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球稅種最多、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這個說法正確嗎?有什麼證據支持?


稅種到底有多少個,即便官方也說法不一,財政部的說法是19個,而根據北京市地方稅務局網站:

「中國的稅收制度共設有25種稅,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耕地佔用稅、土地增值稅、車輛購置稅、車船稅、印花稅、契稅、煙葉稅、關稅、船舶噸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遺產稅、證券交易稅等。」

單從稅種數量上來說,中國肯定不是全球稅種最多的國家,無論是美國還是北歐,稅種都比中國要多。像丹麥瑞典這樣的高福利國家,不說各種社會保障稅,光是環境保護稅就有二氧化碳稅、二氧化硫稅、氯化溶劑稅、殺蟲劑稅、鎳鎘電池稅等十多種。

關於宏觀稅負的比較,財新網給出的數據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4-13/100379418.html:

中國的宏觀稅負究竟有多高?對此,政府和社會機構都沒有公認的權威數據。因為數據口徑和測算方法差異,政府和民間的統計測算結果也不同,差異主因是如何測算遊離於政府統計之外的收入。但官方和學者比較一致的看法是,中國大口徑的宏觀稅負水平自2007年以來已經超過30%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政府財政統計年鑒(2009)》所列的數據,測算包含稅收收入、政府非稅收入、社會保險繳款等在內計算的宏觀稅負(即大口徑宏觀稅負)水平,23個發達國家平均為43.3%,24個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地區)平均為35.6%。

根據中國政府部門數據,2011年全國公共財政收入10.37萬億元,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近4.14萬億元,全國五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2.37萬億元。以上三類政府收入合計達16.88萬億元,佔2011年GDP(47.16萬億元)的35.79%。

按IMF數據口徑比較,中國宏觀稅負略高於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低於發達國家平均值7.5個百分點

政府和學者對中國宏觀稅負高低的分歧,在於發達國家政府公布的收入與實際水平接近,而且公開透明;中國政府收入統計不完整,遊離在外的收入也欠公開透明。中國統計宏觀稅負時僅僅涵蓋了政府部門公開的三部分收入。統計中漏掉的部分,包括規模不小的未納入政府預算的非稅收入、不合法的制度外收入,以及學校贊助費、醫院「紅包」等公共機構和人員的灰色收入。

專家測算,若考慮以上政府及公共機構的隱性成本,中國宏觀稅負水平勢必超過40%

稅率和稅負的區別,請參見稅法專家@Rex Huang的答案。


同意Raymond Wang的回答。

從個人的理解而言,中國肯定不能算是「稅率」最高的國家,不管是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或者是增值稅,在世界上都不算是最高的稅率。比如美國企業所得稅率是40%,澳洲是30%,中國是25%。個人所得稅澳洲最高是45%,英國可以到50%。增值稅英國的話已經是20%了。

但「稅負」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稅率的高低只是影響稅負高低的一個其中因素。具體還要看稅基的大小。這個沒有詳細的統計是無法得出結論的。也許按照財政收入佔GDP的比例是一個間接的計算辦法。但畢竟其中還有其他因素摻雜在內了。

從個人感覺而言,雖然中國的稅率不是最高,但稅負肯定相對較高。舉個例子,個人所得稅不管在澳洲美國或者其他國家,一般都允許各種和收入相關支出的抵扣,另加上各種政策上的減免。實際稅負率肯定是低於法定稅率很多的。而中國除了少得可笑的免徵額以外,對於大多數人就沒有任何減免了。

從企業所得稅的角度,中國對於居民企業是很嚴格的全球收入徵稅。距離說澳洲,公司的很多海外收入都是可以免稅的。因此雖然澳洲的企業所得稅率高於中國,但公司的稅負水平或許要低於中國。

另外一點就是中國的養老金等,統籌的部分實際就是稅了。再加上各種說不清楚的政府收費,雪上加霜。

最後要說明的是,Raymond貼的稅負痛苦指數的圖,看起來只是機械的加總各國的法定稅率。這個已經說過,不是稅負實際水平的決定因素。


不說了,上個視頻,挺好玩的,可以看一下。

視頻封面人們的錢都去哪兒了?——明恩傳媒視頻


贊同上面一個哥們說法,本身稅法規定的不多,費改稅後,賬面都好看。實際隱形費用太多


從企業實際角度來說說中國稅負的問題。

1.流轉稅過高,

VAT 17%為主,也有13%。這個不合理。日本也只有8%。歐盟雖高,但政府實現了高福利。中國則從養老到醫療,失業工傷,都是企業和個人承擔。

2.所得稅徵收太高。25%的所得稅,其導向的結果不是企業去擴大再投入,而是幾乎所有企業只能去想辦法「避稅」,如果結果是這樣,那麼這個稅法就有問題了。

3.稅務機構裁量權太大。

有的地方可以包稅,有的地方100%執行國家稅務規定,如上海,幾乎不打折的執行了國家稅務政策,結果是什麼?根本適應不了創新企業的出現。這導致了不公平。所以不是上海這樣的地方出不了BAT,而是嚴格執行國家稅法的地方就倒霉,留不住企業。那麼現在擺在各地政府面前兩條路,要麼跟著中央稅法走——餓死,要麼跟中央打游擊戰兜圈子——活。這種局面造成,那麼稅總自己要反思其法規是不是有問題了。

4.用之於民的太少。根本上,中國財政的大頭是養活公務員隊伍。這些人連醫保,養老若干年年還是納稅人承擔……

所以,才要做供給側改革。根源如果做不到財政收入向民生傾斜,而不是吃飯財政,那麼這個改革可能失敗收場。


稅率不高,

稅種多不多不知道,

稅負非常高

橫向比較並不知道全部結論


中國的財政收入來自稅跟費兩個方面,單從稅這方面說跟國外比較中國的稅種肯定不是最多的,稅率也不是最高的,但是加上各種費,就不太好說了。不過單獨談論稅費的高低是意義不大的,關鍵還得看政府的公共服務怎樣,有的國家是高稅收高福利,有的國家是低稅收低福利,我們這就不多說了,大夥能感受的政府福利不妨例舉出來。


企業稅負與稅率差異研究——來自我國上市公司的數驗數據

企業稅負與稅率差異研究——來自我國上市公司的數驗數據

直接貼結論:2004-2006年上市公司平均稅率為3.5%,稅負最重的為107.1%。但所得稅水府平均為18.35%,最高的達到893.4%,遠遠超出法定稅率的負擔。

財務會計計算的利潤總額並非是企業政治的計稅基礎,由於會計和稅法計算口徑不易,會導致稅負和法定稅率的脫節,流轉稅稅負平均為1.4%,最大值為65.5%,也大大高於法定的稅率。

由於該數據不含增值稅,從中可以看出我國上市公司的稅負並不輕。


看到這個問題,特別想把一些人的不理智的看法給糾正過來。

1、首先,是不是談到所有的中國政府問題,即使問的是這麼單純的關於稅種、稅率的問題,也會有很多人把國企壟斷啊,腐敗啊一窩蜂的東西算進來?那我們就沒法得出結論了好么!那這個問題就特簡單的變成了,如果一個政府花錢方式是完全不可靠的,那麼是不是大家一分錢都不給政府?你們覺得這個命題爭論下去有結果么?

2、所以,起碼在討論問題的開始,可以把國企壟斷,政府腐敗這一系列問題放一邊好么?我們先從單純的稅,包括很多人提到的「費」開始。

3、雖然題主問的是很客觀的「多不多,高不高」的問題,但是我也相信題主所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數字的答案,還有「好不好」的要求。至於純數據方面的,冷哲大大已經回答的很好了。

4、那麼最基本的,」徵稅是劫富濟貧「,應該沒有多少人有異議吧?即使是鑄幣稅這種看似全民平等的稅,因為窮人的資金少,也是徵得少,即使是增值稅這種向企業征的稅,窮人也是買的少,所以交的少,沒問題吧?

5、光從徵稅這點來說,征少了,貧富差距太大,政府可用的資金太少,征多了,激勵不足,社會效率降低(參見北歐希臘的例子)。

6、好了,下面是經典的」藏富於國「與」藏富於民「的爭辯了,我不知道這裡有多少人學經濟學的,還是有多少人是來插科打諢的。這個問題我覺得才是整個問題的核心。

7、先說一下,為什麼國際上評價一個國家的發達水平,最直接的數據是」人均gdp「而不關心人均收入,至於網路流傳的中國人均收入排名多少多少早被闢謠無數次了。因為經濟學的看法很簡單,一國總產出,要麼進了政府腰包,要麼進了百姓腰包,而這兩個腰包,沒有多大差別。(說好了,我們這裡不談國企效率,不談腐敗,不談官員資產轉移)

8、政府拿了錢幹啥?不懂的自己去百度下政府年度預算,科教文衛等等方面,簡而言之,政府一般拿了錢,最大的開支是個人不會提供的公共物品(國防,鐵路,教育,社保等等),所以這些投資,有一部分是必須的(比如國防,說白了就是保護費,台灣軍費還佔gdp的獎金五分之一呢,中國的比例不算高),更大一部分,則是通過各種渠道,最後提高了整個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經濟學界大部分人也認同,發展中國家需要有一個更」大「的政府,去做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才能追趕發達國家。

9、所以藏富於民,無非是更多的今天的錢今天花,而藏富於國,則是把今天的錢挪到明天去花,所以沒有必要去劃分中國是」高稅收,低福利「國家好么,經濟學看來,只要政府沒有亂花錢(起碼從年度政府預算角度是這樣),那麼政府的錢,確實最後還是全民所有的。

10、有很多人提到」費「了,還是那句話,正大光明的」費「,是計算到政府收入裡面的,比如老謀子交的750萬計生費肯定是進了財政的,灰色的」費「,比如某些地走街串巷刮來的計生費,巧立名目征的費,那是腐敗的範疇了。我也承認這很嚴重,但是第一,這不關政府徵稅、花稅的事,因為這些灰色收入也不可能拿來做城市建設,應該都是落到個人腰包,第二,有政府權力的地方就有腐敗的土壤,這是一個取捨關係,政府不能沒有權力,也不能權力過度,當然在中國肯定是過度了,但是這真的不是本問題的範疇好么?而且如果有人覺得這麼討論下去有結果的話,歡迎來指教,反正我見過的所有討論,加入了腐敗這一元素,就鐵定沒有了結果。

11、類似的議題肯定還有國企、維穩費、官員轉移資產等等,好了這個問題真的要變成全國人大么?

12、有人質疑gdp數據造假,我只說一句話,哪怕政府每年只造假百分之2,那麼30多年後gdp就會差一倍,人均gdp就會差一倍(人口基本沒有也不會造假),好了接下去你們自己看吧。一省數據造假很簡單,但是一國的宏觀數據造假是很難的(這也是為什麼你會發現基本所有省份報上來的gdp增速都比全國的快,因為統計局知道,所以做了修正)


建議先搞清楚稅和費的區別與聯繫。


如果單純說稅率,我認為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名目繁多的政府性收費就無語了。水利建設基金、文化事業建設費、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工會經費(工會籌備金)、地方教育附加費、民航發展基金。。。我也不知道有多少,可能企業的會計知道的更多吧


個人在企業多年,覺得相比之下交稅其實不算是最痛苦的事,因為稅收法規基本上還是很透明的也很細很死的,徵收管理還算規範有序;而真正讓企業痛苦的是那些費,和那些收費的部門,和那些收費部門裡的一些人。唉~

個人之見,不一定正確。


各種名目繁多的費什麼的其實都是稅了,比如機場建設費改成了民航發展什麼玩意兒來著。另外,稅收多絕對是個大問題,且不說中國,即使在廉政的歐洲,高稅高福利現在也玩不轉了呀。


觀察在中國生產的蘋果產品在國內國外的售價就知道實際的稅高還是不高了。


這些東西還用得著討論?公開數據拿來算不就好了?

2015年中國財政預算收入中,稅收128270億元,非稅收入26030億元,政府性基金收入48873億元,社保基金收入中保險費部分43088億元,總共24.636萬億。

2014年中國GDP是63.64萬億。

忽略增長率,24.636除以63.64約為38.71%,這就是綜合稅負了,高不高?考慮增長率,實際值會略低一點。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稅,

分幾塊來看,

1)收入中的稅,所有你該到手而未到手的部分,其實都是稅,無論其巧立名目的名稱是什麼。

比如你的工資和僱主簽的合同是10000,到手基本只有7500左右,其中扣掉了個人所得稅,五險一金等,這些基本都是稅。不要跟我說這是社保,那是醫保,其實這就是稅。

2)消費,每個人每個社會生活/行為的每一步,都在交稅(除了呼吸)。你買東西,交稅,你坐車交稅,你吃飯,交稅,你上個電梯,電梯也交了稅,當然你買房買車物業坐飛機坐火車,一切的一切都是稅。稅率高低罷了。所有有形的,無形的商品售賣價值以外額外多付出的就是稅,無論形式如何?不管這個叫做燃油附加,還是教育附加,還是機場建設,還是城市建設,高速建設。。云云等等。。都是稅。

3)中國人對稅,最沒有清楚的認識就是,比如低收入人群,月收入不到交個稅的水平。他們就很開心的說,你看我不交稅。有人說,我不開車,所以油價高,油價裡面一半的稅,我不交。我也不交車船稅。不坐飛機的說我不交機場建設。你是不開車,不加油,你吃不吃菜?你吃的菜要不要運輸,要運輸要不要車運,要車運,要不要油,要不要高速,要不要車船稅,要不要高速建設?

中國的稅,不僅僅是高,而是趙國統治了最基礎民生的,油,電,水,銀行,通信,交通,並將其使用的代價發展為稅,發展為每個人都必須用,毫無第二種選擇的選擇。這才是最可怕的。

古代封建朝廷也是這麼做的,通過,鹽,起鹽稅來控制全國所有人,每一個人的稅收(壓榨)。


那麼高的土地出讓金,就是城市居民買房要交的稅。


不正確,無論是稅種還是稅率,都稱不上之最。

但按照規定的稅負確實很高

但但 眾所周知,只是那麼規定而已。無論是個人所得還是企業所得,偷稅辦法不要太多。


中國的稅負完全不能只從賬面上來算,很多應有的稅收保障根本不到位,應該算入隱形成本之中,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那些花納稅人錢修的高速公路,還要收那麼多的過路費。


誰說我們稅高?世界上至少有五個國家比我們稅負還高。

誰說我們福利低?世界上最少有五個國家比我們福利低。


推薦閱讀:

美國人均gdp比中國高這麼多,但我不覺得人均生產產值人均付出服務,比中國高這麼多呀,為什麼?
如何評價新聞「本科生就夠用了」?
出現通貨緊縮,央行瘋狂的印鈔票,不就解決問題了嗎?通縮到底可怕在哪兒?
有哪些可以解釋社會問題的經濟學模型?
想系統學習經濟學,有哪些好教材?

TAG:經濟 | 經濟學 | 稅務 | 中國經濟 | 稅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