創新能力應該還在。
Apple的創新是Last Mover Advantage(這個概念來自Peter Thiel),我把它叫做末發優勢,或者臨門一腳。
MP3市場早就成熟了,最後iPod一統江湖;
但iPod是MP3么?手機市場早就成熟了,最後iPhone一統江湖;
但iPhone是手機么?攜帶型上網設備(上網本)早就成熟了,最後iPad一統江湖;
但iPad是攜帶型上網設備么?
如果看清楚這個模式,大概就能猜測到Apple Watch為什麼要做奢侈品了:Apple會根據傳統手錶使用者的需求,創造出一個滿足手錶使用者需求、但不是手錶的設備;而奢侈品正是傳統手錶使用者的一項需求。
Apple從來不會創造一個新產品,而是重新認識需求,再對原有產品做一個巨大的改進。這就是Apple創新的一個秘密:對已經存在的產品做巨大的改進,從而完全掌控這個產品的原有市場。從事創新相關工作兩年了,談談一點拙見。靈光一現的創新很多公司都有,事後說起來都頭頭是道,其實都是運氣因素更大,各種機緣巧合。
這裡的重點是持續,那就排除運氣因素了,以我的了解有這麼些關鍵點:- 掌舵的人有夢想,懂產品。否則產品經理和研發有天大能耐也折騰不出什麼,將熊熊一窩就是這個道理。
- 公司有專門的組織負責情報收集、趨勢分析、新技術評估和原型開發。其實行業內的創新科技,都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沒有突然冒出來的說法,你不知道只是因為要麼你的公司行業地位不夠,供應商或合作夥伴知道給你你也不會第一個用,要麼是其他公司已經簽署了短期排他和保密協議,知道也不告訴你。
- 強大的設計團隊。用戶是不懂技術的,優秀的設計能夠讓用戶以最直覺的方式享受到新技術帶來的好處,這樣的創新才是有效的。
其他相關因素還有很多,但以上是我認為最為關鍵的,能夠持續創新,需要這些因素都能夠滿足。蘋果公司這十幾年基本都是滿格的節奏,逆天了。
個人認為蘋果也沒有「一直維持創新」,當年是Ipod挽救了蘋果,在Ipod之前蘋果也因為沒有足夠優秀的新產品一度瀕臨倒閉。只是最近10年I系列的產品讓大家眼前一亮,這個世界是風水輪流轉的,曾經代表筆記本乃至PC標準的IBM,現在也徹底放棄了這塊市場,誰也不知道下一個流行會是誰來創造,如果現在就武斷的認為蘋果可以一直創新下去,恐怕言之過早:)
幾個想法:
1、蘋果的創新是收斂的。
蘋果的創新是「以終為始」。
所謂「以終為始」,就是先考慮到產品未來的形態以及適用的「情境模式」,然後再根據「未來的形態」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發。
比如做iPhone時,先確定了「觸摸」操作,然後去尋找適配的玻璃技術、操作技術專利等等;確定了隨時隨地獲取手機的位置和感應手機的狀態(橫屏豎屏、接聽電話等),再去尋找或創造相應的感測器;確定了手機的基本大小和形狀,再想辦法解決相關的各種問題。
由此你會發現,蘋果的創新是收斂、而非發散的。最終蘋果針對iPhone所有的軟體、硬體、配件……都是要讓iPhone實現之前設定的目標。而這個目標首先是由高層做出來的,而且是傾蘋果的全部力量來完成。
微軟有幾個很大的研究院,比如中國研究院。早年以研究著稱的貝爾實驗室更是成果多多。再加上蘋果獲取靈感的施樂PARC研究中心。你會發現,它們研究成果非常多,但大多都進入了專利儲備池,真正成為大型商業應用的並不多,而且即便有,也沒有得到公司系統級力量的支撐。
這是因為這些研究是基於現在的,它們的目的是探索未來的種種可能性,具有充分的發散性,但是,卻沒有人能夠將這些研究最終收斂,得出關於未來的結論,最終形成未來級的產品。然後集公司之力完成它。也正因為這樣,這些創新如同頂尖畫家勾勒的草圖,還沒完成就草草收工。
2、蘋果的研發是有序的。
讓我們假設未來有6種支付可能。這6種都有可能成功。它們分別是:虹膜、聲音、刷臉、指紋、心跳和密碼。
假如這是一家非蘋果科技巨頭,它們的研發方向就是分六個方向,同步推進,讓用戶來選擇哪個是可行的。
如果是蘋果,可能會進入到未來的情境模式中,仔細琢磨哪一個可能會是贏家(或者自己可以讓哪一個成為贏家)。因為喬布斯相信:發現未來的最好方式就是創造未來。
即便你告訴蘋果六個方向都是未來,蘋果也會琢磨、並明確進化的順序——到底哪個才是未來或者到底應該怎樣的順序迭代。
正是這樣的順序,你會看到,蘋果往往會對很多外面的動向「視而不見」,而固執的一步一步走下去。最簡單的就是「複製/粘貼」和大屏手機的推進時間表。
3、這樣的創新對於管理層而言確實是一種冒險。
過去,創新的責任在下屬部門。對於創新是否有價值,有一系列的類似KPI的考評標準,各種專家去評議。然後如果出錯了,責任不在老闆,不在員工,Everybody Happy。
但蘋果的創新體系中,老闆是第一責任人。董事會和管理層要確定方向,而且是第一責任人。更重要的是,由於每款產品都是傾公司之力打造,這也就讓公司的成敗繫於一款產品之上。這確實是一種冒險。
但也只有在這樣強大的壓力下,才可能做出最好的產品。從此冒險也就變成了最沒有風險。因為冒險之下的全力而出,才有可能迫使每個人都盡自己全部努力,從而使自己的產品遠勝於其他不肯冒險的產品,最終取得勝利的可能性,反而遠遠大於其他競爭者。
也就是說,選擇「冒險」以後,你就會知道成功的概率實際上是增加的。
PS:如果管理層不是企業家,而只是沒有品位的商人,這一舉動只會讓企業速死。
4、針對性的創新事半功倍。
其實,我們應該還有一個發現,就是蘋果並沒有總部層面的研究中心,也就是說,承載研究職能的是公司的每一個團隊。這樣,避免了按照KPI考核、拿著員工手冊干指定工作就了事的狀況出現。
再加上蘋果的創新是解決指定問題(或克服特定困難),這樣一來,創新的成本就會很低,而效率卻非常高。
蘋果在創新方面的投入是不及其他科技巨頭的,但取得的成績卻有目共睹。
5、傳統的創新研究院模式應該停止了。
傳統的發撒式的創新,取得了它應該取得的研究成果,大多卻沒能得到應該有的商業地位。正如我的一個朋友提及的那樣,真正的創新,應該是以符合公司願景,並能投入實際應用為目的的。否則淺嘗輒止或者無法列入公司戰略的矩陣式研究,沒有太大價值。
未來,公司就應該專註「以終為始」的研究。對於過去的傳統研究模式,竊以為,應該建立風投模式,公司投入的資源作為天使投資,以研究者的個人興趣為驅動,以最終成果的變現為目標,採取更靈活的機制。
通過以上分析,你也許會理解,為什麼蘋果的創新給人的感覺更不一樣。而且,由於它的解決方案更好的考慮到了情境模式和未來的演進,因此,即便大家沒有想過這是未來,它也會使之成為未來。
這樣,你也就可以理解,為何蘋果一旦參與到某個領域的創新,該領域產品的再創新就變得很難(想想iPod、iPhone、Mac Book Air以及iPad等等),但是跟進就會變得容易。當然,如果你能在產品以外有其他創新,也會為你的跟進加分。
時代在變。
惟有創造它的人,才能更好的駕馭它。
創新來自於基因,所以我從來不相信那種靠抄襲起家,聲稱自己以後會創新的公司能真正地創新,因為基因已經在那裡了。
蘋果從第一天起就在創新,持續了這麼多年,哪一天它不創新了才真是見了鬼了。steve jobs讓apple一直走在這條路上,以後jobs不在了,apple還能不能一直這樣走下去,還真難說。至少從目前來看,apple還是過於依賴steve jobs個人的能力。
誰說微軟沒創新?微軟各種領先N年。。
誰說英特爾沒創新,14nm,3D晶體管是吃素的?誰說谷歌沒創新?谷歌眼鏡,無人汽車。蘋果的所謂的持續創新,只不過是一個新的領域推出一個完整一站式的解決方案。
ipod iphone ipad watch都是這樣。如果你認為這是創新,那小米也是。。我覺得ipod的地位更加重要,它的出現可以說改變了整個消費音樂市場,重新定義了音樂的位置,如今已經變成了一種符號,甚至可以作為信息時代音樂的代稱,堪比CD,而很多人覺得ipod不過是一款音樂播放器而已,我覺得很大的一個原因是中國的音樂消費模式決定,沒有正版的大力維護造成了如今對音樂的看法,而在歐美,itunes+ipod的模式獲得的成功是國人不容易理解的
沒有喬布斯蘋果大概差不多死了 你就可以看看沒有喬布希的這幾年蘋果過得怎麼樣 和很多人觀念不一樣的是從手機出來後在硬體上完全沒有以前那種美感 已經開始慢慢走下坡路了這也是蘋果從一個硬體商慢慢轉成軟體商的機會吧 蘋果和任天堂一樣都是完全依賴領導者的個人能力 引領者公司 這和世界上任何公司都不一樣(只要自己決定的是絕對不會聽別人的意見) 喬布希和山內溥 有個共同特性 都是執著的怪人
領導人 老喬就是個創作性的人才 他一路走來都是在創作 不停地追求創新也就是他重返蘋果才有了蘋果的第二春自上而下的創新 這樣的創新對一個組織而言 是最徹底最有效的 基因 基本上 在最近這些年 已經將創新的基因內化到組織的血脈中去了 所以 儘管有的東西並不是老喬一個人想出來的 但會凝聚到蘋果的產品當中去創作性的人才 他們養了一批 有地位有自由的創作性人才 不一定要完成任務 有創作的自由和空間
組織的創新能力 其實 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 其實不乏比蘋果更有創造力的公司 比如IDEO
但能將創新與商業化 產品創新與營銷等結合的這麼好的 恐怕也就蘋果了公司領導人對持續創新的認識和支持,企業員工對持續創新的認識和擁護!!!~
因為蘋果里絕大多數都是行業里的超級大牛
我是這麼想的,很多我們民用看來是創新的東西可能在軍用早就很成熟了,所以蘋果公司一定同美國軍用機構有很深的私交或者利益關係,否則蘋果為什麼能夠吸引到或者知道世界上最頂尖的技術資源在哪,怎麼應用,你們說呢?!
不是蘋果一直在創新,而是我們一直在抄襲。
其實這是社會文化創造的,如安迪. 格魯夫說的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不偏執就不能創新。
1 技術掌握領先業界或者善於將技術轉換為消費者喜歡的馬上可以接受2 戰略得當很少觸及企業市場3 對近乎完美的追求而不急於退出許多產品
4 系統一開始就自己創造硬體自己設計
5 美國文化 工程師 互聯網 歷史多種原因推薦閱讀:
※互聯網社交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愛好互聯網,決心投身此行的非計算機專業本科生有無跨考計算機的必要?
※怎樣更改密碼,能夠防止暴力破解?
※如何寫好一份運營計劃?
※為什麼要花心思準備面試呢?
TAG:macOS | iPhone | iPad | iPod | 互聯網 | 創新 | 蘋果公司Apple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