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傳佛教如何看待禪宗?
是像法外道,還是阿羅漢道還是辟支慧解脫?
六祖頌曰:說通即心通 如日處虛空 為傳見法性 出世破邪宗法即無頓漸 迷悟有遲疾 只此見性門 愚人不可悉說即雖萬般 合理還歸一 煩惱暗宅中 常鬚生慧日
邪來煩惱至 正來煩惱除 邪正俱不用 清凈至無餘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凈心在妄中 但正無三障世人若修道 一切盡不妨 常自見己過 與道即相當色類自有道 各不相妨惱 離道別覓道 終生不見道波波度一生 到頭還自懊 欲得見真道 行正即是道若真修道人 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 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過 但自卻非心 打除煩惱破憎愛不關心 長伸兩腳卧 欲擬化他人 自須有方便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現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 恰如求兔角 正見名出世 邪見名世間邪正盡打卻 菩提性宛然 此頌是頓教 亦名大法船
迷聞經累劫 悟則剎那間是像法外道。禪宗這麼幾個地方是在原始佛教中極為反對的,第一,對「禪」的篡改。禪是指靜慮,它的內涵是止和觀同時進行,止就是指高度專註,或者所謂的入定就是止,而觀是指簡擇,也就是對比分析,是指思維,佛教的禪基本上都是在打坐中完成的,開悟也都靠禪來開悟,可是禪宗提出來「外不住相為禪,內心不亂為定」,並說坐禪如同無情,和解脫無關,這些說法導致了信仰者對禪的錯誤理解並輕視打坐,實際上是對佛法的一種破壞。第二,禪宗所宣揚的自性本心是佛教所反對的神我外道,比如「何其自性能生萬法」,認為本心能生萬法,這個是四空定的「識無邊處」,也就是一切都是心識變現的,還有「何其自性本無生滅」,認為本心不生不滅,這個是四空定的「非想非非想處」,認為不能斷滅本心。而四空定是鑒定外道神我論的一個標準,雖然和四禪並列,但並不是佛教徒所修行的,意義等同於外道的「無想定」。所以六祖和五祖很可能對四禪八定並不了解,否則六祖的五個何其自性不會被四空定的內涵當頭一棒,挨個正著。四空定在佛教的提出正是為了簡別類似於禪宗的本心思想的。反正還有很多處,就不一一例舉了,總之禪宗的很多教法是對原始佛教的一種篡改或者破壞。
題主所說的這些,都是教派之爭,但是切記,不要參與,不要迷失了自我。
而對於上座部也好,大乘也好,想修哪個修哪個,但不要忘了學佛的目的。
我之前從未說過「小乘」這個字眼,因為翻譯過來,其實是「卑賤乘」。
大乘小乘,法無大小,大小在人心,我從未見過大乘攻擊小乘的帖子,只見某些人打著原傳佛教的旗號攻擊大乘。
而且樓下的針對禪宗的言論,如此的無知,說明其根本沒有了解過大乘,更沒有了解過禪宗,所以乾脆不與之辯論。
考察大乘佛法的是否佛說,以及大乘宗派義理的是否符合佛意,首要應當從眾生心地的需求出發。眾生的追求無非離苦得樂,進而追求令親近者離苦得樂,在已無疑問、貫通一切佛法的緣起思想指導下,擴展到無邊,則是追求令一切有情的離苦得樂。所以,菩提心可說是大乘的標記,又可以說是大乘真是佛說的證據,人人是佛,你說不是佛說?如果我們承認有完美的覺悟者,此覺者具有完美無缺的人格的話。先以眾生的內在需求為依託,再求與外部現存的經典相符相應,這樣就可以成立大乘的合理性了。只要大乘的旗幟上寫著「度眾生」,以對無上道德的反叛,成立謗大乘罪名。到此,自然顯出大乘的究極義理: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依此成立大乘的一切。
我也在學習上座部巴利三藏經典, 解脫之道簡單、明了、直接了當,所以一個人只要認真學習,依法修行,今生證道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我時常也是法喜充滿,但是與大乘並沒有什麼違背之處。
修行人應該持什麼態度去學佛?學佛是為了什麼?這一點很重要。而不是把大乘臆想成一群騙子,自己在行俠仗義,那就是走遠了。
朋友,如果你問小乘佛教的修行者,如何看待大乘的禪宗,他們肯定是不認同的,因為大乘與小乘最終修行的層次是不同的。
大乘與小乘的不同,可以用比方來說明,就好比求一個二次函數的極值,如果你用初中的求極值公式,也可以解得出來;但如果你學過高等數學的導數,你用求導的方式,同樣能將其解出來,而且用求導的方式,不但能求極值,還能求任意點切線的斜率。從這個比喻來說,小乘佛法就是前者,而大乘佛法就是後者,兩者都能解出答案,但是大乘更為靈活,適用範圍更廣。如果就單純解決「個人煩惱」的方面來說,大乘和小乘都能做得到,但是如果要廣度眾生的話,小乘佛法就沒辦法,只有大乘佛法才能做到。以上的比喻,可能會讓小乘佛教的信奉者感到不快,但事實就是如此,如果大乘與小乘都真正的了解過、體會過,就肯定能判斷出大乘與小乘的優劣。
實際上,大乘佛教可以兼容小乘佛教,但是反過來,小乘佛教就做不到,所以小乘佛教的修行者,在沒有真正了解大乘佛教以前,是絕對不會接受大乘的,就如同初中生看不懂大學生的解題思路,而以為大學生的思路是錯的,實際初中生未來有機會學過高等數學,就自然知道哪種方法更好用。
其實釋迦摩尼佛並不是沒有講過大乘佛法,不過他不是用「嘴「、不是用」語言文字「來講大乘佛法,而是用」實際行動「來講大乘佛法。釋迦摩尼佛創立佛教,四處弘法四十九年,就是在展示大乘佛教的本懷——」眾生皆可成佛「。要不然他老人家倖幸苦苦的弘法幹什麼?實際釋迦摩尼佛親口說的」小乘佛法「,反而是他為了建立眾生對於佛教的」信根「所作的方便說。」小乘佛法「其實並不究竟,其會將修行者導入偏空的境界,使得修行者偏向於個人的解脫,不能發願度眾生,而這恰恰會與釋迦摩尼佛創立佛教的本懷相違背,如果這時小乘修行者能夠醒悟,就應該追隨釋迦摩尼佛的腳步轉入大乘。
這裡也提示一點,大乘的根本思想,既不是唯物主義,更不是世俗哲學唯心主義(世俗的唯心主義用的是第六識的妄心),更不是外道的神我,因為這些都是「心外求法」,因為大乘佛教講的是「無相」、「無生」,這些根本上是離於文字言說,是不能用邏輯直接推測的,因為人的邏輯用的是第六識心,如果硬要給大乘的按一個主義,姑且可以稱其為「唯識主義」,其理念是否定世間所有的一切相,包括世俗哲學的唯物與唯心都一併否定,但是這種否定並不代表這些東西是無,這裡就是體悟大乘義理的難點所在。
其實」禪「並不是佛教獨有,外道也有禪定,比如四禪八定中的」非想非非想處定「原本就是外道定,但這是修」滅盡定「的前方便,所以要證阿羅漢果的佛弟子,這個定還是要修的。
」禪「本身並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東西,這是一種解決煩惱的手段,總的來說,「止觀」的平衡就是「禪」,而這個「止、觀」平衡的關鍵,在於「觀」的慧有多少,如果你的「慧」不足,「止」的層次就會低,而整個「禪」的境界也就會低。這就如同之前那道數學題,你的「慧」越多,解決問題的思路就越多,解決煩惱的問題也是同樣的。實際大乘禪宗,真正難理解的地方,在於他的「慧」是佛菩薩的「慧」,所以其「禪」的境界,不是凡夫以及小乘之人(包括阿羅漢、辟支佛)可以體會到的。不過要說明的是,佛教中的「慧」,不是從字面可以懂的,而是需要踏踏實實的修行,在生活中體驗過如何用佛法解決煩惱的問題之後,才會慢慢增長的。
希望以上,多少能解答朋友的疑惑。大乘禪宗見性對小乘人來說,是很神秘也很氣憤的。但其實和小乘四果阿羅漢取滅盡定在原理和境界上是一樣的。所以佛在《楞嚴經》里對於見性人很多隻印可為四果。為什麼安立一個見性,這與佛教本身的存亡有關係。因為古印度有宗教辯論會,相當於現在的奧運會什麼,其實就是決鬥。辯輸的一方要帶領弟子皈依勝的一方,否則集體自殺。而當時佛教內部有些阿羅漢取滅盡定之後,時間長了就離開人世了,但是滅盡定又是佛教必須保存的一項十分重要的法義。所以才出現了雖然滅盡受想而不死的方法,這就是見性。其在原理實修和定境以及解脫程度上完全一樣。所以大乘經典認為有些阿羅漢也是見性的。其實三乘佛學最終證得的結果是一樣的,至少在人類這三者是一樣的,只是大乘為了保護佛教,又說了見性以上的幾地菩薩和等覺妙覺等,都是為了完備自己的宗教體系,免受外道攻擊。很明顯,如果現世生活中有一個最高果位,與外道神話中的神比,自然不佔上風,於是才從理論上推導出有幾地菩薩的說法,其實大乘現世證得最高的就是初地,龍樹等都是初地,至於初地以上都是傳說,說某某幾地菩薩轉世,那是另外一回事,是神話了。但是目前的南傳因為是錫蘭和緬甸上千年政教合一,在蜜罐里保存的結果,所以都一致攻擊大乘,其實最終還是攻擊的他們自己。大乘其實只是將小乘的實修方法,證悟結果,改了名字而已,並沒有本質的改變,然後從理論上給予了完善,是先賢為保護佛陀留下的教義的心血結晶。
南傳佛教的教理趨向偏空,修行方式也是以四念處為主。四念處其實主要是一種觀心法門。北傳佛教也有包括四念處在內的很多觀心法門(很多人似乎認為北傳佛教只有燒香拜佛實乃誤解)。這些觀心法門都通過覺知(比如四念處)或觀想(比如中觀里的法門)身心體悟到無常無我。但從更高層次說,這種觀法還不夠究竟(但如能實證也可解脫),因為始終存在一個在觀的「我」,和所體驗到的任何感覺、事情,也就是「塵」,這就依然存在自我體驗。作為禪宗(這裡不討論其他諸宗),主要是南禪,也是由於認為心本虛妄以及觀心的不徹底(見六祖壇經)而提出了更加究竟的修行法門(也就是祖師禪),所證的也是超越了主客限制的不二境界。
回到問題,南傳佛教的一些行者會不贊同禪宗更徹底的證悟究竟空的教法,這裡大概是因為部分行者長期觀念上的誤解和對修行方法有一些理解上的偏差。
最後想補充一下,南傳佛教的修行很直觀平實,相較而言北傳的經教里滿天神佛,給人的感覺好像有些迷信。但請不要忽略了北傳里更多的實修的部分,更不要隨意毀謗北傳。據我所知,南傳一些高僧如隆波帕默等就很認可和尊敬六祖惠能,所以大家在討論時是不是應盡量多從理論或方法來比較更妥。水平有限,詞不達意。說得好像南傳佛教誰會看禪宗似的。
我看林崇安老師寫過壇經阿含的關係文章,沒有那麼撕逼吧
現在有很多人打著南傳佛教的旗幟,其實是會道門的人。這樣的人我見過,背地裡不是佛教徒。 @共青團中央 @吳德祖
不知道北傳有什麼系統禪法?以及止觀指導
推薦閱讀:
※年輕的修行人,你是怎麼超越情執的?(親情愛情友情師徒情)?
※一些禪語讀過之後讓人心靜,我感覺到這些禪語里包含著大智慧,有沒有學佛入門級的書籍可以推薦?謝謝!
※北京哪裡有禪修的地方?
※網上有一個「清涼月老師」,講解「思維本體學」,且這個老師已經開悟,但部分學習交流群還收費,是正是邪?
※禪宗中所說的妙悟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