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智力缺陷的人適合什麼工作?適合的理由是什麼呢?
原標題有歧義而且總覺得看著不舒服所以我改了,見諒=w=
建築工人?
只不過不能參加有爬高這些有危險的工作我手下就有兩個智力缺陷,兄弟倆大姥爺家的孩子,他爸說不能光吃大女兒的,要讓倆兒子出來也打點工,正好我在干這個,託付給我放心一心軟就收下了,以為會很難弄,但是事實來看還是蠻聽話的
讓幹什麼也干,簡單的工作也能學會,讓他去送錢送文件遞消息尤其放心不像別的工人一休息就惦記喝點,也不抽煙不說的話看不出來是殘疾人唯獨不方便的就是工程末尾發工資的時候,得送到大女兒那,不然他們不認識錢怕弄丟了還是得有個好老闆
算起輩分來這倆還算我舅舅呢……
沒有個好老闆,誰願意收這樣的人「智力障礙?對不起我們不缺人了」這還是客氣的不坐等愛心上門 靠自己真心創業
店裡銷售的智殘障人士製作的手工藝品
在武侯區金楠天街步行街一樓,「第二人生公益咖啡」曾十分火熱,咖啡館裡工作的店員都是智力障礙或是自閉症患者,老闆張瑗這個「90後」和她的店員們,一度廣受媒體聚焦。
然而,保持了長達半年的持續虧損後,「第二人生」連日常的水電費都承擔不起了,咬牙堅持的張瑗也很焦慮,因為虧損就意味著員工們沒有收入,讓他們自力更生、有尊嚴地過上普通人生活的願望更是遙不可及。然而一次偶然、意外的轉型,咖啡館「活」了。
「前世」 步履維艱
換了三個店址 開業就入不敷出
「第二人生」咖啡館,曾經換了三個店址。
第一次開店,辭去品酒師工作的張瑗自掏腰包在三聖鄉開了一家小店。起因是她在當志願者陪伴照顧自閉症、腦癱兒童時,意識到社會對自閉症、精神障礙等疾病的認識和包容度不夠,離開特殊學校後,他們很難像其他肢體殘障的孩子一樣找到工作。「開一個庇護性的咖啡館,培養他們的工作意識。」這是張瑗的初衷。
張瑗與武侯區的愛心組織善工家園聯合,接了四五個輕度心智障礙的孩子,從門迎接待、點單服務、咖啡製作一點一點地訓練。2015年5月,「第二人生」搬到了武侯區殘聯大廳一樓,9月,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到店參觀,「第二人生」模式得到肯定。
2015年11月,在武侯區殘聯的支持下,「第二人生」第三次選址金楠天街。沒有錢請裝修隊,自己背磚頭、水泥砌成吧台,桌椅、柜子來自附近關門的麵館、奶茶店,足足用了3個多月,2016年才正式開業。
在善工家園的專業職業重塑指導老師的陪伴下,孩子們來這裡實訓,培養他們獲得找工作和穩定就業所需要的技能,咖啡館盈利的一部分會作為他們的工資。但是,沒有顧客,有時候甚至一天賣不出一杯咖啡,從開業起就入不敷出。很長一段時間裡,張瑗過得捉襟見肘,最「落魄」的時候,全身上下僅剩200元錢。
「今生」 意外轉機
做牛軋糖 孩子們有了用武之地
半年後,轉機來得有些小意外。一家愛心企業為咖啡館送來了一大批奶粉,一天,在咖啡店培訓得最久的店長小淞,叫住著急出門的張瑗,遞給她一袋自學做的牛軋糖,讓張瑗帶在身上。「要不,我們做牛軋糖賣吧?」看見朋友們都說好吃,眼睛一亮的張瑗有了一個新的想法。
因為有著自閉症特有的「固執」特質,小淞試驗改良了很多網上的方法,用閑置的奶粉,做了一批牛軋糖。沒想到的是,不但糖很受歡迎,而且小淞設計的大紅公雞喜慶的包裝盒也很受歡迎。「糖賣出去了,竟然賺錢了。」
於是,咖啡館的後部,被改造成了一個加工坊,糖、花生、黃油融進奶粉里熬成團狀,平鋪在方盤裡,放上蔓越莓,冷藏變硬後切塊包裝。小淞的腦袋裡,有一個聲音告訴他,一個一個地把蔓越莓放整齊,不是為了美觀,這個聲音,叫做強迫症。
張瑗說,心智障礙的孩子,性格缺陷讓學習、理解、溝通能力缺乏,自閉、膽怯、自卑,與人交流是一道非常難逾越的坎。然而手工就有些不一樣了。小天能在木質書籤的打孔機前坐一天,重複打孔、穿流蘇的工作毫不厭倦,不是因為努力認真,而是刻板行為。什麼是刻板行為?據張瑗介紹說,自閉症、唐氏綜合症的孩子,理解能力單一,但對指令的服從度很高。小風負責接待客人,有一天,他給同一個客人端了不同的7杯水,就因為客人在店裡換了7個位置,因為「客人一坐下來,就要倒水」的指令是老師給的。
而這種「刻板行為」,在咖啡店轉型時,有了「用武之地」。比如,沒學會做咖啡的潔妹兒,牛軋糖紙盒是疊得最好的。
未來 擴大生產
讓孩子和普通人一樣 靠雙手活下去
牛軋糖有了穩定的銷售渠道,去年春節,通過微店和線下訂單,「第二人生」賣出了3000盒牛軋糖,其中2000盒來自企業訂購,1000盒是零散的網路客戶。
「下一步,可能我們會把咖啡館關了,重新找個地方或是再租一間門面擴大生產和銷售。」張瑗說,「第二人生」陸續接收了20個左右的低度中度心智障礙的孩子培訓。現在,「第二人生」可不是只有牛軋糖。乾花貼成的檯燈、手工首飾、書籤、筆記本、私人定製,這些文創產品的創意來自張瑗的男友兼合作夥伴老付——這個手工藝人負責教孩子們壓花、製作。
22日,有人上門尋求淘寶合作,這也是「第二人生」以後的方向。給孩子們一份工作,他們的第二人生,其實就是能夠和普通人一樣:有一份工作,靠自己的雙手活下去。
成都商報記者 於遵素
攝影記者 劉海韻
鑒於智力障礙人士的自身障礙特點,其工作崗位需要滿足簡單、重複性強、接觸人員穩定、陌生人少幾個因素。比如:公司前台首發快遞、票據核對、倉庫理貨、咖啡廳後廚助理、保潔、洗車等等。對於心智障礙群體而言,工作中溝通的難度要大於技術上的難度,上崗前期需要幫助其建立工作環境中的溝通關係。上世紀70年代,美國首創了針對於心智障礙群體的「支持性就業服務」,由國際勞工組織和中國智協於2012年引入我國,即在專業的就業輔導員專業、系統、持續的支持下,使心智障礙者在融合的工作環境中實現平等、有薪酬、穩定的就業。北京、廣州、深圳、大連、武漢、長沙等地均有專業服務機構從事該項目。2016年支持性就業工作寫進「十三五規劃」,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心智障礙者通過該項目實現就業。給你看幾個視頻:http://mp.weixin.qq.com/s/4D2mPdLh4tm09jez5n2rLw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3861230357uk=2131851784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2577213290uk=2131851784我不認為【智力缺陷】和【工種】有必然的聯繫。因此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是沒有什麼固定解的。
【智力】本身就是【能力】的一種。而不同的【工種】本身也要求從業人員擁有不同類型、不同水平的【能力】。因此,回答這個問題,或者說幫這個人做職業規劃,不應該考慮【智力缺陷的人可以去做什麼】,而應該考慮這個人智力的水平到底有多少,在這個水平範圍內,有多少工作是他可以勝任的。結合著年齡、性別、工作地點、工作訴求等等正常擇業都需要考慮的因素之後,自然篩選出了可以做的工作了。
超市收銀員、圖書管理員、洗車工……這些相對機械的非體力活,都挺適合智力缺陷者的。
下面要說的是關於一群特殊的人——心智障礙患者和一家特殊的超市——「彎灣愛生活」的故事。
徐琴是這家特殊超市的主人,也是一位重度心智障礙患者的母親。2009年,她的孩子弘毅從杭州的一家特殊教育學校畢業後,不得不面臨長期蝸居在家的窘境。
為了避免兒子因缺乏社會群體生活而智力退化,2011年,徐琴籌錢創辦了一個專門安置畢業後智障人士的機構——彎灣託管中心。這家託管中心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擁有彎灣超市、彎灣書窩(位於彎灣超市之中)以及2016年開張的彎灣愛生活汽車生活館,通過這三者組成的集體就業實訓點,幫助智障人士體驗社會生活,鍛煉工作經驗。
為了減輕採購負擔,不久前,彎灣小超市入駐了阿里的零售通平台。現在,小店80%以上的商品都通過零售通採購,休閑食品、牙膏、毛巾等,全部由菜鳥物流統一配送到店,這些便民措施,讓徐琴省心了不少。
————————————————————
在杭州市凱旋路109號,有一家名叫「彎灣·愛生活」的小超市,與全中國600多萬家社區超市一樣,30平米左右的空間里有糧油米面,也有啤酒薯條,服務的半徑很小,就是背後的凱旋新村。
但這或許又是全中國最特別的小店,這裡有4位員工,徐秀萍、沈鈺葳、張馨如和金煒康,乍看之下,他們或許與常人無異,但只要靜靜地凝望一會兒,他們的眼睛裡會倒映出一個外人無法走入的世界。
他們是心智有障礙的人。
用「超市」這個名詞來定義這個30平米左右的空間或許不太合適,戚雁萍更願意把這裡稱為教室,而她則是他們的老師,彎灣託管中心13個老師中的一員。
彎灣託管中心成立於2009年,接收了來自杭州培智學校畢業的有智力障礙的學員,為了讓他們體驗社會生活,鍛煉工作的本領,創始人徐琴自籌基金創辦了三個集體就業實訓點,彎灣洗車行、彎灣書窩,以及彎灣小超市。
店鋪的營收以工資形式發給學員。而徐琴公司的收入,則維持著這幾個機構的運轉。
雖然,有些學員的年齡已接近30歲,可智力水平依舊停留在3-6歲孩子的程度。在徐琴她們眼裡,永遠都是孩子。為了開啟各自的職業人生,他們需要不斷地練習。
「我只想讓我們的孩子過上常人的生活。」這是故事的起點。
(阿葳和阿萍)
「我去上班了」
早上八點剛過12分,徐秀萍就來上班了,比規定的時間早了18分鐘。
「早,阿萍。」戚雁萍說。「早。」阿萍回答,然後咧著嘴爽朗的盯著人笑,除了簡單的交流用語,快30歲的阿萍沒有辦法和常人交流。
她是個女孩,但身體結實,留著短髮,像一個男孩,一到超市,換上黃色的工作服,阿萍就開始拖地、擦桌子,耐心的打掃起來。
這個工作時常被打斷,只要有顧客推門進店,阿萍都會微笑著說一聲:「你好!」等他們要走了,阿萍就會說。「謝謝,再見。」因為腦癱後遺症,阿萍吐字含混不清,這已經是她千百次練習之後,最清楚的發音了。不像連鎖便利店的營業員程式化的微笑,阿萍那種發自內心的快樂,會感染人。
沈鈺葳是踩著點到的,與阿萍相比,阿葳的情況要好很多,他會寫字,也能和人交流,因此,94年的他是「彎灣愛生活」小店的店長,換好衣服,阿葳就坐到了門口的收銀台位置。
他能熟練的完成一系列的收銀工作,比如,他能用掃碼槍對著一聽可樂掃碼,然後根據顯示屏跳出的數字說,「你好,2.5元。」
如果顧客給了張十元,阿威把收款打到電腦里,系統又自動跳出來,找零7.5元,這對阿威來說都沒有問題,他認識錢,可以正確的收銀和找零。
不過,一旁的戚雁萍說,如果沒有電腦,阿威就做不了這件事,因為夜間性癲癇的緣故,他對數字的加減沒有概念。他不知道,2.5元的商品,如果收銀10元,該找零幾元。
作為老師的戚雁萍有一張日程表,9點20分開始,她會輔導學員整理貨架,以及練習看商品報價格,或是互相扮演收銀員和消費者,練習收銀。
「這個大米多少錢?」戚雁萍指著貨架上的一個黃袋子大米問。阿萍看了看米,又看了看戚雁萍,難為情的搖了搖頭。「50元,你要記住了,是50元。」就像教育小孩一樣,戚雁萍一遍遍的提醒阿萍商品的價格。
戚雁萍說,小超市從2014年5月開起來後,她就和另一個老師一同帶領阿萍他們在超市工作,「他們記不住,需要不斷地提醒。」
如果天氣好,10點鐘後,戚雁萍就會帶著幾個學員排成一隊,在小店門口的人行道上來回踱步,鍛煉身體,天氣不好就做廣播體操,有人喊累,運動就算結束了。
阿葳每天都會寫日子,在8月28日的日記里,他寫著:「今天上班遲到了,到超市後就開始整理貨架、補貨,我和金老師補貨很愉快。」
在此之前,負責補貨的金老師每周都會跑幾次近江,每次都會佔去他們小半天時間。不久前,通過阿里巴巴的城市拍檔,彎灣小超市入駐了零售通平台,現在小店80%以上的貨品都能從零售通平台採購,休閑食品、牙膏、毛巾等,都由菜鳥物流統一配送到店,這讓她們省心不少。
採訪的時候正是暑假,店裡只有阿萍和阿葳兩個學員,等正常開學後,戚雁萍她們就會更忙了。
「你是喜歡在家還是在超市呀?」戚雁萍問阿萍,阿萍舉起手指用力的往下點了點。大概是在說:這裡。
阿里巴巴副總裁、零售通事業部總經理林小海介紹,目前中國有超過600萬小店,大都是夫妻店,70%以上在3-6線城市。
「這些小便利店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複雜的工作。」林小海解釋說,小店的經營不容易,選址裝修、採購定價、銷售收銀、售後服務,無一不是店主親力親為,但收入卻並不高,像彎灣小店就更是如此。「我們希望幫助全國600多萬家小店擁抱大數據時代,讓店主工作更輕鬆,小店和鄰居聯繫更緊密。」
如今,零售通已經成為彎灣·愛超市的堅實後盾。負責彎灣超市的城市拍檔周樂霞說,每次見到孩子們熱情的問好,她就感覺自己的工作特別有意義。
「幫助他們減少幫助」
離彎灣小超市大概100米遠的地方,就是彎灣託管中心。
託管中心的創始人是徐琴,她的兒子弘毅在18個月大時,不慎從床上掉了下來,結果傷了大腦,從植物人狀態搶救過來後,成了多重障礙的孩子。
2009年,20歲的弘毅從杭州楊綾子學校畢業,之後就陷入了長期蝸居在家的生活。徐琴跑到馬路上大哭了一場,她知道,這些患有重度心智障礙的孩子,一旦離開群體環境後回家獨處,智力便會全面退化。於是,徐琴挨個找到另外幾個孩子的父母,勸說他們想辦法,讓孩子繼續待在一起。
最後,他們在楊凌子學校租了一間小小的教室,辦起了有7個重度心智障礙孩子的託管班,原本經營小五金店的徐琴投入了大半的積蓄。2011年,彎灣託管中心才正式成立,這成為浙江省內首家學費、託管費、餐費等全免的民非培育託管機構。
如果說彎灣託管中心有何特別之處,無疑是由彎灣超市、彎灣書窩(位於彎灣超市之中)以及2016年開張的彎灣愛生活汽車生活館,三者組成的集體就業實訓點。其中,汽車生活館還被中國智力殘疾人及親友協會授予了全國「支持性項目試驗基地」的稱號。
這三個基地的打造讓像阿葳、阿萍這樣的心智有障礙的人群既能在一起生活,又能讓他們參與社會工作。
在徐琴看來,這個群體比較特殊,自身的障礙使得他們必須在就業輔導老師的帶領下集體上班,在洗車店洗車,在超市收銀,這種集體配合工作,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康復訓練。
為了安全,這三個地方其實都在彎灣託管中心周邊,距離不過百米,每天中午,在外實踐的學員也都會回託管中心,集體吃飯。
目前,彎彎託管中心共有26名學員,其中8個人被安排在汽車生活館,4個人在彎灣小超市,還有10多人則因為患病程度較深,多半時間會留在託管中心。但同樣的,他們也會被安排到就業店,觀摩學習。老師們也會組織他們打掃衛生,帶著他們去買菜,或是帶著他們參加各式各樣的活動,像杭州馬拉松賽,來自彎灣的小隊伍已經頗有名氣。
在託管中心,除了完成每日的訓練,老師們也會帶著學員做手工,2015年9月,「彎灣愛生活」的同名小店在淘寶和微店上線,主要銷售孩子們的手工作品,比如用珠子穿成的玫瑰花,也有茶杯墊、手機支架等小物品。
但不管做什麼,所有學員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像戚雁萍這樣的生活輔導員、就業輔導員老師負責教育、管理。
徐琴說,彎灣的核心就是幫助這些學員減少幫助。「儘管他們需要一輩子的牽手照顧,但我們努力地在教,少幫一點是一點。」
在託管中心屠老師坐下來介紹彎灣託管中心的半個小時里,辦公室座機就來了兩個電話,一個是詢問如何成為志願者,屠老師感慨,雖然很多人都願意來服務,但能堅持下來的卻不多。對於這些孩子來說,他們的要求並不高,僅僅是一份陪伴。
另一個電話是有父母想把孩子交給彎灣託管中心,屠老師說,目前,託管中心只有十多個老師,場地規模也不大,已經屬於超負荷工作,沒有能力接收更多的學員。
據不完全統計,光杭州市,在案的心智有障礙人群超過3萬,一家「彎灣」顯然是不夠的。徐琴說,彎灣已經在不斷摸索中走過了八年的歷程,他們願意毫無保留的將經驗分享出來,將彎灣的模式進行複製。
文 | 王佳健、張濤
編輯 | 陳晨
參考資料:
[01] 這是全中國最治癒的小店
[02] 「彎灣的書窩」在凱旋路109號開張了
[03] 「彎灣」汽車生活館新開 洗車的是一群特殊的孩子
我想回答了這個問題再去睡覺,十年前我和閨蜜說我可能只能做非常簡單的工作,可能自己就值五百塊一個月的工作,然後我就外出找工作了。我只能找到一些一千塊左右的工作,結局一般是公司面試後就不要我了,或者在網上看過我的簡歷或者網上聊過之後覺得我還不錯給面試機會,然後面談後不要我的。印象深刻的是我在一家大貨車公司做文員,三個月後莫名被開除了。那時我開始發現自己看不懂別人做的事情,就是一個二十五歲的人,可能就是十三四歲孩子的智力。我從09年開始,開始平靜下來堅持一份工作,與其說堅持,不如說這份工作的性質適合我,簡單機械重複,我那時候甚至沒有發現與周圍人的智力差距,只是永遠都是我乾的最多,錢拿的最少,有次還被賴偷東西,我也不知道怎麼處理,了,就那麼過去了,人性是很殘忍的,弱者被淘汰是自然的定律。平時買東西,面對面接觸的賣家會故意抬高價格,我有時聽到他們更低的價格賣給其他人,可能我智力偏低已經表現在臉上了。我每周一哭,大概從十五歲開始到三十歲。以前的事忘記了很多。亂七八糟說了一堆,只是想和你說,堅持下去都會好的,我現在可以養活自己了,工資也從三百多變成了六千多,雖然智力和成年人還是有很大差距,但是相比三四年前的我已經好太多。心理,營養,反省,本身疾病等等全方面調節
我說智力有問題的可以做買賣你信嗎?
我身邊真有一個,我們小時候就認識了,他從小學習是沒希望的,早早就輟學了。
窮人家孩子,然後父母沒辦法就讓幫家裡賣菜幫忙。後來大一些就社會上晃了幾年。
之後就家裡給他搞了一個零售的工作,好像就是擺攤賣飲料那種,反正品種不多。
從此上班,發貨,上貨,收攤,下班,天天如此。這種重複機械的工作,他卻乾的得心應手,漸漸日子也過得不錯了。
他愛笑,就是傻乎乎那種,不太會說話,智力不佳的人其實都很善良的。想起村子裡的一個人,名字叫「威海」還是「維海」
上一次見他還是十五六年前?那時候他大概不到三十歲。個子不高,大概一米六五?不瘦弱,也談不上強壯,略有些禿頂,有點駝背。
小時候並沒覺得他與周圍人有什麼太大不同,比較有印象的是他走路的姿勢有些滑稽,步子邁得很大,一跳一跳的,有點像唐老鴨。街上遇到,他也老是笑,不說話。偶爾說一兩個字,也聽不太清楚
他哥跟我爸算是同一代人,所以按照輩分我應該管他叫叔?儘管我也從來沒有這麼稱呼過他
傳聞他並不是天生智力有缺陷,他媽媽說是小時候發燒導致的
小時候家裡種了不少地,每逢周末假期,我都泡在地里。農忙活多干不過來,爸媽雇過他幾回
工資可能是六七十塊一天,午飯與晚飯管吃。有一年除草(忘了具體種的是什麼了),要鏟掉野綠豆,留下作物。我不想干,卻不得不幹,因為這個對我爸媽來說一不需要花力氣,二沒技術含量,而他又幹不了,野綠豆跟作物的幼苗他分不清。至於什麼韭菜跟麥苗他肯定就更分不清了,好在我家並沒有種過韭菜。大多數情況下,他做的都是一些純體力活,比如鏟土堆阡(可能是這個字,就是田埂,方言叫qian四聲zi)
我很清楚,其實不需要堆阡
過了一段時間,實在沒什麼活讓他幹了
又過了幾天,他媽媽趕集的時候碰見我媽,說不得了了,她兒子回家之後嫌家裡的飯菜不好,使小性子不吃飯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他打發他媽媽來我家問,還有沒有活讓他干……
後來又雇過他幾回。但隨著黃河調水沖沙成效越來越顯著,家裡的地也逐年變少,慢慢的也就沒什麼農活可干
後來我就跑到鎮上去讀書,每月回家一次,再往後就讀大學……再也沒見過他幾年前聽說他沒了
癌症他這一生
父親去世多年家中有一個大哥,但早早成家,他與母親二人相依為命大哥並不待見他,聽說有時候幹活不順,老拿他出氣她媽媽省吃儉用攢了幾十年,張羅著給他娶了個腦袋也有些問題的媳婦。沒過幾天媳婦就跑了再過了幾年檢查出了癌症即便是條件不錯的農村家庭,遇到這種病也沒什麼辦法,大多也就回家等死,更何況是他
沒幾個月就去世了媽媽去看過,給他媽媽留了點錢來生投胎,但願他能過得好一點
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適合做輿論引導工作。
推薦閱讀:
※天生左眼殘疾,會有屬於自己的愛情嗎?我很無奈。我不想當斷翼天使。
※如果男朋友或女朋友的父母是殘疾人,能接受嗎?
※聾啞人為什麼要用啞語而不用文字交流?
※左腿截肢如何鍛煉身體?
※右腿穿的是假肢,如何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