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佛教版塊真修行的少,不修行的多,為什麼指手畫腳的更多?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為。終不能成一切聖果。是故名為正法末世。

何以故。認一切我為涅槃故。有證有悟名成就故。

譬如有人以賊為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

何以故。有我愛者亦愛涅槃。伏我愛根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愛者真生死故。別憎生死名不解脫。

云何當知法不解脫。

善男子。彼末世眾生習菩提者。以己微證為自清凈。猶未能盡我相根本。若復有人讚歎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若復誹謗彼所得者便生嗔恨。則知我相堅固。執持潛伏藏識。遊戲諸根曾不間斷。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凈覺。

善男子。若知我空無毀我者。有我說法我未斷故。眾生壽命亦復如是。

善男子。末世眾生說病為法。是故名為可憐愍者。雖勤精進增益諸病。是故不能入清凈覺。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以如來解及所行處為自修行終不成就。

或有眾生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見勝進者心生嫉妒。由彼眾生未斷我愛。是故不能入清凈覺。

善男子。末世眾生希望成道無令求悟。唯益多聞增長我見。但當精勤降伏煩惱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斷令斷。貪嗔愛慢諂曲嫉妒對境不生。彼我恩愛一切寂滅。佛說是人漸次成就。求善知識不墮邪見。

若於所求別生憎愛。則不能入清凈覺海。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凈業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
皆由執我愛 無始妄流轉
未除四種相 不得成菩提
愛憎生於心 諂曲存諸念
是故多迷悶 不能入覺城
若能歸悟剎 先去貪嗔痴
法愛不存心 漸次可成就
我身本不有 憎愛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 終不墮邪見
所求別生心 究竟非成就


說知道的事情難,因為受所知道知識的限制;說不知道的事情容易,因為可以胡說八道。


有好些的,不過他們說的話一般都很簡潔有力,如果你有了一定的基礎就知道他們不藏私,而且都是方向上的指導思想。

但大多數人,因為自己的見識和基礎問題,只能找金玉其外的那些,而很難找到石中玉。

所以我個人建議在這種論壇式的地方找這種人,既然是真求出離修行的,那就不要放過一個信息,真求善知識的人就好像要溺水而亡的人一樣,每一根救命稻草都不會放過,最後哪個能把自己撈起來,那你就成功了。


我覺得知乎上也有一些人說得挺好呀,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真的修行人,但我覺得一個人如果出於善心,抱著法布施的態度來知乎回答問題或是提出問題也是很好的呀。修行不單單是打坐念經學習,布施也不能只是在心裡想想的吧,有的時候和別人接觸的機會很少,布施的機會也很少,來這樣的平台隨自己的力盡一份力也是很棒的吧。

菩薩修道的過程也有自己的煩惱和疑惑,但他仍會盡自己的一份力,儘管它很微薄,這才能稱為是菩薩道吧。

既然是討論問題,難免會有爭執,但發心如果純凈的話,即使被誹謗辱罵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們的力量雖然微薄,但也應對自己抱有信心,不同的人會對我們的見解有不同的理解,難免有誤會發生,所以相互理解很重要啊,這樣才能實現人間凈土嘛。所以菩薩道重在發心呀!

有的時候也會迷茫呀,和一些人去爭論有什麼意義呢?每個人都有自己執著的觀點,有什麼好說的呢?自己說的話別人理解不了,真是浪費感情啊。

可是,我們不能忘記自己對菩提心的承諾呀。誰知道你的答案儘管粗鄙不堪,卻在某一瞬間契合了別人的內心給了他一道靈感的閃光呢?

再者,我們大多數時候對自己的見解都有細微的執著,這些是我們靠自己難以發現的,而在這樣的平台里,抱著開放的心態接受別人的批評也未嘗不是一種修行呀。


真修行的人,看別人也是真修行;不修行的人,看別人都沒有修行;指手畫腳的人看別人都在指手畫腳。你看到的是相,是自己內心的化現。


去菜市場買菜,買你想吃的菜就可以了。


別人不知道,不多作評說,於我而言並不信教,儒釋道在我看來都一樣,都是一種工具,一種鍛煉自身心境的工具,不知我這種算不算修行的人,我個人覺得不是,所以個人對於修行者抱有基本的尊重,只因為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

至於指手畫腳之人,曹丕就說的很好: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還想聽到多少,又能做到多少。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知乎人多了什麼奇葩都不缺。

不要說修行不夠瞎比劃。我還遇上都沒皈依,就硬說自己是佛弟子還指導別人修行的、鼓吹蕭平實的、給多羌傑這種騙子抬轎子的、想在知乎收學生的.........................................

在知乎,深切感覺到末法時代真的到來了。


十億人口 九億商 還有一億在彷徨


因為大家都在無聊的發問,或者無聊的回答!


知乎上一句最政治正確的一句話: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題主是如何界定別人在修還是沒修的?如何是修行?打坐?念佛?參禪?儀軌?持戒?

換個角度:孔子說:我三十而立(立學問)……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試問,孔子修沒修?如果沒修,這些境界是天生的?如果修了,是打坐?念佛?參禪?儀軌還是持戒?

連儒家都講究不修(不以外形或某固定行為去界定是不是修)而修了,何況佛法是以正覺為目的之法?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

既然提問了那肯定是有疑問想解決問題,而不應該反詰別人不如自己。

共勉之。


南無阿彌陀佛末學不敢說是真修,但是,一旦有閑暇就讀誦《凈土五經一論》


真正修行的人哪有在網上消磨時間的。


推薦閱讀:

佛法是批判世間對錯嗎?
如何看待索達吉堪布修改的《金剛經》流通?
做壞事時不起嗔怒,而且還始終保持著喜悅的心情,這不會有果報吧,因為沒有嗔怒的習氣存留在阿賴耶識裡面!?
請問修行佛法可以求得和前女友的複合嗎?
為什麼知乎上的南傳佛教弟子更像大乘佛教弟子?

TAG:佛教 | 禪宗 | 藏傳佛教 | 漢傳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