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美國是怎樣的國家?

這個問題是我在四月份提出的,當時被收錄進了知乎話題圓桌「發現·美國」。

可惜的是,由於種種原因,這期知乎圓桌的內容被全部刪除,我的問題也受到殃及。

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在當時收穫了非常高的關注量和瀏覽量,有許多高質量的答案。

為了彌補這一遺憾,我重新提出了這個問題,邀請了部分當時話題圓桌的嘉賓 主持人及答主重新回答此問題(由於當時的答案太多,只能記住某些高質量答案答主的姓名,實在抱歉)。同時附上自己當時的答案。希望當時的高票答主能重新回答此問題,同時也希望更多的朋友,提供更多優質的答案,謝謝!!

以下是當時我對問題的描述:

我們都知道,美國無疑是當今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國家:我們都在學英語,許多人在考TOEFL GRE,準備去美國留學或者正在美國念書。在每天的電視新聞里,都有關於美國的報道。我們從小就知道,美國是世界上經濟 軍事 科技 教育實力最強的國家,也是政治和文化影響力最大的國家。

中國的近現代史,也和這個國家有著密切的關係:從門戶開放到留美幼童,從八國聯軍到庚子賠款,從並肩抗戰到國共內戰,從美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到尼克松訪華 中美建交,再到改革開放。可能沒有哪個國家對我們有如此深刻的影響。

也正因為如此,人們對於這個國家的態度和印象極其複雜:有很多人對其制度和文化頂禮膜拜,也有很多人痛斥其霸權和蠻橫。

那麼,在你的眼中,美國究竟是個怎樣的國家?


要不是題主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我還沒發現之前的那個問題和回答都不見了……(′?_?`)

從別的地方搬過來再發一下就是做個備份……之前看過的小夥伴,打擾到大家的時間線抱歉啦~

=========

講一點自己的經歷和感受。

1. 剛到美國的時候,我翻著起名網站起了一個英文名字。

上課自我介紹說大家可以叫我 Catherine = =

(事實證明這個名字好沒特點,還經常被記成 Christina……)

教授問:你的中文名字是什麼?為什麼要起一個英文名字呢?

我說:我的名字有點難發音,為了方便老師和同學們叫,就起了個英文名字。

教授說:這是你的名字,應該是我們學著念它,而不是你改掉自己的名字。

2. 讀研究生一年以後,突然想轉個研究方向。

當時很苦悶,覺得都讀研了再轉方向也太晚了(想起高中的時候高二文理分科許多家長都嫌晚),便去找某教授聊天。

她安慰我不要太焦慮,說 master 的其中一個意義,就是讓你發現和想清楚 PhD 真正想要研究的是哪個方向。

3. 有一次和我導師聊天。

他說:你跟我說話怎麼總是小心翼翼的,不要很在意師生的等級關係,其實很多老師都把他們的學生看作未來的同行和同事,你應該是這樣的心態和我聊天。

4. 有一次和同學們半夜在俄勒岡州的 Crater Lake 附近拍銀河,車停在路邊,期間有三輛車停下來問我們是不是需要幫助。

後來拍到的星空和 Crater Lake

5. 在加州(其實是在灣區,在學校附近……還是限定一下好了,因為我也不太確定別的地方是不是這樣)路上碰到陌生人,目光對視的時候對方會微笑或者打個招呼。(?? . ??)

6. 之前聽說美國西部的人比較熱情,東部比較冷漠(好像大阪和東京的傳說),去紐約之前還惴惴不安。有一次在紐約街頭站在路口考慮該怎麼走的時候,有一個紅髮美國大媽問我是不是迷路了,還有一個穿著呢子大衣戴眼鏡文質彬彬的四五十歲的大叔問我需不需要幫助,得到回答以後他們就很有禮貌地點點頭離開了。

7. 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一點:在人際交往中有話基本會直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比較簡單。

聽有的男同學抱怨,男生一起住,有些人不愛打掃衛生,其他人又不好意思明說,最後要麼演變成大家都不願意打掃,房子越住越髒亂;或者愛乾淨的那個人只好承擔全部打掃工作,心中暗暗埋怨。

有兩個同學和一個美國人一起住,美國哥們第一天就說:我們應該在冰箱上貼一個打掃衛生的輪值表,三個人輪流執行。後來他們的宿舍一直很乾凈,室友關係也很好。

和美國妹紙一起住的時候,有一天中午吃完飯趕時間去上課,把沒有洗的鍋碗留在水槽里就走了。晚上回來的時候,鍋和碗都已經被洗好了,室友很誠懇地說:我希望你以後吃完飯出門之前可以把餐具洗掉,不要放在水槽里。我很高興她很坦率地講出意見,這個洗碗的習慣也一直保持至今。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麼說話多不客氣啊,人和人之間多冷漠啊,多傷感情啊。其實不是這樣的,從小在中國長大,我們多少都會體驗過,有時候人與人之間(包括寢室室友之間、甚至家庭成員之間),邊界模糊,缺乏個人的空間和隱私,有些話礙於「情面」不挑明,矛盾卻在潛滋暗長的經歷。

8. 有一次我們請了幾位華人教授做講座,給同學們講講是該選擇回國還是在美國做學術。印象比較深的是有一位教授提到他在國內的一些高校做學術的朋友,「一周沒幾天晚上能在家裡吃飯,花很多時間在應酬上」,另外一位女教授默默表示美國的研究環境相對比較單純,不那麼浮躁

9. 我有一對好朋友,有一次一起去玩蹦床,結果男生不小心把女生踢到了,眼睛旁邊青腫起來。後來去看醫生的時候,醫院裡的老美都非常吃驚,問她:是不是家暴?她說不是…… 老美們仍然很激動地說:如果是家暴你一定要說出來,不要怕,我們會幫你報警的!

(? ??_??)?

10. 空氣好,天很藍。加州的溫度宜人,陽光真的非常好,每天都很燦爛,只是會晒黑,還有可能吃胖 T T(吃胖跟加州沒關係好嗎……),回國走在街上會發現國內的妹紙都好瘦好白。

某天下課的路上騎著車子停下來拍的:

11. 喜歡足球的確實少……譬如 13 年歐冠半決賽拜仁 4:0 把我薩虐了的那次,聽說學校里某咖啡館有轉播我就去了,這個人數完全不能跟本科的時候在農園食堂或者西門雞翅邊喝啤酒吃毛豆邊看球同日而語啊!……也只看到一個穿巴薩球衣的小哥。後來被虐成狗比賽結束以後大家就默默地散了……

11. 不知道算是優點還是缺點,美國人(其實可能是加州人……灣區人……或者我們學校的美國人)下雨好像不怎麼打傘,雨大的話就在室內避雨,雨不大的話就直接冒雨走。晴天更沒有人打傘了……當時我還帶了一把在日本買的長柄傘想過去裝b,結果別說長柄傘了,連短柄傘好像都不大用得上……(╯▽╰)

好像講了一些比較好的方面,再說說我覺得美國不大如國內的一些點:

1. 國內的治安真心比美國好

Stanford 周邊的治安還算比較可以,不過我很膽小,晚上沒事也不敢隨處晃悠。

有一次晚上在 Milpitas 吃完飯以後在加油站加油,走過來一個老墨,跟我說要些錢買煙,嚇得我趕緊給了錢,老墨拿了錢就晃晃悠悠地走了。

我們附近的 East Palo Alto 治安比較混亂,聽說還會經常聽到槍聲,宜家就在那裡,每次去都特別緊張。

之前在「現場聽五月天演唱會是怎樣的體驗?」里寫過去洛杉磯聽演唱會的經歷,Los Angeles Memorial Sports Arena 離 USC 很近,晚上演唱會結束走到外面的時候,想起不到一年前的四月發生的中國留學生遭槍擊案,還是心有餘悸……當時洛杉磯正好還有藍可兒的事件……

在紐約的時候,某次坐地鐵,車廂里除了我和一個同學以外全是黑人,有幾個人還拿著棒球棍,我就老老實實地低頭坐著……

那次玩回來以後我逢人就宣傳波士頓好美好安靜是我迄今為止最喜歡的美國城市,過了一段時間就發生了波士頓爆炸案……

芝加哥沒去過,聽說也有點厲害……

2. 中餐館的口味和國內很不同(不好吃……),菜品的種類比較有年代感(麻辣香鍋店都很稀罕),還有著名的左宗棠雞這種神奇的東西……有很多粵菜館和茶餐廳,但是像許留山和滿記這樣的甜品店很少(有一家「楚留山」感覺有點山寨……芒果澀澀的不如國內好吃;有家吃芋圓的奶茶店很好,但是很遠,而且每次都要排長隊)。當然這是我們附近的情況,當時去紐約和洛杉磯的 Chinatown 簡直很激動……三藩畢竟小一些。

3. 有的時候覺得美國有點寂寞。

去紐約和洛杉磯的時候感覺不愧是大城市 = =,農場的人還是太少了……

某門課上的教授有一次講了一個黑隔壁伯村的段子,說 UC Berkeley 校園很小,Stanford 校園太大,所以顯得學校里人很少,伯克利的人來,會問:你們是在放假嗎?

╮(╯▽╰)╭

剛到學校的時候,很喜歡一個人騎著自行車到學校的後山 Dish 去坐著。後來就覺得山巒、草場、天空和公路雖然很美,時間久了也有點寂寞。

還有一張網上找到的照片:

Photo Keywords Stanford Dish

前段時間看賈樟柯的《山河故人》,影片後半部分在澳洲那種寂寞得要長毛的感覺簡直戳中淚點……這片風景也好像我們 Dish 山……

《送你一顆子彈》里有段話,印象很深,雖然是寫的是英國:

「據說 formal hall 是牛津劍橋特別自豪的東西,因為它讓背景不同、專業不同的人有一個交流的機會,這聽上去非常有道理,但是當談話進行到 「So,how many grand children do you have」 這樣明顯沒話找話說的地步時,我還是開始深深地懷念那種國內小火鍋店裡吃火鍋的情形。想吃什麼吃什麼,想跟誰吃跟誰吃,想吃多久吃多久,想聊什麼聊什麼,什麼都不想說的時候,往椅子背一靠,伸個懶腰,看大街上的人來人往。那種愜意,哪是穿著黑袍子坐在皇宮式建築里和白人老頭子聊衛星手機能比。

更有共鳴的是劉瑜的另外一篇文章,叫《娜拉出國之後》,我這裡直接引用一大段推薦給大家,比我寫得好太多了:

「前幾天,站在美國康州的一個郊區,某一個瞬間,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眼前呈現的,就是歷史的終結。

我看到的景象其實很簡單:延綿不絕的草坪,隨著大地的弧度起伏,路邊有一些槐樹,樹榦挺拔,樹冠茂密,站在春天的陽光下,綠意盎然,標緻得簡直就是樹中的西施。在草坪和綠樹的掩映下,露出一棟棟獨立的小樓。……

這樣的祥和美好,多麼令人感動。但是,站在那裡,我想到了福山那本《歷史的終結》。……

這歷史的終點處的風景,似乎就是一個海外中國人願意留在美國的充分理由。與此同時,它也是一個海外中國人願意離開美國的充分理由。

在美國呆得時間長了,你會發現,幾乎你所遇見的每一個中國人,都是一個祥林嫂。他們喋喋不休地反反覆復地披星戴月地不斷追問你追問自己:以後想不想回國去?以後想不想回國?以後想不想回國?……一直問到自己已經老到問不動了為止,問到自己住進了門外有草坪、草坪外有柵欄、柵欄里有花叢的房子之後,突然發現生活這個秤砣已經把自己壓在了美國夢的海底為止。

……

不錯,他的確,或最終會,住上美麗的房子。在經過那麼年辛辛苦苦地讀書、膽戰心驚地找工作之後,他住上了美麗的房子。門外有草坪、草坪外有柵欄、柵欄里有花叢。可是,說到底,有一天,他在院子里澆花的時候,突然沮喪地意識到,這樣的生活,不過是那曾經被他恥笑的農民理想「面朝黃土背朝天,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美國版本而已。

那麼,他到底還要些什麼呢?生活里到底還有些什麼比「面朝黃土背朝天,老婆孩子熱炕頭」 更偉大更性感更值得我們直掛雲帆濟滄海呢?更大的房子?他現在的房子已經大得可以鬧鬼了。更正宗的夫妻肺片?說實話,出國這麼多年,他已經對辣的不那麼情有獨鍾了。更多的工資?那是當然,不過他下次漲工資的日子其實也不遠了……說到底,他內心的隱隱作痛,與這一切物質生活都沒有什麼關係,他所不能忍受的,是「歷史的終結」,是那種生活的盡頭感,是曾經奔湧向前的時間突然慢下來,停下來,無處可去,在他家那美麗的院子里,漸漸化為一潭寂靜的綠。

窗外的草坪,綠得那麼持之以恆,那麼兢兢業業,那麼恪盡職守,那麼幾十年如一日,簡直就象是……死亡。

而國內的生活呢?雖然據說有很多腐敗,有很多貧富差距,小孩子有做不完的作業,弱勢群體有跑不完的……可是,對於有志青年,中國這個大漩渦,是一個多麼大的可能性的礦藏:憤青有那麼多東西可戰鬥,資青有那麼多鈔票可以賺,文青有那麼多感情可以抒發――歷史還遠遠沒有抵達它的盡頭,未來還坐在紅蓋頭裡面激發他的想像力,他還可以那麼全力以赴地向它奔跑,並且從這全力以赴中感受到意義凜冽的吹拂。

……國內的生活,他看不到上限,因而充滿希望,但也看不到底限,因而特別危險;國外的生活,他看得到底限,因而感到安全,但是也看得到上限,所以特別乏味。國內的生活像是買股票,可能升得快,也可能跌得快;而國外的生活像是定期存款,你掙不到哪裡去,卻也虧不到哪裡去。

……

有一次回國,我和幾個朋友吃飯,其中一個說「劉瑜,你回國吧,中國多複雜啊――」。複雜,嗯,就是這個詞,恰切,精確。對於一個有胃口的靈魂來說,「複雜」是多麼基本的一種需要,而康州陽光下的郊區,美得那麼純粹,那麼安靜,對於習慣惹是生非的人來說,說到底是一種饑荒。

(好像快變成要不要回國的問題了……)

其實,個體較被尊重,較多的可能性和發展空間,相對單純寧靜的學術環境,較有禮貌的路人,相對簡單的人際關係,較好的空氣環境和食品安全狀況,治安有些堪憂,不好吃的中餐,有點寂寞,有點無聊……等等這些所謂的「標籤」,說到底,也都只是我的個人體驗,並不能準確地概括或者描述美國。畢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不同經歷會形成不一樣的印象;即便是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也會有不一樣的認識。

以上這些好像就是我眼中的美國了……有點像盲人摸象,也是管窺蠡測,既真實,也片面。希望這一點生活經歷的記錄,能夠作為大家了解美國印象的一個小小的側影吧。: )


啊看到問題好激動忍不住強答一波!

作為一個在美國出生並在那兒生活了十二年的人兒,在來中國前對美國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現在我已經在中國住了兩年半,就談談我眼中的美國吧。

(1)生活成本上我覺得美國低一些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畢竟我不當家)。美國的食品尤其快餐都是很便宜的,熱量也夠,一頓五刀之內肯定能搞定。我以前在紐約上小學的時候,一頓午餐只要一刀多,還有牛奶水果提供。如果自己做飯的話,去超市買凍肉什麼的回去煮更便宜(我爸爸來美國上學的時候常常這麼干)。

(2)治安的話,的確是中國好(相當贊同第一的那個答案)。美國貧富差距大,一般的中產階級都會住在郊區,市中心反而成為有些危險的地方。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我們開車去內華達的一個城市(城市名還是省略我怕有人說我偏見),一路開一路聊不小心進了市中心某少數族裔聚集的地方。當時大概是下午一兩點,當我們的車因為紅燈停下來時,馬上有幾個人圍上來拍我們車窗把車圍住問我們要錢。。。我們在給了二十刀之後趁綠燈飛一般地跑了(還是有些後怕的)。相比之下,中國的市中心安全多了,而且也很少有這種明目張胆的要錢行為。

(3)雖然美國是個大熔爐,但畢竟還是個白人主導的國家,所以種族歧視或多或少是存在的。我也碰到過少數對亞裔不友好的同學(雖然我是1/2中國人但大多數同學還是覺得我是亞裔)惡語相向。然後我人生中幾次打架行為都是因為人家喊我chink。但是來中國後我才發現,中國人對非黃種人真的好友好!感激不盡!

以上。其他想到再補吧。


謝邀

在美國呆了7年,目前常駐洛杉磯,高中的時候在舊金山呆過兩年,去過的地方不算多也不算少吧。

說點我自己的觀點:

首先,真的是一個建在車輪上的國家。在LA沒車真的特別不方便,當初沒車的時候只能坐火車,就是amtrack,深深的感覺特別不方便。所以說美國是大農村真的不過。

所以經常堵車,而且美國司機開車特別面。如果在la的高速上堵車,一般要開多一倍的時間才能到目的地。

第二個,辦事效率低下

灣區的bay bridge是從Oakland到舊金山的,就這座橋據說從80年代末開始計劃改建,前前後後申了好久90年代末開始正式改建,終於在2013年底通車,但是好像14年初就發現裂痕了。當初死活不用中國工程隊是因為怕中國人搶工作,結果就是從早上9點開始修,11點吃午飯,下午再干3個小時就收工了。

我家門口的高速要擴建,我朋友的阿姨在上大學的時候就開始建,今年年初建好了一小段,剩下的可能我孩子開始上學之後能修好吧。

第三個,基礎建設非常完善

就算美國是大農村,但是高速出口下去的小城鎮是應有盡有,各種連鎖的大超市快餐店以及各種加油站,反正大城市該有的都有。而且小地方適合養老。

最後一個,美國警察全是爸爸


在美國呆過了、和美國人接觸之後發現美國和小時候想像的並不一樣。分享幾個最讓我驚訝的,簡直Blowed my mind的事情。算是通過美國人來反應美國吧。

不過只是個人感受的其中一個小小的、讓我非常驚訝的方面,只是我身邊看到的,不要generalize到所有美國人身上啊。

很隨意,隨意到隨便,隨便到臟,到真的很臟,非常臟,雖然不是所有人,但是常態就是很不講究。

把鞋子襪子內衣臟衣服一起放在洗衣機里洗。如果這已經是人盡皆知的,那麼說一個更爆炸的,雖然我沒遇到但是我朋友遇到了一個因為在洗衣機里沒有把鞋子洗乾淨,然後就把他們丟進了洗碗機里繼續。

用手吃過了食物,比如零食什麼的,之後直接在衣服或者褲子上蹭一下,結束。

讓我努力想一想,有些東西看了太多遍,看到好多人在做都已經當平常了,一下子想不起來。

哦哦哦,自己的blanket或者床單鋪在地上(不只是宿舍里哦,公共休息區什麼的也都拿去哦)大家一起坐,之後跟沒事人一樣拿上床直接睡,別說洗了,撣都不撣,不眨一下眼睛倒頭就睡。

還是有關被子和床單:有次拿著吃的在室友床上看電影,不小心把吃的掉在床上,我驚慌,室友一臉淡定:「啊,沒事,我的床上不知道有多少這樣的stain了。」整個看電影的過程我都沒能安心坐著,身子都有點僵硬了。

還是有關床:穿著鞋子就上床。這也還能接受吧,畢竟沒有直接往上踩。

那就寫寫鞋吧:在宿舍區域里經常不穿鞋,其實是在能不穿鞋的地方就不穿鞋。有一天我趴著看電影,腳朝上翹起來,能腦補吧。有個女生來我們房間,然後她非常非常驚訝地說:「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乾淨的腳底!」你知道嗎?其實我的內心比你還驚訝。室友淡定地說:「嗯,她剛剛洗腳了。」 !??!??!?!??!?!感受到了深深的委屈,我的腳底從來都是被各種鞋子細心保護的好嗎?!鞋子可以保護你的腳底不受髒東西青睞你知道嗎??

有關吃藥:從來沒見過吃藥吃的那麼猛的。感覺任何葯在他們手裡都可以變成hard drugs。

頭疼吃止疼片、胳膊疼是止疼片、肚子疼吃止疼片...只要疼管他什麼疼都吃止疼片,想吃就吃。

感冒吃抗生素、發燒吃抗生素、鼻炎吃抗生素、長痘痘也吃抗生素,只要有病就吃抗生素,想吃就吃。我很揪心啊。

防止宿醉吃藥,要趕paper要準備考試吃concentration pills,為了不來大姨媽、臉上不長痘痘背上不長痘痘吃避孕藥(當然主要是避孕)。他們還能健康的活著算不算是一種奇蹟?超人誕生於美國不是偶然。

穿著:女生夏天能露的地方盡量全露出來,男生背心加大短褲。完全不在意衣服的材質,說實話,看起來真的非常非常劣質,地攤貨級別劣質。

先就想起來這麼多。

其實對於其他國家的文化並沒有那麼open-minded。

雖然美國宣揚民主宣揚平等宣揚一大堆你覺得很好的東西,但是有些東西他自己也沒有做到,比如說接受其他國家的文化。(及時自己已經是一個各種文化的熔爐了)

感受到這個其實是因為和美國人一起在義大利study abroad。雖然他們口口聲聲說好喜歡歐洲好喜歡義大利,但是實際上表現出來的卻不一樣。在一個發明了pasta的國家天天喊著想念maccheese,在一個有個各種各樣cheese的國家天天喊著想念美國的cheddar cheese。「啊,這裡連XXX都沒有。」「OMG這城市也太小了吧。」「啊,這兒什麼都沒有太不方便了吧。」其實他們內心裡是不由自主地覺得自己的國家就是最好的,而且他們還沒有意識到,因為他們看到所有和自己國家不一樣的東西都是驚奇的和抵觸的,沒有真正接受過。(當然不是所有人,但是大多數是這樣的)。

這點還真的讓我挺驚訝的。

(同時補充點好玩的:歐洲人真的不喜歡美國人,美國人自己也知道在歐洲不受待見。雖然歐美人長得都很像,但是在街上還是可以一眼看出誰是歐洲人誰是美國人:美國人聲音很響很吵、穿著說實話挺low的,說的東西大多數是非常judgemental的,比如「OMG! Look at that guy! What is he wearing?! He"s so weird!」類似這種。真的讓人有想翻著白眼走開的衝動。)

其實還有很多很多,但是實在不想再用自己的價值判斷妨礙其他人對美國的看法。Anyway,我還是挺喜歡我的美國朋友們的,他們很聰明,對事情有很多不同的有趣的看法。(僅在西方國家中選擇的話 I absolutely choose Europe...umm... and the UK... over the US. ABSOLUTELY!)


@吉鑫磊 謝邀

這是個好問題,再次謝邀。希望我這也是個好回答

我眼中的美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但是它並不是我理想中的國家。

它的人民愛她,就如我們愛中國一樣。

美國很強大,它的強大來源於多種族的合力,來源於有人甘願為它拋頭顱灑熱血,而不是來源於所謂的政治亦或是制度。

我曾經在這個國家上過一段時間小學(後來回來了),現在回想起那段日子深深地感受到,其實在很多方面上,中國和美國是很相似的。正是這些相似才讓這兩個國家能夠成為對手。

比如說所謂教育中價值觀的灌輸(從娃娃抓起嘛,2333),比如說所謂世界觀的建立,除了操作細節略有差異,但是形式是幾乎相同的。因此美國能始終將不同民族團結在自己身邊,而這是頂尖強國必備的素質之一。

再比如說對外政策,大家都是流氓,只不過太平洋對岸那貨現在暫時更強壯一點,本質是一樣的,所以誰也別噴誰。當然這也是為了國民能過上更好生活的必要。

總之,我們很像,雖然現在看起來是對立的,但是美國只要接受我們的存在,我們並不會顯得如此格格不入。因為我們只追求環亞洲的經濟與軍事主導,並沒有過多的干涉所謂自由世界的意願。

和很多理想主義者想像中的不同,美國陰暗面很多,比如鎮壓遊行隊伍,清除異見分子,維穩等等。種族屠殺太久了,不說。

和中國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實這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陰暗面從某一角度也促進了社會發展。我沒有搞笑,你們多體會一下。這算是體制問題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2333

再次強調,把美國強大簡單歸功於所謂民主制度優越是幼稚片面的。是對無數仁人志士,驍勇軍人的漠視與污辱。

中美一個是復興偉業剛起步,一個是傲視寰宇已多年;一個是超級大國體量初顯,問題逐漸浮現,一個是舊的問題已然化解,奈何疲態難掩。

不管怎麼樣,中美之間的競爭都會是下一歷史階段的主旋律,同時,對彼此而言,這都會是值得尊敬的對手,相當精彩的比賽。

以上


強大,先進,疲憊


謝邀。在我眼裡,美國是一個社會富強、政治文明、科技發達的大國。其主流階層民眾勇於公戰而怯於私鬥,以艱苦奮鬥為榮,以好吃懶做為恥;其政府遵守規則而作風強硬,為保障國家利益不遺餘力。其社會風氣一方面輿論底線儼然高壓電,誰碰誰死,政治正確至上,始終不忘階級鬥爭。另一方面在底線以上可以暢所欲言,毫無禁忌。是無可爭議的第一強國和我們應該學習的榜樣。

有爭議的是,我們應該學美國什麼。


在蒙特利爾找當地的朋友

在河邊上走的時候有個大媽撞到了我一下,我下意識的說了句抱歉,她回了我一句沒關係。

我和朋友相視一笑:American


我出生長大在美國。每次我從國外回到美國,過海關的時候,工作人員會對我說「歡迎你回家」,這一點總是讓我感到很震撼。

為什麼會感到震撼呢,這是我的家,應該覺得很正常才對啊。但是事實是我從小到大都會經常碰到別人「不把我當美國人」看的事,因為我有一張亞洲人的臉。比如說我去辦事,別人會主動問「你是外國人嗎?」 我去面試工作他們問「你需要工作簽證嗎?」 小時候我轉學到新的學校,同學們會問「你會武功嗎?你們是不是真的吃狗肉?你認不認識真正的和尚?」 我本來從家裡帶媽媽做的中式午飯去學校,因為被同學們笑話,我不讓媽媽再做午飯,而是在學校和大家吃一樣的午飯。

小時候我為了讓別人把我當成真正的美國人,會對中華的文化有抵觸,不願去承認我的傳統。從小媽媽逼著我去教會的中文學校,我很痛苦,因為中文真的很難,為什麼我要學別人就不要學呢。爸爸媽媽在家裡和我說中文,我會用英文回答。(但是我在中文學校的成績還是不錯的!)

現在我年紀大了一些,我覺得很多事情沒有那麼重要了。小時候身邊只有白人和黑人,他們都只會說英文,只知道美國的文化,所以我會覺得自己像是外星人。現在我長大了,生活在大城市,不會再覺得自己是外星人,而是會覺得「對啊,我就是美國人,我也是華人,有什麼不對的嗎?你憑什麼挑戰我屬於這裡的權利?」 七月的時候我會慶祝國慶節,二月的時候我也會慶祝中國新年。

最後分享一個好笑的事吧,我家附近的超市有一個走道,是專門給「國際」商品開的,包括亞洲的商品。每次我在那裡買菜,都會看到附近有個白人自以為隱藏的很好的在偷偷看我買什麼。他們大概是以為我買的亞洲商品就是最正宗的吧!


數據參考自《2010全球智庫》, 《Data USA》等。

美國:全稱美利堅合眾國,是由華盛頓特區、50個州和關島等海外領土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

1

美國人口增長率

1910年, 美國人口數:9190萬;

2000年, 美國人口數:2.81億;

2010年, 美國人口數:3.08億;

自20世紀以來,美國人口增長三倍多,從1910年的9100萬增至2010年的3億80萬,每年增長1.3%。

2

美國人口結構

2000年美國人口普查數據:其中,德裔最多,達4280萬,佔美國總人口15.2%;其次為愛爾蘭裔,達3050萬,佔美國總人口10.8%;位列第三的是非裔,達2490萬,佔美國總人口的8.8%。

2013年美國人口普查數據:亞裔人口已達1944萬,較2007年的1300萬增長近650萬,是美國人口中增長最快的族裔。其中,華裔人口達452萬,是美國亞裔中最大族群。

3

美國50州的農業產物及各自特色圖

4

全球人口出生率排名:第121位

美國2010年人口出生率達到0.97%(約309萬);世界人口出生率最高的國家為尼日,達到3.66%;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國家為馬里亞納群島,達到-5.57%。

--- 摘自 2010年世界各國人口分析(World population birth rate, 2010)

5

全球經濟競爭力排名:第4位

在全球139個經濟體中,前四排名依次為:瑞士、瑞典、新加坡、美國;後四排名依次為:查德、安哥拉、蒲隆地、辛巴威。--- 摘自《2010-2011年全球競爭力報告》

6

全球環境績效指數排名:第26位

排名前4位的分別是芬蘭、冰島、瑞典、丹麥;排名後4位的分別是索馬利亞、厄利垂亞、馬達加斯加、尼日。 --- 摘自《2016年全球環境保護績效指數排行榜》

7

新聞出版自由指數排名:第14位

新聞出版自由(泛指新聞、電影、小說等出版物受管控度的整體排名)。2010年新聞出版自由指數排名國家、地區或組織:前3名分別為:丹麥、日本、比利時;後3名分別為:敘利亞、蘇南、緬甸。

--- 摘自《2010年全球新聞出版自由指數》

新聞出版自由指數(Press Freedom Index)是無國界記者組織根據各國新聞自由狀況,每年編譯出版的排名情況。這個名單是根據一份問卷調查而來,該調查對象來自世界各地,包括一百多位無國界記者及其夥伴組織的成員,主要對象為:新聞學業人員,法學業人員以及社會活動公益人士。

8

貨物貿易差額排名:第190位

2010年貨物貿易額最大的9個國家分別為:美國、德國、中國、英國、俄羅斯、印度、法國、日本、西班牙。其中,美國是全球貿易差額負數最多的國家,它的差額為-561兆美元。

9

國防開支排名:第24位

2010年,美國的國防開支約佔總GDP的4.06%。排名第1位的阿曼國防開支佔總GDP的11.4%,而排名最末位的冰島國防開支為0%。

10

人均預期壽命排名:第35位

美國的人均預期壽命為78.5歲,其中,日本從2005年到2011年都居於首位,人均壽命達到83.4歲;排名前4位的分別是日本(83.4)、中國香港(82.8)、瑞士(82.3)、澳大利亞(81.9)。

11

總人口失業率排名:第107位

美國人口的失業率水平居於世界中流,達5.3%。全球失業率最低的國家為摩納哥,僅達1%,全球失業率最高的國家為辛巴威,高達95%。

12

公路里程排名:第1位

美國是一個完全公路化國家,公路里程達650.8萬英里,這意味著生活在都市區以外的人很需要具備一輛車。

13

Social inclusion index(社會包容度指數)排名:17位。

社會包容度指數(主指罪犯、殘障人士、或福利院所內長大而沒有受過良好教育資源的個人,如出獄後/政府義務撫養期滿後/所享受的社會福利及務工條件與常人不變)

社會包容度指數前四排名依次為:挪威、瑞士、希臘、瑞典;後四排名依次為:阿富汗、葉門、孟加拉國、索馬利亞。

14

教育系統開支佔總GDP比排名:第46位

2010年,美國的教育系統開支佔總GDP的5.5%,位全球第46位。排名第一的為吉里巴斯共和國,其為教育系統的開支佔到了總GDP的17.80%。

15

美國犯罪率最最高城市:底特律

2017年,底特律總人口:684, 694

暴力犯罪率:10萬/1876.6起

貧困率:39.8%

失業率:12.4%.

底特律的高犯罪率與經濟環境慘淡有直接關係。40%的居民處於貧困收入狀態,12.4%有勞動力的人處於失業狀態。

16

全球貪腐印象指數排名:第18位

2010年的全球貪腐印象指數(排名越高則表示公眾認為該國存在的政治貪腐越少)中:前四排名依次為:紐西蘭(95分)、丹麥(91分)、芬蘭(89分)、瑞士(86分);後四排名依次為:南蘇丹(11分)、朝鮮(13分)、葉門(14分)、阿富汗(17分)。

美國(76分)。

--- 摘自《2010年透明國際》

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即「國際透明組織」,簡稱TI,是一個非政府、非盈利、非個人擁有的國際民間組織,總部位於德國柏林,以推動全球反腐敗運動為己任,目前已在90多個國家成立分會,它的調查模式及研究結果常率先被其他國際機構引用。

17

全球和平指數排名:第85位

《全球和平指數》(Global Peace Index) 由悉尼社會研究所提供,悉尼社會研究所是一家非政府、無黨派、非盈利性機構,先由史蒂夫·基利亞於2007年所創,總部位於澳大利亞悉尼,主要根據國家戰爭指數及捲入海內外衝突、國內社會治安情況和暴力犯罪率為重要衡量指標。

目前和平指數排名前四的國家依次為:冰島、紐西蘭、葡萄牙、奧地利;排名後四的國家依次為:敘利亞、阿富汗、伊拉克、南蘇丹。

18

美國收入標準

  • 截止2017.7.15. 美國僱員時薪限制最高標準城市:洛杉磯(15.3美元/小時)
  • 根據2017年美國加尼福利亞州收入標準,四口之家年收入10.5萬美元為低收入家庭,年收入6.58萬美元為非常低收入家庭,3.95萬美元則為極低收入家庭。
  • 目前全美全職工作人員約1.3億人(不包括自僱人員),平均月薪為5016美元,平均時薪為20.9美元;平均月收入為3000美元,平均家庭年收入為5萬美元。

以上。


一個在軍事戰略上有長遠目光的國家

一個在經濟管理上可翻雲覆雨的國家

一個在體育競技上能全民狂熱的國家

一個在文化輸出上能全球制霸的國家

一個在警察執法上給充分信任的國家

一個在法律制度上會有理有據的國家

一個讓我們無比痛恨卻莫名嚮往,並且不得不合作的霸權國家

他是矛盾的集合體,民風彪悍卻有時非常聖母,壞的流膿卻有時異常正義,一肚子壞水卻會在經濟上尋求合作,世界一片混亂卻能把後花園整理得盡在掌握。

他也是一個標杆,我們這代年輕人努力奮鬥,希望能把中國建設得像他一樣成功的國家。


一、美國文化:

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 個人主義是美國文化的核心。 美國人崇尚個人至上, 自我奮鬥, 深信個人尊嚴, 為自己而生活,講究個人特色,追求自我表現。因此,信奉個人主義的美國人把 自己的年齡、婚姻狀況、體重、收入、宗教信仰以及個人生活,都看作是個人隱 私(privacy),貼上「旁人勿問」的封條。 二、「直率」與「委婉」 美國人喜歡坦誠相待,直截了當。朋友之間,同事之間,言必由衷,不喜歡阿 諛奉承, 敢於發表不同的觀點, 討厭拐彎抹角。 例如, 中國人見面總喜歡問「Have you eaten?」,就時常被他們理解成邀請一起吃飯的美意。再則就是到美國人家 中做客,當他們問你「Would you like some coffee?」時,如果你想喝,就千萬不 要客氣,否則你只好口渴著回去了。 但美國人說話時又很委婉,他們常把「thank you」,「sorry」,「please」掛在嘴邊。 說話時盡量避免使用傷人的字眼,尊重他人,不強人所難。師生之間,為了維護 學生的自尊心,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一般都是積極的, 即使學生真的不太令人滿意, 老師在說到這樣的問題時也會盡量委婉。如,老師想說學生比較 stupid 時,他 們會說「The student can do better work with help.」。當某學生成績差時,老師會 講:「He/She is working at his own level.」,而不是直截了當地說他成績差。如 果老師要說學生懶,他會用:「She/He is an under-achiever.」。 三、「獨立」與「合作」 美國人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不喜歡過分依賴他人。做任何事情都要 有自信、自律,要不斷地自我提高。美國的父母從孩子很小時,就開始培養他們 的獨立自主能力, 孩子們從小就要學會獨立思考, 自己動手。 他們為自己而思考, 下判斷,做決定,父母的建議和看法只供參考,是否採納最終取決於他們自己。 等孩子長到 18 歲後,父母讓他們自食其力。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在高度商業 化的競爭社會得以生存,嶄露頭角。 但美國人又十分重視合作精神,他們遵循「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即使是不贊 同的少數人也會認真地執行決定。在工作場所,大家都為工作而共同努力,並不 會因為是同性戀,獨身主義者或是酒鬼而遭到歧視,這樣的合作氛圍令人感到十 分愉快。 四、「金錢」與「精神」 美國人不喜歡別人詢問他們收入多少,主要是因為在美國,金錢是衡量一個人 成功與否的重要尺度, 收入的高低自然就成為了是否成功的象徵。 富人不想炫耀, 窮人也不願提及。美國老闆與僱員之間的關係很大程度上建立在金錢之上。僱員 信奉「你付多少錢,我出多少力」,老闆則信奉「你出多少力,我付多少錢」。一切 都按僱主與僱員事先簽定的合同來辦事,如果需要加班,僱員完全可以拒絕。一 旦有了更好的時機、更優厚的待遇,跳槽(job-hopping)也是司空見慣的。 但美國也並不是「一切向錢看」的社會,絕大多數的美國人信奉宗教,以基督教 (Christianity)為主。對於美國人來說,宗教不僅僅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精神, 它滲透在美國人生活的各個方面。美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態度以及道德標準在 相當大的程度上受宗教思想的影響。如平等自由、友愛互助、同情弱者、尊重他 人、自尊自愛、自強自立都源自於宗教信仰中所提倡的價值標準和處世哲學。 五、「多民族融合」與「種族歧視」 美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熔爐(melting pot), 不僅有原住民印地安人, 還有歐洲、 非洲移民的後裔,以及拉丁美洲和亞洲人的後代,每年都有數十萬來自世界各地 的合法或非法的移民湧入美國。 各種文化和宗教信仰在不同的種族之間不斷地交 融。 但是隱形的種族歧視依然存在。大多數的黑人仍處在美國社會最底層。某些美 國人對有色人種的政治可信度也抱有懷疑態度。有色人種升職也比白人困難,重 要職務和高級職務由有色人種擔任的比例偏低。

二:美國歷史

  在兩萬多年前, 有一批來自亞洲的流浪者,經由北美到中南美洲,這些人就是印第安人 美洲原住民畫像
  的祖先。 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 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 約有2,000萬, 其中有大約100萬人住在現在的加拿大和美國中北部, 其餘絕大部分住在現在的墨西哥和美國南部. 大約1萬年前, 又有另一批亞洲人, 移居到北美北部, 這是後來的愛斯基摩人。 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種人大概是維京人, 他們是一群喜好冒險的捕魚人, 有人認為他們在1,000年前,曾到過北美東海岸. 殖民時期(1607~1753) 1607年, 一個約一百人的殖民團體因為寒冷被迫回到英國,1587年又來了91個男人17個女人,9 個孩子,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 這是英國在北美所建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 在以後150年中, 陸續湧來了許多的殖民者, 定居於沿岸地區, 其中大部分來自英國, 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和其他國家. 18世紀中葉, 13個英國殖民地逐漸形成, 他們在英國的最高主權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議會。 這13個殖民區因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差異, 造成了各地經濟形態、政治制度與觀念上的差別。
  殖民地時代
  十七世紀初,英國開始向北美殖民。最初的北美移民主要是一些失去土地的農民,生活艱苦的工人以及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620年,他們乘「五月花號(mayflower)」到北美並在船上制定《五月花號公約》。在11月21日於普利茅斯上岸,清教徒與41名自由的成年男人簽署共同遵守《五月花號公約》。內容為組織公民團體;擬訂法規等。奠定自治政府的基礎。   在殖民地時代,伴隨著與北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長期戰爭,嚴重的勞力缺乏產生了像奴隸和契約奴役這類的非自由勞力,而英國政府的放任政策則讓特有的美利堅精神與文化得以發展出其獨特性。萬惡的黑奴貿易在美國盛行起來。從1607年到1733年,英國殖民者先後在北美洲東岸(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個殖民地。由於一、英國移民移民北美是為了追求自由和財富,如被迫害的清教徒和貧農。二、地方政府享受自治權。三、殖民地居民有比英人更廣泛參與政治的機會和權利,培養了自治的意識和能力,所以他們相信社會契約中,政府是人民需要保護而得人民支持才組成的。在十八世紀中期,殖民地的經濟,文化,政治相對成熟,殖民地議會仍信奉英王喬治三世,不過他們追求與英國國會同等的地位,並不想成為英國的次等公民,但是此時英法的七年戰爭結束,急於鞏固領土,使向北美殖民地人民征租重稅及英王喬治三世一改放任政策,主張高壓手段。因此引發殖民地人民反抗,如「沒有代表就不納稅」宣言、「波士頓慘案」、「不可容忍的法案」等。於1775年4月在列剋星頓和康科特打響「列剋星頓的槍聲」揭開美國獨立戰爭的前奏。後來,這些殖民地便成為美國北美獨立十三州最初的十三個州。
  獨立運動
  18世紀中葉, 英國 簽署《獨立宣言》
  在美洲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 已有了裂痕。 殖民地的擴張, 使他們產生某種自覺, 自覺到英國的迫害, 而萌生獨立的念頭. 1774年, 來自12州的代表, 聚集在費城, 召開所謂第一次大陸會議, 希望能尋出一條合理的途徑, 與英國和平解決問題, 然而英王卻堅持殖民地必須無條件臣服於英國國王, 並接受處分。 1775年, 在麻州點燃戰火, 5月, 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 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 並起草有名的獨立宣言, 提出充分的理由來打這場仗, 這也是最後致勝的要素. 1776年7月4日,喬治·華盛頓發表了《獨立宣言》,宣告了美國的獨立,完全脫離英國,目的是為『圖生存、求自由、謀幸福』,實現啟蒙運動的理想。 1781年, 美軍贏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1783年, 美英簽定巴黎條約, 結束了獨立戰爭。這也充分展現出了美國人民面對殖民統治而表現出來的勇氣與智慧。
  組成新政府
  革命的成功, 使美國人民有了以立法形式表達他們政治觀念的機會。 1787年, 在費城舉行聯邦會議, 會中華盛頓被推為主席, 他們採取一項原則, 即中央的權力是一般性的, 但必須有審慎的規定和說明, 同時, 他們也接受一項事實, 那就是全國性政府必須有稅收、鑄造貨幣、調整商業、宣戰及締結條約的權力. 此外, 為了防止中央權力過大, 而採取孟德斯鳩的均權政治學說, 即政府中設置三個平等合作與制衡的部門, 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種權力相互調和, 制衡而不使任何一權占控制地位。
  向西擴張
  19世紀初期, 數以千計的人, 越過阿帕拉契山, 向西移動, 有些開拓者, 移居 西進運動
  到美國的邊界, 甚至深入屬於墨西哥的領地、以及介於阿拉斯加與加利福尼亞的俄勒岡. 開拓者勇敢、勤奮地向西尋求更好的生活。
  編輯本段南北衝突
  南北戰爭
  引起內戰的原因, 不單是經濟上、政治上、軍事上的問題, 還包括了思想上的衝突。 內戰暴露了美國的弱點. 對這個國家的存在, 作了一番考驗。 經過了這次考驗, 美國才步向一個中央集權化之現代國家的坦途. 南北之間, 為奴隸制廢存問題而起爭執, 南方在全國政治上的主要方針, 就在保護和擴大"棉花與奴隸"制度所代表的利益;而北部各州, 主要是製造業、商業和金融的中心, 這些生產無需依賴奴隸, 這種經濟上和政治上的衝突都是由來已久的。 1860年代初期, 11個南方的州脫離聯 南北戰爭
  邦, 另組政府, 北方則表示, 為了統一將不惜付出任何代價. 1861年, 內戰爆發了, 這場美國人面對面的流血戰, 打了四年, 南方遭到嚴重的破壞, 而且留下深深的傷痕。 1865年, 北方戰勝了, 這項勝利不但顯示美國恢復統一, 而且, 從此全國各地不再施行奴隸制度.
  本段工業化與改革
  19世紀初期, 美國開始工業化, 而內戰之後, 則步入成熟階段。 在從內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到50年時間內, 她從一個農村化的共和國變成了城市化的國家. 機器代替了手工,產品大量增加。 全國性的鐵道網, 增進了貨品流通. 應大眾的需要, 許多新發明應市了。 銀行業提供貸款, 促成工商業經營的擴大. 故從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間被稱為所謂"進步時期", 1914 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1917年,美國終於被捲入大戰漩渦中, 並且在世界上嘗試扮演新的角色。
  本段世界的新地位
  在戰後的10年間, 美國的社會與文化可說是個無生氣、無感情, 屬於商人階級的10年. 據1929年統計, 居城與居鄉的比率是56%∶44%, 這時舉凡現代生活的特色, 諸如汽車、電話、收音機、洗衣機, 已成為生活的必需品。 戰後經濟呈現極度的繁榮, 原因有二, 一為政府不再干涉私營企業且有立法保護之, 二為新技術的帶動. 雖然經濟成長很快, 但是基礎不穩。
  編輯本段不景氣時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
  1929年經濟大恐慌,銀行出現擠兌
  經濟大恐慌, 影響的不只是美國, 世界各國都受到它的打擊, 經濟大恐慌, 使上百萬的工人失業, 大批的農人被迫放棄耕地, 工廠商店關門, 銀行倒閉……一片蕭條。 1932年, 羅斯福當選總統, 他主張政府應拿出行動來結束經濟大恐慌, 新政府雖然解決了許多的困難, 但美國的經濟還是要到二次大戰, 才蘇醒起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美蘇兩國, 關係日趨惡化, 分別在軍事、政治、經濟、宣傳各方面, 加緊準備, 一如戰時, 這種狀態, 被稱為"冷戰".

三:美國有高度發達的現代市場經濟,其國內生產總值和對外貿易額均居世界首位。美國的經濟體系兼有資本主義和混合經濟的特徵。在這個體系內,企業和私營機構做主要的微觀經濟決策,政府在國內經濟生活中的角色較為次要;然而,各級政府的總和卻佔GDP的36%;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的社會福利網相對較小,政府對商業的管制也低於其他發達國家。美國的服務業占最大比重,全國四分之三的勞力從事服務業。美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包括了黃金、石油和鈾,然而許多能源的供應都依賴於外國進口。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農業出口國之一,主要農產品包括了玉米、小麥、糖和煙草,中西部大平原地區驚人的農業產量使其被譽為「世界糧倉」。美國工業產品主要包括了汽車、飛機和電子產品。美國也有發達的旅遊業,排名世界第三。美國也是飛機、鋼鐵、軍火和電子器材的主要輸出國。自從1980年代隆納·里根的總統任期以來,美國增加了對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運用,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並減少福利制度的規模,拋棄了自經濟大恐慌以來長期實行的、偏向干涉主義的凱恩斯派經濟政策。也因此,美國政府在社會福利方面提供的服務比其他工業化國家都要少,降低國內的稅賦,並更依賴於自由市場和私營的慈善機構上。

交通運輸:有「世界的十字路口」美譽的紐約時報廣場美國擁有完整而便捷的交通運輸網路,運輸工具和手段多種多樣。2000至2003年產值分別為3137億、3061億、3104億及3178億美元。與運輸業相關的產品和服務約佔美經濟總量的3%,吸納了1/8的就業。相較起於其他西方國家,由於汽車產業在美國的發展相當早,美國許多城市的發展都提前顧慮到了將城市和住宅區搭配道路網路的設計。為了連結廣闊的國土,美國設計並建造了高通行量、高速度的高速公路,美國的國家交通系統主要便是依賴這些高速公路網。當中最重要的是州際高速公路系統的建設。根據2004年的數據,美國的公路總長為6,407,637公里,名列世界第一。大城市裡也有建設公共交通的系統,紐約市的地鐵網路是當中最大的,也是世界上載客量最為沉重的捷運網路之一。而區域鐵路和公共汽車網路則延伸至長島、紐約州、新澤西州、和康涅狄格州,都成為了世界上載客量最大的交通網之一。但是普遍而言,美國城市的公共交通相對其他發達國家較為薄弱,人們出行更多的使用私人汽車。美國建造了橫貫大陸的鐵路網路,用以在48個州之間運載貨物。美國鐵路公司(Amtrak)所建造的鐵路網也橫貫了48個州中的46個,專門用於客運用途。美國的鐵路貨運系統是世界最繁忙和先進的,且美國的鐵路總長度位居世界第一。然而美國鐵路的客運並不如西歐和日本那般發達,部分原因是出自美國國土的遼闊;若要到達數千英里以外的大城市,搭乘飛機會比搭乘鐵路還要省時。美國政府的分析便認為空中客運是導致客運鐵路公司在1970年代接連倒閉的主因。 空中運輸是長途旅行的更好選擇。以乘客量而言,在2004年全世界前30個最繁忙的機場中就有17個位於美國,包括了排名第一的亞特蘭大哈茲菲爾德-傑克遜國際機場。以運貨量而言,在同一年裡,全世界前30個最繁忙的貨運機場就有12個在美國,包括了排名第一的孟菲斯國際機場(MEM)。 許多世界上主要的港口也位於美國;最繁忙的是加利福尼亞州的洛杉磯港和長堤港,以及紐約港,它們全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五大湖區(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伊利湖、休倫湖、安大略湖)也有許多船運交通,每大湖都與密西西比河的河網路廣泛連接,河的最下游直通大西洋。而第一個連接五大湖與大西洋的伊利運河(Erie Canal)則促成了美國中西部的快速農業和工業發展,並使得紐約市成為美國的經濟中心。
科學技術: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首次登月美國在科學和技術研究,以及技術產品創新方面都是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美國政府一貫認為,科學技術開支是對國家未來的投資,並以此為準則制定科技政策。美國科技政策一向重視國防研究與基礎研究,前者主要是為了維持軍事上的優勢,而後者則基於基礎研究乃是國家長期發展之本的考慮。人類工業史上許多最重要的發明,包括了軋棉機、通用零件、生產線等都是源自美國,其中工業的生產線尤其重要,它使得工業的大量生產從夢想變為真實。其他重要的發明還包括飛機、電燈泡與電話。美國還在20世紀策划了著名的曼哈頓原子彈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和人類基因組計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最早研製出原子彈,將人類科技帶入原子時代的新紀元。冷戰開始後,美國最先在太空科學和技術領域取得成功,在太空競賽中領跑,從而導致了火箭技術、武器研究、材料科學和計算機等領域的重大進步,1969年7月,當尼爾·阿姆斯特朗從阿波羅11號飛船中走出,成為踏上月球的第一人時,標誌著競賽達到巔峰。美國為計算機與網路發展史上貢獻極大,包括二戰中發明的計算機、初期的軍事化應用,到今日個人電腦發展與革新,美國國防部創辦的ARPA網是網路技術的先驅。在科學研究方面,美國學者贏得了大量的諾貝爾獎,尤其是在生物和醫學領域。美國國家健康研究中心是美國生物醫學的聚焦點,並已完成人類基因組計劃,使人類對腫瘤、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治癒研究進入重要階段。航空和太空研究的政府機構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一類的私營企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最後我想說客觀評價,客觀評價。有些不好的比如學費貴的一逼,課外補習多如牛毛,公立醫院看病預約到半年以後才能輪到你看病。這些就不說了,省的sb來罵。

多少人喜歡別人的國家,而抱怨自己的國家

有多少人喜歡別人的教育,而拋棄了中國教育

有多少人 有多少人 你們知道嗎?

I am proud to be a Chinese boy.

我為我是中國男孩感到驕傲

我為我是中國人感到自豪

不管在那裡我永遠記住我是中國人


美國是一個遠方的國家。

我有一個專欄,叫《茶和遠方的理想國》。

理想國都在遠方,要麼在久遠的歷史之前,要麼在大洋彼岸。

太近會讓我們失望。

所以我們談論美國的時候不是在談論美國,而是在談論一種可能的、理想的生活方式。

我們會對這個國家寄予太多的期望。

僅此而已。

美國只是人類無數可能之中的一種。

題主預設的話題,不完全同意。美國對中國的影響並沒有想像那麼大,美國也沒有給中國提供答案。

實際上,我一致認為,過去150年,中國人一直在向日本尋找答案,日本也確實有各種答案。

最近一個日本答案叫做工匠精神,當然,中國找這個答案是找錯了方向。


美國爆炸了原子彈,登上了月球,就有它在歷史中的定位。

不要高估美國,美國也有很大的內部問題。

不要低估美國,美國爆發的潛力仍然十分恐怖。


蟹妖。

小時候我就在想,美國那麼富,美國人是不是不用工作每天貓 在家裡,想吃什麼吃什麼一一一一副弱不經風的老財主形象。哈哈。後來才知道,美國也有窮人。顛覆我的三觀!

至於現在,沒什麼好說的,我感覺美國可能會崩潰,或者成為一個大號的不列顛。我覺得最終幹掉美國的很可能不是中國,而是印度。

如果印度能發展到今天中國的水平,以中印的經濟總量,必將撼動美元霸權。


謝邀。

美國可以用24個字形容:

美國: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美國社會(經提示,美國政府改成美國社會更好):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美國人民: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的人生目標是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成和美國一樣的國家。


是個偉大的國家

中央領導人就是這麼說的,中美兩個偉大的國家,應該如何如何

確是是個偉大的國家


我算是比較傳統的中國人,喜歡中餐,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工作是理科,愛好偏文科,政治立場無黨派偏五毛吧。

這個問題很難一句話回答。我幾年前回答別人的類似問題的時候說過一句「有科技,沒文化」,大致可以概括我眼中的美國,但是這句話太絕對,不能太當真。

在美國呆了將近八年了,常駐鳳凰城,此外去過:洛杉磯六次,舊金山三次,聖迭戈兩次,紐約兩次(但現在老婆去那邊了以後就經常去了),華盛頓,佛羅里達,芝加哥,奧斯汀,波多黎各,還有美國西部的很多國家公園和州立公園(我有一個回答基本上都介紹了:美國有哪些非常經典的自駕游路線,沿途重要的景點有哪些? - 徐馳的回答)

美國有科技,這一點我不打算多說,目前在大多數領域美國都是世界領先。但是或許因為許多設施修建很早,更新換代慢,反而比中國要舊,比如紐約的地鐵是我所見最破舊的地鐵,下水道里跑老鼠。

說起地鐵想起一件事來。剛到美國的時候鳳凰城的輕軌剛修通不久,我們幾個中國學生有一次在輕軌上用中文交談,旁邊一個老外聽到了,問:「你們覺得這輕軌咋樣?」一天津同學回答:「還好,沒我家的快。」美國人問:「日本人?」他答:「中國。」老外不吭聲了。

我說美國沒文化,也只是我個人的感覺,如果你非要說感恩節吃個火雞、萬聖節穿奇裝異服、哪天同性戀上街游個行(我沒有歧視同性戀的意思),就是文化,那我只能說這種文化我沒什麼興趣。美國立國兩百多年,而且以移民為主,自己的文化還沒有融會貫通起來。博物館裡的是搜羅的全世界的藝術品,算不上美國自己的。

中國的文化是什麼?是無論哪個地級市都會有很有意思的名勝古迹,兩千年前的漢墓挖出來,有些文字(如果是隸書)一般人都能直接讀,兩千年前的五銖、一千多年前的開元、兩三百年前的康熙乾隆通寶,都是幾塊十幾塊一個。兩千多年前孔孟的那一套至今還在潛移默化影響著國人怎麼說話、怎麼做事、怎麼交朋友、怎麼做決策。我喜歡逛古玩市場,所以中國實在是太爽了,美國的古玩市場基本沒什麼中國東西,有也是近現代仿品居多。

在美國呆久了,慢慢也能品出一點好來。空氣質量很好;人很少;法律法規明確,辦事不麻煩;大部分人比較真心,說話做事不用算計也不用擔心算計;食品安全比較有保障。只要你有一輛車,住在一個治安不太差的區,基本就能享受美國生活了。

要說美國的不好,上面的「沒文化」只是自己的抱怨,認真說起來,第一是部分地區的治安太亂,中國留學生傷亡時有發生;第二是美國人太獨立,人與人之間關係比較淡漠;第三是不夠熱鬧,除了商場購物中心街上都沒啥人;第四是不夠便利,沒有很多小吃店和各類玩耍的地方,而且很多都是關門很早;第五是人工太貴,什麼東西壞了找人修一修比國內貴幾倍;第六是醫療太貴,鑒於這個問題我和另外一個人產生過很大的爭執,這裡就不細說了,however the US medical system sucks. 第七,這一點要注意,在美國生活四年或五年後很多人會有比較明顯的花粉過敏(我就是),到了春天打噴嚏、流鼻涕、眼睛癢,十分難受。

以我的經歷來看,出國前家庭條件越拮据的,到了美國後越喜歡美國;家庭條件越富餘的,到了美國越懷念國內。那些把美國叫做「大農村」,把自己的城市叫做「X村」「X屯」的,基本都是官二代、富二代。窮人家的孩子來到美國說美國是大農村的,我沒見過。另外有些同學家裡也不窮,但到了美國五年都不回國一趟,我是理解不了。

另外還有一點心得,是我面試的時候一位台灣大叔講的:女人喜歡安定,所以更喜歡美國;男人更喜歡挑戰,所以總是在考慮回國。

我從來不覺得在美國生活就高人一等,或者低人一等,大家都是討生活,哪裡都有好有壞。有些人到了美國需要一個適應期,半年或者一年;但是我從中國來到美國,一下子就適應了,完全沒有適應期或者任何的cultural shock,很自然,以至於我當時根本都沒細想。現在想來原因大概有如下幾個。

1,小時候讀的書多,與美國有關的我又碰巧感興趣。《綠野仙蹤》四本十幾個故事,雖然奇幻設定比較童話,但裡面的正常世界在美國(多蘿西的家鄉在堪薩斯);還有美國的少年百科全書中文版,插圖很多很精美,我經常走在路上看到一棵樹,就會想到「書里畫的就是這個樣子!」

2,中學有與外教接觸的機會,高中階段有過兩個外教都是美國人而且都是印第安納州的,人很好,他們對我的英語口語和聽力幫助很大,所以我來到美國後和美國人交流障礙較小。

3,大學裡以練習英語聽力為名把美劇《friends》刷了很多遍,不只對話,連場景都記住了。到了美國一看,靠,和《friends》里太像了。

所以如果題主有去美國發展的打算,美劇是比好萊塢大片更好的了解美國的窗口,提前多了解一些,到了美國適應得就更快。

最後說一下種族歧視。這個真的分人。我在美國這麼長時間,也轉悠了這麼多地方,從來沒有遇到過因為我是中國人而對我不友好的。

在北京擠了四年公交車和地鐵,一分錢東西沒丟過。

我覺得在別人眼裡你」好欺負「的程度,與你的身高成反比。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一樣。


美國資源豐富;美國人揮霍無度。

美國生產力強;美國人消費無節。

美國科技發達;不少美國人卻大腦空白。

美國非常皿煮;金錢在皿煮中作用巨大。

美國十分法制;律師費卻高得離譜。

美國相當自油;槍支隨意買、到處放。

美國非常平等;高收入者多是猶太人。

美國醫療發達;費用高、效率低。

美國教育先進;輟學率卻居高不下。

美國交通發達;鐵路還是百年前。

美國到底怎麼樣?看不透。


人類文明發展中的一個小高峰


推薦閱讀:

佛是否有私心?
如何評價普魯士精神?
有沒有哪兩個漢字,相似到無法區分?
有哪些非常讓人感動的民謠?

TAG:美國 | 文化 | 國際關係 | 留學 | 生活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