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瘋狂搞基建,為什麼還是被一些城市追上來了?
濟南全城挖泉城蓋,沒有一條路是王文濤上任後沒修過的,稱的上是基建狂魔,為什麼還是被合肥等城市那麼快追上來了?
天下霸都的城市風貌一向比濟村好。
儘管合肥的經濟基礎不如濟村,但是人家規劃長遠。省政府搬家什麼的,人家50年代就因為一次群眾集體圍觀毛主席事件開始計划了。合肥八車道的主幹道規劃也是50年代形成的……反觀濟村……等會展開。
這是1984年的合肥。11公里相當於濟村二環路的直徑。大家看圖,可以發現,當時合肥是一個小地方。建國後幾十年的發展,合肥這才蓋出舊時代的城池一圈,另外在中心城區的外圍形成了幾個城市組團。
小有小的優勢,就是自然風貌可以深入到城市的中心。合肥沾光在水系發達,城郊有多個水庫,湖光山色自成一景。同時合肥規劃較有遠見,50年代拆除了舊城垣之後就種植樹林,形成了今天的環城公園。大家可以看到,1984年的衛星地圖上,環城公園是合肥最醒目的地標,宛如一條綠色項鏈。
儘管魯徽兩省經濟發展有差距,1980年的時候魯縣城關鎮濟村人口101萬,合肥人口僅57萬,但是合肥當時就形成了園林城市的風貌。在大家都蓋不起大樓的時候,合肥仗著綠化好,感覺比較舒服。類似的優勢也體現在鄭姆斯特丹上。別的沒有,就是林蔭大道多。而且人家鄭姆斯特丹當年的道路有個特色,捨得在路口預留空地。等到一有錢,鄭姆斯特丹的大環島全成了立交橋,哪像濟村,立交橋預留地居然還能挪做他用。
大家都窮的時候,人家有遠見,骨架搭的好,有了錢吃一些營養的,長點肉,人家迅速的就變成了一個漂亮的大城市,濟村就不行了。
我們反觀濟村的落後……
這是1954年制定的濟村中心地帶規劃,大家看看現在實現了幾個?
濟南市市中心規劃的研究_愛學術
這執行力,連原計劃的政府大樓都沒蓋起來啊!這可是濟村地區落實比較積極的建設項目。科學院分院不來濟村,於是那塊地勤勞的濟村人民種了幾十年蘋果。到了八十年代,濟村父母官決定不種蘋果了,把那塊地送來送去。當時濟村窮,送給濟村某大學請他們擴建,他們居然不要。當然,濟村的同志們蓋宿舍是很積極的,要不是濟村鍵盤村委會愛戴的某姜姓領導,這個蘋果園全蓋滿宿舍,濟村就沒有植物園了。
說濟村的一些人是農民都是污辱農民。農民過日子,都要在自家院牆裡搞點小情調,沒說蓋一院子的雞窩、狗窩。 院子中央應該種石榴、柿子,寓意多子多福、生活「合適」,還要有山楂或棗樹。樹下的菜畦,必須是大蔥,蒜苗,韭菜,地瓜,西紅柿茄子辣椒,牆上趴著絲瓜。富裕的農民還要在院牆下種牡丹。換成濟村,就知道蓋樓,卻不知道蓋哪。
下圖是1966年的濟村衛星圖。
當時的濟村是很空曠的。建成區域除了七里河、郭店、洪家樓、白馬山、無影山等幾個小組團,主要集中在歷山路-經十路-緯十二路-堤口路-無影山路-北園路的圍合區域。當時濟村最主要的地標,也是大明湖和護城河。
細看,濟村確實是個村,遍地四合院小平房。此圖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南門一帶有一塊空地,這裡是濟村泉城廣場的原型。嗯,因為濟村執行規劃不力,這塊當時已經清空的地皮到了1999年還要重新拆遷一次。
1966年的濟村東部,西有歷山路CBD,東有文化東路大學城、高新區。雖然建築都小小器器,有的學校只有幾棟樓,但是也有個現代的設計感。當時濟村周邊的空地不少,可惜多年後進入快速發展期的時候不珍惜。
山東一所世界一流大學有一個流傳多年的故事:「當初從老校到新校的土地都是俺們的,全讓這些沒文化的村民佔了!害得俺們現在有丘無山!」其實這是誤會,這中間早就有別的單位了。
洪家樓附近,明明是鄉親們先到的,村子都好幾個了!所以說山東一所世界一流大學有的時候需要多找自身原因……
但是,如果濟村趁著拆遷成本低的時候給山東一所世界一流大學留好地皮,學校今天的發展恐怕又不一樣了。這方面濟村沒有資格笑話極力給中科大創造條件的合肥。另外合肥在50年代就有了全國首批重點大學合工大,濟村當時的全國重點大學不也只有一個山東大學么?合肥的文教基礎並不是只靠中科大。
1966年的泉城路,最醒目的建築是四層高的百貨大樓。周邊……舊改要推行許多年……90年代初,濟村人民愛戴的謝村長打通了濼源大街,路兩邊這樣的風貌比比皆是。謝村長做農村工作多年,建設小城鎮很有心得,迅速的在路兩邊修了一溜兒二層高的商住小樓,官名曰」裙子工程「。謝村長憋屈在濟村,不去指導全國的小城市建設,真是屈才。所以謝村長退休後,他想他應該去做教授,於是他就成了山東大學的甲骨文客座教授。
圖中東西向的寬馬路是經十路。這裡是魯縣縣委一帶。這一帶的市區,是汪偽時候形成的「新市區」,城建特點是小路網、寬馬路,土地被寬闊的道路佔了一半,經濟性較差。於是濟村人民覺得用不了這麼寬的馬路,可以看到圖中上半部的一條道路已經被佔據了。如圖所示,魯縣縣委也率先垂範的把經九路的一段划進了自己的院牆。
於是,今天的同一位置,尺寸放得更大,卻找不到路……
圖中,道路和沖溝圍合的那塊呈三角形的地皮,當初規劃建設公園。今天,這裡唯一的公共設施是歷山劇院,其他都讓各單位積極的蓋了宿舍。假如當初的規劃能實現,對這一帶的面貌提升還是很大的。1966年的和平路僅延伸到建工學院門口,直到1980年才修到和平路新村一帶。濟村當時有得是地,積極修建宿舍的單位就是不願意挪遠一公里,非要修在公園預定用地上。濟村周邊太荒了,人們對未來的發展不自信。同樣的例子也發生在濟村的南部。1966年,從烈士陵園到戰犯管理所(今天的警官醫院),英雄山南路以東的區域全是苗莆。今天,這裡全是毫無特色的多層、高密度建成區。
濟村人民當初對城市發展不自信也是有原因的。1999年大慶獻禮工程順河高架橋,修建過程中濟村政府向全社會機動車輛攤派,造成了計程車行業發生裙體事件。經十路那次遍地陷坑的擴寬,窮逼的村政府向沿線各單位攤派,按照臨街面的長度收費,還要求道路通車後各家收拾好門臉。當時醫科院賣干擾素賺了一筆,闊氣的不僅在臨街的一面修了綠化,還在綠地里修了一堵長城造型矮牆,帶來院牆的空間感。因為濟村太土,鄉親們看不到這麼洋氣的東西,這個綠化景觀居然成為了位於植物園正門繁華地段的一個景點,真的有許多遊客在此拍照留念。濟村領導在順河高架路通車後,躊躇滿志的要建設緯六路高架路。因為沒錢,這個工程中間停工多年,前後施工了五年,期間停工的橋塔還發生了火災事故。
濟村太破,主要是太窮。當時的濟村,產業經濟正應了當地工業區的兩條主幹道:工業「難」路和工業「悲」路。ST濟村成為了當時惹眼的社會現象。城建要錢啊!吳書記到任,把春節放假放到五一、開工先公示下崗名單、欠了十位數的債,負責人還跑路了的重汽集團救活了。然而國棉系統確實沒法辦幫,於是他們的技術外流,市場給了鄒平魏橋,鄒平有了今天的世界規模最大的紡織企業。同期,90年代廣州搞城改,一年拆掉全市五分之一的建築,老百姓紛紛發問「廣州到底還要拆多少房子?「大連因為市長那張臉能要來錢,一躍成為了花園城市。濟村在低成本建設的時候沒有錢,到了建設成本高的今天……還是沒有錢。
濟村落後了這麼多年的欠賬,靠近期的突擊建設是改變不了的。濟村規劃缺少遠見,細節沒有設計,搞出即成事實的建築幾十年沒法拆,改造成本高昂,對濟村的風貌有長期的影響。這個影響恐怕不是王文濤書記一屆能扭轉的,只能祝願王書記工作順利。望濟村早日開通濟村地鐵M1~3號線,早日實現濟村中心均價上四萬的目標,這是濟村近期唯一能跟大城市接軌的地方。
說實話,濟南前幾十年真是被耽誤得不輕。基建是搞了,就是無頭蒼蠅一團糟,各城市根據需要修建地鐵、輕軌,濟南卻是沒動靜。問及原因,就說濟南下頭泉脈多,怕傷了泉脈。
但要問及為啥連輕軌也不造,那就說不出原因來了。濟南地鐵的規劃早就做好了,就是不動手。這和其他規劃一樣,光規劃,實操有沒有不重要,前面有同學貼了五十年代的規劃,也是一樣都沒照著做。
城市沒規劃,衛生也差。說濟南臟、亂、差,某些市民就滿懷深情地寫一篇老濟南風光,證明濟南並不髒亂差。直至開始整頓,城市風貌接著就變好了很多,證明以前根本就是不關心,也不想干,以村委副副主任的眼光發展省會。
初來濟南的人,都會感慨於濟南謎一樣的交通。濟南的城市道路布局可以說是非常感人的。這是從清末民國就有的,建國後阻斷和重構,直接繼承了經緯商埠的衣缽,斜南調北,不拘一格。
本身這是清末民國的商埠,因為清末造好的鐵路線斜著走,濟南老站在這裡,卸貨都在這裡,便於商品交流,所以布局如此。事到如今,這種商業優勢已經沒了。但部分濟南人和一些領導,對經緯路的布局還是很有感情和信心的,他們並不知道經緯路是怎麼來的,也有人認為這是建國以後的特色。
我問過某人,濟南的經十二緯十一什麼的到底是怎麼定的?人家就很自豪地說,就是經緯線的意思,和地球的經緯線剛好垂直。
經緯路的確立,難道不是清末織布局象徵著「前進」和「商業」么?
舊賬沒法算了,就不說了。
濟南發展不動,主要還是前幾任領導的功勞,並不會因地制宜。單說基建,地鐵不修,輕軌也捨不得修,天天補路,天天堵。眼看著城市交通就是天天堵,嚴重影響經濟效益,影響城市發展,於是就修了個BRT——在現有的路上划出一條專線,來讓某種專用公交車自己走,想花小錢辦大事。
老實說,BRT的效果,起初還是不錯的,但比起地鐵和軌道,差得真是太遠了。後來還是個慢,慢到中國隊能進世界盃。尤其是最主要的幾個BRT,經常性等車等半小時以上,和公交已經沒啥區別。等個車都得半小時,堵車再堵個半小時,嚴重影響大家的GDP和生活質量。當然你也可以假裝沒受到影響,說等車也是一種樂趣,堵車可以騰出時間看書,那就活該落伍,活該失去城市活力。
濟南的髒亂差一度十分出名,火車站的尿騷味,以及各大馬路上的爛廣告和違建,灰頭土臉的花壇和放在路邊仨月沒動落滿灰塵的電動車,都是城市最美的風光。外地人來濟南,第一印象非常非常差。
新領導上台,莫名其妙被網民罵了一通,於是大力整頓,環境立即改善。可見以前的領導不是沒能力,就是不想改,難得還有很多人來維護,說「那麼大的城市想整潔,有那麼容易么」,我特么也真是服了。當然也有不少土著不維護的,跟著大家一起罵,同時承認「濟南就是個破村,比縣城都不如」。是的,起碼我縣縣城馬路寬闊筆直,整潔大方,建築乾淨有序。
關於濟南究竟在中國城市排名第幾,在濟南的人都是爭論不休的。有人認為至少是二線,有人認為是二線弱,有人則認為和西安、鄭州、長沙這仨村兒差不多。
這都是自戀。
這樣說吧,除去港澳台,濟南的經濟實力,在中國城市中排名第21,而且是標準的第21名。這個數據是準確的,無論是看GDP排名還是歷年雙十一各城市消費排名(人均),都是第21。頭幾名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接下來是杭州、成都、武漢、蘇州、重慶、南京、寧波、西安、天津、長沙、鄭州……
濟南屬於什麼水平,大家也就心知肚明了。
題目里你不是說合肥么?安徽省大城市合肥排第16,省會南京排第10,本身就都比濟南有富庶感。不是說人家別的城市追趕上來了,是你一直就沒比得過人家。合肥是天下霸都,單論人口就比濟南多,人家是不是小城市,你自己心裡沒點b數么?
你們注意下濟南的高架橋,整個城市都是國內最高的高架橋,高達二十米三十米四十米的比比皆是,佔地面積極大,帶來的問題之一就是拆遷面積大,建築時間長。如北園大街通向北繞城的一公里盤橋圓環,南外的等等。都巨大巨大的。可以理解為每個高架橋都是北京西直門立交的體量。
而其他大城市對高架橋的理解是什麼樣的呢?比如還是北京,除了西直門,其他都是盡量扁平化,十米搞定。這種經驗是全國通用的。
那麼為什麼濟南搞特殊呢?這種高架橋有什麼特殊意義么?
答案是:毫無意義,只不過是為了照顧齊魯交通集團,所以全部高架橋設計都承包給了原山東省交通設計院,而交通設計院一直是搞高速路建設的(著名的濟青北擁堵路是他們的代表作),而他們的高架橋都是按照國家二級公路設計的,根本不是城市立交橋。他們根本沒相關城市高架橋建設經驗,除了濟南這幾個高架,其他任何城市都沒邀請他們設計過。
而且這些橋基本上沒什麼論證過程,都是交通設計院設計,齊魯交通去施工,一個單位壟斷了市區大部分道路的設計和施工。
對了經十、燕山西立交也是他家作品。所以就這麼一批人來規劃這個城市,怎麼能好……
我們不妨看看剛規劃和通車(2017年12月中旬)的新隧道:
修好的一周內,就開始考慮重新規劃和分流了……這種錯誤不好洗啊……
另外前幾天濟南私家車突破200萬輛,達到山東第四名,擁堵升級,然後專家紛紛支招,一時間限行限購話題風口浪尖。
我就想說,專你大爺,以全省排名第四的機動車保有量,勇奪全國擁堵前三名,還要把鍋甩給老百姓買車買的太多了,要不要臉?
北京擁堵前三,那是因為有700萬輛車,你200萬不足人家三分之一,擁堵指數多次超過北京,你說怪老百姓?
那我們老百姓要能改變城市規劃,我就投票把濟南炸了重建。
我愛這大清國啊可別給濟南招黑了,世一大已經被黑的夠可以了。
山東是教育大省沒錯,但只是教育小學、初中、高中。
山東的高校,已經被官僚主義佔據了上風,高等教育階段,也就.....那樣吧。
再說濟南,老濟南人對外面的世界是沒什麼想法的,喜歡偏安一隅。但對來濟的人才又留不住。空氣、環境、交通、房價、工資,不佔什麼優勢,導致人口紅利期沒跟上步伐。
再一點就是...唉,說句濟南人心裡話,官僚主義,影響太可怕了,尤其是山東。
回答沒什麼建樹,隨手答的,看不看無所謂更新:
彷彿看到了慈禧老佛爺向全世界宣戰哈哈哈哈
原答案:
合肥只在轉車的時候待過一個小時,老鄉雞很好吃,蜀山區瑤海區廬陽區名字真好聽,今後有機會想看看大湖名城,別的就不評價了。濟南住過兩天,市內景點比我們鄭州多太多。泉城廣場音樂噴泉是我見過效果最好最歡樂的音樂噴泉,音樂選得有水準,互動性也很強,廣場附近唱歌玩滑板輪滑的本地市民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晚上回去酒店坐了一輛三蹦子,走了好遠的路才收了我十塊錢,過馬路時那個大爺還囑咐我小心看車。雖然是北方城市但泉眼星羅棋布,還有大明湖,宛如江南水鄉一般。趵突泉里的魚恐怕是世界上最幸福的魚,享受著頂級水質還無性命之虞,泉水也的確好喝。千佛山上能夠俯瞰全城,讓平原城市出來的我好生艷羨。
我去了這麼多城市,每一個我都喜歡,所以我總是很開心。希望題主也能多看看好的一面,不管是自己家,還是別人家。哦?「合肥那樣的城市」?合肥哪樣的城市?
論教科文基礎,淝有雙一流大學(原985211)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三所。貴濟呢?只有山東大學半所吧?(說半所已經是很給面子了,實際上山大濟南、威海、青島三個校區,嚴格意義上說濟南只有1/3個985。)
論基礎建設水平和效率,我淝地鐵項目2009年立項,今年已經建成兩條了。貴濟地鐵2007年立項,計劃2021年才能建成。秦朝萬里長城才他媽修了五年,你一條地鐵要修十四年?要知道,同省的青島已經開通地鐵兩年了喔。
論宜居,我淝房價去年全球漲幅世界第一,老百姓已經怨聲載道了,就這,平均房價還比你濟便宜300,要知道,你濟的平均工資比我淝還低200呢。
論城市大小嘛,我淝常住人口786萬,建成市區403km2,隔壁鄭州常住人口956,建成城區437km2,貴濟常住人口713萬,建成市區371km2。嗯,我們都是小城市。
論市容市貌嘛。。我們聽聽濟南自己的市委書記、市長怎麼說。
吾其實挺喜歡濟南這個城市的,文化底蘊深厚、名勝古迹眾多、老百姓古道熱腸、傳統美食眾多。
但是,也沒有題主你這樣的吧?你自己老家發展不好就來腌臢吾們家合肥?你冷泥馬是濟南第一網紅大狸子么?
濟南發展的怎麼樣,你也不用拿合肥、鄭州比,先跟同省的青島比明白再說吧。
————————————————我是信介君,一個合肥話表演藝術家。作為濟南土著不請自答吧。
個人揣測,大概濟南土著,尤其在其漫長的沒有怎麼出省的少年時代(甚至部分人延續到了中老年)都會有這樣一種錯覺:
我大濟南就比青島經濟差,其他的青島算個啥。
我大濟南作為東部大省省會,比不上北上廣深是認栽的,但是除了這幾個一線城市,我大濟南就是第一梯隊咯。
個人很坦誠的說,在大規模浪去外地之前,我也基本是這個態度的,所幸沒題主那麼喘是真的。。
直到後來有時間出去浪了,首先,看到某些外地朋友自黑的三大村長沙武漢西安,西安我是沒去過的,長沙武漢都待過,表示完爆濟南。
再然後,很多地圖炮群眾的慣性開炮省份大荷蘭,帶著一絲隱隱然的優越感去了鄭州,就是今年,趕上鄭州在大修地鐵啥的,雖然感覺有點髒亂差。
但是觀感還是完爆濟南。
最後,也去過題目里提到最多的合肥。合肥呢確實待的很匆忙,一天,但即使一天,我也有種感覺,「這貨遲早干過濟南」。。。。
至於在知乎已經是政治正確的絕望東三省,長春和瀋陽去過,長春待得太短沒感覺,瀋陽,濟南再度被完爆。。。
想起來一些題目里,東三省的人對本地經濟的蜜汁自信,大概很多山東省尤其是濟南人,也是差不多的觀點吧。畢竟祖上都差不多(戲謔臉)
總得來說,對於東部中部省會城市,我還滿懷惡趣味的想去石家莊 南昌 貴陽看看,看看是否能坐實我濟南末流(確切說是倒數前三)省會的地位。真的是惡趣味啊。。我對自黑家鄉沒啥心理負擔hhh
最後,私以為題主應該年齡不大,或者走的地方太少。行萬里路,對於以保守和官僚著稱的山東人而言,我覺得是特別重要的。特別重要。
我記得wwt來濟南的時候拆違建,然後朋友圈和空間裡面一片怨聲載道之聲,說什麼「民生」為大,「人情味」是濟南的根本,沒有燒烤攤自己活不下去云云,然後這兩天濟南好不容易創衛了,又有人說這些(wwt改革的東西)可以省省了
我想這就可以說明一些東西了,得過且過,人云亦云成了這座縣城裡面最大的問題
雖然wwt的拆違建的政策會傷到一些人(我老家的一個大棚都被拆了),但是再不改,我覺得這裡會變得越來越保守,越來越不屑於改變,多少違建都是沒有申報就隨地亂建,這些房子如果不拆掉,以後城市空間是越來越少吧再說了,也沒有不讓你吃燒烤吧?堤口的馬子全羊不過把器具收到屋子裡面去了,吃起來也沒什麼不對啊
入冬以後,濟南的空氣質量我覺得是蠻好的(相比去年),雖然時不時還是輕度污染,但是比去年的七天一個重霾,吹霾全靠北風要好多了
不破不立,希望現在的政策可以一直走下去吧單說基建濟南真比不過鄭州你見過哪個城市二環三環八條主幹道同步開挖,5 6條地鐵線同時開建,5年時間三環內清空城中村的?所以嘛,鄭州天天被人說髒亂差也是有原因的
兄弟戾氣別那麼重嘛...我感覺高贊答案說的也算公正客觀。缺乏發展的長期規劃是重中之重,最近開始的基建和短期內的地鐵啊刨路啊都是治標不治本。這些說的都沒毛病。至於提到鄭州合肥,被人趕上也好,壓根就沒比人強也罷,差距客觀存在,然而這提問提的怎麼也有點地圖炮的意思...
身為濟南人我感覺這個建成了笑話的城市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我濟南的文化底蘊和風土人情。但是僅有這一條就足夠我排著胸脯驕傲地跟人侃半天。恨鐵不成鋼沒毛病,但還是得放清定位啊,濟南從來就不是個多大多強的城市,無論經濟水平還是城市規劃,這個提問令人聽了可能會感覺題主的認識有失偏頗。
你肯定也看到了,濟南人也好外地人也罷,黑過來黑過去都只是黑濟南的交通房價,城市規劃,髒亂差堵,但是提到濟南人還是口碑不錯的。人是根本,只要這片土地還住著勤勞誠懇善良的濟南人,濟南總會有更好的發展。
祝我濟南早日脫村入縣。雖然我很奇怪為什麼這個問題會出現在我的消息里,但是作為禮貌還是應該回復一下的。
只不過題主的問題描述和在其他回答下的評論,讓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感受到了地域之間的差異。禮貌之後還是拒絕回答。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合肥gdp就能超過濟南了,前三季度名義增速高達20%+,這個是板上釘釘的事。
對於提問者的形容的「小城市」,我是絲毫沒有波瀾甚至鳴不平的,因為從歷史和印象中,合肥確實一直是小城市。從建國後5萬人口的縣城,到去年首次邁入全國省會十強,合肥的騰飛,代表著大部分皖中地區人民辛勤勞動的成果。這塊土地,長期沒有國家投入,被死死地定位成「農業大省」,靠近東部被作為人口提款機,位於中部卻沒有政策扶持,甚至在21世紀前連像樣的鐵路幹線都沒有。
這就是你口中的「小城市」的過去,它與濟南這樣的副省級、天之驕子所獲得的資源相比,真的可憐。但也就是你口中這樣破敗不堪的「小城市」,成為了長三角副中心、國家惟三的綜合科學中心,接下來做的就是徹底趕超「大城市」濟南。身為小城市的市民,我們非常驕傲。
另外對評論裡面說合肥吸血的觀點很奇怪,事實上正是因為合肥不吸血,建國幾十年來安徽才如此積貧積弱。南京對安徽的虹吸效應太明顯,要是換成省會蕪湖,早就被南京同城一體化了。
合肥近十年的經濟增長(事實上蕪湖發展也非常迅速),直接穩固了皖中和皖北地區的資源和發展,以合肥為支點,交通輻射全省,安徽才有充足的基礎建設承接東部產業,並且間接抵制了南京西擴的資源掠奪。
說合肥吸血的地區,實際上大部分安徽地區的風俗習慣是往南京買房置業,帶走了大量的人口(尤其高素質人才)、資金,所以真正吸血安徽的是南京。當然,從本質上說,某些人這樣詆毀省會也並非出於公義,僅僅是覺得自己「祖上也在皇城根周邊待過」、「我家差點也落在省會」的那種心態,恨不得坐在家裡就能發財,政府把財政撥款打到你家賬戶上。這種私心,就別拿出來說了,到哪都要努力,沒餡餅的。濟南土著,現在在國外上學。說實話,濟南的基建感覺就是無限在挖路和修路中無限循環,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大工程。我印象的濟南這自我懂事開始的15年內,我在千佛山上的看到的景象,這幾年基本是除了多了個泉城之根沒有什麼太大變化。地鐵到20年才能建好,好吧 你可以說是地下泉水,施工難度大,我們理解。那地上輕軌呢?之前看有人說是因為立交橋的原因。 這就扯到一個問題,濟南之前的政府在解決交通擁堵方法上,選擇的是讓道路更寬,更多。而不是選擇減少開車的人的數量,隨著人口的增加,開車的人越來越多,但是面積就這麼大,道路總有一天建設不了,難道要讓立交橋把我們的天空徹底遮擋?濟南的擁堵估計還要持續很長時間。 而且更重要的是,城市整體沒有活力,每個人都只是偏安一隅,沒有什麼想要奮鬥的慾望。大學只有山大,城市基建落後,霧霾嚴重,沒有奮鬥精神又導致難以留住人才,造成了一個非常惡性的循環。以前小時候一直在濟南,感覺濟南就是大城市,但是長大了去了很多其他的城市看看,無論是經濟體量等於濟南的還是經濟體量大於濟南的,說實話,濟南真的是很落後,市區內依舊存在的大量的老城區沒有拆遷,年年說要拆結果現在呢?真正的CBD的建設也遠遠落後於其他城市,遙牆機場的交通和規模更是讓人嚴重吐槽。這個城市完全沒有一個大城市的樣子,換個話說,如果你不說這是濟南把人領過來,沒有人會覺得這是一個經濟大省的省會級城市。這是一個基本留不住人的城市,沒有活力。 我是一個濟南人,我希望濟南發展的更好,但是按照現在情況看,我以後就算回國也許也不會到濟南發展,也許如同很多很多人所言,濟南人樸素,沒錯,一句老師兒就能讓我回想起這個養我的家鄉。但是,濟南的思維真的需要改變了。題主的話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優越感啊。
大家就順著題主騙騙他不就好了么。
為什麼濟南發展欠缺,為什麼合肥基建的還行,有很多答主好好回答了。我沒本事說的更好也不去說了。我只想問「為什麼還被合肥那樣的城市那麼快追上來了」。合肥怎麼了?整天被黑陪省會就算了,tg行政如此劃分怪肥城嘍?省內說合肥吸血也罷了,窮省發展不均勻吸血也吸不到你大山東吧?過分不啊?實誠漢子?
部分圖片來自其他回答者
上面這位回答者被開除城籍了。。。。
胖城 胖都 肥都 肥城 霸都 今天之前還確實不知道有一個肥城了。
我不喊合肥叫霸都,合肥還不配。最後,散了吧。這提問者要麼熱血無知小學生,要麼惡意引戰,要麼頭腦殼有包。多說無益。自己愛自己家鄉就行了。我不說別的,畢竟不是正宗濟南人,只談作為一個外來人的感受。我踏進濟南的第一天起,濟南就在修路,當時是經四路大修,後來經六路也在修,再後來緯十二馬路也在大修........我在的這一年,天天看見有修路,然後,我老師說,他在濟南生活了11年,濟南365天都在修路。他每次都說是政績工程,來一個領導就一定會留下點什麼,例如馬路,修的慢,油水多,一條馬路扒了修修了扒。我當時比較單純,並不信。當時只覺得濟南的路不經操,而且修路速度慢,後來我回了廣州,深刻理解了老師的話。廣州修路,一條4車道大馬路(雙向8車道,這裡只說單向的一邊)兩個月就能修的差不多,夜裡施工速度超級快,肉眼看得見的快,一夜功夫,第二天就能讓人「哇,修這麼多了」地讚歎出來,地鐵蓋的也快,說好的地鐵口沒幾個月就能蓋好出現在眼前。所以,基於老百姓的想法,大概是因為濟南修路是一場政績工程和揩油的手段吧……
要是王文濤早來幾年,濟南絕對比現在好的多。錯過了發展的黃金時期,現在是在補歷史的欠賬。老王來了以後搞得高架,地鐵,輕軌包括拆違拆臨,都是為了濟南未來發展打基礎,挖掘出濟南城擴大的潛力。但是,濟南的房價起的太快了。沒有土地出讓的錢,就沒有大規模基建的錢。
前幾任不作為留下的坑,能填平就不錯了。還想怎樣?濟南市規劃局和住建局的歷任局長應該打板子,市長書記又不是面面俱到,城建項目那麼多,一年弄一點也強過不搞白白耽誤這麼多年
濟南也就得虧還挨著京滬線,不然就山東的官本位思想,遲早完蛋。
實話說,濟南但凡能有6成的用人單位不看關係只看實力,濟南也不至於現在這個B樣。多少單位、公司整天正事沒幾個,形式主義寫文章都是一流好手,正兒八經幹活的時候這個不行那個不行。
活乾的好不好不重要,你的態度呢…
就這態度還主要是餐桌敬酒、倒水敬茶的態度,態度NMLGB…謝邀。
根據題主的描述,說明濟南市區的道路總量少、範圍小,雖然近代城市建設歷史起步較早,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幾乎沒有城建方面優秀的決策者和執行者,缺乏對現代化城市的規劃眼光。根據題目描述中體現的抱殘守缺,食古不化,進行經濟地域歧視,或許能從另一個角度印證上述論點。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窮全湖北之物力,成大武漢之威名,建議湖北省改名武漢省?有什麼證據嗎?
※日本有哪些風景宜人的海濱小鎮或者漁村?
※你會選擇在城市中的小公寓,還是選擇郊區的大房子?
※一個人居住在一座陌生的城市是一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