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一個南傳佛教弟子和一個大乘佛教弟子結婚,他們的日子該怎麼過?
他們都是堅定的信仰者,就是那種誰也說服不了誰的。撇開信仰,他們很相愛,他們還結婚了,他們的日子怎麼過?
由 @張亮 和 @孫嘉鴻 想到的假設。@程昱森 @何足道哉 @狗進炮 @xingming @wwbld @大聖歡喜天 @袁應元 @alphago @臨崖尋風 @洒家有話說 @Roreuqnoc @駑駘 @齊天大聖
如果他們不是因為派系差異導致的鬥嘴方便以及設置矛盾而結婚,那麼派系差異就不該成為婚後的主要矛盾……
結婚的意義難道不該是為了在一起么?
既然派系不同都能讓他們走到結婚這一步。那麼接下來也不該成為壁壘和障礙……
如果是張亮和孫嘉鴻,那是不可能滴
不過如果你是真的想知道,我推測一下
我之前女朋友一個天主教 一個藏傳,現在她還信薛之謙呢。不聊唄。
沒什麼大不了,她就是票友,根本不是知乎上這種。聽到我說大乘非佛說,根本不會生氣請劉俊上師指導雙修
如果是真修行者,既然能結婚,應該和一般人沒什麼區別。
如果是真修行者,在不斷精進以後應該也不會出現互相說服對方的情況。
小乘佛教中三十七道品,八正道,四聖諦,萬法緣起,本自無我,常住定境,不作它想,以涅槃為目的,阿羅漢為目標的修行,不存在說服對方的起心。
大乘佛教中非想非非想,無定無不定的究竟定的不二智慧,不會存在分別心,世間一切皆佛法又世間一切非佛法。這樣也不存在說服對方的起心。
真修行者,各修各行,互不干涉。偶爾探討應該會有,由此引發嗔心,機會不大,隨著不斷精進,越少可能。
知乎中的南傳和大乘則不同。
知乎南傳口中三十七道品,八正道,四聖諦,口上說的倒背如流,實際修為和眾生一樣,欲定未定,欲舍未舍,口中無我,處處我存。因有我存,故有正邪、善惡之辯。
知乎大乘口中慈悲,六波羅蜜,萬法緣起,各種經書複製如流。實際心中一向散亂。口中空說無一法可得,心中卻執生死法。如此大乘雖相大乘,實為外道法。
如此知乎小乘和大乘,日日相對,能不吵個翻天覆地么?
無聊。這時候不該說愛情嗎?你們所謂的南傳、北傳不過是愛好者級別,還刷出優越感了?笑話……
結婚還好,大不了不談相關話題。千萬不能有孩子。不然喜歡普度眾生那位,可能會讓自己的「善知識」師父給孩子取一個類似「靜蓮」「龍信」(龍樹菩薩和源信大師)的名字。孩子從小學「國學」,差點被送去讀經班,孩子應該「學佛開智慧」,孩子想吃個零食被要求讀完課誦才行……此處只想用省略號。孩子的信仰自由,那是不可能的……
這麼信佛結婚幹什麼,出家吧。
如果他們都處於向五戒十善努力奮鬥的層次,就談不上什麼分歧。
可以嘗試雙修,雙修的時候南傳弟子重點體驗身念處,體驗受引發的種種快樂,而不隨之,用舍念的方式平靜對待大乘菩薩弟子,重點我們一切皆空的態度來對待這樣就找到了結合點
請 @齊天大聖 指導擇滅之初。讓 @No.Zh 給他們禁言。給他們的孩子起名「非佛說、不究竟」,簡稱「說竟」
南傳和北傳不矛盾啊,覺得矛盾的修行者,多半是陷入理論的陷阱了,而佛法恰恰是最不應該從思維上去把握的,應該靠實證靠心去把握。
沒必要糾結走菩薩道還是走解脫道,每一位得道的大德,無論是北傳還是南傳都是既自己得解脫又普渡眾生的。入手處還是要有個偏重,兩條路都走走看,自然會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適合自己就是好的。
個人對佛法不是太懂,稍微嘗試以後覺得,南傳勝在克服自身問題,北傳勝在融入社會,都很重要,對自身和他人的幸福都很有幫助。目前個人主要修南傳,喜歡南傳的禪法,但還是關注龍泉寺的微信號。哪天自身問題解決了,希望能幫助到別人。
如果有南傳和北傳的道友能走到一起,那再好沒有了,正好互補各自優勢。討厭爭論,躲起來回答。
----------------
評論中小獅子說,兩個承認的佛陀都不是同一個人。回復:小獅子說南傳和北傳描述的佛陀是不一致的,他的意思可能是言行不一致,更可能是思想上有差別。OK,假設一下,哪天小獅子成為了知乎大V,有兩個作家想幫小獅子著書立傳,大家覺得兩個人傳記中描述的小獅子會完全一致嗎?大概率可能是有些許差別的吧。每個人都會依據自己的概念去描述定義自己看到的人和物。佛陀也一樣,孔子也一樣,耶穌基督也一樣,小獅子還是一樣,所有人本來的面目我們都是無法認清的,我們認識一個人,是出於自身理解的解讀。正是因為這一點就更加需要我們去從不同的側面了解這個人,以期達到更真實得了解這個人的目的。我們需要上座部佛法,也需要大乘的佛法,綜合起來,越多越好,才是完整的佛法。南傳佛教,很具體很注重實踐,非常個人化,佛法是心法,當然是面對個體的,南傳很接近佛陀本意,認同,我也修南傳的。
但是,但是,大乘有錯嗎,為什麼要普度眾生,為什麼要慈悲,目的什麼?營造環境!
難道一個周邊都是向善的環境不能促進我們修行嗎,大乘,為人也是為己。現代人很多的個人問題,我覺得上座部更適合當下,但不代表大乘就過時了,個人修好了,還是要回到社會,營造環境的,誰都不能保證當世證阿羅漢果,為善良社會的努力也是值得的。佛陀教我們什麼,一是解脫,二是慈悲。不困於苦行,不迷於享樂,佛陀初轉法輪時的教誨都忘記了嗎,忘記了嗎,忘記了嗎。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佛陀的偉大,佛法的精妙,在不執著,不執著,不執著。什麼是善,不執著即善。什麼是惡,執著即惡。什麼是智慧,不執著即智慧。什麼是愚痴,執著即愚痴。看看知乎中,上座部和大乘的爭執,不善,愚痴。原諒我用語重了。但願風波平,解脫為眾生。推薦閱讀:
※佛教界南北傳分歧爭論中的語義邏輯誤區在哪裡?
※為什麼最近知乎佛教話題下的討論較冷清?
※什麼是大悲心?
※阿含經里「四念處」和「四正勤」有什麼聯繫?
※普賢菩薩的大行,就是行動的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