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微生物可以影響人的思維和行為?
其實定義影響人的思維和行為很難,就像,你感冒了昏昏沉沉的算不算受影響?
如果你非要想找一種微生物可以控制人的大腦,那你也太高估了微生物,也太低估了人類了。就連樓下提到的「殭屍螞蟻」,也不過是一種微生物的本能,並沒有故意的去操控生物。這種情況下,不過是把宿主當做一個「大號培養基」而已。從這個角度來看,幾乎所有的微生物和病毒都具有這種特性,當然,最符合的我覺得是HIV了,直接破壞人體的免疫,把你變成各種微生物的培養基。狂犬病毒。入侵中樞神經系統,最後導致患者幻聽,神經錯亂,恐水怕風等。
這是一種比較強效的病毒,屬於直接作用於神經的病毒,一旦發病,無法治療。第二種,朊病毒,其實這個比較糾結,因為目前學界對它的界定還存在問題,朊病毒是不是病毒,是不是生命,都是個爭議,可能是一個偉大的存在,就是,非生命體和生命體的中間體!。但是朊病毒的確可以感染人中樞神經系統,然後引發人神經退行性疾病,最後人就像老年痴呆症患者一樣,不過很快就去世了。
而且,這個病毒可以跨物種傳播,比如瘋牛病,羊瘙癢病都是這東西搞的。對於思維和行為的損傷,挺難判斷的,比如,得了胃病,人沒精神,算不算受影響?
還有一種叫做脊髓灰質炎病毒,是一種急性病毒,永久損傷。主要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的運動神經細胞,大家見到的小兒麻痹就是這種病毒造成的,這個病毒雖然不一定致死,但是卻會直接損傷皮下脂肪,肌腱及骨骼也萎縮,導致肢體殘疾。我們見到的絕大多數肢體殘疾都是這種病毒造成的,不過目前疫苗的普及,使得發病率大大下降(口服糖丸)。
上述病毒都屬於非常劇烈的。
下面介紹幾種病毒
1、流感病毒——這個病毒主要是導致感冒,但是部分病毒會致死(一個大家族),感冒後頭昏腦漲之類的,相信大家都知道。
2、帶狀皰疹——俗稱蛇纏腰,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是一種親神經性病毒,感染後可長期潛伏於脊髓神經後根神經節的神經元內,當抵抗力低下或勞累、感染、感冒時,病毒可再次生長繁殖,並沿神經纖維移至皮膚。
3、艾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造成的,這種病毒的厲害在於攻破人體的免疫系統,最後你沒有免疫能力了,什麼細菌啊,病毒啊,都可以在你身體生存,個人就成了一種大號培養基,最後死於各種併發症。目前基本無法治療。為了個人健康,請堅決避免不潔性行為。
下面是細菌
幽門螺旋桿菌——胃炎。21世紀以來最顛覆的一次,顛覆了過去人么對胃病的認識(胃痛是由刺激性食物、胃酸過多或壓力過大引起的)獲得了2005年諾獎
(這個諾獎也是近些年顛覆性的一個,一反過去的科研大牛拿諾獎的做法,這幾位得主,不是科學家,只是普通小醫生,也沒有發表什麼大文章,所以備受稱讚,個人也覺得這才是諾獎的意義,就像屠呦呦,不一定有大文章,但是對人類貢獻巨大)題主是不是瘟疫公司蠕蟲玩多了。。。
前排@李雷 說過了狂犬病毒,我來說點別的~
弓形蟲感染老鼠後改變其多巴胺分泌,使其對貓的恐懼下降,從而跨物種傳播~
真菌Ophiocordyceps unilateralis(翻譯是啥?)可以感染螞蟻,控制螞蟻的行為。真菌在螞蟻體內不斷生長,並釋放出化學物質影響螞蟻的行為,使其成為「殭屍螞蟻」。在生命的最後幾小時內,「殭屍螞蟻」會爬向自己所處樹葉的下方,用下顎死死地咬住樹葉的中央葉脈,從而將自己困死於樹葉之上。
這時真菌已經破體而出,等待著接下來的倒霉螞蟻。影響人的我是不怎麼知道 但是影響其他動物的 就比較多了比較著名的是鐵線蟲 會引導寄住螳螂去水邊 方便他們進到水裡產卵還有另一個是小時候在discovery探索頻道看到的 有一種蟲子 會感染蝸牛 讓平時白天都躲在樹葉背後的蝸牛跑到樹葉正面 這樣就方便它被其他鳥吃掉 鳥吃掉它以後蟲卵會隨著鳥糞被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神經梅毒,癥狀可表現常為性格改變、焦慮不安、易激動、情緒波動,人格改變等,常被忽略或誤診為焦慮抑鬱等精神疾病。逐漸出現記憶力、計算力、認識力減退等智能障礙。可伴有各種妄想和幻覺,異常的情感反應,病程晚期發生嚴重的痴呆。如癥狀繼續發展,最終發展為痴呆狀態,痙攣性截癱或去皮層狀態。
有呀~腸道菌群~
現在有研究認為,腸道菌群可以通過免疫,神經內分泌和迷走神經途徑可以對腦功能產生影響。而腸道菌群的失衡則可能導致焦慮,抑鬱和認知功能減退等神經癥狀。
同時動物試驗還發現,無菌處理的動物會出現應激反應過度,空間記憶能力下降等情況,而被鼠李糖乳桿菌(某種益生菌)感染的小鼠焦慮與抑鬱行為都得到了明顯改善~所以搞不好我們的行為是被肚子里這一大坨微生物控制著呢(嚴肅臉)(爪機碼字暫時就想起這麼多,具體內容參考文獻什麼的先欠著,佔個坑等考完試再來填好了(捂臉))~~~~~~~~~~~~~~~~~~~~~~~~~~~~~填坑的分割線~~~~~~~~~~~~~~~~~~~~~~~~~~~~~~~感謝各種酸奶廣告,腸道菌群這麼名詞在很多人看來並不陌生。人類的新生兒會在分娩時繼承源於母體陰道的各種微生物,可以說,從我們每個人發出第一聲啼哭開始,我們的身體內就有一批看不見的定居者了~
2011年Fosrter等人的研究顯示,無菌小鼠更易出現焦慮表現。毫無疑問,這個結果是很毀三觀的。雖然腸道菌群與肥胖,糖尿病和營養不良之間關係的研究已經讓人們意識到,這群萌萌噠微生物並不僅僅是住在我們的肚子里那麼簡單。但是腸道菌群影響大腦這件事情乍聽起來還是很讓人難以接受的。
不過聽起來扯淡並不是真的扯淡。所以儘管Forter研究成果在當時在學界存在很大爭議,但當這篇文章在經過長達6個月的嚴格審核終於出版之後,新世界的大門就打開了:與腸道菌群影響神經系統相關的研究開始呈現爆炸式增長。
其實在Foster的研究出版之前,針對腸道菌群與CNS的研究就已經開始了。在對嚙齒類動物的研究中,人們很快發現,腸道菌群與神經元的發育,腦組織生化,行為(特別是與焦慮和抑鬱有關的行為)都是相關的。而如果將那些「勇敢」小鼠的腸道菌群移植給生性膽小的小鼠的話,可以把這些「膽小鬼」改造成勇於探索的「冒險家」。
說道這裡我們自然會好奇:腸道菌群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的呢?
哈哈哈哈哈這個太複雜了所以不知道啊~~~
不過越來越多的實驗指向,腸道菌群可以通過免疫、神經和內分泌這三條途徑影響人的行為與認知。至少一些細菌(例如乳酸桿菌)是可以影響迷走神經的。有些細菌還可以產生神經遞質和神經調質,這也可能會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影響。另外,細菌細胞壁的成分和一些細胞因子可以刺激腦內特定的一些細胞(例如小膠質細胞,一種腦中有免疫功能的細胞),這種刺激會使細胞產生更多的細胞因子和各種活性物質(比如NO什麼的),來調節神經元的功能。
至於我們為什麼要研究腸道菌群與影響CNS的機制,這是因為一些研究者相信,改變腸道菌群可能會為抑鬱症、精神分裂等疾病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雖然就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還沒有什麼證據能證明那些所謂的益生菌有明確的健康效益,但是沒準在不久的將來,心情不好的時候來一份開心的屎就可以又變成小太陽呢~
參考文獻:
Shen H H. News Feature: Microbes on the mind[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5, 112(30): 9143-9145.
我對生物的涉獵停留在高中階段,所以可能我的理解會有偏差。 那首先我說說我自己的觀點吧。微生物影響人類行為,那就要先判斷這種影響是主動影響還是被動影響。
主動影響的話,那我的理解是微生物侵入人體,控制人類的神經系統,進而能使人的性格、行為、認知發生改變或偏差。那麼這類微生物我覺得更像基因病毒,篡改人類的基因編碼,從而從根源上改變一個人。那麼被侵入的人是聽命於這種微生物嗎?還是說只是被隨機篡改編碼基因,最終的產物依然是獨立的個體?(可能說的有點亂了,但我覺得這種情況有點像衛斯理裡面所描述的維奇奇大神,它是眼睛的形狀,一旦附著在宿主上,宿主就會為其所用,失去主觀意識)
被動影響,那就更貼近生活現實,沒有那麼濃的科幻色彩。就像以上有答主提的感冒,我非常贊同!昏昏沉沉就是影響的表現啊。我們被感染,它引起我們免疫系統的反應,同時我們會在感冒期間改變我們平常的某些習慣,例如減少活動,多休息,更加主動地喝水。這難道不是影響?還有很多人在得知自己身體抱恙的時候都會有所改變。雖然這些改變不是微生物本身造成的,但它在破壞我們身體的時候,我們主動應對和做出的改變也確實是由於它而做出的調整。所以我認為這也算影響吧。 第一次發這麼長的回答,希望多多指教。不知道這算不算影響人的行為,但至少不算微生物。。。。。非生物專業。。。。。。。。如有錯誤,請指出。
記得看過一部紀錄片,說一種腸道寄生蟲在繁殖期會使人肛門瘙癢,而其繁殖產生的蟲卵會在肛門口聚集,人就會不由自主的用手去撓,然後手上就會沾上其蟲卵,若不及時洗手就去進食的話,蟲卵又會進入人的消化道,完成一次生命周期。。。
所以各位,菊花癢了不要用手去撓啊喂!為什麼我就突然想到了「寒蟬鳴泣之時」嘛!
麥地那龍線蟲
寄生於終宿主(人或動物)組織內的雌蟲,成熟後自寄生部位移行至四肢、背部皮下組織,頭端伸向皮膚表面,子宮內成千上萬的幼蟲,由於內外壓力而致子宮破裂,釋放出大量極為活躍的第1期幼蟲。這些幼蟲可引起宿主強烈的免疫反應,使皮膚形成水泡。水泡最後潰破。當潰破部位與冷水接觸時,成蟲受刺激致使蟲體與其子宮自傷口伸出,將幼蟲間歇性地產入水中,雌蟲產完幼蟲後自然死亡,並被組織吸收,傷口亦即癒合。
幼蟲在水中被中間宿主劍水蚤吞食後,在其體內發育為感染期幼蟲。當人或動物飲水誤吞含感染期幼蟲的劍水蚤後,幼蟲在十二指腸處從劍水蚤體內逸出,鑽入腸壁,經腸系膜、胸腹肌移行至皮下結締組織。約3個月後,雌雄蟲穿過皮下結締組織到達腋窩和腹股溝區,雌蟲受精後,雄蟲在數月內死亡。成熟的雌蟲於感染後第8~10個月內移行至終宿主肢端的皮膚,此時子宮內幼蟲已完全成熟。患病者會感到腳疼、生水泡,一定要到冷水中泡腳。而在偏遠地區患病的大多數都會到河裡泡腳,泡完再喝河水(幼蟲)進行新一輪感染循環。像寄生蟲就不用說了,其他據我知道的比如感冒病毒可以控制你咳嗽打噴嚏,再比如有些真菌可以控制你的手,讓你做出手指彎曲的動作然後用手指末端在皮膚上來回摩擦。
狂犬病 rabies
蠕蟲,喪屍病毒。認真的說,讓人感覺不適的微生物和病毒都或多或少影響了人們的判斷。從另一層含義上來說也是影響了人的思維。
影響。。
如果微生物能用它的想法影響人,那還是微生物么?
一般都是寄生人大腦.或者神經什麼的地方或著血管中,分泌?一種化學物質擾亂思維?或者直接ko神經?要不直接吃了大腦?
猜的。對於微生物,他們的思想就是,哇這地方呆著好舒服,這個好好吃,垃圾扔這裡吧。你要找的東西是不是叫做瞌睡蟲?
如果它侵蝕了腦神經的話。這種情況會有的吧?
因為某種病毒的擴散,引起了公眾恐慌,開始大規模遷徙原棲息地這算不算影響人的思維和行動?
TED有一集就是說這個的,你可以搜索一下。
最簡單的大腸桿菌,可以讓你不停的往廁所跑,也可以讓你面色紅潤。
推薦閱讀:
※益生菌的攝入量和耐受性?
※如何讓自己的細胞變成單細胞生物像細菌一樣生存?
※酸奶里的微生物能進入腸道嗎?
※熟酸奶的顏色為什麼是褐色的?
※硅藻作為海洋中生產力最大的浮游植物,它有什麼獨特特性?