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決定去「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工作?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Hi,職場」 ,更多「職場」「職場新人」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什麼情況適合選擇大公司?什麼情況適合選擇小公司?
小公司看老闆--老闆靠譜,願意分享,空間無限中公司看制度--制度合理,空間可見,成長階段大公司看文化--文化適合,空間有限,平台價值
我是從大公司過來的, 說說自己對這個問題的體會:
1. 不管是在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工作, 一定要把心態調整成在為自己工作, 工作就是工作, 並不是你生活的全部。不然的話無論在哪個環境中都容易產生挫折感。2. 大公司的好處是平台優勢, 只要用心總能學到很多成熟的體系比如項目管理、標準、方法論等等, 另外很多公司還提供內部換崗的機會, 幫助你成長;缺點也很明顯, 待久了容易有溫水煮青蛙的感覺, 另外提升機會總是有限的。3. 我還不太清楚小公司的界定是什麼(人數少於300人?) 在小公司混的好處是可以做多面手, 自由度較大, 成長機會更多;缺點是你得承擔一定的風險。4. 無論在大公司還是小公司, 跟對老闆和項目都是王道。5. 有很多人說只要足夠牛, 一定能去大公司, 這句話是對的, 但前提是大公司確實有headcount (現在很多大公司的headcount都在收縮)6. 這些年很多大公司也逐漸走下神壇 (可能是因為很多國內企業的競爭力也在逐步增強), 所以在大公司和小公司間切換也不再像以前那樣費勁 (#5是前提)。我非常同意唐彬森說的:好的工程師不缺機會去大公司,好工程師應該擔心自己有沒有機會去有前途的小公司。
所有工作都是這樣的。
只要你具備一定的實力,去大公司是很容易的。但小公司才能真正鍛煉一個人的創造力、決策力、承受風險和壓力的能力、搞定事情的能力等等。
如果你希望有所作為,趁年輕先去小公司。大公司隨時可以去。
實際上,當我們為頂級公司尋找候選人時,我的顧問們遇到了很多正在為世界五百強工作的人。當然,他們背後公司閃閃發光的名字很吸引我們。但是,當你進一步了解他們,你發現他們並不是那麼的理想和令人滿意。很多人的職位與實際工作不符;他們並不吸引人,他們頂著高的頭銜做最基礎的事兒。
相反,我的顧問們也遇到過很多在為一些小公司工作的候選人,那些小公司很多我們根本沒有聽說過,所以我們對他們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好。但是他們的工作經歷卻出乎意料的驚人,這些候選人往往會承擔更多的責任,有更多的工作自主權,更好的績效,以及他們讓項目有了更大更理想的結果。
當然,以上這只是少數例子。我們當然也見過很多從小公司出來的人,缺乏經驗和能力,因為公司的資源和情況並不好,沒有給他們創造一個很能發展的空間。這種公司會把你給廢了,不能進。
所以,當小公司提出給你提供更大的提升展示空間的時候,你需要慎重選擇。你要注意什麼東西能讓這家公司變得脫穎而出、走向成功。如果你可以清晰地鑒別出這些,那麼小公司對你來說或許是個更好的選擇,尤其當你想有更大發揮空間的時候。
如何評估不知名的小型公司?
1 他們的客戶有哪些?任何一家和頂級公司有合作的公司一定有突出的業務水平。??
2 他們的業務蒸蒸日上,還是舉步維艱?有一些小型公司僅僅能維持正常的運轉,不斷發展的公司才能提供更多的機會。??
3 管理團隊的背景如何?你要向管理團隊學習,並且依賴他們,因此他們以往的經歷越專業、越給人印象深刻越好。??
4 你和管理團隊的接觸頻率如何?你需要每天都接觸他們,還是偶爾和他們見面?同樣,你和他們交流越頻繁,對你的學習和發展就越有利。??
你的崗位職責範圍大小如何?加入一家小型公司的優勢之一是你能夠負責更多的任務,比如有機會策劃、運營和管理事務,甚至能夠管理領導他人。如果你能夠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業績,你能否獲得這樣的機會?
這裡有個很棒的現實中的例子。是位女候選人,她充滿正能量,國外名校碩士生畢業,雙語流利,很多頂尖外企曾經面試過她並且都很滿意她在面試中的表現。我問她,很多我們碰到的候選人都想去大型企業,為什麼她偏要去小企業?她是這樣回答的。
她說:「我參加大型公司面試的時候,發現他們的辦公室通常裝修精美,員工做事專業、待人友善。但是,當我參加完面試並且獲得offer時,我卻感覺他們沒有看到我身上特別的閃光點。我的意思是,我相信他們覺得我夠優秀,但是我感覺,我只是他們招募的那些優秀人才中的一員,在我們進入公司成為客戶經理之後,做的事情都是一模一樣的。」
她回憶道:「但是當我參加我現在這家公司面試時,他們有幾點吸引了我。首先,儘管我之前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家公司,也不怎麼了解他們的業務,但是和他們合作的客戶都很有名。不管他們從事哪項業務,能夠為這樣的頂尖公司提供服務,他們一定有著過人之處。」
「第二點就是公司員工的活力和熱情。我能明顯感覺到他們對待工作的積極性很高,也樂在其中。這和我之前面試過的幾家大型公司都不一樣,那裡的員工都只是沉默地坐在自己的格子間里。」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和高級客戶總監的交流,她是我現在的上司。在我參加面試的兩周里,我見過她三次,其中一次是一起吃晚餐。每次她都會問我『你還想要了解些什麼?』。關於她的背景和她加入這家公司的原因,她都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我。」
「她是個善談的人,從和她的交流中,我得到了很多關於這個公司及其所在行業,以及為什麼這家公司的服務很特別。 我覺得,如果我都能從和她的交流里得到這麼多消息了,那要是我和她每天一起工作的話,我一定會得到更多的消息/從她身上學到更多。她也曾提到不能保證很多事情,但是她能保證工作質量,和能讓我從她那裡學習的機會。於是,我知道,這是個我想去的公司。」
------------------------------------------------------
更多職業發展的精彩內容和專業知識,遠見和建議,請關注職商網微信公眾號:職商網(zhishangcq),我的個人微信公眾號:Larry聊職商(LarryWangABC),點擊鏈接訪問職商網:http://www.zhishangwang.com,知乎專欄:Larry聊職商,我司微信公眾號:王李亞洲資源( wangliyazhou ) ,微博@Larry Wang王承倫,LinkedIn:Larry Wa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好,我開通了值乎。掃一掃我的二維碼就能上我的值乎啦。上面有我回答過的問題,以及大家有任何關於職場和職業發展的困惑都可以在值乎上提問。希望大家多多捧場!
值乎 - 說點兒有用的 (二維碼自動識別)
http://weixin.qq.com/r/KHXs9ArE5FebrU6X9yA6 (二維碼自動識別)
題主在糾結選擇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或許會有晉陞空間的考慮,但是在糾結的同時,了解一家企業的文化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如果你做的是相似的崗位,公司文化不同,你在裡面可以發揮的空間也不一樣。 之前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管理與心理學教授 Adam Grant 就有分享,怎麼判斷自己是不是與某家企業的文化相符,怎麼通過一家企業的文化去篩選自己的就業公司,題主可以參考一下。
企業文化是一個公司的價值觀、規範和實踐準則,這對員工的個人幸福感和成就有莫大影響。
一般人或許會在面試的時候問諸如「這家公司和其他公司的不同之處在哪」這樣的問題,而「一般人我不告訴他」的方法是:讓老員工給你說說只有他們公司才發生的故事,答案就在這些故事中。
然而,在收集了同一個公司里不同職位的人說的故事之後,你會發現這些故事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這表明,這個企業的價值觀得到了員工的一致認同。但是在對比了其他公司的故事之後,你發現有些故事會一次又一次的出現。為什麼那些企業所自認為的「獨特的故事」,會在各種企業中不斷的出現呢?
30年前,斯坦福教授 Joanne Martin 帶領的研究團隊對員工在工作時發生的故事進行分析,他們發現存在企業獨特性偏見(organizational uniqueness bias):與比實際情況相比,員工都會認為他們的企業文化更與眾不同。
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小型企業,私營企業還是國營企業,從技術加工領域到知識文化領域再到服務領域,總有 7 類主題一遍又一遍地出現。
「在具體的故事裡,人們總是認為自己所處的企業文化與眾不同」, 研究者寫道,但是與之相矛盾的是,相同的故事總是以「同樣的形式出現在各式各樣的公司中」。這對求職者來說絕不是一個壞消息,因為它可以讓求職者將注意力轉移到企業文化中的重要方面上,也就是說,在這些「獨特」的故事中,往往能看出許多千差萬別,這些區別可能對求職者們的職業決策有很大影響。
七個主題反映企業文化的本質
這個問題的範圍看上去寬廣得無邊無涯,讓人不知道如何回答。事實上,我們通過閱讀這 7 類主題就可以知道企業文化的本質是什麼了,讓我們先來看看前 4 類主題:
主題1:老闆會不會耍大牌?
這一主題的故事情節涉及公司里的權威人物是否會有高人一等的感覺。一方面,保險公司的總裁都和他的員工一樣輪流代接總機電話:就好像他是他們中的一員。在另一方面,公司的執行總裁甚至在他放假的時候也不允許任何人霸佔他的停車位——給人一種高人一等的印象。
對喬布斯最大的爭議莫過於:他到底是一個認為自己理應享受特殊待遇的自戀狂,還是一個帶領他所有的僱員追求卓越的領導者呢?
主題2:小人物是否也能走向人生巔峰?
一個人是否有升職和發展的機會,這個主題最激動人心的故事版本莫過於王大鎚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或在現實中,Colleen Barrett 從西南航空公司的一名秘書做起,最後成為總裁;Harley-Davidson 的電梯操作員 Jim Ziemer乘著他自己的電梯最終一路直升到總裁辦公室。而在更令人沮喪的版本中,底層員工取得了許多不錯的成就,唯獨得不到升遷的機會。
主題3:我會被裁員嗎?
公司或許需要裁員:這時公司領導會怎麼做?沃爾瑪前任執行總裁 Micheal Duke削 減了超過 13000 個職位,而他自己卻拿著 1,920,000 美元的薪資;與之不同的現任執行總裁 Charles Schwab 為了避免裁員而縮減自己的薪資,並且當失業員工被返聘時,還會為他們提供一份津貼。
主題4:當你犯錯時,老闆怎樣對待你?
在多數公司中,僱員會因犯錯而被解僱。在一些員工講述的故事卻反映了與之不同的企業文化,就像1960年代的IBM公司,一個員工的失誤使公司損失了 1,000,000美 元,他走進 CEO——Tom Watson 的辦公室,滿心以為自己會被解僱。Watson 卻說:「解僱你?我剛花了 1,000,000 美元去培養你。」
看過這些主題之後,我發現它們都圍繞3個基本價值觀:
1、公正:如果在這個公司里工作,我會受到不公正待遇嗎?
2、安全:如果在這個公司里工作,是不是隨時都有被解僱的可能?
3、可控:我是否可以掌控自己的命運並在公司發揮影響力?
如果老闆沒架子、人性化,小人物就可以一路晉陞到高層,如果公司處在不景氣的時期或在員工犯了錯之後,領導會保護員工,我們認為這種企業文化是公正,安全而且可控的。
還有最後的三類主題:
主題5:當我工作有變動時公司會幫我嗎?
主題6:當發現老闆違規時公司會怎樣?
主題7:公司如何處理問題?
他們同樣涉及上述 3 個核心價值觀。如果員工的工作出現變動時仍能獲得公司的支持,領導和員工遵守同樣的規章制度,每個人都主動且迅速的處理問題,我們就不用擔心諸如公司不公平,或因檢舉揭發而丟掉工作,或因想要改變企業文化而被孤立的問題了。
當然啦,的確有一些獨特的企業文化元素,但是這些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為什麼這些主題能反映企業文化的本質?
麻省理工學院的 Edgar H. Schein 教授發現企業文化中最顯而易見的部分是員工的言談舉止——員工的溝通方式,穿衣風格和行為方式。在很多企業里,員工有特定的笑話,不尋常的行話,獨樹一幟的辦公格局,或古怪的準則和規範。但是企業文化更具鑒別性的部分是它的價值觀,價值觀是藉由員工言行表達的重要的處世原則。
最早的對獨特性偏見的研究早在30年前(上文提及的 Joanne Martin 對員工工作故事進行分析的研究),而今如果我們再做一次,我們會發現新的故事,例如領導是否使工作變得更具趣味性,或是否允許員工花費 20% 的時間去探索新想法以鼓勵創新。有趣的是,儘管如此,這些嘗試背後涉及的價值觀仍是公正、安全和可控這些核心問題:
- 如果企業注重創新,這就意味著提出新觀點也是安全的,領導會傾聽你的意見,看重你的想法;
- 如果公司把工作趣味性放在首要位置,這就代表著領導關心員工就像關心盈利一樣,而你可以在公司暢所欲言。
如何利用企業文化篩選公司
1、首先摘出爛葡萄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追求更好的企業文化往往十分誘人,但是由於壞影響往往強於好影響,而且不良行為造成的危害總是比正面行為帶來的影響更甚,所以首先排除掉最壞的文化可能更為明智。這就好比當你面對一籃子葡萄,卻不知從哪一個開始吃起一樣。無論你是從最好的葡萄開始吃還是從最差的葡萄開始吃,第一步總是要將籃子中已經爛了的葡萄摘出來丟掉。
只要這些故事顯示出這個公司有一絲不公正、不安全或不自由的跡象,那麼就將它從你的備選名單中劃掉。除此之外,你還要警惕產生以下這種情況:你懷著「自己就是那個例外——從金字塔低端爬到頂端的少數人之一」的想法到一個有著不良名聲的公司工作。事實上,很少有人能從根本上改變殘酷無情的企業文化,能在離開公司時沒有受到永久的傷害就已屬十分幸運了。
2、問吃葡萄的味道如何
如果你還是不確定先吃籃子中的哪一顆葡萄,那麼最保險的方法無疑是問那些已經吃過葡萄的人。與之相似,如果你仍不確定從哪兒開始了解一個公司文化,那麼就從讓公司的老員工給你講講能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企業文化的工作實踐開始著手吧,你可以通過員工的故事去發現哪件事需要花費公司主要的時間去完成。
而且當員工們覺得做這件事既高產又富樂趣時,這對你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信號。正如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員工則是反映企業文化的鏡子。成功的企業不一定擁有最好的企業文化並深受員工喜愛,但擁有最好的文化的企業一定深得員工喜愛,而且這類企業要麼已經成功,要麼就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了。
希望樓主能找到一個滿意的公司啦~
-----------------------------------------------
本文節選自除了工資,更重要的是你和什麼人共事 | 7 個主題看清公司文化,點擊標題可閱讀全文。
友心人(yosumn),鼓勵批判性思考、有趣且專業的心理學科普社區。
上面前輩說了很多觀點,總結一下:針對小公司1. 小公司更能磨練一個人的能力,包括創造力、決策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承擔風險和壓力的能力以及組織協調能力。2. 小公司里,因為人手少,你可以獨立操盤一個項目,可以做多面手,但前提是你得有能力承擔。3. 在小公司,可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專心做事。對於一個有衝勁,想闖想拼的人來說是很好的選擇。但以上的優勢都是基於:所謂的小公司必須是一個發展良好的團隊;Boss自己必須是一個能獨當一面,會用人、惜人的人;而且公司所從事的工作最好是靠創造能力來成長的,不然會因為資源缺乏、制度不完善等原因而停滯不前。在公司中1. 大公司因為有著完善的管理體系,制度規範,對於剛畢業的學生來說,如果覺得自己人際交往能力弱而想提升,在大公司中可以有很多機會學習職場處世哲學。2. 大公司大多經歷很多年的歷練,企業文化較豐富,再加上良好的工作環境,適合於想要穩定,需要沉澱的學生。3. 大公司有一整套標準的體系結構,明顯的平台優勢,因此對於員工的職業發展規劃也較為清晰。所以對於需要利用人脈、客戶資源,需要強有力的團隊的工作來說,大公司相對小公司來說有著更明顯的優勢,更有利於初入職場的人鍍金。同樣,這裡的大公司也必須是一個企業內涵豐富而健康,團隊凝聚力強的公司。
前不久翻譯的一篇文章,也許可供大家參考。
給有抱負的19歲青年的一點建議
Sam Altman[1]
「我今年19歲(我高中畢業了),我是一個有抱負的青年,接下來我最應該干點啥?」
(譯者註:美國的高中是四年制,所以大家一般是19歲高中畢業)
經常有人這樣問我。近幾年我通過許多案例提取出了一些有共性的東西,覺得有必要分享給大家。
一般來說,高中畢業生會有三個選擇[2] [3]:
1. 去上大學(且一般會做點兼職項目);
2. 加入一家公司;
3. 自己開一家創業公司。
秘決是:以上任何一個都可能是正確答案,但你在做決定前要對各個選項仔細分析。關鍵點在於,你的選擇要最有可能讓你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做一件偉大的事情。
不管你的選擇是什麼,做點東西,且呆在一群聰明人中間。「東西」可能是許多不同的事情—下課後搞的開源軟體項目,一家創業公司,你所工作的公司的一個新的銷售流程,等等。但是,和你的好基友們坐著大談你們最應該一起做哪個網站不算。
牛人一般都會做點東西,且周圍圍著一堆聰明人。所以如果你需要在幾個選擇間做決定,這可能算是一個參考標準。
努力做點好東西經常會讓你碰到好運氣(正是因為如此,以至於你時常面臨險境:有太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了,你根本沒時間干你真正喜歡的那個)。
在做這個決定的時候,你可能希望承擔最小的風險。許多人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風險 – 比如說,上大學看起來像是一條沒什麼風險的路。但是,在你生產力最高的4年里,什麼都沒幹成,這本身就是挺大的風險了。創建一家你熱愛的公司可能算是大小適中的風險,而成為一家倒閉可能性很大的公司的第50號僱員風險也挺大的。
如果你上大學,確保自己學到一些真正值得學的東西,並且干點有趣的項目。大學校園可能是你能遇到聯合創始人最好的地方了。但如果你真的很擔心自己會因為退學而錯過非常重要的社交經驗,那最好還是呆在學校里吧。
如果你選擇加入一家公司,我的建議是加入爆髮式增長的公司。一般來說,這樣的公司一抓一大把,而且一般來說聰明人總是找到得這樣的公司。它們通常都有很好的風險/收益比。這樣的公司往往走向成功,但其它的公司就不一定了。幸運的是,這些公司都喜歡有抱負的年輕人。收益往往是很可觀的(如果你加入一家創業公司,你可能得到1/10的股權,但只承擔了1/100甚至1/1000的風險),你將會和很牛的人一起工作,見識到什麼才是成功,並賺到一大筆錢(歷史證明這挺重要的)。在一家小公司里呆幾年也可以算是走在成功的路上(哪怕公司最終倒閉了);而在一家已經非常成功的公司工作意味著你會少學到很多東西,且可能整天與一堆庸才一起工作。
順便說一句,不要關注工資。我最近看到有人拒掉這種爆髮式公司,因為微軟給的年薪多3萬美元 – 這是一個糟糕的決定。他可能不會有機會去做有趣的產品,不會與聰明人一起工作。幾年後,要跳槽的話,他面臨的選擇將比他應該有的差很多。
如果你開一家公司,確保你真的是要去做你熱愛的事情。開一家失敗的公司,不會比加入一家失敗的公司更糟糕(在前者中你自然會學會很多東西)。如果你真正熱愛的、可能成為偉大產品的idea失敗了,你不太可能會後悔,人們也不會怪你。抄襲別人的idea開一家山寨公司而失敗就不一樣了。如果你經常和朋友混在一起,拍腦袋想出來一個idea,我覺得你不應該開公司(雖然可能有許多人會反對我這個觀點)。記住,開公司的機會很多,開一家公司意味著6-10年的投入,要等到那個正確的機會。
正面來看,開公司經常能讓你在最短的時間內學到最多的東西。反面來看,人們很容易因為一個錯誤的原因而開公司:往往只是因為你想自封為創始人 – 這常常讓你蒙住自己的眼睛。
不管你怎麼選擇,保持精力,擦亮眼睛。我經常看到許多人因為不願意降薪、不想搬家、或者沒有時間,而錯過絕佳的機會。
正確思考風險。Drew Houston(譯者註:Dropbox的CEO及創始人)在一次偉大的畢業典禮上說:人生只需要做成一件事情。這是對的。風險在於,正確的那一次關鍵時刻,你卻不想上船。
感謝Lachy Groom和Nick Sivo幫我評審本文的初稿。
[1] Sam Altman是Loopt的CEO及聯合創始人。Loopt是一個基於地理位置的社交網路手機應用程序,由Altman在斯坦福大學上二年級的時候創立。2012年3月,Loopt被Green Dot
Corporation以3000萬美元的價格進行了人才收購。在斯坦福期間,他還參與開發了直升飛機自動導航系統。
Altman還是著名的創業孵化器Y Combinator的兼職合伙人。
他在2008年被《商業周刊》評選為「最佳技術領域年輕企業家」之一。
Y Combinator創始人Paul Graham認為他是30年以來Top 5的最有趣的創始人。
[2] 對於有些人來說,第4個選擇是去當VC。但這往往是錯誤的 –從低級別的實習助理慢慢往上爬,不是成為VC的最好的方式。如果你真的想當VC, 加入或者創建一家創業公司,在你28歲的時候成為合伙人,是一條明智得多的路。而且,優秀的創始人喜歡跟有實戰經驗的投資者合作。
[3] 有趣的是,幾乎沒人考慮往學術界發展。
原文鏈接:Advice for ambitious 19 year olds
翻譯:楊覓
見識過各種公司的老司機來答題了:不要糾集去「大公司」還是去「小公司」,應該著眼如何找到「專業的公司」。
先說一句,現在假設看官的目標,是要獲得持續發展機會(再過十年也不愁找到工作)要能獲得可觀經濟收入(要能買得起房),有這樣的前提,我們才說找「專業的公司」,如果你的目標是想找個地方養老,那就不用往下看了,出門左拐,直接找一個大公司,結束。
如果你想要再過十年也不愁找到工作,如果你想買得起房,請繼續看。
先說個人體會:
我在摩托羅拉工作的時候,感覺摩托羅拉真挺大,但是空有「大」的包袱,卻沒有「大」的好處,公司一些重要位置上盤踞著一些情商智商都堪憂的人,最要命的是,公司依然按照製造業的標準來應對信息產業,還在說「六西格瑪」原則,這樣不專業的做法,怎能不衰敗?這樣的船都會沉,個人發展不用多說。
在微軟工作的時候,更加深深感覺到這是一個大公司,各種培訓機會很多,福利也不錯,但是,在這個大公司里,每個員工就是一滴水,在這個汪洋大海里真的興不起什麼浪,但是,整個公司大方略上是相當專業的,一直在吸取行業最新的思想,所以這艘船沉不了。
後來我在創業公司工作,雖然小,但是我已經知道什麼是專業什麼是官僚,糟粕去掉只留下精華,做事情當然事半功倍。呵呵,當時創業圈有一個說法,說土狗配外企是最厲害的組合,因為土狗對本土的嗅覺最靈敏,知道中國的市場和產品怎麼玩,知道怎麼確定方向,而外企懂得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知道怎麼讓團隊朝那個方向快速前進。這,就是一種專業。
通常我們說的「大」或者「小」只是公司的體量,員工多不多,業績大不大,可是,從個人角度出發,公司大小和個人的發展並沒有直接關係。你看,公司大,能熬到這樣的體量往往有年頭了,各種規章制度比較完備,但是也容易有臃腫的缺點,辦事效率不高,而且僧多粥少,就好比中國GDP很厲害,但一說人均GDP就矬了;公司小,往往是剛剛起步,很多規章制度可能不健全,但是靈活,靈活有靈活的好處,就好比加勒比海盜中的黑珍珠號,雖然不是最大的船,但卻是最快的船,足夠讓海盜橫行海上。
所以說,不要去管這個公司大還是小,大還是小知識表象,要看本質,看這個公司是不是專業。
所謂專業,就是說這個公司的制度和風氣,是不是採用現代管理制度。
如何激勵員工,如何發揮最大效率,這些都是現代管理制度的課題,都已經有很多現成的方法,用就是了,不需要自己造輪子。
就這麼簡單,就和別幻想傳統武術能打一樣,沒有什麼高深莫測私藏的管理制度,所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都是公開的,無論HR制度、財務制度、軟體開發制度……統統都有明確的現代管理制度,這些制度不是從《三國演義》里抽象出來的玄學,而是有實際企業案例的總結。
一個專業的公司,肯定會擁抱這些已經被論證過的制度,根據自身的特點加以採用。
一個不專業的公司,肯定會摒棄這些現成的制度,反而是要自己發明新的制度。
各位看官,判斷一個公司專業不專業,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去和這個公司的員工聊一聊,問一問他們覺得這個公司制度合不合理,風氣健康不健康,畢竟,一個人是不可能和制度和風氣對著乾的。
參照回答: 進了小公司的應屆程序員如何翻身進入大公司? - 知乎
對於剛畢業的人:
大公司的優勢是有成熟的部門架構和培訓機制,你能夠較快地學習到所在崗位的工作流程(很重要,方法蘊涵於流程中)和所需具備的核心技能,並且公司倒閉的可能性更小;劣勢是缺乏對其它崗位的了解,難以深刻理解公司的整體運作機制,所用到的知識範圍相對狹窄,較難突出自己 。
小公司的優勢是個體發揮的空間更大,適合知識複合型人才,另外單個部門人員較少,部門間協作更廣泛,有利於認識公司的整體運作機制;劣勢是職員專業水平偏低,工作流程不夠規範,決策和執行都相對隨意,沒有成熟的培訓機制,公司還可能隨時倒閉。
創業公司也算是小公司,薪酬未必很低,但也不會很高。作為公司的早期員工,如果公司在日後能夠崛起,可以獲得一份不錯的小回報。最重要的有良好的心態,有主人翁意識,把公司當做自己的,少些抱怨,多些主動解決問題。在專業知識提升方面,更多是靠自己在業餘時間的自學。在這個問題上,我還是堅決的認為剛畢業要去大公司
為什麼呢,學校說先就業再擇業首先是為他自己的就業率好看,其次大學生剛出校門什麼都不懂,正是最好的學習時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如果你一直和比你強的人一起努力,你肯定會獲得更多更快的進步,相反小公司也許以後會成為大公司,但是大部分都是最後半死不活的,而且要求你一個人兼任多個工作直接導致最後你的業務能力什麼都會一點什麼都不精,最後泯然眾人,所謂傷仲永其實和找工作是一個道理,如果有機會,選擇大公司,去小公司還不如自己去創業如果你希望投8家公司獲得6份offer,請耐心看完這篇文章! 在你準備撰寫一份簡歷,發送簡歷之前,有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步驟,就是:你首先要找到一家靠譜的公司。你找工作,要做到有效入職,找工作的思維方式決定你是否能找到一個稱心如意的好公司並踏實堅持地幹下去,避免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尷尬處境。無論公司大小,關鍵看你要的是什麼,清楚地知道你的能力適合安排在什麼樣的崗位上。今天想給大家分享一下怎麼選擇公司這個話題。一 找工作的最重要的思維方式:
- 把時間花在選公司上而不是發簡歷上
我們往往會這樣——海投,不管三七二十一,好公司要你就行,以為發的多回復機率就高!有時通知面試時你還得問問請問您是哪家公司呀我好想記不清了balabala(我要是面試官直接掛電話!我們公司又不是菜市場,你自己不長點心嗎這可是你將要謀生計的開始呀!)
其實選公司就和選自己的另一半一樣一定要千挑萬選,別嫌麻煩,這很值得!如果你連這點時間都不沒有,那你未來工作的時候就等著吃後悔葯吧! 時間分配的比重決定了你做簡歷的質量,也會對你的工作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大部分人都在錯誤的分配時間,而正確的時間分配又是怎樣的呢? 2.做好充足準備去面試——一促而定 把公司及其公司競爭對手的背景和業務類型盡最大努力摸的透透的,然後根據自己的應聘崗位針對性地提出建議,如果不太清楚怎麼研究可以看一下這篇升大三該怎麼找實習? - 知乎用戶的回答只有這樣你在面試的時候才會有話可說也更顯得專業,比如 3.30%的學習速度和300%的學習速度——找工作還是找事業 如果你是在找工作,意味著你只是想要掙錢,錢給的多就去,對公司的未來發展你也不關心,每天就是等著下班,每月就是等著發工資;如果你是在找事業,想要從事一份對自己感興趣的工作,甚至為此有了創業的熱情,你就會不怕加班,努力提升自己,積極和同事溝通,不會用在鉤心鬥角上面,只關注自己的業務!同樣面試一份工作,不同的心思回答的角度都不同!一定要記住—————— 如果你為了找工作而找工作,即使一個月內就入職了,你也要用未來很長的時間來彌補草率入職埋下的坑!找一個自己願意付出全部精力的產品,你的薪資和能力都會迅速增長!簡單來說,找工作的思維就是「找姑娘」+「搞定姑娘」二儘可能多的找到符合生計條件的公司 在挑選了幾家你中意的公司後,進行一輪篩選。首先就是要符合你的生計條件!所謂符合生計:- 能接受的最低工資(你不會餓肚子上班)
- 正規的公司並上保險
- 已有一個運行的產品(沒產品就是一個外包公司,除非是公關類否則很多都是騙子公司!)
- 工作要求並不是偏離你要求職目標崗位的職責(比如說是營銷策劃實際是在找銷售人員)
- 工作地點能接受
- 篩選出你感興趣的產品:刪掉你抵觸或者毫無相關的產品
- 直接去你喜歡的產品官網找工作也是不錯的方法
- 查看職位描述:要分清公司是在找苦力還是找一個腦力有發展潛力的人才
- 公司看重產品的關注點是什麼(比如對微信公眾號公司看中的是轉發數閱讀量而不是有效轉化,這時你該考慮換公司或者改變公司觀念!)
- 在社交網站上搜索他的言論
- 新聞媒體對他的相關報道
- 公司官網的企業使命和價值觀介紹
- 藉助公司內部同事和外部打聽
舉個例子,比如我在網上搜到一家我很喜歡的一家互聯網營銷教育的在線網站
專註學習互聯網營銷知識就會有CEO的自述五分析這家公司的業務模型- 產品模式:是否聚集到一個點,垂直化產品,是否是一個真正的真正需求(可以從官網首頁直接看賣點)
- 用戶模式:是否精準、是否與團隊氣質相符(別跟著一群屌絲買別墅!)
- 市場模式:是否有清晰的獲取用戶方式?能否獲取到用戶?獲取用戶的成本?
- 收入模式:公司是立即賺錢還是已經真正賺錢?
我會建議你選擇這樣業務模型的公司(特別是對將要從事互聯網營銷行業的孩子們來說):
優先選擇產品垂直的初創產品
優先選擇用戶明確的產品
優先選擇目標用戶活躍在網路上的產品
優先選擇一個能落地、能賺錢的產品
這是我的微信公眾賬號:moli丫丫。更多乾貨將在這裡聚集!有關它的故事看下面這篇文章。
moli丫丫,一個不為人知的上班族心聲釋放角落 - 王雅莉的文章 - 知乎專欄
大家給我點個讚唄,這樣讓需要的人更容易看到這篇文章,我也會更有動力繼續為大家提供最乾貨的知識,不能保證對你有用,但一定對你沒啥壞處,哈哈!很顯然,這個問題先看自己學的什麼專業和個人特點
本人學的廣告學,如果去小公司做專業相關工作,我的同學已經證明了這條路的艱辛與低效 因為小公司沒有那麼多資源來供你試錯,也沒有好師傅帶你,即使做得不錯,在只是很小範圍的成功後來接觸一些做行業軟體銷售的,在小公司,專科學校學造價的畢業兩三年,一般水準的平均年收入在12萬左右,而他們的同學有部分專業能力好的進了國內頂級的諮詢企業,收入還比不上他們。再算上其他的如人脈、溝通能力、積累等,進大諮詢單位、設計單位的在5年左右的還是比不上這些在小公司做銷售的
嘗試著歸納以上問題 如果從事的工作的成效更多的靠組織力量建議議去大公司 如果從事的工作可以更依靠個人能力的話建議去小公司我去了幾家小公司。得出一個結論是:不要只光去小公司,大公司也要嘗試去。
因為公司太小,制度不完善,工作步伐快,沒人帶你。 如果在沒韌帶你的情況下,你得自己摸索,學不到什麼東西,走錯路了也不清楚。 小公司的老闆要新人一上來就能為他幹活,他們可沒時間精力教你怎麼做。 如果你不會做,你就被撂著或得辭職。
所以,要學東西,要找一個大點的公司好。畢竟大公司人員臃腫一些,有更多的人帶你學東西,是年輕時工作最好的去處。 樓上幾位說去大公司容易,其實不然,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或年輕人來說,大公司不一定會選上你,因為缺乏經驗。大公司因為知名度高,入職門檻自然也高。背景介紹:自己的職業軌跡比較曲折,第一份工作進了一家萬人級大公司,後來去了一家相對小但蒸蒸日上的成長型公司,後因為不想錯過創業浪潮,以部門負責人身份加入一家A輪的創業公司,挑起大梁。目前就職一家C輪規模的成熟型企業,以上所有行業、地域全都不一樣。
其他知友的回答都很詳盡了,這裡就自己的切身體會做些分享吧。
大公司的工作方法:
1.剛加入時,先以學習和協助為由,參與到部門的一些項目中。即使這些項目並不需要太多的人力。先摸透同事們的工作大致是做什麼,確認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不要一進去就鋒芒畢露,越級彙報乃大忌中的大忌
2.凡是新的嘗試,請先給領導郵件請示,領導如果給你提建議了,讓你怎麼做,說明他也參與了,會對你做的事情重視。不要先斬後奏。因為這樣只有兩種結果,一,領導覺得你有想法,很好。二,覺得你不務正業。風險比較大。
3.一些小(核心業務外)的嘗試可以先斬後奏,核心業務切忌要彙報。
4.不要太著急表現自己,按合同期來,你有勞動合同里定下的時間證明自己。不要急於三個星期就把自己的能量都用光,那樣會後繼乏力。蟄伏靜待時機。
5.不要事無巨細地彙報,挑重點,講亮點。碰到大問題,解決不了,第一時間反饋,列個123的解決方案,給老闆做選擇題。碰到小問題,不用彙報,把它搞定了,一兩句話帶過,說搞定了。但不能不說,而是簡單說。彙報很重要,說話須過腦。
6.受表揚了,記得把同事帶上。分享了榮譽,最終受益的還是你。挨批評了,勇於承擔,快速提供新的解決方案,替自己危機公關。不要推卸,推卸了最終受害的是自己。
離開創業公司進入大公司的時候總有那麼點「懷才不遇」的味道,原來都是獨當一面的好手啊,在CEO面前也是說的話擼得串的人物啊。這時候心態調整就比較關鍵了。
大公司必然是規範化一點,流程多一點,彙報多一點。不要抗拒,如果你是老闆,管著幾千號人,你也會希望有相應的制度和流程來管理。要不然,每個人每天跟你說一句話,你就已經宕機了。
其實在大公司混,要學亢龍有悔。這是降龍十八掌中非常有用的一招。有悔,也就是留有餘力的意思。想收一點也可以,想放多一點也可以,在自己的把握中,而不是全力打出去,沒有後勁了。
這個時候你可能會懵逼了:「你一會說要一一彙報,一會又說不要事無巨細,到底鬧哪樣?
其實對羅列渠道有技巧。你不是一個個都要列,而是提供選擇題,你要告訴老闆為什麼我精選這些渠道。選擇項不要太多,多了就變成問答題了:「你要哪個?」你應該說,老闆,中午吃飯我推薦XX牛肉飯和XX牛肉麵,飯很地道,面也不錯,但綜合評價,飯比面評價高。
很多時候,什麼都給,就等於什麼都沒給
在創業公司,很多時候你得一直向前沖,活著就是一切。但在大公司,就得多點玉潔冰心舉一反三。要時刻想著怎麼幫老闆節省做判斷的時間。因為你已經給出了大致的判斷,ABC選哪個都不差。老闆根據個人愛好和觀點選一個就是了。
最後,無論大公司還是小公司,你都得是根蔥。老闆們喜歡做ABC的選擇題,但不愛做ABCDEFGHIJK……的選擇題,更不愛做連選項都沒有的問答題。
根據我的個人經歷來看,除非找到非常靠譜的創業團隊,否則還是去大公司比較靠譜。
大小都是相對的,IBM和微軟比,微軟也是個小公司了。 在你能選擇的機會裡面,首先要是一個正規的公司,其他的真是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了,很多時候對的選擇不是靠理性的判斷,而是考命
補充一點,現階段,這個創業環境千載難逢,資本市場很好,創業成本低,潛在回報高的時候,強烈建議去小創業公司。大公司用所謂高薪留住了你,兩年以後,等你明白過來,機會沒有了,錢又多賺了多少呢?
凡事無法一概而論,以下8組描述是縱向一一對應的,題主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
大公司:勾心鬥角的,謀求發展的,起點或跳板,準備養老的,最適合第一份和最後一份工作。小公司:低頭做事的,低頭賺錢的,迂迴升職的,自主創業的,適合除第一份工作以外的工作。好吧其實我是來求職的,老子4個月沒找到工作了.
至於大公司小公司什麼的,我沒有工作過確實不能說很多,但是面試了不少,也能看出些東西.
1,有一些公司,打電話叫你面試就是通知,然後什麼問題都不問,等你到了,那個HR才看你的簡歷,叫你自我介紹,然後說你專業不對口啊!(我去,那你早幹嘛呢?你打電話前不會看簡歷嗎?)這種公司,全部都是小公司,而且是很不靠普的小公司,建議不要去。
2,還有一些,打電話的時候問點問題,問你以前為什麼辭職阿,我們公司業務是什麼啊,你願意不願意阿之類的,這類公司還不錯的,但是這類公司去了人家會考試,讓你做個卷子什麼的,而且一般50個裡面要1個,所以雖然靠普,但是不容易進去。
3,大公司的我面試過微軟,一個外資市場研究,還有一些別的類型的,確實比較規範,又網上答題,又電話面試,又HR面試什麼的,但是一般都要個把月才出結果,反正我沒面上,這種公司最怕的就是你可能只能學到你職務範圍內的東西,別的你接觸不到。
對於畢業生,我建議,第一類公司就算了,真心不要去,自毀前程,第二類第三類都可以去,進去以後還是看自己,大公司小公司,如果做的工作你真心喜歡,真正想在這個領域發展,其實都可以,個人覺著最開始,誰給錢多去哪個,如果不準備跳槽的話,大公司吧。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如果是剛畢業建議去小公司磨練一下。很多事情需要你自己去親身經歷一下才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