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關於哈爾濱的冷知識?

這類問題挺火的,看到好多的城市冷知識,那我冰城有哪些自己的冷知識呢?


更新:2017.5.24

64.南崗(gang四聲)區,阿(a四聲)城區,而哈工大很多人會讀作哈(ha三聲)工大。

65.哈爾濱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6270億元人民幣,位於中國大陸城市第27名,在15個副部級城市中排名則與之前所說一致,仍為倒數第三名。哈爾濱市gdp佔全省40.75%. 哈爾濱市gdp約佔全國0.8%,而哈爾濱市戶籍人口約為1000萬,約佔全國總人口0.7%。

分割線——————————————————————

雖然討厭朋友圈體,但是還是要說一句,不敢說99%你都不知道,但是我敢說下面的這些條99%的人都或多或少都有不知道的。坐等打臉!如果你確實有不知道的,那就贊一個吧!

*部分關乎排名的說法已經盡量將非官方的觀點性的刪除,如有異議可以指出,但希望是友好地指出。

1.哈爾濱原來有一個動力區,2006年已經被併入香坊區了。這個動力區在五十年代的時候叫動力之鄉區,是因為當地在五十年代接手了原來位於瀋陽的三家超大型企業:哈爾濱鍋爐廠,哈爾濱電機廠,哈爾濱汽輪機廠。這三家企業合稱三大動力。現在當地還有一條街叫三大動力路。而三家企業早已合併為哈電集團。哈電集團應該是哈爾濱規模最大的國企之一了,但是相鄰的吉林省和遼寧省明顯更勝一籌,他們分別擁有曾經建國後最大的汽車企業:一汽集團,和最大的鋼鐵集團之一:鞍山鋼鐵。這兩家現在也都在財富世界五百強。但全東北也只有這兩家世界五百強。隔壁河北省一個省就有三家。

2.哈爾濱最好的大學,可能也是黑龍江最好的大學,(當然,東三省不敢比,大多數榜單還是吉大更勝一籌)是哈爾濱工業大學(985,211),而名稱相近的哈爾濱工程大學稍遜一籌(211),哈爾濱理工大學再遜一籌(但曾經也是電線電纜專業強校)。這不符合一般城市「理工」>「工業」的規律。更不符合很多城市以市名或者省名為校名的大學為全省(市)最佳或者次席的規律。哈爾濱學院和黑龍江大學在哈爾濱都並非首屈一指。黑大成立於延安,原名中國抗日軍政大學(霸氣側漏),第三分校(???),俄文隊(……)。而到今天黑龍江大學的俄語專業也是與北外不相上下的存在,在全國不是第一就是第二。ps.黑大是有自主招生資格的高校中唯二的雙非(非985,非211),另一個是西南政法大學,說港大也是雙非的站出來,我保證不打…好吧,港大是雙非……

再說一下哈工大(哈爾濱工業大學)的事兒吧,哈工大從三十年代開始就沒有變過名字了(大霧,因為六七十年代曾經內遷至重慶,叫重慶工業大學,後來遷回恢復原名),當年的建築老八校其實並沒有工大,而是哈爾濱建築大學(幾十年前是一家),但是2000年兩校合併,所以現在把工大算入建築老八校(重慶大學同理,現在建築老八校里唯一一個專門的建築大學只有西建大,很多土建類崗位招人時總會強調招985,211以及建築老八校的學生,這裡的建築老八校特指西建大,因為其他七所已經全部都是985了)。工大的工科很強,但很多外地人不知道的是,工大工科的旗艦是航天(黑人問號?北航南航xx航呢?),已經射上天n多顆人造地球衛星。但令人恥辱的是,幾年前我們隊伍里出了一個叛徒(此處應該配圖),裡通外國,最終被正義的夥伴抓住(口誤,正義的警察)。

ps.哈工大沒有醫學專業,女生基本集中在管理,人文,外國語等學院。號稱男女7:1,實際大概也有3:1。當然,除了上述三個學院。

pps:哈工大是工信部屬高校,如果你只知道教育部屬高校,那麼你把榜單翻爛了也看不到哈工大和哈工程。他們都隸屬於工信部(此處應有配圖:像我們這樣的一共有七個。這七個合稱工信七子,也叫國防七校,因為工信部原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叫國防科工委)。當然,該給工大小錢錢的不只是工信部,還有教育部,黑龍江省和哈爾濱市,但是省里困難啊,就把和興路對面的哈爾濱動物園送給我們了,改名科技園(是地皮,不是小動物啊 ),時人贈詞:走了野獸,來了教授(大霧)。工大號稱一校三區,哈爾濱,威海,還有深圳。其實在哈爾濱都不只三個區,一校區(西大直街教化廣場),二校區(黃河路),三校區(建築學院,鐵路局),還有科學園。本著艱苦樸素的作風,幾個校區都只有正門有牌子,在其他門不仔細看小標示和公告幾乎猜不出來裡面是哪裡。

ppps:哈工大一校區挨著馬家溝(馬家溝這個一會再說),人送外號聖·馬家溝男子職業技術學院。

3.哈爾濱因為建城太晚,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從來沒有過城牆的大城市。建城是因為俄國修西伯利亞大鐵路,要橫跨俄國修到海參崴,不經過中國就繞遠了,所以經過中國修了中東鐵路(不是阿拉伯……是中東路)從滿洲里到綏芬河,經過哈爾濱,而南向的南滿鐵路也經過哈爾濱。由此,哈爾濱發端。

4.清朝在哈爾濱開了個道台府,這個道台府其實沒存在幾年,但是短短几年時間,這個道台府解決了當年的大鼠疫(特別感謝伍連德先生,感興趣的可以查一下他,真的太偉大了)召開了萬國鼠疫大會。特別的,因為招待外賓,道台府廚師鄭興文於1907年發明鍋包肉。這也是中國歷史上記載較為清楚的一道名菜(不是什麼乾隆流口水,慈禧挪不動腿那種)。遼寧的鍋包肉做法與哈埠不同,加入番茄汁兒,其實更像我們的櫻桃肉(但是櫻桃肉塊兒小)。道台府現址位於道外,有興趣的可以來看一下,但是不推薦買門票進去。

5.光緒年間對孔廟的規制進行了修改,正殿改為面闊十一間,與太和殿同。但當時各地沒有新建孔廟,後來大清丸了後,張氏父子主政東北,因為哈爾濱西方風韻過重,在哈爾濱修建了文廟和極樂寺,現址都在東大直街附近。這裡的文廟正殿實際上是用鋼筋混凝土做的,但是面闊十一間,為中國之冠(但是體量應該不是最大)。文廟沒有正門,這是因為只有出了狀元,當地的文廟才會被建造大門,而哈爾濱文廟是二十年代建的,哪裡有狀元?

6.哈爾濱開埠之後湧入了大批俄國人和白俄人,他們並不是在這裡殖民,而是直接在這裡生活。當時的哈爾濱站(現址位於今哈局特等哈爾濱站,但樣式已變)可以直接坐車到歐洲(坐上了火車去歐洲,巴黎的鐵塔呀莫斯科的淚……額……好像有什麼東西亂入了),位於霍爾瓦特大街(這也是電視劇懸崖的原著小說名字,為紀念蘇聯紅軍出征東北改名紅軍街)。喜歡原來老站風格的可以去香坊站一看,就是小了點兒。而道外濱江鐵路橋附近有一處紀念公園,裡面有老哈站的縮小版。現在的哈爾濱站正在改造,預期的改造圖和老站風格一致。這點真的和青島類似,原來的火車站站很精美,卻被毀掉,然後蓋一個被後來認為是極丑的,之後又覺得原來的風格美,換回原來的風格。

7.哈爾濱道里道外兩區毗鄰松花江,松花江北為松北區,松花江上有很多島,最出名的是太陽島,太陽島風景區因那首太陽島上馳名,是哈爾濱唯一一個AAAAA級景區。松花江歷史上曾多次泛濫,現存多張中央大街泡水的照片。最出名的一次洪水發生於1957年,於1958年立防洪紀念塔於中央大街尾,松花江前。

8.黑龍江因江得名,省內第三大城市是牡丹江,也因江得名,牡丹江流到松花江,松花江流到黑龍江,黑龍江流到俄羅斯,改叫阿穆爾河,流到鄂霍次克海。黑龍江原本是中國內河,然而,然而。

9.松花江濱江鐵路橋是松花江上最早的橋樑,建於上上世紀末,鐵路人行並行不悖,該橋鐵路一直用到2014年,而現在,它旁邊有新橋取代了它的地位。老橋上有許多年輕人在上面掛同心鎖等,很是浪漫。之後老橋翻新成了步行橋,原來的鐵軌被保護到了底下(應該也不是初建時的鐵軌了,中間改過幾次軌距),只剩幾個玻璃口能看見下面的鐵軌。同心鎖更是早被移去。大橋作為中東鐵路紀念公園的一部分。

ps.以此橋為界,哈爾濱分為道里道外兩區。

10.哈爾濱還有一個著名的老橋叫霽虹橋,是工大老校長所取,典自阿房宮賦。霽虹橋不是江橋,而是立交橋,毗鄰哈站,下走火車,上行人車。為南崗與道里的分界。因鐵路升級換代,之後的發展規劃決定拆除此橋,但現在看來,應該是已經放棄了這個計劃。霽虹橋之前被摳去過金漆大字,譴責!!!

11.哈爾濱是有環的,在地圖上就能看出。有二環,三環,四環。四環是哈爾濱繞城高速。

二環在過去的十幾里徵收過每年上千元的二環費,不是過道交,而是過不過都交,因為沒有收費站。

西二環旁松花江公路大橋,大橋引橋處立體交通為半苜蓿葉形,與大橋橋體一起,形似剪刀。(ps.從地圖觀察,哈爾濱四環內(即哈爾濱繞城高速內)應該沒有類似北京二環各樞紐處的苜蓿葉式立交橋,即四個大環,而四環上是存在苜蓿葉立交橋的)

西三環橋與陽明灘大橋相接,陽明灘橋號稱是長江以北最長的江橋。西三環引橋(與陽明灘主橋分屬不同工程)曾經因為嚴重超載側翻(橋的墩梁位於橋的中間,而我們知道,道路行車,大型車車道在最右側,好幾輛超載近十倍的車上路導致了力矩過大側翻。根據調查設計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不論真的還是假的,以後造橋的各項安全係數又得增加了……)

西四環經過四方台大橋,到四環這個位置,其實一眼望去已經是大森林大農田了,與北京四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然,哈爾濱四環比北京四環略大。

松花江公路大橋到四方台大橋之間是群力新區,(其實主要在西二環到西三環)獲得過人居環境範例獎,很美,人很少,房價便宜,離主城區遠……哈爾濱最好的高中之一哈三中在群力設了個校區。

ps.哈工大附中在工大對面,它是哈爾濱比較數的上的初中之一,而其高中部聲望則較遜。工大附中和哈三中都是解放前的老樓。

pps.哈工大別名哈工大附中附屬大學,每天食堂都會有很多穿校服的同學和我們搶飯吃……

12.哈爾濱早年華洋聚居,洋人(俄國,猶太)住南崗(gang四聲)道里(舊稱埠頭)華人富商住道外(濱江縣)今中華巴洛克附近,南/北頭道街到南/北二十道街。現在的南二道街到三道街的街區是後來翻新的,真正的舊建築在靖宇街再往裡走,但是基本都要被拆了,喜歡的同學趕緊看,最後一面了。因為哈爾濱財政困難,沒有財力像北京修復四合院一樣全面修復,只能拆除建地產。當年的北三道街北三市場往來熱鬧,只今唯有鷓鴣飛,哦不,只今唯有豆腐店,平山豆腐店。

13.修復的中華巴洛克街道晚上有五顏六色的燈籠,宛如花街,而近百年前,這附近的北二北三等地確實存在一些妓院,而隨後它們統一遷到十四到十六道街的平康里一帶,這正是赫赫有名的會芳里(薈芳里),居住著三千妓女,而當時的道外戶籍登記人數只有四萬多人。

哈爾濱解放後,這裡的數百妓女遣散自行婚配,狎妓一風在哈埠基本斷絕。

14.道里菜市場原來叫八雜市,是一個四面開門的大商場,外面一圈兒店面,向外向市場內都開門。

15.東大直街秋林公司原來只有兩層,後面加層了。

16.哈爾濱很多著名的品牌都不是本地原有的。亨得利眼鏡和老鼎豐都是南方人開的分號,秋林也是俄羅斯富商在中國開的分公司。老鼎豐的麻醬冰棍很棒(不是麻將)。秋林的紅腸和大列巴很出名。還有一個商委紅腸和哈肉聯紅腸。商委的店最少。本人對於身邊人和網上的口碑調查,商委的好評度最高,但是無論說哪一家好可能都會招致不必要的批評,因此不予置評。

17.說到排隊,中央大街華梅西餐廳的塞克麵包也很火,每天都有很多人排隊,但就像前面說的紅腸一樣,主要是大媽在排隊。斜對過的馬迭爾冰棍也很有名,一定要來一個,有的說三塊錢的好吃,有的說五塊錢的好吃,其實就是冰多奶多的區別。

18.哈爾濱還有一個美食朝聖地:奮鬥副食商場,它在南崗果戈里大街,果戈里大街有幾十年被叫做奮鬥路,因而得名。這是肉食者的天堂。

19.哈爾濱有很多看起來很洋氣很古典的房子,幾百棟,不要懷疑,上面有黑色小牌子標註保護單位,那就一定是老建築。多數是黃色的,但大都是後來粉刷的顏色,八十年代很多老照片里,很多老建築被刷成了粉色。

20.前面說的極樂寺附近有一個文化公園(哈爾濱遊樂場),裡面有一個摩天輪,就是電影白色焰火裡面張自力他倆坐的那個。這部電影在哈爾濱取景。

21.哈爾濱地鐵於2013年開通,是中國首部高寒地鐵,使用了一段70年代7381工程的隧道。這個工程是為了防範蘇聯入侵建造的。當年的老照片中可以清晰看到,隧道的部分路段可以通軍用車輛。

哈爾濱地鐵在西大橋以北的部分路段採用雙向並軌開行,車站用側式站台,換句話說就是如果你下錯了方向還得上去重下,島式站台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哈爾濱地鐵開通三年累計旅客人數僅相當於北京地鐵不到一個月,但是哈爾濱地鐵的里程也只有北京地鐵的三十多分之一。

ps:哈爾濱地鐵的車輛是北車(現在已經與南車合併為中車)生產的,車輛設計獲得了當年紅點獎。雪花飄飄極具特色。

pps:哈爾濱地鐵的站房都是歐式風格的,但在初期有一個臨時的扣板做的站口,正好位於黑大,這個口成了很多人黑哈爾濱地鐵的笑柄(桑心……)。

ppps:地鐵一號線經過很多大學,有哈工大,哈理工,哈工程,黑大,交通學院,哈醫大(其實是醫大二院)。但是哈工大站差點沒叫這個名字。據我們老師講,(不一定真的是這麼回事兒,大家權當一樂)之前我們學校蓋化工樓是不合規矩的,zengfu很生氣,決定把地鐵經過我們學校的站改叫教化廣場站。然並卵,地鐵的承建商之一叫工大集團,工大集團……大集團,集團,團……(並不是我們學校開的)

22.哈爾濱號稱三溝一河的四條溝渠有馬家溝,何家溝,信義溝和阿什河。污染都很嚴重。馬家溝上的許多橋和欄杆倒很優美,果戈里大街段和中山路段有很多異國風情。這兩年聽說也在治理,但效果並不理想。

23.俄羅斯人規劃的哈爾濱西大直街段有兩個交通樞紐,分別是現在的教化大轉盤和紅博大轉盤。

教化大轉盤正對哈工大正門,從正門朝下看,哈工大彷彿在教化街兩側,無窮無盡的延伸,讓人想起了橫亘榮寧街兩側的榮國府寧國府(誤),但一進去就知道有多小了……

紅博大轉盤在省博物館附近,原址是聖·尼古拉大教堂,毀於文革,據說是哈軍工的學生拆的,但是沒幾年哈軍工就被拆成了包括今天國防科大在內的多所學校以及多所學校的院系……另外,哈軍工全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並不叫哈爾濱XX學院。現址就是哈爾濱工程大學,建築宏偉壯觀,比工大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據說是梁思成設計的。

ps:尼古拉教堂在伏爾加莊園有一個複製品,並非微縮複製,而是接近一比一。

24.哈爾濱基本沒有正北正南正東正西的街,甚至很多街區都不是十字路口,而是五岔,六岔,七岔,八岔,有沒有九岔以上的就不知道了。

說岔不多的看下圖,這是哈工大一校區到二校區中間的一處路口:

25.哈爾濱的xx幾道街多數都是與xx街呈梳子狀排列,就是xx街是梳子柄,xx一道~n道街是梳子齒。我們學校附近有個復華四道街,有一天往下走,同學問我前面是什麼街,我連導航都沒看就說是復華街,結果猜對了。當然,也有猜錯的時候,比如復華四道街再往右不是復華五道街,而是繁榮街。

26.哈爾濱的街道很多都是按片兒有規律的命名的,比如說繁榮街繁盛街繁x街都是挨著的,宣慶街宣化街宣禮街等等也都是挨著的,黃河路海河路長江路,嵩山路泰山路華山路,遼陽街鞍山街撫順街……位於木介街處的瀋陽街應該是哈爾濱最短的街,從比例尺看只有幾十米。(其實浴海街和月牙街也屬於很短的街了,但是瀋陽街貌似開了掛,只能跑個五十米!徵集哈市有無更短的街)

2016 12 02再附上月牙街

值得一提的是平公街,本世紀初以此街命名的平公社團被警方搗毀,這據說是中國的第一個網路黑社會。這一事件後來被寫成紀實文學,在警察系統的啄木鳥刊物上發表。

27.哈爾濱的南北X道街一直到二十道街位於靖宇街(原稱正陽街)兩側,東西X道街位於尚志大街兩側。尚志是趙尚志,靖宇是楊靖宇,都是東北地區的抗日英雄。哈爾濱還有一個縣級市以尚志命名。

而哈爾濱的正陽樓和北京的正陽門沒關係,就因為原來坐落於正陽街上。

28.哈爾濱總面積五萬多平方公里,這一數字在地級及以上行政區中並不顯眼,比如說地級行政區內蒙古呼倫貝爾二十多萬平方公里。但在省會城市中卻數一數二。但這並不代表哈爾濱的城市規模,甚至市區面積一般也無法代表一個城市的規模,一般判定城市的有建成區面積(農田什麼的肯定就不能算了),以及市區常住城鎮人口。哈爾濱的建成區面積約為300平方公里,市區常住人口數據較多,但很多都稱在500萬左右。如果按500萬以上屬於特大城市,哈爾濱應該屬於特大城市,但是住建部官方並沒有給什麼說法。

29.哈爾濱最高的建築物是龍塔,高300m,當時號稱亞洲最高鋼塔。在我大一的寢室是可以清楚的看到龍塔的,人送外號塔景房 。龍塔後面有一大片綠地,但這並不是哈爾濱綠化好的體現,而是一片高爾夫球場。

29.哈爾濱在90年代及之前gdp一度位於全國城市前十,但現在卻排到20多名(至2016年),位居東北第三,低於大連,瀋陽,高於長春。而這些也是東北的四個副省級市。

ps:全國一共十五個副省級市,分別是廣深,東北四城,濟南青島,南京,杭州寧波,廈門,武漢,成都,西安。以gdp(2015年約5750億人民幣)計哈爾濱位居第十三,高於廈門和長春。

30.感謝評論區更正,哈爾濱是中國最北部的省會和最東部的省會,黑龍江省是中國最東部的省和最北部的省(按最東端最北端)。自然,截止到2017年三月,哈東站站(地鐵)是中國最東、最北的地鐵站。

31.哈爾濱的名字由來至少有六種說法,目前並沒有定論。

32.中國第一家啤酒廠哈爾濱啤酒廠於1900年誕生於哈爾濱。而中國第一家電影院和電台也有證據證明誕生於哈爾濱,但有爭議,就不展開說了。

ps:哈啤現在是百威英博的品牌,這不僅讓人想起了中華牙膏(聯合利華旗下品牌,原屬於白貓)

33.哈爾濱最出名的品牌是哈啤和哈葯,敢說自己沒聽過哈葯的確定沒聽過三精的鈣,藍瓶的鈣嗎?還有哈葯六廠蓋中蓋牌高鈣片,哈葯世一堂……

34.哈爾濱曾經有一個足球俱樂部叫毅騰,由九三(糧油企業)冠名,曾經是中超球隊。要說的不是這個,而是……一次毅騰的足球比賽上發生了驚人一幕:老婆看電視直播發現球賽現場觀眾席上老公和小三在一起,然後她就去現場抓人去了……

35.哈爾濱的很多人和事都願意提當年之勇,哈爾濱遊樂園是當年全國八大遊樂園之一;哈爾濱動物園是當年十大動物園之一;哈爾濱正大國展當年叫紅太陽展覽館,是全國六大展覽館之一;哈爾濱是當年全國十大城市之一;哈工大當年是全國十大名校之一……俱往矣。現在有的輝煌已不多了,冰城人正在繼續努力!

36.哈爾濱鐵路局位於西大直街,是上世紀初的建築,體量龐大,形似俄文字母ж,喻指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俄文鐵路)。

37.哈工大主樓,黑大主樓,其實還要外加外地的南開等主樓,合工大主樓等,都是蘇聯社會主義風格建築,模仿莫斯科大學主樓而建,莫大主樓高190餘米,而國內的這些主樓因資金問題多數樓層較少,規模較小。

38.哈爾濱市內最大圖書最全的書店(如有更大更全的請一定指出造福大家)是黑大附近的學府書店。

39.學府路因哈理工,黑大,哈醫大三校在街旁而得名。江北學院路因大學城而得名。

40.東、西大直街號稱是哈爾濱的龍脈,地鐵一號線主體在其下。興修地鐵一號線時有人因此而反對,但還有人說地鐵就像是巨龍穿地而過。

41.哈爾濱黑車多(這幾年少很多了),白車也拒載拼車現象嚴重。並且公交和出租的剎車起車都很急,開車橫衝直撞,極易暈車。

42.哈爾濱是中國最為擁堵的城市之一。有時甚至位居榜首超越北京。(根據高德導航)

哈爾濱同時也是中國霧霾最為嚴重的城市之一(僅限於冬季),常位居榜首超越北京。(根據氣象信息)

哈爾濱的冬季,嗯…大概有五六個月。霧霾在供暖期初期較為嚴重,之後會好轉。

堵車則不分春夏秋冬。

43.哈爾濱最堵的街道有西大直街和教化街,其他街道也有很多擁堵嚴重。其中一個原因是路邊停車太多,再就是這兩年地下管廊工程和地鐵二號線、三號線的營造讓很多路段封閉,或是單行,這暫時加重了擁堵。

44.中央大街街區叫做:建築藝術博物館,有近百棟保護建築。其附近的兆麟街田地街上還有偽滿洲國時期滿洲銀行哈爾濱分行舊址和港滬滙豐銀行哈爾濱分行舊址,現在分別是工行和中行的分行,可謂是金融業一脈相承。

哈爾濱中央大街原來叫做中國大街,而瀋陽的著名商業街中街原名中央大街。

45.南崗區因位於南部秦家崗得名,地勢較高,洪水也不易侵入,是置地寶地(霧)。

當然,一般來說哈爾濱房價最貴的是道里沿江愛建上海街一帶。

46.聖索菲亞教堂比很多人想像中小。裡面是很多老建築的照片等,愛好者可以一去,但是內部壁畫等有些殘破。

47.哈爾濱有一句充滿偏見的說法:南崗是天堂,道里是人間,道外是地獄(替香坊和平房傷心一秒)。

48.哈站較為陳舊,慢車登車口放到了站的兩端,而入口在中間,較為繞遠。建議旅客提前出發。而哈齊高鐵等則可在中部上車。(近期哈站在改造,根據之前的示意圖,新哈站將與解放前的哈站風格一致。這不由讓人想起了青島站的歷史變遷)

49.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哈爾濱至少有兩家影廳能放60幀版本,阿城萬達和哈西萬達。沒有4k版和120幀版可看,4k+120幀就更別想了。

50.哈爾濱的建築很多都有地下室和半地下室,無論年代。

51.哈爾濱曾經有過貓臉老太太的傳說,還有「呼蘭大俠」,根據之後看相關報道,呼蘭殺警應該確有其事,但死亡人數遠沒有傳說中的多,應該並未告破。

52.哈爾濱有一條上夾樹街一條下夾樹街,兩條街之間的街區原來叫做「大樹」,是一片樹林。後來搞房地產被移走了。

53.感謝 @張筱語 提供的素材

哈軍工全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沒有「哈爾濱」三字。這是當時中國的頭號學府之一。新中國第一台潛艇的機電設備就是他們造的。後來潛艇淘汰了,設備送回了學校,但是居然一直扔在地下室里長蘑菇,前幾年查校史時候,才想起來。翻出來才發現已經破得不成樣子了……不知道最後怎麼處理的。

54.南崗區紅軍街上有一幢雙子大樓叫華融飯店,可是你知道嗎?該址原綽號「飛馳大坑」,曾經是一處廢棄的工地。

這麼說其實是不公平的,任何一處廢棄工地最初都不是廢棄工地的。1910年左右,哈爾濱最早的(據說也是全國最早,存疑)滑冰場之一,扎亞斯滑冰場在1906年建成的莫斯科商場(今省博)和1900年建成的聖尼古拉教堂附近落成。這片地皮在今天堪稱哈市核心地段之一,在當年也是主城腹地。這處冰場在夏天便用作普通體育場,後稱南崗體育場。幾十年後的九十年代,哈爾濱正在大拆大建。喬四爺等人帶著傳說橫空出世,也有一個劉姓富豪來到哈市,在南崗冰場的上面畫了一個圈。不久,號稱東北第一樓的飛馳大廈工程動工,因為上面的全力支持,很快,體育場變成了基坑。但是,基坑深不及債坑深,建設大樓的資金鏈斷了。人們這才知道這位劉董原來是在玩兒空手套白狼。這其實與多年後內蒙古的西部第一樓騙局很是相若。飛馳大廈沒建成,倒出了個飛馳大坑,上面的人自然是很沒面子。而這大坑之於哈爾濱,也好像柳京飯店之於朝鮮一般。再後來,工大集團承建華融大廈雙塔,大坑終於變成了大廈。東北第一高倒是算不上,不過當時貌似算是南崗第一高(現在當然不是了)。這棟雙塔現在有華融飯店,工大集團,建行省分行等企業入駐其中,在南崗紅軍街附近還是頗引人注目的(因為周圍樓很多都很矮)

55.著名的黑科技在哈爾濱(黑龍江科技大學),著名的哈佛也在哈爾濱(哈爾濱佛學院,這個近年確實有了)。至於你們要的和哈諧音的東西,對不起,這個……真沒有……

56.哈爾濱還是一個「有毒"的城市,今年11月4日哈爾濱的空氣質量在百度搜索搜出的指標居然寫著有毒……當時沒截圖,實在可惜,不過當天在南崗的同學應該會很崩潰。(實際的空氣污染指數應該是沒有有毒一項的)

57.東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東北農業大學,東北財經大學,東北石油大學,東北電力大學,東北林業大學這幾所學校聽起來都包括東北二字,很多人會認為都在東北首城瀋陽市。當然事實是:

東北大學-瀋陽

東北財經大學-大連

東北師範大學-長春

東北電力大學-吉林(市)

東北石油大學-大慶

東北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哈爾濱市

七個學校位於東北三省分別經濟佔比最高的兩個城市,當然,很多人可能發現了,哈爾濱獨佔兩個!雖然和這個沒關係,不過哈爾濱的高等教育在很多評價中都是東北第一。(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成果,211、985工程院校數量等等)

58.哈爾濱曾經有太平區(與南崗、道外接壤),併入道外區;有動力區(曾叫動力之鄉區,三大動力附近),現併入香坊區。現在哈爾濱的主城主要是南崗香坊道里道外四區,近郊有松北平房,遠一點還有呼蘭。此外還有阿城雙城兩區,但這兩區其實相對獨立,與哈市主城聯繫較少,是後併入的。

值得一提的是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不位於原太平區,而是因太平村得名。

59.哈爾濱的重工業代表是哈電、哈鍋、哈汽這三大動力,位於現在的三大動力路附近,動力區與三大動力路都因此得名。現在三大動力屬於哈電集團。三大動力原來是瀋陽的工廠,因為朝鮮戰爭緣故遷至哈市。相似原因搬到哈市的企業還有一些。後來,又因為珍寶島事件,部分單位又遷出哈市,哈工大就是一例。哈工大當時遷到重慶,更名重慶工業大學,很多老師院系流失,(燕山大學等)後來遷回時部分院系老師已經難以再整合了。

60.簡單說幾個小商品集散地吧:廚房酒店用具可以到道外南勛街、南頭道街附近購買(2015年1·2大火即發生在此,在此再次向遇難的消防戰士致敬),家裝有很多地方可以買啦,南頭道街附近的太古街就有很多。上述兩個集散地都緊挨著之前提過的中華巴洛克。老中華巴洛克不日就要消失,不過南二道、三道街還是會有復原過的街區可供遊覽。忽然想起了上海石庫門,同是當年受外來文化影響較大的城市,同是中西合璧的住宅,也同樣很多都被拆掉了,剩下一小部分翻新成為商業街區。

哈站對面的大樓樓上有一個相框集散商城,裡面有許多買相框的商家。而購買雜貨小商品可以去道里索菲亞教堂附近的透籠商場。水果菜肉等農副產品的大型集散地在哈達,當然哈達有些遠啦,就近的話果戈里大街地下的革新市場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61.哈爾濱地鐵1月26日新開三號線一期(醫大二院-哈西站),只有5km多,並且只開了三站。但是,這也標誌著哈爾濱地鐵來到換乘時代。在新開通時,這是當時中國最短的一條地鐵線路。

62.哈爾濱的高層在全國主要城市當中屬於偏少的。最高的兩棟摩天大樓都位於松北區,一棟是新興產業科技創新平台,高218米。一棟是國際農業科技創新中心,高216米。

松花江南最高摩天大樓是位於長江路、黃河路、紅旗大街、南直路交口的哈爾濱國際會展中心附屬建築:華旗飯店,高169米,但只有38層。

很多人熟知的龍塔不屬於摩天大樓,倘若以最高構築物來排名,建於十多年前的它依舊是哈爾濱最高構築物。

63.中國版電影《嫌疑人X的獻身》主要於哈爾濱拍攝,根據主創人員的說法,這是受到了另一部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影片:《白日焰火》的影響。那部電影中出現了哈爾濱的「龍睛」摩天輪(位於東大直街頭的文化公園)、濱江鐵路橋的哈爾濱著名建築。而《嫌疑人X》中出現了哈爾濱鐵路公安局(片中江北市公安局)、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片中江北刑警學院)、陽明灘大橋(片中追校車地點)、松花江公路大橋、中華巴洛克。還出現了「康安二道街」路標。注意的是這與我前面說的X道街路名命名方式不同,康安X道街與康安路平行,而非垂直。

與康安X道街垂直的主街一條名為埃德蒙頓路,這是因為哈爾濱與加拿大的主要城市之一,埃德蒙頓互為友好城市。因此互相修了一條以對方城市命名的街道。埃德蒙頓也有一條哈爾濱路。


謝邀。

中山路曾名土肥原路。(來源於偽滿洲國時期)

麥凱樂是李兆麟將軍去世的地方。

哈站站台上有一個標誌,是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時站的地方。

曲線街真的是曲線。

某些路段的柏油路下面會露出中央大街那樣的石頭路。

「哈」字在「哈站」「哈工大」等詞中讀三聲。

由於語流音變的緣故,如果堅持把「哈」讀成三聲,讀「哈理工」「哈爾濱」時就會變成「蛤理工」「蛤爾濱」。不信你試試。

阿城的「阿」一定讀四聲。

道里道外之間真的有條鐵道分界。

在平房區住在道里南崗上班的人可以乘火車通勤。

大多數哈爾濱人的籍貫不在哈爾濱。

江邊總是坐著很多人,不知道幹啥。

哈爾濱地下是一個巨大的人防工程,這事兒大家都知道了。

提到安字片會讓人壞笑。

文化公園以前是俄國人公墓。

果戈里大街的天主教堂以前是東正教堂。

2013年俄羅斯東正教大牧首造訪哈爾濱,之後他又去了上海。

哈爾濱文廟大成殿面闊十一間,北京和曲阜的文廟都是九開間。

哈爾濱文廟沒開正門,因為建文廟時已經廢除科舉,沒有狀元了。

建設哈爾濱文廟的工程師中有兩位俄羅斯人,中式建築哈三中主樓的建築師也是俄羅斯人。

松花江邊一個俄式餐廳的建築師是日本人。

道外清真寺曾經是藍色的,後來變成綠色了。

烤羊肉串的維族人提供烤腸,清真的。

在冰雪大世界沒出現之前,看冰燈的最佳地點是兆麟公園。

哈一中不是最好的高中,雖然它曾經是過。

哈三中學生「不好好學習就上哈工大」是謠言。

據說哈工大附近有三十幾家韓餐。

哈爾濱人去冰雪大世界的原因:一.小時候去的。二.接待朋友。三.閑得沒事幹想到冰雪大世界有市民票。

伏爾加莊園在影視作品中被用來偽裝俄羅斯。

哈爾濱大劇院是世界知名的建築。

去哈爾濱旅遊的人有四分之三不會進入索菲亞教堂,進入的有四分之三覺得沒什麼好看的。(比例是我猜的)

新聞夜航每年十一月固定關注在松花江上走的人。

有人說冬泳不冷,因為外面是零下三十度,水裡是零度以上。(並不科學)

哈爾濱的傳統習俗不多,不過哈爾濱的一些飯店現在仍舊掛幌。藍幌是清真,八個幌是什麼菜都能做。

因為什麼菜都能做,有人刁難:油炸冰溜子能做嗎?這道菜現被改良成油炸冰淇淋。

哈爾濱的端午節習俗是端午節前夜去松花江邊踏青玩一夜。

哈爾濱人冬天最愛的旅遊地點是海南。

哈爾濱人買貂的原因不光是冷,還有同儕壓力。

據說哈爾濱人只有在為了買紅腸排長隊的時候不會急頭掰臉。


瀉藥。

既然被知乎狂魔小夥伴邀請了,就寫點。

首先,哈爾濱市的阿城區曾經是個市,在2006年8月被劃分成哈爾濱的一個區。

阿城區歷史上曾是女真族的興起地和金朝的早期都城,史稱「上京會寧府」。我們還有個金上京博物館,堪稱阿城必去寶地,但據說裡面值錢的東西都已經被北京換走了(╥ω╥`) 。

其次,對大部分阿城人來說,很少會有自己是哈爾濱人的自覺性,一般我們的對話是——

「明天出去玩!(σ′▽‵)′▽‵)σ」

「好呀好呀,去哪兒玩?(?ò ? ó?)」

「去哈爾濱看電影逛街,萬達一條龍走起!^O^/」

或者是——

「喂?在哪兒呢?晚上一起吃飯啊?o(^o^)o」

「不行,我在哈爾濱呢,回不去!(=_=)」

還有這種——

「我是xx市的,你是阿城人?哈爾濱本地的吧?我第一次來哈爾濱,你做個嚮導吧!(≧?≦*)」

「我也沒來過幾次哈爾濱的說……(o′艸`)」

最後,打雪仗。

「你看你看下雪了,我們去打雪仗吧!」

「不去!你們哈爾濱打雪仗太口怕了,就是把人往雪裡摔(;`O′)o」

「……不管你怎麼想,這真的算照顧你們外地銀┐(『~`;)┌」


看點贊比較高的沒提到這個,所有學校冬天校園裡都會澆冰場。沒錯,就是地上澆水,變成溜冰場,體育課必修滑冰。

這是神話一樣存在的學校,起碼在我們那個年代是這樣的,可以清楚看到冰場

2、這個也沒有人提到,我們那個年代,下雪是可以不上課的,不是放假,而是………………………………

去大街上掃雪!!苦逼的小學苦逼的初中苦逼的高中,還好不讓高三掃雪

3. 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了,每年暑期哈三中門口賣舊書和筆記本,可以賣好多錢。所以我從上高一開始就非常認真的記筆記,就為了賣個好價錢,不過畢業的時候沒捨得賣。保留至今


1.哈爾濱的美食名片不是小雞燉蘑菇而是鍋包肉,而且道台府(此菜的發源地)的口味和其他家還不太一樣。

2.果戈里大街曾經有段時間叫奮鬥路。

3.東大直街和西大直街的分界點是一個丑到爆炸的紅博轉盤,那個位置原本是一座非常雄偉的聖尼古拉大教堂,特殊時期被拆除了,現在要是想看複製品可以去那個叫伏爾加莊園的景區了,絕對的一比一複製,不過距離市區還是挺遠的。

4.中華巴洛克原本是指一種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不過現在是指道外區的一處旅遊景點,是條步行街。

5.道里區和道外區的分界,就是「道」,其實是指中東鐵路橋,據說行人只要上了橋就必須朝前走,不能中途折返。我反正每次都是一口氣走到底,從江南走到江北,看著滔滔松花江水從腳下奔涌而過,看著歷經百年的鐵橋橋身上大家的留言,那些我會陪你到永遠的誓言,真的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實現?這座橋現在已經不跑火車,成為一個旅遊景點了,中東鐵路公園,大家一起去走江橋吧。

6.一種神奇的鄙視鏈,南崗區鄙視道里區,道里區鄙視道外區,道外區鄙視香坊區,香坊區鄙視平房區,平房區鄙視其他區,你們也能算哈爾濱?

其他想到再更。

沒有分割線。

7.哈爾濱的地名出自滿語「阿勒錦」,意思是小漁村,松花江出自滿語「松革里烏拉」。哈爾濱原本只是個籍籍無名的小漁村,俄國人搶佔了去修中東鐵路,才建設成一座城市。

8.哈爾濱的城市規劃像我的思路一樣混亂,大部分的街道都不在正南正北正東正西的方向上,而是沿著松花江流淌方向修建的。不過文廟前的那條大街倒是正南正北的方向。

9.大直街據說是這座城市的龍脊所在。常年堵車。

10.遍地開花的大娘水餃?對不起,哈爾濱真沒有。哈爾濱人現在連東方餃子王都不愛吃了,滿地都是柏記水餃和喜家德。

11.冰雪大世界其實還是值得一看的,不過要想少花錢玩冰雪,冬天的松花江邊有好多類似冰滑梯之類的項目,離防洪紀念塔越遠,價格越便宜。

12.哈爾濱的冬天真挺冷,不過只要在市區里,沒有必要戴口罩和棉帽子,毛線帽子和圍巾就夠了,市區的溫度還是比江北高些的。


1.哈爾濱不是一年四季冰雪覆蓋,夏天也有零上三十來度。

2.哈爾濱三九天夜裡有零下三十十度,白天也是零下二十多度,這個冷對比起南方所謂的濕冷來說,大概是開水澆頭和洗澡水燙得皮膚髮紅的區別。

3.暖氣的感覺大概就是南方冬天空調很足的商場里的感覺,想像一下所有的屋子裡都是這樣的溫度。

4.哈爾濱吃米飯居多,麵食只是偶爾吃。

5.南方的「哈爾濱水餃」大都是吉林人開的。

6.在南方的東北人多是因為東北經濟不好,收入低,比方哈爾濱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大概是兩萬五,比起南京的四萬來整整少了三分之一。

7.不太吃辣。

8.別舔鐵門。

9.美女確實多,因為白,因為大長腿,因為性格好,這仨有一條在南方都很吃香。

10.不裝空調因為沒必要,最熱和最冷的時候屋裡都是二十多度。


先補充幾個地名…

1.香坊有三輔街四史街五敘街六順街(五敘那個,評論區有大神指出來了)

還有@老王老王大尾巴狼的補充:

南崗有一匡街二酉街三益街四明街五瑞街六合街七政街八元街

2.還有第x方元(圓)里(懵逼)

3.大慶路改成三大動力路,大慶副路還在

4.原來的電塔街有一堆電塔,後來改成三合路之後又把另一條街改成電塔街…好多司機搞不清楚三合路和電塔街的區別。

5.之前一個答主提到學府路以西都是大學命名的。不過復旦北航叫路,南開叫街,清華叫大街………

6.鐵路街夾著一個西鐵街

7.民生東x道街在民生路的西南側,似乎是因為東北側的路已經叫亞麻x道街

8.中山路和珠江路交口附近有個爛尾樓,至少爛了十年。

9.中山路和平邨賓館有老建築(像個莊園)

10.西大直街兩側有大量老建築,越往裡越丑,公司街往裡有幾個像別墅的老建築,晚上極其陰森。

11.哈爾濱除了老式的俄式建築還有一大堆蘇式建築…

12.去哈工大坐公交在西大橋下車比較近?(感覺差不多)

西大橋公交站離哈工大地鐵站近?

哈工大公交站離鐵路局地鐵站近一點…

13.地下室非常多

14.北秀賓館是個叉

15.在市區(南邊)總能看見軍用飛機,地圖上顯示離市區不遠的地方有兩個機場(拿衛星地圖找)一個在王崗那邊,一個在動力那邊

哈飛裡面有條飛機跑道…

這麼看來太平機場是離市區最遠的==

以前機場在開發區

16.哈工大男女比例沒那麼誇張…2015畢業生質量報告上寫的本科男女3.23:1總的2.53:1……

17.之前提到的清華大街對著師大附中一個門,附中出門上清華…?那個門不怎麼開,看來去清華不容易。

還有那些路為什麼不叫理工黑大醫大路…

18.哈爾濱理工大學 工程大學 工業大學三個帶工的大學,在地鐵站名上,前兩個還叫理工大學,工程大學,然而工業大學非常霸氣直接叫哈工大。

19.外地人能分清哈工程哈工大哈軍工哈理工的非常少==

20.如果打車的時候跟司機聊天說自己是三中 哈工大(及以上)的,司機能侃一道學習

21.哈一中不是最好的高中(全國大部分地方一中是最好的)

22.哈爾濱初高中最知名的老師應該是這四個,語文忻建敏,數學李修福,七色光的阮興平,報志願的郭建民

23.學府凱德開業之後的那年,師大附中高考考得很慘

24.省zf的樓很矮啊,和他的下級比…

25.簽馬關條約的伊藤博文死在哈站,安重根紀念館離遠了看不出來。哈站前面以前有塊碑(夜幕下的哈爾濱提到過)

26.博物館轉盤道被拆的尼古拉教堂在過去的影片出現頻率比索非亞教堂多得多(在YouTube上可以找到哈爾濱二三十年代的視頻)

(索菲亞教堂地位沒那個高)

27.省體育場非常破,那附近以前還有跳傘塔

28.這幾年流行的天災哈爾濱都有,地震、颱風、暴雪、和能把車開丟的霧霾

29.哈爾濱總是在7、8月熱成狗,然後再凍成狗。維基上說哈爾濱年平均氣溫4度,才發現有這麼冷。極端氣溫-42.6度和39.2度。

30.中央台新聞提到哈爾濱大部分情況下不是好事

31.除了哈啤,楊國福也已經走向全國了…(很難想像我在廣州一荒島上看見了楊國福!!!…)張亮緊隨其後……

32.哈爾濱路上的SUV非常多,可能因為體型太大坐轎車太憋屈了==

還有哈爾濱地勢不平,轎車冬天總是會在有些上橋口上坡趴窩。@張信平

33.口音問題…說實話並不輕…

34.省內別的地方的人喜歡管哈爾濱叫大城市…哈爾濱人沒聽過這麼說的,因為一般都叫冰城,東方小巴黎莫斯科什麼的,哈哈哈

35.(不確定,刪了)

36.在外地說來自哈爾濱和來自黑龍江、東北有不同的效果_(:з」∠)_

37.外地有好多叫哈爾濱烤冷麵,哈爾濱(冰城)燒烤,哈爾濱(冰城)餃子的…

(密山知名度太低)

38.我接觸的人都管牆上掛著的clock叫表啊,別的地方戴的叫表掛的叫鍾……我覺得老式的帶擺錘的才叫鍾…不知道這個是不是哈爾濱的叫法

39.合併阿城,哈爾濱歷史往前推推到了金,合併雙城之後百度百科裡面歷史直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去了666

40.哈爾濱建城之後,最虧的應該是齊齊哈爾,hhh

41.在日語里,除了被寫成哈爾浜市還有ハルビン市這個待遇。。(聽說還有別的寫法?反正很洋氣!)

42.道外桃花巷(嘿嘿嘿)

43.聽說馬迭爾俄語是時髦的意思,不過英文就是modern吧…

(所以某個醫院可以叫做哈爾濱馬迭爾男科醫院。。)

44.還有哈爾濱差點成為首都這個事。

「作為全國最先解放的大城市,哈爾濱被中央公布為召開全國政協會議預備會議的最佳所在地。1948年的10月至11月期間,各界民主人士陸續抵哈爾濱,下榻馬迭爾賓館,在賓館二樓一號會議室,就《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舉行了三輪會談。」

這群大佬已經到了哈爾濱商討建國大業,然後1949年1月北平解放了……這群大佬又到北平去了,之後的歷史大家就都知道了。

貼幾個有關的視頻

1928年的隨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lcuXNDHK4E

一些老照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5JnmATHNU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hKvr0qJOfI

1960s街拍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P0IYY9Pj74

俄羅斯人在哈爾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HRdgsOdoD8

「滿洲國宣傳片」 5:50開始是哈爾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ztx8Me-JKoindex=4list=PLaGAbbh1M3IlAQHzOxxnif4t2lfBRq61j

蘇聯出兵東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BuMDG2TvcYindex=15list=PL8hNHC9nbLlwpq5bbCkcODDmAXXFfuSKZ

—————————————————————

據@沙曼小五:

----跳傘塔是小日本建的,原來叫做「忠靈塔」,是存放日軍骨灰的,後來建國後改成的跳傘塔

-----五敘,泛指給建功立業的人論功行賞並提拔重用。以「五敘」一詞為街道命名,寓意為在這裡居住的人有功可賞,可提拔重用升職。

-----以前開發區是機場,而且現在的民航大廈就是當年的航站樓。

-------西鐵街的存在是因為原來那個地方叫小西屯,現在還有一些平房在那,就是橋邊上那一小段叫西鐵街,至今還有還存在躍進鄉翻身村,就管那片,村委會就在康寧路上,原來還沒有康寧橋,那底下都是農村,又臟又亂很複雜


說一個不算冷知識的。

大多數哈爾濱人認為自己的普通話很標準,沒有口音。但是實際上大多數的哈爾濱人說的是哈爾濱普通話,和標準普通話還是有點區別的,具體區別樓上有位答主已經說得差不多了。

個人認為哈爾濱話可能非常接近普通話的原因,讓哈爾濱人都意識不到自己說話有口音。但是外地人,尤其是南方人會很容易地聽出你的哈爾濱口音。

我這個地道的哈爾濱人也是離開哈爾濱很多年以後才發現了這個問題。


我也來說幾個吧!

1,金朝建立前後,哈爾濱地區的社會、經濟曾有過空前的發展,居民主要集中在何家溝、馬家溝和阿什河河流沿岸。幾個古城的位置分別位於今松北區萬寶鎮後城子村北(萬寶古城)、道里區太平鎮松山村西(松山古城)、平房區平新鄉平樂村正黃三屯西(平樂古城)、道里區群力鄉四方台村南(四方台古城)、香坊區幸福鄉,莫力村東(莫力街古城),直至元、明兩朝古城仍很繁盛!後來清初旗人入關後東北封禁導致了哈爾濱地區人類文明大倒退,直至道光年間東北弛禁以後,呼蘭河下游和阿什河沿岸一帶才有大批人丁移入。到中東鐵路修筑前人口密度最大的區域在今香坊、顧鄉、松浦一帶。

2,松花江哈爾濱段的支流,除了我們熟知的呼蘭河(哈爾濱段的最大支流),阿什河、馬家溝河,還有:何家溝(道里)、信義溝(香坊)、庫叉河(道里),小黃河(太平),廟台溝(香坊)。

-------咱先說說南崗的冷知識:

3,南崗名源自秦家崗,主要指的是現在火車站一帶,最早最早(清朝後期)南崗有人居住的區域只有:馬家溝村(就是現在花園街往文昌街方向這一帶)、尤家窩棚(哈西哈爾濱學院到西典家園這邊)、白家窩棚(就是林興路,延興路科大小區這邊)、張老道屯(現在醫大二院後身,征儀路左右)、楊馬架子(現在哈西大街,哈爾濱大街合圍區域)、哈達屯(現哈達村)、新發屯(就是新發小區一帶),後因為中東鐵路的修建,尤其是中東鐵路局(現哈爾濱鐵路局)修建在南崗,南崗地區才慢慢發展起來的!

4,說幾個老地名的事吧!現在的「漢字片」,就是漢廣街,漢興街,漢陽街什麼的,因為原來這邊叫做懶漢屯,為什麼叫做懶漢屯呢,因為這邊原來也是中國人和僑民的混居區域,中國人靠種地為生,東歐僑民養奶牛,養奶牛就需要收中國人割完的玉米杆子什麼的喂牛,一到冬天中國人咱們就「貓冬」了,就不種地了,他們沒東西餵奶牛,所以就說中國人懶,就有了懶漢屯一說,現在去那邊問問老人,還有人知道懶漢屯的說法!

5,新發小區那邊最早叫做「落馬湖」,原來全是平房,後面還是馬家溝,環境那是相當惡劣了,80年代後期改造成的新發小區!

6,白家堡的得名不是因為最早這裡住有白姓人家,而是最早這裡是鑲白旗的人住在這裡!

7,現在的文化公園(哈爾濱遊樂園),最早是俄國僑民的墓地,俗稱:「毛子墳」,後來大部分都遷移到皇山公墓了,我覺得現在的哈工程大學和省軍區建在這裡就是為鎮住那些僑民的~#*,當然了最早的哈爾濱醫科大學在這裡,後來成立哈軍工,才搬到學府路的!

8,聖-尼古拉教堂,是純「木刻楞」結構,沒有一顆釘子,完全是木頭卯上了!當時是遠東地區最大隨軍教堂!老哈爾濱人稱之為:喇嘛台,這本是僑民文化留給哈爾濱彌足珍貴的紀念品,結果「文革」被拆了,據說費了很大勁才把教堂拆了,又是馬車又是拖拉機,用繩子拴在教堂頂的十字架,用大卡車使勁拽。現在想想真心疼,那是我們的文化啊,就這麼沒有了!

9,十字街為什麼叫做十字街?因為原來街頭街尾各有一座教堂:弗拉基米爾女子修道院和喀山男子修道院(這條街估計當時挺熱鬧,男女女的,哇撒哇撒的)。

10,再講講沙曼屯,這個我詳細說說哈(哥們我就這片的),日俄戰爭知道吧?就是日本天皇和俄國沙皇打起來了。天皇由海上打來,沙皇從「中東鐵路」殺出,哈爾濱算是遭殃了,既是沙皇的前進基地,又是俄軍的中轉站。中東鐵路局在鐵路附屬地,劃地兒埋死人,蓋醫院救傷員,甚至成立了一個香坊造棺木廠。頂要緊的是,給援軍找窩安營紮寨。思來想去,相中了薩滿屯(清濱公園那邊後來消失了)東面,緊臨懶漢屯、八家子(一匡街、六合街、木蘭街一帶)的一片地(南崗區西大橋以西松明街、元和街、元士街一帶),蓋起一大片地窨子房,裝豆包似的把莫斯科兵團幾千名炮灰裝了進去。懶漢屯、八家子、薩滿屯人,把這片營房稱為莫斯科兵營。日俄戰爭結束,莫斯科兵營兵去營空。再後來,附近的中國老百姓就搬進這些兵營里住了。哈爾濱成為開放商埠以後,沙俄僑民湧入哈爾濱,中東鐵路管理局想起被中國老百姓占居了的「兵營」,便派人去驅趕(就是當時哥們不在這片混,要不高低拎兩瓶伏特加喝死他們)他們把這片住宅區叫做「沙曼格拉道克(俄語,草坯房小集鎮)」。就這樣,土洋結合,就成了沙曼屯。

,當時沙曼屯有個市場,以賣盆栽鮮花、花盆、園藝工具為主,遠近聞名,當然現在沙曼屯的概念不存在了,但還有沙曼小區存在!還有沙曼小五存在!哈哈!

11,牛房屯,就在現在大皇宮對面,和興十一道街康寧路合圍地區。80多年前,有一個從山東梁山來的牛姓人家,在此定居而得名,這戶牛家以放牛為生,人稱他家那座房子為「打牛房子」。後來山東老鄉見他家能吃上飯,都前來投奔,先是從梁山來,後來投親靠友奔老鄉的人越來越多,各種姓氏的山東人,從四面八方湧來,慢慢形成了屯落。大家都說山東話,有山東人的風俗,山東人的習慣,山東人的傳統,如果是東北人去了,他們會說你是「臭靡子」,當然現在不是了,現在都是原電錶廠的老工人,都是哇卡哇卡的東北人兒。(這段是報紙上看到的,我添油加醋寫的)

12,張氏墓塔,這是哈爾濱市唯一的墓塔,在大成街和大直街交口的省眼科醫院院里,不知道你們一走一過的注意到沒有,它是哈爾濱開埠的第一代民族工商業者張庭升為其父母建造的。他當時請了哈爾濱最有名的能工巧匠修建,墓塔外面精美的圖案都是南方藝人雕刻,棺槨為柏木,葬於塔中墓穴里,此人孝順啊!

13,大家提起的北秀賓館,是當年南崗區第一個街心公園!俄國人建造的!

14,果戈里大街的兒童公園,最早是中東鐵路的苗圃,後來是哈爾濱植物園,建國後變為兒童公園,裡面的小火車當年很有名氣的!

15,說說極樂寺吧,它是東北地區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建築群。據說,當時南崗被人們看作是卧伏在松花江畔的一條巨龍,俄國人卻在大直街上相繼修建起尼古拉教堂(俗稱"喇嘛台")、聖母教堂(醫大一院對面那個)和俄僑公墓教堂(現文化公園裡),這三點一線的布局被視為恰對這條巨龍的斷腰鎮首。哈爾濱市人對此頗為不滿,農工商各界人士紛紛謀劃,擬籌款修建一座佛教寺廟以護"龍脈",於是由中東路護路軍司令兼東省特別區長官朱慶瀾就帶頭,並請來名僧倓虛和尚主持修廟。 1923年夏秋之交破土動工,翌年建成。因開壇第一講是阿彌陀經,又因倡議發起人信奉凈土,故定廟名為「極樂寺」。

現在煙廠那有一個黑龍抬頭的雕像,講的就是這條龍脈!

-----------------再說說道里

1,最早的道里區是分為埠頭區、新陽區、顧鄉區三個區的

2,安字片, 位於經緯街偏南,新陽路兩側。南起安心街,北至安隆街,東起安道街,西至安紅街區域。因其大部分街巷都偏斜,故也稱

「偏臉子」現在也有人這麼叫。

這邊的街路均以「安」為首字命名。最早這片只有安靜、安道、安隆街有居民,其它均為蘆葦叢生的沼澤地。後來的俄國僑民在此地棲身、謀生,逐漸形成了安和、安詳、安德、安發、安康等幾個簡陋街路。1915—1922年東歐部分國家的難民湧入哈爾濱,在這一地區建立「納哈羅夫卡村」,納哈羅夫卡是由俄轉化而來,為懶漢、無恥之徒之意。最早這些街沒有名字,哪條街住了哪個俄國人,就用他的名字命名了,可後來解放後這麼叫就不成了,就改成各種安X街了!

2,地德里,這個名也是由俄語轉化而來,是撫順街一帶最早的名稱。中東鐵路通車後,在這邊設立停放機車的庫房,當然現在的哈爾濱鐵路局機務段、車輛段也都在這邊!按漢語的發音就是「地包」,也叫地包小市,當時這裡有一條通向顧鄉屯、秦家崗和傅家甸(道外)必經的土路,原稱味地包頭道街,就是現在的撫順街。大地包和小地包這裡原來是一個大集市

據說很熱鬧,買什麼的都有!

3,顧鄉,老人們還習慣稱其為:顧鄉屯,顧鄉這個說法的來由有三:一說在百年前,此地有一顧姓鄉長,故將該屯稱顧鄉約屯,後去掉「約」字,則稱顧鄉屯;二說山東、河北老鄉闖關東來此,互相幫助、照顧,故稱「顧鄉屯」;三說二百年前京旗移民來此開荒建屯,顧鄉源於滿語「京旗」之意,是滿漢混合語,即京旗屯之意。

4,218線終點是四方台,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當然四方台大橋,就是四環路的跨松花江大橋,這個四方台可是有歷史的,據說是金朝時完顏阿骨打宗弼(兀朮)修築訓練水師的點將台,這是有考古依據的,以前經常有農民在這裡刨出銀錠什麼的,現在都在黑龍江博物館裡面,這地值得一去啊!

5,愛建,就是原來的車輛廠,車輛廠北邊就是三十六棚(現在工部街那邊),原來都是棚戶區,不要太臟,你看現在多好,感謝黨感謝政府吧!

6,河松,河柏小區這邊早先也是棚戶區,俗稱:大糞坑,聽著有點噁心哈?

7,大發那邊有兩條廢棄的鐵路線,叫做515、516道線,又叫做顧鄉支線,最早為顧鄉糧庫支線。連接當時顧鄉糧庫、哈爾濱制粉廠、哈爾濱儲運中心、煤五商店、松江拖拉機廠等很多單位。當時是道里地區最繁忙的一條鐵路支線,不過現在這些工廠什麼的都不存在了!鐵路線也就沒用了!

8,九站,哈爾濱人稱之為:小九站!為什麼呢?因為原來友誼路上是有鐵路的,九站就是一個火車站!道外還有八站,就是八區。

9,恆祥城後面那條小街為什麼叫車站街呢?那也沒有車站啊!是因為那60年代以前確有一個火車站,名曰:顧鄉火車站,位置就在恆祥城靠近康安路這邊!當年是哈爾濱南下出了哈站的第一站!

----------------道外

1,道外原來叫做傅家甸,本來叫做傅家店,就是傅家人開的大車店(類似旅店)的意思!除了傅家甸還有:崗家店(現八區附近)、四家子(現道外十六道街一帶),後來合稱傅家甸,解放後又分為東傅家區和西傅家區,分界線是現在的道外二十道街,道外是1953年才最終成立的。

2,道外有句老話:新世界吃個飽,新江泉洗個澡,大舞台叫個好,薈芳里睡個倒!這些地方雖然都不存在了,但現在在道外依舊可以享受此待遇,悠哉~(具體去哪吃好?參照我的另一篇文章,專門介紹哈爾濱美食!)

3,桃花巷東起靖宇南頭道街,西至景陽街。曾經是哈爾濱早期形成的餐飲服務一條街,有客棧、旅館、煙館和妓院,是道外區有名的街巷。1995年之後經歷了許多次的改造與南勛街相通,更名為南勛街,桃花巷就消亡。當年(建國前)薈芳里在哈爾濱「妓院界」最為著稱。薈芳里地處道外南十六道街的圈裡一帶,現在是薈芳里小區!

4,大家都知道瀋陽有個北市場,當時哈爾濱也有個北市場,北市場位於北五道街、北七道街,長春街橫貫北市場中央,將市場分為路南、路北兩個部分。人們習慣於稱南北市場,對外則統一稱為北市場,藝人眾多,雜耍,相聲,大鼓,二人轉。當然了,現在也很熱鬧,有花鳥魚市,有狗市,有集市,還有德雲社呢!

5,道外景陽街上有個20多年的爛尾樓,它叫「藝華大廈」,據說是樓蓋歪了,沒辦法了就停工了,要等到周圍都改造完畢才能爆破,估計快了!

----------------太平(現在與道外區合併了)

1,太平區得名於太平橋,太平橋的位置當年是一座浮橋,來回行走很不方便,100多年前三棵樹屯占荒戶陸氏後裔陸廷禎發起募捐,修建了一座跨河的木橋,為祝福通行順利,祈求居住安寧,不再遭受水災、瘟疫、官吏和土匪的騷擾,群眾把這座橋稱為"太平橋",功德無量!

2,三棵樹,以前太平區域內多是沼澤地和荒草甸子,在松花江的南岸(今哈爾濱塑料五廠址),有自然形成一個黃沙土崗,由西向東好像一條土龍橫卧大地。在這個土崗上,生長著枝繁葉茂,鬱鬱蔥蔥的三棵榆樹,這三棵樹近看三足鼎立,遙望尤如三把傘蓋,非常壯觀。後來在這裡定居的人就把這片叫做三棵樹屯!這三棵老榆樹後來被日本人給砍了(太可惡)。

3,太平二商店很有名,原來是百貨商店!這個二商店就是東直路和南直路交界區靠三棵樹大街這片,現在都拆遷了,太平還有一個四商店,就在南直路和宏圖街交口那,現在叫做南直商店!

4,大家看百度地圖可以發現,南直橋東北邊的江邊有一塊水域,那邊叫做圈兒河,原來還有渡口來著,現在沒有了!

5,古梨園的前身是太平區苗圃,當時以種植經濟樹種為主,該園中有一株屬黑龍江珍稀樹種的野梨樹,樹齡150多年了!

6,名聲顯赫的哈爾濱製藥六廠的前身是哈爾濱聚乙烯塑料廠!

----------------香坊動力

1,這兩個區域現在合併了,香坊區是哈爾濱最早開埠的區域,田家燒鍋(現在安埠街,軸承廠左右)釀出了哈爾濱的第一桶白酒!油坊街上有個牌子介紹了香坊的由來,我就不多講了!

2,香坊清朝時也稱廂房,也有一說法稱,現在香坊公園南門那個位置有做線香的商鋪門上刻著「香坊」兩字,總之是兩種說法!香坊又稱老哈爾濱,上號!

3,香坊有一個黑龍江最大的園林:馬家花園又名遁園。原為馬忠駿的私家園林,就是現在的建成機械廠,乃至農大這邊!馬忠駿是個愛國人士!

4,動力絕緣廠(文政街地道橋)這邊,原來有一個賽馬場,後來拆除了!

5,成高子,來自滿語,敲冰打魚的意思!

6,六順街左右,原來叫做小南屯,小北屯!

7,香坊有個白毛小區,是因為這裡有個白毛將軍府,現在還在白毛小區裡面,這個白毛將軍是誰呢?他就是中東鐵路管理局的局長,霍爾瓦特將軍,紅軍街當年就叫做霍爾瓦特大街,

8,香坊有個二三五處,在公濱路那邊,倒沒什麼稀奇的,就是國家儲備局的地二三五處。

9,三合園,原來叫三合屯,是曹家、李家、高家三個屯子合併形成的!

10,王兆新村,原來叫做王兆屯(或者山東園子)文治街北側。居民主要為俄國僑民,大多是中東鐵路局的鐵路員工。在文治街南側,是偽滿洲國的軍醫學校、陸軍養生所(醫院)及精神病院(屬中東鐵路局管轄)。就是現在的鐵路二院這邊,當時群眾稱這一地區為"兵營的醫院城」

-------平房

1,平房區自帶平房二字,可與平房卻沒什麼關係,去過的人一定知道,那是個工業程度很高的區域,那為什麼叫平房區呢,我給大家摘一段故事(摘選自:平房區志): 據考,"平房"地名出自於清代中期。清代乾隆以前,這裡是阿勒楚喀(阿城)屬地,為清廷封禁的原始閑荒,無地名。自1756年(乾隆21年),關內(指山海關南)齊魯常遭水、旱之災.,餓殍遍地。有出關者說東北地廣人稀,水土豐盛,大批災民冒死求生,衝破朝廷封禁,紛紛"闖關東"。時有部分漢民,先後落腳阿什河西金代運糧河兩岸,散居異地,墾荒為生。嘉慶年間,清廷「屯墾戍邊」,在這一地帶設旗屯進駐旗兵,命漢民遷居異地,原居正黃旗三屯的漢民「張、劉、呂、趙」四姓被驅逐,落腳在旗屯東馬家溝河畔居住開荒,四姓講義氣,和睦相處,聚為一屯,稱為義和屯。當時漢人地位低下,常受旗兵騷擾,屯落孤僻,盜匪橫行,常入義和屯,無人敢抗,方圓左右又稱義和屯為「面瓜屯」,軟弱受欺。至光緒年間,義和屯張姓姑娘嫁給河東(阿什河東岸)揚姓家,隨之楊姓一戶搬遷到義和屯居住。楊家有8個兒子,槍法好,家裡設賭,開"寶局",家大業大。1900年(光緒26年)春節前,楊家套馬爬犁去阿城打年紙(辦年貨),路遇兩個扛槍人挑起事端,這兩人被打跑後,又找人到義和屯伺機報復,又被楊家打跑,此後楊家威名遠揚,無人敢到義和屯鬧事,義和屯太平了,屯民越聚越多。時值1919年前後,義和團(拳)運動興起,屯民為避棄義和團(拳)之嫌,取村屯太平之意,將義和屯改稱平房屯!


冰雪大世界原來建在冰封的松花江面上。

哈爾濱還刮過颱風,2012年第15號超強颱風「布拉萬」。


講幾個關於我醫的。1926年建校的哈爾濱醫科大學是哈市現存的歷史第二久遠的大學(第一是工大),但其實還可以追溯更遠。

1.哈醫大的前身是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首任校長是伍連德。這個人現在不出名,但在當時是中國首屈一指的科學家。梁啟超曾評價「科學輸入垂三十載,國中能以學者身份與世界見者,伍星聯博士一人而已」。伍連德在知乎的名氣不小,拜咖喱雞大夫的一篇雄文所賜。伍連德名頭很多,候選諾貝爾獎,創建中華醫學會等等等等。

2.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的前身是東北防疫總處。這曾經是中國最先進的衛生研究機構,彙集了一大批歸國留學生,不乏哈佛,牛津等世界名校的畢業生。對了,伍本人也是劍橋大學畢業。

3.伍連德多次撲滅了哈爾濱的鼠疫和霍亂流行,收回了我國的海關檢疫權,建立了東北防疫總處。但同時他感到需要培養一批專業的防疫人員和醫生,因此在東北防疫總處的基礎上建立了醫學專門學校。因此,哈醫大其實是由預防起家的,直到今日哈醫大王牌也是公共衛生相關的專業。

4.反諷的是,前段時間哈醫大食堂出現了食源性的病毒傳染。

5.被認為有機會獲得諾獎的「三氧化二砷治療M3型白血病」公認發現者是我校的張亭棟教授。

6.哈爾濱工程大學前身是赫赫有名的哈軍工,建立於1953年。我校的校本部絕大多數教學樓修建於1954年。嗯,因為哈軍工建立的時候直接把校址定在了我們的老校址,於是我們就遷走了。

7.令人痛惜的是哈軍工拆除了哈醫大以前的校舍和教學樓,只留了一座致知樓。現為黑龍江省軍區醫院。

8.哈醫大老校區修建之前曾在文廟辦學。文廟現在有當時的老照片。

9.這也是為什麼第一附屬醫院離大學那麼遠的原因。因為54年之前其實還蠻近的。

10.哈醫大校本部的樓雖然都是1954年修建的,但卻是省級文物保護建築群,所以校園裡不讓建高樓說會破壞風貌。

11.哈醫大一院的傳染科是以前的哈爾濱市立醫院,日本人修的綠色小樓,趙一曼受傷後曾在那裡養傷。

12.哈爾濱本地人口中的「哈醫大」在東大直街。因為打的給師傅說哈醫大有七成概率直接拉到哈醫大一院,三成概率問你是哪個哈醫大。

13.因此哈醫大校部的公交站牌是「哈醫科大學」,而不是「哈醫大」或「哈爾濱醫科大學」,因為會引起誤解。

14.學府路四所大學理工,黑職,黑大,醫大,只有醫大的正校門不是在學府路上的,學府路那個校門常年不開。

15.學府四跟醫大一牆之隔,跟黑大隔了一條街。可大家還是叫它黑大夜市而不是醫大夜市。甚至很多黑大的學生都不知道學府四背後就是醫大校園。


補充一點,全國推廣普通話運動最最不成功的城市應該就是哈爾濱了,因為本地方言太過接近普通話,導致哈爾濱人從來不去像南方人一樣說話盡量往普通話上靠(也沒有形成諸如「川普」、「吳普」、「粵普」一樣的「哈普」)。在學校里從來沒有張貼過在南方隨處可見的「請說普通話」的標語,從小到大,從老師到學生都是說一口流利的哈爾濱方言的,沒有人會刻意地「說普通話」。

舉個例子:

老師會說:「你們別(bie4)說話了,你們咋還(hai4)說話呢?再說話給我出去(chu2 qi)」

打車時會說:「師傅,我們三(san2)個,去道外北七(qi2)道街八(ba2)號樓。」

大家可以試著讀一讀感受一下。

還有哈爾濱人的一句口頭禪,是「bi yang de」,其他地方人貌似不太常說

1985年的市兒童運動紀錄,大家感受一下


1. 哈爾濱中心城區的一個區叫南崗區,這裡的「崗」字被哈爾濱人讀成四聲而不是正常的三聲發音,這個字的發音正確與否也是區分是否是正宗哈爾濱人的標誌之一。

2. 哈爾濱人其實是不怎麼喝哈啤的,雖然哈啤1900和小麥王也很受歡迎,雪花啤酒是哈爾濱人大街小巷消費最多的啤酒,傳說中的「大綠棒子」正是雪花的一種。

3. 如今發展起來的開發區(南崗開發區)在20年前還是一片荒涼的野地,曾有老師形容會展中心對面的松雷中學(當然現在被拆了),「一片大菜地裡邊有個廟就是松雷」,可見一斑。

4. 中央大街上的馬迭爾冰棍是哈爾濱有名的特色之一,但其實中央大街店門臉兒上賣的5塊錢一根奶味的並不正宗,要吃正宗的,請進店購買3塊錢一根的冰棍和10塊錢一盒的冰糕。

5. 三環上的陽明灘大橋,沒錯就是震驚全國的上了幾輛卡車就塌了的那個橋,當然那次卡車嚴重超載是不爭的事實,據說夜裡幾乎沒有車,而且據說全橋沒有一個攝像頭,所以被認為是用來飆車的黃金地點,當然違法亂紀的事情盆友們不要去做。

6. 哈爾濱中心城區的幾個大號小區,其前身都是工廠,比如歐洲新城的前身是松江拖拉機廠,愛建的前身是哈爾濱車輛廠,四季上東原來是亞麻廠等等,這些也算是哈爾濱城市裡重工業興衰轉型的記憶吧。

7. 哈爾濱已開通的唯一一條地鐵,地鐵一號線,借用了當年人防工程的部分建設成果,而幾年前一號線建成之後遲遲不開通的原因,據說正是人防工程的防水標準與地鐵的防水標準不同,還需再做修補,不過從那以後起碼哈爾濱也算是有地鐵的城市啦。

8. 哈爾濱的冬天很冷,乾冷乾冷的,用東北話說「嘎嘎冷」,在外邊站久了,什麼Canada Goose和Timberland的雪靴都不頂用,只有軍大衣和貂皮能強撐一陣。冬天室外的鐵欄杆很甜,不過您千萬別舔,萬一虎逼地舔了,記得往舌頭上澆溫水,澆他二三十秒之後再慢慢往下揭。

9. 哈爾濱計程車的坑爹全國聞名,不過集中體現在火車站和景點周圍宰客上,市區內隨便打個車還算湊合。倘若坐計程車的是一個哈三中的抑或哈工大的學生,就會立刻讓司機肅然起敬,「小夥子學習好喲,以後去清華還是北大,哈佛還是耶魯?」

10. 在哈爾濱,人們普通話還算標準,並沒多少口音,雖然有不少造型彪悍的大哥,但也沒有「你瞅啥,瞅你咋地」一言不合就開乾的野蠻。哈爾濱如今是一個經濟並不發達的三線省會城市,但答主生於斯,長於斯,身在他鄉,往往對哈爾濱這座城市倍加思念,姑且就分享一波自己所知和道聽途說來的冷知識吧。


哈爾濱人不說「嗯哪」。如果有人說了「嗯那」,哈爾濱人內心反應是:農村人…


哈爾濱是我國離北美最近的大城市

體現在北上飛往北美的大多數航班都要經過哈市上空 包括廣 港 飛往東岸的也是 還有仁川飛北美也是呢

所以前面有答主提到哈市附近的軍用機場以及經常能看到飛機的問題

軍用機場有幾個的確不假 不過飛機其實很多都是飛往北美的洲際航班

隨手一截就有UA835芝加哥飛浦東的

稍加過濾 那密密麻麻的幾乎全是北美的洲際航班

天氣好可以拍灰機

海航788飛西雅圖的

這個貌似是美聯航的744從舊金山飛北京的

國航748還有就是

北京到哈爾濱的路叫京哈高速

哈爾濱到平房的路叫哈平路

那麼 哈爾濱到阿城的路就叫…

哈阿公路

哈啊

Haa

はあ

啊哈哈哈哈


離開哈爾濱十幾年了,不過現在還是會和別人說自己是哈爾濱人,從小在道里長大,生活的範圍非常小,上大學前基本只是在道里活動。

1,三十六棚,經緯街與工程街交叉口附近據說曾經是棚戶區,被稱作三十六棚,不過八十年代的時候就只是名字,看不到棚戶區了。

2,四號燒雞,燒雞曾經在哈爾濱也是大家很喜歡的食品,當年在道里菜市場,有好多買燒雞的,不過大家都沒有品牌,只是按照攤位號命名,其中四號燒雞味道最好,他家的雞不賣完別家的都很難賣。

3,老頭灣,從九站往上遊走有個地方叫老頭灣,沒有牌子,只是大家都這麼叫。

4,銀都,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大名鼎鼎的地方,地標,雖已經關門多年,很多人還是稱那裡銀都。曾經很有名的,小野的士高,松濤閣都沒這影響。

5,旱冰(南方叫輪滑)場,這個僅只博物館對面,曾經被稱為飛馳大坑的地方,那裡是我知道哈爾濱最早的旱冰場,鞋是一個鐵板下面四個輪子,滑的時候直接綁到鞋上。

6,商委紅腸,最後說說這個吧,我小的時候,紅腸主要就是肉聯和秋林,我家在道里,吃肉聯的多些,口味上我也更喜歡肉聯的紅腸。商委屬於小品牌,評論上也僅限於商委紅腸也挺好吃,哪天買點嘗嘗,換換口味。我看很多評論都說商委紅腸最好,甚至有些人說公認最好,這個就屬於言過其實了。就商委那點產量,對哈爾濱這樣幾百萬人口的城市,得有多少人根本就沒吃過,或者早就忘了什麼味道了,怎麼可能公認?以前商委紅腸遠沒有現在那麼難排隊,很多年前吃過,味道不錯,但是商委紅腸遠達不到肉聯和秋林(我小的時候秋林和里道斯沒有分開)紅腸的水平。商委紅腸之所以近些年熱起來,主要就是因為產量少,不好買,肉聯和秋林很容易買到,大家都總是看到排隊,還有一部分人云亦云的人幫助宣傳。

最後,突然很想過年回哈爾濱。

過年到底沒回去,又想起來兩個,補充一下:

7,哈爾濱是沒有知了的,夏天晚上不會有蟬鳴。

8,至少我上大學之前哈爾濱是沒有賣鮮柿子的,我們都是冬天吃凍柿子,通常哈爾濱人說的說的柿子都是指西紅柿。

9,哈爾濱有一所小學,叫哈爾濱工程小學,和哈爾濱工程大學沒有一毛錢關係,它的名字來自於這所學校位於工程街,這條街上還有一所小學,我們叫二工程,不確定全稱是不是哈爾濱第二工程小學,好像現在沒有了。


提到哈爾濱,本身就是冷知識

其實很多城市都號稱自己是有全國最多火車站的城市,

比如說江蘇的連雲港市,比如安徽的淮南市。

還有人說四川成都市。

而真正有最多火車站的城市其實是哈爾濱!!!

而且都在市轄區里不是在周邊的縣城裡,到市區也是有公交的!!

哈爾濱有 哈站 哈西 哈東 哈北 哈南

香坊站 濱江站 平方站 孫家站 東門站 王兆屯站 太平橋站 共計12個 就算刨除哈南站還剩11個能辦理客運,而上文提到的號稱有最多火車站的要麼把周邊縣城算進來了,要麼不能辦理客運,要麼把兩者都算進來湊數玩。

最後一個不算冷知識,就是打開地圖冊,你會發現南京市地圖和哈爾濱市地圖看上去好像一個城市。。

那條江都往東北走。。都那麼幾座橋

隨意在百度里找了兩個城市的地圖,你們試著找出來哪個是南京哪個是哈爾濱。看看你用了多少時間。

2


冷知識有沒有不知道,冷是一定的

我只知道地名相關的

1、中興、北京這兩個名字至少有兩條路

2、很多大學靠近「學」字的路

3、以城市命名道路通常出現在:南崗博物館秋林地區、哈西地區、利民開發區。目前想到的有幾個例外是:撫順街、北安街(在道里)新疆大街(在平房)

4,食雜店在哈爾濱(也只有在哈爾濱)叫倉買

5,學府路以西的小路都以大學命名

6,理工大學原本是四個區,現在也是四個區

7,利民很多地方並不利民

8,呼蘭、阿城甚至平房往往不覺得自己是哈爾濱,會說「進城」「去市裡」或者「去哈市」(最後一種在前兩區用得特別多)至於雙城,可能很多哈爾濱人也沒覺得是區。。。

9,果戈里是人名,所以並沒有果戈外大街。。。

10,哈爾濱習慣用某字片代指一片以同一字為開頭的街區。最著名的是「安字片」:安定街、安靜街、安寧街、安和街、安紅街、安隆街、安發街、安廣街。。。(很多實在懶得寫了),此外諸如文字片(文景文化文昌文成……)河字片(河梁河政河洲河鼓……)宣字片(宣化宣慶宣信宣禮……)

11,開發區的街道是「山河相間」東西為江河南北是山嶺

12,群力開發區的街道除了第幾大道就是某江路,東西第幾大道南北某江路

13,哈西開發區的幾條路比較新奇好玩特別,科學大道,民主大道,和諧大道,發展大道。。。

14,道外區的特點是商店集聚,賣一樣東西的都去一個地方。比如景陽商城及周圍賣文教,南極及周圍各種吃的,承德廣場周圍賣各種廚房用具,南勛街就賣酒店用品,太古街就是裝飾材料,靖宇街中間有一段賣醫療用品,大新街賣燈具。。。

15,松花江以往都有文開江和武開江之分,凌汛很暴力。不過大頂子山修好之後,似乎不會再見到武開江了。。。

不知道算不算冷知識,寫這麼多吧。。。


你好,哈爾濱地區氣溫的最低值是-42.9℃


【哈爾濱教育局緊急通知】

教育局緊急通知:由於天氣惡劣,氣象台連續發布雨雪、路面結冰、寒潮等預警信號,考慮到學生出行安全,經研究下達以下通知,請各部各年級通知各學生:

面對疾風吧

--------------

哈爾濱教育局的字典里沒有放假

流水的局長鐵打的不放假

(僅限高中)

增加一項:貌似只有哈爾濱人會管一些小超市、小便利店叫倉買。

--------------

哈爾濱er看見下雪都會不由得思念起故鄉..

-------------

說到烤腰子很多人都會首推師大夜市的x守一大腰子,畢竟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

然而最正宗的在香坊區的某個街道上(具體忘了)

講真,這裡除了窮點,真的很適合生活。


推薦閱讀:

有什麼關於大連的冷知識?
為什麼有些人知道對方聽不懂後,還喜歡用方言說話?
地域差異是如何對思想,性格,甚至對歷史進程產生影響的?
你對於甘肅人有什麼獨特的印象?
要到廣東讀書,不知道廣東和山西的文化習俗,飲食起居有什麼不同?

TAG:歷史 | 文化 | 冷知識 | 地域文化 | 哈爾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