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經常有醫生連續做手術的新聞,如果這樣連續做手術,那如何保證手術質量呢?

90後外科醫生連做4台手術 又困又餓倒地板睡著


90後外科醫生連做4台手術 又困又餓倒地板睡著

』?

90後?假設是91年生,2009年上大學,2014年本科畢業,2017年還是規培小醫生,就有資格上4台大手術?

我猜新聞中的醫生只是小醫生。實際的連環接台手術是這樣的:麻醉完,管床小醫生第一個到達現場,掛片子,通知主刀,核對患者,擺體位,洗手消毒鋪巾,穿衣戴套,上台做術前準備。主刀進場。主刀下台。小醫生繼續縫合,貼膠布,寫病理,過床,送患者。接下一個患者…麻醉完,管床小醫生第一個到達現場… 整個過程實際上主刀的體力勞動時間並不是最長的,而且接台之間能得到休息,雖然耗神,但一天下來的手術質量其實還是可以保證的。至於小醫生,特別是規培醫師,上台無非是間歇性吸煙,持續性拉鉤,周期性犯困,陣發性挨罵,並不會太影響手術質量


我不是外科醫生,不過外科醫生加班做手術的時候我都必須陪著。前一天手術做到十二點,第二天七點到崗的時候,明顯思維的速度、集中力都是下降的。抽葯的時候必須反覆確認再確認,上麻醉前反覆確實患者信息,即使慎之又慎,依然無法避免各種丟三落四和小差錯。

所以,就我個人而言,超負荷的工作強度是無法保證工作質量的。

所以如果我前一天工作到很晚,第二天上班會告知同事和上級,他們會在這一天特別關注一下我的病人的情況。

說真的,我也不想做強度這麼高的工作,晚上十一二點才下班,地鐵已經沒有了,打個車回家,基本上當天的收入一大半就沒了,還累得不行。我也希望一天就一兩台手術,大家悠悠閑閑輕鬆愉悅地做完,晚上可以回家吃晚飯。

反正我目前的收入和勞動時間及手術數量都不掛鉤,加班了也沒補休,靠情懷真的有點吃力……


先保證醫生的生命質量,再保證手術質量。

施術者都有隨時累到猝死的風險,受術者更危險。


保證不了,所以這些醫生給病人做手術時都是在透支性命的拚命集中精力做。


胰腺外科醫生不請自答,本科室手術以手術大,時間長而在全院著稱,四年前有例非常複雜的胰頭部巨大間質瘤合併出血,手術從下午四點開始,一直做到第二天上午手術室正常上班,大概十七個小時,中間沒休息,沒吃飯就那麼硬挺下來,明顯感覺到到後半夜體力不支,思考速度和思維集中度都下降了不少,分離縫合打結速度變慢了,而且為了避免可能會出現主任和我都沒有發現的紕漏,所有的吻合口以及血管斷端都做了雙重乃至三重保險,包括最後關腹害怕研究生太過疲憊出現紕漏也是我自己關的,衣服濕透腳腫的穿不進拖鞋都不表了,總的說來第二天早上像死狗一樣走出手術室時,還是挺有成就感,畢竟如果不做這個病人可能就沒了


接診看快了覺得敷衍,看慢了排隊的打人;

診療時太嚴肅就不安撫病人服務差,稍微熱情一點就是猥褻企圖;

檢查開的少了遇到醫鬧說不清楚,檢查全面了就是過度醫療;

手術排得少是見死不救,排多了質量堪憂。

人不能這麼不要臉。


我也知道歇著比幹活要輕鬆。人要掛了,不上的話職業道德說不過去;累了有活不上,家裡老小等著吃飯呢。

絕大部分手術上的意外都會被醫生讓你一無所知的消除,這是職業性。你以為著醫學生多上的那幾年課是白多出來的呀。

飛機、火車之類的,在人員駕駛的時候,你覺得這些人有沒有疲勞駕駛呢?道路上你旁邊飛馳而過的其他車輛呢?別想了,容易高血壓噠。


有的人 每餐吃兩饅頭 每天伙食費只花5元錢

為什麼?因為窮

中國目前的醫療現狀也是如此,醫生數量少,基層醫療又缺失,數量有限的三甲醫院覆蓋了大多數民眾的醫療需求。有哪個醫生喜歡不分晝夜連軸轉地手術手術呢?但面對數量龐大的患者群體,先得滿足民眾基本醫療需求,解決的量的問題,而後才能考慮到進一步提高質量。


像我們科室一天做四台很正常好不好,手術做多了,很多操作都是很熟練的了,主要是體力活,關鍵操作全神貫注幾十分鐘就可以了。手術質量沒問題,我們個人的質量遲早出問題。一天做下來真想把自己膝蓋給卸了。


所以過勞死的醫生多啊


就好比見識過飯店後廚決定回家做飯一樣,看了手術室監控你就會想學醫了。

手術刀的割?……………………………………………………………………?絲線的線

不如還是去修仙吧!


又不擴招。。。跟警察情況差不多。。。


當然保證不了了。。。。。。。


台上瞪著眼,下台葛優癱。確實耗精力。


沒人啊,有什麼辦法

又不是每個醫生都是黑傑克


推薦閱讀:

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康復到底需要多久?
老年複發疝手術哪種麻醉痛苦相對小?
人體可以被改良嗎?
剖腹產手術單是由誰簽字?

TAG:醫生 | 手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