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微博於 8 月 10 日封禁今日頭條內容授權介面?
微博暴怒封掉今日頭條內容授權介面,第一場遭遇戰正式打響
「今天中午十二點,微博官方公布了一則社區公告,稱某第三方新聞平台在微博毫不知情、並未授權的情況下直接從微博抓取自媒體賬號的內容,鑒於其行為性質嚴重,微博先行暫停了第三方介面,並表示將會依法維權。」
從往日合作到如今「斷交」,背後是微博和今日頭條在用戶、業務上高度重合的趨勢。圍繞短視頻、信息流廣告、社交傳播等市場的爭奪,雙方的全面競爭其實才剛剛開始。
尷尬的重合
用戶畫像清晰地呈現了頭條和微博的重合。今日頭條與新浪微博的用戶人群主力都是 30 歲以下青年白領,男女比例也都接近 55 : 45,人員主體分布集中在發達城市,也同時呈現出明顯的下沉趨勢。
這樣的重合甚至延續到了時間維度上。今日頭條用戶活躍時段集中在 12 點、18 點及 21 點,而新浪微博過去一年借直播發力短視頻業務,短視頻成為用戶活躍的主戰場,觀看峰值剛好是上午 11 點、下午 4 點及晚上 20 點之後。
用戶是上帝,相似的上帝有相似的喜好。對於兩者而言,這意味著重合的尷尬進一步從「用戶」延伸到內容上。
據《2016 微博用戶發展報告》,泛娛樂領域是微博月閱讀量最活躍的場所,此外微博月閱讀量超百億的領域主要還包括財經、教育及體育等,文字+配圖正是這些內容的主要形式。
再來看今日頭條,據其發布的《2016 移動資訊行業細分報告》,娛樂類資訊在今日頭條平台上擁有最多閱讀量,2016 年底突破百億次。同時 2016 年下半年,短視頻類資訊陡增。從今日頭條全平台資訊來看,短資訊(1000 字以內)的閱讀量佔比為 68%,文章量佔比 75%,遠遠高於長資訊的 32% 和 25%。
不難看到,今日頭條的主打內容與新浪微博幾乎完全重合,加上短資訊走俏,微博體短資訊被今日頭條「相中」也就不難解釋了。
這次雙方斷交的起因是今日頭條抓取自媒體人或機構的微博內容到「微頭條」上。「微頭條」是頭條號的新變體形式,處於底部一級入口,用戶更易被直接導流到頭條號主體上,從而形成「關注」、「評論」等弱關係類型的社交關係,正彌補了今日頭條的競爭「痛點」。
當然,微博的優化也在進行,過去一年多來不僅加強一級欄目的機器「推薦」機制,還開展垂直分類內容,迎合用戶興趣,掌握更深層次的用戶偏好。
從用戶畫像到用戶偏好內容,從入局社交到垂直資訊,今日頭條和新浪微博就像站在一枚雙面鏡的兩旁,按照對方的模樣描繪自己不夠完美的的那部分,成為一對並不嵌連的「雙生花」。
征伐之戰:社交VS技術的較量
根據公開數據,至 2016 年年底,今日頭條的平均日活用戶超過了 7800 萬人次,同比增長 105%。新浪微博於 2016 年 12 月的平均日活躍用戶則達到了 1.39 億人次,較上年同期增長30%。
新浪微博依然在日活用戶指標上保持著明顯優勢,不過疲軟的增速預示著隱憂。對雙方而言,如何打好這場防守進攻的征伐,已經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時間拉回 2014 年,今日頭條完成 C 輪 1 億美元融資,微博參與跟投。當時,曹國偉曾說,「之所以投資今日頭條,是因為微博與其能夠產生協同效應,『今日頭條』是微博上分享量最大的資訊應用。」
這樣的「協同效應」最終讓雙方同置於信息流廣告的盈利賽道,唯一能做的就是彎道超車,當然兩者超車的底氣不盡相同。
一個普遍的刻板印象是,今日頭條在用戶關係屬性上屬於弱關注型的資訊平台,用戶關注比重低,主要靠推薦演算法,根據用戶興趣進行機器推薦,相伴而生的還有今日頭條利用技術優勢對內容的「掠奪」。
得益於這樣的刻板印象,一個「令人警惕」的雄心得以巧妙掩蓋——幾年來,帶著 「資訊平台」面具的今日頭條,已經成功積累了一座社交富礦。
這種雄心早在「個性化推薦」功能中便可見一斑。今日頭條的用戶登錄頗具策略性,可以允許用戶使用微博、QQ、微信等賬號登錄,用戶沉浸在方便的體驗中,並無意識地授權今日頭條挖掘個人社交網路信息的機會和切口。
從事演算法工作的人士對我們表示,資訊類平台的推薦系統演算法主要包括內容推薦和社會化推薦兩大類:內容推薦是基於用戶的觀看記錄協同過濾推薦,社會化推薦則更貼近於好友推薦等社交信息。
今日頭條藉由內容推薦揀選出不同的用戶屬性,當具有相似性矩陣偏好的用戶聚合在一起時,便可輕鬆進入到社會化推薦的階段,屆時,引導用戶社交粘性便是探囊取物的事情了。
而當今日頭條卯足了勁入局社交經濟的時候,憑藉廣場社交起家的新浪微博則相中了資訊平台的新角色。
微博做資訊平台,法寶不在技術抓取,而是自生內容。早年家底殷實,微博於初期引入的李開復、史玉柱、任志強等大V級「意見領袖」,已經成為一線中產階層用戶留守的核心原因。在留好家底的同時,新浪微博開啟了渠道下沉等多項變革。
變革始於 2014 年,新浪微博的用戶擴展開始向三四線下沉,為了吸引這類區域的用戶,微博開始細分成明星八卦、時尚、電影、美妝、旅遊等泛娛樂的垂直內容領域,這在客觀上決定了微博向資訊類社交媒體轉型的必要性。
在當時的互聯網環境下,這些變革的動機是想在微信的夾擊中攻下一片天地,而並非劍指今日頭條。有趣的是,伴隨社交網路與社交媒體的屬性的凸顯,微信與新浪微博很快在短時間內成為涇渭分明的「兩座城」,而同一時期移動網民數量的飛速發展,則進一步釋放了社交媒體的競爭,新浪微博迎來了今日頭條這位新對手。
2016 年 10 月,微博的垂直化戰略初見成效,有 18 個領域月閱讀量超過了 100 億,45 個垂直領域月閱讀量超過 10 億。「頭部用戶」在微博上的影響力也進一步提升,微博上月閱讀量超過 10 萬的「頭部用戶」達到 34 萬,比上一年增長 34%,月閱讀量超過 1000 萬的用戶的增長則高達70%。
今日頭條的追趕緊隨其後。2016 年 12 月,今日頭條娛樂類的月閱讀量達到 135.4 億,是幾大垂直領域中唯一超過百億月閱讀量的資訊類目,同時,汽車、美食、遊戲、旅遊、房產、教育、時尚等 7 個領域的月閱讀量超過 10 億。
整體來看,今日頭條各項垂直資訊板塊的月閱讀量的增幅強勢,僅娛樂類而言,與 2016 年 1 月相比,月閱讀量的增幅就達到了 300.5%。先發優勢給予新浪微博暫時性的勝利,但沒人知道這樣的優勢能維持多久。
信息流里撈金
2014 年是微博二次發力的元年,移動智能終端廣泛普及,信息流原生廣告成為裸露在地表的金礦。2014 Facebook 的廣告收入達到了 55 億美元,而移動端廣告收入占 66%,移動端信息流廣告的點擊率高出了 PC 端 187%。
本次埠斷交背後,正瀰漫著信息流暗戰的硝煙。對於今日頭條與新浪微博而言,信息流廣告成為他們必須拿下的制勝高地。
信息流是用戶在社交網站的各種足跡,包括好友的「贊」與「評論」。故名思義,信息流廣告也類似這樣的足跡內容,毫不違和地穿插其中,社交屬性明顯。從這個層面來看,微博的廣場式社交有著微弱的先發優勢,但無法忽略大 V 頭條號的崛起及潛在威脅。
從往期財報來看,新浪微博自 2013 年 Q2 季度開始推出信息流廣告,在當年 Q3 的問答中,時任 CEO 曹國偉稱當季信息流廣告收入已經超過微博總收入的 10%,至 2017 年第二季度,信息流廣告占當季廣告收入達到了 51%,達 1.11 億元。余正鈞曾公開表示,信息流廣告已是貢獻最大的廣告收入。
新浪微博在信息流廣告上先行一步,2015 年第一季度,新浪微博的信息流廣告就達到了 2930 萬元,同比增長了 200%,報告期內的信息流廣告的互動率也是傳統廣告的 1.4 倍。
新浪微博在信息流廣告上先行一步,2015 年第一季度,新浪微博的信息流廣告就達到了2930萬元,同比增長了200%,報告期內的信息流廣告的互動率也是傳統廣告的1.4倍。遞,來細化廣告客戶市場。
今日頭條同樣倚重信息流廣告。依託計算機推薦演算法等技術優勢,今日頭條把優選內容資訊分發給用戶,同時,用戶可以 follow 內容源頭的頭條號,實現社交功能塑造,進一步拓展信息流廣告。 2016 年 11 月,今日頭條的頭條號總量突破了 39 萬,是 2015 年底的 9 倍。頭條號的分成趨勢印證了其信息流廣告的發展勢態。2016 年下半年,頭條號的廣告分成從 7 月的 2236 萬元逐月提升到 2016 年 11 月的 3353 萬元。綜合業界報道分析,廣大中小及自助客戶同樣也是今日頭條的主力用戶之一。
一個共同的行動是,伴隨移動智能的發展、WiFi 環境的改善及用戶碎片化時間偏好特點,今日頭條和新浪微博同時把信息流廣告的賭注壓在了短視頻上。
匯戰「短視頻」
2016 年是短視頻井噴的一年,全年國內短視頻創業項目的融資達到了 53.7 億元,這一年也是今日頭條與新浪微博的用戶擴展渠道向三四線城市下沉的關鍵年。巧合的是,以內容泛娛樂、視聽主打、輕思考為特點的短視頻剛好迎合了目標受眾的口味。藉助網紅、明星等直播引線,短視頻媒體成為了雙方平台上最明顯的增長點及未來發力點。
2016 年,從今日頭條來的文圖,組圖以及視頻的日均閱讀量/播放量來看,視頻資訊的日均播放量增幅最大,達到了 605%。8 月 8 日,今日頭條砸上億美金給音樂短視頻「抖音」,助其開拓海外市場。
根據最新的 2017 Q2 季報,短視頻成為新浪微博拉動用戶的重要方式。王高飛在答分析師問時表示,新增月活躍用戶大部分來自中國的三四線城市,通過短視頻推廣比較能夠吸引新用戶。目前,微博產品 Story 的全屏社交方式提升了視頻社交的互動率,其用戶已經接近微博月活用戶的 10%。
今日頭條正在奮力追趕。2016 年 9 月,張一鳴公開宣布入局短視頻分發,並投資 10 億元補貼短視頻內容創作者。
今年 1 月,今日頭條高管趙添在新榜大會上表示,2016 年 12 月今日頭條視頻內容的日均播放量達 12.69 億次,同比去年同期增長 605%,僅用了 18 個月就超過了圖文資訊的日均 11 億次(2016 年 12 月)。在這次大會上,趙添還表示將在 2017 年推出更側重流量運營能力的「原創倍增計劃」,為優質的原創短視頻作品提供流量支持。
在短視頻的進軍中,今日頭條已經做好了版權保護,洗刷原罪的準備。藉助 Content ID 視頻版權保護系統,版權方將作品上傳至源片庫,當視頻用戶將內容上傳到頭條號的時候,Content ID 系統將開啟內容對比,一旦匹配,版權方既可以要求視頻下架,也可以允許推出,獲取收益。
兩者在短視頻領域的征伐號角已吹響。就我們證實,在「斷交」時,今日頭條對新浪微博內容抓取尚未涉及視頻內容。未來,頭條和微博必將集中火力征伐短視頻,矛盾的激化和全面競爭已經在所難免。
by 張帆
介面不介面關係真的不大,我不知道知乎和微博,QQ看點,微信公眾號,空間大V之間有沒有介面我只知道,我經常在非知乎看見一堆知乎的答案截圖,而且一堆好評。這兩家現在最重要的是提高內容質量以及交互體驗。(說實話,這兩家現在是廣告滿天飛的,水軍軟文一堆堆)培養高品質的用戶以及內容才能真正的獲得市(liu)場(liang)
謝謝epic 邀請。
超出一般的常規,即是利益的衝突。打著用戶旗號的對抗,便是赤裸的金錢問題。附上API: API - 微博API 點擊可看。其實不僅僅是微博怕頭條,百度和新浪(門戶)更怕。
因為從信息邏輯來看,新浪是給出大量信息,用戶選擇怎麼看。 百度是 我給你途徑讓你去找,用戶選擇看哪個。但是到了頭條這裡,一切都變了,推翻了原有所有的邏輯,意義不亞於是打土豪分田地了。頭條的邏輯是,我懂你,我給你的都是你需要的,你不要去找,也不必費勁去找,輕鬆!!!而且用戶還真覺得頭條給的大部分都是自己想看的。 於是,百度用一隻手卡主了用戶的脖子,頭條索性把用戶供養起來,打著AI的旗號用雙手卡住了信息源的脖子,而且還搞了個頭條號,相當於把大號的作者都遷移到自己的平台上了。其實新浪很清楚,好日子不像以前了,好不容易養出了個 微博 這漂亮閨女沒享幾年福,先是pony家出了個小蘿莉,後是頭條家來了個御姐。本來抱著共贏的態度,讓閨女到頭條那裡出出台,沒想到頭條不僅把老客戶拉走了,連閨女都要騙走了。微博這不能打閨女的臉,客戶也不能明著搶。最後只能找機會說:你家食堂不衛生,那菜刀切了生肉又切水果。微博:靠著老子長這麼肥,現在卻要搶老子市場,mmp,必須切斷流量
頭條:呵呵呵,晚了,不用你也可以。
今日頭條個垃圾,廣告多的一比
頭條、微博、知乎三者未來必然有一戰。
是現階段三大流量聚集地,今日頭條做的事信息流的事情,微博做的事社交,兩者看似沒啥衝突,實際上都沒啥邊界,都是開放式獲取信息,微博強社交,頭條強資訊。
今日頭條最大的短板就是用戶社交性不夠,就是百度類似吧,沒有自己完整的賬號體系。現階段頭條在補足這些,從微博、通訊錄入手抓取用戶關係鏈。
微博社交性足夠好, 資訊就不夠,沒有給予作者足夠多的分成,很多寫的原創文章首先發布去了今日頭條。微博的資訊發布頁面也是夠爛的,真心不屬於資訊作者喜歡的額界面。
短視頻也必將也會開戰的。未來抖音、火山視頻、微博視頻、秒拍必然會翻臉。短視頻方面我覺著頭條會勝出,很多人都看好抖音、火山視頻,我也不知道為啥。
頭條、微博、知乎三者頭條所處的位置應該屬於比較尷尬的,太多智能推薦的資訊平台必然搶奪很多寫作者(褥流量)。
我有個觀點,說不定未來百度還會是最大的贏家,論流量分發,還是百度強!!
頭條抓取微博,百家抄襲頭條,希望不再有負能量。。
推薦閱讀:
※有哪些互聯網公司是不靠燒錢做起來的?
※移動互聯網時代分眾傳媒是否在走下坡路?
※工科生一年時間轉行 cs 是否有可能?
※是不是每台電腦(windows)都要裝殺毒軟體,蘋果系統要不要裝,不裝會怎樣?
※使用路由器上網經常丟包和延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