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何六祖惠能在禪宗比其他宗師更有名?

禪宗從達摩祖師到惠能禪師傳了六代,可為何惠能的名氣卻比其他大得多,僅僅因為惠能目不識丁卻根性極好嗎


正巧今天在閱藏的時候看到了《六祖壇經》,

在三藏十二部里不屬於論部,而屬於諸宗部。和三祖的《信心銘》,五祖的《最上乘論》並列。

其實三祖的《信心銘》禪意深刻,內容深廣只怕永嘉大師的證道歌也望其項背。

只因三祖學問太好,文字太美,禪機太利,含義太深,只落個曲高和寡了……

這是題外話。

禪宗讓人覺得牛——因為禪宗是最不像有為法的有為法。

六祖有名——因為六祖是最不像祖師的祖師。

一個讓大家都輕輕鬆鬆覺得自己能聽懂,自以為能明白的宗門祖師——誰不喜聞樂見呢?

誰信誰上當!不信更上當!


體現了古代中國人一步登天的預期。文盲聽了一句金剛經成佛了,這是中國佛教徒所期待的,如果都像玄奘那樣還不得把人學吐血了?都像達摩那樣面壁9年,牆上都留下影子,還不得把人悶死?所以都把幻想和願望寄托在六祖這樣的人身上


中國人自己的佛經

出家人不打誑語,但特別愛講故事,尤其是禪宗,好多公案也蠻有意思,可惜總是讓人感覺境界太高,好像並不是我們凡人的造化。當然,普渡眾生的佛可沒落下誰,只要一心向佛,人人皆可成佛。這毫釐之間的差距,便是禪宗與印度佛教的最大不同。

話說禪宗,即現代中國佛教性、相、台、賢、禪、凈、律、密八大宗派之一,流傳最廣,是南北朝時期達摩始祖從印度傳到中國,之後又歷經二祖慧可 、三祖僧璨 、四祖道信 、五祖弘忍,直至六祖惠能,才算是真正發揚光大。

其中的艱辛自是不必說,但這中間的關鍵人物六祖惠能,還是值得書上一書。

1.黃梅得法

惠能俗姓盧,出生於貞觀十二年(638),實話講,那時候的光景很好,尤其是對佛教。隨後又發生了兩件大事,貞觀十五年(641),文成公主入藏,帶去佛像、佛經,使漢地佛教深入藏地;貞觀十九年(645),玄奘從印度求法歸來,朝廷為他組織了大規模的譯場傳教。可見唐太宗對佛法的尊崇,佛教的地位也日漸走高。

惠能年輕時候家境貧寒,沒讀過書,父親早逝,靠賣柴維持生計。一天,聽到有人念《金剛經》,悟了!別問我怎麼悟的,我也不知道,總之就是悟了。打聽到禪宗五祖弘忍大師的下落,便直奔黃梅東山寺了。

一開始也不太順利,被派在碓房裡踏碓,就是用腳踩著踏板搗米,一干就是八個月。一天,弘忍要挑選接班人,條件是每個人寫一首詩,表達對佛的理解。大弟子神秀當仁不讓:「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大概意思就是內心的潔凈,要靠勤拂拭。寫在牆上,大家都說好,誰想惠能冒出一句話:「好是好,但不夠徹底。」於是,他也寫了一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大概意思是,心中沒有慾念,身上哪有塵埃?大家看了很是驚訝,但也不敢說什麼。

弘忍大師見了這首偈[ jì ]子,就在惠能的頭上輕輕地拍了三下,惠能知道師父的意思,半夜三更摸黑來到方丈屋裡,弘忍把袈裟脫下來遮住蠟燭的光,秘密地給惠能傳授了禪法,並把衣缽傳給了他。沒錯,孫悟空也是這麼得道的!

2.南歸隱遁

如果你以為這時候可以成功逆襲,那你有點操之過急了。五祖弘忍考慮到其他弟子對這個位置看得很重,怕引起爭執,擔心惠能的安全,當晚就送他到九江渡口,讓他連夜往南方走。

那年惠能24歲,回到了老家,老老實實地呆了五年。這五年,並不太平,正如五祖所說,其它弟子一路南下追了過來。其中有個叫惠明的,找到了惠能。這個惠明來路不小,以前當過兵,還是個將軍。

讓惠明意想不到的是,還沒等威逼利誘,惠能就把衣缽交給了他。這下惠明有點不知所措,轉念一想,我大老遠跑來,不能用衣缽就把我打發了,還要授予我佛法。

惠能倒也想得開,二話沒說就答應了,這下惠明徹底搞不清楚狀況了。之後惠明聽惠能說法,陷入了深深的自責無法自拔,竟然拜了惠能這位師弟為師。

據說打動他的是這句:「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大概是說:拋開善與惡這種二元對立的認識,從內心純真的自性出發,才能了解真諦。

3.弘化時期

五年之後,即乾封二年(667)正月初八,惠能來到廣州法性寺,看見寺院前掛著旗幡,有兩個僧人在辯論。一個說:「是風在動。」另一個說:「是幡在動。」兩人爭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惠能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兩人聽了,大吃一驚,莫名覺得這個人的B格很高,連忙報告給印宗法師。印宗法師把惠能請到寺內,問:「我早聽說弘忍大師的禪法傳到南方來了,莫非您就是他的傳人?」惠能說:「正是。」然後就把袈裟和缽拿了出來,大家見了,紛紛禮拜,請求惠能說禪。就這樣,惠能正式出道了。

此後,惠能大師在曹溪寶林寺說法三十餘年,唐中宗派遣使臣去曹溪召他進京,他也不去,後來朝廷下令,把惠能大師新州老家的房子改建成了國恩寺。惠能大師就是圓寂於此,世壽76歲。

至於他的禪宗,被記錄了下來,成書《壇經》,也是唯一一本中國人創作的佛經。

更形象一點,用個不恰當的比喻:

佛法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好像一扇窗,讓你能夠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審視一切,更像是世界觀。

禪宗講:不用打坐、不用念經、不用守戒律,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好像是一條路,在不改變方向的前提下多了一個選擇,更像是方法論。

這大概就如《金剛經》所說: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


看問題瀏覽到這裡,沒看是誰說的。

突然發現,原來是我的答案!

現在想來,這一開口就已經錯了!

哈哈!妙啊!妙啊!如夢忽醒!

我將以前的答案已刪,只留最後一偈!

我本輪迴落魄客,

空有皮囊無內才。

平平淡淡幾十載,

如同糞坑一塊磚。


因為之前的禪宗祖師包括達摩都推崇楞加經,這本經包含了如來藏外道邪見。

惠能至少回到中觀,捨棄了這種邪見。修行上也回到正觀緣起的方法。

惠能的思想被篡改是一個大損失。


有句話叫什麼來著?「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我們的世界,一個人的知名度和他的學識、能力都沒有關係,有關係的是這個人的影響力。說的淺顯一點,一個有能力的人如果不去展示他的能力,那麼他的能力就是零,因為能力並不能讓人知名度高;而一個人去展示他的能力,即便他的能力不如前者,但是大眾會知道他有哪方面的能力,這個人的知名度自然會高。

禪宗一花五葉,從初祖達摩到六祖慧能,五代單傳,直到慧能大師把禪宗發揚光大,在六祖會下開悟的多達四十多位,這些人再去弘法,都是頂著「家師六祖慧能大師」的名頭。

禪宗的五個小宗派臨濟、曹洞、溈仰、雲門、法眼都是六祖的弟子所開創,這樣的勢頭,怎麼可能不出名呢?


台灣的慧律法師說六祖慧能已達到佛的境地,也許是這個原因吧。所以他的話語成為了《壇經》


因為他最像人,

或者說他的佛法是人的佛教,而不是佛的佛教。

另外,如果按照中國傳統,稱它為禪宗世宗不為過。


1 六祖成佛了

2 之前知道人人皆有佛性 人人皆可修行 能不能成佛不知道 六祖告訴大家 人人皆可成佛


奇怪了,怎麼是六祖比較有名?聞六祖便知有其五四三二一祖乃至釋迦摩尼。出名的是誰?


推薦閱讀:

南傳佛教如何看待禪宗?
年輕的修行人,你是怎麼超越情執的?(親情愛情友情師徒情)?
一些禪語讀過之後讓人心靜,我感覺到這些禪語里包含著大智慧,有沒有學佛入門級的書籍可以推薦?謝謝!
北京哪裡有禪修的地方?
網上有一個「清涼月老師」,講解「思維本體學」,且這個老師已經開悟,但部分學習交流群還收費,是正是邪?

TAG:佛教 | 禪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