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個讓人喜聞樂見的佛教徒?

尤其在弘法利生的方面,難免有口若懸河沒完沒了,也難免有教育姿態示現的,更有指揮型的,這三類居多而且比較討厭。不幸我也在其中


為啥觀音菩薩玩兒了命的修三十二應化身……

菩薩度眾生,說好聽了叫逗機施教,方便接引。

說通俗點兒就是跟人說人話,跟鬼說鬼話。

真正的無我,不是把自己歸於斷滅,

無我是放下對這個四大假合和六塵緣影的執著,

不含在自己的立場和角度去導引度化眾生,

而是能夠隨著他們的不同而不同,

高個子就站著,矮個子就蹲著,實在不行就趴下……

能和對方在共同的層面和立場上來溝通,

怎麼可能不喜聞樂見呢?!

曾經有人說法嘉宗智不是一個人,因為答題風格不一樣。是個團伙兒。

在他看可能是鞭辟入裡的分析論述,

於我看是個誇獎,他如果認為法嘉宗智起碼有7個人,那餘下那六個不就是我的應化身?!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早年在學堂里我就說過無數次,

誰有問題趕忙問,答題者一定是根據提問者的狀況來回答的。

同樣的問題,不同的人來問,答案一定是不同的。

那麼誰提問,就對誰的機……至於旁人看了之後說三道四,隨它去唄,

飯又不是做給他的,他說啥關我屁事……


要了解一個人真正需要什麼還真不容易,很多人和你說的是A,心裡想的是B,而他最需要的是C。我們大部分人甚至都不了解自己,所以說要做到觀其根性隨緣救渡,要知道眾生的C,只有佛菩薩才知道。我們普通人能盡量洞察到別人心裡想什麼已經不容易了。而題主說的那些碰到人就口若懸河,夸夸其談,那其實連A都沒做好,只是為了表達自己,完全被自己的我執我慢沖昏了頭,連最基本的為人處事都還沒學會,如何讓別人喜聞樂見?


問者如饑似渴,就需要口若懸河。

問者苦尋明師,就需要教育姿態。

問者漂浮無根,就需要指揮上道。

把你有的東西給需要它的人。

這是一種自知,亦是一種覺悟。

自然眾生喜聞樂見。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就是極樂世界。

修行功力高深的佛教徒,他已完全融入於世界有脫離於世界,與這世界既是一體又不在世界中。基督徒可以成為佛教徒,佛教徒可以是基督徒。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一個佛教徒首先是人,他是人類文明的創造者與繼承者,當然可以喜愛一切的文明,其中就有搖滾樂,爵士樂,等等。

為何佛教徒真假難辨!數月前我試說清楚佛法 今日看乃是痴人說夢話胡說一通 佛法真諦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為何佛教徒真假難辨!數月前我試說清楚佛法 今日看乃是痴人說夢話胡說一通 佛法真諦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爵士貓10 分鐘前

你是大師嗎!你有何資格鑒定佛法是真是假!

我在幾個月前,還試圖說清楚佛法。

今日看來,這就是痴人說夢話,胡說一通。哈哈哈。

1.佛道修行的生物機理就是生物物理化學過程。真的嗎?

2.修行其實就是你從後天的複雜的社會生活狀態,又放下了一切,你有恢復了孩童時代的純真與快樂。真的嗎?

3.佛道修行,我其實更認同海德格爾的哲學的觀察模式。真的嗎?

4.佛道修行,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認為 身病與心病說 身心不二。真的嗎?

5.佛道修行,天人合一的思想與佛學的般若學唯識學是一致的。真的嗎?

6.佛道修行,佛性真的存在嗎?佛陀在何處說過【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陀是無條件的肯定【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真的嗎?

7.佛道修行,宗薩仁波切心是根本 佛教徒的職責是避免惡業施行善業嗎?絕對不是! 善業與惡業都要超越 業是最難教導的內容。真的嗎?

8.佛道修行,「無我無非我」?,就是中道。諸佛或說我  或說於無我。諸法實相中  無我無非我。諸法實相者  心行言語斷。無生亦無滅  寂滅如涅槃。中道就是寂靜涅槃。中道是一個奧秘。中觀的中道,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中道是超越語言的,是一個奧秘,這是一般人所不知的。真的嗎?

9.佛道修行,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 恰如求兔角。這才是真的佛法與修行之道。

善男子,一切眾生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我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切眾生真實未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以是義故,我於此經而說是偈:

  「本有今無,本無今有,    三世有法,無有是處。

  「善男子,有者凡有三種:一、未來有,二、現在有,三、過去有。一切眾生未來之世當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佛性。一切眾生現在悉有煩惱諸結,是故現在無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一切眾生過去之世有斷煩惱,是故現在得見佛性。以是義故,我常宣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乃至一闡提等亦有佛性。

我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切眾生悉有一乘,以無明覆故不能得見。善男子,如郁單越、三十三天,果報覆故,此間眾生不能得見;佛性亦爾,諸結覆故,眾生不見。

  「複次,善男子,佛性者即首楞嚴三昧,性如醍醐,即是一切諸佛之母。以首楞嚴三昧力故,而令諸佛常樂我凈。一切眾生悉有首楞嚴三昧,以不修行故不得見,是故不能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學的【緣起空性】理論,既是看的【物】【我】的緣起存在,又是看到【物】【我】的緣滅而非存在。【緣起空性】理論,就是一種在一霎那一霎那的微時間段,既是【存在】也是【非存在】,【存在】與【非存在】是一種相續不斷的狀態。此種【存在】與【非存在】是一種相續不斷的狀態,就是薛定諤的貓在打開蓋子前是處於生死疊加狀態,也就是物理的量子世界的狀態。我們的心識,佛學裡表達的就是一種【存在】與【非存在】是一種相續不斷的狀態。

佛學的心法心所法,也是從【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五百種心法心所法】,來描述心識的【存在】與【非存在】相續不斷的狀態。但是佛學裡又有【一切法是本空,非實有,無自性】,告訴大眾,如果你試圖把心識的【存在】與【非存在】相續不斷的狀態確定下來,進行分別,就落入了【我執】【法執】,就沒有【如實知見】,就落入了非佛法、非法性、非佛性了。

也就是說,你一打開蓋子,你就殺死了【薛定諤的貓】,【薛定諤的貓】要麼活著要麼死了,不再是【生死疊加狀態】。現今量子通訊十分熱門,量子通訊就是保持【量子的疊加狀態】【量子的薛定諤的貓特性】而進行通訊的。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

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一

【佛性者,亦色非色、非色非非色,亦相非相、非相非非相,亦一非一、非一非非一,非常非斷、非非常非非斷,亦有亦無、非有非無,亦盡非盡、非盡非非盡,亦因亦果、非因非果,亦義非義、非義非非義,亦字非字、非字非非字。】

【佛性者不可思議,乃是諸佛如來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三十三天】【無量劫】就是表達修行的【階梯和通路的】,【修行是一個無限層次的展開與升級】,所以【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就是表明【【修行是一個無限層次的展開與升級】】。

【念覺】只是【心識】進入了一個新的層次,【念不是我的一部分,而是客人】這個客人,只是【心識】新的層次對原來【心識】處在的層次的一個定義,視同為【客體】,而此【客體】還是一個【施設假名】,你看到的不是一個【有實體性的客體】。

【菩薩】就是一種修行的目標,就是如實知一切法的的實相。【菩薩】思想最早出自佛陀本生故事,後演化為一種修行人追求達到佛祖【佛】的境界的一種準備階段。佛祖在世時期,佛也認為自己是阿羅漢。佛祖滅度以後,佛教徒為了提高佛祖的地位,不再使用阿羅漢一詞,而分解出【佛】與【菩薩】兩種等級,【菩薩】的含義在初期大乘佛學是與【阿羅漢】一致的,所以初期大乘經典才會同時平等的出現【阿羅漢】【菩薩】,而不是大乘佛教中後期對於【阿羅漢】的貶低、抬高【菩薩】。

【法】本【無我】【無住】【無相】【無願】,人類既要以種種【假名法相】限制【法】,人類就不會明了【法】是【無名】而【無所擁有】【無所執著】,【法】既是存在於人類的生活之中,但是【法】又是遠離人類的生活而存有。

【法】【道】是整個宇宙的【法】【道】。人類只是一種宇宙的文明形態而已。現代人類5萬年以前才開始存在於地球。現代人類也必將自己毀滅自己。所以人類存於宇宙,必然而且必須接受宇宙的【法】【道】。這就是大般若經【一切法無所有,無所得,法即於五蘊,法又離於五蘊】。人類的種種概念,只是為了模擬宇宙的【法】【道】,表達宇宙的【法】【道】。

真實是什麼?在數學框架中,真實可能永遠得不到一個完整的最終描述,科學探索者正如受了傷的菲羅克忒忒斯。自然世界中,不依賴於主觀觀測的客觀真實是否存在?在當前的物理學和數學範式中探索心理過程與意識,能否完整地詮釋真實?迄今尚未發現的未來的物理或數學是否有這個能力?

凡夫又問,【若有問者,是幻為學佛得作佛?或作是問,當何以教之?】

修行人就直接回答,

【幻與色無異也。色是幻,幻是色,幻與痛癢、思想、生死、識等無異。】

【幻不異色,色不異幻。幻即是色,色即是幻。幻不異受、想、行、識,識不異幻。幻即是識,識即是幻。】

【菩薩學欲作佛,為學幻耳。何以故?幻者當持此所有,當如持五陰幻如色,色六衰五陰如幻。痛癢、思想、生死、識作是語,字六衰五陰。】

【菩薩學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如幻人學。何以故?當知五陰即是幻人。所以者何?說色如幻,說受、想、行、識如幻,識是六情五陰。】

修行人要想證得正果,還是要從【五蘊】入手,明了【法無所得·,五蘊為幻,幻即是識,識即是幻。】【佛不作是學,為學佛得作佛】。

你的【心識世界】就坍塌為確定的【現實世界】,就是【業力】!

因為你的現實世界的行為,最底層的邏輯都來自於【無時間空間】的【心識世界】。

你的現實世界的行為,有時是不受你自己理性控制的,比如你喜愛某個比你老很多的異性,比如你喜愛某種遊戲,比如你的一見鍾情,比如你天生就喜愛權力場的搏殺,比如你天生就是一個溫柔有愛心的人!上述你的行為,不排除,你在後天受的教育。但你想過沒有,其他人為何就沒有上述行為?

根子還是在於你的【無時間空間】的【心識世界】。

用佛學的思想概念表達,就是【業力】!

我的理解,佛祖的緣起法與空性法的本意,就是人類只有閉嘴無語,才可體知那個【不可住也不能住,不可想也不能想,不可發願力也不能發願力】的奧秘。

「本質的存在」不等於「存在的本質」。「本質的存在」指的是【那個不可言說、超越人類思想的奧秘】,是屬於宗教的,是【前理論世界】的。

「存在的本質」,就是人類思想對於當下的法相的言說,比如【有神或無神】【空性】【佛性 真心 妙有】【虛無主義】等等。而後就是重重的具象,比如各類主義,各種宗教模式。在現代「存在的本質」重重的具象,就成了商業成功,政治成功,個人的成功,以至於種種幻術、法術、騙術。

「存在的本質」是人類的假象,假名。佛祖佛學就是直接擊破「存在的本質」的種種假象,而引導有情證悟「本質的存在」。

所以中道必然是「本質的存在」指的是【那個不可言說、超越人類思想的奧秘】,是屬於宗教的,是【前理論世界】的,是一個奧秘。

本沒有我,自然就沒時間。時間,來自我的分別意識。在意識的量子世界,沒有時間。再加入了外部觀察者,自我意思就分別了世界,看到了世界的不同之處,看到了世界的變化,就有了時間概念。時間概念再內化於人的存在狀態,內化於自我意識,自我意識的代代流轉,就有了先驗的時間空間之分別。

人類最底層的結構,也是為了信息的接受,存儲,處理,轉換,發出信息的一個最底層的結構。這結構的整體又是一個信息的集合體,這個信息集合體也可以作為整體,與【存在】或者說【廣義的宇宙】相連通。這可以用人的瀕臨死亡的體驗,人的修鍊過程的天人合一予以解釋。 【存在】或者說【廣義的宇宙】的信息的一部分,也作為一個集合整體,與人類的某個人或某些人的信息集合相連通。

覺得一個大富豪,老年出家了,就意義重大。

如果王菲今天出家了,那就意義不一般。

比如李嘉誠今天出家了,那意義更加重大。因為一個成功的人士出家,意味著家庭義務社會義務與個人修行最好的平衡。

所以我希望馬雲,立刻出家!在事業最頂峰出家,那才是真的放下!

緬甸、泰國就有成功的政客、富豪出家的傳統,所以在緬甸泰國佛教徒是民眾從內心尊重他們!

漢地佛教梁武帝出家,至今天還被絕大多數中國人視為昏君!

只有在武打武俠小說中,皇帝出家才會視為英雄!

順治出家,今天有幾個人認為是英雄的行為,勇敢的行為!中國人都說順治皇帝是弱夫!這就漢傳佛教的歷史觀!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就是極樂世界。

修行功力高深的佛教徒,他已完全融入於世界有脫離於世界,與這世界既是一體又不在世界中。基督徒可以成為佛教徒,佛教徒可以是基督徒。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簡單,就是踐行網上很流行的那段話:「信仰是根【友善度】,你可以沒人時自己撫摸把玩,也可以以它為榮,但請不要見在別人面前吹噓它甚至把它掏出來展示。"

管你是佛教徒,基督徒還是神族,應該知道普世價值觀才是通行這個世界的規則;應該知道你所信奉的那個叫作「宗教」的東西在這個世界上還有無數個,而每一個在有很多人信它的同時,還有更多的人不信它。教徒們在和不相信你的宗教的人交流時,如果沒有能力把你們宗教語境下的概念轉換為世俗認可的概念,就應該選擇閉嘴。

為什麼有些教徒經常會有這樣一種錯覺:「明明我是為了他好,他卻認為我在害他?」因為前提就錯了。被你們視為理所當然的宗教設定,對世俗而言就是個tan90°。宗教慣用各種漂亮的辭彙進行自我包裝,在很大程度上催眠了信徒。比如題主的「弘法利生」就很典型,給人以拯救世人為己任的大無畏印象。還有什麼「普度眾生」、「基督愛你」巴拉巴拉。然而你們「弘」的"法"究竟有沒有「利」到"生",判斷的標準不能是你們自己,而應該是世俗。否則這個「利」由於喪失了原義而變得意義全無。

「不信基督下地獄,但地獄不是上帝創造的,這只是一個規律」,「佛祖沒有造地獄,他只是發現了地獄並告訴了你們」,對於類似但不限於以上的這種玩意,我只能去年買了個表。宗教的邏輯都是胡蘿蔔加大棒。在科學不發達的愚昧年代,「地獄」這根大棒具備威懾異教徒的功能。但在如今,它唯一的作用就是約束信徒自身。拿著自己宗教的地獄、魔鬼還有諸如什麼「業力」、「果報」這些東西來套用非信徒的人,你們別說被噴了,被打都是情理之中。這種行為就相當於你不但對著別人掏出了自己的那根【友善度】,還試圖拿它在人家身上蹭一蹭。


《行願品》里說

我常隨順諸眾生,盡於未來一切劫,

恆修普賢廣大行,圓滿無上大菩提。

所有與我同行者,於一切處同集會,

身口意業皆同等,一切行願同修學。

另外,私以為最好還能做到

不好為人師,不表現自己,不居高臨下,尊重他人,恆順眾生,常行四攝,共勉


末學初學佛法,精進的話也就是1年半左右。在學佛過程中觸犯了一些人,包括親人;當然,自以為也幫助了一些人。我覺得佛教徒如果要最大化的與人和睦相處,不生衝突,並且能夠最大化的度化眾生,必須不能走極端。

比如不能一味軟弱,一味逢迎;但也不能一味的強硬,堅持己見,沒有任何條件的強求別人和自己一樣。一切都要採取一種智慧的方式,能伸能屈。戒律是要堅守的,但是不能為了自己守戒而守戒,要注意時刻提醒自己發心為了眾生。時刻起慈悲的心,謹慎但是不怯懦,注意起心動念,身體動作和說話都要時刻有覺知力,不能歸於懶散放逸而失去覺知。

守戒要運用善巧方便,在別人與自己相逼的時候,盡量把情況岔開,不傷害到別人的感情,或造成對佛法的誹謗。在非常危急無法迴轉的時候,要堅守原則不放鬆,該給的巴掌要給,一般情況要盡量寬容忍讓。這樣堅守原則,時時奉行包容、忍讓,多替別人著想,一般相處一段時間以後,都會成為喜聞樂見的佛教徒。只有做到這樣,才有弘揚佛法的可能,否則會引起別人的誹謗和不滿。


學學高票學學我,佛教雖然是門很高深的學問,但它產於生活,從生活著手的佛教才是最真實而平易近人的。我不懂理論,就是個門外漢,但我會吹啊!吹水誰不會?噗呼呼呼呼…過咯過咯過咯…

但佛教外在的豐富藝術形式以及悠久的歷史文化才我我著迷的地方,如果我和人家聊,那當然是說這些咯。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知足少欲,常懷感恩。

隨緣開示,切莫強求。

言少德重,勿與人諍。

其實修四念住就可以了。

甚至單單修無我觀就可以。

無我觀修好了,損己利人的事都願意干,還有不喜歡你的?

祝安!


你「布施」做得好,到處撒錢,有好吃的分給大家,好用的送給人家,常請人吃飯,常送人家禮物,別人有難你自動幫助,人家缺錢你主動送去,不要等人家向你求助,你已經主動送去溫暖和幫助。這樣人家會喜聞樂見。

你「忍辱」做得好,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忍辱負重,苦事搶著干,好事讓別人,隨順他人,不跟別人爭,不跟別人頂,人家會喜聞樂見。

你「不見他人過」做得好,只見他人好處,忽略別人的過錯,這個你長期做好,人家會喜聞樂見。

口常夸人,不說他人過,不發牢騷,不揭人短,不怨他人,常尋己過,常常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找別人的不是,這個「不怨人」一條能做好就已經是不得了的功德了,這樣會喜聞樂見。

這個「不怨人」一條,若能做好妙到極處!妙到極處!妙到極處!!!!!!!他也是佛法中的忍辱功夫。

你常做:成全他人之好,托起愚人低人之事,則會喜聞樂見,功德無量。做這一條不能違背因果規律。

你福報修得好,做個高官大老闆如總統馬雲之類,人家會喜聞樂見。

你智慧修得高什麼都懂,什麼都會,更高一點有了神通有了天眼有了宿命通,能知過去未來,能知上輩子的事,天上地下無所不知,人家會喜聞樂見。

再上去就是你成了高人菩薩佛,人家會喜聞樂見。


謝邀。智者前說法,愚者前止語。

隨順眾生。親賢者遠惡者。


謝邀

先說個跟問題不相關的答案

廢物弟覺得林俊傑的答案就不錯. 這世界上, 幾乎沒有人能做到人見人愛. 就算不學佛, 還是有很多地方可以讓人指指點點. 其實別人說的有些缺點有時候要選擇忽視. 比如人的西裝有時候只能選擇一種顏色穿, 實在沒辦法別人說黑色好看, 就換黑色, 而另外一個人說藍色好看, 就換藍色.

跟問題相關的答案

題主真的想做個讓人喜聞樂見的佛教徒的話, 題主儘量不要跟人講佛法, 也不要參與有關佛法的任何討論.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只要做到這點, 大部份的人幾乎都會認為題主學佛學得很正常. 儘量跟別人聊有關最新科技產品的使用體驗之類, 這樣的話, 大家會覺得題主的交流比較正常. 別人真想了解的話, 就介紹他們書看. 通常願意看題主介紹的書籍的人也是比較願意深入佛教的人. 而願意看書的人也不用題主長篇大論地跟他講有關佛教的事情.


謝邀,佛教徒做不到讓人喜聞樂見,因為這世上人太多,每個人看法不一樣。


多讚歎 多讚歎 多讚歎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莫舍己道,勿擾他心。不去強迫他人,自己心性柔和,自然人見人愛。


為什麼要讓人喜聞樂見?


佛教就是一個讓人憎惡的宗教

作為佛教徒,還想做一個讓人喜聞樂見的佛教徒?

推個光頭穿上僧袍

吃、喝、嫖、賭、抽、奸、淫、擄、掠,無所不做。

世人看的就高興了!

歡迎各種來舉報我

我對佛教不是不友好而是憎惡。


佛教徒,本身就是需要看的開,看不開是不行的。


別讓別人知道你信佛。


釋宣導就是啊


推薦閱讀:

佛教如何看待器官捐獻?
儒學是宗教嗎?為什麼是或者為什麼不是?
家人皈依真佛宗,可以嗎?
玄奘的願景是什麼?
耶穌被審判的時候,他是冤枉的,但為什麼他一句話也不說?這是什麼樣的心理?

TAG:佛教 | 宗教 | 藏傳佛教 | 傳教 | 漢傳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