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美景念一首古詩,真的體驗比喊一嗓子卧槽真美啊要好嗎?

看到美景。

你念了一首古詩: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原問題誤寫為「海天共秋水一色」)

我喊了一一噪子:卧槽,真美啊。

這時你內心對美景的體驗,真的比我更爽嗎?如何論證?


「海天共秋水一色」????

WTF(°Д°)!!!

你小學幾年級?你在南昌看的見海??你長脖鹿生的???

語文老師死的早滿口卧槽卧槽不怪你。

竄出來提這種二五問題就是你的錯。

正所謂不怕有世上有文盲,就怕文盲裝大腦。

還論證?論證個P。

————割———

有個叫「朽木」自己在我這的留言被踩沉後強答一發,腦路清奇。

被踩沉的留言:

不知所云的強答:

和,我無可奈何的回應:

以及,與其他答主的胡攪蠻纏:

╮( ??ω?? )╭

然後,你就會發現。

某種強詞奪理、滿地打滾、胡攪蠻纏、狗屁不通的所謂「獨立思想」其實很唬人的。


舉個例子,比如這句話:

"卧槽,國家都有這麼大事了老子咋還能糾結自己是死是活,這要是擔心自己招災結果轉身跑了那還TM是個人嗎!"

雖然傳達了含義,也表達了情感,然而並沒有那麼容易引起共鳴丫……


成句紛紜在胸,無一能出,是觀景未已,剎那為新。景在第一。換成句作我句,作樂、作畫、作一切顛倒夢想,皆然。

成句脫口而出,是對成句擊節讚歎。景在其次,然未必無景。

卧槽脫口而出,是性情。

成句搜羅而出,是媚俗。此時卧槽,亦不過成句之一種。

必欲出而不喜卧槽乃用成句,必欲出而不喜成句乃用卧槽,是智障。


的確是這樣。

比如你去黃山,看到奇松怪石,只會說一聲卧槽,美好的意境就被破壞了。

但是如果你吟詩一首,意境便大不相同。

比如說這一首:

遙望天都倚客松,

蓮花始信兩飛峰。

且持夢筆書奇景,

日破雲濤萬里紅。

本詩前兩句寫景狀物幾乎不露聲色,用語平常,自然入妙,務於字外著力,看似平易,實則運筆千鈞,舉重若輕,第三句蓄勢待發,引而未發,達到不得不發的境地,最後一句順勢托出,一筆作頌,一筆作收,流吐毫不費力,不盡之意,仍在妙處。

又如這首:

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

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松。

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餘蹤。

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

采秀辭五嶽,攀岩歷萬重。

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

鳳吹我時來,雲車爾當整。

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

回溪十六度,碧嶂盡晴空。

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

前八句正面寫黃山,描寫它高峽、秀麗,是神仙修鍊之地,為寫送溫處士歸山養真修造作為鋪墊。 以下十四句從「送」字著筆,是全詩的主旨,中分數層;先寫與溫處士相遇;次寫溫處士是游五嶽歸來,歸休黃山白鵝舊居,並希望他在歸休之地得道成仙,以引渡自己;再次,「去去」四勺,是寫同溫處士分手時道剔的話,想像他在途中的經歷和將要見到的景象;最後兩句寫他日相訪,表達了詩人對溫處士的感情。

若吟詩則境界大不相同,高下立判。


肚子里憋著一泡的時候,當然是拉的快的更爽

上廁所完畢的增員線

其實就是一個人真的有濃烈的情感需要抒發和表達,當然是自己最習慣的方法是最爽的,因為是不經大腦率性而為。

而習慣則是環境和自身逐漸培養出來的


不,只會相互覺得不爽


試答

既然同是有感而發,就不應有分別心。

且人與人本不相同,情感也並不相通,不能說念詩的就是矯情,也不能說不念詩的就有多真情。

回歸到單純的行為上,需知附庸風雅也是風雅,而坦誠直率也有坦誠的媚俗在。真正的區別不在文字語言的表象,而在於人心,而人心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外人無從評價。況且,如果說看到美景不禁要吟誦詩歌,哪怕是附庸風雅,都要心有戚戚,恐世人滔滔之口的話,活著多累啊。

我指著月亮,說:「今晚的月色真美。」

他指著月亮,說:「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此時的你,應該順著我們的目光,抬頭去看月亮,而不是低頭思考我和他孰優孰劣,如此,豈不是辜負了月亮的美意?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

彼人因指,當應看月

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此人豈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

何以故,以所標指為明月故

豈唯亡指,亦復不識明之與暗

何以故

即以指體,為月明性,明暗二性,無所了故

《楞嚴經》


你的體驗一般來講會好一點。

證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不是莫先乎文。

∴並不是表達的好,就代表他的體驗真的棒。

已知這首詩只是引用,而並非他自己做。

∴易知他自己對這首詩了解並不很透徹。

又∵一般朗誦這種詩只是為了裝逼

∴很有可能這個人在看到這個景色前就已經打算念出這首詩來裝逼了。

(類比,假如我今天要去登泰山,當我在路上爬的時候,我就想好自己登頂後一定要發個朋友圈,既然是發朋友圈,就一定順便再附和一首裝逼的詩,體現一個高逼格的青年應有的素質,於是,我在登山的路上就開始想啊想,嗯,想到「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好,那就這麼寫,於是當我走到山頂的時候,我就滿腦子想著裝逼,發朋友圈,反而會忽略眼前美景。[我就是這種人,所以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易知他未必真正地get到了眼前美景。

已知你沒有想著裝逼,於是就好好看景色,突然覺得好美,大喊一句「卧槽,好美啊」

此時滿足條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你的情已經到了。

∴不難知道,你的體驗是比他好的。

以上為證明過程。

題外話,假如是本人做的詩的話,那體驗肯定是會上升一個檔次的,因為你做詩就是在嘗試盡量的描寫眼前景色,表達你的內心情感。

此時你一定會儘可能的感受美景,嘗試與之合為一體的。這是做出一首好詩的充要條件。

另外哈,什麼叫

「卧槽,好美啊!」

明明是

「咦噓唏,美哉!」

再看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這兩個一個直抒胸臆,一個旁敲側擊,本來無所謂誰上誰下,但是正如之前的論證,由於那首詩是別人寫的,所以這個人的感受肯定是不如另一個人直接抒自己的胸臆強嘍。


前者的對於美的感受一定比後者更加強烈。

一是因為,讀詩對於詩詞氣韻的重現,無論默讀還是大聲讀,其之蕩氣迴腸,一句「卧槽」真的沒法比。

二是因為,後者「卧槽」只是因為「看到了美景」,前者則是「古人誠不欺我」、「這樣的景色我曾背過欸」、「原來真的有這麼美」,卧槽的激動和這種穿越古今的情感共鳴沒法比。

三是因為,詩詞通過修辭手法藝術化景物,說「卧槽」的人和讀詩的人看到的景物從內心感受來說,起碼差了一層濾鏡。

以上。


遙望天都倚客松,蓮花始信兩飛峰。

別說看到美景,就算在知乎上,我念完這兩句就跑,感覺更爽


我念了一首詩,順便裝了個逼,豈不是更爽


前者俗不可耐,後者傻得可愛。

能讀得懂詩,看得懂景,而且儲備豐富思維敏捷不用搜腸刮肚苦想半天,就能念出一句既能點出眼前景物最有勝致之處,又要與心境貼合借古人句抒我胸臆,這樣的人,怕是全中國也不多的。果然有此輩人,也不至於在一群文盲面前小學生一樣地「展示才藝」了。倒是有文盲喜歡找一個很尬的機會表演溫習中小學語文課本的。比如「落霞與孤鶩齊飛」。


有句話說的好,沒什麼讚美是卧槽概括不了的

如果有,那就是:哎喲卧槽

但是你這輩子去那麼多地方,看到那麼多美景,遇到那麼多新鮮事,總不見得每次都是卧槽卧槽

教教你

1.看到高山

卧槽這麼高

2.看到大海

卧了個槽這麼藍

3.看到森林

卧去,槽,這麼多樹

4.看到宮殿

卧地媽丫,房子大的槽

你看,是不是感覺豐富多了


哈哈哈,這個問題李白早就把答案說出來了。

蜀道難

噫噓嚱!危乎高哉!

(握草,真他媽高!)

一般來講,詩就算直來直去,也是要有個轉化過程,儘管理論上來說,眼到(看見),心到(情緒激發),口到(說出),可以是一個條件反射的時間,但更多時候,把詩寫出來的時間都大於條件反射。

如果爬上山,豁然感慨,這個時候,肯定是握草真他媽高,說出來更爽。因為環境就是一個對應的爆發環境。爬了半天,眼前一直是樹木,到山頂突然發現,天高地廣,這個時候精神都會為之一震。直接來一句握草,是最應景的。

但如果是一個閑適的環境,比如自己喝小酒,半天覺得寂寞,於是打電話給小夥伴,那麼這時候,紅泥小火爐,說出來無疑也是自然而然的。這在於環境並沒有給予感受者瞬間強烈的刺激,不需要爆炸式的反應,去說我操你大爺,趕緊來陪我喝酒,這種情況一般是焦躁煩悶很嚴重的時候,才會出現。所以,其實還是環境給予人所具有的情緒狀態,使得反應者做出對應反應而已。

落霞與孤鶩齊飛,這是王勃寫了半篇才出現的,並不是爆髮式的反應,所以,如果是和朋友一起看落日看了半天,氣氛旖旎,那麼你說這句話的美感會遠大於握草太美了。

所以,要看場合,看氣氛,看人。

最重要的是,自然而然。強行裝逼,很容易裝逼失敗。

表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說是最低級的,例如我操;說清楚自己的意思,這是及格線60分,例如,我曹,這太美了;說的清楚又聽著舒服,這是70分,比如,真是人間仙境啊;不光說的清楚和好聽還非常有道理(值得說),這就是80分,比如,這樣美麗的地方,恐怕只有小仙女才有資格居住了;而在這之上再傳達自己的情緒,則是90分的範疇,這就是幾乎等齊神韻的極高級層次了,比如,好吧,一時半會兒比如不來……

如果只是想表達情緒,比如發怒就打人,這也是最基本的表達階段。所以,即便是我曹很應景,但也不能驕傲,要學習更高的技能,最起碼撩妹好歹多點手段。


當年在老家登山。凌晨出發,天差不多亮的時候到山頂。

日出的時候,天地蒼茫,層雲近染。當時就很想大喊一聲,艹。

然後回頭看一看後面雲海中的若干山峰,心裡想起一句詩: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然後就明白,可能我這雙狗眼裡的世界,不及詩聖鈦合金眼裡的世界的萬分之一。


文藝版: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為識,號曰「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粗鄙版:我日,有這樣的事?


個人真實經歷

某次有機會和女神以及幾個其他認識的朋友去爬山。女神在側,感到非常激動。身邊的朋友也都感受到了我的這種情緒。

千辛萬苦到達山頂。面對這蒼茫大山,浩瀚雲海,千言萬語交匯在一起,當時我就念了兩句詩:

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

念完以後感覺良好,扭頭看向女神。女神受到了我如此文藝行為的感動,當時大概是這樣的

旁邊一個和我們一起的小哥,想了半天可能不知道說什麼,於是就向山谷大喊:「你好哇~」

我當時心中冷笑:黃口小兒,無知弱子也敢在我面前賣弄,真是班門弄斧

這時背後傳來女神銀鈴般的笑聲:「唔嘰嘰嘰嘰嘰,你好有趣啊。」然後小哥高高興興的和女神聊在一起

我的意思就是說吧,陽春白雪不是不行,但是下里巴人有時候才更適應大眾一些。畢竟還是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嘛


圖。

文。


理解題主那種「不以為然」的感覺。——其實換一種說法就是,古詩以商品形式呈現,文化成為資本的延伸,佔有更多資本,則必然擁有更美好的用戶體驗。不管你反對或支持這種說法,進入這種語境之後,詩是退居其次的。詩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對自我形象的塑造。當你大聲反對時,只是把自身形象置於抵抗者的一邊,但你仍然是在考慮自己。

所以我認為最好的做法就是忘掉這個問題,照舊遊山玩水,照舊讀詩。


這個問題可以引發出一個簡單的哲學思考:

幸福是有層次之分的?

這個問題太過抽象嗎?那讓我們舉個例子吧。
閱讀莎士比亞的文學作品和吃巧克力所獲得的快樂,哪個更加快樂呢?

《動物農場》中層諷刺地提到,……然而有些動物比其他更平等。事實上,不少哲學家也認同,某些快樂比其他的快樂更高級。以我們上面的例子進行進一步說明。閱讀莎士比亞作品獲得的快樂,需要一定的鑒賞能力,需要教育背景方能理解其作品之美。這種理解和欣賞,運用到了身為人類獨有的特質:理性。換言之,只有身為人類的我們,才能領悟莎士比亞作品的魅力。相比之下,為品嘗到美食而感到快樂,則是不怎麼需要門檻的一件事情。連寵物狗也會因為得到骨頭而興奮的搖尾巴呢。

那麼題主所問的,看到美景念一句詩歌,比喊一嗓子「好美」啊,來的更好嗎?

從「是否運用到理性」的角度來說,能念出一句古詩,顯示了此人不凡的文學素養,鑒賞能力及記憶力。當然前提是他的詩歌背得正確又應景,因而的確是「更好」的。若是此人觸景生情,洋洋洒洒寫下一篇賦、詩,那就更更好啦。

然而,我們也需要注意,如何衡量「好」是一件非常私人化的事情。或許有人會說,自然的感情流露才叫「好」。與其借他人之口表達情感,一聲「好美啊」簡單樸素,毫不做作,因而喊一聲「更好」。這也是一種角度,兩種看法並無對錯之分。

感性的問題很難取得統一的答案。我以為,讓我們接受、包容不同的意見,和諧相處,就足夠好了。


推薦閱讀:

有哪些風華絕代的詩句?
有那些句子,光是讀起來就讓你熱血沸騰?
讀不懂的詩詞在哪裡可以找到注釋/解析?
有沒有突然間發現以前教材中的詩句描述的真的很美很美,可是當年並不懂其中深意?
哪句詩讓你心底五味雜陳?

TAG:文化 | 古詩詞 | 論證 | 釣魚廣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