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業的峰頂是否到來了?
5月10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相關信息:
4月,汽車產銷表現低迷:環比降幅超過15%,同比年內首次下降,其中商用車降幅更明顯;1-4月,汽車產銷同比增速不到6%,增幅分別比一季度回落2.39個百分點和2.13個百分點,預計今年形勢將較為嚴峻。 產銷總體概述:4月,汽車產銷153.53萬輛和155.20萬輛,環比下降15.98%和15.12%,同比下降1.85%和0.25%。其中:乘用車產銷115.65萬輛和114.23萬輛,環比下降16.39%和15.23%,同比增長1.19%和2.79%。商用車產銷37.88萬輛和40.97萬輛,環比下降14.69%和14.81%,同比下降10.10%和7.84%。
我去年8月份寫過一篇稿件來探討中國車市頂峰的問題,當時我看了數據認為中國車市的頂峰在乘用車的新車銷量達到2000萬輛,現在也基本保持這一判斷。從現在開始,中國車市的增長不會像前幾年這麼快了。但是二手車市場應該有很大的空間。當然,中國汽車產業並不一定因為新車銷量的滯漲而進入覆滅階段,中國有很大可能成為全球排名前列的整車輸出國。
以下為原文。
======================================================================
2千萬輛或是新車頂峰 "不增長"或在三年內中國乘用車市場規模即使不再增長,2000萬輛級的規模也足夠支持中國車企們的持續發展。不過,那也意味著中國車市不再有自然增長的空間,車企們要實現自己的產能目標,就只能從其他品牌口中搶奪增量。
從2009年開始,中國車市進入瘋狂增長時代,2010年全年銷量達到1806萬輛、增速飆升至32.4%。在這樣一種狂熱的環境中,甚至有言論認為中國車企將在2015量達到4000萬輛的規模。不過,實際情況往往來得更殘酷一點,2011年同比增長2.45%、2012年增速也只有4%。當然,如果只看乘用車銷量數據,這兩年的增速數字要好一些,達到了5.19%、7%。雖然今年1-6月汽車產量達到1075.17萬輛,同比增長12.8%,同期銷量為1078.2萬輛,同比增長12.3%,也的確恢復到了高速增長,但是對於中國汽車進入微增長時代的說法,各方並不否認。
值得思考的是,在中國汽車工業的第60年個年頭,一方面中國車市將跨入前所未有的2000萬輛的規模,另一方面中國車市或許就在明後兩年就會進入不增長時代。
峰值預測 國企樂觀3500萬還是更高?
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產銷量雙雙跨過千萬,對於中國車市的規模有多大,這個話題曾引起過多番討論,最為誇張的一個預測是2020年中國汽車的年產銷量將達7500萬輛。
在今年4月博鰲亞洲論壇汽車分論壇上,包括上汽集團、北汽集團、長安汽車在內的多位汽車高管對汽車產銷峰值做過一次預測,平均值大概是3500萬輛。
如此看來,即便今年中國車市產銷量超過2000萬輛,那麼距離眾多高管眼中的3000萬輛級規模依然有近50%的增長空間,足夠維持10年的增長。因此,中國車企們還在不斷地擴大其產能,用以滿足不斷擴張的消費需求。據公開信息統計,到2015年中國汽車行業的總產能將達到4000萬輛。
時間預測 外資謹慎封頂或許在三年內
值得注意的是,更多的投資方保持了足夠的冷靜。
近日,大眾中國CEO海茲曼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大眾對2018年在華產能的規劃是達到400萬,其原因是他認為到2018年中國乘用車銷量約為2000萬,而大眾至少要佔20%的份額。海茲曼強調這個數字是經得起考驗的,「我們最不想冒的險是產能過剩!」
同樣,東風日產發布中期事業計劃時,預計未來3-5年銷量將達到230萬輛,市佔率達到10%,這意味著也是按照2300萬輛的目標在制定,而這一數字還包括了商用車。
實際上,合資方對中國汽車市場規模僅保持2000萬輛級的預估並不讓人意外。首先,3500萬輛、4000萬輛的高測試值是基於國內千人汽車保有量低這一事實推測,但似乎並不適合中國國情,最典型的就是中國城市道路擁擠程度已經達到飽和,很多城市已經開始或者打算開始限購、限號,這將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中國汽車銷量的進一步增長。
另一方面,前幾年中國新車銷量高速增長的原因在於並沒有龐大的保有量推動二手車交易,但隨著汽車保有量超過1.3億輛,國內二手車市場開始了爆髮式增長。這意味著低價新車增量逐步被二手車交易取代,新車銷售的目標人群將會轉變為改善型換車用戶,而這一用戶數量可以大致等同於三四年前的新車銷量輛。
所以,2000萬輛的乘用車規模的確可以看做是中國車市的一個頂峰。而按照今年乘用車1700萬輛的規模來推算,如果增速依然保持在10%左右,那麼距離乘用車2000萬輛的峰頂僅僅只有兩年時間,而按照5%的微增長來測算那也僅僅只有3年的時間。這說明中國汽車市場進入「不增長」時代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遠。
停增影響 將引發車企「市佔率」大戰
不過,中國車市進入「不增長」時代並不意味將會車市掉頭向下,相反,在不增長以後中國車市很可能在高位長期橫走,這一現象在美國汽車市場和日本汽車市場都曾出現過。
可以說,長時間保持2000萬輛級的規模也足夠支持中國車企們的持續發展。不過車企們也不應該高興得太早,長期維持2000萬級的規模也意味著未來中國車市不再有自然增長的空間,中國車企們要實現自己的產能目標,只能從其他品牌口中搶奪增量。
按照各大品牌的產能規劃,大眾要到400萬輛,通用目標250萬輛左右,日產、豐田差不多是150萬輛,而本田、福特的目標是120萬輛,還有現代起亞的200萬輛產能。這些數字累加下來留給自主品牌的不足600萬輛空間,這對於十多家自主車企來說無疑也是一個不好的消息。
如果說頭十年中國車市是「野蠻生長」的話,那未來幾年中國車企面臨的競爭則可能是「殘酷物語」,必將進入優勝劣汰的時代。有可能出現的是大眾和通用搶佔日系車的份額、日系車則吃掉法系車增量,福特和PSA們可能也會掉頭去找尋德系車的弱點,而自主品牌就必須越過更多困難去找到自己的空間。
所以,面對中國車市越來越近的」不增長「時代,中國車企們應該早做打算、做更多打算,或許現在可以踩中SUV這個熱點,或許現在開始下注豪華車市場這個增長市場,也或許相信新能源可以拯救自己,但是這個「不增長」時代可能很長,車企需要看得更遠、做得更多。中國汽車行業不是應該更加看重自主品牌的狀況嗎?請問以上數據有多少是自主品牌貢獻的?
大哥 問問題能不能專業一點? 拿著2011年的數據問2014年的情況
你的數據來源:
【圖】4月汽車工業產銷綜述最新的數據圖表:接下去應該漸漸趨於成熟。
生產跟製造是兩個不同的感念
未來增長預測,日繫上升,韓繫上升 大眾下降,美系穩定 法系邊緣化,國產下降。這不四未來預測,這就是現在的行情
應該是來了,而且從2007年就開始了。中國汽車業是從2001年爆發的。我老家是北方三級城市。周邊同學都開上車了,都在 10萬以下。小生活挺滋潤。80後更要求有車。買車年齡也越來越小了。所以非常看好國內汽車行業。
尤其汽車是5年換一手 ,最晚7年換一手。很好的一個行當。
推薦閱讀:
※請教:為什麼沒有汽車廠家將MPV和SUV結合起來呢?
※本田為什麼不造後驅車?
※擁有一台路特斯Elise是一種什麼體驗?
※女,29歲,想買一輛10萬左右的代步車,目前在飛度、瑞奕、POLO、嘉年華等車中糾結,請大神指點?
※你車技最巔峰的一次是怎樣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