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可以說西餐比中餐更注重口感豐富程度?

此處口感豐富程度是指酥脆 綿軟 嚼勁等相輔相成。

最近經常看foodnetwork的美食節目,幾乎所有的大廚都要強調加一些增加口感的東西。去普通的沙拉吧也是,除了有菜有肉以外總是會有一些脆脆的topping。再有,美國人的零食文化總是chip and dip,也算是一種口感上的搭配。

反觀中餐,我能想起來的比較注重口感搭配的只有煎餅果子(加薄脆版),各種奶茶(加布丁加珍珠)。當然也不是不注重口感,比如麵條講究筋道,米飯講究飽滿彈牙,但似乎沒有什麼搭配上的要求。所謂色香味俱全,似乎沒有口感?

這種現象是真的嗎?如果不是,有什麼中餐里的反例嗎?如果是,它的成因又會是什麼的?會不會中餐還沒有像西餐一樣形成一種通行的評價體系呢?


蘇東坡的棺材板快按不住了。

袁枚已經掀開棺材板起來了。


我是長沙人,家裡嗜辣,桌上一碗辣椒老人家都是下了手藝做的,先把小紅辣椒剁碎,加上炒香了的麵粉,然後腌制入缸。要吃的時候拿出來加油炒制,鮮辣酸口,麵粉用油炒熟後香脆,下飯拌面都是好東西。所以您的問題…

//哥們看來也沒吃過什麼啊…西餐舉例也就是沙拉玉米片,中餐更恐怖,珍珠奶茶都來了。多出去走走,多看點東西吧


問題:是不是西餐比中餐注重口感?

回答:不是. 西餐中 沙拉上桌前要冰一下會脆。只是把食物的料理手法借用現代化工具推演一下呈現出更棒更佳的口感。

想:怎麼樣能讓它更脆。冰一下 會更脆。

看著很講究。其實很一般。 回想一下中西餐相同地位的中餐餐前冷盤中:八珍蘿蔔;涼拌海蜇;蜂蜜糯米脆藕 。都是入口微涼求得那更清脆的口感。這中西不都一樣了。

不一樣的是:脆藕里還要加入糯米 這口感才豐富起來。不光要脆還要糯來搭配。類似的還有翠綠果仁 涼拌豬耳 筍絲雪裡蕻等等……

如果你說不對啊,西餐沙拉里還有很多其他的也是脆軟配合的 比如土豆沙拉里的黃瓜 醬瓜 偶爾還有玉米粒 ,都一樣。我們有的 他們也有。

我們有的是一桌至少4-6份的冷盤 人多點的更多。西餐人再多 也只有面前的一盆。這真的不能比。

所以中餐中有些菜有很極致的口感。脆就很脆 軟糯的就很糯。太脆的反而要加入軟糯的來配合。然後讓進餐者 自己點菜。根據自己的口味 口感去選 去搭配。涼溫結合脆軟結合酸甜苦辣都要想到。都要配好。

類似的例子你只想到了 煎餅里的薄脆。其實還拌面里的黃瓜絲,豌豆粒 花生粒;餃子里的筍粒,茭白粒;甜品糕點裡的馬蹄 藕粒;炒飯里的筍粒;生煎包子生煎餃子下面的那一層脆皮;糯米炊飯里的新鮮油條和榨菜。

然後西餐里要放點堅果片 粒;切片後煎炸過的吐司 增加點脆的口感。

仔細想想也都一樣:蔬菜與肉絲的傳統搭配。不就是要蔬菜的脆爽和肉絲的軟嫩相結合。宮保雞丁里花生和黃瓜粒;

北京烤鴨里的削出來鴨肉就帶脆皮 然後拿軟軟的餅皮卷上在加入脆脆的大小蔥絲 黃瓜絲;松鼠魚里的松仁等等等。

然後在蔬菜肉類的搭配後。純肉菜 我們也追求口感的豐富。好的燉肉要求肉皮糯,肥肉要軟嫩,瘦肉要筋道。

鍋包肉 松鼠魚等菜上粉炸過後要皮脆肉軟 剛上桌就被搶的乾淨。不就是為了乘著新鮮 吃個最佳口感嘛。

沙拉/冷盤 肉菜/肉菜的例子差不多了。

剩下的熱菜中的蔬菜和海鮮中的口感 。中餐更是甩西餐幾條街。

我至今就沒見過普通熱菜中 西餐的蔬菜不是被水煮的軟爛軟爛的才上桌的。

海鮮除了炸和小炒 差不多,都還不錯。

西餐海鮮 煮 蒸(西餐也蒸)烤 簡直一無是處(大部分餐廳)。好好的一個蝦 蟹 水灼一下就好了 脆軟彈牙多好 。偏偏還要水煮好久至軟爛 犯柴 才肯罷休 哦 知道不好吃了。還剝皮冰凍後上桌,臘雞 簡直臘雞。

至於零食和甜品 我能舉的能說的就不多了。不好那一口。交給其他答主了。

看 這麼好的回答 我都這麼體貼的不放圖 誘惑各位。你好意思不點贊嘛!?

——————————————————

突然想起02年那會被帶去某靠海郊區的小飯店 吃個涼拌海蜇。一盤土豆絲分量的海蜇要賣60多塊錢。什麼概念 02年的60塊 那是小飯店裡大肉菜大蹄膀才有價格。他們家的其他的小海鮮做的中規中矩 價格一般。人來人往的飯桌率就都沖著那涼拌海蜇去的。

他們家的絕活都知道是拿2台洗衣機的甩干桶來甩海蜇,才能那麼那麼的脆爽彈牙 特別的好吃。

但周圍沒有一家店敢打擂台。很多店都試過 加冰加鹽的也都嘗試過 但沒有一家能做出那麼的好吃 那麼的彈牙。 跟簡單的冷凍處理相比 這個是不是更講究呢。


沒聽說過外酥里嫩嗎?


感覺題主的口感搭配就是軟硬之類的?按照這個來舉幾個栗子……我不太懂吃說的不好的多多見諒~

1.糯米藕

藕是脆的,糯米軟糯彈牙,配上甜甜的湯汁,超棒

2.果醬夾心糖葫蘆

這個真的超級好吃!外面的糖是酥酥的,中間山楂有點兒軟,果醬特別有嚼勁,媽呀

3.炸肉,貌似別的地方叫酥肉,傳說中的外焦里嫩典型代表,糖醋裡脊鍋包肉也都是這樣

另外,炸的東西很多都超級好吃啊

4.撒尿牛丸,自行感受

5.千層餅,上下酥酥的中間一層一層鬆軟又有嚼勁,芝麻還特別香

6.生煎!我還用說嘛

7.糖三角,就是做成三角形的糖包子,外面軟軟的裡面的糖是流質但是靠近皮兒的地方又有點兒酥

8.炒飯軟硬軟硬彈彈彈

9.我去東北的時候吃了蒸餃啊春餅啊,皮兒特別彈都是燙麵,巨好吃

10.還有蝦餃也是,外皮有彈性裡面的蝦肉嫩嫩的又很緊緻,香到不行

11.松子玉米我就不形容了

不說了我好餓


把非洲、亞洲刨開,飲食稱得上西餐的國家應該有70多個。而只有咱們國家的才能叫中餐。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西餐贏了。


以廣州的飲食來舉例。一道炒牛河分濕炒和干炒。沙河粉的寬度都有要求,就怕味道不地道。一些吃慣了的老廣州人,嘴巴叼得很,一碟粉能吃得出很多東西,甚至你炒粉時候鐵鍋的溫度是什麼情況都能吃得出來。一些老牌子的酒樓不注意口感上的細節是不可能會有回頭客的,稍不注意就砸了招牌。就如我們鄉下地方的做了二十年的布拉腸粉,在把腸粉拉出來的厚度和米漿的濃度都有許多許多的要求。能做二十年的時間下來,很多事情都不必明說。但你要說中國人的日常不注意口感,那可真是哥們你見識得少了。


呵呵,宮保雞丁裡面的花生是擺設嗎?!


賈母笑道:「你把茄鯗搛些喂他。」鳳姐兒聽說,依言搛些茄鯗送入劉姥姥口中,因笑道:「你們天天吃茄子,也嘗嘗我們的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劉姥姥笑道:「別哄我了,茄子跑出這個味兒來了, 我們也不用種糧食,只種茄子了。」眾人笑道:「真是茄子,我們再不哄你。」"劉姥姥詫異道:「真是茄子?我白吃了半日。姑奶奶再喂我些,這一口細嚼嚼。」"鳳姐兒果又搛了些放入口內。劉姥姥細嚼了半日,笑道:「雖有一點茄子香,只是還不象是茄子。 告訴我是個什麼法子弄的,我也弄著吃去。」鳳姐兒笑道:「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簽了,只要凈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劉姥姥聽了,搖頭吐舌說道:「我的佛祖!倒得十來只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一個茄子就可以做成這樣。 中國人很會吃


你吃過松鼠鱖魚么……


謝邀

當然不是!

當然不是!

當然不是!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洪七公閉了眼辨別滋味,道:「嗯,一條是羊羔坐臀,一條是小豬耳朵,一條是小牛腰子,還有一條……還有一條……」「肉只五種,但豬羊混咬是一般滋味,獐牛同嚼又是一般滋味,一共有幾般變化,我可算不出了。」黃蓉微笑道:「若是次序的變化不計,那麼只有二十五變,合五五梅花之數,又因肉條形如笛子,因此這道菜有個名目,叫做『玉笛誰家聽落梅』。

你看,僅僅金庸大俠筆下,僅僅這一道菜,口感變化之繁複,就足足有五五二十五種之多,金庸老爺子祖上金鼎玉食,吃過見過的自然極多,其他諸如二十四橋明月夜,那用蘭花拂穴手泡製的火腿豆腐,光閉目想一想,那種無法言說的口感,就令人垂涎不已了。

我讀唐代筆記小說,看到一則有趣的掌故:荊州岑家一門三相,堪稱官聲極盛,岑老太公教子極嚴,性豪奢,尤喜口腹之慾,他命令兒子們每天輪流置辦菜肴來享用,哪天哪個兒子做的不好,立刻就是一頓棍子——當然岑老爺子教育兒子讀書也是這麼嚴格。

有一天輪到二兒子置辦菜肴了,二兒子和自己的家廚冥思苦想想出一道精美的菜肴:熊白蒸肉脯,所謂熊白就是冬眠的熊的一層脂肪,由於熊過冬儲備的精華皆在這裡,故而味極美且滑膩,而肉脯大約就和現代的豬肉脯差不多。二兒子是這麼想的:熊白軟滑而綿密,入口即化,肉脯有嚼頭但略柴,用熊白夾以肉脯的話,這道菜做出來一定是軟和嚼勁摻雜口感口味都極好的一道菜。

想到做到,當天二兒子獻上這道菜,岑老爺子吃了一口,略一咀嚼,眉頭微微一挑,不置一詞,但是連著又吃了好幾筷子。二兒子心裡高興:中了,老爺子喜歡吃這道菜,這下我可不用挨打了吧。沒想到老爺子一頓歡快的吃後,停下筷子:「拿我的棍子來!」

「啊?還要打啊!」

「你個逆子,這麼好吃的東西,不早點兒獻給你老爹吃。」

這則故事雖然搞笑,也從側面說明了我國自古以來,有條件的時候對食物口感有著多麼精細的追求與創造。我國唐代的時候,離美國建國還有將近1000年,我不知道他們是如何追求口感的。

我們再來看看你的前提:

「最近經常看foodnetwork的美食節目,幾乎所有的大廚都要強調加一些增加口感的東西。」

事實上,你覺得中餐不強調口感,只是因為你根本沒有接觸到過高端的中餐烹飪和餐飲理論。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不是隨便說說的,看了外國的美食節目然後對比自己每天吃的快餐,就說西餐比中餐強調口感,簡直是笑話。

榮國府里的茄鱉、野雞瓜子

燒尾宴里的白龍曜、仙人臠

隨園食單里的假螃蟹,侍郎豆腐

……

哪怕這些你都沒有吃過見過,你是不是去試試淮揚菜里的三套鴨(鴨子的嫩,雞肉的酥,鵪鶉的鮮雜糅在一起),蟹粉獅子頭(肥而不膩,湯鮮四溢,嫩如布丁)再來考慮中餐的口感豐富程度到底強在哪裡呢?

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也請不吝點贊,還可以關注我的專欄喲

東海君のDOTA瞎咧咧探花郎の美食亂彈

與你分享美食與DOTA的點點滴滴


好問題。讚美題主,看到你的問題我的口水都出來了!

先給結論:注重口感的豐富程度,西餐和中餐是不分軒輊的,只是側重點不同。既然題主只需要舉出中餐的反例,今天我就不提西餐了(其實害怕被高手碾壓)。

我直接給例子吧:

「廚者之作料,如婦人之衣服首飾也。雖有大姿,雖善塗抹,而敝衣藍縷,西子亦難以為容。善烹調者,醬用伏醬,先嘗甘否;油用香油,須審生熟;酒用酒釀,應去糟粕;醋用米醋,須求清冽。且醬有清濃之分,油有葷素之別,酒有酸甜之異,醋有陳新之殊,不可絲毫錯誤。其他蔥、椒、姜、桂、糖、鹽,雖用之不多,而俱宜選擇上品。蘇州店賣秋油,有上、中。下三等。鎮江醋顏色雖佳,味不甚酸,失醋之本旨矣。以板浦醋為第一,浦口醋次之。」

——《隨園食單》

從調料這一步就開始審視口感,預估以後的影響。油鹽醬醋俱要區分等級。「葷素」「酸甜」「陳新」,都是對調和的評價。只是缺少一份能統一流傳下來的完善標準。所以題主會認為中餐不重視口感。很多答主紛紛表示「老食客能吃出來好壞」實際上是一種經驗,一種感覺,這確實不能當成標準存在。

而袁枚定下的標準,可不是誰都能達到的。這也是「果腹」和「品味」的區別。

「海參無味之物,沙多氣腥,最難討好。然天性濃重,斷不可以清湯煨也。須檢小刺參,先泡去沙泥,用肉湯滾泡三次,然後以雞、肉兩汁紅煨極爛。輔佐則用香蕈、木耳,以其色黑相似也。大抵明日請客,則先一日要煨,海參才爛。嘗見錢觀察家,夏日用芥未、雞汁拌冷海參絲甚佳。或切小碎丁,用筍丁、香蕈丁入雞湯煨作羹。蔣侍郎家用豆腐皮、雞腿、蘑菇煨海參亦佳。」

——《隨園食單》

看看,誰做海參這麼麻煩?我個人覺得用重油煸蔥再下鍋滑炒就已經到了極限了,但是袁大才子認為我還是應該學習一個。雖然並沒有一份統一的標準,但是我們能捕捉到很多信息:海參能吸收湯汁里的味道,也能釋放出比較厚重的味道。用雞湯肉湯煨爛是藉助了前者,用豆皮、雞腿、蘑菇是藉助了後者。

「見水不見米,非粥也;見米不見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膩如一,而後謂之粥。尹文端公曰:「寧人等粥,毋粥等人。」此真名言,防停頓而味變湯干故也。近有為鴨粥者,入以葷腥;為八寶粥者,入以果品,俱失粥之正味。不得已,則夏用綠豆,冬用黍米,以五穀入五穀,尚屬不妨。余常食於某觀察家,諸菜尚可,而飯粥粗糲,勉強咽下,歸而大病。嘗戲語人曰:「此是五臟神暴落難。」是故自禁受不得。 」

——《隨園食單》

稀粥不是個多講究的東西,但也是有規矩的。見水不見米那叫米湯,見米不見水那叫水飯。粥是讓腸胃放鬆休閑的東西,加了大量肉類和果品反而丟掉了初心,腸胃表示壓力山大。末尾還有一個老司機因為主食不合格翻了車,證明粥的地位也是很重要的。

就算是題主提到的煎餅果子,也是有著自己的講究。外皮需用綠豆面,稀一些容易攤開。加雞蛋為了豐富口感,但是加兩個雞蛋通常外皮吃起來會濕漉漉的,所以通常只加一個。夾在裡面的油條最好是郭德綱老師所說的棗紅色,這樣的炸得偏焦,有焦香,更脆,和容易咬斷的綠豆麵皮形成口感的強烈反差。裡面刷的面醬通常帶一點甜味,醬豆腐也有自己獨特的味道,但是建議少刷,借一點味道即可。最後撒下蔥花,在背面的蛋液剛剛炙干時包裹成型。一口下去,就有五六種口感同時在口裡綻放。油條的焦香,面醬的咸甜,醬豆腐的厚重,麵皮的柔軟,雞蛋的清爽,蔥花的活躍,那是可遇不可求的一套煎餅果子。

大部分時候我們躲在班車上啃的那一套冰涼的煎餅果子當然達到不了這個要求。這是「講究」和「將就」的區別。真正值得「講究」的煎餅果子並沒有多大名氣,而是藏在天津的街頭巷尾,等著你去發掘。

所以說中餐的口感豐富程度絕不差於西餐。只是題主挖掘的太少。只要肯挖掘,你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幾乎所有炸的東西,都有一個評判標準,叫外酥里嫩。

再比如包餃子做燒賣,會加入馬蹄;獅子頭等做丸子餡的時候,也會加一點蓮藕。豬肉蓮藕的餃子味道真的很棒。

生煎的話,外皮酥脆,肉餡鮮美,湯汁豐富。

所以題主不是中國人或者沒有很多國內生活經驗?因為大多數人都吃過宮保雞丁或者是xjb魔改版的宮爆雞丁吧,特別是蓋飯,口感極其豐富,味道也很豐富。

另外說到煎餅果子,我個人看法不太一樣。其實我更喜歡自己去買剛出鍋的油條,帶去給攤煎餅的老闆,此時油條依舊酥脆,煎餅一包有一點軟,但是並不是完全塌掉。果篦感覺吃得越多越油膩。而且,往綠豆面裡面放什麼羊骨湯的,恕我直言,全都是辣雞。


據我所知,英語,德語包括法語根本就沒有直接表達「口感」的這個詞,只能用短語或者一句話來表達。

大多數民眾也沒有「口感」這個概念,每次和西方人說口感這個東西都要解釋好久,反而和外語不是那麼好的韓國日本人講這個話題對方基本都秒懂,說明「口感」在東亞文化里是人人皆知的。

有人提到texture,但這個要結合語境才能表達「口感」的意思,本意是質地,質感。而中文的「口感」是不需要結合語境就能懂的,並且也不是高級辭彙。


回家吃各種豆腐吧。

看了這個問題的描述我爆了很多次粗口,題主挺讓我震驚的。


為什麼我看到中餐有珍珠奶茶就莫名想笑。。。。


題主提到的西餐大部分烹調方式簡單,所以靠獨立食物自身的特質來搭配,中餐烹調方式多樣,同樣的食材火候不同都有各自的口感,千變萬化,很難一下子說完。而且題主的重點大概在於衝突的口感,這種在中餐中更是不勝枚舉,更別說類似獅子頭中添加荸薺丁、排骨抽掉骨頭用蘆筍代替等等方法了。另外,topping的種類再多,還能多過各種面的澆頭和醬料嗎。。。


題主太可憐了,除了煎餅果子米飯和麵條都沒吃過一頓像樣的中國飯菜么


口感?嗯……你知道豆腐嗎?

豆腐乾,豆腐皮,豆腐腦,魚豆腐,凍豆腐,腐乳,臭豆腐,豆花……


我的天……雖然說有些時候我國人民對於西方菜肴的貶低過重 略有自大之感……

但是我們絕對是地球上最能吃的一個國家啊……而且這個國家還有14億張嘴……

反駁題主根本不需要豐盛佳肴。中國隨便一個小菜館一定都會有當地的家常菜。列舉幾個。

1. 魚香肉絲。豬裡脊條、青椒/木耳、胡蘿蔔、筍、蔥、姜……裡脊的嫩滑、青椒爽脆、木耳彈牙、筍絲嚼勁、蘿蔔綿軟,加上蔥花薑絲的偶爾提味和濃郁芡汁帶來的豐富口感……

豈是加點兒麵包丁和酥麵皮能夠比擬的……

2. 宮保雞丁。 這都不用說了……雞丁、花生、大蔥……這仨能是一個口感么?

3. 溜肉段或鍋包肉…… 外酥里嫩懂么?

4. 地三鮮 這仨是一個口感的玩意兒么……

5. 炒雞絲兒 雞肉青椒辣椒 還用說么。

6. 小炒肉 肉片青椒小米辣 仨口感。

7. 蘑菇肉片 蘑菇和肉片和芡汁兒 蘑菇的鮮滑 肉片爽嫩 芡汁濃郁。

8. 松仁玉米 這也不用說了。

9. 京醬肉絲 豆皮/麵皮 大蔥黃瓜肉絲兒蘿蔔絲兒青椒絲兒 這沒吃過老北京雞肉卷總吃過吧?

10. 糖醋排骨……另外一種外酥里嫩。

這十個菜你隨便找個蒼蠅館子起碼能做出其中一半兒來。全中國人民都應該吃過其中至少一樣。

外國菜一口能吃出這十個菜豐富口感的家常菜你給我找幾個瞧瞧??


推薦閱讀:

從營養搭配上說,西餐是否比中餐更科學?
怎樣準備一頓好吃的 brunch ?
我在西餐廳吃飯要筷子有什麼問題嗎?
怎樣說服父母想去巴黎藍帶學廚師?
為什麼大部分不會嘲笑外國人拿刀叉吃中餐,卻會嘲笑中國人拿筷子吃意麵?

TAG:美食 | 烹飪 | 廚師 | 西餐 | 中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