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以中國遠征軍為由抵制《敦刻爾克》的現象?
以下內容出自在下公眾號的文章《敦刻爾克,亞歷山大,中國遠征軍的那些事》
--------------------------------------------------------------------------------------------------------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黃埔。
隨著戰狼2的熱度逐漸散去,9月1日上映的敦刻爾克成了影院的新寵兒。
「諾蘭」+「二戰」,這樣的組合,想不火都難。作為一個喜歡「湊熱度」的公眾號,我們當然也要來談談這部電影。
和建軍大業一樣,這裡我們不去過多評價電影本身,因為電影本身在下並不擅長,挖掘電影背後的歷史故事才是我的愛好
敦刻爾克大撤退,涉及到二戰中的內容非常多,「鐮刀計劃」,「馬奇諾防線」,「閃電戰」,「綏靖政策」,「英法關係」等等,每個話題都能拉出來扯上十天半個月。
到底怎麼梳理這些話題在下本來也相當頭疼,因為這些話題本身都和中國人關係不大,去研究裡面具體的是非曲直在我看來也沒有特別大的興趣,不過今天下午看到的一個網友的評論。
之後在知乎等論壇上也看到很多網友提到了類似的內容
「背叛」,「出賣」,「陣亡」,「洗白」,這些關鍵字的出現一下子就讓敦刻爾克的相關討論從電影本身變成了關於英國人是否賣隊友,尤其是亞歷山大是否出賣過中國人的的撕逼大戰。
那麼,本文就來為大家梳理一下在敦刻爾克的海灘邊以及滇湎叢林中,英國人到底是不是真的在賣隊友。
敦刻爾克:英法聯軍恩恩怨怨那些事
我記得電影剛上映那天,一個去看了電影的小夥伴問我(此人知道我是諾蘭粉),為啥電影一開始就是英法聯軍被德軍圍困敦刻爾克,諾蘭為啥不把前因後果交代一下。
我半開玩笑的說,整個戰役的前因後果就是德國人高歌猛進,法國人浴血阻擊,英國人率先開溜。你是諾蘭你也不好意思拍吧。
不過拋去玩笑的部分,這話本身也不算完全無中生有。
英法聯軍被包圍在敦刻爾克這個事情,當然不是因為英國人先慫了,事實上,「鐮刀行動」成功實施,德國人從阿登山區突破英法聯軍防線後,英法雙方的高層集體懵逼,誰也沒比誰強多少。加上前後部隊已經被德軍切斷,退守敦刻爾克已經成為必然。於是,5月20日,英法聯軍40萬人就全部集結在了敦刻爾克。
所以在戰役前期,英國人沒有太多對不起法國人的地方,但是,從撤退開始時,英國人就開始賣隊友了。
敦刻爾克撤退時的戰役地圖
此時英法聯軍高層(包括比利時荷蘭等其他盟國的軍隊將領),還在商議具體的阻擊和撤離計劃,英國人在5月21日就已經率先開溜了。
英國人具體先溜走了多少人說法很多,這個是我找到的一個統計版本:
5月21日:英軍先是偷偷撤回了27000人回國;
5月26日:英軍又偷偷撤退了3373人回國;
5月27日:英國人再次偷偷撤退了13948人回國。
也就是說,在法國和比利時等過還不知情的情況下,英國人已經率先撤走了5萬人,佔英國在盟軍中人數的將近四分之一。
直到5月28日,法國人才確定英國佬已經開始溜了,拉著比利時和荷蘭一起去質問英國人,英國人才說:「好吧,那大家一起撤吧。」
就算在全軍整體開始撤退後,斷後阻擊的仍然是法軍。直到6月4日,德軍部隊突破法軍防線,「發電機行動「正式結束,當天最後一批法軍士兵(有一個統計版本是26175名)撤離敦刻爾克,此時海灘上還有將近4萬名法軍士兵未能撤走,被接走的法軍大約9萬人,也就是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法軍沒能被接走,而英軍士兵除了陣亡的之外已經全部撤離。
在4萬法軍向德國投降的儀式中,德軍將軍弗蘭茨還奇怪的問法國人:「怎麼留下的全是你們法國軍隊,你們的盟友英國人呢?」
里爾投降之後,德國軍隊列隊迎接法軍的投降,應該說法軍作戰的應用至少獲得了德國人的尊敬
而逃到了英國的九萬法軍,大部分都在剛到英國沒多久就被英國人送回了法國參與對德國的戰鬥,並在法國投降德國前大部分被德國俘虜。至於這麼做的原因眾說紛紜,但是最終的結果就是,敦刻爾克撤退的整個過程中,法軍幹了全部的阻擊任務,但是最終保留下來的部隊基本沒有什麼法國人。二戰中後期法軍長期醬油,和此役精銳盡喪有很大關係。
多說一句,英軍前期的指揮官叫戈特,5月31日就率先開溜回國了,而接替他的將軍叫作哈羅德·亞歷山大,此人指揮了英軍最後四天的撤退。
哈羅德·亞歷山大是英國在敦刻爾克和滇緬戰場兩次賣隊友共同的負責人
為什麼要提這個人呢?因為下面講英國人和中國遠征軍的故事時還要提到他。
滇緬叢林:亞歷山大,史迪威,中國遠征軍的那些事
接著亞歷山大此人開始說,此君指揮完敦刻爾克之後,受到了丘吉爾的讚賞,同年底晉陞為中將,1942年到了滇緬戰場。
這裡糾正一個小訛傳,之前有不少資料裡面提到國軍官兵提到亞歷山大時,喜歡用「那位驕傲的亞歷山大勛爵」這一稱呼,這個應該是誤傳,因為亞歷山大被封為勛爵是在1943年突尼西亞戰役之後的事情,在滇緬戰場是不會有人稱他為「勛爵」的。
此時東南亞的英國人已經在山下奉文「自行車摩托化軍」的突擊之下被打丟了魂,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先後失守,1942年初兵鋒指向緬甸,一旦緬甸失守,印度就會門戶大開,於是英國人派亞歷山大去救場。
同時,為了加強滇緬戰場的兵力,在糾結了很久之後終於同意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中國遠征軍的指揮官是杜聿明,而先鋒官就是毛澤東筆下「外侮需人御,將軍賦採薇」的戴安瀾將軍。
戴安瀾將軍犧牲後,國民政府為他舉行了國葬,此外,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都為他寫了輓聯
遠征軍的話題非常龐大,涉及到中,美,英三國各自的利益衝突與算計,史迪威習慣性拉偏架,蔣介石過於喜歡對前線指手畫腳等等,這裡就不細說了。之後應該會為中國遠征軍和戴安瀾將軍專門寫一個專題來細說。
簡單來說,在第一次遠征軍作戰時,中英聯軍最大的合作障礙,就是雙方作戰的根本目的不同。
英國人想要的是守住印度即可,東南亞雖然重要,但是在德國兵鋒犀利無比的情況下(1941年下半年蘇德戰爭爆發,到年底的半年時間裡,基輔戰役,明斯克戰役,斯摩棱斯克戰役,維亞濟馬戰役等等大型圍殲戰重創了蘇聯),英國人的重心只可能在歐洲,不惜一切代價守住本土三島。所以英國人在東南亞只要守住印度就可以滿意,沒有興趣為了守緬甸消耗戰鬥力。
而對於中國來說,此時平津已丟,山東已棄,上海已敗,廣州已陷,陸陸續續,所有的海上交通線已經全部被封閉,資源和武器裝備的進口全部要依賴連接雲南和緬甸的滇緬公路。蔣介石之所以願意拿出唯一一個機械化軍--第五軍(其實以機械化程度來看,只有200師算完整的機械化師,其餘部隊最多算半機械化師)在內的十萬精銳部隊開到緬甸去,就是為了保衛滇緬公路,換句話說,如果守不住緬甸,中國人沒有絲毫理由出兵去東南亞。國內戰場此刻還一塌糊塗急需生力軍呢。同時,單靠中國軍隊自己的實力,是不可能獨自守住緬甸的。
而面對這個矛盾衝突,英國人拿出了在敦刻爾克時對付法國盟友的老辦法——騙。
先是同古,後是平滿納,再到曼德勒,連續三次會戰的機會都先後錯失,原因大同小異,英國人最初同意和中國軍隊一起作戰,而當中國軍隊進入指定陣地後自己開溜,導致原本對日軍的圍殲作戰變成了中國軍隊阻擊日本人而讓英軍可以安心撤退。
這其中,最讓人噁心的一幕來自喬克柏當,亞歷山大誆騙說喬克柏當出現了日軍部隊嚴重威脅了中英聯軍後方,但是戴安瀾率部趕往喬克柏當之後發現這裡一個日本人都沒有,而原本在此駐紮的英軍此刻可以安心撤離喬克柏當。
英軍燒毀物資沒有留給遠征軍這個事情也是有的,不過沒有資料顯示英國軍方專門下這個命令,只能理解為英軍撤退前從來沒有把物資留給友軍的習慣,所以下面的官兵們自行燒毀了。
畢竟在英國大老爺心中,這些友軍哪算人吶?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第一次緬甸戰役的失敗,英國人,尤其是亞歷山大,應該承擔最大的責任。
不過,英國人應該為失敗負責,不代表英國需要為中國軍隊損失如此慘重負責。
當時,戰役雖然失敗,但是中國軍隊回國之路並未被切斷,如果安排得當,全軍保留建制撤退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然而連續兩次錯誤導致了遠征軍走向末路。
首先是66軍的28和29兩個師作戰不力,導致遠征軍最重要的後方基地以及回國的最重要的通道臘戍失守,再加上之後密支那也被日軍攻佔,遠征軍回國的道路徹底被切斷。(戰後宋希濂召開總結大會中,也認定66軍除了新三十八師,即孫立人的師之外,其餘部隊作戰不力,撤銷了66軍和下屬29師兩個部隊的番號,新38師就此成為了軍委會直屬部隊,為日後單獨編為新一軍埋下伏筆)
但即使這樣,遠征軍的出路仍然還是有的,史迪威這個美國佬雖然在第一次遠征作戰的時候經常搞一些不靠譜的事情,但是這次的建議是很對的,那就是既然遠征軍回國道路全部被切斷,那麼就跟著英軍去印度吧,之後在印度重新整訓之後再反攻。
然而,一再被英國人坑慘的事實讓蔣介石連續給杜聿明下令不許去印度(當然這其中還有蔣介石擔心部隊被史迪威所掌握的原因),最終讓遠征軍大部隊走向了野人山,也走向了末日。中國遠征軍第一次緬甸戰役中國軍隊損失超過六萬人,其中三分之二以上人員的屍骨都留在了野人山。戴安瀾將軍,也在野人山殉國。
這其中,只有孫立人的新38師違抗命令去了印度,保存了部隊的大部分兵員,為日後組建駐印軍反攻緬甸打下了基礎。但是,這也讓他和杜聿明與蔣介石交惡,日後的凄涼結局也由此開始。
但是很多人忽略的一點是,孫立人率部進入印度時,英國人是拒絕孫立人率部進入的,要求進入的前提是必須繳械,並且所有士兵以難民身份進入緬甸之後由英方統一監管。
本就對英國人憋了一肚子氣的孫立人徹底火了,加上補給缺乏,差點就要命令突擊英軍營地搶補給了。幸好孫立人在仁安羌救過的英緬軍第一師幾個軍官正好在英軍軍營中,知道之後跑出來解釋,英國人才以孫立人救過英軍為由破例讓新38師進入印度。
孫立人將軍在滇緬戰場,可以說嘗盡了那個年代中國軍人的酸甜苦辣
所以,如果中國軍隊全部湧向印度,英國人是否還會允許全部軍隊向新38師一樣全師進入?還是會堅持原有政策全部按照難民處置?這個就只能見仁見智了。
「死道友莫死貧道」才是國與國關係的現實
無論是在敦刻爾克坑法軍,還是在滇緬戰場坑國軍。英國人之所以總是賣隊友,本質上還是軍力(尤其是陸軍實力)的不足。
拿東南亞戰場來舉例,日本人1941年12月8日開始進攻,然後到1942年1月31日,不到兩個月就拿下來整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大家老說國軍戰鬥力差,好歹淞滬戰役,面對20萬日軍,50萬裝備一塌糊塗的國軍守上海守了三個月;而馬來亞戰役,面對7萬日軍,14萬英國人守馬來西亞加新加坡一共只守了不到兩個月。
事實上,大部分資料都表明,新加坡失守,日軍開始進攻緬甸的時候,英國人已經被打的魂飛魄散了(英國海軍也別笑,英國人被打丟了魂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在他們看來無比偉大的威爾士親王號在馬來亞戰役開戰第二天就怒送人頭),去要求這麼一支部隊能願意跟中國人一起守緬甸,也是強人所難,畢竟這不是打遊戲,選中單位點個「防守」,部隊會一直堅守到陣亡最後一個人。
英國人在二戰中當然也是英勇奮戰過的,塔蘭托戰役重創義大利艦隊保障了盟軍在地中海的航行安全;諾曼底登陸後的卡昂戰役中,英軍第六空降師和德軍的精銳裝甲師血戰;以及緬北反攻開始後發動應帕爾戰役打垮了三個師團(其中第33師團是和中國軍隊合作打垮的)
可以說,在必須要自己上的時候,英國佬還是很努力的。至於說,英國人敢在敦刻爾克和緬甸先後賣隊友,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法國人和中國人就算被賣了還是得堅持戰鬥。
敦刻爾克本就是法國領土,背後就是巴黎,法軍無論如何只能阻擊德國,緬甸雖然不是中國領土,但背後就是中國的南大門雲南,而且一旦滇緬公路被切斷,很可能明天國內各個戰區全部都要面對彈盡糧絕的絕境。中國遠征軍別無選擇只能死磕日本。
這些事情,法國人和中國人知道,英國人心裡自然也清楚。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政治家,優先保護本國士兵也是他們的職責所在,至於為此會不會害死其他國家的士兵甚至其他國家整體的國家安全,那些都是第二位的。既然總是有人要死的,為什麼非得是我的國人呢?
這也不是英國人獨一份,二戰中類似的事情各國都做過
市場花園戰役美軍對英軍見死不救
德國忽悠義大利人導致義大利地中海艦隊損失慘重
義大利就更多了,從讓希特勒幫忙攻打巴爾幹到讓希特勒幫忙攻打北非再到每一次防守只要有義大利人在大半會出問題。小鬍子同志默默表示心塞……
真要說沒有賣隊友的也就是老毛子,老毛子表示我盟友少不需要賣,我想要的我就直接去拿,比如直接跟德國合夥分了波蘭。
畢竟,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關於「抵制敦刻爾克」的一些碎碎念
最後說說這兩天網上很熱鬧的「抵制敦刻爾克」的話題。
我覺得,我們可以一分為二,客觀評價英軍二戰時候乾的那些噁心事是對的,但我實在看不出,這和抵制《敦刻爾克》有什麼關係。
至少我的觀影感受是,《敦刻爾克》是一部完全立足於英國士兵們的電影,而不是一部給英國高層歌功頌德的電影。
至於說給亞歷山大洗地就跟是無稽之談了,整個片子沒提到任何一個將軍的名字,談何洗地。
更何況無論是軍官談話中表示只接回去英國人,到排隊時呼喊只有英國人能上船,再到英軍士兵拿槍逼法國士兵下船。諾蘭把自己的祖國當年見不得人的一面還是表現了出來的,只不過這是一部立足於士兵的片子,去要求片子里長篇大論說官方當年乾的骯髒事就過分了。
而且,在史料上來看,學界從沒人把敦刻爾克當作是丘吉爾或者亞歷山大的豐功偉績,相反,大家眾口一詞的表示,那些開著自己的帆船,遊艇,漁船去接士兵的普通百姓,才是最偉大的。
無論英軍高層當年做過什麼,士兵和百姓並不需要為此負責,他們在整個撤退行動中的表現都配的上全世界的尊重。
形形色色的民用船隻接回自己士兵的鏡頭才是敦刻爾克戰役最光輝的時刻,和任何大人物無關
同樣,如果因為當年英國高層做的那些事,就去抵制這部電影,我個人覺得不值得。
就像無論國民政府在花園口的決堤和河南的饑荒處理上有多麼草菅人命,那些在淞滬,在南京,在武漢,在長沙和日軍血戰的將士們都不需要對此負責,他們肯定是中國的英雄。
去不去「貢獻」票房其實完全不重要,保持一個獨立思考的頭腦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因為這件事,你願意去了解中國遠征軍,願意去了解戴安瀾,齊學啟,吳一彬,林澤明這些將軍是如何殉國的,願意去了解杜聿明,孫立人,廖耀湘,鄭洞國這些將軍們是如何忍辱負重建功沙場的,願意去了解那些不曾留下姓名的普通士兵們,是如何抱著必死之心遠赴異域保家衛國的,願意去了解滇緬百姓為了這場戰役是如何付出與犧牲的,我覺得,這是好事,大大的好事。
但是如果又不了解敦刻爾克,又不了解中國遠征軍,僅僅為了蹭個熱點,或者彰顯一下自己的標新立異,就跟著喊「抵制」,甚至說什麼覺得這個電影好就是跪久了站不起來之類的,那就不僅僅是不值得了,還會顯得自己很愚蠢。
最後是本人公眾號的廣告時間。
本人公眾號為「黃浦浣花風雨長」,喜歡歷史的朋友們可以關注一下,大家一起玩耍。
http://weixin.qq.com/r/YzssNLzE4eGerfhX925x (二維碼自動識別)
瞧不起英法的大國作為。法國壓根就沒有資格做五常之一。諾曼底,美軍才是剛正面的主力。整個二戰,蘇聯,中國才是犧牲最多的。不要被西方的宣傳洗腦,敦刻爾克,他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整個二戰,蘇聯打的每一場戰役,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庫爾斯克,攻堅柏林。。。。。。歐洲戰場,蘇聯才是最偉大的
戰狼2是老實人老實做事對投機取巧的一次反擊
抵制敦撤是了解戰史政治的群體對浮誇文藝的反擊
這屆觀眾開始成熟了啊
我還是那句話
要不是怕英國佬投降
要不是美國當時沒宣戰
真希望元首的裝甲部隊突突了這幫攪屎棍
後來美國跟英國搶主導權也吃了不少苦頭愛國同志周小平是這麼看的!
網友評論,本以為是一朵鮮花插在了牛糞上,原來是兩坨牛糞臭味相投,愛國的名聲就是被這種欺世盜名的傻叉敗壞的。因為林彪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組建反黨集團。因此,必須抵制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
法國人當炮灰我覺得一點都沒錯,自己國家的仗打成這個樣子,最後關頭不承擔點責任來難道還讓英國人幫你們殿後么。
藝術家應該做的是用謊言來揭示真相,而不是用一個謊言來去遮蔽另一個謊言。
個人不是軍迷,但本片根本沒有提到哈羅德其人,由此抵制《敦刻爾克》就像因為麥克阿瑟抵制《血戰鋼鋸嶺》一樣
抵制!都抵制!看什麼外國片?跪久了吧?對得起千千萬萬的亡魂將士嗎?!給我趕快去看主旋律大片,社會主義社會看什麼資本主義片子?這是賣國!這是不愛國!不轉不是中國人!
啊呸!我關評論了,有些人知道一腦袋穢史就來撒野,到底誰不了解二戰?既然這麼多次提到一個關鍵人物哈羅德·亞歷山大,那就從敦刻爾克和緬甸作戰的角度看看亞歷山大吧https://zhuanlan.zhihu.com/p/29121789
有時候很多發表這種極端言論的人他們只是正確的提出了一個理由而已,並不一定認同自己要宣揚的東西。他們所宣揚的東西只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他們的目的只是想要藉由極端的言論拉攏一些熱血而不明真相不究因果的吃瓜群眾而已。這樣才能迅速樹立自己的輿論地位。這些人只需要對自己有用能達到目的的那些東西,並不在乎事實的完整真相。這些人熱衷於成為一個群體的精神領袖繼而獲得好處而已。要達到這個知名度首先得要讓人知道他是誰,所以實名呼籲也能順便被玩的666的。而在這樣的慾望狂歡里,我們只想匿名做個理智的看客。
建議讓他們去看看余戈先生的微博,英國人就是抵抗了遠征軍也擋不住56師團,sb果粉別掙扎了,打不過就是打不過,不要賴人家英國人
這個源頭應該來自某平的微信公眾號吧。說老實話,文人不要臉是真不要臉,連帶顯示知識缺陷及邏輯的簡單對錯判斷題都不會出。
無需理會讓他跳我們都知道丫是個傻逼我們不說
經濟全球化中國加入wto多少年了還在說這些
幹嘛,搞得跟批判一樣,是不是最好回答里多點「小粉紅」「兔雜」就開心了
人家自己花自己的錢,不管是因為祖上有參軍過遠征軍的抑或只是個人情感,他抵制就抵制唄,他花他自己的錢,你管的著嗎?就算他呼籲下,想抵制的人和他一起抵制,也是花他們自己的錢,你管的著嗎?
又不是拿著槍逼別人都不看。你想看就花自己的錢看,也是花自己的錢,他也管不著。為啥那麼多人愛對別人的行為指手畫腳啊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名偵探狄仁傑》?
※如何評價電影《煎餅俠》?
※夜訪吸血鬼為什麼是經典?
※王牌特工中特工們的代號都有什麼含義?
※傳說中的生物真實存在的物理,生物,合理性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