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IT是不是改變階層的唯一方式?

或者說,最好方式?

畢業於華南某985高校,學校高分科目是建築機械土木這類傳統工科,本科畢業兩年,大部分同學月薪都沒過萬.....過萬應該都前30%了。

前幾天看看西二旗那個問題,頓生感嘆,我們這些專業做到頂級可能也就一年20萬,買房、階層躍升什麼的都遙遙無望....

可恥的匿了,哎

補充:很多人都是說階層難躍升,可是身邊也確實很多農村或者小縣城出來的,通過努力,在北上廣深買車買房,我認為就已經從低階層躍入高階層了。其實自己行業的早10年入行的前輩也很多都可以做到,但是現在經濟發展狀況,傳統行業相比IT真的難太多了。


現在35+被裁員的硬體工程師、cpp工程師一大把,如果你問it工程師怎麼改變階層,十有八九回答:

去搞金融。

或:

呵呵。

當然問搞金融的一般會直接答:

呵呵。

如果你問做生意創業的能不能改變階層,和你在知乎上看到的n多90後創業成功水文不同,大多數會答:

去做官。

然後真的公務員一般都會答:

去做生意。

結果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做嘛。

以上是我一點小小的人生經驗。

然而,真正靠譜的答案是:

去投胎。


不是。

即使是知乎上一大群看上去月入似乎很高的碼農(搞IT),本質上也依然是打工仔,不存在什麼階層的飛躍。月入2k,一旦被炒魷魚當場就斷水斷糧GG;月入2w,一旦被炒魷魚依舊當場就斷水斷糧GG。

月入過萬也就看起來稍微體面一點而已,抗風險能力依舊糟糕,患個大病可能就把存款清零。經濟好機會多的時候好歹能維持一些優越感和光鮮的外表,一旦經濟下行甚至出現危機就要被打回原形。互聯網的發展的確帶來了巨大的紅利,很多資本和人才都投入到這個行業或相關行業中去了。甚至在一段時間內,人人都要是產品經理,人人都能玩轉前端開發。然而,花無百日紅哦。

買房、階級躍升什麼的都遙遙無望....

題主你說得對,事實上很多搞IT的人也是這麼想的,例如我。

————————你們都說我黑前端,卻基本沒人說我黑產品經理————————

嗯……你們的套路很深啊……


出現了個中二貨。

零幾年的時候,架基站的工程師進了高校讀博當教授,趁著通信工程熱火朝天,賺的盆滿缽滿;

零八年的時候,四萬億一聲令下,設計院的人北上廣三年買房不是夢,成千上萬的土木專業擴招,結果16年畢業以後想三年買房,請去非洲;

10年的時候,銀行業簡直就是通往頂層的不二法門,結果馬雲爸爸來了,四大銀行裁員無數;

12年互聯網的大門開始打開,今天火的一塌糊塗;

同樣的,機械,船舶,電氣,化工,製藥,房地產……從火到崩,也就這幾年的事。

朝菌不知晦朔,沒有什麼是不火的,也沒有什麼是不會崩的;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我等一介屁民,都是資本運作這盤棋上的棋子——

上的一點木屑——

上的細菌,

妄想通過行業改變階級,就像被人用那幾天沒洗的手,捏過來,捏過去,

從黑的捏到白的,

從乾淨的捏到髒的,

從棋盤上扔到棋盒子里,

是什麼幻覺讓大家覺得,換個棋子就能改變自己的階層?

當然換個棋子可以改變個人的命運也說不準,畢竟有的棋子是用來送自己走的,有的棋子是用來送別人走的,不過歸根結底都是要進棋盒的裡面的。


改變階層最重要的是趕上時代大發展的趨勢,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機遇」。

舉個例子,1978 ~ 2007,是中國房地產改革的黃金 30 年(1978 ~ 1988 為探索階段,1988 ~ 1998 為推廣和深化階段,1998 停止福利分房,全面開啟住房商品化時代),萬科、金地、SOHO中國、保利地產,都是在這個階段順著國家發展趨勢跑馬圈地做起來的,他們的早期員工,很多都已功成名就。與此相關的,很多房產中介從業者,也跟著趨勢,獲得了豐厚的回報。而現在,如果你再進入房地產企業,從頭做起,很難再有大的發展——因為房地產飛躍式大發展的時期已經過去。

當你進入正確的河道,哪怕你毫不用力,湍急的水流也會推著你飛速前進

這就是趨勢的力量。

那麼,現在的趨勢是什麼?IT 是一個非常大的趨勢。看這張圖:

上圖,是美國 200 年來行業增速變遷圖,描述了從1820年的蒸汽輪船到1995年的互聯網在內的,幾大行業的變化趨勢。國內的行業發展趨勢與美國類似,但稍稍滯後幾年。每一個行業的增速,均經歷了增長、見頂、緩慢下降的階段。

中國互聯網的加速發展,大概從1997年開始,最早是 PC 互聯網,後來移動互聯網,現在互聯網+,再接下來物聯網、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人工智慧,一路蓬勃發展,雖有小波折,大趨勢從未變過,未來一面泛化、一面深化,十年八年,趨勢向好!

但這並不是說,IT是唯一的趨勢!


我們看看國家的十三五規劃(2016 ~ 2020),就會知道,有 5 大產業方向是國家規劃的趨勢!

注意到了嗎,國家的規劃是加快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經濟社會發展新引擎

那麼,新興產業包括哪些呢?一共 5 個大方向,這 5 大方向,產值規模都會在 10萬億元以上。

第 1 個,是「信息技術產業和網路經濟」。

第 2 個,是「高端裝備與新材料產業」。

第3個,是「生物產業」。

第 4 個,是「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

第 5 個,是「數字創意產業」。


回頭來看題主的補充說明:

很多人都是說階層難躍升,可是身邊也確實很多農村或者小縣城出來的,通過努力,在北上廣深買車買房,我認為就已經從低階層躍入高階層了。

這樣的階層躍遷,在正確的趨勢里,有很大概率實現:只要你待在這個趨勢里,稍加努力,不掉隊,就能實現。你需要的,只是一點點耐心,隨著國家規劃的 5 大產業方向一起等風來。這 5 大方向是:

  1. 信息技術和網路經濟
  2. 新能源和節能環保
  3. 數字創意
  4. 生物
  5. 高端設備製造和新材料


多看看業內碼農猝死的新聞,都是有代價的。


當然不是。

不過既然題主提到了西二旗,這讓我想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所以不如多說幾句。

這個問題就是所謂的IT中產到底屬於什麼階層。

記得不就以前我看到過一個關於澳洲社會階層的討論,其中有個澳洲人對所謂發達國家橄欖形社會的說法相當不以為然。在他的觀點裡,一個人要是能稱的上中產(middle class),起碼得有點不用工作也能養活自己的途徑才行,比如幾套不用還貸的出租物業或者家庭信託基金什麼的。在此基礎之上,如果再出身於名門望族,有個當地人一眼就能分辨出來的姓,就算是上流階層(upper class)了。除此以外的,主要是靠工資過活,一失業就要斷糧甚至被銀行收房子的,不管是年入四萬澳幣的超市收銀員,還是六位數薪水的中層經理工程師,統統都是徹頭徹尾的無產working class。按照這一個標準,澳洲真正稱得上中上層階級的人其實屈指可數,但從不缺的是自以為高人一等的裝逼犯(snob)。

然後這老兄頗有點陰謀論地認為,現代流行的中產階級的說法,其實是美國佬為了推銷消費主義生造出來的。在六七十年代美國的語境里,干手藝活的,公司文員,福特生產線的裝配工,統統都被歸類為中產階級,和之前他們所處的working class相對。既然提升了一個階級,那就自然需要一個配的上自己階層的享受和消費。這本身是一種洗腦宣傳,而這種宣傳的結果就是我們都熟悉的美國式寅吃卯糧的消費習慣,這種習慣也傳染到了澳洲,以及泡沫經濟年代的日本,相比之下同樣富裕的歐洲人,花起錢來就遠遠沒有這麼豪放。

幾十年以後,經濟全球化的車輪滾滾碾過,資本家把製造業工作都轉移到了第三世界,鐵鏽帶的體面產線工作多數都成了過眼雲煙,任工會再牛逼也無濟於事,留下一堆怨氣衝天的黑叔叔白叔叔給川總當了票倉。然而哪怕是在宇宙中心的矽谷,08年經濟危機時候也有很多被收了房子住在天橋下面的美國人,依稀還記得新聞里有個華人工程師被炒魷魚以後走投無路轉頭就提著傢伙回去把自己的經理給崩了(你看要是挺到今天哪怕當初住的只是個小黑屋現在說不定都身家幾個M了),如此種種,我覺得那個澳洲人說法還是挺有道理的。

我剛畢業的那時候,.com泡沫已經爆了好幾年,互聯網大潮還沒有開始,很多人還管QQ叫OICQ,淘寶還在靠流氓插件彈網頁做推廣,除非能擠進那幾家跨國大公司,程序員還只是個在外包公司打狗皮膏藥的屌絲職業。那個時候光鮮的,是外企里用洋名互稱經手百萬千萬買辦生意的商務精英,白領階層這個說法是非常有市場的(記得連微軟都上了這條賊船,MSN一打開就是彈個白領門戶,一再坐實了M記天生做不了社交,再早一點的還有所謂的「明黃一代」),一提CBD,辦公樓,就是各種高大上,就是標籤化的健身,美容,環遊世界,買名牌,開好車,後來的杜拉拉升職記就是網路白領文化的產物。現在仔細想一想,什麼中產階級,XX一代,扯了一堆有的沒的,條條大路最終還不是指向買買買,這和美國佬早年搞的宣傳根本是一脈相承啊。

所以其實西二旗的那幾個段子,很大程度上就是通過自嘲對這種高大上的消費主義營銷進行的一種解構而已。不管混上了幾個P,年薪上了幾十萬,那都只是站上風口一時好命罷了,除了少數翻身成為資本家的幸運兒,多數人本質上還是單純的打工仔,和月薪五千的人並沒有什麼本質階級差異。IT業的程序員,理科生居多,高中語文課可能沒有好好念,但莫泊桑的《項鏈》還是記得的。所以提醒自己千萬別失了時,多賺了幾個錢,就嫌優衣庫寒酸,覺得騎單車掉身價。如果強行通過炫耀消費來彰顯自己高人一等,那不光著了資本家的道給騙去了血汗錢,也是會被同行笑話豬鼻子插蔥的。不知題主從何處看出了做IT可以改變階層這一說來。


可以改變階層,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別把階層神話了。階層躍遷是可能的,看你怎麼定義。

如果階層按照保羅福賽爾在《格調》一書中的九階定義的話。那麼:

所有國人嚮往的悠閑的美好的生活,其實都只屬於「上三層」:中上層,上層,頂層。有大量工資之外的收入,能夠把消費奢侈品當做日常,這都是上三層的特徵。

而所有你看得見的苦逼生活,大多集中在「中四層」:下層貧民,中層貧民,上層貧民,中產階級。

當然,其實還有底層的兩個階級,這是大多數知乎眾看不到的更苦逼的階級,此處不討論。

中產階級作為中四層中的天花板,仍然是個苦逼的階級,一部分人一輩子都想躍遷到中上層,但現實是基本不可能。中產階級還經常會焦慮,努力避免掉落回貧民階級。很多消費陷阱等待這中產階級,給他們造成自己進行了這樣的消費就躋身中上層的錯覺,然而錯覺就只能是錯覺而已。

搞IT大約可以讓你達到上層貧民以及中產階級水平。但想達到中上層,光靠打工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處於下層貧民或者中層貧民階層,靠打工躍遷到中產階級當然可以,不過也就止於中產階級(或者準確的說叫中慘階級)而已了。就是這樣。

其實很多人錯誤理解中產了,把很多中上層才能具有的特徵安到中產身上,然後說中國沒有中產,這當然是不合適的。

實際上在中國,有一份高薪的體面的工作,那就是妥妥的中產。只不過這離中上層還有很大距離。

結論:通過打工在「中四層」之間躍遷是完全可能的,只不過不可能到「上三層」。

如果真想從中四層往上三層穿越,最有效率的途徑可能如高票所說:去投胎。


搞IT根本就不是改變自己階層的方式,如果覺得工資高一點就屬於另一階層,那也太小看階層的壁壘了。

可笑的是,干IT這行的不少人還誤以為工種決定階層。

問:「你說我是做前端更有前途還是做後端更有前途還是做演算法更有前途?」

答:「都是打工,想那麼多幹嗎?」

了解更多行業觀點請關注@程墨Morgan


我想不少家境殷實的答主考慮的情況是不是有點單薄了。

各位答主感慨自己沒有從家境殷實變成巨富,只是一個月多領點錢而已,這樣不算階層改變,這一點我很認同。

但如果一個祖國十八線老少邊窮家裡學費要發愁的窮娃,能夠讀完大學以後幾年的時間裡憑自己在北上深買房買車,順便給家裡再添個改善房,以後送自己孩子去個正兒八經的私立或者還過得去的學區,我個人認為階層升不升不著急論斷,但還是很值得追求的。

目前我能看到這種逆襲的行業基本多數出自IT,還有小部分金融,傳說中還有娛樂圈,其他真是只聞不見。


發財的辦法,《刑罰》上都有。

改變階層的方法,《憲法》上都有。


首先,大部分人應該先想兩個問題:什麼叫階層?為什麼要改變階層?

我估計很少有人能答得上來

階層這個名詞本來就是人為想出來,但又沒有統一標準的,本身只是對比作用,而沒有絕對說法。階層,對每個人的標準是不一樣的,有些人把財富看成階層的標準,但難道當前的錢以外的社會地位不是嗎?權力不是嗎?難道智慧和見識不是嗎?階層怎麼分?就從財富來說,是以個人財富100萬分一檔,還是1個億分一檔?怎麼樣的差距算兩個階層?沒人能回答對吧。改變階層又是為什麼?改變了你就幸福了,就爽了?生命本來就是苦的,如果你想通過yy中的改變階層,就能獲得持久的幸福和喜悅,那還是省省吧,不可能。富人有富人的苦,高官有高官的苦,大家都苦,馬雲說月入3萬最幸福,是有道理的。改變有什麼意義?改變的意義只是讓你體驗更加豐富一點而已。有些人一輩子只能體驗同一個狀態,比如農民或工人。另外有些人從農村一路奮鬥到了納斯達克,兒時體驗農民,後來體驗出去讀書,出國,創業,上市等等,豐富了很多。然而,差別也就是豐富程度而已,沒有本質意義的差別。還是那句話,人生皆苦

然後,還是來談一下題目本身,搞IT是不是改變階層的唯一方式

前面已經說了,絕對意義上的」改變階層「根本不存在,因為階層這個定義本身就不是真實的。真實的是什麼?真實的是個體心靈的狀態。也就是說,你做了一個動作,做了一個事情後,感覺爽,那你就去做吧,這個事情本身就是突破「階層」了,這個階層,指的就是你過去的狀態。從這個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有機會改變,去每個行業都有機會改變。看到評論里說,年薪百萬的程序員還是民工,根本沒有改變階層,我不同意這個說法。從財富和物質的角度看的話,改變不改變,你不能和別人比,別人是高官是富豪,和你有什麼關係?改變不改變,是要和自己比的。如果這個程序員本來是農村苦出身,家庭年收入5萬,現在在大公司上班,年薪100萬,物質上好了太多了,怎麼就不能算改變階層?當然改變了。但是反過來,如果這個程序員本來就是北京土著,家裡5套房,父母年入200萬,那麼他現在收入100萬,當然沒改變階層。從這個角度講,中國大量的落後地區的窮人,都要改變;富人們也要改變;大家都要改變,所以IT當然不是改變的唯一方式。對原本月入1000塊的山區農民來說,出去打工,月入5000,就是改變了;對於草根小商人來說,之前只有錢被人看不起,現在混到了政協代表,讀了在職博士,可以和官員們吃吃喝喝,也就是改變了。每個人改變的方式都是不一樣


掌握新技術的確是帶來階層提升的重要因素。

信息技術是一個可以普遍應用的基礎技術。在過去的三十年隨著個人電腦、互聯網和移動網的普及,信息技術革了許多產業的命,為掌握這項技術的人帶來了突破社會階層的機會。

個人看法:雖然我不喜歡那些深度吹,但我真的認為下一個同類型的技術是基於深度神經網路的人工智慧。


敲黑板

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以及毛選已經把問題講的很清楚了

我們都是打工的 想要擺脫打工命運 除了xxxx還有xxxx

(?⊿?)?


改變生產關係是唯一的終極解決方案。


我很好奇的是:究竟是哪位挨踢狗的經歷,讓樓主產生了這個錯覺?

事實上,階層改變,收入只是一個參考指標而已,甚至還不是最主要的參考指標。例如說什麼動用資源的能力,可投資資產,投資性收入等等指標,用於評價階層,顯然是更重要的。。


其實程序員數量和業務數量不是線性關係,所以理論上不論行業再怎麼蓬勃發展,所需頂級程序員數量的增長不會太快。

所以珍惜現在吧,一群資本家和傳統的管理者硬生生把這個關係變成線性的,有多少業務就有多少程序員,然後從他們的宮殿里撈出一點點小錢,給你弄個"高薪"。

資本有多可怕,你去看滴滴等早期補貼大戰就知道了,出租司機那時候有多爽?再看看現在吧……

一旦瘋狂的資本找到了優化生產結構的方式,必然會搞血腥的清洗,現在一些所謂的"高薪"工作,可能馬上失業,目前來看,AI很可能就是個契機,雖然還不成熟,但你看資本是不是聞風而動了?


不是。

改變階層的方式是中獎。

在中國,一個相對重現能力比較高的上升渠道體現為:

投胎的時候點了「智商」天賦點。

選擇在70後出生。

選擇不要窮得讀不起書的家庭。

考上大學。

來上海。

努力工作。

升職。

買房。

再升職。

再買房。

以上是當今社會可重現度最高的階級上升的渠道了,幾乎沒有之一。

相較於現在的各種階層突破方式,屬於我上我也行,誰上誰都行的猴子難度。

然鵝,哪怕是重現度可以說是最高的方式,簡單到了這種地步的上升渠道,

整個過程當中的每一步,除了買房,依舊靠中獎……

甚至講嚴格一點,買房都靠中獎,畢竟我還見過買房子買虧的……

所以,中獎才是改變階層的唯一方式。

注意:是中獎,不是去抽獎。

不過做人嘛,對有些野心大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人來說,

搏一搏,單車變摩托嘛。

你們不去搏,剩下的人吃誰的屍體去呢?

===============

順便我覺得聽不明白的是,

為什麼評論里的兄弟覺得光買房就可以改變階層了……

買房是買房,

買很多房是買很多房,

這裡面差了十萬八千里啊……


看完這麼多回答真是令我感慨,搞IT至少還有機會在這種問題下面裝逼吹水,說些類似於「別看搞IT的月入五萬仍然是打工仔」「IT是夕陽產業阿里騰訊全都藥丸」的話,真是讓我們深夜產業月入五千的生物狗羨慕不已。

回到問題上來,當然不是,除了搞IT和金融之外能夠改變階層的方式還有販毒和搶銀行。


都是被知乎上搞it培訓班的人忽悠得懷疑人生了。


這個思維方式其實一半一半吧。IT是改變階層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

很久很久以前,學生們都有句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其實這和古老的中國智慧是相似的,基本上,你學一門手藝,靠手藝吃飯,餓不死。

這個手藝包括但不限於:裁縫,唱戲,會計,教師,司機,廚師,汽車修理,醫生,護士等各類需要專業技術的工種。肯定餓不死,但一輩子也就這麼回事了吧,發不了大財。可以理解為中產階級職業。

IT也算眾多手藝里的一類吧。

幸運的是呢,IT很特殊,IT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工程技術,沒有之一,深刻改變了整個人類社會的一切一切。搞不好若干年後,人類歷史就只分為2個時代:前信息時代,和信息時代。

IT這門手藝,有迅速規模化的可能性。所以有一批幸運兒, 不管是個人的奮鬥還是歷史的行程,趕上了某個風口,就成了,迅速從一個中產階級就成了超級富豪。

以前有沒有從裁縫、司機這些職業走上人生巔峰的呢?有的,很多的。比如我就見過汽車修理工後來自己干汽修,搞了三五間店鋪;一個專做羽絨服的裁縫,後來自己開了幾個門店,並且有一個簡易的羽絨品廠。

猶太人搞金融,也多是家族企業,歷經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建設一個有名的家族,比如高盛,前幾十年都是家族企業,最多引入一些外部合伙人。

再比如布希家族,他們家出了那麼多州長總統的,也是整個家族在德州經營了200年,才打下了現在的家底。

只是這些傳統行業呢,在你短短的一生中,最多是搞了幾個店鋪,開了連鎖,也就那樣了吧,一沒有風險投資催熟,二沒有迅速壟斷化的內在特徵。所以多數人的故事並不輝煌。但本質上來說,他們也是在某個技術領域積累了足夠的東西,然後走上了自己的人生巔峰。

IT只是這個行業的特殊性,可以迅速規模化、壟斷化、全球化,比其他傳統行業發展起來迅速的多,賺錢的速度也快很多,所以讓你以為這是改變階層的唯一方法。其實還有很多其他方法。

只不過很多人太浮躁,恨不得立刻馬上就去納斯達克敲鐘,當然看不上其他傳統行業了。


推薦閱讀:

有哪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歷史概念是時間錯亂的(anachronistic)?
如果第三次工業革命是因為人工智慧技術,程序員是否能夠在這次革命中實現階級跨越?
如何分析2017年中國社會的各階層?
在古代三國,山賊和貧民是否有機會能夠一躍而起,稱王稱帝?
中國的中產階級有多少人?

TAG:互聯網 | 程序員 | 社會階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